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19-05-14 12:1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

第一篇: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

杨云云

2012-8-21 9:54:53 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3期

摘 要:深入分析国家开发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开发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商业化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风险管理

一、引言

2008年12月16日,根据国务院决定,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国开行)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商业化转型之后,国开行正面临着债信瓶颈和巨额本息偿还的压力。深入分析国开行在转型道路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不论是立法滞后、信息不对称、改制所带来的效益损失,还是投融资业务决策、内部结构管理控制等源于制度性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转型中的国开行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不当的制度安排和合适制度的缺失。

二、国家开发银行在商业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机构设置的结构性风险

1.分支机构层次少

国开行在商业化改革前其制度约束即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进行信贷支持,是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的非营利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组织。所以国开行最初的体制框架是以财政融资的观念为主导,由部门制定项目,政府机构摊派发债,贷款委托商业银行进行管理,不需要有商业化经营机构和过多的分支机构,实行总分行制。而改制后,其两级化的总分行结构对市场化竞争和业务扩展是不利的,势必会影响自身潜在的经济效益。

2.专业人力资源不足

转型中的国开行是从带有浓重行政色彩气氛中走出的,由政府指派项目投向任务,国家财政信用担保融资,专业的商业化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人才较少,国开行工作人员并非是为适应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而存在的。面临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引进,员工工作理念是否能与时俱进地转变,能否及时引进专业技术性人才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自身组织机构设置。

(二)功能定位风险

现在国开行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功能,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贯彻宏观经济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但是,国开行已经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具备一般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国开行面临着社会利益和自身企业利益的双面利益权衡不当的风险。

(三)投融资业务经营风险

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大,国开行在运行中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其对贷款的投向和风险的关注从依靠政府转变为依靠市场,从关注担保人转向第一借款人,这些都需要一定的风险预警体系来评估和防御,而这些体系性机构设施也正是刚步人市场化运作的国开行过去在政府的笼罩下所一直忽视的。

(四)法制环境风险

国开行一方面肩负着社会使命,出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去支持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介入或无力介入的领域,国开行部分贷款因有国家机关等不具备保证人资格的担保而处于贷款保证缺乏合法性和不确定状态。另一方面,国开行已是股份制金融企业,本应按商业银行法来管理,但其仍担负着社会性政策性责任,既不能按照传统政策性银行的法规管理,也不能按照传统商业银行的法规管理,缺少适合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三、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等部门的关系。首先应建立董事会制度,董事的人员应由出资人来决定。另外要适当地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通过他们中立而专业的视角来分析银行的状况以及制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作用:并且赋予其更大的权利。笔者认为,可以给予国开行监事会对于一定级别人员处罚的权利,如经济方面的处罚或在将来人员晋升过程中监事会的意见要在晋升的考查分数中占一定比例,这样可以更好地履行监事的义务。国开行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一方面把主要风险指标、经营性亏损控制指标等与银行管理、营业人员的收入状况、业绩考核等挂钩,形成外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引进职业经理人,依据自身市场拓展需求引进专业性人才;在内部管理上健全风险控制设施,建立严格的审贷分离制度,规范贷款程序,落实贷款责任以抑制投资业务风险发生。

从人员激励角度来看,国开行可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看齐,奖励以实际取得的业绩为标准,不同业务部门的效益可在宏观上作出比较。在部门内部可以根据个人完成的实际业务量进行分配,用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了使银行的发展与实际社会发展相匹配,员工的思想以及实际知识储备应当时刻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定期对人员按照实际岗位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可以与世界同类银行开展经验交流,在经营模式、风险评估、业务开展等方面进行沟通,以达到增强银行竞争力的目的。

(二)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

任何的金融机构都十分关注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安全性作为底线标准,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使机构得以存在,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1.解决资产负债缺口。由于国开行资金在筹集和使用方面周期比较长,所以在资产负债筹措方面应当兼顾两者之间使用的配合性。其次,应当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究,要时刻关注经济总量,地区经济状况,价格指数的变化以及预测利率变化的可能性。特别是利率的变化程度和方向问题是影响的关键。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当将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保持在一个相等的水平,以确保在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净利率影响为零,使得敞口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从债券发行方面看,国开行已经改变了过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性金融机构摊派债券的做法,改为更为合理的招标形式确定发行,这也就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同时债券在银行同业市场的流通也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但是,在保证其他金融机构认购的同时,要扩宽资金来源,可以考虑利用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其他渠道的资金。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现在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可以增加对于长期固定收益类基金品种的投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股市泡沫的形成,而且解决了资金的来源问题。还可以利用海外市场,在有充足外汇保证的情况下,加强外币债券的发行,也为其他企业筹资开拓渠道。

3.改善贷款方式

利用组织增信这种措施发放贷款,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贷款发放过程中信用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系统性风险,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笔者认为德国间接融资形式可以为我国所用,其基本做法是:地区金融机构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代理制度,当地属于国家扶持的项目或中小企业有融资需要的时候先向当地金融机构发出申请,当地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属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审核,然后将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报送德国复兴开发银行,银行进行复审,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与当地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当地金融机构与当地企业再签订贷款合同。在我国开展这种形式的贷款可行性也是比较强的,现今地区性小的金融组织发展迅速,他们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加他们的中长期贷款的数量,为他们增加收入,促进当地市场的发展。

(三)适度丰富业务,加快银行发展

相对于国外开发银行的业务开展,我国国开行现有业务中绝大部分都是中长期贷款业务,风险是相对比较集中的。所以在稳定贷款业务的同时,可以通过其他经营方式改变贷款的单一渠道。在这里可以学习日本开发银行的很多做法,比如与地区银行或金融机构合作以建立基金的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扶持企业的发展。在很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当地已经有同类型发展完善的企业,政策性银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咨询业务将小企业通过兼并的形式并入大的企业,发挥相互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企业的发展。国开行可以利用自己在国际方面的优势,发布中国内地的信息,吸引国外的政策性资金投资中国,国开行可以在中间作为转贷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同时可以将企业向国外市场推广,拓宽市场范围,增强企业的活力。也可以借鉴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在中小企业中的资产证券化方法给予企业金融支持。另外,虽然国开行在债券领域有所开拓,但仍可以继续扩大业务范围。

(四)完善立法体系,明确依法经营

商业化转型中的国开行是处在经济转轨和政府转型的双转轨大环境中,需要的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服务型政府。首先要由政府制定适合改革中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约束银行经济行为,维护金融经济秩序,促进国开行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当迅速出台《国家开发银行法》,这部法律应当包括:国开行的性质、归属以及地位;国开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的界定;国开行的治理结构以及组织形式;配合国开行的归属,明确资本金的来源和融资的途径;规定国开行的风险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明确国开行的相应职责等。

(五)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监管部门要对国开行进行依法监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对国开行能否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贷款投向是否合理、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贷款期限结构和资金来源结构是否匹配、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国际标准等内容进行监管。其次,要不断完善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提高监管效率。根据改革过程中国开行的业务特点,开发专门的监管信息系统,将该系统与国开行的风险预警系统连接起来,能够对相关业务指标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预警指标数据采集、汇总、加工、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使监管工作程序化,提高监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再次,金融监管部门要利用外部审计单位的审计信息和结论,客观地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水平、风险管理状况、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冯雪,姜尚。国开行转型后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建议——基于全球经济下滑背景的思考[EB/OL].中国金融,2009-06-25

[3]曹巧会,刘全文。对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4]瞿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性金融——若干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5]周宇。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国家开发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宋清华,夏韬。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及其借鉴[J]当代经济,2010,(3)

第二篇:中国足球市场商业化研究

中国足球何时才能彻底告别“血泪史”?

从1994年开始职业化改革的中国足球,在16年间,先后经历了5任足协“专职副主席”,其中3任“被下课”,2任进了监狱。现在,它变成了一个赌球、黑金和腐败的秀场。而联赛价值在历经国际赛事管理集团、福特宝和中超公司三家公司代理后,由亿元跌落到了“零价值”。

职业化推动来自高层

1994年4月27日,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进行了首场比赛。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正式推向市场。在中国足协首任专职副主席王俊生眼中,“中国足球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王俊生是中国足球市场化的先行者。对中国足球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就是由他起草的。该方案的关键论题是“足球要不要走职业化的道路”。

事实上,中国在这个时候,已经诞生了数家职业化俱乐部。

前国脚申思回忆,职业化之前的部分球队同样拥有赞助商,如广州的太阳神,辽宁的东北制药。“当时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赛,每场比赛从几百块到几千块的奖金。”

第一家有赞助的职业俱乐部诞生于1984年,当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宣布荣幸地成为广州足球队赞助商。随即中国的其他地方也依葫芦画瓢,数百家半职业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辽宁是一个有着深厚足球底蕴的大省,在那里,足球也首次“下海”进入私营企业。1988年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港口内,辽宁省足球队令人惊讶地宣布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

王俊生是职业化的坚定支持者,他在书中回忆,当时的中国足球,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球员收入低,退役之后生活没有保证,而且,足球成绩一塌糊涂,国家体育总局已经不想对这个项目拨款。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会上,王俊生为这个提案作了报告。报告结束,各种质疑接踵而来,大部分地方协会的领导人,都持否定态度。王俊生说,此次,几乎都没有看好足球职业化。但最终,会议还是通过了《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总体方案》,会上宣布,将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这也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次把足球联赛推向市场。

1993年底,中国足协在大连棒槌岛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和修改了中国足球十年发展规划,想把中国联赛建成与欧洲主要联赛同等规模以及同等影响。这次中国足协决定要与国际接轨,实行门票等收入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化过渡。

该改革计划把新兴的足球俱乐部都推向了市场,1993年底,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它脱离国家体委,由企业自主管理。俱乐部的所有制模式借鉴德国经验。也在这一年,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中国足协直属国有企业—中国福特宝(取自音译football一词)足球产业发展公司,成员大多来自中国足协的该公司享有足协商务活动及俱乐部商务开发的全权代理权。

中国足协自此开始淌进市场经营的洪水中,同时也让它除了“半官半民”之外,多了第三个任务—足球市场开发经营者。

首任赞助商万宝路

福特宝公司并没有操作任何赛事推广的经验,他们求助于国际足联。也在同一年,福特宝与国际足联旗下的赛事推广商国际管理集团(IMG)就甲A联赛、赛事冠名和商务赞助签订了合作协议。

IMG(国际管理集团)公司以“一年120万美元承包费,以后每年20%递增”的条件拿下头5年甲A联赛的商务开发权。这在当时是一笔大数字—尽管,万宝路给IMG的费用是180万美元。国家体委以前每年拨款给足协的,只有50万元人民币经费。

在国际管理集团的撮合下,万宝路香烟成为了中国甲A联赛首个赛季的冠名赞助商。但据接近足协内部的人士说,在1993年和1994年的职业化改革中,万宝路香烟以及国际管理集团成为了中国足协计划大幅推进的幕后推手。迄今为止,不断有记者希望得到万宝路当年的赞助合同细节,但从来没有被公开过。1994年,甲A联赛正式在成都打响。万宝路标志在媒体面前大量曝光。甲A的前五年,无疑是个黄金年代,球市火爆异常,数据统计,1996年甲A联赛上座率达到场均2.43万,是迄今职业联赛的峰值。

1997年,IMG在中国球市上赚到了几千万,是它进入中国20年后的首次盈利。而作为总冠名商,万宝路也获益匪浅,在那个外烟在中国激烈争夺市场的时代,通过足球,万宝路迅速打通全国销售渠道。迄今为止,万宝路都觉得这笔钱是物有所值。

第一个5年,这是IMG和中国足球合作的第一个蜜月期。他们的关系之好可以用一件事情来佐证,在看到足协的楼破旧不堪后,IMG联合万宝路,主动给足协修了一栋办公楼。

官僚制度成为紧箍咒

第一个5年结束后,IMG主动提出了续约,作为续约条件,他们将承包费提高了10倍。而这时,因为不允许香烟广告,万宝路被迫退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为了冠名权大打出手。最终,百事可乐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第二个5年的赛事总冠名权。

事后,百事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因为在后面的5年,由于要力争在世界杯出线,当时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在2001年没有通知任何赞助商的情况下,提出了甲A联赛只升不降,2002年甲A联赛只降不升,并建议缩短联赛时间,为2001年国家队备战世界杯预选赛让路。

IMG中国区总裁王应权对挂着市场牌子,运行官僚制度的足协无可奈何。对于IMG来说,打击开始接踵而来。

2002年,因为转播费的问题,央视中断了与足协的合作,直到联赛第7轮才恢复。经过这一折腾,观众对联赛的兴趣大大减低。同一年,百事向IMG提出了扣款要求,原因是收视率降低和改动联赛规则。尽管IMG同意扣款,但2002年底,百事以合同有重大违约之由和IMG解约合同。一份五年合同,百事只履行四年,这也是甲A联赛运行以来,首次有品牌主动退出。王应权曾经想挽回,但对方总部回应:“宁愿在市场战略上受影响,也不愿意跟一个不健全的品牌挂钩。”的确,百事憋了一肚子气。在冠名4年来,他们通过调查问卷得知,他们产品的知名度没有变高,反而品牌形象与假球案联系在了一起,而当时足协对赞助商的态度,一直都是“有问题,拿钱来”。种种原因,最终让他们退出联赛。尽管后来拉来了西门子应急2003赛季,但IMG却萌生了退出之心:他们发现,跟足协的合作中,公司无法参与中国足球的决策,而足协对他们只有出钱的要求,而不让他们有话语权。而朝令夕改的体制,也让这个国外公司无法适应。2004年,中超元年。IMG退出中国足球,被称为“足协儿子”的福特宝全面接手,独家垄断联赛分配和经营权。

不愉快的合作

福特宝的接手,并不顺利。8个赞助商,它只找齐了4个;而原先给主赞助商标价1200万美元,因为无人回应,直接跌到800万美元。直到开赛前50天,西门子才答应用800万欧元的价格,继续担任冠名商。

随后的这一年,中超经历了一系列震荡,假球、吸毒新闻层出不穷,而在当年的10月2日,国安球员在俱乐部的指示下,制造了中国足坛第一起罢赛事件。随后,大连实德总经理徐明站出来声援国安,并与7家俱乐部一起,对足协“逼宫”,要求取得联赛的管理、监督、分配和经营权。

一系列事件后,观看球赛的观众更加稀少,在这种情况下,西门子在第二年合同中,要求把赞助费降低到400万欧元。福特宝公司不从,但却找不到新的赞助商,2005年,中超在没有冠名权的情况下开打,“裸奔”一年。而2006年,福特宝找来的爱福克斯,最终玩了足协一把,原来说定的600万欧元赞助,最终只兑现了50万欧元。而在几年后,爱福克斯这笔账单,直接把南勇等一批人,送进了看守所。现在的冠名商金威啤酒,冠名费号称3200万,实际上付出2000万元。

除去中超,其他赞助商在与中国足协合作中,也并不愉快。2003年,阿迪达斯和福特宝签约,以6年5个亿的条款,赞助“中国之队”(包括国家队、国奥队、u19等等)。而足协为了开发更多的赛事资源,将原有的中国之队项目进行了拆分营销,五人制国家队、沙滩足球国家队从国字号球队中剥离,通过寻找其他赞助商谋求更多经费。

耐克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2009年,耐克成为中超联赛的主赞助商之一,每年给中超联赛1200万元的赞助款,并且每年按照15%的金额增加,10年一共2亿美元。也在这一年,中国足坛的扫黑活动开始,从去年10月,几乎每天都有球员被带走,足协官员落马等负面的消息传出,而中国足球的各种黑幕,也被媒体揭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们的赞助商终于获得了话语权。

在今年的2月,2010赛季中超揭幕战之前,耐克的中超事务负责人,向新上任中超公司总经理,以前的中超之父郎效农,提出了首战应该在北京工体举行,因为这有利于吸引观众和收视率。

这个要求在以往不可想象,因为北京并没有提出申请,另一个方面是,足协通常遇到赞助商提要求时,总是“拿钱再说”。但这一次不一样,郎效农并没有拒绝。相反,他给国安的名誉董事长通了电话,最后,北京补交了手续,2010年的中超首战,终于在工体举行。

消息传出,各个赞助商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此事按照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马成全事后的说法,现在无论是中超公司还是足管中心,都“非常注重维护赞助商的利益和听取他们的声音”。

第三篇:关于商业化项目投后风险管理管理的思考1

关于商业化项目投后风险管理的思考

目前,华融公司已圆满完成引战工作,正式进入整体上市准备阶段,全面开启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新篇章,公司商业化业务资产管理、投融资、中间业务等三大板块呈现出齐头并进、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营成果实现连续高速增长。2015年,受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增速放慢、公司规模体量变大三重影响,公司增速换挡是必然的,持续过高的增速对公司提质控险稳健发展有害,但过低的速度也不健康,公开上市投资者的要求、以增量盘存量防化风险、长期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公司必须保持科学合理的一定增速,随着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和业务项目的增加,商业化项目的后期管理越来越重要,现已实施运作项目暴露出来的风险苗头足以证明项目后期管理是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公司项目风险防控系统下,建立适合公司特色的投后风险管理体系,亦成为风险防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一、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概念

投资项目的风险类型一般分为系统风险(如战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和非系统风险(如投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本文研究讨论的重点是非系统性风险中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而投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应该说是在项目资金投放前已进行了论证、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在项目论证阶段和项目资金投放阶段已提出了防范措施,甚至制订了风险化解预案,这三类风险既是投资项目后期管理的重点,也是我们风险监控中的薄弱环节,一切项目监管措施、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化解预案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即项目安全运作、投资按期收回、投资收益获得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都是要在项目投后管理过程中实现。

综上所述,投后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实现风险管控目标的重要基础,在风险管控系统中建立投后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投后管理是指从项目资金投放到本金和收益回收阶段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投后监管措施的执行,风险监测与预警,项目存续期间企业现金流量监测与管理(企业现金流量的充足与否涉及企业能否按期归还投资款项),后续档案管理等内容。就目前而言,项目投后管理一直是我公司项目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公司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办法,对资金投放后的管理进行了规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规章大都是在风险防控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操作运行的,并没有真正建立投后管理的分支体系。优质项目“三分选七分管,后期管理是重点”,既是金融界投资管理的行话,也是投资者弄潮儿的经验之谈。这些足以说明项目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投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司商业化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投后管理对投放项目的安全性更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投后管理恰恰是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重投入,轻管理,致使对投后风险预见性差。项目方案中,尽职调查报告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投后问题缺乏预见性,提出的防范措施等粗放不细化,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抵押物、监管账户上。投后巡访频率少,或对投后日常巡访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未严格按有关管理要求对监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监管记录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没有对资金投放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财务运作情况、现金流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管理层的变动等动态信息不能及时反应。

(二)重收入,轻风险。对投后管理只抓收入不逾期,忽视了对项目投放现金流的分析、监测和管理,投后对企业整体现金流监管不到位,对投后的市场变化、环境变化等引起的还款影响缺少系统分析。

(三)重前期,轻后期。对投后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要求、规范的操作程序、严谨的制度规定,投后管理 与项目批复没有系统要求,项目操作各行其是,检查亦缺乏针对性。部分项目人员甚至认为只要投前调查好了,投中审查由公司把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造成了投后管理意识的缺位,形成了投资的潜在风险。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缺乏长效的 投后管理体系,对业务部门的督促,还停留在邮件通知、会议强调等形式,没有完全落实到实际中。

(四)投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数据不完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预警风险的效果差。风险管理,特别是投后风险管理,重要的是要做到数据指标准确可靠,信息传递及时齐全,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市场宏观分析和企业微观经营分析相结合。这样,才能使风险控制具有科学性,风险管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投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系统不完善,缺少风险数据库和风险指标检测对比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集使用的数据信息及时性、可靠性差,使用“过去时”的数据信息做静态的时点分析多,项目方案中,仅有的项目的动态分析,也仅仅表现在项目的压力测试上。项目投放后监管指标和巡访报告,很少有反映行业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管理变化、投资项目进展变化等的动态分析和风险征兆、预期潜在风险的报告。投后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预见能力不足,预警作用滞后,影响投后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化解风险的效果。

(五)缺少专业的投后风险管理队伍,应用综合业务技巧化解风险的能力不足。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员工对项目尽职调查,制作项目方案,相对来讲,可以说熟门熟路,得心应手,但对项目的预后风险评估和识别,风险应对和化解,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在风险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上,具有 综合业务素养高,执行能力强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更是少至又少。这些,都成为投后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问题。项目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项目的质量;同样,投后风险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专业境界,思想高度,操作执行能力亦影响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质量。公司虽然拥有多种业务牌照,给应对化解风险提供了业务工具和技术保障,但真正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业务工具和技巧,应对化解风险的专业人员不多,以至形成应对化解风险的方法少,手段单一,效果差。

三、加强投后管理的研究,提高对投后风险的预见性,应对和化解投后风险

(一)从确保项目安全的高度,提高投后风险的认识,加强投后风险管理的力度。

按照风险分类的类型分析,系统风险难以控制和化解,而非系统风险是可以控制化解的。非系统风险的发生往往是诸多不确定因素诱发引起的,这就需要风险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项目实施后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运用专业知识提高风险发生的预见性,运用业务技术提高应对化解风险能力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反映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标准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即预见风险(在项目前期预见到风险,要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在项目前期和运作过程,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可能发生的风险,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应对风 险(风险发生了,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风险,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无论是化解风险,还是分散风险,其主要工作都要在投后风险管理中实施,因此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在投后风险管理。要从风险管理建设、专业人员调配、业务技术运用等思想,高度认识投后风险管理的重要,改变过去“三重三轻”的传统观念,强化投后管理的力度和作用,使投后风险管理真正成为风险管理中的基石,成为项目安全的保障。

(二)健全投后风险管理工作制度,确保投后风险管理操作规范。做好风险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体系,要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工作制度,改变目前投后管理制度缺位和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这个制度应包括投后风险管理的组织形式、专业技术手段、管理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奖罚规定等具体内容,明确各管理指标的重要和具体要求。如在项目还款来源的管理上,要对形成第一还款来源的企业产品及销售收入按期进行动态分析,设计能够解决市场环境、企业营销活动变化的参数指标,测算企业预期现金流量,分析其对还款到期款项的影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还款风险,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如对抵押物等实物资产的监测管理,也要有动态指标定期分析其数量的增减价值变化;其他如,定期巡访制度、重大风险报告制度等,都要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重点是要落实资金到期提前催收制度,改变风险临头应对无措施的局面。

(三)加强网络应用管理,强化网络风险管控,确保投后管理效果。提高网络系统信息应用广泛性,真正实现“在线式”监测手段,积极推进投后管理网络系统建设,开发对企业财务分析、风险信息提示、资金流向监控等专业化投后管理工具,提高投后管理效率。注重优化内部信息共享功能,提高响应速度,并与外部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积极探索投后差异化管理,集中力量针对高风险客户、高风险环节、高风险时期,采取投后管理措施。对于资金投放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过双方协商,可选派有经验的项目人员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类岗位挂职工作,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增强与企业的互动双赢。

(四)改进考核管理制度。目前公司的项目经理责任制贯彻不够,项目经理实际得不到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激励, 因此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回避承担责任、一切唯上的心态,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成败缺乏紧密的直接联系, 约束激励机制软化, 导致投后管理短期利益导向,甚至会做出违背商业常规的投后管理行为。因此应完善并彻底贯彻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将操作合规性、过程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指标纳入考核管理,增强项目经理风险意识,有效平衡短期经营指标与长期管理指标的关系,合理设计过程管理指标,建立有效的问责与免责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规划项目绩效考核与项目期限等长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长期利 益目标导向,促进公司长期稳健经营。

二○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导致了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不断暴露。文章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各类经营风险的系统分析,结合发达国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成熟经验,提出了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一、当前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有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和咨询,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上业务,如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资产管理风险等。

1.治理结构缺陷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我国证券公司虽然大多已经改制成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其实际运作中仍具有浓厚的国有企业色彩。证券公司高管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许多公司对高管人员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高管人员存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个人私利左右着公司的经营决策,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2.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形同虚设。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控制委员会,但在具体开展业务时,风险控制委员会难以真正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许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凌驾于风险控制委员会之上,使得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虚设。

3.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证券公司的风险产生于其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许多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不够细化,没有对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实施严密控制。有的公司虽然有风险管理制度,但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造成风险暴露。

4.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定性分析,凭经验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

1.行业连续3年出现整体性亏损,而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02年~2004年,证券公司已连续3年出现

行业整体性亏损。2003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为80万元;而2004年,平均每家券商亏损扩大为1 200万元。

2.资产质量恶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近几年来,许多券商的资产质量争剧恶

化,如大鹏证券净资产为-40亿元,闽发证券净资产为-220亿元等。

3.多家券商被依法撤销。2002年以来,已先后有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富有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被关闭或撤销。

三、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1.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国外证券公司认为,业务的风险不在于业务本身,而在于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是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让每一个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根本。

2.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美国投资银行的风险管制结构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业务单位、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公司各种管制委员会等组成,这些委员会或部门的职能分别介绍如下:(1)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由其授权风险监视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政策。(2)风险监视委员会一般由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一般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负责监视公司的风险并确保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3)风险政策小组则是风险监视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小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4)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视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重要风险政策的改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特别关注风险集中度和流动性问题。(5)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直接向财务总监报告,并兼任风险监视委员会和风险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同时一般也是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要掌握公司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况,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理功能,该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等四个小组组成。

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股权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决定治理结构,美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证券公司的股权极为分散。②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③美国投资银行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内部持股。(2)董事会结构有利控制风险。美国证券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有重要位置且相对独立。②董事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以协助其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3)对经理层的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美国证券公司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③外部市场对经理层具有很强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4.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般来说,美国投资银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美国投资银行对高管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 752.4万美元。(2)激励工具多元化。美国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广泛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激励效果。(3)激励层次多样化。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的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休、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5.先进的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国外大型证券公司均设有全球性备用设施和资料系统计算在全球主要市场交易的营运风险,可以使公司对全球市场变动的情形作出迅速反应。有关部门也会利用特别报告控制营运风险,指出对帐情况及让本集团鉴定需要额外抵押品的情况。该部根据交易性质及风险类型设立相应的储备金,以应付营运失误。

四、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证券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监控到分

支机构的管理、重要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很多都是分支机构违规操作或越权经营造成的,对分支机构实行授权经营,明确其业务范围,才能控制分支机构产生的风险。对营业部经理、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重要职位,从人事组织上进行三权分离,直接对公司的总部负责,其任免、工资等与营业部全部脱钩。

在重要业务的管理方面,证券公司应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自营业务管理制度、证券承销及资产经营业务管理制度、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重要的管理制约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电脑通信系统管理制度、稽查审计制度等。

2.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证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并力求不使之形式化。证券公司内部也该建立对高管人员行为和职责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公司内审计机构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3.提高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风险管理中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4.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努力推动业务发展时,要控制好各项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1)经纪业务的风险控制:要规避经纪业务的风险,就需要从佣金标准、客户数量和结构、交易量及其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使之优化以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规避经纪风险。(2)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控制:随着证券发行中保荐人制度的实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风险越来越大,证券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对企业的前景、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等作出综合判断。(3)自营业务的风险控制: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证券公司制度的不完整性,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证券公司应调整投资理念,重新定位投资业务,加强自营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应重视中短项目投资、组合投资、价值发现与价值再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规避市场风险。(4)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严格按照《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在条件不成熟时,宁愿该项业务发展慢一点,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5.设立专门风险管理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

(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6.尽快应用数学模型等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南凤兰.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2).2.冯玉明,刘娟娟.我国证券公司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探讨.证券市场导报,2006,(1).3.冯辞.浅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5,(4).

第五篇: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规划研究

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规划研究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正在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可以说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从外延角度来看,智力资本管理、组织设计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构成了企业的全流程管理;而从内涵角度来看,知识的基础管理、知识管理的执行环节以及知识管理与人、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关系,是其内涵研究中最主要的方面。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开始放长眼光,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来应对竞争。而国内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需要对获取利润的最终源头,即组织的核心知识加强管理。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发现真正需要知识时,往往很难找到,回头反思,发现以前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管理规划,但对于知识本身的规划却往往有些忽略。所谓知识规划,即在实施知识管理时,首先必须对我们管理的对象要进行分析和规划,要知道我们需要关注的知识是什么,要知道我们何时关注它们,同时要知道我们需要采取怎样(How)的措施来管理这些知识。

二、知识规划方法介绍

按照目前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的不同,将知识规划的方法分为战略级知识规划方法、流程级知识规划方法和岗位级知识规划方法。

战略级知识规划:企业高层重视,自上而下的推动,他们对知识管理的关注点更多是强调知识、能力和企业战略的承接。

流程级知识规划:业务部门重视或主导,或有业务推动能力的CIO主导,他们在知识管理方面强调通过知识梳理优化流程,使知识的沉淀、分享和流程执行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岗位级知识规划:业务部门重视或主导,或企业的HR部门来主导,他们在知识管理方面强调对核心岗位能力/知识模型的梳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核心岗位知识沉淀和能力发展体系。

(一)找准企业项目管理阶段需要的知识领域

企业中包含的知识基本都是分算、无序的。企业应当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要结合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企业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整理出企业的一阶知识,然后通过一阶知识,企业里的员工都能最快定位所需要的知识。由于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其分类维度非常多,可以按照业务的运作模式、知识的类型、部门、行业、地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Offering/Service等进行分类。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是指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与掌握的重要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九个方面: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集成管理。

(二)找到涉及发展战略的关键知识领域

分析上述知识领域,根据对当前影响和未来影响建立二维分析矩阵,找出关键的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的关键知识领域是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管理。

(三)对关键知识进行PCD分析

将选出的关键知识按照掌握度、编码度、扩散度进行详细分析。掌握度是组织对该知识的最高掌握水平,一个企业高手的技能不一定被企业所有人知道,但这一两个高手可能决定了企业在该知识领域内的水平。扩散度是指组织需要应用该知识的人中大多数人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它反映了知识传播与扩散的程度。编码度是用来衡量知识显性化的程度,知识的显性化是指对平时的经验、感受、领悟等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和归纳的结果通过文字、音像、等形式记载下来的过程。

企业需要组织中高管理层及骨干员工,一起通过研讨、问卷等形式对筛选出的关键知识进行打分评估,看看企业目前及未来需要的各个关键知识的掌握度P、编码度C、扩散度D的分别得分情况。做完PCD分析后,就得知项目管理的这些关键知识领域的状况。而通过“知识运转”, 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知识的掌握度、扩散度和编码度。知识共享指知识能够为更多组织成员所学习和应用的过程,知识学习和应用即吸收组织内的隐性和显性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从而创造价值,与共享环节一起改善知识扩散度。

(四)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建议

企业关于知识提升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六个活动:第一,引进专业的信息情报和行业分析人才;第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外部分析方法的培训;第三,充分利用目前的C&C平台共享外部分析信息和数据;第四,建立专门的竞争情报系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外部分析方法的培训;第五,形成企业自身进行外部分析的方法;第六,收集重点关注的外部信息等。

三、结论

知识在整个知识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知识管理是以战略为引、以流程为纲、以知识为体、以系统为用。只有充分做好知识规划,才能使知识管理不脱离实际目标,高速稳定地向前发展。知识规划归纳出用户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并对各种知识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其关键在于梳理出来的知识如何提升其掌握度、扩散度和编码度,为OLAP和数据挖掘工具的开发和设置提供依据,进而为实施知识管理和商业智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岱素.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9,(8).[2]宣士艳.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门户[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9,(Z2).[3]黄建农.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策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

下载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过程中风险管理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摘要:水利工程修建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质量需求高、施工技能杂乱、工作环境艰苦、工期约束严厉等诸多特征,若不加强施工管理,容......

    国家开发银行授权管理暂行规定范文合集

    国家开发银行授权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开发银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规范全行的经营管理,健全内控和自我约束机制,增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按......

    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财政部有关制度及《国家开发银行财务管......

    承包商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承包商合同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工程合同全寿命周期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大多数施工总承包单位仅仅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与合同风险管理,特别是关于履约过程中的各......

    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平安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指导教师:主考学校:完成时间: 目 录 一、风险管理概述 ········......

    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摘要:国有企业的投资着眼于预期的收益,因而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相应未来的风险。本文简要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识别方法以及投资风险控制方法......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也日渐加剧。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市场......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颜卓玥系别经济系专业 税务 年级2012级 学号 201215080指导教师 魏弘 答辩日期 成绩0 ` 内 容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