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12: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第一篇: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

评估报告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市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村公共服务

“十一五”以来,我市公共财政支出逐渐向农村公共服务倾斜,国家、省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以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昆明市在全面实现“普九”任务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经费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良好。2006年全市52万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2%;16.8万人享受免教科书费;15.8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007年全市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的54.4万人,占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3%;享受免教科书费的16.8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16万人。目前,已下达中央和省资金6614万元,其中:中央6239万元、省级375万元;市级全年资金6340已安排下达。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切实减轻了农民教育负担,促进了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政策,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

截止2007年10月,昆明市市级总计投入资金27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结合国家、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补助资金,已建立起三种模式远程教育校点2725个,累计培训远程教育师资约2200人,中小学生机比由37:1提高到27.93:1。2007年启动59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年内完工的第一批20所学校中已竣工2所,完成主体工程4所,在建13所;第二批39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明年可全面启动。8所农村初中学校初步列入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国债项目,拟争取补助资金2970万元。

2006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17045人,2007年1至9月培训117509人,均超额完成培训10万人的年度任务。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批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依托市农校组建的农业职教集团办学规模已超过7000人,宜良县、嵩明县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建设国债项目、官渡区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完工,东川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已申请国债补助300万元、晋宁县职业中学国债项目、安宁市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启动实施,石林县职业中学重建进入立项阶段。

(二)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不断加大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完成了200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新建及改扩建,国债补助宜良县、禄劝县2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735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完工2个,开工建设13个,开展前期工作10个。市级农村“三项建设”补助500万元,安排66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及改扩建,现已基本完成。2007年把新建722个村卫生室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市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166万元,现已完工268个,在建275个,开展前期工作179个。今年还开展了11所乡镇卫生院、晋宁县人民医院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项目的立项或转报工作,拟争取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610万元,目前全市80%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了业务用房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为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长效机制,两年来,有1946人接受了在职技术培训,1947人参加了大、中专学历教育。

(三)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安排建设专项资金600万元,在今年内改建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0个社区、村级文化室,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完工,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从2007年正式开始,总的任务是到2010年底,实现3567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年要完成300个自然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目前已完成约200个村的光缆联网工程,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今年建设任务。无线发射台(站)土建工程由有关的9个县(市)区负责,中央、省统一配发设备,目前基本完成了9个无线发射台(站)的定点工作,正在进行地质勘测和气象咨询等基础工作,机房、铁塔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待统一配发设备到位即可进行,确保明年6月30日前正式投入运行。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工作列入2007年对十四个县(市)区政府进行考核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安排专项资金70万元,目前,全市1243个行政村共放映各类影片14916场,观众133万人次,放映普及率达8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根据国家、省体育局的要求,2006年在14个县(市)区分别选择1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2007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100万元在全市11个县(市)区2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禄劝县3个乡17个村作为2007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债项目,申请国债补助40.8万元,晋宁、寻甸县38个村作为2008年项目,申请国债补助91.2万元。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助困工作顺利进行 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关精神的指导下,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截止9月底,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1.48万人,有1.7万人领取了农村养老保险金,资金滚存结余1.7亿元。我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五华区、呈贡县、富民县三个试点县区共有7891人参保,共收取参保人缴纳和所在单位补助的保险费1.06亿元,4至9月份共对5568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费462.24万元。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在2006年安宁市、石林县、寻甸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开展建立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我市把全市年人均纯收入693元以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0.3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低保制度全面覆盖和应保尽保的目标,所需经费5378.4万元,省补助432万元,市财政已拨付3469.84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1476.56万元大都得到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广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284.7万人,参合率达94%。截止2007年上半年,共计为130多万参合农民减免门诊费、报销住院、医药费1.66亿元。自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来,全市有963名患大病的农村特困人员得到了共计331.45万元的贫困医疗救助资金补助。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评估

(一)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6年,昆明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7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接待国内旅游者216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40.56亿元,同比增长13.3%。2007年1——9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同比增长8.68%;接待国内旅游者1854.1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2%,国内旅游收入116.43亿元,同比增长8.06%。从上述情况看,各项旅游指标中除海外旅游者人数和收入与“十一五”目标有差距外,其余指标均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十一五”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六大景区建设项目在招商引资、战略规划、开发建设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方面,六大项目共协议引进资金101亿元;战略规划方面,六大项目已经全部启动战略研究或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明显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和水平,完善了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而且对提高项目旅游综合效益,引领全市旅游业寻求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的是石林风景区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并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其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争取15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柏联SPA项目成为我市发展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

(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抓住“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策和人才保障、项目支撑发展”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施昆明文化产业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九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休闲娱乐业、艺术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增加值均在4亿元以上,成为文化产业四大支柱,其发展在西部中心城市中属于中上水平。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48亿元,占全GDP的7.1,已逐步成长为富有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评估 1.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86%,巩固率105.3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58%,巩固率100.31%;200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巩固率99.8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14%,巩固率98.24%。2006年排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4.34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示范初中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1所;2007年排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3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7年开始,“两免一补”政策将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

我市200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5.65%,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28%。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针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资源优化整合,组建了分别以市农校、省铁路机械学校、市财经商贸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它们做大做强。实施职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六大工程。上报了12家学校建设计划,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债资金扶持,宜良职业中学、盘龙职业中学共获得5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财经商贸学校实训楼建设获得3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技工学校国债项目已完工。2007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为12738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5155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2006年为17132人,2007年提高到20768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之比由2006年的0.6:1提高到2007年的0.7:1,2007年招生人数之比达到0.79:1。2007年开始,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每人年均补助学费、生活费1000元,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职教发展,每年3000万用于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的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也拿出5000万元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全市拥有的省一级完全中学由16所增加到18所,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55.39%提高到2007年的60.4%。“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建12所,改扩建50所高中阶段学校中,2006年新建6所,改扩建28所,2007年新建1所,改扩建3所。

3.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昆明大学和昆明师专两所高校合并成立昆明学院,学校搬迁呈贡新区建设后,在校生规模将达1.6万人。

(二)加快发展城市卫生事业 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了缓解医疗机构规模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我市启动了一批市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已完成征地和地质初步勘察等工作,同时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已争取确定为2008年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国债补助实施项目,国债资金初步确定补助1400万元。省精神病院医技综合楼、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内外装修,预计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已批复项目建议书,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估已完成,正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征地工作。儿童医院南市区分院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基本完成征地工作,正进行初步设计招投标、环境影响评估、矿产覆压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初步提出建设资金筹集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晋宁县人民医院新建住院楼是2007年国债实施重点项目,国债补助200万元,市级配套300万元,其余资金由县及项目单位自筹或贷款解决。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后,晋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建设地点整体搬迁新建,但土地、资金等未落实。

2.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目前已完成了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的建设。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争取到德国政府200万欧元防治艾滋病赠款,艾滋病监测、治疗、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昆明市卫生监督大队更名为昆明市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局,人员编制由36名增至80名。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于2006年建成启用。成立了由80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制定了《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28个卫生专项预案。

《昆明市2006——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共投入4150万元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推进医保进社区,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目前,全市已建成19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14个县(市)区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200万,有2500余名医务人员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2006年社区诊疗量达215万人次。

今年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的惠民医院建设已于2007年7月1日全部完成,各级相关医院已按要求设臵惠民病床500张;新建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已全部落实建设选址,目前建成6个,在建14个,完成或正在申报立项4个。

(三)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昆明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的要求,对已组建完成的昆明市歌舞剧院等文艺演出团体,在社会融资、演出市场经营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国有文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推行股份制改革;新闻媒体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将适时组建昆明报业集团。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市财政投资900万元的市图书馆装修改造工程于2007年1月完成。聂耳音乐厅因与省的建设项目选址冲突,调整选址到海埂公园内,现正就项目建设主体和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市博物馆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初步形成,2008年启动建设。

3.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2007年5月,我市积极配合省政府做好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承办任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正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等前期工作工作,预计2008年可全面启动建设。

(四)加强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2006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2007年1——9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顺利推行,2006、2007年全市农业人口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分别为21594户、4214户;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分别为5373人次、5726人次。2006年兑现“奖优免补”专项经费1049.72万元,2007年“奖优免补”专项经费正在兑现中。

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市级投资计划下达460万元,改扩建25个计生服务站(所),已建成投入使用18个,在建5个,2个未建;2007年下达400万元,改扩建19个计生服务站(所),另国债补助2个项目,现已建成4个,在建5个,1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强市

2006年,我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昆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42%。我市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86项,昆明市科技进步奖59项。

截止2007年10月底,我市共有科技带头人共183人;截止2007年6月,有高技能人才75642人,其中高级工64889人,技师10575人,高级技师178人。

截止2007年9月,昆明地区的专利申请量为1502件,授权量为1053件。申报了9个企业的技术中心争取列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四、构建和谐昆明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06年至今,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4%以内,低于“十一五”规划设定的2006年3.9%,2007年4.83%的控制目标。2006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8.99万个,超过7.7万个的规划目标,2007年1——9月新增就业岗位9.75万个,已超额完成全年7.9万个的规划目标。今年开始,确保到年底使90%的零就业城镇家庭实现一人稳定就业。2006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9907人,其中国外输出77人,省外转移10880人,实现转移收入3.96亿元,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转移8万人的目标。2007年1——9月,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0649人,其中省外输出10612人,实现转移收入1.473亿元,已超额完成转移8万人的目标。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0.03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89%,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22.38万人,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失业保险参保职工69.1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96%,有2.8万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城镇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9.05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78.1%;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5.16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83.7%。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普遍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止2007年9月底,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5.8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66%,参保人员年人均可享受19.9万元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市今年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尽快在全市全面推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实现全面覆盖。

推动社会保障覆盖到农村,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十一五”规划目标数的68.4%,其中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占规划目标数的6%,由于刚开始试点,参保人数较少。

(三)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

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我市全面推开,年内将把全市年均收入低于693元的10.3万农村特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以不同地区生活水平为标准,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金额分60、50、40三个档次。

各级政府历年都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中央、省级补助5664万元,市级拨付2800万元,县区配套2884万元;2007年1——11月中央、省级补助5176万元,市级拨付3833万元,县区配套2900万元。我市城镇低保自1996年启动以来,低保标准先后调整提高了4次,现全市城镇低保标准为156——210元,人月均补差为120元。由于低保人员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所以人数是动态变化的,最近一次针对食品涨价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发放的对象人数是82946人。2006年7月1日起,我市相对2005年保障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了12元,2007年9月12日起又针对食品涨价人月均补助15元。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下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对城镇低保对象从10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发10元临时补贴。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十五”期间实施国债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07年初又安排了市级财政资金300万元,补助官渡、西山、安宁、东川四个县(市)区的14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建设。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将对全市330个社区中办公用房和服务中心(站)不达标的社区进行达标建设,其中2007年各县(市)区上报了第一批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54个项目,现正在申报立项。2008年以后的社区建设项目将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分步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缺乏宏观统筹规划,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在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论证不充分,对困难和问题预计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实施困难。

2.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应进行资源整合,比如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文化、体育、广电、行政、党建等设施,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同,在下达建设计划和资金时往往相互独立,造成资金、土地等资源浪费。

3.社会发展需求与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发展投资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缺乏项目运作,特别是资本运作,对财政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4.社会事业项目往往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相应的软件配套,比如经常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足、培训滞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等问题。5.重点项目工作进展缓慢、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受规划、土地、资金筹集等因素制约,建设条件难以落实,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未完成征地,聂耳音乐厅存在选址和建设主体不明确等问题;昆明学院、昆三中搬迁呈贡新城项目、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四个项目都涉及通过资产臵换筹集建设资金的问题,应加快资产臵换工作,推进项目进程。

六、今后工作措施和建议

1.增强发展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加强专业规划的编制执行力度,以发展规划统领建设规划。积极开展项目协调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的研究和储备,扎实推进规划、用地、资金筹集等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进一步细化、完善和推动今后的工作,突出重点抓落实。

2.加强社会事业统筹,使各项社会事业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本着节约资金、土地的原则,对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资源要统一进行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建议在政府各部门间建立相应的统一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3.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的同时,在社会事业投资来源多样化方面作出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服务和创新求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会事业。

4.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在项目前期工作充分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对我市社会发展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5.认真抓落实,搞好服务工作,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程。加快昆明学院、昆三中、市少体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推进项目工作进程。昆三中、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项目争取年内动工;市少体校、昆明学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争取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6.积极争取和完成一批重点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禄劝皎平渡、寻甸柯渡红色旅游、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民政救助体系建设、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环境整治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在督促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完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管理,落实各项建设条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7.我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很多省级项目也布局于此,容易与市级项目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建议省在安排社会事业项目时,应统筹考虑昆明地区的资源布局问题,对部分交叉重复项目,应考虑省市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充分发挥其效益。

第二篇: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更新日期:2008-11-14 10:39:22

索 引 号:530100-008981-20081114-3478 名 称: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http://www.xiexiebang.com/zmb/newsview.aspx?id=358413

“ 十一五 ” 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市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村公共服务

“ 十一五 ” 以来,我市公共财政支出逐渐向农村公共服务倾斜,国家、省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以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昆明市在全面实现 “ 普九 ” 任务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两免一补 ” 经费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良好。2006 年全市 52 万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72% ; 16.8 万人享受免教科书费; 15.8 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007 年全市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的 54.4 万人,占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73% ;享受免教科书费的 16.8 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 16 万人。目前,已下达中央和省资金 6614 万元,其中:中央 6239 万元、省级 375 万元;市级全年资金 6340 已安排下达。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切实减轻了农民教育负担,促进了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政策,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

截止 2007 年 10 月,昆明市市级总计投入资金 2700 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结合国家、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补助资金,已建立起三种模式远程教育校点 2725 个,累计培训远程教育师资约 2200 人,中小学生机比由 37:1 提高到 27.93 : 1。2007 年启动 59 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年内完工的第一批 20 所学校中已竣工 2 所,完成主体工程 4 所,在建 13 所;第二批 39 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明年可全面启动。8 所农村初中学校初步列入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国债项目,拟争取补助资金 2970 万元。

2006 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117045 人,2007 年 1 至 9 月培训 117509 人,均超额完成培训 10 万人的任务。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批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依托市农校组建的农业职教集团办学规模已超过 7000 人,宜良县、嵩明县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建设国债项目、官渡区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完工,东川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已申请国债补助 300 万元、晋宁县职业中学国债项目、安宁市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启动实施,石林县职业中学重建进入立项阶段。

(二)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 ” 以来,不断加大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 年完成了 200 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新建及改扩建,国债补助宜良县、禄劝县 25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 735 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完工 2 个,开工建设 13 个,开展前期工作 10 个。市级农村 “ 三项建设 ” 补助 500 万元,安排 66 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及改扩建,现已基本完成。2007 年把新建 722 个村卫生室列入市政府 “ 十件实事 ” 中,市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 2166 万元,现已完工 268 个,在建 275 个,开展前期工作 179 个。今年还开展了 11 所乡镇卫生院、晋宁县人民医院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项目的立项或转报工作,拟争取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 610 万元,目前全市 80% 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了业务用房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为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长效机制,两年来,有 1946 人接受了在职技术培训,1947 人参加了大、中专学历教育。

(三)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安排建设专项资金 600 万元,在今年内改建 15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0 个社区、村级文化室,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完工,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市 “ 十一五 ” 期间的农村广播电视 “ 村村通 ” 工程建设从 2007 年正式开始,总的任务是到 2010 年底,实现 3567 个 20 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 年要完成 300 个自然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目前已完成约 200 个村的光缆联网工程,预计 11 月底可全面完成今年建设任务。无线发射台(站)土建工程由有关的 9 个县(市)区负责,中央、省统一配发设备,目前基本完成了 9 个无线发射台(站)的定点工作,正在进行地质勘测和气象咨询等基础工作,机房、铁塔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待统一配发设备到位即可进行,确保明年 6 月 30 日前正式投入运行。

农村电影放映 “2131 工程 ” 工作列入 2007 年对十四个县(市)区政府进行考核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安排专项资金 70 万元,目前,全市 1243 个行政村共放映各类影片 14916 场,观众 133 万人次,放映普及率达 8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根据国家、省体育局的要求,2006 年在 14 个县(市)区分别选择 1 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2007 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 100 万元在全市 11 个县(市)区 20 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禄劝县 3 个乡 17 个村作为 2007 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债项目,申请国债补助 40.8 万元,晋宁、寻甸县 38 个村作为 2008 年项目,申请国债补助 91.2 万元。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助困工作顺利进行

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关精神的指导下,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截止 9 月底,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 31.48 万人,有 1.7 万人领取了农村养老保险金,资金滚存结余 1.7 亿元。我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今年 1 月启动以来,五华区、呈贡县、富民县三个试点县区共有 7891 人参保,共收取参保人缴纳和所在单位补助的保险费 1.06 亿元,4 至 9 月份共对 5568 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费 462.24 万元。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在 2006 年安宁市、石林县、寻甸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开展建立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我市把全市年人均纯收入 693 元以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10.3 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低保制度全面覆盖和应保尽保的目标,所需经费 5378.4 万元,省补助 432 万元,市财政已拨付 3469.84 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 1476.56 万元大都得到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广工作进展顺利,2007 年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 100%,参合人数 284.7 万人,参合率达 94%。截止 2007 年上半年,共计为 130 多万参合农民减免门诊费、报销住院、医药费 1.66 亿元。自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来,全市有 963 名患大病的农村特困人员得到了共计 331.45 万元的贫困医疗救助资金补助。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评估

(一)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6 年,昆明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 70.7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旅游外汇收入 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 ;接待国内旅游者 2169.1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国内旅游收入 140.56 亿元,同比增长 13.3%。2007 年 1——9 月,接待海外旅游者 51.1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4%,旅游外汇收入 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68% ;接待国内旅游者 1854.1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72%,国内旅游收入 116.43 亿元,同比增长 8.06%。从上述情况看,各项旅游指标中除海外旅游者人数和收入与 “ 十一五 ” 目标有差距外,其余指标均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 十一五 ” 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六大景区建设项目在招商引资、战略规划、开发建设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方面,六大项目共协议引进资金 101 亿元;战略规划方面,六大项目已经全部启动战略研究或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明显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和水平,完善了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而且对提高项目旅游综合效益,引领全市旅游业寻求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的是石林风景区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并成为中国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其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争取 1500 万元国债资金扶持;柏联 SPA 项目成为我市发展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

(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 十一五 ” 以来,我市抓住 “ 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策和人才保障、项目支撑发展 ” 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施昆明文化产业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九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休闲娱乐业、艺术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增加值均在 4 亿元以上,成为文化产业四大支柱,其发展在西部中心城市中属于中上水平。2006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85.48 亿元,占全 GDP 的 7.1,已逐步成长为富有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评估.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2006 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7.86%,巩固率 105.3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07.58%,巩固率 100.31% ; 2007 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9.7%,巩固率 99.8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07.14%,巩固率 98.24%。2006 年排除农村中小学 D 级危房 4.34 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示范初中 10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31 所; 2007 年排除农村中小学 D 级危房 3 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7 年开始,“ 两免一补 ” 政策将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

我市 2006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65.65%,2007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68.28%。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针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资源优化整合,组建了分别以市农校、省铁路机械学校、市财经商贸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它们做大做强。实施职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六大工程。上报了 12 家学校建设计划,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债资金扶持,宜良职业中学、盘龙职业中学共获得 500 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财经商贸学校实训楼建设获得 300 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技工学校国债项目已完工。2007 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为 127386 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 51559 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 2006 年为 17132 人,2007 年提高到 20768 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之比由 2006 年的 0.6:1 提高到 2007 年的 0.7:1,2007 年招生人数之比达到 0.79:1。2007 年开始,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每人年均补助学费、生活费 1000 元,省财政每年拿出 1 亿元用于职教发展,每年 3000 万用于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的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也拿出 5000 万元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全市拥有的省一级完全中学由 16 所增加到 18 所,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 2006 年的 55.39% 提高到 2007 年的 60.4%。“ 十一五 ” 规划确定的新建 12 所,改扩建 50 所高中阶段学校中,2006 年新建 6 所,改扩建 28 所,2007 年新建 1 所,改扩建 3 所。.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昆明大学和昆明师专两所高校合并成立昆明学院,学校搬迁呈贡新区建设后,在校生规模将达 1.6 万人。

(二)加快发展城市卫生事业.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 十一五 ” 期间,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了缓解医疗机构规模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我市启动了一批市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已完成征地和地质初步勘察等工作,同时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已争取确定为 2008 年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国债补助实施项目,国债资金初步确定补助 1400 万元。省精神病院医技综合楼、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内外装修,预计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已批复项目建议书,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估已完成,正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征地工作。儿童医院南市区分院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基本完成征地工作,正进行初步设计招投标、环境影响评估、矿产覆压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初步提出建设资金筹集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晋宁县人民医院新建住院楼是 2007 年国债实施重点项目,国债补助 200 万元,市级配套 300 万元,其余资金由县及项目单位自筹或贷款解决。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后,晋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建设地点整体搬迁新建,但土地、资金等未落实。

.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目前已完成了 15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 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的建设。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争取到德国政府 200 万欧元防治艾滋病赠款,艾滋病监测、治疗、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昆明市卫生监督大队更名为昆明市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局,人员编制由 36 名增至 80 名。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于 2006 年建成启用。成立了由 80 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制定了《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 28 个卫生专项预案。

《昆明市 2006——2010 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明确了 “ 十一五 ” 期间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共投入 4150 万元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推进医保进社区,逐步做到 “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目前,全市已建成 190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 个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14 个县(市)区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 200 万,有 2500 余名医务人员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2006 年社区诊疗量达 215 万人次。

今年列入市政府 “ 十件实事 ” 的惠民医院建设已于 2007 年 7 月 1 日 全部完成,各级相关医院已按要求设置惠民病床 500 张;新建 24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已全部落实建设选址,目前建成 6 个,在建 14 个,完成或正在申报立项 4 个。

(三)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昆明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的要求,对已组建完成的昆明市歌舞剧院等文艺演出团体,在社会融资、演出市场经营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国有文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推行股份制改革;新闻媒体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将适时组建昆明报业集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市财政投资 900 万元的市图书馆装修改造工程于 2007 年 1 月完成。聂耳音乐厅因与省的建设项目选址冲突,调整选址到海埂公园内,现正就项目建设主体和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市博物馆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初步形成,2008 年启动建设。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2007 年 5 月,我市积极配合省政府做好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承办任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正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等前期工作工作,预计 2008 年可全面启动建设。

(四)加强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2006 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15‰,2007 年 1——9 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 “ 奖优免补 ” 政策顺利推行,2006、2007 年全市农业人口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分别为 21594 户、4214 户;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分别为 5373 人次、5726 人次。2006 年兑现 “ 奖优免补 ” 专项经费 1049.72 万元,2007 年 “ 奖优免补 ” 专项经费正在兑现中。

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2006 年,市级投资计划下达 460 万元,改扩建 25 个计生服务站(所),已建成投入使用 18 个,在建 5 个,2 个未建; 2007 年下达 400 万元,改扩建 19 个计生服务站(所),另国债补助 2 个项目,现已建成 4 个,在建 5 个,12 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强市

2006 年,我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昆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0.9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25.42%。我市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4 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186 项,昆明市科技进步奖 59 项。

截止 2007 年 10 月底,我市共有科技带头人共 183 人;截止 2007 年 6 月,有高技能人才 75642 人,其中高级工 64889 人,技师 10575 人,高级技师 178 人。

截止 2007 年 9 月,昆明地区的专利申请量为 1502 件,授权量为 1053 件。申报了 9 个企业的技术中心争取列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四、构建和谐昆明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06 年至今,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 2.4% 以内 , 低于 “ 十一五 ” 规划设定的 2006 年 3.9%,2007 年 4.83% 的控制目标。2006 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 8.99 万个,超过 7.7 万个的规划目标,2007 年 1——9 月新增就业岗位 9.75 万个,已超额完成全年 7.9 万个的规划目标。今年开始,确保到年底使 90% 的零就业城镇家庭实现一人稳定就业。2006 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89907 人,其中国外输出 77 人,省外转移 10880 人,实现转移收入 3.96 亿元,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转移 8 万人的目标。2007 年 1——9 月,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90649 人,其中省外输出 10612 人,实现转移收入 1.473 亿元,已超额完成转移 8 万人的目标。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 80.03 万人,达到 “ 十一五 ” 目标的 89%,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 22.38 万人,养老金发放率为 100%。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69.1 万人,达到 “ 十一五 ” 目标的 96%,有 2.8 万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城镇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 39.05 万人,达到 “ 十一五 ” 目标的 78.1% ;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 35.16 万人 , 达到 “ 十一五 ” 目标的 83.7%。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 , 我市普遍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 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止 2007 年 9 月底,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 85.8 万人,达到 “ 十一五 ” 目标的 66%,参保人员年人均可享受 19.9 万元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市今年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尽快在全市全面推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实现全面覆盖。

推动社会保障覆盖到农村,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 “ 十一五 ” 规划目标数的 68.4%,其中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占规划目标数的 6%,由于刚开始试点,参保人数较少。

(三)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

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我市全面推开,年内将把全市年均收入低于 693 元的 10.3 万农村特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 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以不同地区生活水平为标准,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金额分 60、50、40 三个档次。

各级政府历年都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6 年中央、省级补助 5664 万元,市级拨付 2800 万元,县区配套 2884 万元; 2007 年 1——11 月中央、省级补助 5176 万元,市级拨付 3833 万元,县区配套 2900 万元。我市城镇低保自 1996 年启动以来,低保标准先后调整提高了 4 次,现全市城镇低保标准为 156——210 元,人月均补差为 120 元。由于低保人员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所以人数是动态变化的,最近一次针对食品涨价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发放的对象人数是 82946 人。2006 年 7 月 1 日 起,我市相对 2005 年保障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了 12 元,2007 年 9 月 12 日 起又针对食品涨价人月均补助 15 元。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下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对城镇低保对象从 10 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发 10 元临时补贴。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 “ 十五 ” 期间实施国债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07 年初又安排了市级财政资金 300 万元,补助官渡、西山、安宁、东川四个县(市)区的 14 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建设。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 2007 年起,将对全市 330 个社区中办公用房和服务中心(站)不达标的社区进行达标建设,其中 2007 年各县(市)区上报了第一批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 54 个项目,现正在申报立项。2008 年以后的社区建设项目将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分步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部分项目缺乏宏观统筹规划,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在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论证不充分,对困难和问题预计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实施困难。

.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应进行资源整合,比如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文化、体育、广电、行政、党建等设施,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同,在下达建设计划和资金时往往相互独立,造成资金、土地等资源浪费。.社会发展需求与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发展投资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缺乏项目运作,特别是资本运作,对财政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社会事业项目往往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相应的软件配套,比如经常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足、培训滞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等问题。.重点项目工作进展缓慢、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受规划、土地、资金筹集等因素制约,建设条件难以落实,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未完成征地,聂耳音乐厅存在选址和建设主体不明确等问题;昆明学院、昆三中搬迁呈贡新城项目、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四个项目都涉及通过资产置换筹集建设资金的问题,应加快资产置换工作,推进项目进程。

六、今后工作措施和建议

1.增强发展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加强专业规划的编制执行力度,以发展规划统领建设规划。积极开展项目协调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的研究和储备,扎实推进规划、用地、资金筹集等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 “ 十一五 ” 规划和计划目标,进一步细化、完善和推动今后的工作,突出重点抓落实。.加强社会事业统筹,使各项社会事业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本着节约资金、土地的原则,对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资源要统一进行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建议在政府各部门间建立相应的统一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的同时,在社会事业投资来源多样化方面作出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服务和创新求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会事业。

.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在项目前期工作充分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对我市社会发展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认真抓落实,搞好服务工作,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程。加快昆明学院、昆三中、市少体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推进项目工作进程。昆三中、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项目争取年内动工;市少体校、昆明学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争取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积极争取和完成一批重点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禄劝皎平渡、寻甸柯渡红色旅游、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民政救助体系建设、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环境整治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在督促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完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管理,落实各项建设条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7.我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很多省级项目也布局于此,容易与市级项目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建议省在安排社会事业项目时,应统筹考虑昆明地区的资源布局问题,对部分交叉重复项目,应考虑省市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充分发挥其效益。

第三篇: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评估报告提纲

附件1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执行情况总结评估报告提纲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进展情况总体评价

对本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二、“十一五”规划执行具体进展情况

(一)重要指标比较。对“十一五”前后有关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机构、床位、人员、固定资产、中医药服务、病床使用率、投入等。各省可根据本地中医药实际情况增加有关事业发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对“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为完成任务采取的政策措施、实施的重大项目、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主要包括:

1、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2、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方面。

3、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

4、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

5、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方面。

6、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

7、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

8、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方面。

9、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方面。

10、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

411、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方面。

12、中医药走向世界方面。

13、其他。

(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保障措施推进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

1、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方面。

2、中医药投入方面。

3、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应用方面。

4、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方面。

5、中医药行业管理方面。

6、深化中医药机构改革方面。

7、其他。

三、规划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方面。

2、重点任务完成方面。

3、重大项目执行方面。

4、政策措施实施方面。

5、其他。

(二)主要原因分析

1、政府层面。

2、社会层面。

3、中医药自身层面。

4、其他。

四、“十一五”规划执行基本经验总结

系统总结“十一五”规划有效执行的基本经验,为推动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五、政策建议

根据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及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提出做好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推动和完善“十二五”规划编制与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篇: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6年,《盐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在省厅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现按照省厅要求,对我市“十一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一、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2006年制定出台了《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盐政发[2006]99号文件)和8个相关配套文件,在不折不扣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普惠性。通过狠抓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及措施的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2008年一季度末,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46万人,达到规划目标22万人的83.9%;促进8.56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到规划目标11万人的77.8%;帮助2.7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达到规划目标3.5万人的78.6%,其中“4050”人员1.3万人,达到规划目标1.5万人的86.6%;新增劳务输出22.05万人,达到了年新增10万人的规划目标,其中向对口协作的常州市输出4.46万人,达到每年输出2万人的规划目标;2006年末、2007年末、2008年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2.73%、2.42%,均控制在4%以内。截止2008年一季度末,我市充分就业社区达76个,占社区总数的40%,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20个、充分转移村400个,均超过规划的目标进度。

(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按照“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要求,我市相继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2008年一季末,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68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85%。2006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市征收养老保险费30.4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8.5%,支出养老金36.78亿元, 达到“十一五”目标的48.4%。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8.46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的98.46%,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8.93万人。2006年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共征收医疗保险基金17.84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7.56%,支出14.48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68.95%。全市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达到48.9万人和40.72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的97.8%和101.8%。2006年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市共征收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0.68亿元和0.56亿元,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68%和62.2%,支出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分别为0.59亿元和0.33亿元, 达到“十一五”目标的65.6%和47.1%。

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2.4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的68.9%。2006年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征收养老保险费12.24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1.9%,支出养老金12.7亿元, 完成“十一五”目标的55%。

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19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9.33%;全市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率为26.4%,离“十一五”目标要求的30%的目标仅差3.6个百分点;全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2006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市征收养老保险基金1.62亿元,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1%,支出养老金0.98亿,完成“十一五”目标109%。

(三)劳资关系进一步协调

积极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5%,全市百人以上企业开展工资协商的达到90%。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848元,较2006年增长20.13%。2007年发布了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企业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4%,预警线20%,下线较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007年10月1日,全市提高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四)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取得明显效果

“十一五”以来,我市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10.67万人,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71.1%,培训合格率达到98%,超过了95%的目标。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创业培训0.74万人,成功创业率达到6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09万人;全市共有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规模达2.8万人,2006、2007年,培养技术工人2.09万,完成“十一五”目标的34.8%,培养新技师2500人。高级工及以上的技术工人比例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在职职工的技术等级初、中、高技能构成比例由38:54:8提升到42:46:12。全市由劳动保障部门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已达187个,涉及30多个专业,年培训能力达到3万人次。

(五)劳动保障法制监察与劳动仲裁得到加强。2006年以来,以“劳动合同促进年”、“劳动保障和谐企业创建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等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一是全面建立劳动保障诚信制度,探索劳动保障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源头监控,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二是不断完善案件办理制度。2006年以来,我市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为目标,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修订完善了3大类计53项制度,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探索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目前,我们在部分街道、社区进行了试点,三个试点网格的信息采集和微机录入工作基本完毕,正准备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两网化”建设已具雏形。2006年初至2008年一季度末,全市共查出拖欠农民工工资3018万元,清退童工14名,补签劳动合同71099份,补办社会保险19399人。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27件,结案3422件,结案率达97.02%。

(六)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共建立了劳动保障所28个,劳动保障站192个,工作人员327人,其中,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36人。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向纵深推进,2007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有5个窗口单位被省厅授予优质服务窗口称号。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市政府在江苏盐城技师学院挂牌成立了盐城市公共实训鉴定基地,江苏盐城技师学院成为全省首批重点技师学院,升格为副厅级。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开通12333咨询服务系统人工服务,设立人工电话服务座席3个,加上自动语音服务,截止2008年五月底,电话接听量达到5万人次,以“盐城劳动保障网”为载体的公共电子政务平台已经形成,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就业再就业方面

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并存。目前,全市结存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无业农民及就业困难群体,加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需要就业的群体不断增大,这部分人员技能缺乏,市场就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难度较大。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难”现象,市内一批新上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急需的服装缝纫、纺织挡车、化工操作、机械加工等工种的熟练工、技术工严重短缺。全市开展的“用工服务到企业行动”为服务企业用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劳动力就业的选择性和流动性等客观现实,一些工资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工种,如:服装缝纫、纺织挡车、化工操作、机械加工等工种的熟练工、技术工短缺,企业招用工较为困难。

2、再就业资金支付压力加大。随着新一轮就业政策的出台实施,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资金需求量增大,而省、市财政对再就业资金的投入没有相应的增加,我市原在失业保险金中调剂的部分,也因相关政策的出台而不允许继续调剂,2006年、2007年全市再就业资金缺口均超过3000万元,再就业资金不足将影响到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

3、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有待增强。随着城市在做大,就业工作业务量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与省提出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必须达到四星级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全市13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虽然挂牌,但部分乡镇工作机构不健全,存在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不落实的问题。

(二)社会保险方面

1、医疗保险。①由于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二元化,城镇与农村分割,导致部分县区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面窄,共济能力弱,基金容易出险。②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滞后,不适应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社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基本属于“简单型”医院,难以聚集优秀的医务人员,也难以保障医疗技术质量,同时医疗条件和设备较为简陋,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保障,在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管理上距离规范化,科学化上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医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突出,2006年有2家经办机构基金出现了负增长,2007年有7 个经办机构出现了负增长。形成原因:一是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在职参保人员由于事业单位、改制等原因却呈减少趋势;二是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增幅高,在职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增幅相对较低,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人均养老金和人均缴费基数分别增加218元和139元,人均月养老金达到1667元,而人均月缴费基数仅为1555元;三是养老金待遇高,缴费比例相对偏低,缴费标准仍维持在十年前的水平。

3、农村养老保险。①新型农保制度试点工作,各地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区实施方案还没有形成,主要原因是新农保财政补贴渠道尚未完全落实到位;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在数据统计、资金筹集、部门工作衔接和账户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四)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培训方面

职业培训总体实力与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相适应。目前,全市技术工人中初、中、高级之比约为42:46:12,高级工以上比重低于全省的平均值,汽车、纺织、机械、化工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比重更低,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部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规模不大,培训层次相对较低,有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训练设备落后。培训资金投入与培训规模不相适应。既存在培训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存在培训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很少。企业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待遇、只使用不培养的问题相对突出,部分企业中的技能人才待遇难落实,导致技能人才流失。

三、规划需要调整和修正的内容及政策建议

(一)就业方面

在“十一五”规划第四部分,即“十一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与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到规划中,从而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

将《规划》的第三部分重点目标中的“劳务输出培训”的概念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二)社会保险方面

(1)完善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医疗健康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从组织机构,协调机制和基础信息入手,探索居民保险社区服务首诊制模式,完善政策,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有效利用卫生服务资源,让更多的居民,得到就近、廉价和周到的医疗保险服务。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①2008年开始到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市每年新增参加新农保3万人,到2010年全市新型农保制度建立率达到80%;②基金征缴:2008年征缴基金5000万元,2009年征缴基金6000万元,2010年征缴基金7000万元,三年合计征缴1.8亿元;五年全市征缴基金2.76亿元。③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强化督查、规范管理,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目标,2010年全市总体覆盖率达95%以上;④实现市、县(市、区)、乡(镇)农保业务计算机联网管理,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⑤建议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中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参数除去,因为未来的几年,农村劳动力会不断的涌向城市,他们更多的会选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样就使得农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数得不到保证。

(3)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对参保人数、征缴保险费金额的规划无法用数字确定,需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进行调整确定。

(4)工伤保险。由于近年来我市加大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力度,将事业单位及民间非盈利性组织纳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快增长,预计到今年底可实现50万人。为此,建议将《规划》中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调整为53万人。

(5)生育保险。《规划》中全市生育保险期末参保人数为40万人。截止2008年5月末,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0.7万人,已经提前达标,预计年末将达到42万人。为此,建议将《规划》中的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调整为44万人。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技能人才培训 建议增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的相关内容。

(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

建议明确“十一五”末,金保工程建设相关指标:12333电话咨询服务达到6万人次;联网上传率达到100%;联网数据上传准备率达到100%;城域网覆盖率达到99%。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日

第五篇: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

一、“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增长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据统计,我县2006-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6.01亿元、33.6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0%、16.8%。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一

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4.7%;二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29.6%;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2.4%。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长1.1倍(翻了一番),年均(三年)增速达21.3%,超过《纲要》原定12.5%的目标8.8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纲要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110.9%,2007年达到13.35亿元,增长28.2%。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亿元,同比增长7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三年)增长64.9%,高于规划年均增长20%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6亿元,增长14.9%。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1亿元,增长17.3%。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7亿元,同比增长22.0%,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良好,城乡市场繁荣兴旺,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财政实力实现了新跨越。2006年,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17亿元,增长30.7%。2007年达到1.66亿元,增长42.1%。2008年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45.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超过《纲要》规划增速目标和预定目标,提前两年实现《纲要》规划的翻番目标。

(二)结构调整目标。三次产业发展比例由2005年的37:29:34逐渐调整为2006年的32.8﹕35.2﹕

32、2007年的31.5﹕41﹕27.5、2008年为27.9:48.4:23.6。第一、三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升高。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加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白酒、煤炭工业的主导地位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加强。三次产业发展比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臻完善。与《纲要》目标相比,调整步伐是基本一致的。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继续保持较低的增长速度,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81.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5‰,2007末全县总人口为82.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7‰,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9‰,三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8.01‰。与《纲要》目标相比,高出1.01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期间人口控制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使耕地面积保持稳定,耕地质量得到提升,耕地的占用得到有效控制,全县耕地面积稳定保持在8.55万公顷。

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区域、行业的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节能重点工程建设。2007年,我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预计到2010年可完成《纲要》规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390吨以内,氨氮排放控制在160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在2100吨以内,预计到2010年可完成省、市“十一五”规划下达的预期目标。城市垃圾处理厂投入试运行,预计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将于“十一五”期末建成,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60%左右。全县森林覆盖面积持续增加,200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4%,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6.2%,2008年达到48.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按《纲要》目标全面有序快速发展。

(四)人民生活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改善。2006年-2007年我县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4419元、18291元,分别增长26.7%、26.9%;2008年达20576元,增长12.5%,职工平均工资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28元,增长27.0%,2008年达9720元,增长18.0%。2006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49元和2748元,分别增长8.2%和7.8%。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51元,同比增长11.0%,连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与《纲要》目标相比,发展速度是一致的,目标绝对值已完成《纲要》规划的目标任务。

(五)社会发展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新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城镇累计新增就

下载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执行情况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正文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情况报告来源:《3COME文档频道》-时间:2010-02-19收藏本页:内......

    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中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凤翔县中医医院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明确“十一五”期间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确保我院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

    万年县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万年县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主发布单位:动2008-04-27生成时间:公开方式:公00:00:00 开索 引 号:E28130-0301-2008-0003公开时限:“十一五”期间,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中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中山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09-08-19 10:15:17来源: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大 中 小】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市构建和谐中山,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万册、缩微品 万件、视听资料万余件、......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文章标题: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