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第66号
《太原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7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兵生
2008年9月2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程序、市级政府投资的安排使用以及新开工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是指市财政预算内外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按预算内管理的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水利建设基金、环保治理专项资金、教育附加费等),各部门按政府规定征收用于建设的资金,国家和省补助投资、国债资金以及由市级财政承诺偿还的建设借款资金。
第三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是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审批、计划编制,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协调、管理和指导;市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进行审核与拨付,实施财政管理监督;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内做好对市政府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履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审批权限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应当遵循规范、效率、监管、透明原则,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以下领域的项目:
(一)本市行政区内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政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
(三)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
(四)非营利性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文物、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
(五)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项目;
(六)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六条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根据不同的项目性质,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投入。
(一)对市级政府直接举办的无收益的非经营性项目,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
(二)对市级政府直接举办的有一定直接经济收益但预期收益不足以弥补投资成本的准经营性项目,主要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或投资补助,根据产业政策需政府扶持发展的产业项目,采用资本金注入方式或投资补助,同时要确定出资人代表;
(三)对县(市、区)公益性和基础设施项目,主要采用投资补助方式;
(四)根据产业政策需要扶持发展的产业项目,除按本条第二项规定进行资本金注入方式进行投入外,也可采用贴息方式。
第七条 根据不同的政府资金投入方式,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制度。
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履行项目审批程序。
采用投资补助、贴息方式投资的项目,除按国家和省审批规定和特别要求外,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第八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本办法第六章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鼓励通过建立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等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储备制度。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及相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将规划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中,指导和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章 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项目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对于政府投资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准经营性或经营性建设项目的,按政府的要求将政府投资注入政府授权投资机构进行投资。
政府投资形成的股权或资产,由政府授权投资机构行使出资人的权利。
第十二条 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经申请并按程序批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十三条 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在审批项目建议书前,应当通过公示、专家评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时,如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收到征求意见后,按有关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的期限规定,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五条 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资料完善齐备后,发展和改革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批复项目建议书。如项目建设及报批条件成熟,可简化程序直接进入可行性研究审批阶段。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单位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分别向规划、国土资源、节能评估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手续,并通过招标或委托的方式,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七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当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批。项目申报资料审查齐备后,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工作,同时核准招标方案。
第十八条 对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委托有资质的社会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咨询机构应当对出具的评估论证意见承担相应责任。
对经济、社会、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举办听证会、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公众意见。
第十九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需要进行初步设计审批的,项目单位应当按批准的招标方式,通过招标确定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应当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总投资进行控制。
初步设计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范围,并列明建设标准、用地规模、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建设内容、主要材料和设备选择等。
项目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和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正式用地手续。
第二十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委托和组织有资质的相关机构和专家,对工程概算、初步设计进行评审。工程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总投资估算的10%,初步设计方案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面积的5%,否则可行性研究报告须重新报批。
第三章 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审批程序
第二十一条 政府投资可以采取补助、贴息,通过拨款方式无偿投入。投资补助金额在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时审定,贴息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第二十二条 采取补助、贴息投资方式的,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项目单位应当按规定完成核准或备案手续,完成规划、土地、环评及其他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布投资补助、贴息的原则。
政府投资拟采取补助的项目,应当向社会公示;政府投资拟采取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
第二十四条 项目单位申请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其中:市属单位通过主管部门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申报,其他单位通过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发展和改革部门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申报。
一个项目在整个建设期间内只能申报一次资金申请报告,禁止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第二十五条 申请政府投资补助或贴息的投资项目应当是基本建设在建项目或已经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开工项目。已经完工的项目一般不再安排。
第二十六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受理和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批复应当对申请项目在整个建设期间的政府资金投入进行整体审批。
在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前,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项目概算投资、项目贷款的真实性、社会效益及方案优化等进行评估审核。
第四章 项目建设实施管理
第二十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管理。
第二十八条 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代建制。由项目审定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组织,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代建单位按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法人。
第二十九条 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由代建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招标,按第六章规定进行招标。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代建单位确定后,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签定相关项目委托代建合同。
第三十二条 按资本金注入的经营性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的设立和经营应当符合《公司法》及其他有关规定,也可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法人单位。
第三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建设,严禁通过施工洽商或补签其他协议等方式变更设计方案、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编制变更设计说明,按原审批程序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按批准的全部内容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当于3个月内编制完成竣工决算,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审批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履行审计程序。财政部门按国家规定对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并进行绩效评价。
第三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应当达到下列要求,并提供相应申报材料:
(一)生产性项目和辅助性公用设施,按设计要求建完,能满足生产使用;
(二)主要工艺设备配套设施经联动负荷试车合格,形成生产能力,能够生产出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产品;
(三)生活设施按设计要求建成;
(四)生产准备工作按投产的需要准备完毕;
(五)环境保护设施、抗震设施、防雷设施、劳动安全和卫生设施、消防设施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
第三十六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或委托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单位应当在30日内与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正式投入使用。
第三十七条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后评价制度。对工程质量实行行政领导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对项目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投资产生的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章 年度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三十八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要求,市发展和改革部门综合平衡,提出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安排建议,报市政府审批后,编制和下达政府投资计划。
政府投资计划应当于市人大批准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后,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逐步下达。
第三十九条 政府投资计划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政府投资总规模;
(二)续建、新开工和拟安排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额、累计安排资金额、本年度投资额;
(三)投资补助、贴息项目,应当说明资金申请报告批复文号;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情况。
第四十条 纳入政府投资计划中安排资金的条件:
(一)政府投资以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的,建设项目应当批准初步设计概算或新开工计划,并且按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核准的招标方案开展招标投标工作;
(二)政府投资以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投入的,建设项目应当通过评审,资金申请报告已批准,按核准的招标方案进行招标,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或已开工建设,自筹资金已经到位。对贴息项目,贷款银行已经确定并提供贷款银行出具的投资贷款承诺;
(三)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年度投资计划中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编制发展建设规划和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第四十一条 政府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确需调整已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及年度投资额的,由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根据有关部门申请进行调整。
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或其他出资人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或其他出资人应当按政府投资计划要求、各自承担的比例,及时、足额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位。
第四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依法对财政性资金投资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评审,具体实施财务管理资金监督职责,并根据政府投资计划,依据有关规定,按项目建设进度或自筹资金到位比例分期向建设单位拨付建设资金。
第六章 招标管理
第四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事宜,应当按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的招标方案进行招标。项目建设法人单位具备招标资质的,可自行组织招标;如不具备自行招标条件,应当委托招标。
第四十五条 建设项目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批准,可以不招标:
(一)涉及国家安全或有特殊保密要求的;
(二)抢险救灾或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的;
(三)项目的勘察、设计采用特定专利、专有技术或其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
(四)承包商、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少于3家,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
(五)国内外民间组织或个人全额捐款的;
(六)其他不适宜招标的。
第四十六条 全部使用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占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项目和重点项目应当公开招标。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拟邀请招标的,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邀请招标:
(一)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资源和环境条件限制,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三)其他不适宜公开招标的。
第七章 市政公用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管理
第四十七条 市政公用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是指政府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与基础设施投资者或经营者,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项市政公用与基础设施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
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以及基础设施,依法实施特许经营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计划管理、项目实施,除按国家规定外,应当执行本办法。
第四十八条 参与特许经营权竞标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和设施、设备;
(三)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
(四)有相应的从业经历和良好的业绩;
(五)有相应数量的技术、财务、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
(六)有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案;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九条 主管部门应当按下列程序选择投资者或经营者:
(一)提出市政公用与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按本办法规定履行项目审批程序后,采用特许经营的由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具备招标条件的,应当委托招标代理提出招标方案,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条件,受理投标;不具备投标条件的,政府直接委托特许经营;
(二)根据招标条件,对特许经营权的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和方案预审。资格预审阶段,推荐出符合条件的投标候选人不少于3位;
(三)组织评审委员会依法对投标方案进行评审,并经过质询和公开答辩,择优选择特许经营权授予对象;
(四)向社会和招标媒体公示中标结果,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五)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经市政府批准,与中标者(以下称″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
第五十条 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责任:
(一)协助相关部门核算和监控企业成本,提出价格调整意见;
(二)成立相关机构和组织有关人员对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履行法定义务和特许经营合同规定的责任进行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
(三)对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经营计划实施情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
(四)受理公众对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投诉;
(五)向政府提交年度特许经营监督检查报告;
(六)在危及或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紧急情况下,临时接管特许经营项目;
(七)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其他责任。
第五十一条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应当按签定的合同,履行所有的责任。
第五十二条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承担政府特许经营合同之外的公益性指令任务造成经济损失的,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五十三条 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如特许经营合同的内容确需变更的,合同双方应当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补充协议。
第五十四条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及其他重大事项的,应当提前书面告知主管部门,并经其同意之后办理。
第五十五条 特许经营权发生变更或终止时,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市政公用产品供应和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前6个月内,主管部门应当提出该项目的继续经营方式的意见,报经市政府批准。
第五十六条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在特许经营合同有效期内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应当提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申请的3个月内作出答复。在主管部门作出答复前,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应当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和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等部门应当遵守建设程序和规定,确保各个工作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
对未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和改革等部门不得予以审批或核准。对未按规定取得项目审批、规划许可、环评审批、国有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文件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
第五十八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项目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报送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发展和改革部门在审批项目时,将有关批复文件及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统计部门应当依据批复文件及时与项目单位建立统计报表关系。政府投资项目单位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五十九条 市重大项目稽察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包括国债项目和国家预算安排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专项稽察。对发现问题的,应当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或整改不力的,由市发展和改革部门根据情况给予项目单位通报批评、建议暂停拨款、撤换项目法人单位及撤销项目等处理措施。
第六十条 项目单位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市重大项目稽查办责令限期整改,并报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项目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主管部门5年内不得允许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
(一)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完善相关手续擅自开工的;
(二)未依法签定合同或实行工程监理制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设计方案、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的;
(四)未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的;
(五)未依法实行招标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十一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建立政府投资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对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或评估结论意见严重失实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项目单位违反有关规定,造成政府投资项目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六十三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设置并公布举报电话、网站和信箱。任何单位、个人都有权举报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太原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2008.6)
太原市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效率,保证科技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根据国家、省有关科技项目管理规定和《太原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是指列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重点是列入太原市各类科技计划的项目。
第三条 科技项目管理遵循依法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各级财政科技经费予以资助的各类科技计划的项目立项、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五条 项目立项一般包括申请、审批、签约三个基本程序。第六条 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制部门(即项目管理单位)在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前,根据国家、省、市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围绕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编制科技计划要点和项目指南。
第七条 项目组织单位按照科技计划要点和项目指南,于每年九月份组织有关单位,通过太原科技信息网进行集中申报。第八条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实行属地管理,通过各县(市)区科技局和三个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等项目组织单位进行申报。
市科技局按照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及有关要求,组织本区域内国家、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申报。
第九条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者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科技计划对申请者的主体资格(包括法人性质、经济性质)等方面要求;
(二)在相关研究领域和专业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三)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技术装备、组织管理、资金筹措和协调能力;
(四)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
(五)没有被项目管理部门因违规而处罚或处罚期已满。第十条 申请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太原市科技项目申报表》;
(二)《太原市科技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太原市软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
(三)附件材料(包括相关证明材料、鉴定证书、检测报告、查新报告以及申报项目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一条 按照《太原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由市科技局委托有关技术服务机构负责各专项项目受理。
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技术服务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项目评审实行专家评审制,评审专家组由技术、经济、管理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专家从省城科技顾问和专家库中随机遴选。
第十三条 专家评审以计划要点和项目指南为依据,通过审阅项目申报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附件材料(必要时进行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的原则是“两点三好”,即技术上有创新点、经济上有增长点,好项目、好团队、好承担单位。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项目指南;
(二)技术创新点及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项目完成后预期达到的国内外技术水平;
(三)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路线是否合理;
(四)产业化前景,市场潜力和风险;
(五)项目承担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及项目实施的条件;
(六)投资合理性;
(七)项目完成后的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第十四条 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制部门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按照《太原市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编制太原市科技发展计划和太原市科技项目计划。
第十五条 市科技发展计划和科技项目计划的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在太原科技信息网或有关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1周。若无异议,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制部门按照计划要点编制相应的计划。若有异议,需提交书面报告,由市科技发展计划编制部门负责受理,并在公示结束后1个月内给予答复。
第十六条 市科技项目计划原则上从市科技发展计划中产生,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分批下达。
第十七条 列入市科技项目计划的项目,以计划任务书形式(招标项目采用国家科技部制发的合同书)确定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计划任务书经签约各方共同审核后,履行签定手续,由市科技局核准后生效。
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的项目,由市科技局按照有关程序签署意见备案,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市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和项目分类;
(二)甲方或计划任务下达部门;
(三)乙方或计划任务承担单位;
(四)丙方或项目组织单位;
(五)项目开发内容、范围和方式;
(六)实施分阶段计划进度;
(七)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和验收内容;
(九)经费预算和用途;
(十)人才培养计划;
(十一)争议解决方式;
(十二)项目验收方式。
第十九条 对于执行结果可测的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开发和考核指标,必须量化;对于执行结果不可测的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开发和考核指标,必须有准确含义的定性说明。
第二十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保证提供的申报材料和各类信息真实有效。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项目申报单位,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项目资格。并将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记入不良信誉档案。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一条 市科技局作为市级科技计划的项目管理单位,在项目管理中的基本职责是:
(一)围绕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技术发展预测,制定科技计划要点,组织专家评审项目,编制科技发展计划;
(二)根据科技发展计划,综合平衡,分批下达科技项目计划;
(三)重点项目、重点专题计划任务书的签订和项目完结后的鉴定验收;
(四)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审查项目经费决算,进行绩效评价;
(五)指导、协调、监督科技专项管理工作,并协调处理专项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六)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管理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组织单位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辖区项目申报,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并签署推荐意见;
(二)对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项目完结、统计、报奖工作;
(四)向市科技局报告项目实施中难以协调的问题。第二十三条 受项目管理单位委托的专项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
(一)依据科技发展计划要点,组织专家编制专项项目指南,征集各个专项项目,进行项目考察及初选;
(二)受项目管理单位授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计划任务书,组织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服务;
(三)了解、掌握并定期向项目管理单位报告所管理科技专项的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四)按期填报科技专项统计调查表;
(五)向项目管理单位报告项目实施中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计划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定期向项目管理单位及专项管理机构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三)接受项目组织单位以及项目管理单位和专项管理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五)项目完成后及时准确提交项目完结所需的资料;
(六)填报科技统计调查表和科技成果登记表。
第二十五条 建立项目实施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变更、不可抗拒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变更事项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经项目组织单位以及专项管理机构审核,报经项目管理单位批准后,方可调整和变更。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时限一般为1—2年,可逐年滚动立项。第二十七条 列入市科技项目计划的项目经费拨付和管理,按照太原市科技经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市科技局纪检监察部门对项目评审、实施、验收全过程实施监督。第二十九条 对无正当理由,不按照计划任务书实施项目者,市科技局将终止或撤消其项目,收回相应项目经费,并在两年内不再受理该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项目。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条 项目验收分为鉴定、验收、评审三种类型。研究开发类项目一般采用鉴定方式,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类项目一般采用验收方式,软科学项目一般采用评审方式。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结后需鉴定、评审的,向项目管理单位及其委托的专项管理机构提出申请,项目管理单位及其委托的专项管理机构审查后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向省科技厅推荐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需验收的,向项目管理单位委托的有关评估机构提出申请。
第三十二条 市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项目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包括样机、样品),供验收机构审查: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计划任务书;
(三)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四)项目研发技术报告;
(五)项目所获成果、专利一览表(含成果登记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号等);
(六)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七)项目经费决算表。第三十三条 项目验收方式和验收活动安排,应在验收前15日由验收机构通知被验收者。被验收者应对验收报告、资料、数据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验收机构应对验收结论或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三十四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者接到通知半年之内,经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因组织、管理等非技术原因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承担者两年内不得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第三十五条 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成果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项目中止申请,经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及其委托的专项管理机构实地查看,做出结题意见,报市科技局审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太原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太原市科技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发布单位】80405
【发布文号】市政府令第16号 【发布日期】2000-10-27 【生效日期】2000-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第16号)
《太原市旅游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10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市长 李荣怀
二000年十月二十七日
太原市旅游管理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山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经营旅游业务、进行旅游活动、从事旅游管理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进入旅游景区、景点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市人民政府管理旅游工作的主管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工作。
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旅游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旅游管理应当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统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太原特色,发挥省会枢纽辐射优势,营造文明、有序、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列入预算,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
第六条 第六条 政府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兴办旅游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七条 第七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对本市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及数据库。
第八条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旅游资源。
禁止在旅游景区、景点采石、开矿、挖沙、采伐、烧荒、捕猎、建坟、倾倒废弃物和兴建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第九条 第九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 第十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旅游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自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提高或降低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
(二)擅自提高与旅游者合同约定的收费标准;
(三)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和制作虚假广告宣传;
(四)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强行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五)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服务项目,变更接待计划,中止导游活动;
(六)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索要小费、回扣或其他财物;
(七)不按规定为旅游者人身和财物安全提供保障服务;
(八)出售假冒伪劣或变质商品;
(九)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十)擅自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十一)围追游售商品或擅自在旅游景区、景点摆摊设点;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设立旅行社应当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或变相经营旅行社业务。
旅行社不得非法转让或变相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旅行社变更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或者注册登记,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旅行社设立门市部,应征得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并在办理完工商登记注册手续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和门市部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旅行社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组织旅游须与旅游者签订旅游组团标准合同书;
(二)不得擅自将旅游者转让给其他旅行社;
(三)不得为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旅游合同和服务单据;
(四)旅游团队的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应当安排在星级饭店或旅游定点经营单位;
(五)聘用导游人员须签订聘用协议,并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六)不得超出业务经营范围向旅游者提供服务信息或进行招徕宣传;
(七)发布旅游服务信息、宣传资料、广告,须注明旅行社名称、许可证号码和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电话号码;
(八)按时上报统计、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具备旅游定点经营条件的饭店、餐馆、商店、文娱游乐等单位,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定,按规定颁发旅游定点标牌。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具备客运汽车营运资格的经营者,应当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旅游汽车服务质量标准的,方可经营旅游团队营运业务。
旅行社不得使用不符合旅游汽车服务质量标准的车辆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运载旅游团队。
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旅游汽车驾驶人员进行旅游安全、礼仪培训。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认定的导游资格,经旅行社聘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取得导游证,方可上岗。
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须由旅行社委派,持旅行社派团单并佩戴导游证。
未经旅行社委派和无导游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导游业务。
景区、景点导游人员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的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景区、景点的导游人员实行备案制度。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实行旅游安全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所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疾病救护等情况,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并及时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安、卫生、保险等有关部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协助,为紧急救援提供方便。
旅游经营者在事故处理后,应当及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和理赔情况报告,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申诉、投诉;
(三)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应当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受理旅游者的投诉,并按照规定办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理赔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超出其业务经营范围向旅游者提供服务信息或进行招徕宣传的;
(二)将旅游团队安排在非星级饭店或非旅游定点经营单位消费,损害旅游者利益的;
(三)使用不符合旅游汽车服务质量标准的车辆运载旅游团队的;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旅游定点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提供服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旅行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一)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
(二)假冒其它旅行社注册商标的;
(三)擅自使用其它旅行社名称的;
(四)不亮照经营的;
(五)发布虚假广告的;
(六)为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旅游合同的;
(七)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对不合格的旅游定点经营单位,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警告;逾期不改的,取消其旅游定点经营单位资格。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既不复议又不诉讼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须出示有效证件,文明执法,并为旅游经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日期:2010-11-15 20:50:37
太原市人民政府令
第70号
《太原市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6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兵生
二00九年六月十九日
太原市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
房屋治安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完善居住服务,促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维护社会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是指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的人员在太原市市区或者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区域内租赁房屋的行为。
第四条本市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政府领导、综合治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方针。
第五条公安机关是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的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公安机关可以委托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设立服务管理站。服务管理站协助公安机关对辖区内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进行登记,发放居住证,采集信息,录入数据等服务和管理工作。
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应当对辖区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进行巡查,及时掌握情况、纳入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按本规定进行登记、申领居住证或者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政府应当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第八条本市对非本地户籍人口实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凡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到本市居住的人员都需按照本规定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第九条非本地户籍人口应当在到达现住地3日内,持身份证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年满十六周岁拟居住30日以上的人员应同时申领居住证,未满十六周岁或者居住未满30日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申领居住证。
第十条用人单位、经营业主或者学校,雇佣或者为非本地户籍人口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经营业主或者学校到住所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集中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承租人为非本地户籍人口,且自行租赁房屋的,由出租人督促其到住所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探亲、访友、家政服务等非本地户籍人口,由户主负责到住所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第十一条居住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等旅馆内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住宿登记;看病住院就医人员办理住院登记;流浪、乞讨等居无定所的人员,由民政部门的救助机构负责登记,不申领居住证。
第十二条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应当交验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明。居住证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三条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居住证为一人一证,有效期限最长为5年。居住期满需继续居住的,应当在期满前办理延期或者换领手续。
连续居住5年以上并申领居住证的,经当地公安机关审定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可按户籍管理规定排队轮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居住证。居住证损毁或者丢失的,应当及时到公安派出所补领,并按规定缴纳补领居住证费用。
第十五条居住证持有人在第三条规定的区域内申办了居住证,当居住地在该区域内发生变化的不再申领居住证,但应当在3日内到新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居住登记。
居住地没有发生变化,居住证其他信息发生变更的,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在信息变更之日起3日内到原受理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信息登记。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居住信息采集、管理、使用过程中所获悉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除公安机关依法收缴或者注销居住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
第十七条非本地户籍人口离开市区或者县(市)居住地时,应当到公安派出所注销居住证。
第十八条居住证实行一证多用,其使用功能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容。
第十九条房屋出租人在房屋交付非本地户籍人口使用后3日内持房屋租赁合同和双方当事人合法证明,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第二十条城中村村民将自建房屋按日出租,出租人应当与公安机关建立网络系统,纳入租赁房屋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准确地传输居住人员登记信息。
第二十一条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向租赁双方提供房屋租赁信息服务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到驻地公安派出所办理非本地户籍人口居住登记和出租房屋治安管理有关事项。
房屋中介机构提供房屋租赁中介服务的,应当定期将登记房屋租赁的具体情况报送驻地公安派出所。
单位房管部门、物业公司应当及时向驻地公安派出所报送房屋租赁情况,纳入租赁房屋治安管理。
第二十二条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非本地户籍人口;
(二)不得将危险房屋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出租;
(三)对出租的房屋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消防隐患,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安全;
(四)发现承租人利用所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五)房屋出租单位或者个人委托代理人管理出租房屋的,代理人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房屋承租人的治安责任:
(一)必须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明;
(二)承租人将承租房屋转租转借他人,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
(三)安全使用出租房屋,发现承租房屋有不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告知出租人予以消除,紧急情况下承租人应当积极消除隐患;
(四)承租人不得擅自将承租房屋用于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五)集体承租或者单位承租的,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应当建立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的登记、统计等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将服务管理站、房屋中介机构报送的信息及时入库管理,并对系统进行维护,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的有关信息。
第二十五条非本地户籍人口到建管、房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计划生育、工商、卫生等政府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项时,应当主动出示居住证。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一)非本地户籍人口不按规定进行登记、申领居住证的,处以警告,并可处50元罚款;
(二)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居住证的,收缴居住证,处以每证200元罚款;
(三)用人单位、经营业主或者学校不按本规定为非本地户籍人口办理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雇佣无居住证人员的,每发现一人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出租人不按本规定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出租房屋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非本地户籍人口的,责令停止出租,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出租人发现承租人利用所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不及时报告的,责令停止出租,并可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四)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擅自用于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房屋中介机构提供房屋租赁服务未定期将登记房屋租赁的具体情况报送公安派出所的,责令限期报送,逾期未报的,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城中村村民将自建房屋按日出租,出租人未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网络系统的,责令停止出租,并可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七)城中村村民将自建房屋按日出租,出租人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网络系统,但未及时准确传输居住人员登记信息的,责令停止出租,并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照本规定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非本地户籍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本规定实施前已申领暂住证的,暂住证持有人在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并享有同持居住证人员的相应权益。
第三十一条本地常住户籍人口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石油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
(中油计[2010]1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投资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实现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投资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控(参)股子公司的投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是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为未来获得收益,以现金或资本投入到项目,形成资产或权益的经济行为。
本办法所称投资管理,包括投资规划与计划,投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统计、后评价及监督考核等全过程管理。
第四条 集团公司对投资实行集中决策、分级授权管理。第五条 投资管理应当遵循“一统一、三控制、两挂钩”的原则。
(一)“一统一”:统一计划,实行投资“一本账”管理。各级、各类、各种资金来源的投资项目,必须纳入集团公司统一的投资计划,以项目为载体,按项目编制规划、下达投资计划、组织实施及进行拨款、结(决)算、统计、监督考核和后评价。
(二)“三控制”:1.投资总量控制,以规划总量控制总量,以总量控制业务结构总量,以批复估算、概算控制项目总投资。2.效益标准控制,列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达到集团公司规定的效益标准,确保投资效益。3.实施过程控制,严格执行项目前期审批程序,未完成上一环节,原则上不得开展下一环节工作;严格执行招标、采购以及工程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有关规定,确保项目质量。
(三)“两挂钩”:1.投资与利润挂钩,新增投资项目利润纳入到预算利润考核总额中。2.投资管理与业绩考核挂钩,将投资管理纳入到各企业和企业主要领导、投资主管领导和项目主管领导等人员的业绩考核中。
第二章 投资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是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归口部门,其职责是:
(一)组织制订集团公司投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投资计划编制参数、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等;
(二)组织编制集团公司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
(三)负责上报需国家核准、备案的国内外投资项目和集团公司投资计划及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
(四)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组织审批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组织编制和下达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组织投资统计、投资效益分析和项目后评价,负责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和考核,负责提供国内业务有关投资等资料;
(六)负责集团公司工程造价、投资估算和概算管理工作;
(七)负责项目核准用地预审管理;
(八)参与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编制,审核决算中的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九)指导和监督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第七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投资管理相关工作,其中:
(一)办公厅组织编制集团公司应急平台建设专项建议规划和投资建议计划,负责集团公司机关办公设备审批和管理;
(二)财务资产部负责项目核准用地预审以外的土地管理工作,组织国内资产收购项目的资产评估,确定收购参考价格;
(三)人事部组织培训设施建设专项建议规划和投资建议计划;
(四)资本运营部负责无工程建设的股权投资项目管理,组织编制资本运营专项建议规划和无工程建设项目股权投资建议计划;按管理权限对海外资产收购项目提出审查意见;
(五)安全环保部负责上报需国家核准、备案的国内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获取审批文件,组织编制安全环保专项建议规划,对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和污染物减排投资安排提出初审意见,组织落实项目安全环保、减排指标;
(六)质量管理与节能部组织编制节能节水专项建议规划,对节能节水投资安排提出初审意见,组织落实项目节能节水指标;
(七)科技管理部组织编制科技专项建议规划和科技投资建议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组织科技项目、集团公司级新技术推广项目审批;
(八)信息管理部组织编制信息化建设专项建议规划和投资建议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组织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
(九)矿区服务工作部组织编制矿区服务专项建议规划和投资建议计划,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组织矿区建设项目审批;
(十)国际事业部(外事局)负责提出海外防恐安全、社区安全、海外HSE投资项目建议并组织实施,负责向国家报备海外投资项目信息,协助规划计划部上报需国家核准的海外投资项目,负责提供海外业务有关信息资料;
(十一)法律事务部按管理权限负责组织资产、股权收购的法律尽职调查和法律论证,审核收购、并购、项目投资协议或合同;
(十二)审计、监察和人事部门分别负责对投资项目决策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和考核;
(十三)集团公司其他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投资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八条 专业分公司投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负责组织编制本专业一体化建议规划和专项建议规划;
(二)组织集团公司总部审批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和初步设计审查;
(三)组织在集团公司投资额度内,专业分公司权限范围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 — 4 — 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批;
(四)编报专业分公司投资建议计划,依据集团公司投资计划,下达专业分公司投资计划;
(五)组织投资效益分析,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组织项目后评价;
(六)协助规划计划部开展需上报国家项目的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和督促所属企业开展项目核准所需文件的获取工作;
(七)负责本专业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八)指导和监督业务归口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第九条 所属企业投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编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二)组织在集团公司投资额度内,所属企业权限范围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审批;
(三)编报投资建议计划,依据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投资计划,下达企业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上报本企业投资决算;
(五)组织开展本企业投资统计和项目后评价;
(六)负责办理需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备案项目所需的相关文件;
(七)负责上报需省级及以下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投资项目。第十条 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规划计划部门负责归口本单位投资管理工作。
第三章 投资项目管理权限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根据投资项目性质和规模,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项目,并按项目类别划分管理权限。
第十二条 一类项目由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其中,紧急、保密性强的特殊海外项目,由集团公司总经理组织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一类项目包括:
(一)国内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国内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新气田开发项目;
(二)国内外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能力项目,新建乙烯及扩建乙烯能力项目,新建及扩建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三)国内新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输油及输气干线管网项目,国内新建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项目;
(四)外围生活矿区回迁、矿区整体搬迁、100户及以上棚户区危旧房翻建、异地安置职工住房项目;
(五)集团公司投资5亿美元及以上的本条第(二)项以外的海外新建项目;
(六)集团公司投资10亿美元及以上的海外资产收购项目;
(七)其他须报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的项目。
第十三条 二类项目由规划计划部或相关部门负责审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二类项目包括:
(一)由规划计划部组织审查的项目: 1.需上报国家核准、备案的国内外投资项目;
2.国内新申请勘查登记的勘探项目,煤层气、油页岩、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新能源开发新项目;
— 5 — 3.国内投资1亿元及以上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系统配套项目、油气储运项目、炼油化工及配套项目、销售网络及配套项目、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节能减排项目、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科研项目;
4.海外投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销售网络及配套项目;
5.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服务项目、生产服务项目、与油气业务相关的装备制造项目、单台(套)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集团公司级新技术推广项目、现有生活基地水电暖等系统配套建设项目;
6.国内外油轮购置和更新项目、钻机购置和更新项目、社会通用产品的装备制造项目、生产基地搬迁项目;
7.国内外办公、科研、培训用房等楼堂馆所项目,医院、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矿区公共用房项目,小汽车购置项目;
8.上述各类项目中涉及有工程建设的股权投资项目; 9.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建设项目。
(二)由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组织审查的项目: 1.财务资产部:国内资产收购项目资产评估; 2.资本运营部:无工程建设的股权投资项目;
3.科技管理部:投资1亿元以下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科研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下集团公司级新技术推广项目;
4.信息管理部:投资1亿元以下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
5.矿区服务工作部:100户以下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1000~5000万元矿区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投资2000~5000万元现有生活基地水电暖等系统配套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批,包括:
(一)风险勘探项目、单井投资1亿元及以上钻井项目;
(二)国内年产20~100万吨的新油田开发项目,国内年产5~20亿立方米的新气田开发项目,油气开发现场试验专项项目,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生产支持性科研项目;
(三)国内投资3000万元~1亿元的油气田产能地面建设之外的新建系统配套项目、油气储运项目、炼油化工及配套项目、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项目、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节能减排项目;
(四)国内投资1亿元以下成品油油库建设项目;
(五)投资2000~5000万元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服务项目、生产服务项目、与油气业务相关的装备制造项目、单台(套)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不包括矿区设备);
(六)除一类、二类以外的海外投资项目;
(七)除集团公司审批以外的有工程建设的股权投资项目;
(八)集团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项目。第十五条 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审批,包括:
(一)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管理以外的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
(二)国内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油气储运项目、炼油化工及配套项目、加油站及成品油销售配套项目、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生产支持性科研项目;
(三)国内投资200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工程建设服务项目、生产服务项目、与油 — 6 — 气业务相关的装备制造项目、单台(套)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现有生活基地水电暖等系统改造建设项目;
(四)国内投资1000万元以下矿区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
(五)集团公司及专业分公司授权管理的其他项目。
第四章 投资项目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 安排投资项目和制定投资计划,应当以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包括滚动规划)为依据。未纳入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不得列入投资计划。
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投资方向和结构,明确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预期。第十七条 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每年滚动编制,并应建立相应的投资项目库。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和所属企业根据需要提出投资项目建议,经规划计划部综合平衡并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列入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投资项目库。
第十八条 规划计划部每年以投资项目库为基础下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未纳入集团公司前期工作计划或本投资规模的项目,不得组织立项审批。
第五章 投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第十九条 投资项目应当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四类项目、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以及经批准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可不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单台(套)200万元以下的非安装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适当简化。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批准,不得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
第二十条 投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其中,一类、二类项目一般由规划计划部委托专业分公司组织编制,特殊情况(新领域、新业务、业主尚未明确等)也可由规划计划部直接委托编制;集团公司其他部门组织审查的二类项目,由相关部门委托编制;三类、四类项目分别由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委托编制。
第二十一条 国内中外合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进行招标。在制定招标方案中应合理确定标底和最高标价,报专业分公司预审查后,由专业分公司报规划计划部审查,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按照程序实施招标。
招标结果按招标管理权限和程序报审,经批准后,方可按照合同管理程序,办理合同签约事宜。因特殊原因不进行招标的,应按管理权限上报审批。
第二十二条 编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内容及深度应达到集团公司和行业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需上报国家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项目,应按规定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并获取有关文件:
(一)规划计划部负责上报需国家核准、备案的国内外投资项目,获取国家主管部门核准批复文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获取省主管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的支持性文件;获取咨询机构对项目申请报告的评估意见;获取国家主管部门用地预审文件;
(二)安全环保部负责上报需国家核准、备案的国内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获取审批
— 7 — 文件;
(三)所属企业负责上报并获取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用地初审文件,城市规划文件,地震、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评价和穿越局部特殊地区等的批复文件。
第二十四条 需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项目,由所属企业负责上报并获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核准批复文件。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所属企业负责省内的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的上报核准、获取核准批复文件;销售业务所属企业负责省内的成品油支线管道项目的上报核准、获取核准批复文件。
第二十五条 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部分(包括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执行集团公司石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有关规定。在项目终审前,由咨询评估单位对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的内容组织复算,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核实。
第二十六条 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以下程序审批,达不到集团公司规定效益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复。
(一)一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预审,上报专业分公司初审,由规划计划部组织审查,涉及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六)项的由规划计划部征求资本运营部意见。审查通过后,报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集团公司常务会审批的,如无重大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直接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
(二)二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预审,上报总部相关部门和专业分公司,由专业分公司初审,规划计划部或相关部门组织审查,海外资产收购项目由规划计划部征求资本运营部意见。审查通过后,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
(三)三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初审,专业分公司组织审批,审批文件报规划计划部备案。
(四)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审批,审批文件报专业分公司备案。
第二十七条 经批准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投资主体、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工艺技术、产品方案、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或批准超过两年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应按照审批权限重新报批或取消。
第六章 投资项目初步设计
第二十八条 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由所属企业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应达到集团公司和行业相关规定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列入投资计划。项目投资必须控制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度内。
第二十九条 初步设计按以下规定审批:
(一)一类、二类项目,所属企业应将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上报专业分公司,同时抄送规划计划部,由专业分公司组织审查,规划计划部会签,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
(二)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组织审批,报规划计划部备案。
(三)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审批,报专业分公司备案。
(四)初步设计概算原则上应控制在批准的可研投资估算之内。超过批准可研估算10%及以上的,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程序报审。超过批准可研估算10%以内的,一类、二类项目 — 8 — 由规划计划部复审;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复审;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复审。
项目引进范围变化和办公楼、公寓用房增加规模的,比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其投资主体、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工艺技术、产品方案、概算投资和经济评价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或批准超过两年未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应按照审批权限重新报批或取消。
第三十一条 初步设计概算投资批准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物价等变化影响,需调增概算投资的,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初审,规划计划部审查后,超过原批准概算投资5%以内的,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超过原批准概算投资5%~10%的,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超过10%以上的,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定。三类、四类项目分别由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审批。需调减概算投资的,一类、二类、三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批;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审批。
经批准调整概算投资的项目,要同时调整投资计划。因调整增减的投资规模,原则上在各专业、专项投资规模内平衡。
第七章 投资计划
第三十二条 投资计划包括投资框架计划和投资分批计划。框架计划确定投资总体安排;分批计划是在框架计划内,根据项目进度确定的执行计划。
投资计划内容包括专业投资计划和专项投资计划。第三十三条 投资框架计划按以下程序编制:
(一)规划计划部于每年6月30日前,明确下一投资框架计划的编制要点;8月15日前由所属企业编制完成投资框架建议计划。投资框架建议计划报规划计划部,专业投资框架建议计划、专项投资框架建议计划分别报有关专业分公司和相关部门。
(二)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应于9月15日前,分别将专项投资框架建议计划、专业投资框架建议计划报规划计划部。
(三)规划计划部应于10月20日前汇总并综合平衡形成集团公司投资框架计划,报总经理办公会审定。
第三十四条 分批投资计划编制和下达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分批投资计划按照框架计划确定的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和项目管理,所属企业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批上报建议计划。专业投资建议计划报有关专业分公司;专项投资建议计划报有关专业分公司或有关部门;综合投资建议计划(含专业、专项计划)报规划计划部。
(二)规划计划部汇总编制分批投资计划,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专业投资计划按项目下达给专业分公司,专业分公司经规划计划部核准后向所属企业按项目下达投资计划;未纳入专业分公司管理的投资计划由规划计划部直接下达给所属企业。规划计划部于12月31日前下达下第一批投资计划。
(三)对特殊急需安排投资的项目,由规划计划部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向预算和财务部门提交临时计划安排单,先行拨付资金,再列入分批投资计划。
第三十五条 列入分批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投资包含在投资框架计划确定的投资规模内。
(二)按管理权限已经履行审批程序,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已批复初步设计和概算;其他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9 — 第三十六条 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应当严格按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及调整投资。确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按以下程序执行:
(一)在下达的投资规模内,需调整投资计划的:
1.一类、二类项目投资计划调整,由专业分公司统一向规划计划部提出调整建议,经规划计划部审查,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纳入分批投资计划下达。
2.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在集团公司下达投资规模内,可对三类及四类项目投资计划进行调整,报规划计划部纳入分批投资计划下达。
3.在已下达投资规模内,突发性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调整,可先行实施,再补充下达调整计划。
(二)在下达的投资规模外,需调增项目的,须先经规划计划部平衡确定投资额度,按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完成项目审批,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下达后,才能实施。
第三十七条 根据生产经营形势,需调整集团公司投资规模的,由规划计划部编制投资调整计划,经集团公司计划主管领导初审后,报总经理办公会批准。
第三十八条 投资计划资金拨付和结(决)算审查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门依据集团公司投资计划,分项目、按进度组织拨款。
(二)项目建成后,由承包单位编制项目结算书,所属企业造价管理部门审查,经本单位投资管理部门审核后,财务资产部门办理项目结算。
(三)财务决算,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由所属企业规划计划部门和财务资产部门共同填报,同时上报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和财务资产部门审查。集团公司财务决算中投资计划完成情况由规划计划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
第三十九条 节余和超支投资经专业分公司确认并经规划计划部审核后,节余投资全额留所属企业使用,主要用于安全环保和生产性直接工程,在集团公司确认的额度内,由所属企业提出建议计划,按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审批,规划计划部下达计划后方可实施;超支投资,按相应规模扣减所属企业当年及今后非生产性投资或以零购资金平衡。
前款所称节余和超支投资指所属企业已完成决算项目累计节余减去累计超支的资金,正值为节余,负值为超支。
第四十条 用零购资金安排的零星设备购置和小型一般技措等投资项目,不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规模。在额度规模内,由所属企业组织审批和实施,年终在财务决算投资完成情况中单独列项。
第八章 专项投资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内对外合作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国内对外合作项目中方投资计划,根据国内对外合作发展规划,实施投资总量控制。属于专业分公司管理范围的,纳入各专业分公司投资计划管理,由所属企业与联管会充分协商后提出建议计划,上报专业分公司预审,经规划计划部综合平衡,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二)需报国家核准、备案的项目由规划计划部按程序办理。第四十二条 股权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股权投资纳入集团公司规划计划和投资计划管理。有工程建设股权投资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按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审批。
(二)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投资计划和项目、参股公司增资扩股投资计划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管理,由授权管理单位按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按规定程序表决。
第四十三条 国内资产收购项目,由财务资产部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组织资产评估,确定收购参考价格。海外资产收购项目由规划计划部征求资本营运部意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审批后,列入投资计划。
第四十四条 科技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属于投资安排的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试基地建设和科研项目、油气开发现场试验专项项目和生产支持性科研项目投资计划,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实施投资总量控制。由科技管理部根据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和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上报的建议计划,汇总提出科技投资建议计划,由规划计划部汇总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审定。
(二)科技项目应当编制项目立项建议书、开题报告和投资估算,有工程建设内容的中试基地、油气开发现场试验和科研项目,按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三)在集团公司确定的投资方向、重点和总额范围内,投资1亿元及以上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科研项目由规划计划部组织审查;投资1亿元以下集团公司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科研项目由科技管理部组织审查;油气开发现场试验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生产支持科研项目由专业分公司审批;3000万元以下生产支持科研项目由所属企业审批。
(四)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的科技项目审批立项,应有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五)科技项目开题报告及投资估(概)算审批后方可列入投资计划,集团公司级科技项目由科技管理部、油气开发现场试验项目和生产性支持科研项目由专业分公司依据下达计划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投资应控制在批准的估(概)算额度内。
(六)科技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在申请投资计划时,应提交上年科技投资项目的进展报告或评估、验收报告。
第四十五条 新技术推广专项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需推广应用的新技术,由科技管理部组织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筛选、评估,提出集团公司级新技术推广投资建议计划,投资控制在规划总量之内,由规划计划部综合平衡后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
(二)在集团公司确定的新技术推广投资总额内,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由规划计划部组织审查,5000万元以下项目由科技管理部组织审查。
(三)科技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在申请投资计划时,应提交上年新技术推广投资项目的进展报告或评估、验收报告。
(四)集团公司下达新技术推广项目投资计划后,由专业分公司组织实施。第四十六条 信息化建设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根据集团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投资总量控制;信息管理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出信息化建设投资建议计划,规划计划部综合平衡后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
(二)在集团公司确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内,1亿元及以上信息化建设项目由规划计划部组织审查,1亿元以下的由信息管理部组织审查。
(三)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后方可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列入投资
— 11 — 计划下达后方可进行招投标。
(四)需先试点后推广的推广应用信息化项目应完成试点评估验收后,方可批复。
(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推广应用的配套工程,由信息管理部组织专业分公司提出配套建设方案,纳入各专业分公司投资规模内平衡。
第四十七条 安全环保隐患治理专项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投资规模,由规划计划部会同安全环保、财务和预算部门和专业分公司提出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投资建议,报总经理办公会审定。通过安全生产费用安排的资本支出项目,按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审批,投资不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规模,投资计划的上报和下达单独列示。
(二)在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投资总额内,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由规划计划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按审批权限审批。项目审查应征求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意见。
(三)对突发性紧急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项目,可先行实施治理,再补办相关手续,其投资在所属企业当年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投资规模中平衡。
(四)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其建设投资纳入项目总投资,不在专项投资中安排。
第四十八条 节能减排专项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节能减排项目专项投资规模,根据集团公司节能减排规划,实施投资总量控制。由规划计划部会同质量管理与节能部、安全环保部、财务资产和预算部门、专业分公司确定。
(二)在节能减排专项投资总额内,节能减排项目由规划计划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按管理权限审批。项目审查应征求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部、安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意见。
(三)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节能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其建设投资纳入项目总投资,不在专项投资中安排。
第四十九条 办公、科研、培训用房等楼堂馆所项目和医院、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矿区公共用房项目,由集团公司审批。其中,5000平方米及以上项目,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5000平方米以下项目,报集团公司计划主管领导审批。
第五十条 矿区建设投资管理执行以下规定:
(一)矿区建设项目包括与职工生活相关的供排水、供电、供暖、道路、供气、环卫、文体、托幼、公交、医疗卫生、离退休管理等业务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矿区建设项目均纳入集团公司职工生活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计划管理。
(二)集团公司矿区建设投资计划,根据集团公司矿区建设规划,实施投资总量控制。由矿区服务工作部根据集团公司矿区建设规划和所属企业上报建议计划,结合项目进展情况,提出矿区建设投资建议计划,由规划计划部综合平衡后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
(三)矿区内医院、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矿区公共用房比照楼堂馆所项目管理。第五十一条 利用信托资金、金融租赁等方式投资建设的项目,投资不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规模,应纳入集团公司规划计划统一管理,按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审批,投资计划的上报和下达单独列示。
第九章 投资项目实施
第五十二条 投资项目由所属企业按照集团公司招标、合同、质量、HSE等有关规定,负责组 — 12 — 织实施。
第五十三条 未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对确需提前引进工艺技术才能开展初步设计的项目和长周期设备提前采购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由所属企业提出申请,经专业分公司初审、规划计划部审查,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
第五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具备实施条件后,所属企业应当编制开工报告。一类、二类项目开工报告由专业分公司审批,三类、四类项目开工报告由所属企业审批。
第五十五条 所属企业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选择和本单位管理力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对于实施联合项目管理组(IPMT)、项目管理承包(PMC)、工程总承包(EPC)等管理模式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管理责任,监督承包商严格执行合同,不得以包代管。
第五十六条 所属企业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方可确定项目管理承包商;在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批复后,方可确定工程总承包商。
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初步设计的单位,原则上不得成为同一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商,特殊情况应按投资管理权限报批。
第五十七条 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应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并按照批准的概算控制投资,不能因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而增加投资,总包管理费应包含在工程总承包报价中。
经批准,项目初步设计与工程总承包为同一承包商的,应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由于工程总承包商原因,造成确定工程总承包合同价时的主要工程量大于实际工程量10%及以上的,项目业主在工程结算时应扣减超量部分的工程款。
第五十八条 经批准选用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建设项目,项目管理承包商费用不单独列支,可根据管理方式和范围,增加不大于50%的建设单位管理费。
第五十九条 投资项目的实施应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准的项目内容及概(预)算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内容和建设标准。重大设计变更,应按管理权限报批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条 所属企业进行项目招标时,应按照不高于批准概算投资额度进行限额招标,超额的作废标处理,特殊情况应按投资管理权限报批。
第六十一条 投资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应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一类、二类项目由专业分公司组织竣工验收,其中科研、信息、矿区建设等项目由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三类、四类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竣工验收。需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的项目,由集团公司报请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整改,并重新申请竣工验收。
第十章 投资统计与后评价
第六十二条 规划计划部制订统一的投资统计制度,统一投资统计范围和标准,规范投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所属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定期上报投资完成情况。
第六十三条 凡列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的工程项目,所属企业应按单项工程统计工程实物量和投资完成额,依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上报,并进行跟踪分析。没有构成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应单独列项。
第六十四条 所有投资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均应及时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对不能按期建成
— 13 —(超过设计工期1年以上)或建成后长期(1年以上)不能投产项目应组织开展阶段后评价工作。项目后评价按照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 集团公司建立后评价与新上项目挂钩机制。所有新上项目应有后评价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其中改扩建项目,应有对原项目的后评价报告,作为改扩建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章 投资监督与考核
第六十六条 集团公司建立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季度报告、概算检查、计划执行效果分析制度。
专业分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向规划计划部报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规划计划部汇总形成季度投资执行情况报告。
规划计划部制定概算检查计划,组织造价中心或有资质的机构对项目概算审批和执行情况进行复查、抽查和跟踪检查,编制重点项目概算检查报告,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所属企业每年2月25日前应将上的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报专业分公司,3月15日前专业分公司将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报规划计划部,4月20日前规划计划部汇总形成分析报告,并通报执行效果。
第六十七条 投资项目应当落实回报,投资效益结果应与单位主要领导、投资主管领导、项目主管领导等人员的业绩和单位绩效挂钩,并严格进行考核兑现。
投资控制考核细则和投资效益考核办法由规划计划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十八条 集团公司定期开展投资管理工作评优活动,对投资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单位主要领导、投资主管领导、项目主管领导等人员和单位业绩考核;情节严重的,对相关责任人按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一)有计划外项目、未经批准或授权对外投资的;
(二)未经批准投资项目概算超估算的;
(三)未经批准投资项目决算超概算或投资规模超计划的;
(四)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或引进范围、变更建设内容,造成上下游装置不配套、公用工程与工艺装置不配套、装置内单元不配套等瓶颈的;
(五)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编制和审查中,故意造成单项工程缺漏,或扩大范围搞搭车项目的;
(六)在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和审查中弄虚作假的;
(七)故意拆分项目逃避审批的;
(八)新建、改扩建项目安全、环保设施验收不达标或能耗指标测试不合格的;
(九)擅自开工建设,或未经批准提前开展设备订货的;
(十)违反本办法规定程序申报项目的;
(十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或集团公司招标、合同、质量、HSE等有关规定,实施投资项目的;
(十二)在投资管理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
(十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第十二章 附 则
— 14 — 第七十条 涉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项目,应通过法定程序贯彻本办法管理要求,依照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一条 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所属企业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投资管理细则。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由规划计划部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试行)》(中油计〔2008〕349号)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1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