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2: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计划实施方案》(豫政办【2011】109号),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豫资公司)作为省级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承担保障性住房融资工作。为保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融资资金专款专用,按时偿还,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资金是指省豫资公司按照省政府要求,向金融机构申请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贷款资金。第二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融资遵循“统贷统还、专款专用、分责还款”的原则。

第三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资金的支持范围仅限于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各省辖市、县(市)严格按照支持范围,逐个审查汇总项目并上报年度贷款需求。第四条 各省辖市及各县(市)作为合作市、县直接与省豫资公司办理统贷统还手续,信贷资金的拨付、结算和归还。第五条 各合作市、县(市)财政局、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与省豫资公司签订委托投资管理协议(附件1),认真履行职责,负责本市、县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拨付、结算和归还等,及时足额安排贷款资金还本付息和省豫资公司项目运行管理费。第六条 账户开设及管理

(一)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设相关账户。开设“资本金汇集账户”,用于整体项目资本金的筹措和省豫资公司收取的项目运行管理费;开设“贷款资金一般账户”,用于贷款资金的发放、划拨、还款资金本息的归集。

(二)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设一般账户。用于省豫资公司将贷款资金划转至市、县,并进行贷款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和监控。

(三)合作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开户。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当地结算银行开设“信贷资金户”,用于项目资本金拨付和贷款资金的监管及拨付;开设“还款资金户”,用于归集项目租金收入、项目以商补公销售收入、项目租售并举销售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的3%、财政安排的缺口等还款资金,用于支付到期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

(四)各合作市、县指定的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在结算银行开设一般账户,用于贷款资金、项目资本金等建设资金的使用或下游施工企业资金拨付。第七条 项目资本金筹集

贷款发放前,各合作市、县项目资本金应先期到位。

(一)合作市、县财政局利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专项补助和本级筹集的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安排划转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的“资本金汇集账户”,用于贷款发放前资本金足额到位审核;

(二)对各合作市、县先期已投入的实物资本金,其支付凭证需经国开行河南分行牵头组建的银团审查认可。

国开行河南分行资本金审核完后,由省豫资公司将合作市、县财政局安排划拨的项目资本金下拨至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当地结算银行开设的“信贷资金户”。第八条 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

(一)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提供的贷款需求和具体项目,省豫资公司组织各合作市、县报送贷款资金申请材料,并进行预审核。报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拟融资项目的“四项审批”文件、符合国开行要求的出资人同意抵押的相关文件、市财政同意向省财政出具的扣款承诺函(详见附件2)、资本金到位凭证和借款申请书(详见附件3)。

(二)省豫资公司对合作市、县报送资料初步审核后,汇总编制借款申请书,向国开行河南分行提出银团贷款申请。贷款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汇总借款申请书、融资项目的“四项审批”文件、符合国开行要求的出资人同意抵押的相关文件、合作市、县财政同意向省财政厅出具的扣款承诺函和资本金到位凭证等。

(三)国开行河南分行对省豫资公司报送的贷款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与省豫资公司签订银团贷款合同,按照银团贷款合同中约定归集银团贷款,并将贷款发放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贷款发放前,省豫资公司需向国开行河南分行提交资金划转通知书及资金转账凭证,国开行河南分行在贷款发放两个工作日内将贷款资金划拨至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国开行河南分行的一般账户。第九条 资金支付

(一)根据市县报送项目情况,国开行河南分行设定市、县财政局在结算行的“信贷资金户”周转金限额。在市、县财政办理转款手续后,国开行按周转金限额将资金划拨至相应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信贷资金户”作为备付金。

(二)合作市、县指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市本级或县的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申请使用建设资金时,需向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和相关材料,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提交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县财政局向当地结算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三)结算银行负责监管贷款项目的资金支付。市、县财政局申请资金支付前,除向结算银行提供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的资金使用申请意见外,还需提供以下内容:

1.贷款对应的项目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利用证明、环境评价等“四项审批”内容已按审批权限得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的审批或核准。“四项审批”不全的项目,结算银行不得向其支付贷款资金。

2.项目资本金到位的合法证明(资本金到位凭证的复印件、经审计验证并能证明资本金到位情况的财务报表或基建报表、加盖公章(或财务章)的资本金分配计划、资本金到位说明材料等)。3.资金使用的相关证明: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申请支付款项的相关合同复印件、监理签字的支付证书(如涉及)等。

(四)结算银行收到市、县财政局的资金支付通知后,按照贷款资金受托支付要求,审核后,从市、县财政局的“信贷资金户”划拨至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在结算经办行开设的一般账户。在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办理资金划转手续后,结算经办行将资金划转至项目施工等企业。

(五)备付金使用完毕或不足以支付时,结算银行向国开行河南分行申请备付金划转。国开行对备付金划转申请审核批准后向结算银行补充划拨备付金。第十条 信贷资金归还。

(一)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各合作市、县要按照《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1】109号)要求,及时归集、安排和足额筹集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和省豫资公司项目管理费。

(二)各合作市、县财政局负责筹措归集还款资金,并将还款缺口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规定的本息回收日前7个工作日,将项目还款资金归集到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开立的“还款资金户”,并于本息回收日5个工作日前划转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

(三)省豫资公司在还款前5个工作日,负责审查各合作市、县还款资金是否足额到位。若足额到位,由国开行统一安排还款。在还款前3个工作日仍未筹足还款资金的,由省豫资公司提请省财政厅根据市、县财政出具的扣款承诺,按照到期应归还的借款本息先行垫付,并拨付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年终省财政再按照垫付资金加上同期存款利息省与市县财政年终结算扣回。

(四)国开行河南分行于本息回收日扣收到期贷款本息,并按银团约定及时向银团各银行划拨还款资金。

(五)合作市、县财政局应将建设项目的租金收入、以商补公销售收入、租售并举销售收入等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税费及运营成本后定期转入在结算经办行开立的“还款资金户”。“还款资金户”归集资金原则上只能用于归还贷款。当地结算银行要跟踪监管市、县财政局在其开立的“还款资金户”资金回笼情况,若不足归还贷款,应及时通知省豫资公司及国开行。

(六)合作市、县财政局应按时安排省豫资公司的项目运行管理费用,具体缴纳方式由省豫资公司另行通知。第十一条 担保资产抵押与解押。

(一)省豫资公司负责组织各合作市、县向贷款银行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担保。各合作市、县政府指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市、县申请贷款项目办理抵押手续。

(二)采用项目建成后的房产及土地抵押的,各合作市、县政府不得就建成房产及相应可抵押土地向统贷银团之外的第三方办理抵押手续。

(三)国开行河南分行每年11月份组织银团集中办理房产及土地抵押及解押手续。各合作市、县政府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项目竣工后首年11月份向贷款银行办理抵押手续。各合作市、县房管部门受理抵押登记时,抵押房产或土地的价值统一按决算价格计算,不再另行评估。

(四)对申请贷款项目中配建的商业配套设施、商品房等,若出售收入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的,贷款银行可提前办理解押手续。第十二条 各省辖市财政局要按照贷款银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保障性住房贷款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跟踪问效和风险防范机制,要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第十四条 省豫资公司作为省级保障房融资平台,应按照监管要求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负债率高于80%,省豫资公司应暂停进一步融资业务,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负债率下降至80%后,再行开展融资业务。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监督检查部门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全省保障性住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项目管理单位未按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或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的,省豫资公司有权收回贷款,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负责,要制定完善的资金支付使用程序,指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力量,实施全过程监督。

第十七条 各合作市、县财政局根据国开行河南分行要求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贷款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并于每季度初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融资资金使用情况报送省豫资公司。对贷款银行就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应积极配合。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计划实施方案》(豫政办【2011】109号),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豫资公司)作为省级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承担保障性住房融资工作。为保证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融资资金专款专用,按时偿还,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资金是指省豫资公司按照省政府要求,向金融机构申请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贷款资金。

第二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融资遵循“统贷统还、专款专用、分责还款”的原则。

第三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资金的支持范围仅限于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各省辖市、县(市)严格按照支持范围,逐个审查汇总项目并上报贷款需求。

第四条 各省辖市及各县(市)作为合作市、县直接与省豫资公司办理统贷统还手续,信贷资金的拨付、结算和归还。

第五条 各合作市、县(市)财政局、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要与省豫资公司签订委托投资管理协议(附件1),认真履行职责,负责本市、县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拨付、结算和归还等,及时足额安排贷款资金还本付息和省豫资公司项目运行管理费。

第六条 账户开设及管理

(一)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设相关账户。开设“资本金汇集账户”,用于整体项目资本金的筹措和省豫资公司收取的项目运行管理费;开设“贷款资金一般账户”,用于贷款资金的发放、划拨、还款资金本息的归集。

(二)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设一般账户。用于省豫资公司将贷款资金划转至市、县,并进行贷款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和监控。

(三)合作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开户。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当地结算银行开设“信贷资金户”,用于项目资本金拨付和贷款资金的监管及拨付;开设“还款资金户”,用于归集项目租金收入、项目以商补公销售收入、项目租售并举销售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的3%、财政安排的缺口等还款资金,用于支付到期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

(四)各合作市、县指定的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在结算银行开设一般账户,用于贷款资金、项目资本金等建设资金的使用或下游施工企业资金拨付。

第七条 项目资本金筹集

贷款发放前,各合作市、县项目资本金应先期到位。

(一)合作市、县财政局利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专项补助和本级筹集的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安排划转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的“资本金汇集账户”,用于贷款发放前资本金足额到位审核;

(二)对各合作市、县先期已投入的实物资本金,其支付凭证需经国开行河南分行牵头组建的银团审查认可。

国开行河南分行资本金审核完后,由省豫资公司将合作市、县财政局安排划拨的项目资本金下拨至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当地结算银行开设的“信贷资金户”。

第八条 合同签订和贷款发放(一)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提供的贷款需求和具体项目,省豫资公司组织各合作市、县报送贷款资金申请材料,并进行预审核。报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拟融资项目的“四项审批”文件、符合国开行要求的出资人同意抵押的相关文件、市财政同意向省财政出具的扣款承诺函(详见附件2)、资本金到位凭证和借款申请书(详见附件3)。

(二)省豫资公司对合作市、县报送资料初步审核后,汇总编制借款申请书,向国开行河南分行提出银团贷款申请。贷款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汇总借款申请书、融资项目的“四项审批”文件、符合国开行要求的出资人同意抵押的相关文件、合作市、县财政同意向省财政厅出具的扣款承诺函和资本金到位凭证等。

(三)国开行河南分行对省豫资公司报送的贷款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与省豫资公司签订银团贷款合同,按照银团贷款合同中约定归集银团贷款,并将贷款发放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贷款发放前,省豫资公司需向国开行河南分行提交资金划转通知书及资金转账凭证,国开行河南分行在贷款发放两个工作日内将贷款资金划拨至合作市、县财政局在国开行河南分行的一般账户。

第九条 资金支付

(一)根据市县报送项目情况,国开行河南分行设定市、县财政局在结算行的“信贷资金户”周转金限额。在市、县财政办理转款手续后,国开行按周转金限额将资金划拨至相应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信贷资金户”作为备付金。

(二)合作市、县指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市本级或县的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申请使用建设资金时,需向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和相关材料,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提交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县财政局向当地结算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三)结算银行负责监管贷款项目的资金支付。市、县财政局申请资金支付前,除向结算银行提供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的资金使用申请意见外,还需提供以下内容:

1.贷款对应的项目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利用证明、环境评价等“四项审批”内容已按审批权限得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的审批或核准。“四项审批”不全的项目,结算银行不得向其支付贷款资金。

2.项目资本金到位的合法证明(资本金到位凭证的复印件、经审计验证并能证明资本金到位情况的财务报表或基建报表、加盖公章(或财务章)的资本金分配计划、资本金到位说明材料等)。

3.资金使用的相关证明: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申请支付款项的相关合同复印件、监理签字的支付证书(如涉及)等。

(四)结算银行收到市、县财政局的资金支付通知后,按照贷款资金受托支付要求,审核后,从市、县财政局的“信贷资金户”划拨至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在结算经办行开设的一般账户。在保障房建设单位(开发商)办理资金划转手续后,结算经办行将资金划转至项目施工等企业。

(五)备付金使用完毕或不足以支付时,结算银行向国开行河南分行申请备付金划转。国开行对备付金划转申请审核批准后向结算银行补充划拨备付金。

第十条 信贷资金归还。

(一)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各合作市、县要按照《河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1】109号)要求,及时归集、安排和足额筹集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和省豫资公司项目管理费。

(二)各合作市、县财政局负责筹措归集还款资金,并将还款缺口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规定的本息回收日前7个工作日,将项目还款资金归集到市、县财政局在结算银行开立的“还款资金户”,并于本息回收日5个工作日前划转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

(三)省豫资公司在还款前5个工作日,负责审查各合作市、县还款资金是否足额到位。若足额到位,由国开行统一安排还款。在还款前3个工作日仍未筹足还款资金的,由省豫资公司提请省财政厅根据市、县财政出具的扣款承诺,按照到期应归还的借款本息先行垫付,并拨付至省豫资公司在国开行河南分行开立的“贷款资金一般账户”;年终省财政再按照垫付资金加上同期存款利息省与市县财政年终结算扣回。

(四)国开行河南分行于本息回收日扣收到期贷款本息,并按银团约定及时向银团各银行划拨还款资金。

(五)合作市、县财政局应将建设项目的租金收入、以商补公销售收入、租售并举销售收入等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税费及运营成本后定期转入在结算经办行开立的“还款资金户”。“还款资金户”归集资金原则上只能用于归还贷款。当地结算银行要跟踪监管市、县财政局在其开立的“还款资金户”资金回笼情况,若不足归还贷款,应及时通知省豫资公司及国开行。

(六)合作市、县财政局应按时安排省豫资公司的项目运行管理费用,具体缴纳方式由省豫资公司另行通知。

第十一条 担保资产抵押与解押。

(一)省豫资公司负责组织各合作市、县向贷款银行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担保。各合作市、县政府指定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市、县申请贷款项目办理抵押手续。

(二)采用项目建成后的房产及土地抵押的,各合作市、县政府不得就建成房产及相应可抵押土地向统贷银团之外的第三方办理抵押手续。

(三)国开行河南分行每年11月份组织银团集中办理房产及土地抵押及解押手续。各合作市、县政府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项目竣工后首年11月份向贷款银行办理抵押手续。各合作市、县房管部门受理抵押登记时,抵押房产或土地的价值统一按决算价格计算,不再另行评估。

(四)对申请贷款项目中配建的商业配套设施、商品房等,若出售收入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的,贷款银行可提前办理解押手续。

第十二条 各省辖市财政局要按照贷款银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保障性住房贷款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跟踪问效和风险防范机制,要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十四条 省豫资公司作为省级保障房融资平台,应按照监管要求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负债率高于80%,省豫资公司应暂停进一步融资业务,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负债率下降至80%后,再行开展融资业务。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监督检查部门不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对全省保障性住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项目管理单位未按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或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的,省豫资公司有权收回贷款,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十六条 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负责,要制定完善的资金支付使用程序,指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力量,实施全过程监督。第十七条 各合作市、县财政局根据国开行河南分行要求加强对保障性住房贷款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并于每季度初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融资资金使用情况报送省豫资公司。对贷款银行就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各合作市、县财政局应积极配合。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附件1:委托投资协议 附件2:同意扣款承诺函 附件3:资金需求申请书 附件1:

委托投资协议

委托人: 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受托人: 财政局 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根据签订的银团借款合同,委托人现向 市(县)保障性住房项目投资 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廉租房 万元,公共租赁住房 万元,棚户区改造 万元。为明确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委托人职责:

(一)办理统贷统还具体手续,落实融资;

(二)协调国开行银团做好项目信贷资金供应。第二条 受托人职责:

(一)负责安排项目配套资本金;

(二)作为受托投资人,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和跟踪,做好资金拨付、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信贷资金合理合规使用,专款专用;

(三)安排信贷资金到期还本付息,负责安排委托人项目运行管理费用。第三条 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职责:

(一)负责按照项目批准内容,组织管理项目实施;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落实工程管理措施;

(二)保证资金合理合规使用;

(三)汇总、整理、上报项目资料。

第四条 受托人必须保证按要求将资金投资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专项投资到借款合同确定的具体项目上。

第五条 受托人将资金拨付到具体项目后,在一个月内向委托人备案,保障房实施单位要将拨付款项计入项目资本,体现委托人投资。

第六条 受托人要及时安排贷款本息和项目运行管理费,协助做好房产及土地抵押及解押手续。

第七条 项目建成运行,由政府指定的单位负责经营管理,委托方不承担任何费用。

第八条 本协议一式叁份。委托人和受托人各持一份,委托人报备省财政厅一份。本协议于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委托人: 受托人: 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法代表人: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年 月 日

附件2:

*市(县)财政局

关于同意以财政年终结算扣款方式代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本息的承诺函 河南省财政厅: 根据**市(县)委、市(县)政府关于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示精神,为做好我市、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资金偿还,我局承诺:对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豫资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的用于我市(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贷款,我市财政承诺按照省豫资公司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按时偿还到期贷款本息。当我市、县财政在本息到期日前3日内仍未足额筹措还款资金,未在规定的时间安排省豫资项目运行管理费,并划转至省豫资公司账户,我市财政同意按照应还未还本息额度加上同期存款利息由河南省财政厅通过年终结算扣款方式扣收我市财政资金。该承诺有效期自**市(县)政府与省豫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合同之日起,截止到**市(县)政府偿还全部本息之日。

年 月 日

附件3:

**市(县)财政局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申请书

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市(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

贵公司已拨付专项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根据工程进度,本次申请专项资金**万元,银行贷款**万元。后附《**市(县)201*年保障性住房项目资金支出审批表》。

请审批。

年 月 日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保障性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保障性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进一步加强我区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根据国家和我区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分配、退出、运营和监督等管理。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含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和城中村改造以及旧住宅小区危房改造等方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下同)。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全区保障性住房工作负总责,并对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申请的受理及初审工作。

第四条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并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指导和监督全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

市、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指定的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市、县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保障性住房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本区域保障性住房 工作具体的规划和落实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应当纳入项目投资计划管理。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住房保障)、财政部门加强配合,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各阶段行政审批效率,按照各自职能、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积极落实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第六条 所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及时办理项目立项审批、规划、土地、环评、节能、施工许可等手续。

第七条 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中央下达的廉租住房、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规模计划,会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共同审定投资项目计划并及时下达。

第八条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自治区财政部门对各市上报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购改租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审查,对审查通过的项目纳入自治区项目计划,列入自治区资金补助范围。

第九条 市、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对本区域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目标任务内的项目及时立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加快行政审批时效,简化前置条件。发展改革部门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立项核准时间缩短为5个工作日;环保主管部门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环评审查时间缩短为5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列入计划的项目,应足额按时建成,不得多报少建。项目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报原项目批准 部门核准。

第三章 规划与设计

第十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开展城镇居民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财政能力、资源环境条件、人口规模和家庭结构等,编制保障性住房总体规划、计划,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土地、资金安排、项目布局、套型结构和工作机制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布。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遵循经济适用、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等要求,优选规划设计方案。

市、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由发展改革部门依照经批准的住房保障计划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立项,规划部门根据立项按期选址,市、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发建设。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选择在地质条件安全可靠、环境适宜、公共交通相对便利和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及市政配套相对完善的区域,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十四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经依法审定的设计方案总平图,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经依法审定的设计方案总平图,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持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项目批 准文件、经依法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节能、省地、环保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包括绿色建筑技术在内的先进、成熟、适用、安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四章 土地管理

第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土地供应计划,指标单列,应保尽保。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对于急需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应当优先使用政府储备土地,采取即报快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限;保障性住房的划拨供地直接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以加快供地速度。

在进行老城区、老厂矿、老城中村的危旧住房(简称“三老”)改造过程中,在符合程序规划前提下,用地单位承诺按规划的总用地面积30%以上比例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经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工业、仓储、办公等闲置用地,变更为商品房开发或经营性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应与用地单位变更原供地合同有关土地用途限制的约定,并依法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当纳入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应保尽保。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时办理土地供应手续,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依法用地。严格禁止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市、县人民政府与上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责任目标后,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用地没有全部落实到地块前,不得出让其他商品住房(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商品住房除外)。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对列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建设用地实行统征统迁。第十八条 廉租住房、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地。

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供地方式有偿使用。

限价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应当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限定房价的基础上,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应当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可以按下列渠道筹集:

(一)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

(二)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

(三)不低于5%的土地出让成交价款(含招、拍、挂、协议出让等);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包括银行贷款、非银行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等);

(五)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的收益;

(六)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

(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

(八)保障性住房配建商铺等商业配套设施的出售、出租收入;

(九)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第二十条 相关单位的管理职责:

(一)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政府直接投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资金及财政投资补助资金、贷款贴息资金的筹集、拨付及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和财务管理等工作。

(二)市、县住房城乡建设或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预决算编制工作;负责保障性租赁房购房资金预决算编 制以及房产管理工作。同时负有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

(三)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及平衡方案的初步测算,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控制和分析报告,配合财政部门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按期汇总编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款拨付申请进行初审;对代建单位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项目竣工决算工作。

(四)代建单位负责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组织项目实施,协助业主单位有效做好项目控制投资,按期编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及时配合业主单位报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资料,做好完工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二十一条 廉租住房纳入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程序管理,自治区级财政部门根据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定的廉租住房投资项目计划下达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预算;公共租赁住房由自治区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查通过并纳入自治区项目计划,自治区级财政部门按计划任务下达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预算。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和上级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以及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联合审定的项目批复计划,在项目立项审批后可以预拨10%—20%的资金,其余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按照实施进度拨付。

纳入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补助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按项目实施计划拨付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建设单位根据施工进度将建设资金向施工单位予以足额拨付。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的使用管理,按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作他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自治区财政部门或自治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依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联合审定的项目批复计划,对市、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及不定期检查。审计部门负责对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四条 符合租、购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职工家庭可用住房公积金支付保障性住房价款、租金。

第二十五条 经自治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后,市、县可开展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试点工作。统筹使用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资金。

第六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强制性规定。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信息应在开工和竣工验收后20个工作日内按项目逐个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保障性住房来源包括:

(一)政府投资建设的住房;

(二)政府购买、改造、租赁的住房;

(三)政府依法收回、没收的住房(含腾退的公有住房);

(四)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与政府约定建设的住房;

(五)住房建设中配建、代建的保障性住房;

(六)社会捐赠和其他途径筹集的住房。

产权存在争议或者纠纷、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或者不符合保障标准的房屋,不得作为保障性住房房源。

第二十八条 以配建方式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配建的建筑面积、建设标准、收回和收购条件、价格等内容应当作为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或者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

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办法,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当按下列标准控制: 廉租住房在50平方米以下;

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经济适用住房在60平方米左右;

限价商品住房在90平方米左右。限价商品住房项目中单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比例不得少于80%。

第三十条 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及造价等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实行分户验收,在合理使用寿命内承担质量责任。在住房建筑上设置质量责任永久性标识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一条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保障性住房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第三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含街道办事处、社区)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在城镇住房保障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三条 自治区、市、县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申领和退出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以及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的个人信息、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信息等内容的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健全保障性住房档案检索体系,做好档案的录入、管理、使用、移 除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 保障性住房参建各方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将加强质量监管贯穿于建设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加大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工程项目,要责令整改。

第三十五条 统筹安排开工建设,科学把握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和造价。督促参建各方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和方式,提高效率。严把建筑原材料和部件质量关。把保障性住房建成节能省地环保型工程。

第七章 分配管理

第三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供应对象为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享受国家抚恤和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

租赁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收入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的规定为基础,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研究确定。标准实行动态管理。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

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收入线按照不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倍确定。

住房困难家庭按照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60%确定。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住房水平,合理划定城镇居民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

第三十七条 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为当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者。

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为当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逐步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

限价商品住房保障对象为当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

第三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依照本办法申请租赁或购买1套保障性住房:

(一)满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户籍、劳动关系和各项社会保险要求;

(二)符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的收入和财产标准;

(三)无房或者现住房面积低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四)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单身人士申请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的必须年满30周岁以上(含30周岁)。

第三十九条 居民申请租用、购买保障性住房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家庭成员身份证件、户口簿等;

(二)家庭成员婚姻状况证明、收入证明;

(三)用人单位证明、劳动用工合同及社保证明;

(四)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住房情况证明;

(五)房屋登记机构出具的自有产权房屋状况证明;

(六)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第四十条 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当推举1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员作为申请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为外来人员的由用人单位或本人向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第四十一条 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实行“三审两公示”制度。首先是向当地的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街道(居委会)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第一次审查,20个工作日内将情况在所住的街道和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没有接到反对意见后,由街道办事处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一并报所在县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由其会同同级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家庭财产状况)等情况进行第二次审核。若符合条件,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对前两次审核获取的信息进行第三次综合审查,5个工作日内拟定具备参与分配资格的名单。经过第三次审查之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名单将在政府网站或建设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

各级主管部门在“三审两公示”期间要透明化管理,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呈报材料,迅速采取措施,按时反馈信息,确保分配公平。对执行不力的部门的负责人要进行问责。

第四十二条 对拒不配合调查,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真实或者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初审、复审或者审核部门应当退回其申请,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如有异议,可以自收到书面告知之日起20日内,向原初审、复审和审核部门申请复核。原初审、复审或者审核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实行轮候分配制度,按照抽签、摇号或其他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轮候及分房顺序。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分配对象和轮候次序。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障对象,予以优先分配:

(一)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

(二)孤寡老人;60岁以上的老人无法定赡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义务人,但赡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赡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

(三)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医保界定的重大疾病,须有市、县级医院疾病证明书)或属于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

(四)未成年人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抚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

(五)家庭成员属于重点优抚对象以及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见义勇为表彰、特殊贡献奖励、劳动模范称号的;

(六)居住在D级危房的。

(七)政府公告实施棚户区改造拆迁范围内的无能力购买能力的家庭。

第四十五条 一个家庭只能承租一套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考虑家庭代际、性别、年龄结构和家庭人口等因素,配租标准原则为:

家庭人口 家庭构成 配租套型

1人 独身(包括未婚、离异、丧偶)宿舍、单居或小套型

2人 夫妻及子女未满10周岁的单亲家庭 单居、小或中套型

2人 子女年满10周岁的单亲家庭 中或大套型 3人以上 夫妻及子女 中或大套型 第四十六条 各市、县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保障性住房的地段、户型、面积、价格、交付期限及供给对象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各市、县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将保障性住房的配租、配售对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收入、配租配售的房屋面积等信息及时在当地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公开。

在商品房项目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日起10工作内,将许可房源一次性在售楼销售现场向社会公示。

第八章 运营管理

第四十七条 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为保障性住房产权所有部门或单位。

第四十八条 廉租住房租金和经济适用住房售价实行政府定价,租金由房屋的维修费和管理费构成,并与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和限价商品住房售价实行指导价管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成本由房屋的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等构成。

第四十九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企事业单位、开发企业等社会机构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按投资主体确定房屋权属, 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市房屋产权登记机构应当在房屋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中注明公共租赁住房及其性质;属于共有份额的,应当注明共有份额。在公共租赁住房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投资者权益可依法转让。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和楼层、朝向调剂系数按房屋租赁市场租金水平确定并调整。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当低于同类地段类似房屋市场租金,但不得低于70%,以确保建设资金在合理周期收回,实现良性循环。公共租赁住房具体租金标准由设区的市、县(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确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按进行调整并公布。

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用于本单位职工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参照政府确定的租金标准自行确定,并报住房保障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用于向社会保障对象出租的,按政府确定的租金标准执行。

第五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与承租人应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为3—5年。承租人签订合同之日,按规定缴纳租赁保证金,以保证租赁合同的正常履行。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无违约责任的退还保证金本金,违约的可从保证金中抵扣应承担的相关费用。

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的,可按租赁合同约定通报其所在单位。

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共同申请人可按原租赁合同继续承租,但需确定新的承租人,并变更租赁合同,租赁期限按原有合同的剩余时间计算。

第五十一条 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服务管理,物业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使用人承担,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小区内的被保障家庭人员。配建的保障性住房,纳入该项目统一物业服务管理。

第五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应在完成家庭选房签约工作5个工作日后,将配租家庭情况、身份证号及所选房号等情况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并将配租家庭名单、配租房源、房屋租金等材料经单位领导签字盖章后报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备案。上述备案材料作为房屋产权单位享受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税费减免的依据。第五十三条 申请人缴存租房保证金标准:

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不缴存租房保证金;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按照所承租住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缴存。缴存的租房保证金按照同期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未满1年的,按照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时,抵扣欠缴租金和违约赔偿,一次性结清本息。

第五十四条 承租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除按照合同约定交纳房屋租金外,还须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水、电、气、热、通讯、有线电视等费用。

第九章 退出管理

第五十五条 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县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作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保障性住房产权所有部门或单位收回或者回购保障性住房:

(一)虚报隐瞒户籍、家庭人口、收入、财产、住房等情况取得保障性住房的;

(二)违规出售、出租、出借,或者擅自改变住房用途且拒不整改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的;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交纳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

(五)家庭的收入、财产、人口、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廉租住房或者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条件的;

(六)其他违反保障性住房政策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 已经享受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对象购买其他住房的,应当办理退出手续。

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购买不满5年的,不得上市交易。满5年上市交易的,政府优先回购。

第五十七条 采用梯度保障、租补分离的方式对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进行并轨后的管理。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条件的家庭,均可申请政府租赁型保障房,并按不低于市场租金的70%缴租;符合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条件的家庭,租赁政府保障房还可享受相应额度的房租补贴。当承租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善,不再符合相关条件时,按承租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障标准,停止发放租赁补贴资金,或改为按不低于市场租金的70%的标准收取房屋租金。当承租人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则给予其一段腾退期,逾期不退者,按商品住房市场水平的标准收取租金。

第五十八条 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做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后,应当在5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说明理由。当事人对取消保障资格决定有异议的可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诉,当事人无异议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退回住房。

第五十九条 被责令退出或应当退出拒不退出廉租住房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人员,其行为记入当地“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五年内不得再受理其任何形式的住房保障申请。

第六十条 被保障家庭通过购买、获赠、继承等方式取得其他住房的,或在租赁期间收入超过规定收入标准的,应当退出所租赁保障性住房。

腾退期间,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满拒不退出的,可以依据规定或合同约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一条 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执行期间,可以提前退房。第六十二条 承租廉租住房的家庭,当家庭人均收入连续1年超过本地居民低收入标准时,由市、县廉租住房管理部门收回廉租住房,补交市场租金与廉租住房租金的差额。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住户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不得损毁、破坏、改变房屋结构和配套设施。

第六十四条 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控制,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十五条 各级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退出保障性住房而拒不退出的,由市、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十七条 享受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违反本办法中相关规定,擅自改变房屋用途,损毁、破坏、改变房屋结构和配套设施的,按规定应退出却拒不退出保障性住房的,由市、县住房保障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取消保障资格,收回保障性住房。

第六十八条 对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十九条 中介机构违规代理出售、出租保障性住房的,由住房保障部门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七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担保书示范文本,由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四篇: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根据《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07]64号)、《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厦府[2006]379号)、《厦门市国有企业承担政府性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厦委办发[2006]54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筹集的,用于新建、改建、收购、回购社会保障性经济适用房和社会保障性租赁房、廉租住房等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原则。市财政局应根据财力可能,参与制定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并按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筹集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二)控制性原则。市财政局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三)专款专用原则。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按规定专项用于经批准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效率原则。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调度、审核、拨付实行高效规范管理和使用,应切实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条 相关单位的管理职责:

(一)市财政局是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管理和预决算审核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预决算编制与社会保障性经济适用房配售房款收入的管理及房产管理工作;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社会保障性租赁房购房资金预决算编制以及房产管理工作。同时负有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

(三)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及平衡方案的初步测算,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控制和分析报告,配合市财政局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按期汇总编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款拨付申请进行初审;对代建单位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项目竣工决算工作。

(四)代建单位负责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组织项目实施,协助业主单位有效做好项目控制投资,按期编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及时配合业主单位报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资料,做好完工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五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下列渠道:

(一)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

(二)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

(三)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资金;

(四)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专项建设补助资金;

(五)社会保障性住房按照规定价格出售所取得收入,社会保障性住房售房收入资金按照财政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根据建设计划,由业主单位(或代建单位)作为项目融资主体向银行贷款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

(七)社会捐赠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八)其他可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

第六条 实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筹融资时,应将融资规模、利率、期限、担保单位、还款来源等按现行政府债务管理方式报送市财政局审批。贷款资金的提取、拨付、使用等按照我市现行财政性投融资项目资金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章资金使用

第七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开支,包括新建、改建、收购和回购社会保障性住房开支,社会保障性住房配售之前发生的维护和管理费用支出,以及偿付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产生的银行融资本息,不得用于其它开支。

第八条 新建社会保障性住房开支,指利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新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包括依法支付的征地拆迁补偿款支出、工程进度款和工程备用金支出。

第九条 改建社会保障性住房开支,指对拟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现有住房进行维修改造的支出。

第十条 收购社会保障性住房开支,指利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收购现有住房专门用于社会保障性住房用途的支出,包括支付的房屋价款等。

第十一条 回购社会保障性住房开支,指依法对现有社会保障性住房实施政府回购的支出。

第四章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三季度根据下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编制下社会保障性住房支出项目预算。社会保障性住房支出项目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后编入市本级财政预算,依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项目预算涉及新建、改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必须符合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第十四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应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变更预算。如需调整、变更预算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市财政局审批后执行。

第五章资金拨付

第十五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应在每月20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下一月份的资金使用计划和上一月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六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每月月初应根据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需求计划,编制当月银行贷款提款计划,报经市财政局审批同意后,由融资主体凭市财政局开具的《放款通知书》向银行申请下拨相应规模的专项贷款。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收购、回购社会保障性住房,由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按照现行征地拆迁及财政投融资基本建设项目等有关规定,根据工程合同和进度、购房合同以及预算,提出资金拨付申请,经市财政局审核后,由市财政局将资金直接拨付给社会保障性住房代建单位或销售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可根据需要设立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共管帐户,资金按规定专项用于经批准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

第六章决算管理

第十九条 每年终了,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应按照财政财务有关规定,报送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项目决算。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项目出现资金结余,经市财政局批准后,可以继续滚存下年使用。

第二十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在向市财政局报送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项目决算时,应当提交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

第七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建立社会保障性住房房产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做到帐帐、帐实相符。

第二十二条 在社会保障性住房新建和改建竣工验收后,业主单位应按照《厦门市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厦财基[2002]41号)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市财政审核中心报送项目竣工决算审核资料,代建单位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做好工程完工交付、资产移交及基建支出核销账务处理工作。业主单位应及时接收房产,并移交给市建设与管理局或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相关单位应按照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将房产登记入帐。

第二十三条 收购社会保障性住房和依法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实行政府回购的,收购或回购单位应及时接收房产,并按照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登记入帐。

第二十四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成销售后,市建设与管理局应及时核销资产。

第二十五条 房产管理部门应将临时闲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处置方案及时报市财政局审定,由市财政局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市建设与管理局和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内部约束机制,定期对建设资金支出进行检查监督,同时加强档案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和资产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于不按照规定筹集、安排使用和管理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厦门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湖南省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湘政办发〔2012〕111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统计局令第162号)、《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和乡镇(以下简称城镇)保障性住房的配售配租、运营、使用、退出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售价格,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或出售,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第四条 省、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或房地产(住房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管理工 1

作,其所属实施机构承担保障性住房管理的具体工作。

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国土资源、民政、物价、公安、税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保障性住房管理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住房保障工作人员,负责保障性住房申请的受理和初审等工作。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考核、表彰和奖励范围。

第二章 保障对象、方式和标准

第七条 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对象为本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为本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向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供应。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按规定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承租和补贴的具体规定由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九条 设区市或县(市)的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居民收入、住房状况等因素,合理制定确定保障对象的住房、家庭收入(财产)标准以及保障面积和租赁补贴的具体标准,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申请与审核

第十条

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应当由申请家庭户 2

主作为申请人,户主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应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由本人作为申请人。

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其成员都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申请。第十一条

申请保障性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自有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当地规定标准。申请家庭自申请之日起前5年内出售、赠与或自行委托拍卖房产的,不属于无自有住房的情形;

(二)收入、财产符合当地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稳定就业达到当地规定的年限;

(四)市州、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本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代表本单位职工按设区市州或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程序统一申请;无用人单位的,向就业所在地街道或镇(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对在开发区和园区集中建设面向用工单位或者园区就业人员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用人单位可以代表本单位职工申请。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当按照设区市州或县(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如实提交家庭住房、人口、收入、财产状况等有关材料,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应当书面同意审核机关调查核实其申报信息。申请人的住房状况由当地房地产部门负责审查,收入和财产状况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审查。审核机关调查核实申请人申报信息时,有关机 3

构应当提供便利。

第十四条 对保障性住房申请按照以下程序审核:

(一)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和住房状况等是否符合条件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示,将初审意见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设区的市报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复核,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意见及申请材料一并报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二)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审(复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根据房地产主管部门对申请人家庭现有住房状况和民政部门对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的核定情况,审核是否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登记为住房保障轮候对象,并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复核,并在15 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

轮候与分配

第十五条 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保障性住房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轮候期,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轮候期一般不超过5年。对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应当在轮候期内安排保障性住房。

轮候期间,轮候对象收入和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经审核不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由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取消其轮候资格,并书面告知。

第十六条 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综合考虑轮候对象的收入水平、住房困难程度和申请顺序以及个人申请的保障方式等,确定相应的保障方式及轮候顺序,并向社会公示。第十七条 轮候对象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孤老病残人员、烈士家属、伤残病退军人、劳动模范、见义勇为人员等,优先安排。具体办法由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开。

第十八条 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优先本单位保障对象,在开发区、园区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保障用工单位或者园区就业人员。剩余房源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调剂安置本地其他轮候对象。

第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房源确定后,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分配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分配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置、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或价格标准,保障对象范围,意向登记时限和地点等内容。

第二十条 轮候对象可以按照分配方案,在规定的时限和地点进行意向登记。

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意向登记的轮候对象进行复审。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对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综合评分、随机摇号等方式,确定分配对象与分配排序。综合评分办法、摇号方式及评分、摇号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 5

开。分配对象与分配排序确定后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分配对象按照分配排序选择住房。分配结果向社会公开。第二十一条 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和在开发区、园区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由产权单位、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制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报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向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分配。分配结果报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第五章 使用与退出

第二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分配对象选择保障性住房后,保障性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应当与保障性住房分配对象签订保障性住房租赁或者销售合同。保障性住房租赁合同签订后,房屋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应当在30日内将合同报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保障性住房租赁合同应当载明保障性住房的位置、用途、面积、结构、室内设施和设备状况,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使用要求及物业服务、房屋维修责任,收回(退回)住房的情形、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保障性住房销售合同应当载明政府与购买人的资产份额、房屋处置收益分配,收回(退回)住房的情形、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租赁期满需要续租的,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满3个月前向房屋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申请续租。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准予续租,并签订续租合同。第二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标准、销售价格,由物价部门会同住房保障等部门统筹考虑当地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建设成本、供应对象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定期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也可参照市场价格确定统一租金标准,按不同保障对象分档予以租金补贴,实行租补分离。租金标准、补贴办法经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租金。承租人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租赁补贴或者申请减免;也可以申请提取所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支付租金。对承租人拖欠租金的,可以按规定通报其所在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划扣。

第二十五条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由房屋所有权人与承租人共同管理。房屋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应当负责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确保房屋的正常使用;组织承租人承担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区域的安全秩序、卫生保洁等物业管理责任,承租人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十六条 房屋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招标投标或者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社会信誉好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也可组织承租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二十七条 廉租住房、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廉租住房租金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及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足部分由市州、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租金收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租金收入不足房屋维修养护部分,由市州、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解决。

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其租金收入和配套设施的经营性收入归投资者所有,房屋维修养护费用由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十八条 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不得改变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

在确保辖区内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住房需求的基础上,经设区市或县(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批准后,廉租住房可转换为公共租赁住房。承租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但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且仍需租住的,其所承租的廉租住房可按照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第二十九条 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廉租住房的,经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批准,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廉租住房。

需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同意,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应及时报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承租人不得转借、转租、擅自装修所承租的保障性住房或改变其用途。承租人确需装修的,应当取得保障性住房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同意。

第三十一条 承租人承租其他保障性住房,或者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住房,或者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应当在市州、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搬迁期内腾退所承租的保障性住房。

搬迁期满不腾退保障性住房的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住房保障部门、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保障性住房。

第三十二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退回所承租的保障性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保障性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保障性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保障性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保障性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保障性住房的。

承租人拒不退回保障性住房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无正当理由承租人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的,应当腾退所承租的保障性住房;拒不腾退的,房屋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保障性住房。第三十四条 出租、出售和承租、购买保障性住房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政策。

第三十五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不得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

第三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居民区的社会管理纳入住房所在地社区综合管理。街道、镇(乡)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人口计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城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章 权属管理

第三十七条 保障性住房应明确其权属,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在房屋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上注明房屋类型和用地性质。

第三十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企业和其他机构捐建及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配建并依据土地出让条件和合同约定收回或回购的廉租住房,产权归当地人民政府所有。房屋产权人登记为当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也可登记为当地人民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规范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管理。设区市或县(市)可结合实际,坚持与 9

准入脱钩和保障对象自愿的原则,在保障对象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并纳入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基础上,实施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共有产权廉租住房,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应在房屋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上注明“共有产权廉租住房”字样,并注明政府及购买人所占的产权比例。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家庭内成员可作为共有权人进行登记。如共有产权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要出让的,按设区市或县(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和程序办理,政府优先回购。

第三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拥有有限产权。经济适用住房配售时,要明确界定政府与购买人的资产份额,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出售所得价款的分配比例。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不满5年的,不得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购买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的,应按照经济适用住房出售所得价款的分配比例,向当地政府上交相关价款;购房人也可以按照当地政府所定的标准交纳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第四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应按投资主体确定房屋权属。政府(含开发区、园区)直接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其产权归当地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所有。房屋产权人登记为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开发区、园区),或当地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政府投资补助总额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转作政府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占有相应产权。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依据土地出让条件和合同约 10

定确定其权属。

公共租赁住房权属登记时,应在房屋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上注明“公共租赁住房”字样,并注明房屋产权人及所占产权份额。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绩效考核。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住房保障、发展改革、监察、财政、国土资源、民政、物价、公安、税务等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履行住房保障工作职责的情况实施监督考核。

第四十二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房地产、民政等部门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审机制,实施信息公开,并与全省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对接;应当完善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建立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动态监测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

第四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住房保障诚信制度,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对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不予受理;已登记为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承购保障性住房的,依法收回,并取消其在5年内再次申请租赁或购买保障性住房资格。第四十四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障性住房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其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保障性住房申请人或者其家庭成员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举报、投诉 11

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和单位收到举报、投诉后,应当依法及时核实、处理。

第四十六条 住房保障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住房保障工作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八章 附

第四十七条 各市州、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保障性住房统贷统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荐五篇)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11......

    保障性住房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促进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市实......

    保障性住房管理常识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

    福建省直保障性住房租金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直保障性住房租金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省直保障性住房租金收支管理,保障房屋租赁双方合法权益,促进省直保障性住房健康发展,根据《福建省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管理......

    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五篇范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天津市滨海新区(下称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租、配售(销售)和管理,构建和完善新区多层次、多渠道......

    城固县保障性住房管理实施办法(模版)

    城固县保障性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县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租售及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城固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城......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奖励暂行办法

    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省年度保障性住房目标任务的完成,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关于规范保障性住房政府回购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保障性住房政府回购资金拨付管理的通知 《郑州房地产网》HTTP://WWW.ZZFDC.GOV.CN ( 日期:2011-11-09) 【字体: 大 中 小】 【推荐给好友】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