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晋政办发[2008]50号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决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的要求,支持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等主要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第三条 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是节能降耗的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减排机制。
省财政厅是节能降耗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的资金管理部门。节能资金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第二章 各部门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节能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确定节能资金年度总预算;
2.确定节能资金年度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
3.参与节能项目和节能奖励的评审、确定;
4.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资金预算;
5.监督检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 节能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主要负责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其中: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第一、三产业、建筑业和社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省经委主要负责工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主要节能降耗任务科学制订节能降耗规划和分年度、分行业、分市节能计划,制定节能降耗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工程进度、节能降耗目标等具体要求,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2.根据节能降耗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结合年度预算,会同省财政厅发布年度节能降耗项目投资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审查。
3.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省财政厅提出年度预算建议。
4.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落实到相关市和企、事业单位,对落实节能降耗指标任务负总责。
5.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章 节能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式
第六条 省级节能资金的来源:一是省财政预算安排,二是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第七条 省级节能资金主要采用贴息、补助、拨款、以奖代补等四种支持方式。市、县人民政府也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工作。
贴息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贷款规模的一年或二年期利率核定。补助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投资的3%-10%核定。拨款项目主要适用节能表彰奖励、社会公共节能、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节能示范工程、节能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支出,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工作经费补助和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奖励。以奖代补适用于承担较大节能量项目的企业。
第四章 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条件
第八条 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工业节能
1.节能重点工程。包括: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生产资源回收率;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改造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电力拖动系统改造;新型墙材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2.重点企业节能。包括:煤炭、冶金、化工、焦化、电力、建材等六大高耗能重点行业和“双百”家重点用能企业。
3.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高效节能新产品推广与应用、节能示范试点工程项目等。
(二)社会节能
1.节能型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推广。
凡是改造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2000元,以后年度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元;用于公交、城际客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0元,以后年度改造的每辆补助5000元。
2.党政机关和社会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
(三)建筑节能。
1.省级行政机关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3.省级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贷款贴息。
4.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能力建设。
(四)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管理能力建设。
(五)对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绩的市、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对企业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即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节能指标给予企业奖励,按照企业节能量大小制定奖励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已经享受政府节能资金支持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此项奖励。
第九条 申请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政府发布的年度节能项目投资指南要求。
2.项目申请单位编制的资金申请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需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银行已承诺贷款。
4.企业自筹资金落实证明。
5.环保部门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书(报告),因节能改造减少污染排放的项目除外。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第五章 项目的申请及确定
第十条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告、申报机制。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将确定的年度节能第十一条 凡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单位,均可提出资金使用申请,按以下程序申报:项目投资指南及申报要求通过网站、媒体等向社会公告,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
县、市所属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提出申请,经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项目单位可以直接向省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出申请。
对以政府为主导、强制性推广执行的示范项目,由省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直接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二条 省节能主管部门应根据年度节能项目投资指南,建立滚动项目库。
第十三条 建立科学论证评审机制。节能主管部门对进入项目库并获得初审通过的项目提交评审小组进行专家论证和终审。评审小组由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有关人员及咨询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 对获得终审通过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联合下达资金计划文件。第十五条 因客观原因需对项目进行调整或撤消,须严格按上述程序重新评审后下达执行。
第六章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省属项目,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对市属项目单位,由省财政通过划转各市预算指标,由各市财政拨付。对省管县项目单位,由省财政直接下达各有关县。
第十七条 节能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负责节能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项目企业(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省节能主管部门应于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年度节能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要求编列部门预算。
第七章 项目的实施及监管
第十九条 对列入资金计划的项目,由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项目企业签定《山西省第二十条 使用省节能资金的项目承担企业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企业必须按照项目责任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节能项目目标责任书》,确保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
书规定的内容、技术指标、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按期完成项目,确保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省节能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者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时,企业应附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二十二条 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要求将项目进第二十三条 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节能资金项目,同展情况及时上报省相关节能主管部门。
时依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28日 实施日期:2008年05月28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晋政办发[2008]5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决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的要求,支持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等主要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减排机制。
第三条 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是节能降耗的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省财政厅是节能降耗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的资金管理部门。节能资金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第二章 各部门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节能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确定节能资金总预算;
2.确定节能资金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
3.参与节能项目和节能奖励的评审、确定;
4.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资金预算;
5.监督检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 节能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主要负责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其中: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第一、三产业、建筑业和社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省经委主要负责工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主要节能降耗任务科学制订节能降耗规划和分、分行业、分市节能计划,制定节能降耗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工程进度、节能降耗目标等具体要求,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2.根据节能降耗规划和计划并结合预算,会同省财政厅发布节能降耗项目投资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审查。
3.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省财政厅提出预算建议。
4.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落实到相关市和企、事业单位,对落实节能降耗指标任务负总责。
5.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章 节能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式
第六条 省级节能资金的来源:一是省财政预算安排,二是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市、县人民政府也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工作。
第七条 省级节能资金主要采用贴息、补助、拨款、以奖代补等四种支持方式。
贴息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贷款规模的一年或二年期利率核定。补助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投资的3%—10%核定。拨款项目主要适用节能表彰奖励、社会公共节能、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节能示范工程、节能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支出,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工作经费补助和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奖励。以奖代补适用于承担较大节能量项目的企业。
第四章 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条件
第八条 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工业节能
1.节能重点工程。包括: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生产资源回收率;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改造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电力拖动系统改造;新型墙材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2.重点企业节能。包括:煤炭、冶金、化工、焦化、电力、建材等六大高耗能重点行业和“双百”家重点用能企业。
3.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高效节能新产品推广与应用、节能示范试点工程项目等。
(二)社会节能
1.节能型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推广。
凡是改造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2000元,以后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元;用于公交、城际客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0元,以后改造的每辆补助5000元。
2.党政机关和社会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
(三)建筑节能。
1.省级行政机关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3.省级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贷款贴息。
4.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能力建设。
(四)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管理能力建设。
(五)对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绩的市、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对企业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即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指标给予企业奖励,按照企业节能量大小制定奖励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已经享受政府节能资金支持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此项奖励。
第九条 申请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政府发布的节能项目投资指南要求。
2.项目申请单位编制的资金申请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需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银行已承诺贷款。
4.企业自筹资金落实证明。
5.环保部门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书(报告),因节能改造减少污染排放的项目除外。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第五章 项目的申请及确定
第十条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告、申报机制。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将确定的节能项目投资指南及申报要求通过网站、媒体等向社会公告,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
第十一条 凡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单位,均可提出资金使用申请,按以下程序申报:县、市所属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提出申请,经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项目单位可以直接向省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出申请。
对以政府为主导、强制性推广执行的示范项目,由省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直接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二条 省节能主管部门应根据节能项目投资指南,建立滚动项目库。
第十三条 建立科学论证评审机制。节能主管部门对进入项目库并获得初审通过的项目提交评审小组进行专家论证和终审。评审小组由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有关人员及咨询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 对获得终审通过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联合下达资金计划文件。
第十五条 因客观原因需对项目进行调整或撤消,须严格按上述程序重新评审后下达执行。
第六章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省属项目,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对市属项目单位,由省财政通过划转各市预算指标,由各市财政拨付。对省管县项目单位,由省财政直接下达各有关县。
第十七条 节能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负责节能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项目企业(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省节能主管部门应于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节能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要求编列部门预算。
第七章 项目的实施及监管
第十九条 对列入资金计划的项目,由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项目企业签定《山西省节能项目目标责任书》,确保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使用省节能资金的项目承担企业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企业必须按照项目责任书规定的内容、技术指标、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按期完成项目,确保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省节能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者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时,企业应附有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二十一条 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要求将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上报省相关节能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节能资金项目,同时依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实现我省节能减排目标,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偿资金”)是指由省财政筹集安排,专项用于我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经济补偿和对拒不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强制拆除费、场地平整费、植被恢复费等的补助,建立退出机制,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条 专项补偿资金由省财政厅与省经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管理。省经委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主管部门”)。省财政厅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管理部门。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淘汰落后的责任主体,负责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主管部门下
达的淘汰任务。
第二章 部门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专项补偿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确定专项补偿资金总预算。
2.参与专项补偿资金补偿额度的确定。
3.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专项补偿资金预算。
4.监督检查专项补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 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科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和分、分行业、分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细化到具体企业,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企业。
2.督促市、县(市、区)和企业按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实地验收合格后,提出具体补偿意见,报省
财政厅。
3.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落实到相关市和企业,对落实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负总责。
4.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章 专项补偿资金来源、使用方式及用途
第七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的来源:
1.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2.电源建设基金。
3.省财政预算。
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
制。
第八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采用补助、以奖代补两种支持方式。
第九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拆除企业落后生产设备的投资补偿;如果企业享受此专项补偿,则应对落后设备进行拆除并平整场地、恢复地貌;如果企业不按期拆除的,专项补偿资金则变为地方政府对落后生产设备的强制拆除
费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拒不按期淘汰的企业组织强行拆除的费用等。
3.场地平整费、地貌恢复费等。
第四章 专项补偿资金支持的范围、原则和条件
第十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十一五”期间电力、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电石、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
第十一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补偿的原则:
1.对经合法批准、手续完备的企业和项目,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需要淘汰的,视情况给予必要的补偿。
2.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鼓励机制,坚持早淘汰多支持的原则。对于提前一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在确定支持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奖励;提前两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在确定支持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20%作为奖励。对于没有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安排补偿资金,并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
3.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的时间从“十一五"起始年份2006年算起。
4.属以下情况的,不予补偿:(1)企业未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毁废处理而改作他用的;(2)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未对应淘汰的生产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3)“关小上大”项目;(4)违法违规建设项目;(5)环保审批手续不全的项目和企业;(6)国家产业政策发布后明令不准建设而违规审批建设的项目。
第十二条 申请省级专项补偿资金应符合以下条件:
1.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应予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
2.企业具有合法的审批、注册手续;落后生产能力所属建设项目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符合有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企业生产经营正常,需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生产正常。
3.属于2006年1月1日后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对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
4.属于2007年后企业按照省经委钢铁等六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要求,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对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
5.属于电力、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自愿淘汰尚未列入国家淘汰范围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毁废处理的。
第五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具体补偿标准
第十三条 省级确定的补偿标准和强制拆除费用是根据全省平均水平综合测算的,因各市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补偿额度不足部分由各市配套资金弥补。
第十四条 分行业参照补偿标准(含拆除费用)如下:
(一)钢铁工业
1.凡淘汰100立方米(含)以下炼铁高炉及15吨(含)以下转炉,不予补偿。
2.凡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投产在5年以上的,100-2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180万元,200-3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300万元,20吨(含)以下转炉每座补偿50万元。
3.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投产在5年内的,100-2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280万元,200-3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350万元,20吨(含)以下转炉每座补偿100万元。
(二)水泥行业
1.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予补偿。
2.直径<3米的机立窑:列入2007年淘汰名单中,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助30万元,2007年9月份以后拆除的不补偿,但在2007年规划淘汰名单之外主动淘汰的予以补偿,每台补偿30万元。2008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5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0万元。2009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8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4万元。2010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2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万元。
3.直径≥3米的机立窑: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5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4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30万元。
4.干法中空窑:直径3米以上的,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00万元;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9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70万元。直径3米以下的,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0万元;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7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6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50万元。
5.湿法窑:2008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00万元;2009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80万元;2010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60万元。
(三)电力行业
1.对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列入关停的机组,不予补偿。
2.对省内地方国有和职工集资建设的关停小火电机组,每关停1万千瓦机组补偿200万元。
(四)焦炭行业
1.按照吨焦产能补偿30元的标准予以补偿。其中未投产的,按其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计算补助金额。
2.2004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后又擅自违规建设的焦化项目,不予补偿。
(五)电石、铁合金行业
1.淘汰3200千伏安(含)以下铁合金电炉不予补偿(特殊品种铁合金电炉除外);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不予补偿。
2.3200千伏安(含)以下特殊品种铁合金电炉补偿100万元/ 台。
3.3200-6300千伏安(含)以下矿热炉补偿160万元/ 台。
4.6300-9000千伏安(含)以下矿热炉补偿260万元/ 台。
5.9000-12500千伏安(不含)以下矿热炉补偿360万元/ 台。
6.12500千伏安以上矿热炉补偿500万元/ 台。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违规违法建设项目和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强制拆除的费用参照标准:
1.钢铁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一是淘汰高炉、转炉的炉体全部拆除;二是风机、烧结、烟囱等设备设施相应拆除;三是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拆除费用为:50立方米以下高炉拆除费用在4.5~5万,50-1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7.5~8万,100-2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13~15万,200-3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20万左右。
2.电力行业 对国有和职工集资建设的关停小火电机组,按国家有关规定就地报废,不得转供电或解列运行,不得易地建设。拆除费用按20万元左右/ 万千瓦(根据装置大小、拆除难易适当调整)的标准安排。
3.水泥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并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拆除费用按5万元/ 座(机立窑)、10万元/ 座(回转窑)、4000元/ 台(磨)的标准安排。
4.焦化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并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每个项目补助县(市、区)政府拆除费30万元。
5.电石、铁合金行业 拆除电石、铁合金矿热炉,炉体要全部切割拆除并毁废,相应设施要全部拆离。每台拆除费用为10万元。
第六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申请及确定
第十六条 县级补偿项目由各县(市、区)经委、财政于每季末第三周内汇总上报市项目主管部门、市财政,各市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审核汇总全市情况后于每季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报省项目主管部门、省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财政每年根据省项目主管部门下达各市任务量,一次性预拨补偿资金的70%,并在省项目主管部门核实、确认各市补偿额度后予以结清。
第十八条 对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影响财政收入20%以上的县(市、区),省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由各市财政局汇总后于次年2月前报省财政厅。
第十九条 补偿额度的核实、确认。由省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行业协会及专家,对各市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相关材料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标准进行补偿。
第七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条 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省属项目,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对市属项目单位,由省财政通过划转各市预算指标,由各市财政拨付;对省管县项目单位,由省财政直接下达各有关县。
第二十一条 专项补偿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专项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项目企业(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第八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市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季度向省项目主管部门报送一次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完成情况;省项目主管部门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抽查,对未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或虚报淘汰产能任务的企业要进行通报,追回专项补偿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市财政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财政厅负责对各地专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违规使用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湖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作者: 不详
来源: 产业环保局
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31日
字体: 大
中
小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为加强节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
第二章 安排原则与支持范围
第三条 节能资金安排使用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重点围绕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突出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及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
(二)注重实效。重点支持节能效果明显,主要产品能耗大幅下降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的项目。
(三)择优引导。重点支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特别是产品单耗指标在省内或行业内领先的项目;支持有较强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优先支持已编制节能规划、开展能源审计、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审(验收)企业的重点项目。
(四)注重创新。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节能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项目。
第四条 节能资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
(一)重点节能工程项目;
(二)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示范项目;
(三)清洁生产审核及示范项目;
(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五)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及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六)节能管理体系建设;
(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章 支持方式
第五条 资金安排主要采取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按节能量奖励的方式,同一个项目当年只采取一种方式支持。
第六条 项目投资补助主要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且不使用银行贷款的项目。
第七条 贷款贴息主要用于支持投资总额较大、贷款比重较高的项目。贴息额度根据银行承诺的贷款总额和现行贷款利率具体确定。
第八条 节能量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形成的节能量进行奖励(节能量不易确定的项目除外),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项目申报与审查
第九条 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每年底发布第二年项目申请指南,并在次年5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及审查工作。
第十条 节能资金申请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单位在湖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治理结构规范;
(二)项目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经营状况良好;
(三)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四)重点用能企业按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第十一条 节能资金申请单位应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及有关附件:
(一)正文包括: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附表1)、企业基本情况表(附表2)和项目基本情况表(附表3);企业能源资源管理情况、项目实施前能源资源消耗状况;项目拟采用的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及计算依据;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附件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项目经省经信委或市州经(工)信委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的复印件;贴息项目附贷款合同或支付利息凭据;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上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相关技术获得的省以上有关技术部门奖励证书或国家专利证书等。
第十二条 节能资金申报和审查程序:
(一)中央在湘企业、省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项目,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并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同时抄送所在市州经(工)信委、财政局; 市州企业及非省直管县市企业项目,由市州经(工)信委会同市州财政局组织申报。市州经(工)信委、财政局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省直管县市企业项目,由县市工业(经济)局会同县市财政局组织申报。县市工业(经济)局、财政局对企业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并抄报所在市州经(工)信委、财政局。
(二)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确定审查标准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支持项目清单和节能资金分配方案。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下达与拨付
第十三条 根据资金分配方案,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下达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
第十四条 企业收到资金应当根据《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五条 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报告和验收制度。自资金下达之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一年内,一般项目承担企业应自专项资金下达之日起三个月内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报告资金使用情况;重大项目承担企业每半年应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提交一份项目进度报表(附表4),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项目投产达产情况,项目完工后须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第十六条 省经信委负责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投产达产情况等进行检查,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督促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项目完工后,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相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负责资金的监督管理及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项目经验收合格一年后,省财政厅组织对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提出评审意见,并作为今后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节能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节能资金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节能资金的,暂停其节能资金申报资格3年;已拨付资金的,省财政厅依法追回资金,并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节能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湘财企[2008]41号)同时废止。
附表:附表1 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doc
附表2 企业基本情况表.doc 附表3 项目基本情况表.doc
附表4 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表.doc
第四篇: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经委《关于印发〈湖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08〕23号)以及《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节约能源工作若干意见》(长政发〔2006〕30号)、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66期)精神,为加强对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节能资金,是指市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它节能补助的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支持方式以奖励为主,具体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其中,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取奖励方式,奖励金额与实际节能量挂钩;其它项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
第四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用能单位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用能单位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市能源办会同市经委、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公布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市能源办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管。
第五条 申报节能资金的项目,应先参加长沙市节能项目备选申报,列入备选库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方能参加评审。
第六条 节能资金奖励及补助实行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 节能资金的使用范围、条件与标准
第七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方式与标准。
(一)支持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包括中央空调节能技改、电机系统节能技改、绿色照明系统技改(含市政路灯节电改造)、政府机构节能、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经相关部门检测验收,节能项目根据节能量按100元/吨标准煤奖励;
(二)支持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经相关部门鉴定验收,推广应用达3家以上且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支持参加“百家企业(机关)节能工程”活动单位的节能改造项目。经相关部门检测验收,且节能率达15%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根据节能量按100元/吨标准煤奖励;
(四)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节能项目;
(五)支持创建长沙市节能示范典型的单位和项目;
(六)支持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
(七)支持推广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重点示范项目。经相关部门鉴定验收,给予一次性补助;
(八)支持制定和完善节能技术和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并有突出的创造性贡献的单位和项目;
(九)支持节能评估体系建设、节能宣传、节能知识培训、节能学术研讨、节能考察与对外交流、节能展览等,资金补助额度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审定;
(十)支持能源利用监测(监察)单位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对有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和绩效评估所发生的费用,给予一次性补助;
(十一)其它需支持的项目。
第三章 节能资金的报批与管理
第八条 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条件:
1、申请单位必须是在市本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经销商以及依法成立的研发机构和相关单位;
2、内部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财务会计信用状况良好,诚信纳税;
3、外商投资企业须已建成投产,且已按税法规定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
4、申报监测经费的单位,是经节能主管部门委托,有相应监测资格,并能保质、保量完成能源利用监测任务的监测机构;
5、用能单位和节能项目的能源消耗检测用计量器具配备必须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
(二)申报项目条件:
1、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
2、符合国家相关能源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且符合本办法第二章的相关规定;
3、申报节能资金的技改工程类项目还应具备:(1)具有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计量与管理制度;(2)节能量在1万吨标煤以下,500吨标煤以上(对年节能量在1万吨标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第九条 申报程序。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项目,按属地化申报原则,由项目实施单位按隶属关系向市能源办、市财政局申报,每年申报二次。
(一)由申报单位按市能源办每年下达的《长沙市×年节能专项资金申报安排意见》的要求填写《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申报表》;
(二)申报单位备齐下列资料报送市能源办(按申报项目内容选择):
1、企业营业执照
2、能源审计报告、监测(检测)报告(由政府授权的具备能源审计资质的机构出具)、权威机构的评价报告
3、重点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
4、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报告
5、专题项目的申请报告及有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
6、近两年内项目技术获得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奖励的证书或国家专利证书
7、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三)各区县(市)及园区辖区申请节能资金的项目单位由区县(市)工业经济局及财政局、园区管委会初审并提出初审推荐意见后报市能源办,市能源办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登记受理。
第十条 节能资金的审核批准。
市能源办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审查,组织市聘能源专家进行论证评审,经评审符合节能资金支持条件的单位,由市能源办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会审,并呈主管市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项目进行媒体公示。市经委、市财政局和市能源办根据正式项目单联合下达资金计划。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拨付与财务处理 第十一条 节能资金的拨付与财务处理。
(一)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市财政局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中市属及以上单位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区县(市)所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
(二)项目单位收到节能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二条 建立节能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市能源办对节能资金扶持项目加强管理,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绩效进行检查、评估,每形成节能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备案。
各区县(市)财政局、工业经济局及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节能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节能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延迟拨付。每年一季度对上一获得市节能专项资金补贴(奖励)的本地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书面报送市能源办。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两年内暂停申报资格:
(一)申报材料严重弄虚作假的(含同一项目变相重复申报);
(二)已享受节能资金的项目单位需连续申报但其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下降的;
(三)不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与使用绩效、会计报表等相关材料的;
(四)不按要求向能源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能源管理、设备、岗位备案情况的。
第十四条 中介机构在项目审计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查实后三年内不予受理该中介机构提交的项目审计报告,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责任:
(一)审计报告或监测(评估)报告反映不全面、不真实,有严重遗漏,经提出后仍未改进的;
(二)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致使节能资金分配违反本办法的;
(三)抽查中发现有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
(四)其它严重违反审计规定的。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对弄虚作假骗取节能资金的单位,除予以通报批评外,同时追回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在三年内取消该单位申报节能资金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能源办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二OO八年九月十二日
第五篇: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甬政发„2006‟75号)、《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37号)和《宁波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推进我市节能减排水平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特设立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节能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市节能资金由市级财政安排。节能资金主要用于推进宁波市全社会的节能降耗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未列入本办法扶持范围的节能降耗项目,节能效果明显的,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可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订相关扶持政策。
第三条 市节能资金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能办”)、市财政局负责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择优引导、扶持重点、注重效果、绩效评价”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节能资金使用方式和范围
第四条 节能资金使用方式采用补助、奖励、服务采购三种方式。
第五条 节能资金使用范围
(一)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技术进步项目;
(二)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农业等领域的节能重点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三)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
(四)清洁生产示范、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五)节能降耗监察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出;
(六)推进节能降耗的能耗标准或定额编制、节能降耗课题研究、教育宣传、培训交流等支出;
(七)其他节能降耗项目。
第三章 节能资金扶持内容和标准
第六条 节能(节水)降耗
(一)扶持节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节能产品研发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发项目,列入宁波市节能降耗重点研发计划的,经评审,分档次给予20万元以内的研发经费补助。
(二)推进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应用。由市节能办确定宁波市推广应用的十大类节能技术(产品),对应用十大节能技术(产品)的节能投资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给予奖励(各类能源的折标煤系数见附表2)。
工业企业节能投资项目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项目年节能量200吨标煤以上,分以下六个档次给予奖励。单个单位当年最高奖励额不超过80万元。
(1)项目年节能量200吨(含)-400吨标准煤的,奖励10万元;
(2)节能量400吨(含)-600吨标准煤的,奖励20万元;(3)节能量600吨(含)-800吨标准煤的,奖励30万元;(4)节能量800吨(含)-1000吨标准煤的,奖励40万元;(5)节能量1000吨(含)-2000吨标准煤的,奖励60万元;
(6)节能量在2000吨(含)标准煤以上的,奖励80万元。非工业企业(单位)节能投资项目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且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或项目节电量在30万千瓦时)以上的,分以下六个档次给予奖励。单个单位当年最高奖励额不超过50万元。
(1)项目年节能量100吨(含)-150吨标准煤(或节电量30万千瓦时(含)-45万千瓦时)的,奖励5万元;
(2)节能量150吨(含)-200吨标准煤(或节电量45万千瓦时(含)-60万千瓦时)的,奖励10万元;
(3)节能量200吨(含)-250吨标准煤(或节电量60万千瓦时(含)-75万千瓦时)的,奖励15万元;
(4)节能量250吨(含)-300吨标准煤(或节电量75万千瓦时(含)-90万千瓦时)的,奖励20万元;(5)节能量300吨(含)-500吨标准煤(或节电量90万千瓦时(含)-150万千瓦时)的,奖励30万元;
(6)节能量在500吨(含)标准煤(或节电量150万千瓦时(含))以上的,奖励50万元。全面采用建筑节能新标准,包括围护结构节能,应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的新建或改造的节能建筑工程。被评定为宁波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60万元以内奖励;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80万元以内补助;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给予100万元以内奖励。
(三)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关文件,对高效照明灯具推广给予补助。
(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应用项目,在取得实际节能降耗效益后,被评定为宁波市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的,参照本条
(二)标准计算得出的奖励金额的1.5倍给予奖励,其中:奖励资金的50%给予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奖励资金的50%给予节能应用单位。单个机构或单位当年最高补助额累计不超过100万元。
(五)培育节能中介服务机构。在宁波注册的推广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或开展节能降耗相关咨询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被评定为宁波市优秀节能中介机构的,给予表彰及8万元以内的分档奖励。
(六)强化节能考核奖励。经考核,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及任务,对县(市)区政府、市级主要涉能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分别按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给予分档奖励。
(七)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建筑节能的政策,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八)根据宁波市节能重点,由市节能办对《宁波市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和推广应用的十大节能技术(产品),每年修编一次,并通过公众媒体向社会发布。
第七条 清洁生产
继续推进清洁生产。自愿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通过市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给予10万元补助;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中,属宁波市推广应用的十大节能技术(产品)项目的,参照第六条
(二)的标准给予奖励。
获得省级以上绿色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补助10万元。第八条 循环经济与其他
(一)对列入宁波市工业循环经济“2412”工程试点单位(企业),被评为市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
(二)列入我市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新型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设备技术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其实际设备技术投资8%补助,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00万元,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50%﹕50%比例(其中南三县按市县财政70%﹕30%比例)承担。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九条 申请节能资金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二)计量、能耗定额、统计等能源管理制度完善;
(三)重视节能工作,制定节能规划和措施,定期开展教育培训、能源利用分析、能源审计,并实施良好;
(四)实施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第十条 申请节能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
(二)具有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的资质资格,具备实施相关项目的技术实力和保障;
(三)合同能源管理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已实施项目的良好信誉,对所实施的项目有相应的培训能力;
(四)熟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国家(行业)标准。
第五章 考评、申报的程序和内容
第十一条 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级主要涉能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考核,具体按照《宁波市节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施行。
第十二条 奖励(补助)项目每年受理二次,受理时间为5月31日前和11月15日前。
节能投资项目建设跨的,项目竣工并运行产生实际节能效果后方可申请节能奖励(补助)。上结转的项目,未享受奖励补助政策的,可在本申报。
第十三条 各类项目由属地主管部门受理,属地主管部门会同属地财政局对项目申报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一式三份上报市节能办。
第十四条 由市节能办、市经委或市建委组织专家抽查评价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并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节能资金资助对象进行评审,择优确定当年补助项目和受益单位。根据需要实地核查财务凭证、项目实施前后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等有关资料,审定项目节能量,确定补助金额。经网上公示无不良反映后,下达奖励(补助)资金,受益单位向属地同级财政局申拨奖励(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同一企业的同一性质项目不得重复享受财政奖励或补助政策。
第十六条 主要申报材料
(一)宁波市节能补助(奖励)资金申请表(附表1);
(二)宁波市节能项目节能量申报审核表(附表1-2);
(三)项目实施报告,包括项目承担单位概况、计划、完成情况、效益评估和竣工验收报告;
(四)清洁生产项目需提供有资质的审核机构出具的审核报告及省市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通过的验收报告;
(五)涉及节能量考评的节能项目申报,需提供节能量专业评估报告,评估报告须依据项目实际运行的节能量测算年实际节能量。
(六)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需提供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
(七)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需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八)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需提供与接受服务企业签订的合同;
(九)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六章 资金使用管理要求
第十七条 节能资金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财政资金。对违反规定或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其享受补助政策资格,并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节能办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