第一篇:产科疫苗管理
产科疫苗管理
1、乙肝疫苗、卡介苗存放在冰箱内。每日8:00、15:00,定时查看冰箱内温度,2-8℃为宜。
2、疫苗注射前核对品名、剂量和有效期。接种前先震荡疫苗,使其均匀,接种时记录疫苗批号。
3、疫苗安瓶开启后在1小时内用完,避免阳光直射。
4、多余疫苗放入医用垃圾桶。
第二篇:产科管理
2002-05-28 基妇处
为了加强全省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与管理,依法规范产科服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标准。
一、功能任务
1、承担本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围产保健及技术指导、高危孕产妇诊治、监护、终止妊娠及住院分娩。
2、承担本地区高危孕产妇抢救工作,接收下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转诊。
3、指导本地区产科技术发展,承担基层妇保和妇产人员的实习进修及培训任务。
4、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5、开展爱婴活动,实施母乳喂养。
6、推广产时服务新模式。
7、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8、依法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9、依法做好孕产期服务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10、开展孕产期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调研工作。
1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本地区孕产妇死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人员标准
1、医生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理人员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2、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助产工作必须由助产专业人员承担。
4、各类人员配置数量,以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服务工作量及床位相适应为宜。
5、科室至少有一名主任医师,门诊至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专业人才梯队合理。
三、科室设置
1、门诊:产前门诊、高危妊娠门诊、生殖计划门诊、产褥期保健门诊、终止妊娠手术室、宣教室。
2、住院:待产室、产房、隔离产房、手术室、危重病人抢救室、围产监护室、婴儿洗澡间、处置室、遗传实验室、母婴同室、高危病房、隔离病房。
其它设置参照等级医院标准。
四、房屋标准
1、产前门诊:分诊断室和检查室,面积与其工作量相适应,最低不少于15 m2,内有上下水设施。
2、高危妊娠门诊:标准同产前门诊。
3、生殖计划门诊:标准同产前门诊。
4、产褥期保健门诊:标准同产前门诊。
5、门诊宣教室:以适应宣教工作需要为宜。
6、门诊终止妊娠手术室:(1)手术室应设在门诊一端,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2)面积与其任务相适应;(3)室内墙面应瓷砖齐顶,地面用瓷砖或水磨石,不设地漏,墙壁、屋顶、地面便于清洗和消毒;(4)门窗严密,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23-26℃;(5)设置与工作相适应的观察床。
7、待产室:与产房连接,面积、床位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8、产房:面积不少于80 m2。要求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与待产室相连。形成相对独立区域。内部要求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置隔段,标志明显。各区段应该有上下水设备。
无菌区内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床)、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
清洁区内设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床)器械室、办公室。
污染区内设更衣室、产妇接待区、污物间、卫生间等。
产房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50%-60%为宜。应有必要的空气置换过滤装置。室内墙面应光滑、地面用瓷砖或水磨石,不设地漏;墙壁、屋顶、地面便于清洁和消毒。
分娩室消毒、温度、照明、器械、药品应该达到紧急情况下进行剖宫产的工作条件。
9、隔离产房:参考产房建设标准。
10、母婴同室:(1)每组母婴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7m2。有独立的婴儿床。(2)房间采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家庭化布置。每床单元应该配备夜用灯。
11、产科重症监护室:面积25m2以上,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室温控制设施。
12、围产监护室:面积20m2以上,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室温控制设施。
13、换药室、处置室:面积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14、高危病房、隔离病房参照母婴同室建设。
15、婴儿洗澡间:面积15m2以上,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洗浴设施和室温控制设施。
16、手术室:按照省卫生厅有关医院手术室建设标准执行。
17、遗传实验室:按照有关遗传实验室建设标准执行。
五、设备标准
根据其功能和任务,应配备以下基本设备。
1、门诊:
产科检查床、妇科检查床、胎心监护仪、血压计、体重计、体温计、听诊器、骨盆测量器、皮尺、听筒、超声多普勒及产科急救设施;负压吸引器、手术床、终止妊娠手术包若干、器械台、器械敷料柜、无痛人流设施、急救设施;放像机(VCD)、电视机、录像带、光碟、孕产期及生殖保健宣教资料、有条件的配备电脑。
2、住院:
⑴母婴同室应根据每单元床配备必需的物品。
⑵待产室、产房、隔离产房、产科ICU病室应配备以下基本设备:
摇动折叠床、骨盆测量器、产床、器械台、无菌器械敷料柜、抢救药品柜、手术照明灯、婴儿磅称、负压电动吸引器、挂钟、温度计、保暖降温装置、血压计、听诊器、听筒、体温计、胎心多普勒、胎心监护仪、多功能监护仪、B超、脐血流监测仪、羊膜镜、麻醉机、分娩助娩仪、胎儿心电图仪、镇痛分娩设备、消毒产包若干、各式产钳、各号胎头吸引器、头皮钳、宫颈探查包、新生儿窒息抢救设施(新生儿复苏台、新生儿暖箱、吸痰器、气管插管、复苏气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氧气装置、侧切缝合器械、开口器、舌垫、舌钳、导尿管、输液泵、担架车等。
⑶手术室配备能开展产科手术及新生儿复苏的基本设施和设备
六、药品
门诊手术室、产房、产科ICU、手术室应配备以下基本抢救药品:
宫缩剂:缩宫素、麦角新碱、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
心血管系统药物:西地兰、罂粟碱、肾上腺素、阿托品、654-2
降压药:硫酸镁、心痛定、酚妥拉明
升压药:阿拉明、多巴胺、镇静药:安定、杜冷丁、冬眠灵、非那更、鲁米那
利尿剂:甘露醇、速尿
止血剂:止血敏、立止血、止血芳酸、凝血酶原复合物、Vitk1、扩容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10%葡萄糖注射液
纠酸药:5%碳酸氢钠
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
其它:氨茶碱、纳络酮、地塞米松、肝素、10%葡萄糖酸钙。
七、辅助诊疗设备:
1、院内具备三级医院产科(包括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工作要求的检验设备。
2、院内具备三级医院产科工作要求的功能检查设备。
3、院内具备三级医院产科工作要求的影象诊断设备。
八、管理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工作制度
⑴产科工作制度;
⑵产科门诊工作制度;
⑶高危妊娠门诊工作制度;
⑷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⑸宣教室工作制度;
⑹待产室工作制度;
⑺产房工作制度;
⑻隔离产房工作制度;
⑼婴儿洗澡间工作制度;
⑽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⑾爱婴医院工作制度;
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⒀手术审批制度;
⒁会诊制度;
⒂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及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⒃病历书写制度;
⒄病案讨论制度;
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
⒆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⒇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工作人员职责
⑴产科主任职责;
⑵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⑶产科主治医师职责;
⑷产科住院医师职责;
⑸产科住院总医师职责;
⑹助产人员职责;
⑺母婴同室儿科医生职责;
⑻母婴同室责任制护士职责;
2、建立健全抢救程序:
⑴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
⑵羊水栓塞抢救程序;
⑶DIC抢救程序
⑷子痫抢救程序;
⑸新生儿窒息复苏程序;
⑹心、肺、脑复苏程序;
3、建立健全产科登记:
⑴产科门诊登记;
⑵高危妊娠门诊登记;
⑶门诊手术登记;
⑷产科出、入院登记;
⑸接生登记;
⑹产科手术登记;
⑺重危抢救登记;
⑻孕产妇死亡登记;
⑼围产儿死亡登记;
⑽出生缺陷登记;
⑾病案讨论登记;
⑿差错事故登记;
5、病历规范要求:
⑴、产妇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格式化产科住院病历(病理产应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产程图、产程记录、分娩记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手术病人应有:术前讨论记录单、术前谈话记录单、麻醉谈话记录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单、术前核查及手术器具清查单、输血患者应有输血签约单及有关血液资料标志。
⑵、新生儿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新生儿录、查房记录、各种检验报告单。
6、工作规范要求
产房管理
⑴产房实行助产士24小时值班制,8小时工作制,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严格实行床前交接班制度。工作人员进入产房,须更换产房专用的衣、帽、口罩、鞋。
⑵实行抢救危重患儿儿科医师进产房制度。
⑶接产应由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的医师或助产士承担。
⑷检查产妇前后要洗手。高危产妇实行床旁监护。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⑸实施科学接产,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一般产妇应在待产室待产,在分娩室分娩;当疑有或已患某种传染性疾病的产妇临产时应安排到隔离待产室(床)待产,在隔离产房(床)分娩。结合感染种类,进行产后的清洗和消毒。
⑹产房用过的巾单和污物原则要求经由污染路线,最低要求必须装袋封口运出。
⑺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处理脐带、擦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油浴、点眼、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左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左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包被包裹。胎儿娩出后出现异常情况时,产、儿科医生负责抢救,助产人员协助。胎儿娩出后30分钟内,医务人员应帮助产妇和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新生儿进入母婴同室儿科医生应该完成新生儿记录单。无特殊情况新生儿查房记录每日记录一次,特殊情况随时记录。新生儿病历由儿科负责管理,出院时归入产妇病历。
⑻产妇分娩后产房留置观察二小时,观察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送回母婴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
⑼严格作好产程、分娩记录。产程、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即行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⑽填写产程各种特殊检查治疗记录表。如:催产素滴注观察表、硫酸镁滴注观察表、阴检记录表、抢救特护记录、阴道助产手术记录。
⑽保持产房整洁。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周对室内全部物品、家俱彻底消毒一次;每月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菌落总数卫生标准分别为≤200cfu/cm3、≤5cfu/cm2、≤5cfu/cm2。做好记录。设备和药品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母婴同室管理
(1)母婴同室每一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平方米。尽量设置室内卫生间。婴儿床独立设置并配备足够婴儿保暖的被褥。房间采光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家庭化布置。每床单元应该配备夜用灯。
(2)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因医疗和护理需要,每天母婴分离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病理新生儿收住儿科时,产妇应在儿科哺乳间按需哺乳,有条件者可陪同入住儿科。
(3)母婴同室实行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每日产科医生查产妇,儿科医生查婴儿。
(4)母婴同室必须实行责任制护理。护理婴儿前后应洗手。新生儿护理用品固定专用,一用一消毒。
(5)建立新生儿(婴儿)交接手续。因医护工作需要母婴暂时分离时,应有简易的凭证供产妇执存。
(6)医护人员应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不得向孕产妇及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不得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以推销为目的的馈赠。严禁使用奶瓶、奶嘴,非医学指征严禁使用代乳品。
(7)母婴同室限制探视,室内严禁吸烟和大声喧哗。探视前探视者按规定进行体温测定及洗手。
(8)每日定时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室内物体表面消毒处理,空气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月室内卫生监测一次并记录。室内消毒卫生标准: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分别为≤500cfu/cm3、≤10cfu/cm2、≤10cfu/cm2。
九、实施下列技术服务并有诊疗常规:
1、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技术
⑴心、脑、肺复苏;
⑵心力衰竭的抢救;
⑶急性心率失常的抢救;
⑷各种休克的抢救;
⑸呼吸衰竭的抢救;
⑹羊水栓塞的抢救;
⑺产科出血的抢救;
⑻子痫的抢救;
⑼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早期诊治;
⑽DIC的诊断及处理。
2、胎儿疾病诊断及监护技术:
⑴先天缺陷的产前诊断;
⑵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
⑶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度监测;
⑷宫内缺氧的监测;
3、产程处理技术:
⑴各种难产诊治技术;
⑵产科出血防治技术;
⑶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4、孕产期保健技术:
⑴孕产期保健及产后康复技术;
⑵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咨询技术;
⑶高危妊娠监测及处理(MICU)技术;
5、终止妊娠技术;
6、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7、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及重症监护技术(NICU);
十、服务质量标准:
1、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5%;
2、院内子痫发生率<0.1%;
3、滞产发生率为零;
4、产后出血发生率<1%;
5、子宫破裂发生率为零;
6、Ⅲ0会阴撕裂发生率为零;
7、会阴侧切率<30%;
8、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2%;
9、院内纯母乳喂养率>80%
10、剖宫产率<20%
1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1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13、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诊断符合率>97%;
14、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5、新生儿死亡率<0.5%;
16、围产儿死亡率<1%;
17、院内感染率<10%;
18、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9、医疗事故发生率为零。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工作制度
⑴产科工作制度;
⑵产科门诊工作制度;
⑶高危妊娠门诊工作制度;
⑷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⑸宣教室工作制度;
⑹待产室工作制度;
⑺产房工作制度;
⑻隔离产房工作制度;
⑼婴儿洗澡间工作制度;
⑽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⑾爱婴医院工作制度;
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⒀手术审批制度;
⒁会诊制度;
⒂产儿科医生双查房制度及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⒃病历书写制度;
⒄病案讨论制度;
⒅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
⒆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⒇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工作人员职责
⑴产科主任职责;
⑵产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⑶产科主治医师职责;
⑷产科住院医师职责;
⑸产科住院总医师职责;
⑹助产人员职责;
⑺母婴同室儿科医生职责;
⑻母婴同室责任制护士职责;
2、建立健全抢救程序:
⑴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程序;
⑵羊水栓塞抢救程序;
⑶DIC抢救程序
⑷子痫抢救程序;
⑸新生儿窒息复苏程序;
⑹心、肺、脑复苏程序;
3、建立健全产科登记:
⑴产科门诊登记;
⑵高危妊娠门诊登记;
⑶门诊手术登记;
⑷产科出、入院登记;
⑸接生登记;
⑹产科手术登记;
⑺重危抢救登记;
⑻孕产妇死亡登记;
⑼围产儿死亡登记;
⑽出生缺陷登记;
⑾病案讨论登记;
⑿差错事故登记;
第三篇:疫苗管理自查报告
XX医院疫苗管理自查报告
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我院对疫苗的管理进行了自查,总结如下:
1、我院现有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0.5ml:10ug)和皮内注射用卡介苗(0.25mg)两个品种,均从婺源县疾病控制中心按正常途径采购入库;
2、我院的疫苗储存均按《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每天均进行两次温度检查,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符合要求(疫苗储存温度为2—8度);
3、疫苗从疾控中心运输至我院途中均放在冷链箱中,确保运输途中疫苗质量;
4、临床上按要求对疫苗进行储存、使用与登记。
XX人民医院
2016年3月23日
第四篇:疫苗管理自查报告
篇一:二类疫苗规范管理自查报告 ***** 进一步规范二类疫苗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卫计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站二类疫苗管理工作,规范二类疫苗采购、收支等行为,根据《灵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二类疫苗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对本单位二类疫苗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未发现二类疫苗存在不规范管理的行为。**** 2015年10月05日篇二:竹根滩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自查报告 竹根滩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自查报告
市疾控中心:
根据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 年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鄂卫办函〔2011〕64 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预防接种机构的自查 我镇总人口52623人,33个行政村,设免疫接种点一个,工作人员5人,具体接种人员3人,负责全镇扩大免疫接种工作。自2005年1月起至今出生的儿童进行了微机管理,每月由卫生室室长负责对辖区内的儿童进行调查、核实、填卡,对未接种儿童入户通知,并进行了宣传,使我镇的扩大免疫工作做好了接种工作。
二、接种设备及制品管理自查情况
接种设备管理是关系到接种质量的关键,我们对接种设备是派专人负责管理,时刻对接种品材进行监控,对运行的情况作好记录,出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对冷链制品专人管理,对制品实行进销存管理,每季度进行盘存、库存、制品是否相符,并对制品出厂日期,有效使用日期、厂名、批号,进行了登记、保证制品质量及接种有效安全,至今接种未出现任何纠分。
三、认真开展产科系统的录入的工作,落实产科系统信息卡收集人和数据录入人,加强“新生儿信息采集卡”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新生儿出生妇产科做到及时通知其家属、督促其24h内到接种门诊办理接种证(卡)和儿童保健手册,接种门诊及时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并完成新生儿信息采集卡。进一步落实免疫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接种安全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各种相关制度。
四、摸清全镇儿童异动情况,提高个案覆盖率和及时率,提高常规疫苗的按种率;将预防接种电子档案重新梳理一遍,做到不重复、不漏人;完善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基本资料和及时更正其信息。购置票据打印机一台用于接种证机打专用。
竹根滩镇卫生院
二o一一年五月十六日篇三:自查报告 关于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 工作的自查报告
为了做好我市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落实市局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根据崇卫发(2010)34号文件及会议要求,我市开展一次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河南省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第五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计划
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 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下面就是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计划,请看:
产科护理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院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部署及要求,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增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 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通过学习使全科护士掌握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确保取得实效。
3、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并制定相关职责。方法及措施: 1、1-3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达到思想认识。
2月组织科室护士结合本科特点,开展护理服务专题讨论。2、4-10月、4月科室组织高年资护士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学习工作经验。、5月试行分组排班,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6月-7月组织全科护士制定适合本科室的职责,工作流程,并运用实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每组责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各班按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8-10月结合我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主观能动作用,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严格落实护士分层专科培训计划,加强低年资护士三基培训考核力度,括展高年资护士知识层面,将专科知识,妇产科相关知识渗入到培训内容中。创新传统教学,尝试采用幻灯片教学形式,考核随机化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强化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始终贯穿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始终,加强6个环节监控,注重质量,注重细节。
3、11月-12月总结阶段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好,服务有创新,患者反映好的个人进行表彰。找出工作中存在不总,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