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赣林资字[2009]333号)
江 西 省 林 业 厅
赣林资字[2009]333号
关于进一步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林业局:
为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09]166号)文件精神,结合《江西省森林条例》、《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森林采伐管理的通知》(赣林资字[2007]447号)等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全省林木采伐管理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变,进一步优化采伐限额管理机制。
1、调整采伐限额管理范围。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的林木(包
-1- 括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的林木),以及苗圃地内人工播种或扦插繁殖而培育的苗木不纳入限额管理。
林业用地上胸径5.0厘米以上的林木继续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2、科学测算核定采伐限额。对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的林木,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体系。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森林经营活动测算核定森林采伐限额。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可按照林木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平衡控制森林采伐总量。
依据赣林厅发[2008]13号文件,经省和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经营面积10000亩以上的民营林场采伐限额实行单独编制和下达;单位(含乡镇政府、村级组织等)投资营造商品林15000亩以上、个人投资营造商品林750亩以上,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民营林场,以及已批准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单位(企业、个人等)需要采伐林木的,采伐计划可单列。
3、简化采伐限额指标结构。商品林采伐类型由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林改造和其他采伐,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三种类型,抚育间伐和其他采伐可占用主伐指标;公益林采伐分为更新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三种类型。
不再细化消耗结构(商品材与非商品材)和林分起源(人工林与天然林)分项限额。对森林采伐实行由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改为由蓄积量单项控制。各树种出材率按现行规定执行。
4、自主确定集体林采伐年龄。集体人工林采伐年龄,已编制经营方案的按经营方案确定,未编制经营方案的以县(市、区)-2- 为单位自行划定。原属国有现已转制及国乡联营的参照集体林确定采伐年龄。
国有的一般用材林主伐年龄仍按照《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执行,国有的新造人工用材林及人工短轮伐期用材林按赣林资字[2003]80号文件执行。
5、实行商品材生产计划备案制。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年度森林采伐限额,在合理测算一定数量用于农民自用材、烧材等非商品材消耗后,按剩余采伐限额数90%以内的比例自行确定商品材生产计划,对在采伐限额内测算确定的非商品材消耗量和自行确定的分权属商品材生产计划要一并作出文字说明,于上一年度11月底以前报设区市林业局,由设区市林业局分县汇总上报省林业厅备案。集体林的商品材生产计划上报备案时不再细分到乡镇(村)。
超出上报备案商品材生产计划申请追加的(含在县限额内追加、省预留限额内追加),需上报省林业厅批准。
生态公益林不制定木材生产计划,严格实行先按程序审批、后使用限额计划的办法。
采伐剩余物,按商品材年度采伐量15%比例,由各县从严掌握;毛竹林的采伐按年度采伐限额总量管理,实行即申即批。
6、结余采伐限额结转使用。商品林各项采伐限额指标有结余的,报省林业厅备案同意后,可以结转到以后各年度使用。生态公益林限额指标不结转使用。
7、延长采伐证办理木材运输证的有效时限。采伐许可证核发与采伐时间仍然为当年1月1日到12月底。林木采伐后,凭采
-3- 伐许可证初次办理木材运输证,采伐许可证办理的有效时限延长至翌年12月底。
二、公正合理分配采伐指标
按照商品林可采资源所占份额和分类排序的原则安排采伐指标,变采伐指标分配由人说了算为资源说了算,实现采伐指标分配的公开、公正、合理,切实落森林实经营者林木处臵权和收益权。
1、采伐指标预留。依据备案同意的年度商品材生产计划,合理确定采伐条件,各县允许预留10-15%的比例用于征占用林地、按面积控制采伐的补办、林政处罚材、自然灾害等,在扣除预留后确认需分配下达的采伐指标数量。
2、采伐指标下达。以近期二类资源调查档案数据为基础,结合森林经营规划、经营方案和历年采伐情况,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各乡镇林分的蓄积、面积分别占全县的份额,将采伐蓄积指标(或出材),一次性分解下达至乡镇(场)以及计划单列的林权单位。除预留外,严禁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以任何形式截留采伐指标。
3、采伐指标落实。以乡镇(村组)为单位,根据森林经营者的采伐申请,对符合采伐条件的山场(以小班或宗地为单元),逐块实地核实后,按照分类排序的原则合理安排采伐指标。皆伐方式的主伐按林木林龄从大到小依次排序;抚育性质的采伐,依据造林的年龄、间伐次数等从小(少)到大(多)依次排序。其他采伐(如低产林的皆伐改造等)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亩均蓄积、郁闭度等从小到大依次排序或统一安排。
-4- 各乡镇依据采伐指标落实办法、分类排序表以及年度采伐指标,按照公正合理和指标相对集中的原则,将采伐指标逐一落实到各村(组)林权所有者和采伐山场,尽量避免平均分配指标。
4、采伐指标公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在网站和政府公告栏公布年度采伐限额指标(含追加和结转的限额)、审核下达至各乡镇的木材生产计划以及森林采伐管理政策等。各乡镇(村)必须将分解到村(组)的木材生产计划、森林经营者申报采伐的林木分类排序表等在乡镇(村组)公示栏进行一榜公示;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后,要对拟采伐山场进行二榜公示。
一、二榜公示期均为7天,公示结果须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群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坚决防止暗箱操作。
三、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
(一)调整采伐管理方式
1、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结合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最新成果,适时编制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总体控制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年度森林采伐、造林更新等指标。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引导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等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编制方案的主要对象为经营范围明确、山林权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的森林经营单位或组织。依据面积大小分三类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一类为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面积20000亩以上的非国有森林;二类为10000-20000亩的非国有森林;三类为面积10000
-5- 亩以下的非国有森林,其主要对象是农户、个体、私营企业等。一类经营方案由乙级以上,二、三类经营方案由丁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国有森林经营方案由隶属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报设区市林业局备案;其它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其中二类经营方案报省林业厅备案。经营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认定后方可实施,优先落实年度采伐指标。
2、推行小片皆伐经营,以相对集中连片为原则,进行伐区配臵,皆伐后及时更新造林。小片皆伐经营对象包括:人工商品林;以及遭自然灾害死亡20%以上,或林相差、林分郁闭度0.3以下,或林木基本停止生长、亩均蓄积量3M以下的低产天然商品林(低产天然商品林中的阔叶树所占比例须在三成以下)。小片皆伐面积一般不超过300亩。小片皆伐涉及的阔叶树采伐,经设区市林业局统一核实后,报省林业厅批准,列抵各县备案木材生产计划。
3、对在非林地上营造的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的林木,可由森林经营者自主经营,申请采伐的,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其营造林面积、树种和蓄积量等情况核实后,给予办理林木采伐和放行手续,单独建立采伐、放行台帐。
对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的林带、片林(含绿色通道两边林木、农田林网林木等),可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以规划控制为主导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各树种的更新采伐年龄、采伐方式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统筹景观控制和局部利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在确保及时造林更新的前提下,对符合更新采伐条件的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6-
3松材线虫疫区的松木严禁擅自采伐,需提交采伐作业设计书、县级人民政府防治指挥部制订的除治方案和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局出具的核实证明等,报省林业厅依据有关规定核准采伐量。
(二)简化采伐审批环节
1、森林经营者可以向辖区林业工作站,或直接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采伐申请,在采伐指标落实后,由乡镇林业工作站协助或受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委托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取消其它各类中间审核环节。
2、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要对采伐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林木采伐申请书、山林权属证明、伐区作业设计文件、上年度有采伐迹地更新任务的提交更新合格证明等。采伐申请者应对其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符合采伐条件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时发给林木采伐许可证。
3、实行皆伐方式采伐的,以面积控制采伐为主。森林经营者在采伐证批准的四至范围、面积内凭证采伐林木。对在采伐证规定的范围内采伐的林木,采伐者在采伐证采伐有效期内申请,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以实际出材量核销采伐指标,办理木材运输证。择伐、抚育采伐作业,仍以蓄积控制为主。
4、森林经营者采伐蓄积10 M以下的林木,抚育间伐胸径全为10厘米以下的林木,采伐零星林木、毛竹、农民自用材、遭受自然灾害林木、经济林,或造林清山柴,全部实行采伐简易申报卡;公益林采伐、国有林采伐、森林经营者采伐蓄积10 M以上林木、以及抚育间伐胸径10厘米以上的林木,需开展林木采伐作业设计,由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丁级以上单位承担。林木采
3-7- 伐作业设计书和采伐简易申报卡由省林业厅统一规范(式样见附件1、2)。
(三)其它政策规定
1、林业主管部门由“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改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
森林经营者在申请林木采伐时,要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凭证采伐承诺书,并在采伐前进行伐区拨交,由林业主管部门将采伐证规定的面积、四至等告知申请采伐者,双方在伐区拨交卡或采伐证上签字(拨交卡式样见附件3),明确森经营者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
2、林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森林经营者在采伐后及时更新造林。对实施皆伐作业并达到一定面积的,森林经营者要与林业主管部门以合同形式约定交纳更新造林保证金,确保在伐区采伐结束后的次年内必须完成更新造林。造林更新保证金要规范管理,标准不得超过国家造林亩均补贴水平。验收合格的,造林更新保证金要及时退回,不合格的或未及时更新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按规定处以造林所需费用2倍的罚款。
四、管严生态公益林采伐
(一)生态公益林采伐范围
按照《江西省森林条例》、《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定,生态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对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抚育、更新及其它性质采伐。天然阔叶林以及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禁止采伐。
-8-
1、抚育性质的生态公益林采伐适用于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以及坡度25度以下的中龄林等。抚育采伐后,天然混交林及国防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的郁闭度不低于0.7;人工林和天然针叶林郁闭度不低于0.6;科学实验林、母树林的郁闭度不低于0.5。
2、更新性质的生态公益林采伐应当按同树种用材林的主伐年龄增加一个龄级。更新采伐分为择伐、小块状皆伐或带状皆伐等方式,择伐后的郁闭度不低于0.5;皆伐的伐区面积不大于75亩,相邻伐区间要保留一定宽度的隔离带,伐区郁闭成林后才能采伐保留带;带状皆伐方式的宽度不超过20米,保留带宽度不小于采伐带宽度的2倍。更新采伐后形成的迹地、林中空地等应当在当年或次年完成造林。
3、毛竹林伐后每亩立竹数不得低于120株。
(二)生态公益林采伐规定
1、采伐生态公益林需按规定进行采伐作业设计,由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抚育、更新等采伐条件。更新采伐生态公益林的林木(毛竹除外),还须设区市林业局委派工作人员到实地就面积、蓄积等情况予以核实,并出具署名的核实证明。
2、采伐生态公益林,需提交采伐作业设计书、署名核实证明。属征占用生态公益林的,还需提交同意调整生态公益林的批准文件和《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属森林火灾的,还应提交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灾害调查报告和森林公安部门的立案证明材料。
-9-
3、生态公益林的各项采伐指标,均严格限制在各县(市、区)生态公益林的年度采伐限额内使用。年度限额不足的,可向省林业厅申请追加。
(三)生态公益林采伐审批
1、采伐国家重点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毛竹除外),属更新采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采伐的由省林业厅审批;属抚育采伐的委托设区市林业局审批;属征占用生态公益林的,在使用林地审核同意后,用地单位或个人可直接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审批采伐。
2、采伐国家重点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毛竹,其计划在年初由各县(市、区)一次性上报省林业厅核定审批,并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协助办理采伐证,为群众提供便利。
3、采伐其它生态公益林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并核发采伐许可证。已列为区划生态公益林但未纳入生态补偿的,可视同商品林管理。
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林木采集,按有关规定报批。
五、林木采伐的检查监督
森林采伐检查监督实行分级负责、逐级检查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森林采伐限额执行、采伐指标分配、采伐证发放的指导和监督,并定期公布检查监督结果。
(一)检查监督主要内容:森林采伐限额、年度木材生产计划、林木采伐指标分类排序和公示一览表、伐区调查设计、凭证采伐、采伐证核发管理和其他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10-
1、森林采伐限额和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是否突破;采伐类型、编制单位之间是否相互挤占和挪用。
2、采伐指标分配情况。采伐指标除预留外,是否一次性分解到乡镇(村)和单列的林权单位;乡镇(村组)是否截留采伐指标;是否按分类排序分配指标并进行两榜公示。
3、调查设计和采伐作业情况。采伐作业设计精度和质量是否低于国家林业局《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5年行业标准)的规定,是否进行了伐区拨交,是否组织开展了伐区检查。
4、采伐证核发管理情况。采伐证是否实行一小班(或宗地)一证制,填写是否齐全、规范、准确;是否有专人负责办理和保管;是否根据采伐证发放情况建立林木采伐审批发放台帐,乡(镇)林业工作站、国有林场等单位是否分别按采伐证批准的伐区建立伐区木材生产台帐,凭采伐证签发运输码单,并注销该采伐证;是否推广网上电子办证等。
(二)建立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采伐证审批数量统计报告和检查制度。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负责组织对辖区内年度森林采伐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于下一年度2月底前将执行情况及自查结果报至设区市林业局。由设区市林业局对辖区每个县(市、区)进行核查,将年商品出材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林业县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并于3月底前将核查结果报省林业厅。省林业厅统一组织抽查,抽查结果通报全省。
(三)违反规定备案、分解、擅自截留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的,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要给予严肃处理,并对其下一年度备案木材生产计划予以核减;
-11- 违反规定超越职权批准或发放采伐证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倒卖或者擅自涂改采伐证的,按《森林法》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县,可同时按试点实施意见和本通知执行。
省林业厅此前制定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附件:
1、林木采伐简易申报卡;
2、林木采伐作业设计;
3、森林采伐伐区拨交卡。
二OO九年十月十日
主题词:林政管理
采伐政策
通知
江西省林业厅办公室
二OO九年十月十日印发
-12-
第二篇:林木采伐管理政策问答
林木采伐管理政策问答
1、什么是森林资源?
答: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2、什么是森林采伐?森林采伐类型有哪几种?主伐分为几种方式?
答:森林采伐是对森林和林木所进行的根据生产需要和树木的生长特性,将森林中的林木伐倒和集运出伐区,并清理和恢复森林的一项经营活动。森林采伐类型包括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等四种类型。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三种方式。
3、什么是森林年采伐限额?
答:森林年采伐限额是指我国《森林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确定最高年采伐限额,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的一项法律制度。
森林年采伐限额的编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属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属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年采伐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4、哪些林木采伐不纳入限额管理,哪些林木采伐纳入限额管理?
答: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09]166号)文件规定,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业用地上的林木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5、县(市)木材生产计划如何下达?
答:从2010起,除国有林编限单位木材生产计划仍由省林业厅下达计划外,集体林木材生产计划由各县(市)根据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到县(市)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及分项限额,按预下达、正式下达两个步骤进行。即每年1月底以前,各县(市)林业局结合乡(镇)、村(组)或个人的森林资源现状、资源保护情况、经营管理能力、采伐需要以及当年达到采伐年龄的林分蓄积等实际,以文件形式先行预下达木材生产计划,指导木材生产,并将预下达到乡(镇)、村的木材生产计划的数量及依据等,在县(市)人民政府网站、闭路电视、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等政务公开栏以及报纸等进行公示,公开期为1个月。同时抄报州林业局备案。6月底以前,各县(市)林业局对预下达计划经公示无异议或调整后的计划,以文件形式正式下达木材生产计划,控制木材生产,同时抄报州林业局。州林业局汇总后,于7月20日前报省厅备案。
6、什么是商品林?商品林采伐类型有几种?如何对商品林采伐分项限额进行管理?
答: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商品林采伐类型有主伐、抚育间伐和其他采伐三种。抚育间伐指标不足的,可以占用其他和主伐指标;其他采伐指标不足的,可以占用主伐指标。各项采伐类型指标在限额执行期内可向以后各结转使用。
7、什么是生态公益林?如何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
答: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地,包括特种用途林和防护林。公益林分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国家级公益林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林,地方政府应当征得林权权利人的同意,并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管护协议。区划界定结果应当公示。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对省级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核查、核准,核准的主要结果呈报国务院,由国家林业局分批公布。
8、公益林可否采伐?公益林采伐类型有几种?如何对公益林采伐分项限额进行管理?
答:禁止对公益林进行以生产商品材为主要目的采伐。但因培育公益林所需,可进行适当的更新采伐、抚育采伐等。公益林进行更新采伐的,林龄必须高于防护林成熟林一个龄级以上,且采伐方式为择伐和渐伐。公益林采伐类型有更新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三种。采伐类型指标不足的,可按照抚育间伐、其他采伐、更新采伐的类型优先等级顺序占用使用。各项采伐类型指标不可结转使用。
9、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能否采伐?
答:《森林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10、什么是林木采伐许可证?
答:林木采伐许可证也称采伐许可证或者采伐证。是指采伐林木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准许采伐林木的凭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格式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有关部门依法核发,采伐许可证上注有采伐的地点、面积、数量(蓄积或株数)、树种、方式和完成更新造林时间等内容。
11、采伐林木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答:采伐林木必须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按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12、哪种情形下采伐林木不用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
答: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用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但国家保护的Ⅰ、Ⅱ级野生植物和古大树采集、采伐需依法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扑救森林火灾、防洪抢险等紧急情况需要采伐林木的,当时可以不办采伐许可证,但组织抢险的单位或者部门应当自紧急情况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采伐林木的情况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13、火烧山是否可以任意采伐? 答:不可以。因森林火灾而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的乔木,应纳入限额管理。如采伐数额很大,甚至超出当地限额,作为特殊情况,按程序上报处理。在火烧山上采伐林木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一是要有森林防火部门的火灾认定;二是对火灾烧死木清理,必须在火灾发生后经1个以上生长季的观察,确认林木已被烧死;三是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林业设计部门的采伐作业设计;四是要有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
14.在哪些情况下,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答:以下几种情况,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一)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非抚育或者非更新性质的采伐,或者采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区内的林木;
(二)上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三)上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四)林地林木存在纠纷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
15、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答: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除应当提交申请采伐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者使用权证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交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一)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还应当提交采伐区调查设计文件和上采伐更新验收证明;
(二)其他单位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目的、地点、林种、林况、面积、蓄积量、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的文件;
(三)个人还应当提交包括采伐林木的地点、面积、树种、株数、蓄积量、更新时间等内容的文件。
16、公路改建需要采伐行道树时,林木采伐许可证该由哪个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答:对公路主管部门组织营造管护的公路用地上的林木,其更新采伐由公路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对非公路主管部门组织营造管护、林木权属不属于路政单位、不是公路用地上的护路林,其更新采伐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17、什么时候可以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
答: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时间原则上从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均可申请办理。但当年办理的采伐证必须当年采伐,不得跨采伐。
18、什么是伐区?伐区管理有何规定?
答:伐区是指同一内用相同采伐类型进行采伐作业的、在地域上相连的森林地段,是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监督的基本单位。
伐区管理,从2010年起林业主管部门由原来的“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改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19、什么是滥伐林木?
答:滥伐林木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采伐许可证,但违背采伐证所规定的地点、数量、树种、方式而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管理的,以及本人自留山上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20、怎样认定滥伐林木罪? 答:违反森林法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数量较大的,以滥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一)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数量、树种或者方式,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采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林木权属争议一方在林木权属确权之前,擅自砍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以滥伐林木罪论处。
21、滥伐林木罪应受什么处罚?
答: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00株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以50至100立方米或者幼树2500至5000株为起点)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2、什么是盗伐林木?
答:盗伐林木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保护森林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砍伐国家、集体所有(包括他人依法承包经营管理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擅自砍伐他人自留山上的成片林木的行为。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擅自砍伐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国家或集体所有的森林或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也构成盗伐林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核发的采伐许可证的规定,采伐国家、集体及他人自留山上的或他人经营管理的森林或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亦应定为盗伐林木。
23、如何认定盗伐林木罪?
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数量较大的,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一)擅自砍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二)擅自砍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三)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
24、盗伐林木罪应受什么处罚?
答: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以2至5立方米或者幼树100至200株为起点),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以20至50立方米或者幼树1000至2000株为起点),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以100至20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0至10000株为起点),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5、什么是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答: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是指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行为。
26、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立案起点是什么?
答:
(一)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允许采伐数量累计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导致林木被超限额采伐10立方米以上的;
(二)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林木被滥伐20立方米以上,或者导致幼树被滥伐1000株以上的;
(三)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被滥伐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被滥伐200株以上的;
(四)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树木被滥伐的;
(五)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国家禁止采伐的林木被采伐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
第三篇:集体林采伐管理..等林业政策
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0-02-04 来源: 浏览次数:44
林资发[2009]166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精神,进一步调动广大森林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现就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重要意义
1.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只有建立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才能使造林经营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经营者充分共享林业发展成果,才能形成森林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已成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森林采伐管理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关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林农成为森林经营的主体,只有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才能切实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释放出人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潜力,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多功能发挥和多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分类经营中的科学引导作用,在林业生产力发展中的激励作用,在林业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推动现代林业健康发展。
4.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立足国内解决林产品供应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形成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产品供给良性循环的基础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林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必须改革和完善集体林的采伐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森林经营、合理采伐、科学利用的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障森林产品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5.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创新森林采伐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森林经营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坚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森林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确保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综合措施。
7.总体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机制的任务。改革采伐管理服务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建立健全简便易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创新采伐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森林分类管理新机制;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向采伐备案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体制。
8.改革范围。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范围是指: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给林农所有的森林和仍由集体经营的森林以及其他非国有林。
三、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内容和方式
9.简化森林采伐管理环节。森林经营者需要采伐林木时,可由就近的林业工作站协助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简化环节,提供林权审核、伐区设计和审批发证等“一站式”服务。实行伐区简易设计,林业主管部门由“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改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10.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公布采伐限额(含追加和结转的限额)以及森林采伐管理政策;凡符合采伐条件的森林和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的林木采伐计划,必须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网站和乡村告示栏公开。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对采伐计划和采伐审批有疑问的,可提出书面质疑,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反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采伐指标分配、采伐审批的指导和监督,并定期公布检查监督结果。
11.实行森林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业用地上的林木继续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商品林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可占用主伐指标,各项指标可向以后各结转使用;公益林可以依法进行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采伐指标不可结转使用。
12.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对森林采伐实行由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改为由蓄积量单项控制;皆伐作业的按照面积控制;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备案制。
四、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13.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构建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指导森林经营方向及生产力布局。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总结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新时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指导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4.编制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在《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的指导下,构建以区域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森林功能分区,制定最佳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模式,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基本构架。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省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编制省、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确定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模式、采伐利用方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空间框架,协调森林功能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
15.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使森林经营和森林采伐利用活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相衔接。国家林业局研究制定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范;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框架下,引导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特别是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林农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等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林农编制的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认定;林农联合体及其他森林经营者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定;跨行政区域单位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
16.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构建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模式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各类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通过对典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总结,形成不同类型森林经营的采伐利用技术标准和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五、抓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17.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为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各地试点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条主线,抓住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和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这两个重点,细化试点方案,宣传试点政策,落实保障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18.发挥试点的创新和带动作用。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实际,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突出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机制创新,在采伐指标分配、简化审批手续、优化限额结构、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以及推广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对经过实践检验,广大森林经营者满意的试点成果,及时吸收到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政策法规中。
六、做好集体林采伐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相关改革
19.推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明确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加强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森林资源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二类调查为基础、动态管理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监测区域全覆盖,监测成果数字化;要规范林业数表管理,积极开展基础数表的修订工作,完善林业数表体系,为森林采伐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20.完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各地要抓紧对现有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进行系统清理,凡是法律依据不明确、制定主体不当及超越职权范围,或者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废止;凡是与现代林业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林科学经营不相适应的规程规定,要结合实际,尽快修改完善,为广大森林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1.强化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木材运输检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编制和经费;组织编制《全国木材检查站建设规划》,合理调整木材检查站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木材运输检查监督新机制;执行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实行全国统一的木材运输证;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以及木材检查站公告栏,公布各地凭证运输名录,规范木材运输秩序。
七、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保障措施
22.加强对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组织领导。按照《决定》和《意见》的要求,各地要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作为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及时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改革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制订相应的采伐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
2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好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和各类森林经营方案,加快各类数表修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采伐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基层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4.建设廉洁高效的森林资源管理队伍。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肩负依法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和保护实施管理与监督的重大责任。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意识,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逐步建立起制度完备、作风优良、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25.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监督检查。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融入改革,调整检查方法和监督内容,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26.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强化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切实保护好广大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借改革之机出现的乱砍滥伐、无证运输、非法经营加工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逐级挂牌督办,一查到底,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009年7月17日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时间:2007-10-26 来源: 浏览次数:49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出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约束政府行为,避免人为随意干预,促进林木和林地流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按照《规定》,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资产,由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
《规定》明确了必须依法进行评估的8种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情形: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者合作;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者联营;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以及根据需要可进行评估的3种情形: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盗伐、滥伐、乱批滥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占有单位要求评估。并对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资质条件、工作程序、审核要求,以及有关单位和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规定》明确,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其他地区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
从事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并有2名以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参加方可开展评估业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须经2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与2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共同签字方能生效,签字人员对评估报告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近年来,我国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对象的转让、抵押贷款以及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经济行为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流转操作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等问题,现行资产评估机构难以满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国绿色时报2007-01-22)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
发布时间:2007-09-25 来源: 浏览次数:184 范 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含临时占用林地,下同)时应提供的由具备相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占用征用林地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2 总 则 2.1 目的
为严格执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范占用林地征用林地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内容,提高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质量,防止发生违法使用林地的情况,严格控制占用征用林地,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2.2 编写原则
2.2.1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必须依法编写,以不占用征用或者少占用征用林地为原则,对国家禁止供地项目,不得为其编写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2.2.2 要科学、客观、公正地编写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采用的技术方法要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采用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具体明确。
2.2.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拟占用林地及其林木的现状。
2.2.4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要全面评价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综合影响。特别对涉及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对项目区域和项目区的森林资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2.2.5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应依据设计单位资质,严密组织、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精心编制。对超越资质或粗制滥编的,经核实后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2.3 编写内容要求
1、符合基本建设程序,项目本身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批复文件具备;
2、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时效性强、精度高,外业勘察、专业调查资料齐全,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3、采用的各种相关数据及社会经济情况等背景资料的来源可靠,数据详实,具有时效性;
4、项目使用林地的方案科学,总体布局合理,项目选址得当,用地规模符合实际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有效;
5、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所做的评价全面具体、方法科学、论证充分;
6、采用的经济技术指标、参数、定额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7、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8、提出的综合评价和结论性意见、措施及建议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9、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资料完整,附件材料及专题论证报告齐全。3 编写单位资质要求
凡是承担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单位必须具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证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1、下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同意的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按照《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定,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的临时占用林地项目。
(3)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下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农村居民修建住宅以外的其他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按照《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定,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临时占用林地项目。
3、其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丁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4 有关调查技术标准和方法 4.1 林地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即: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4.2 占用征用林地类型
分为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含采伐迹地)、经济林地(含采伐迹地)、薪炭林地(含采伐迹地)、苗圃地和其它林地。4.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地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地调查全面掌握项目区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通过社会调查掌握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相关背景情况。现地调查主要采用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即三类调查)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调查内容,更充分利用GPS等技术进行定位和求算面积。
现地调查应增加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古树名木的调查内容。4.4 有关补偿费标准
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财政、林业部门批准颁布的补偿费标准执行。鉴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补偿费标准可能会被重新修订或颁布,计算补偿时应执行各地的最新补偿费标准。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报告组成及正文内容 5.1编写依据
1、有关的法律法规;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批复文件;
3、国家及行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4、有关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基地建设的专题报告文件,包括项目区及项目(周边)区域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有相关专题报告;
5、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6、项目区域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国家颁布的有关社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2 报告组成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正文及其附件、附表和附图四大部分组成
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正文一般由以下各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背景情况 第三章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第四章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综合评价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八章 相关说明
2、附件
(1)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和有关专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调查报告(2)拟占用征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估算(包括估算范围、估算标准和估算结果)(3)其他有关材料
3、附表
(1)项目区林地分权属按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2)项目区林地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
(3)项目区林地分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如为经济林、应附分产期面积统计表)
4、附图
(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3)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图 5.3 正文内容 5.3.1 总论
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包括:
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业主性质(国有、集体、私有、合作、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的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用地规模、项目效益,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
2、拟占用征用林地概况。包括拟占用征用林地的空间位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蓄积、占用征用林地类型等。
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5.3.2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
包括项目的由来及提出等情况、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等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基本情况。
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
5.3.3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需明确林地现状情况调查分析方法。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蓄积单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拟占用征用林地权属为集体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权属为国有的以场(圃)为基本单位。
2、详细阐述拟占用征用林地的位置、地貌等基本情况,占用征用林地类型情况,林地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地类、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龄组、经济林不同产期等),竹林记载株数。
3、调查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要特别注明属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情况。对于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情况要认真调查与分析。5.3.4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及林木资源的影响;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
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森林生态防护效能(包括生态脆弱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4、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景观风貌的影响;
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6、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 上述内容应分析项目施工期的可能影响,还应分析项目实施后的潜在影响。5.3.5 综合评价
对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1)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占用征用林地是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并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效能出发,对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2)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拟采用的建设措施是否优越,拟采用的保护和使用林地的措施是否合理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情况,全面对比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的背景情况和现状,科学公正地分析该项目建设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是否科学,对林地的占用征用是否最小,是否立足于全局且有利于有效控制林地逆转。(3)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此,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根据前述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措施,以减少占用征用林地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防护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景观效益)如何,是否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3.6 保障措施
指使用和保护林地的相关支撑和保障措施,包括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等,确保项目使用林地相关补偿费用的落实、森林植被的异地恢复、项目区内拟采用的就地植被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落实等。5.3.7 可行性研究结论
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订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征用林地是否确实必要、可行)。5.3.8 相关说明
说明项目关联单位(用地单位、最初接受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及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对项目占用征用林地承担的责任,其中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须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7-08-28 来源: 浏览次数:27
第一条为了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登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林权登记包括初始、变更和注销登记。
第三条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第四条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林权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第五条林权权利人应当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林权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三)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六条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条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林权登记申请表;(二)林权证;
(三)林权依法变更或者灭失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登记机关应当对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登记机关认为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十条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
第十一条对经审查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位置、四至界限、林种、面积或者株数等数据准确;(二)林权证明材料合法有效;(三)无权属争议;
(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明显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第十二条对经审查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不予登记。在公告期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登记机关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应当不予登记。
第十三条对不予登记的申请,登记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提出登记申请的林权权利人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四条对于经过登记机关审查准予登记的申请,应当及时核发林权证。
第十五条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核发林权证的,登记机关应当将核发林权证的情况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第十六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林权证式样,并指定厂家印制。
第十七条发现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有关林权权利人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第十八条登记机关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建立林权登记档案。
第十九条登记档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材料:(一)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申请材料;(二)林权登记台帐;
(三)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涉及的异议材料和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查意见;(四)其他有关图表、数据资料等文件。
第二十条登记机关应当公开登记档案,并接受公众查询。
第二十一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机关应当将当年林权证核发、换发、变更等登记情况统计汇总,并于次年1月份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完善配套改革政策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改
今年以来,国务院参事室调研组先后赴湖北、云南调研。调研组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改革已获得初步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因此,配套改革任务艰巨且非常重要。刘坚在发言中建议,接下来,要全面总结回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5年来各方面所做的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提高组织经营规模,丰富规模服务形式;重视森林经营,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制定相关工作规划和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
陈凤学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的核心改革工作,受益农民达5亿-6亿人。目前,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林改确权率已近99%,发证率达95%,现正在重点开展配套改革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发展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等工作,为了更好地放活经营权和落实处置权,最终目的是确保农民收益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和发展林业。从这一层面来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5年来,成效显著。
针对下一步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陈凤学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如何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如何健全和完善投融资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林区道路建设扶持力度,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陈凤学同时建议,希望国家通过赎买、征用等方式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集体公益林收归国有,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林资发〔2009〕166号,2009年7月17日)
国家林业局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
林资发〔2009〕166号
(2009年7月17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精神,进一步调动广大森林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现就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重要意义
1.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只有建立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才能使造林经营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经营者充分共享林业发展成果,才能形成森林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已成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森林采伐管理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关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林农成为森林经营的主体,只有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才能切实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释放出人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潜力,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多功能发挥和多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分类经营中的科学引导作用,在林业生产力发展中的激励作用,在林业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推动现代林业健康发展。
4.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立足国内解决林产品供应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形成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产品供给良性循环的基础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林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必须改革和完善集体林的采伐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森林经营、合理采伐、科学利用的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障森林产品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5.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创新森林采伐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森林经营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坚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森林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确保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综合措施。
7.总体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机制的任务。改革采伐管理服务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建立健全简便易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创新采伐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森林分类管理新机制;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向采伐备案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体制。
8.改革范围。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范围是指: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给林农所有的森林和仍由集体经营的森林以及其他非国有林。
三、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内容和方式
9.简化森林采伐管理环节。森林经营者需要采伐林木时,可由就近的林业工作站协助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简化环节,提供林权审核、伐区设计和审批发证等“一站式”服务。实行伐区简易设计,林业主管部门由“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改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10.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公布采伐限额(含追加和结转的限额)以及森林采伐管理政策;凡符合采伐条件的森林和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的林木采伐计划,必须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网站和乡村告示栏公开。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对采伐计划和采伐审批有疑问的,可提出书面质疑,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反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采伐指标分配、采伐审批的指导和监督,并定期公布检查监督结果。
11.实行森林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业用地上的林木继续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商品林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可占用主伐指标,各项指标可向以后各结转使用;公益林可以依法进行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采伐指标不可结转使用。
12.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对森林采伐实行由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改为由蓄积量单项控制;皆伐作业的按照面积控制;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备案制。
四、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13.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构建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指导森林经营方向及生产力布局。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总结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新时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指导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4.编制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在《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的指导下,构建以区域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森林功能分区,制定最佳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模式,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基本构架。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省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编制省、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确定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模式、采伐利用方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空间框架,协调森林功能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
15.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使森林经营和森林采伐利用活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相衔接。国家林业局研究制定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范;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框架下,引导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特别是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林农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等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林农编制的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认定;林农联合体及其他森林经营者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定;跨行政区域单位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
16.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构建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模式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各类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通过对典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总结,形成不同类型森林经营的采伐利用技术标准和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五、抓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17.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为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各地试点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条主线,抓住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和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这两个重点,细化试点方案,宣传试点政策,落实保障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18.发挥试点的创新和带动作用。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实际,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突出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机制创新,在采伐指标分配、简化审批手续、优化限额结构、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以及推广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对经过实践检验,广大森林经营者满意的试点成果,及时吸收到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政策法规中。
六、做好集体林采伐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相关改革
19.推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明确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加强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森林资源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二类调查为基础、动态管理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监测区域全覆盖,监测成果数字化;要规范林业数表管理,积极开展基础数表的修订工作,完善林业数表体系,为森林采伐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20.完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各地要抓紧对现有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
进行系统清理,凡是法律依据不明确、制定主体不当及超越职权范围,或者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废止;凡是与现代林业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林科学经营不相适应的规程规定,要结合实际,尽快修改完善,为广大森林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1.强化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木材运输检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编制和经费;组织编制《全国木材检查站建设规划》,合理调整木材检查站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木材运输检查监督新机制;执行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实行全国统一的木材运输证;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以及木材检查站公告栏,公布各地凭证运输名录,规范木材运输秩序。
七、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保障措施
22.加强对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组织领导。按照《决定》和《意见》的要求,各地要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作为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及时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改革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制订相应的采伐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
2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好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和各类森林经营方案,加快各类数表修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采伐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基层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4.建设廉洁高效的森林资源管理队伍。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肩负依法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和保护实施管理与监督的重大责任。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意识,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逐步建立起制度完备、作风优良、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25.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监督检查。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融入改革,调整检查方法和监督内容,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26.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强化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切实保护好广大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借改革之机出现的乱砍滥伐、无证运输、非法经营加工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逐级挂牌督办,一查到底,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