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

时间:2019-05-14 12: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

第一篇: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

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郑发〔2016〕12号)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企业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第三条 设立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在年度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

第四条 对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进行后补助,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企业自愿申报。

第二章 补助对象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符合条件的“科技雏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瞪羚企业”和“科技创新龙头企业”。

第六条 “科技雏鹰企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确认的郑州市科技型企业;

(二)成立1年以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含)以下;

(三)按规定完成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四)近两年至少有1项新成果、新技术或专利(知识产权)申请,具备良好发展潜力;

(五)无不良征信记录和违法记录。

第七条 “科技小巨人企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确认的郑州市科技型企业;

(二)成立1年以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1亿元(含)以下;

(三)按规定完成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四)拥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具有研发、成果转化和持续发展能力;

(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两年至少有2项新成果、新技术或专利(知识产权)申请;

(六)近三年内无不良征信记录和违法记录。第八条 “科技瞪羚企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确认的郑州市科技型企业,且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市级及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成立1年以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10亿元(含)以下;

(三)按规定完成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四)建有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具有研发、成果转化和持续发展能力;

(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近两年至少有

项新成果、新技术或专利(知识产权)申请;

(六)近三年内无不良征信记录和违法记录。

第九条 “科技创新龙头企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确认的郑州市科技型企业,且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市级及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成立1年以上,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元以上、研发费用不低于3000万元;

(三)按规定完成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四)建有省级及以上研发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持续发展能力。

(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近两年至少有5项新成果、新技术或专利(知识产权)申请,或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六)近三年内无不良征信记录和违法记录。

第十条 已获得专项资金的企业,次年再次申请补助,其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研发费用总额增速须不低于全市经济发展增速。

第三章 补助额度

第十一条 对“科技雏鹰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按照30%进行补助,最多不超过50万元,补助额低于1万元不予支持。

第十二条 对“科技小巨人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按照20%进行补助,最多不超过150万元。

第十三条 对“科技瞪羚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按照20%进 行补助,最多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四条 对“科技创新龙头企业”上年度研发费用定额补助600万元。

第四章 申报流程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发布年度申报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原则组织企业进行申报。

第十六条 企业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所在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审查后,正式行文向市科技局推荐。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推荐的企业进行审核,符合本细则第二章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条件的企业,分别认定为“科技雏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瞪羚企业”和“科技创新龙头企业”。

第十九条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对企业补助资金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以企业在税务部门备案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为准,核定补助金额,审核结果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公示期满后,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下达企业研发资金补助计划,市财政局按规定下达市级补助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财政部门,按照属地原则负责本辖区企业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可不按照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由 申报单位自主决定用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薪酬、后续研发活动等支出。申报单位应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与专项资金有关的申报资料、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对2016年度、2017年度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按照本细则予以补助,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梯次补贴实施细则》(郑科〔2016〕37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由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信息来源: 大兴安岭地区国家税务局 2017-06-19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体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因此,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国务院决定,5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7‟34号),明确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5月3日,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15号),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明确政策执行口径和管理要求,保证优惠政策的贯彻实施,总局制订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 18号)。财税34号文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和总局18号公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管理体系。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政策内容:

原有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财税„2015‟119号)

此项政策属于长期的、延续的政策。对于形成无形资产的情形,无论是研发费用实际支出的、结转形成无形资产的还是摊销的都属于政策执行期内。因此无论按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原有政策中没有特别强调采取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

新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财税„2017‟34号)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有两种方式计入损益:一种是未形成无形资产,在当期扣除计入当期损益;一种是形成无形资产,在以后摊销计入摊销损益。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执行期限为3年,对于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当期发生当期扣除,政策口径较为确定,不易出现理解偏差。但无形资产摊销涉及多个,在政策口径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

(二)无形资产摊销执行口径

总局18号公告将享受此项政策的无形资产界定为2019年12月31日以前形成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形成的无形资产,也包括在2017年以前形成的、在上述期间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

例1: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6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6按照现行规定可税前摊销15(10×150%)万元,2017、2018、2019每年可税前摊销17.5(10×175%)万元。例2: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8、2019每年均可税前摊销17.5万元。

小贴士:企业2019年12月31日以前通过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摊销比例为175%;在2017年以前及2019年以后摊销比例为150%。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规定

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的享受主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如何判定企业是否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政策落实的前提。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有明确的规定。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 ⒈基础工作:

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

建设“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

⒉程序:企业自主评价→科技部门审核并公示→入库并取得登记编号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可对照本办法自主评价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认为符合条件的,可自愿在服务平台上注册登记企业基本信息,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企业填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确认。内容不完整的,在服务平台上通知企业补正。信息完整且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在服务平台公示10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纳入信息库并在服务平台公告;有异议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核实处理。

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为入库企业赋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

⒊后续管理:

更新: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已入库企业应在每年3月底前通过服务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并对本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进行自主评价,仍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按照•评价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程序办理。

撤销:根据•评价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已入库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撤销其行为发生登记编号并在服务平台上公告:(1)企业发生重大变化,不再符合第二章规定的条件的;

(2)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3)发生科研严重失信行为的;

(4)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

(5)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6)未按期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信息的。小贴士: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不需要审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符合条件,主要依据其上一数据进行判断,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公示并取得入库登记编号说明其上一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编号跨失效。

三、享受税收优惠的管理规定

归纳: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的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主要看其是否取得入库编号。

情况一:企业上一没有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新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

18号公告明确,企业在汇算清缴期内(5月31日前)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规定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的,其汇算清缴可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5月取得入库登记编号,2018年5月正值2017汇算清缴期间,因此,该企业可以在2017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二:企业上一已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从而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可以在2018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三:企业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更新信息后不再符合条件的,从而没有继续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不符合条件,则该企业在2018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四:企业因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而被科技部门撤销登记编号的。相应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已享受的应补缴相应的税款。

(一)备案管理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规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行备案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税收优惠备案时,应将按照•评价办法‣取得的相应的入库登记编号填入•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中“具有相关资格的批准文件(证书)及文号(编号)”栏次。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办理2017优惠备案时,应将其在2018年汇算清缴期内取得的登记编号填入•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规定栏次即可。

其他备案及留存备查资料等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第76号规定执行。

(二)负面清单

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因此上述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得享受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优惠。

(三)排除账证不全不能准确核算的企业

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因此,核定征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

(四)要求设立辅助账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研发项目立项时应设臵研发支出辅助账,由企业留存备查;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并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随附注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研发支出辅助账、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的样式与其他企业一致,具体可参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

第三篇: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背景: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体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因此,2017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国务院决定,2017年5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7‟34号),明确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5月3日,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15号),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明确政策执行口径和管理要 — 1 — 求,保证优惠政策的贯彻实施,总局制订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 18号)。2018年4月27日,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了《关于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火„2018‟11号),进一步对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财税34号文件、总局18号公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火„2018‟11号,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管理体系。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前提

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的享受主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如何判定企业是否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政策落实的前提。

1.通过认定----依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国科发火[2017]144号)

程序:自评、审核、公示、公告、入库、编号

2.取得编号----关键: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的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主要看其是否取得入库编号。

依据:《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8号)、— 2 — 《科技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火〔2018〕11号)

归纳:

情况一:企业上一没有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新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

18号公告明确,企业在汇算清缴期内(5月31日前)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规定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的,其汇算清缴可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5月取得入库登记编号,2018年5月正值2017汇算清缴期间,因此,该企业可以在2017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二:企业上一已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从而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可以在2018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三:企业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更新信息后不再符合条件的,从而没有继续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不符合条件,则该企业在2018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四:企业因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而被科技部门撤销登记编号的。相应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已享受的应补缴相应的税款。

— 3 — 当前关注点:(1)享受2017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编号须为2018年编号,仅有2017而无2018年编号的不可享受;(2)编号第11位须为0;(3)2017汇算清缴结束(2018年5月31日)后,6月30日前取得编号且第11位为0的,可申请追溯享受。-----以后依此类推。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定(一)政策内容:

原有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财税„2015‟119号)

此项政策属于长期的、延续的政策。对于形成无形资产的情形,无论是研发费用实际支出的、结转形成无形资产的还是摊销的都属于政策执行期内。因此无论按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原有政策中没有特别强调采取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

新政策(特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 — 4 — 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财税„2017‟34号)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有两种方式计入损益:一种是未形成无形资产,在当期扣除计入当期损益;一种是形成无形资产,在以后摊销计入摊销损益。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执行期限为3年,对于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当期发生当期扣除,政策口径较为确定,不易出现理解偏差。但无形资产摊销涉及多个,在政策口径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

(二)无形资产摊销执行口径(特定)

总局18号公告将享受此项政策的无形资产界定为2019年12月31日以前形成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形成的无形资产,也包括在2017年以前形成的、在上述期间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

例1: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6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6按照现行规定可税前摊销15(10×150%)万元,2017、2018、2019每年可税前摊销17.5(10×175%)万元。

例2: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8、— 5 — 2019每年均可税前摊销17.5万元。

小贴士:企业2019年12月31日以前通过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摊销比例为175%;在2017年以前及2019年以后摊销比例为150%。

(三)研发费其他相关政策执行口径(所有研发企业)财税„2015‟119号:本通知所称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自然科学

1.允许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六类)(1)人员人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2017年第40号)中重新明确了人员人工费用包括: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具体是指:①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研究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如:出思路、定方向、懂技术的行业领域专业人员);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与研发工作的人员(如:设计图纸、模型、流程、工艺等技术专业人员);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 — 6 —(如:具体制图制表、化验试验及处理与研发直接相关事务的人员,但不包括非技术人员,如司机、厨师等)。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且由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费用,属于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见40号解读

②工资薪金包括按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对研发人员股权激励的支出。----见40号解读

③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外聘研发人员同时从事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人员活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文件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也就是说,除列明的费用外,其他人员人工费用,如研发人员培训费、研发人员体检费、劳保费等其他各种人员费用均不得加计扣除。

(2)直接投入费用

指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臵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 — 7 — 费。

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租赁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②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生产单机、单品的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产品所耗用的料、工、费全部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符合政策鼓励本意。考虑到材料费用占比较大且易于计量,为强化政策导向,政策明确,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产品销售与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在不同纳税且材料费用已计入研发费用的,可在销售当年以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额直接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继续冲减。

(3)折旧费用

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①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折旧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 — 8 — 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②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符合税法规定且选择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就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会计与税法折旧年限差异、---财税(2018)54号)

(4)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①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同时用于非研发活动的,企业应对其无形资产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摊销费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计扣除。

②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符合税法规定且选择缩短摊销年限的,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就税前扣除的摊销部分计算加计扣除。(指外购软件----见40号解读)

(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指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新工艺规程制定、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与开展该项活动有关的各类费用。(不仅仅局限于费用名称)

(6)其他相关费用

指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 — 9 — 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注:税法口径)。

①文件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也就是说,除列明的费用外,如房屋建筑物折旧费、书刊杂志费、培训费等各类杂费,均不得作为其他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

②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企业在一个纳税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在计算每个项目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时应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他相关费用限额=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1项至第5项的费用之和×10%/(1-10%)。

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小于限额时,按实际发生数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当其他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数大于限额时,按限额计算税前加计扣除数额。

例:某企业2016年进行了二项研发活动A和B,A项目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2万元,B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8万元,假设研发活动均符合加计扣除相关规定。A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12)×10%/(1-10%)=9.78,小于实际发生数12万元,则A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97.78万元 — 10 —(100-12+9.78=97.78)。B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8)×10%/(1-10%)=10.22,大于实际发生数8万元,则B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100万元。

该企业2016年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98.89万元[(97.78+100)×50%=98.89]。

2、其他事项

(1)财政性资金的处理

企业取得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的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活动所形成的费用或无形资产,不得计算加计扣除或摊销。---财税(2011)70号)

(2)不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不得计算加计扣除。

已计入无形资产但不属于《通知》中允许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范围的,企业摊销时不得计算加计扣除。

(3)会计准则与加计扣除的衔接问题

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明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可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冲减相关成本。

如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时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应按冲减后的余 — 11 — 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已经冲减的部分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如,某企业当年发生研发支出200万元,取得政府补助50万元,当年会计上的研发费用为150万元,未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则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50×50%=75万元。----见40号解读(税收作应税收入处理合适,可正常扣除再加计扣除;如作不征税收入处理也不合适,均不得扣除)

(4)企业取得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应从已归集研发费用中扣减该特殊收入,不足扣减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按零计算。

(5)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其资本化的时点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6)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明确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享受加计扣除,主要考虑:一是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政策是对研发活动予以鼓励,并非单纯强调结果;二是失败的研发活动也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在一般情况下的“失败”是指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可以取得其他有价值的成果;三是许多研发项目的执行是跨的,在研发项目执行当年,其发生的研发费用就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不是在项目执 — 12 — 行完成并取得最终结果以后才申请加计扣除,在享受加计扣除时实际无法预知研发成果,如强调研发成功才能加计扣除,将极大的增加企业享受优惠的成本和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

(7)委托研发执行口径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三条: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含境内、外)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税前扣除;加计扣除时按照研发活动发生费用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委托个人研发的,应凭个人出具的发票(问题:境外个人)等合法有效凭证在税前加计扣除。

①关联方其他相关费用加计扣除口径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第三条所称“研发活动发生费用”是指委托方实际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财税119号文件仅明确委托方委托关联方开展研发活动的,受托方需向委托方提供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未针对受托方为关联方有其他特殊要求。因此,委托方委托关联方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税前扣除;加计扣除时按照研发活动发生费用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不需受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限制。

如,A企业2017年委托其B关联企业研发,假设该研发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条件。A企业支付给B企业100万元。B企业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其中按可加计扣除口径归集的费用为85万元),利润10万元。2017年,A企业可加计扣除的金 — 13 — 额为100×80%×50%=40万元,B企业应向A企业提供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的明细情况。

②受托方加计扣除问题

无论委托方是否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受托方均不得不得就该委托开发业务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③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区别

有些大型的研究开发项目,往往不是企业自身独立完成,需要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由于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适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不一致,委托研发由委托方按照研发活动发生费用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而财税119号规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由合作各方就自身实际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计算加计扣除。为了准确享受政策,财务人员需要明确研发项目是委托开发,还是合作开发。

委托研发指被委托人基于他人委托而开发的项目。委托人以支付报酬的形式获得被委托人的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委托项目的特点是受委托人支配,项目成果必须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和实现委托人的使用目的。委托研发合同除了委托指向的具体技术指标、研发时间和合同的常规条款外,还有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或规定双方共有,或规定一方拥有。只有委托方部分或全部拥有时,才是委托开发。若知识产权最后属于受托方,那就不是委托开发,而是购买技术成果。

— 14 — 合作研发是指研发立项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项目的某一个关键领域分别投入资金、技术、人力,共同参与产生智力成果的创作活动,共同完成研发项目。合作研发共同完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由合同约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的,由合作各方共同所有。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合作方应该拥有合作研发项目成果的所有权。合作各方应直接参与研发活动,而非仅提供咨询、物质条件或其他辅助性活动。

(8)集中研发: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需要集中研发的项目,其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权利和义务相一致、费用支出和收益分享相配比的原则,合理确定研发费用的分摊方法,在受益成员企业间进行分摊,由相关成员企业分别计算加计扣除。

(9)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可按照本通知规定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创意设计活动是指多媒体软件、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三星)、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动漫及衍生产品设计、模型设计等。

二、享受税收优惠的管理规定(所有研发企业)

(一)申报享受

— 15 —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修订后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规定,企业享受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

1.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优惠时,应将按照《评价办法》取得的相应的入库登记编号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之附表A1070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优惠明细表》“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编号”栏次,并自行计算加计扣除额,同时在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主表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中反映即可。

2.留存备查资料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3号规定执行。

主要资料:(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企业有权部门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

— 16 —(3)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问题:委托境外的登记)

(4)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外聘人员)和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的费用分配说明(包括工作使用情况记录及费用分配计算证据材料);

(5)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决算表、集中研发项目费用分摊明细情况表和实际分享收益比例等资料;

(6)“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

(7)企业已取得的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

(8)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的入库登记编号证明资料。其他资料:(1)研发过程中取得的知识产权证书(软件著作权、专利证书等);(2)研发成果报告、效用情况说明、科技查新报告等支撑研发真实性的文件资料。(3)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4)其他。

(二)负面清单

1.行业限制(7 个):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因此上述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得享受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优惠。

— 17 — 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准,并随之更新。

行业判断: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税法6条:收入总额、投资收益

税法7条、财税(2011)70号:不征税收入

2.范围限制(7项):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下列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臵、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三)排除账证不全不能准确核算的企业

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 — 18 — 用的居民企业,因此,核定征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

(四)会计核算与管理

1.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财企[2007]194号

(1)科目设置方面,设置“研发支出”一级科目,之下设置“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二级明细。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产生的研发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界定,见:《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

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并于期末转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资本化条件之前也全部计入费用化支出。当无法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时,相应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无资本化意愿时,可直接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研发费”。)

当研究开发项目符合资本化条件之后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相应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2)原始凭证方面,要求合法、有效:发票、领料单、费用分配表、工资表、折旧摊销计算表等。

— 19 — 2.同时,对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并由企业留存备查。企业在一个纳税内进行多项研发活动的,应按照不同研发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3.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并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随附注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研发支出辅助账、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的样式,具体可参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

4.企业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五)追溯享受

财税〔2015〕119号规定:企业符合该政策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

(六)后续管理与核查

1.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企业的后续管理和监督检查。每年汇算清缴期结束后应开展核查,核查面不得低于享受该优惠企业户数的20%。

2.企业研发费用各项目的实际发生额归集不准确、汇总额计算不准确的,税务机关有权对其税前扣除额或加计扣除额进行合理调整。

三、享受政策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 20 — 一般来说,企业研发活动时间跨度较长,有的研发项目甚至需要横跨好几年的时间。因此,把握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前准备,有利于企业准确及时地享受优惠政策。现将几个关键环节提示如下:

(一)研发活动环节

1、研发立项

研发立项环节涉及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企业收集整理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企业有权部门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留存备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仅需经过企业有权部门审核立项即可,也就是说,不需经过科技部门和税务部门进行立项备案,只需企业内部有决策权的部门,如董事会等做出决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的重点项目,根据政府部门立项管理的相关要求,需科技部门备案的特殊情况除外,但税务部门对自主研发项目没有登记的要求。

二是组建研发团队时,将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留存备查。

三是研发项目立项时应参照97号公告的样式设置研发支出辅助账,由企业留存备查。

2、签订委托、合作合同

— 21 — 委托、合作研发签订合同后,受托方、合作方及时到科技部门登记,并传递给委托方、合作另一方。委托方、合作方将取得的经科技部门登记的研究开发项目合同留存备查。

需要特别的强调的是,为解决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委托合同登记难的问题,经与科技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明确了要优化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项目合同登记管理方式,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凡研发项目合同具备技术合同登记的实质性要素,仅在形式上与技术合同示范文本存在差异的,也应予以登记,不得要求企业重新按照技术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改报送。这项制度优化有利于消除委托研发企业享受优惠的制度藩篱,有利于委托研发企业更加便利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研究开发阶段

财务人员对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按要求编制辅助账。在辅助账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一个研发项目的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应当分别设置辅助账。当选择费用化的项目因条件发生变化符合资本化条件时,应将已经发生、尚未结转的研发支出结转至该项目的资本化支出辅助账(项目编号新设),同时,结束(项目实施状态选项选为“已完成”)该辅助账。

(2)研发完成,研发成果已经确认且研发费用发生额已全部结转,项目实施状态选项应选择“已完成”,研发成果为必填项,终了后“已完成”项目的项目编号不得再次使用或启用。

— 22 —(3)费用明细可以逐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扩展研发支出明细,但不得合并明细。

4、决算阶段

采取集中研发方式的,应将集中研发项目研发费决算表收集整理,留存备查。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环节

1、登记入库

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前提是取得登记编号。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可对照《评价办法》自主评价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认为符合条件的,可自愿在服务平台上注册登记企业基本信息,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经过内容确认、公示等环节后,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纳入信息库并在服务平台公告,同时为入库企业赋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

2、信息更新

已入库企业应在每年3月底前通过服务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并对本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进行自主评价,仍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按照上述流程办理。

(三)享受优惠环节

1、收集整理留存备查资料

— 23 — 前述,略。

2、申报 前述,略。

注:(1)应自行判断其是否符合财税〔2015〕119号文中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规定的条件,如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属于负面清单的行业,研发活动是否属于规定范围、研发费用归集范围是否准确、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是否已经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等等。

(2)汇算享受,季度预缴不能享受。(3)追溯享受,略。

结合各个环节的要求,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需要报送的资料进行梳理汇总,包括:

(1)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随附注一并报送“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2)纳税申报时,填报相关纳税申报表;

(3)科技型中小企业还需在登记入库和信息更新时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四)转请机制

1.财税〔2015〕119号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可以转请地市级(含)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科技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

— 24 — 2.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211号)进一步明确以下内容:

(1)开展事中、事后异议项目鉴定。税务部门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研发项目有异议的,应及时转请地市级科技部门进行鉴定;(2)鉴定部门应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在规定时间将鉴定意见反馈税务部门。(3)税务部门对鉴定部门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的,还可转请省级人民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出具鉴定意见。(4)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承担的省部级(含)以上科研项目,以及以前已鉴定的跨研发项目,税务部门可不再要求进行鉴定。

第四篇:广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方案

广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方案

一、方案概况

• 目的

支持鼓励我市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大力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进度

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将在近期正式印发实施 • 实施部门

市和各区科信局、财政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 • 实施背景

1.我市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多年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直接影响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2.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较低,“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情况严重。据统计,2013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R&D经费超亿元的只有27家。• 研发经费定义 研发(R&D)经费指统计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等费用支出。

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主要指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投入。

二、方案细述

• 补助对象及条件

1.我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有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活动;

3.按规定范围列支研发经费,单独设立明细账;

4.补助对应的是企业自身投入的研发经费,不包括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 补助方式

—奖励性后补助,一次性拨付经费;

—2015年起,每年根据企业上一研发经费支出额度给予补助;

—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补助额度的50%。• 研发经费核定方式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我市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依法填报《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和《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国家统计部门核定数为准;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外的企业。开展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备案工作,以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申报时自行申报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数为准。

• 补助标准

1.企业上一年研发经费支出额不足1亿元的,按支出额的5%给予补助。例: A企业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额经核实为800万元,2015年可获得补助为:

800万元× 5% =40万元 2.上一年研发经费支出额高于(含)1亿元、不足5亿元的,对其中1亿元给予500万元补助,其余部分按支出额的2.5%给予补助。例: B企业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额经核实为2亿元,2015年可申请获得补助为:

500万元+(2-1)亿元× 2.5%

=750万元

3.上一年研发经费支出额高于(含)5亿元、不足10亿元的,对其中5亿元给予1500万元补助,其余部分按支出额的2%给予补助。例: C企业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额经核实为6亿元,2015年可申请获得补助为:

1500万元+(6-5)亿元× 2%

=1700万元

4.上一年研发经费支出额高于(含)10亿元的,对其中10亿元给予2500万元补助,其余部分按支出额的1%给予补助。

例: D企业2014年研发经费支出额经核实为11亿元,2015年可申请获得补助为:

2500万元+(11-10)亿元× 1%

=2600万元

• 企业享受补助程序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市统计局要求,在我市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填报表格时,认真填报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 其他企业按税务部门要求,在每年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备案工作中认真核算研发经费投入,并在企业纳税申报时认真填报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数额。

2.待国家统计部门最终核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一研发经费支出额度,其后一个月内市统计部门整理上一有研发经费投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额;

每年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一个月内,各区税务部门整理上一有研发经费投入的,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的其他企业名单及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数额。

3.待市科技部门发布当年的《广州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专项申报通知》。

4.按通知要求,申请企业向所在区科技部门提交本企业上一年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申请。

5.留意市科技部门向社会公示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名单。

6.后补助名单经市政府审定后,市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将根据市政府批复联合发文下达经费,企业应留意相关公开信息,并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7.各区科技部门会同区财政部门联合发文下达由各区财政承担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经费。企业应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纪律和责任

1.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区分正常的生产成本费用支出和研发费用支出,真实合法填报研发投入数据;

2.补助经费由企业统筹安排使用,获补助企业应对补助经费以及以该经费发生的支出进行专帐管理、单独核算;

3.应自觉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一经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获取研发经费投入补助的,市、区科技部门将收回补助资金,取消所涉企业未来三年申请市、区财政科技经费的资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在三年内停止向上级科技部门推荐该企业项目。

三、热点问题

• 1.补助经费为什么分成四个档次?

—充分体现普惠性,重点支持R&D经费少于1亿元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故给予较高比例补助;

—R&D经费排名前列的企业均为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意愿比较强,研发经费已比较充裕,获取补助的需求相对较小,故补助比例往上逐级递减。• 2.获得的补助是否有使用要求? 原则上由企业统筹安排使用。但我们希望企业可充分运用补助经费,再投入到企业自主研发活动,并带动企业自身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 3.申报该补助是否有最低限制? 没有最低限制,企业只要有真实的研发经费投入并经核实的,均可按企业实际情况申请获取补助。

• 4.获取补助的时间节点? 补助申请、受理、整理、审核和审议等环节后,预计每年8-9月将下达补助经费。

广州凡义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饶敏 T:020-29045680

P:***

2014.11

第五篇:1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及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讲稿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体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因此,今年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国务院决定,5月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7‟34号),明确了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5月3日,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115号),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和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明确政策执行口径和管理要求,保证优惠政策的贯彻实施,总局制订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 1 —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 18号)。财税34号文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和总局18号公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和管理体系。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一)政策内容:

原有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财税„2015‟119号)

此项政策属于长期的、延续的政策。对于形成无形资产的情形,无论是研发费用实际支出的、结转形成无形资产的还是摊销的都属于政策执行期内。因此无论按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均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原有政策中没有特别强调采取哪个时间节点作为判断依据。

新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财税„2017‟34号)

— 2 —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有两种方式计入损益:一种是未形成无形资产,在当期扣除计入当期损益;一种是形成无形资产,在以后摊销计入摊销损益。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执行期限为3年,对于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当期发生当期扣除,政策口径较为确定,不易出现理解偏差。但无形资产摊销涉及多个,在政策口径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

(二)无形资产摊销执行口径

总局18号公告将享受此项政策的无形资产界定为2019年12月31日以前形成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形成的无形资产,也包括在2017年以前形成的、在上述期间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

例1: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6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6按照现行规定可税前摊销15(10×150%)万元,2017、2018、2019每年可税前摊销17.5(10×175%)万元。

例2: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1月通过研发形成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00万元,摊销年限为10年。假设其计税基础所归集的研发费用均属于允许加计扣除的范围,则其在2018、2019每年均可税前摊销17.5万元。

小贴士:企业2019年12月31日以前通过研发形成的无形 — 3 — 资产,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摊销比例为175%;在2017年以前及2019年以后摊销比例为150%。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规定

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的享受主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如何判定企业是否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政策落实的前提。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有明确的规定。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 ⒈基础工作:

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

建设“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

⒉程序:企业自主评价→科技部门审核并公示→入库并取得登记编号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可对照本办法自主评价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认为符合条件的,可自愿在服务平台上注册登记企业基本信息,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

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企业填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确认。内容不完整的,在服务平台上通知企业补正。信息完整且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科技管理 — 4 — 部门在服务平台公示10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纳入信息库并在服务平台公告;有异议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核实处理。

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为入库企业赋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

⒊后续管理:

更新: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已入库企业应在每年3月底前通过服务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中的信息进行更新,并对本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进行自主评价,仍符合条件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按照•评价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程序办理。

撤销:根据•评价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已入库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撤销其行为发生登记编号并在服务平台上公告:

(1)企业发生重大变化,不再符合第二章规定的条件的;(2)存在严重弄虚作假行为的;(3)发生科研严重失信行为的;

(4)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

(5)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6)未按期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信息的。小贴士: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不需要审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 5 — 是否符合条件,主要依据其上一数据进行判断,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公示并取得入库登记编号说明其上一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编号跨失效。

三、享受税收优惠的管理规定

归纳: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的企业必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否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主要看其是否取得入库编号。

情况一:企业上一没有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新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

18号公告明确,企业在汇算清缴期内(5月31日前)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规定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的,其汇算清缴可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8年5月取得入库登记编号,2018年5月正值2017汇算清缴期间,因此,该企业可以在2017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二:企业上一已取得入库登记编号,本年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从而取得入库登记编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仍符合条件,可以在2018享受•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三:企业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更新信息后不再符合条件的,从而没有继续取得入库登记编 — 6 — 号的。如该企业2019年3月底前更新信息后不符合条件,则该企业在2018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

情况四:企业因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而被科技部门撤销登记编号的。相应不得享受财税34号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已享受的应补缴相应的税款。

(一)备案管理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规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行备案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税收优惠备案时,应将按照•评价办法‣取得的相应的入库登记编号填入•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中“具有相关资格的批准文件(证书)及文号(编号)”栏次。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办理2017优惠备案时,应将其在2018年汇算清缴期内取得的登记编号填入•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规定栏次即可。

其他备案及留存备查资料等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第76号规定执行。

(二)负面清单

— 7 — 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因此上述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得享受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优惠。

(三)排除账证不全不能准确核算的企业

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的规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因此,核定征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享受提高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优惠政策。

(四)要求设立辅助账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研发项目立项时应设臵研发支出辅助账,由企业留存备查;年末汇总分析填报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并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同时随附注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研发支出辅助账、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的样式与其他企业一致,具体可参加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

— 8 — 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试点政策讲稿

创业投资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资本力量,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近年来,我国创业投资快速发展,拓宽了创业投资企业投融资渠道,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了民间投资服务实体经济。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创业、创新+创投”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促进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做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在文件中明确要给予创业投资税收支持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明确“按照税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3号)在上述两个文件的基础上,明确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定义,并进一步细化了税收支持政策:“按照税收中性、税收公平原则和税制改革方向与要求,统筹研究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开展天使投资人个人所得税试点工作”。

— 9 — 小贴士:天使投资特指个人进行的创业投资。

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在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8+1)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试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决定,4月28日联合下发了 •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8号‣),明确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试点政策。5月22日,税务总局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试点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0 号),规范政策执行口径,明确相关税收征管工作流程,保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精准落地。现结合财税38号文和总局20号公告对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试点政策做以下讲解:

一、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试点政策主要内容

(一)公司制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公司制创投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二)合伙创投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法人合伙人可以按照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法人合伙人从合伙创投企业分得的所得;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 10 — 小贴士:

1.满2年是指公司制创投企业、合伙创投企业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投资时间从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投资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日期算起。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1号)要求合伙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同时,法人合伙人对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实缴出资也应满2年。此次税收试点政策,对于合伙创投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仅强调合伙创投企业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取消了对合伙人对该合伙创投资企业的实缴出资须满2年的要求,简化了政策条件,有利于企业准确执行政策。

例,某合伙创投企业于2017年12月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假设其他条件均符合文件规定。合伙创投企业的某个法人合伙人于2018年1月对该合伙创投企业出资。2019年12月,合伙创投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时,该法人合伙人同样可享受税收试点政策。

2.投资额,按照创业投资企业或天使投资个人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额确定。

合伙创投企业的合伙人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投资额,按照合伙创投企业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实缴投资额和合伙协议约定的 — 11 — 合伙人占合伙创投企业的出资比例计算确定。合伙人从合伙创投企业分得的所得,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规定计算。出资比例,按投资满2年当年年末各合伙人对合伙创投企业的实缴出资额占所有合伙人全部实缴出资额的比例计算。

例,某合伙创投企业于2017年8月投资于某初创科技型企业,实缴投资额为1000万元,2019年8月该笔投资满2年。2019年12月该合伙创投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对合伙创投企业的实缴出资额为200万元,占所有合伙人全部实缴出资额2000万元的10%,则该法人合伙人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投资额为100万元(1000×10%)。

3.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多个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可合并计算其可抵扣的投资额和分得的所得。当年不足抵扣的,可结转以后纳税继续抵扣;当年抵扣后有结余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所称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既包括符合财税38号文规定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也包括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1号)规定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

允许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多个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合并计算并抵扣,主要是考虑到法人合伙人可能会投资多家符合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而合伙创投企业的分配可能会有所差别,有些因创业投资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永远没有回报。因此 — 12 — 允许合并计算抵扣,并将所有符合现行政策的规定的合伙创投企业均纳入合并范围,将使法人合伙人能充分、及时抵扣,确保税收试点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试点政策的条件

(一)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条件

适用于税收试点政策的初创科技型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

2.接受投资时,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不低于30%;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均不超过3000万;

小贴士:

(1)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员及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人员。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按照企业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的平均数计算,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平均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数=(月初数+月末数)÷2 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平均数=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平均数之和÷12 — 13 —(2)销售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年销售收入指标,按照企业接受投资前连续12个月的累计数计算,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累计计算。

3.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60个月,下同); 4.接受投资时以及接受投资后2年内未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5.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

小贴士:

(1)研发费用口径,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的规定执行。

(2)成本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的比例,是指企业接受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的研发费用总额合计占同期成本费用总额合计的比例。此口径参考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占比的计算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享受优惠的门槛,使更多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

例:某公司制创投企业于2017年5月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假设其他条件均符合文件规定。初创科技型企业2017年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成本费用1000万元,2017年研发费用占比10%,低 — 14 — 于20%;2018年发生研发费用500万元,成本费用1000万元,2018年研发费用占比50%,高于20%。如要求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分别满足研发费用占比高于20%的条件,则该公司制创投企业不能享受税收试点政策。但按照总局20号公告明确的口径,投资当年及下一纳税初创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平均占比为30%((100+500)/(1000+1000)),该公司制创投企业可以享受税收试点政策。

(二)创业投资企业的条件

适用税收试点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实行查账征收的居民企业或合伙创投企业,且不属于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发起人;

2.符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规定或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5号)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特别规定,按照上述规定完成备案且规范运作;

3.投资后2年内,创业投资企业及其关联方持有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比例合计应低于50%;

4.创业投资企业注册地须位于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和苏州工业园区内。

(三)享受税收试点政策的投资,仅限于通过向被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直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股权投资,不包括受让其他股东的存量股权。

例:某公司制创投企业用1000万元从某企业手中购买其持有的某初创科技型企业30%的股权,公司制创投企业的1000万元投资不能享受税收试点政策;公司制创投企业用1000万元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取得初创科技型企业30%的股权,公司制创投企业的1000万元投资可以享受税收试点政策。

三、备案管理及资料

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税收试点政策备案管理与资料基本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保持一致,并适当简化。

(一)公司制创投企业

公司制创投企业应在申报享受优惠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时报送•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及发展改革或证监部门出具的符合创业投资企业条件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将以下资料留存备查:

1.发展改革或证监部门出具的符合创业投资企业条件的证明材料;

2.初创科技型企业接受现金投资时的投资合同(协议)、章程、实际出资的相关证明材料;

— 16 — 3.创业投资企业与其关联方持有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比例的说明;

4.被投资企业符合初创科技型企业条件的有关资料:(1)接受投资时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年销售收入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比例的情况说明;

(2)接受投资时设立时间不超过5年的证明材料;(3)接受投资时以及接受投资后2年内未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情况说明;

(4)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总额比例的情况说明。

(二)合伙创投企业及其法人合伙人

1.合伙创投企业法人合伙人符合享受优惠条件的,合伙创投企业应在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以及分配所得的终了后3个月内向合伙创投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伙创投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分配情况明细表‣。

2.法人合伙人应在申报享受优惠时,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时报送•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同时将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合伙创投企业的出资时间、出资金额、出资比例及分配比例的相关证明材料、合伙创投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后的•合伙创投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分配情况明细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留存备查。留存备查的其他资料同公司制创投企业。

与合伙创投企业投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相比,法人合伙人在备案时不需报送•法人合伙人应纳税所得额抵扣情 — 17 — 况明细表‣,相应信息报送我们将通过修改申报表实现,减轻了纳税人负担。

(三)其他备案管理要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的规定执行。

四、其他管理要求

考虑到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税收试点政策涉及到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两个主体,而合伙创投企业税收试点政策更涉及到合伙创投企业、初创科技型企业、合伙人三个主体。上述主体注册地往往不一致,易出现享受税收优惠主体的主管税务机关不了解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合伙创投企业,无法判断享受优惠的主体是否符合条件,给税务机关后续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此次总局20号公告明确了转请机制和相关的罚则。

(一)税务机关在公司制创投企业、合伙创投企业合伙人享受优惠政策后续管理中,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有异议的,可以转请初创科技型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积极配合。

(二)创业投资企业、合伙创投企业合伙人、天使投资个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虚假情况、故意隐瞒已投资抵扣情况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投资抵扣,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按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五、执行时间及试点地区

(一)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适用于2017年及以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二)在2017年1月1日前2年内发生的投资,在执行日期后投资满2年,且符合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可以适用税收试点政策。

(三)试点地区包括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和苏州工业园区。

下载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实施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州市cmmi补助政策(共5篇)

    郑州市cmmi补助政策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

    昆明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办法(试行)

    昆明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 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改革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财政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与管理模式,充分......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时,近三年研发费用需要达到所规定的......

    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研发费用管理办法 为了更好的归集公司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规范日常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强研发费用的管理,充分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制定本办法。 一、研发费用 1、研......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如何归集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研发费用该怎样归集 企业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资料申报时,最近三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是与财务密切相关的一个硬指标,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取......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补助介绍及申请步骤

    研发加计扣除补助申请步骤 补助金额的计算 研发费用R, 0—500万元,补助比例10%,补助金额Y=R*10% 研发费用R, 500万元以上的部分,补助比例5%,补助金额Y=50+(R-500)*5% 一、申报......

    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与加计扣除政策解析

    http://www.xiexiebang.com/ 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与加计扣除政策解析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实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

    江苏省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操作办法2

    江苏省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操作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管理,规范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