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

时间:2019-05-14 12: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

第一篇: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9〕37号 【发布日期】2009-09-08 【生效日期】2009-09-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

(鄂政发〔2009〕3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九月八日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表彰在质量管理和促进质量改进工作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或组织,引导和激励企业或组织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水平,增强全省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决定》(鄂政发〔2008〕30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湖北省长江质量奖(以下简称“长江质量奖”)是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主要授予我省具有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或组织,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非政府机构。

第三条第三条 长江质量奖的评定工作以促进企业或组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宗旨,以专家评议、社会公示、政府决策为科学程序,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为保证,不断推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条第四条 长江质量奖的评定工作在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严格标准、优中选优,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增加企业或组织负担,适当考虑企业规模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等政策,确定授奖奖项。

第五条第五条 长江质量奖为年度奖,原则上每年获得长江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数量不超过3家。对入围候选企业或组织,可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江质量奖提名奖。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为确保长江质量奖评定过程及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长江质量奖专家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评委会),日常工作由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

第七条第七条 专家评委会成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知名学者、质量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行业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等组成。专家评委会主任委员由主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办公室主任担任。其他成员由办公室提出初步名单,由专家评委会主任委员审定。评委会实行任期制,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条第八条 专家评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推动、指导、监督长江质量奖评定活动的开展,决定长江质量奖评定的重大事项;

(二)审批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实施指南、评定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审查长江质量奖评审结果,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审议表决长江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提请省政府审定长江质量奖拟奖企业或组织名单;

(四)涉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时,邀请省监察部门参与长江质量奖评定的监督工作。

第九条第九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实施指南、申报企业行业分类标准、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

(二)组织制(修)订专家评委会成员资质标准及管理制度;

(三)组织制(修)订评审员资质标准及管理制度;选拔、培训、考核评审员并建立评审员专家库,组建独立的专家评审组,通过绩效考评建立评审员优胜劣汰机制;

(四)组织编制长江质量奖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国际先进质量奖评定标准的跟踪研究;

(五)负责受理长江质量奖的申报、组织评审以及宣传、推广和培育工作;

(六)调查、监督申报及获奖企业或组织的经营管理实况、企业道德及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

(七)组织考核、监管评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

(八)向专家评委会报告长江质量奖的评审结果,提请审议候选企业或组织名单。

第十条第十条 办公室在开展长江质量奖评审工作时,应充分发挥技术机构及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省和市州有关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和本市州申报企业或组织的培育、发动和推荐工作;宣传、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协助推荐专业人员担任专家评委会委员。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企业或组织申报长江质量奖,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从事合法生产经营或公益活动三年以上;

(二)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推进机构,有一定数量的自评人员,有效运行卓越绩效模式一年以上并提供上一年度自评报告;

(三)具有杰出的经营业绩或社会贡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经营收入、利税总额或总资产贡献率三项指标之一在上年度位居省内同行业前茅,最近三年未发生亏损;从事非盈利性业务的组织,其社会贡献位于行业前列;

(四)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

(五)获得省、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长江质量奖: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质量等政策;

(二)国家规定应取得相关证照而未取得;

(三)近三年内有重大质量、安全、环境责任事故(按行业规定)及重大有效投诉;

(四)近三年内国家、省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或存在严重服务质量问题;

(五)近三年内参加各级质量奖评定活动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六)近三年内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不良记录的。

第四章 评定标准及方法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长江质量奖的评定标准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质量奖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是长江质量奖评定的基础,也是企业或组织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长江质量奖的评定标准主要参照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定标准制订。评定标准包括领导,战略策划,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员工为本,过程管理,结果等部分,各部分的每个条款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标准总分为1000分。

长江质量奖逐步引入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评定长江质量奖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为保证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在不同行业评审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可按农业、制造业(含建筑业)、服务业等分别制订评定标准实施指南。实施指南将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重点在经营规模、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市场占有率、诚信记录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拟定推荐标准,以保证长江质量奖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长江质量奖的评定主要包括申报企业资格审核、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和专家评委会审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均须依据评定标准逐条评分后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获得长江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不得低于600分(含),若当年申报企业或组织的总评分均低于600分(不含),该奖项将空缺。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根据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适时进行修订。

第五章 评定程序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每年度长江质量奖评定前,由办公室在官方网站及媒体上公布本年度长江质量奖的申报起始和截止日期及工作安排。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企业或组织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长江质量奖申报表》,按照长江质量奖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同时,提供有关证实性材料,经省、市主管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办公室受理。办公室对申报企业或组织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核,确认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办公室建立长江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组建若干行业评审组,各评审组必须由3名(含)以上的评审员(其中含行业专家)组成,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评审员应经过办公室组织的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质后方能从事长江质量奖的评审工作。长江质量奖评审员资质标准及工作守则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办公室组织评审组对企业或组织提交的自评报告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照评定标准逐条评分,形成材料评审报告,并据此提出现场评审企业或组织名单。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通过材料评审后确定的企业或组织,由评审组按评定标准进行现场评审,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办公室根据材料评审报告、现场评审报告,按现场评审得分排序,提出长江质量奖获奖企业或组织入围候选名单,提交专家评委会审议会议审议表决后确定拟奖名单。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拟奖名单经征求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意见后,办公室向社会公示拟奖名单。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经公示通过的拟奖名单,经省政府审定批准后,以湖北省人民政府名义表彰奖励获奖企业或组织,向获奖企业或组织颁发长江质量奖奖杯、证书和奖金。

第六章 奖励及经费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省政府向每个获得长江质量奖称号的企业或组织奖励50万元。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长江质量奖的奖金和评审经费,由省财政列入预算专项拨款,由办公室负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对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长江质量奖荣誉的企业或组织,办公室可提请省政府撤销其长江质量奖称号,收回奖杯、证书,追缴奖金,并予以曝光。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承担长江质量奖评审任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法保守企业或组织的商业秘密,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审。

办公室会同省监察部门切实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对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的机构或个人,有权取消其评审工作资格,并提请其主管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应坚持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其采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并不断创新,持续提升组织绩效水平。

获奖企业或组织应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分享成功经验,为长江质量奖输送优秀评审人员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全省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对外宣传时应注明获奖年度。获奖企业或组织再次申奖应于三届以后。再次获奖的,授予证书和称号,不授予奖金,不占当年授奖名额。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长江质量奖奖杯、证书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长江质量奖标志、奖杯和证书,违者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本规定设置本市、州、县政府质量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浅谈长江质量奖

浅谈“长江质量奖”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又称省长质量奖,另三峡质量奖为市长质量奖)是2009年由省政府创立的政府质量奖,也是本地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奖企业将被认可为行业的领跑者,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品牌是最佳的宣传,必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企业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它旨在帮助企业引入一套实现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有效系统,通过学习、改进和变革,激励企业能很好应对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提高竞争实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表彰质量奖获奖企业,树立典范,推动更多的企业学习实践代表当今质量管理最高水平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开展企业自我评估,促进企业的质量改进和经营绩效的提升。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的评定标准等同采用2011-2012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定标准(即卓越绩效模式)制订,适用于农业、制造业(含建筑业)、服务业等。长江质量奖为奖,原则上每年获得长江质量奖的企业数量不超过3家,对入围候选企业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江质量奖提名奖,对于获奖企业,省政府将给予100万元,提名奖50万元的奖励。并允许企业使用“长江质量奖”的质量标志。

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的评定标准即卓越绩效模式是一套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和准则。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不是规定企业应达到的某一水平,而是引导企业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永无止境地追求卓越。相对于我们企业现在推行的ISO9001的质量管理系统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兼容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标准,它不是一个符合性标准,而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它是建立在大质量要领上的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以结果为导向,围绕十一项核心价值观,寻求组织良好经营绩效并持续成功为要求,以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获得全面良好的经营绩效为目的,评价企业的成熟度,用于自我评估,寻找差距,提升竞争力。卓越绩效模式从内在逻辑的角度看,它是一种系统的视野框架图,(ISO9001仅为过程模式图)。它与ISO9001的关系简单地说,ISO9001认证属于是否合格的符合性评定,类似于体育达标、电影审查合格。而卓越绩效评价属于管理是否卓越的成熟度的评价,类似于运动会拿奖牌、电影得奖;ISO9001旨在使顾客满意,而卓越绩效模式旨在使所有利益相关方获得综合满意。上面提到卓越绩效的“十一项核心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以下几方面: 1.远见卓识的领导

强调企业领导人的重要性,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坚韧毅力、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独到视野、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和感召力。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带头砸毁有质量问题的冰箱;

2.顾客驱动的卓越

要求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了解顾客今天和明天的需求,对顾客需求变化保持敏感,满足甚至超越顾客期望。如: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取得的成功; 3.组织和个人的学习

组织(即企业)和个人要不断学习,培训对员工成长的投资,学习的范围不局限于技能和岗位培训,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知识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经验和最佳实践;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对优秀员工进行鼓励和奖励,尊重员工的首创和参与精神,尊重顾客、供应商、银行、社会团体、政府等相关方,坚守互利共赢原则; 5.敏捷性

企业实现信息化、电子化、整合化,快速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如英特尔公司从2005年的intel965芯片到2012年的intel酷睿i7系列的不断更新。6.关注未来

企业应建立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避免短期行为,重视员工与供应商的同步发展,培育接班人,创造创新机会,履行公共责任。7.促进创新的管理

企业对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富有意义的变革,为组织带来新的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地参与变革;如海尔首创的对开门冰箱。8.基于事实的管理

企业应善于识别、描述、采集、分析和管理来自顾客、员工、供应商等方面的各类数据,为战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9.社会责任

领导对社会负责,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甚至超越标准、法规的要求,从产品设计考核到环境、资源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在社会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10.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

经营结果是评价企业绩效的尺度和依据,有助于组织改进过程,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不仅限于销售额和利润,还包括卓越绩效准则结果中的五大结果:产品和过程结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结果、以员工为本结果、领导和治理的结果、财务和市场的结果。11.系统的视野

企业需保持管理的综合性、一致性、协调性和目的性,并将各独立的过程实现有效整合;建立制度、体制和机制,防止就事论事和短视行为,要求企业从内部管理延伸到外部管理。

卓越绩效准则标准涉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的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及结果情况分别从7个类目(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经营结果),22个评分项进行全面的诊断,给出组织的“亮点”(优势)与改进(劣势)项,明确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需要改进的方向。定期对改进进行评价,形成“PDCA”持续改进。如下图: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卓越绩效模式采用的是“过程+结果”的结构模式,提示了组织(即企业)追求卓越的因果关系,即组织通过过程运行获取结果,基于结果的测量、分析和评审,推动过程的改进和创新。导入卓越绩效的途径很多,依据企业各自不同的需要可以设定不同的路径。结合我们企业的现状,建议导入卓越绩效模式通常的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理解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组织的各个部门,导入工作决不是质量部门的工作,只有高层领导的亲身参与和推动,才能把卓越绩效模式的思想、方法、工具落实到实处,高层领导对模式的重视与理解是对导入能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2)成立卓越绩效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

建立卓越绩效推进委员会(领导小组)和常设推进小组。推进小组由质量控制部、项目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主要负责人组成,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卓越绩效模式的推广、实施、监督和评价等日常工作。推进小组的成员在充分理解卓越绩效准则的基础上对7大模块要进行分工与协作;(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培训和自评师队伍的建立

在做出卓越绩效模式导入后,应当为高、中层领导和推行小组安排《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实施指南》的导入培训,推行小组除参加正常培训外,还应该结合组织的现状,不定期地开展对标准的深度剖析与评价方法应用的培训,为今后组织真正进行自我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4)制定和实施自我评价计划

依据所制定自我评价计划,遵循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和评分指南,逐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优势、改进机会以及分数,并提出综合性自评报告,列出最重要的优势、最显著的改进机会,附上详细的评分表,给出得分分布表。通过组织的自评,可以全面深入了解组织各个部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掌握组织前期改进的结果与效果,明确组织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与急需改进的方面,为制定各个层次的改进指明方向,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奠定基础。(5)总结经验,制定改进计划

在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后,召开自我评价汇报会,向高层领导报告自我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共同分享组织的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改进项,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循环往复(评价、改进和创新、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成熟度。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竞争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经营质量,更加关注组织为顾客、员工和社会相关方创造价值,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应用一切有益的、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并将这些方法、技术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将自己所取得的绩效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同竞争对手比较、同标杆企业比较,不断地找到组织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从而使组织不断地进步,不停地追求卓越。

2013-7-8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鄂政发〔2008〕24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8〕24号 【发布日期】2008-04-18 【生效日期】2008-04-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鄂政发〔2008〕24号)

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2月18日召开的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十八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一、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省政府,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省政府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二、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三、省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省政府工作要切实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坚决维护省委的核心领导,坚决服从省委的统一部署,把省委的决策部署化为政府的自觉行动,创造性地加以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

四、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五、省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省长领导省政府的工作。副省长、秘书长协助省长工作。省长出国访问期间,由常务副省长主持省政府工作。

六、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省政府全体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省长、秘书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省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副省长、秘书长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八、秘书长在省长领导下,协助常务副省长处理省政府的日常工作。

九、各委员会、各厅、各办公室实行主任、厅长负责制,由其领导本部门的工作。

省政府各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规章、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行政职责。

省审计厅在省长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十、省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维护政令统一,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省政府各部门的立场必须和省政府的立场完全一致,不能只代表某个方面的利益。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尤其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和事项,要及时沟通、相互支持、通力协作,不能相互推诿、扯皮。

第三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十一、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十二、加强对全省经济运行的引导与调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三、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执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十四、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十五、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章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十六、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十七、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依法要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省政协通报并协商。重大行政决策的立项、论证和评估一般都应当邀请省人大代表参与,并重视征询省政协委员的意见。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决策事项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和提案,要认真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

十八、省政府各部门提请省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经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等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当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当事先听取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

十九、省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和社情民意反馈制度。

二十、省政府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监督制度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省政府办公厅要加强督促检查,通过明察暗访、情况通报等多种方式,建立督查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督查质量和效率,确保政令畅通。

第五章坚持依法行政

十一、省政府及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依法治省方略,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

十二、省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政府规章,修改或废止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行政措施或决定。拟订和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原则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政府规章实施后要进行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十三、省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规章、决定、命令,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政令统一;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由省政府制定规章、发布决定和命令,或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应当事先请示省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发布前须经省政府批准。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及时报省政府备案,由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并定期向省政府报告。

十四、提请省政府讨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审议的政府规章草案由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或组织起草,政府规章的解释工作由省政府法制机构承办。

十五、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论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六章推进政务公开

十六、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十七、省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省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政策,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公布。

十八、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第七章健全监督制度

十九、省政府要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负责地报告工作,接受询问和质询,依法备案政府规章;自觉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十、省政府各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要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行政判决和裁定要自觉履行。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和整改并向省政府报告。

十一、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健全政府层级监督制度。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及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主动征询和认真听取各地政府及其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十二、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各方面反映的重大问题,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并向省政府报告。

十三、省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的畅通;省政府领导同志及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阅批重要的群众来信。

十四、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严格责任追究。

第八章加强廉政建设

十五、省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治政。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负责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及失职、渎职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十六、省政府及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公务接待,不得用公款相互送礼和宴请,不得接受地方的送礼和宴请。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十七、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九章会议制度

十八、省政府实行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制度。

十九、省政府全体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和省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厅厅长、各办公室主任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重要指示、决定和会议精神;

(二)讨论决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部署省政府的重要工作;

(四)通报形势,讨论其他需要省政府全体会议讨论的事项。

省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市(州)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省政府常务会议由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组成,由省长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传达和讨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重要指示、决定,提出贯彻意见;

(二)讨论决定省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三)讨论通过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的议案;

(四)审议通过由省政府制定和公布的政府规章;

(五)通报和讨论省政府其他事项。

省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十一、省长、副省长召集并主持省政府专题办公会议,研究、处理省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专门问题,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十二、提请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议题,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省长确定;会议文件由省长批印,汇报材料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批印。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组织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会议议题和汇报材料于会前送达省政府领导同志。

十三、省政府领导同志不能出席省政府全体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向省长请假。

省政府各部门参加省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必须是主要负责人,除汇报单位外,一律不带副职或助手。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不能与会,会前必须向省政府办公厅请假,由省政府办公厅汇总后向省长报告。

十四、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纪要,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签发。

十五、省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性会议,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应由省政府各部门召开的全省性会议,不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召开,不邀请市(州)、县政府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省政府批准。全省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等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第十章公文审批

十六、各地、各部门报送省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湖北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规定。除省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省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省政府的请示性公文,涉及其他部门的,应事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达成一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十七、各地、各部门报送省政府审批的公文,由省政府办公厅按照省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并根据需要由省政府领导同志转请其他省政府领导同志核批,重大事项报省长审批。

十八、省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发布的决定、命令,向省人大或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以及人事任免事项,由省长签署。

十九、省政府正式文件(鄂政发、鄂政文),经分管副省长审核后,由常务副省长或省长签发;省政府函件(鄂政函),一般由分管副省长签发,如涉及重大事项,由秘书长审核、分管副省长签署意见后,报常务副省长或省长签发。

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文件(鄂政办发),一般由分管副省长或秘书长签发,如涉及重大事项,由秘书长审核、分管副省长签署意见后,报常务副省长或省长签发;省政府办公厅函件(鄂政办函),一般由分管副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报秘书长、副省长或省长签发。

十、省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精简公文,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部门自行发文或联合发文,不得要求省政府批转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要在严格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提高公文处理时效。

第十一章纪律和作风

十一、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部署,严格遵守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做到勤政、廉政、善政。

十二、省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省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省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做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省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省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个人发表涉及未经省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事先须经省政府同意。

十三、省政府各部门发布涉及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信息,要经过严格审定,重大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十四、省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外事纪律,严禁泄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等,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十五、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做学习的表率,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建设学习型机关。

十六、省政府及各部门要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少讲话、讲短话”的务实作风。省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要地方负责人到行政区域分界处迎送;不吃请,不收礼。

十七、省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一般不公开发表。省政府领导同志出席会议活动、下基层考察调研的新闻报道和外事活动安排,按有关规定办理。

十八、省政府组成人员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省长离鄂出访、出差和休假,应事先报告省委书记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副省长、秘书长离鄂出访、出差和休假,应事先报告省长,由省政府办公厅通报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

省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鄂外出,应事先向省政府办公厅报告,由省政府办公厅向省政府领导同志报告。

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鄂政发〔2006〕82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6〕82号 【发布日期】2006-12-31 【生效日期】2006-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鄂政发〔2006〕8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为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订《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旅游业发展态势

(一)“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

1、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时期,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32亿人次,年均增长12?9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85亿元,年均增长15?96%。接待入境旅游者353?4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75?0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78?46万人次),年均增长15?33%;旅游外汇收入10?89亿美元,年均增长14?41%。接待国内旅游者3?29亿人次,年均增长11?48%;国内旅游收入1898亿元,年均增长16?08%。2005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73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7%。我省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十五”期末,全省已评定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99家,其中4A级24家、3A级34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旅行社67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2家、出境旅游组团社19家;星级饭店527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31家;长江星级游船26艘,其中四、五星级游船17艘,居全国首位;设有旅游院系的大专院校28所,旅游中专22所,职高56所,是全国旅游教育较强的省份。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其它关联产业为支撑,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

3、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先后安排我省旅游国债和旅游专项资金3?6亿元,促进了三峡黄牛岩和大坝旅游区、神农架天燕和大九湖、武当山太子坡和南岩、东湖落雁景区、大别山、九宫山、陆水湖、巴东神农溪、秭归九畹溪、五峰柴埠溪、长阳恩施清江闯滩、梭步垭、坪坝营等重点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招商引资项目315个,投资总额337?09亿元,外方投资合同金额301?05亿元,到位资金110亿元,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省内旅游企业加快改革步伐,80%的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民营化程度大大提高。

4、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以“一江两山”为重点,辐射带动全省旅游整体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鄂渝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中部6省达成了旅游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区域协作。传统观光旅游提档升级,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蓬勃兴起,专项旅游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欧美远程客源市场加快成长,日韩及东南亚市场日益巩固,港澳台市场恢复增长。外省入鄂游大幅增长,省内循环游更趋兴旺,城郊周末休闲度假已成时尚。双休日、黄金周旅游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5、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一江两山”、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四次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并专门召开全省旅游工作大会,研究“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问题;省人大颁布实施《湖北省旅游条例》,依法治旅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批复实施《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全省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并以鄂政发〔2001〕47号文件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政协十分关注旅游发展,加强旅游考察调研,督促提案的落实。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等6部委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长江三峡旅游步入发展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武汉、宜昌、襄樊、十堰、荆州、鄂州、荆门、钟祥、赤壁等9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对外形象窗口。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6、旅游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截止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1?3万个,为相关行业间接提供就业岗位206?5万个,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仅纳入管理的“农家乐”项目达3904家,涌现出神农架、武当山、巴东神农溪、秭归九畹溪、五峰柴埠溪、黄陂木兰天池等一大批通过旅游开发脱贫致富的典型。同时,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当前,我省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十一五”时期认真研究解决。一是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势,缺乏跻身全国前列具有一流开发水准、一流服务设施、一流管理水平的精品景区;二是国际航线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重点旅游区域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旅游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产业联动、区域互动、整合营销的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四是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行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1、机遇和条件。一是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二是“十五”以来,全国和我省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老百姓出门旅游更加方便;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老百姓对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四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为我省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三峡工程竣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八艺节等重要事件将为我省扩大入境旅游提供良好的机遇;六是旅游需求的个性化、理性化将有力推进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2、困难和挑战。一是近年来国内已基本形成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大西南、大西北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目的地,中部地区在国内旅游的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二是从中部地区看,湖北周边省份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态势较猛,特色初现,给我省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三是一些景区内部交通还存在明显不足,神农架、恩施等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可进入性仍然较差;四是主要旅游景区接待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品带动战略,着力打造“一江两山”国际旅游品牌,加快鄂西生态旅游圈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建设步伐,提高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资源特色,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景区和拳头产品,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3、项目带动。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项目,以开发促精品,以精品塑形象,实现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

4、分级管理。省级对全省旅游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予以实施,充分发挥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和各地旅游的发展。各地依托全省旅游发展重点,确定当地旅游发展思路,抓住当地旅游重点予以实施,促进本区域旅游的发展。

5、以人为本。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旅游服务,创造安全、便利、优美、和谐、舒适的旅游体验环境。

(三)战略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省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湖北旅游对外整体形象;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旅游发展走上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旅游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0―180万人次,年均增长16?3―23?6%;创汇4?7―5?6亿美元,年均增长14?1―20?6%;接待国内旅游者1?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6%和13?7%。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长13?8%,旅游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城市:武汉市争创中国最佳商贸旅游城市,宜昌市争创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黄石、黄冈、咸宁、孝感、恩施、利川、丹江口、洪湖、应城等市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一五”期末,全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达到15座以上。

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6家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40家以上。

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继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基本成型,专项旅游产品形成系列,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企业:形成3―5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3―5家国际、国内旅行社分别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三、重点旅游区域和重点专项

“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一江两山”国际旅游区域、武汉城市圈旅游区域和清江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区域,以及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两个重点专项产品。大力实施以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重点的“一江两山”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品牌特色,改善和提升我省对外旅游形象,增强在海内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支撑和带动全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建设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市旅游圈,壮大我省旅游产业规模,提高全省旅游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发清江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区域,培育我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拓宽我省旅游发展的层次和领域。发挥红色旅游、三国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重点专项旅游产品。

(一)“一江两山”国际旅游区域

该区域主要包括宜昌市、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及恩施州巴东县。加强长江及其支流航道与码头建设,加快209国道改造升级和旅游景区内部公路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把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尽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1、长江三峡观光度假旅游区

该区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高山峡谷、绵延浩瀚的高峡平湖和世界一流的水电工程,是海外旅游者来华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抓住三峡工程建设和2009年全面竣工的契机,以宜昌为依托,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长江为主轴,突出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主题特色,重点开发和完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西陵峡口、秭归凤凰山、九畹溪和屈原故里、昭君故里、车溪、晓峰、大老岭等旅游景区,深度挖掘纤夫文化、延伸开发和整体提升神农溪旅游品牌,加快开发宜都天龙湾、当阳玉泉寺―关陵、远安灵龙峡―鸣凤山等景区,建设精品名牌集群。形成以神奇秀美的高峡平湖、雄伟壮观的现代工程、源远流长的峡江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开拓奉献的移民文化和世界第一水电城为主要特色的国际旅游区。到2010年,宜昌市接待旅游者12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创汇8000万美元)。

重点建设项目:三峡坝区游客服务中心与生态旅游度假区、黄牛岩生态旅游区、坝上高峡平湖旅游度假区、秭归凤凰山屈原祠及九畹溪流域旅游综合开发、巴东神农溪延伸开发、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一期工程、兴山昭君故里、宜都天龙湾休闲度假旅游区。

2、神农架原始生态旅游区

该区保存有世界中纬度地区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群落,是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以“野人”之谜闻名海内外,具有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南接长江三峡、北连武当山的区位优势和品牌集聚效应,结合209国道生态旅游带建设和神农架至兴山高等级生态旅游公路建设,以原始生态为主题,以神农文化为背景,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突破区内外旅游交通瓶颈,改造提升木鱼、红坪等城镇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开辟原始森林穿越、野人寻踪、高山滑雪、湿地观光、极限挑战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档次与水平。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形成以原始古朴的生态环境、雄奇幽邃的自然景观、神秘莫测的“野人”之谜、珍稀奇异的生物资源和垂直分布的植物群落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并跻身全国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前列。到2010年,神农架接待旅游者15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亿元(其中创汇500万美元)。

重点建设项目:木鱼镇综合改造与游客中心、原生态大型文艺表演场馆、神农架滑雪场二期工程、珍稀植物园与“野人馆”、金丝猴唤引与繁育中心、大九湖高山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区建设。

3、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该区以规模宏大的皇家道教古建筑群、中国两大武术流派之一的武当武术闻名海内外。充分发挥武当山毗邻西安市和三峡、神农架的地域优势,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国家东西大通道加快建设的机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方针,加大武当山文物古迹保护、修复和旅游景区内部环境整治力度,增强武当山的文化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大力弘扬和发展武当武术,推广参与性的习武健身、养生等特色项目,加快恢复一批重点古建筑。加强中心城镇旅游功能建设,提档升级一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形成以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举世罕见的皇家宫观、蜚声中外的武当武术、精美绝仑的文物瑰宝、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十堰市以武当山为核心,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联动开发,重点建设好净乐宫、伏龙山、房县温泉、神农峡、郧县恐龙蛋地质公园、郧西五龙河等重点景区。到2010年,十堰市接待旅游者102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2亿元(其中创汇4000万美元)。

重点建设项目:武当功夫馆、武当山游客中心、武当文化中心(博物馆和演艺中心)、玉虚宫部分复建、五龙宫修复、五龙河景区开发。

(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区域

该区域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城市。圈内旅游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对外交通便捷,具有十分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抓住武汉市和江汉平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以武汉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圈内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

1、武汉都市旅游区

突出都市风情和滨江滨湖特色,加快大型主题公园、现代城市景观和旅游集散功能建设,提升武汉旅游的形象竞争力,促进武汉由过境城市向目的地城市转变。以黄鹤楼为重点,实施两江、两山、四岸、四桥综合开发,形成“大滨江旅游区”;以东湖为核心,整合省博物馆、武汉植物园、地质大学博物馆等周边科教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大东湖旅游区”;继续推进以汉口为主体的文化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包括会议、展览、商务、购物在内的商务会展旅游中心;进一步开发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等木兰系列景区,形成木兰生态旅游区。加强东西湖、蔡甸、江夏、新洲、黄陂等郊区森林、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形成环城游憩带。到2010年,武汉市接待旅游者3700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50亿元(其中创汇3亿美元)。

重点建设项目:黄鹤楼公园改扩建、龟山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长江夜游码头建设、古琴台改扩建、省博物馆综合馆布展、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游客中心及科普旅游区、东湖环湖及环东湖道路改造、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水乡旅游城、黄陂木兰系列景区、江夏天子山、蔡甸“大好河山”旅游区、九峰城市森林公园。

2、武汉城市圈内旅游区

重点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温泉、山岳、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区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科教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等专项产品,在满足“1+8”城市圈居民休闲度假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黄石突出工业旅游特色,积极塑造“青铜故里・山水黄石”城市旅游形象,着力打造以大冶铁矿旅游区为主体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区、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主体的大冶青铜文化旅游区、以磁湖为主体的环磁湖都市休闲旅游区、以仙岛湖、网湖湿地和龙港红色遗迹为主体的阳新生态旅游区,以及以冶炼、服装、酿酒等工业企业为依托的黄石工业之旅。到2010年,黄石市接待旅游者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3亿元。

鄂州突出休闲旅游和三国文化特色,以“两湖(梁子湖、红莲湖)两山(西山、莲花山)”为重点,加快建设三国吴都历史文化旅游区、梁子湖(岛)生态旅游区、红莲湖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和城市休闲旅游景观带。到2010年,鄂州市接待旅游者2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7亿元。

孝感突出休闲旅游和孝文化特色,重点培育和开发“两山”(孝感双峰山、安陆白兆山),“三湖”(孝昌观音湖、大悟龙潭、汉川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文件鄂政发[2011]19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鄂政发[2011]19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通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在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积极参加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努力践行执法为民的宗旨,科学民主决策,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行政问责,规范行政行为,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等58个单位“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推广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各级行政机关要以示范单位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为服务和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附:

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

武汉市教育局

武汉市国家安全局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武汉市江岸区地方税务局

武汉市青山区地方税务局

黄石市司法局

大冶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谷城县人民政府

襄阳市环境保护局

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襄阳市民防办公室

襄阳市气象局

襄阳市卫生监督局

老河口市地方税务局松滋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文化局

荆州市统计局

荆州市国家税务局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政府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宜昌市公安局

宜昌市民政局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

宜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宜昌市国家税务局

十堰市公安局

应城市人民政府

孝感市审计局

孝感市烟草专卖局

钟祥市人民政府

荆门市财政局

荆门市审计局

荆门市物价局

鄂州市财政局

鄂州市交通运输局

武穴市人民政府

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赤壁市人民政府

咸宁市国土资源局

随州市国家税务局

建始县人民政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仙桃市彭场镇人民政府仙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仙桃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仙桃市地方税务局

潜江市高石碑镇人民政府潜江市农业局

潜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潜江市粮食局

天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人民政府神农架林区交通运输局

下载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管理规定(鄂政发〔2009〕3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质量奖规定5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大政发 [2011] 4号 颁布时间:2011-01-06 发文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

    车间质量奖考核规定

    生产制度---01 车间质量奖考核规定 为了稳定产品质量、包装质量及提高产品重量合格率,有效避免客户不良投诉,实现质量与员工工资相挂钩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一、车间主任、班长......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员管理规定

    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员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库的组织建设,打造权威、公正、专业和高效的评审工作人才队伍,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

    工龄奖管理规定

    1. 目的 尊重员工为企业发展创造的价值和作出的贡献,同时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在职员工 3. 内容 3.1工龄奖定义 3.3.1一般指......

    湖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鄂政发〔2007〕39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7〕39号 【发布日期】2007-05-31 【生效日期】2007-05-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民政......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湖北省劳动模范的决定(鄂政发〔2006〕28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6〕28号 【发布日期】2006-04-28 【生效日期】2006-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

    湖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鄂政发〔2007〕17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7〕17号 【发布日期】2007-02-26 【生效日期】2007-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农业......

    湖北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鄂政发〔2008〕1号)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8〕1号 【发布日期】2008-01-21 【生效日期】2008-0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