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大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山西水土保持工作
.加大淤地坝工程建设力度 扎实推进山西水土保持工作
梁 滨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黄河流域涉及山西省10市81县,总面积9.7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0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76万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5 515 t/km2,多年平均入黄泥沙3.66亿t,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一届接一届抓,一任接一任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2007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决策,其中,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被列为重点实施的六大水利工程之一。同时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历史性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一系列水保生态建设工程,有力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1 山西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1 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1..两年来,山西省紧紧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积极调整生态建设布局,逐步丰富和完善大流域建设的治理方略、组织形式、运作机制、技术路线和政策保障措施,逐步由小流域治理向集中连片的大流域治理推进。到目前,全省已初步构建起永定河上游、三川河流域、湫水河流域、汾河上游、偏关平鲁右玉片、县川河流域、桃河流域、昕水河流域、小浪底三门峡水库上游等九大水土保持示范区基本架构。九大示范区总面积4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6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 %。目前,山西省每年以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hm2以上的速度推进,确保了水土流失年治理度达到3 %以上。1.2 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大
山西省各级政府对生态修复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探索、典型引导、示范推广,现有6个市、91个县出台了有关生态修复的政策,91个县和全省所有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均开展了封育保护工作,每年完成生态修复面积73.33万hm2以上,生态修复面积累计达到2.45万km2,占到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5 %。山西省右玉、中阳等县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样板县。通过封育治理,不仅使山西省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而且这一办法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封育区域内的植被得到较快的恢复。2007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对全省不同地域分期实施封山、禁牧1..作出了明确规定。
1.3 民营水保扶持政策继续完善
这几年,山西省在继续巩固户包、拍卖“四荒”治理的基础上,不断引入市场机制,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手段,大力发展民营水保大户。2005年8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水保大户的资金扶持办法》,明确规定国家水保项目的投资可以直接补助农户;采取先干后补的方式,省政府每年安排
500万元资金择优扶持民营水保大户。此后,太原、阳泉、朔州、长治、临汾、晋城、晋中、运城等8个市也相应出台了民营水保大户资金扶持办法。两年来全省共有900多户民营水保大户得到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和帮助。大户资金扶持办法的出台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治理“四荒”、建设秀美山川的积极性,对推进全省“四荒”地治理进度,进一步提高“四荒”地治理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山西省
33.33 hm2以上的大户发展到4 000多户,承包或购买的“四荒”总面积达到100多万hm2,已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hm2。民营水保大户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4 水保生态补偿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山西省在水保生态补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全省实施兴水战略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从煤炭基金中提取12亿元用于全省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大同和阳泉作为全国煤炭补偿机制试点市,在建立矿区水保预防监测体系,进行水土流失动态预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建立水保生态补偿机制提1..供了理论依据。左云县确立了“开发地下黑色宝库,建设地上绿色银行”的煤农经济发展方针;柳林县也出台了《关于实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建设双百里绿色长廊的实施意见》。这些煤炭重点县推行的“以工补农,以黑补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等模式,为山西省煤炭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样板。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成效和做法
自2003年该项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国家每年对山西省的投资达到了6 000多万元。三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做了大量组织发动和技术服务工作,工程建设取得很大进展,新建淤地坝900余座,并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坝系,目前,山西省大、中、小型淤地坝已累计达到4万多座。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使过去的一些老坝系得到配套完善,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淤地坝直接拦蓄坡面汇入沟道的泥沙,有效减少了沟道的入黄泥沙量。据测算,建成的4万多座淤地坝已经拦蓄泥沙21亿t,为下游减少河道清淤费用58亿元。有的淤地坝还结合乡村道路建设,以坝代桥,连通了沟道两岸的村庄;有的淤地坝通过蓄水提灌,发展了水浇地;有的淤地坝发展了蓄水养殖、旅游业等。淤地坝工程也因此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实践证明,国家加大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力度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山西省也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整合项目建设资金
为了把坝系工程建成各项措施配置合理、单项工程精致美观、整1..体效益突出的高效精品工程,山西在坝系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坝系工程的做法。这些做法以淤地坝建设为基础,政府集中整合水利、林业、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各项资金和民间资本,联合攻坚,协调作战,做到项目资金整体使用,各部门工程建设各有侧重,充分发挥了坝系建设的整体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2.2 推行“护坝田”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能不能安全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管护工作非常重要。临汾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淤地坝管护办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行护坝田制度,加强淤地坝工程管理的意见》,很快在全省得到推广。“护坝田”制度推行的是“一田三专”管护模式,即以护坝田为龙头,采用专项资金、专项管理、专业队伍的方式对淤地坝进行管护。目前,全省50 %有淤地坝建设任务的县都落实了“护坝田”管护制度,收到了很好的管护效果。2.3 推行“四项承诺”保障制度
为确保淤地坝建设实现“前期工作高标准、工程建设高质量、运行管护高效益”的目标,要求项目立项前,项目县政府要将淤地坝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计划中,并在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营造良好施工环境、落实工程管护等四个方面作出承诺。因此,项目实施以来,一些县政府把淤地坝项目的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积极出面协调解决工程占地、淹没、青苗补偿等问题,积极推行“护坝田”管护模式和承包、1..拍卖、租赁、股份等管护形式,做到管理从建设开始,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推进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省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km2,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18亿t。但是,山西省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9 %,荒漠化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0.4 %,人均森林面积和林地占有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 %和38 %。为此,省政府在2006年召开的全省第十一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突出抓好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3.1 把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仅黄河流域沟长大于1 km的沟道就有4万多条,主要分布在全省44条沿黄一级支流和晋西北的入黄支沟。2006年,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同志及水利专家进行了长时间、大范围的调研,在对全省水资源状况有了总体把握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3月作出实施兴水战略的决定,把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确定为全省六大兴水工程之一,提出“十一五”期间在全省10市67县建设1万座淤地坝、新造5.33万hm2沟坝地的奋斗目标。据测算,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共需投资2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将投入12亿元。通过大力建设淤地坝工程,力争使这些地区的人均沟坝地达到3分,在沟道条件好的地方达到0.033 hm2。3.2 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1..山西省淤地坝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分布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坚持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前期工作。严格遵守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及水利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范,严把设计审批关,切实从前期工作开始抓精品工程建设。
二是抓好综合配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坝系规划和建设,干支沟、上下游统一规划,大、中、小坝结合,建成有骨干控制、节节拦蓄的沟道坝系工程。同时,有计划地加强坡面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地配套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在流域中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三是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精心选择符合要求且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施工,加强工程监理和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是抓好工程建后管护。大力推行淤地坝“护坝田”制度,积极探索其他管护方式,如采取提留岁修基金、创办实体、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护机制,实现以坝养坝。
3.3 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在大规模开展全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同时,山西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全省九大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进度。同时,山西还要不断强化水保预防监督工作。加大1..对铁路、公路、矿产等开发建设项目的执法力度,坚决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把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将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遏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为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山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系山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梁滨于2007年9月7日在黄河中游水保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本刊略有删节。)
1.
第二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 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11]1703号)有关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建设的淤地坝 工程,其它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 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兼顾其它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坚持以小流域(片)为单元,建设骨干坝、中、小型淤地坝 台理配置建设功能互补作用相济的小流域坝系。
第四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区群众共同承 担。各地应按要求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第五条 淤地坝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按照职 能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主要负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规划编制、监督检查、技术指导和培训、小流域坝系考核评估等工作。省、市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前 期工作文件编制(审查)、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组织和指导 工程建设实施。
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要成立由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黄委会和有关省(自治区)编制《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按权限报有关部门审批,各省(自治区)水利水保部门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坶规划》确定的实施范围、建设重点和有关政策,组织编制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重点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布局和措施等按权限审批后报水利部门。
第七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省级《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组织各地以小流域(片)为单位,编制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初步设计。
第八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初步设计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的数量、布局、规模、投资和建设时序,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应达到施工要求。
第九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区选择应符台以下原则:(一)水土流失严重,亟待进行治理;
(二)县级政府将淤地坝安全度汛纳人当地防汛管理体系。(三)治理程度达到30%以上,且已纳人近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 的小流域;
(四)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证;
(五)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投劳有保障。
下游影响范围有居民、学校、工矿、交通等重要设施的区域不得修建淤地坝。
第十条 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 ;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承担单位资质要求与单坝工程初步设计相同。
承担小流域坝系和单坝工程前期工作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所采用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一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单坝工程的审批程序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省级水利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投资改革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
第三章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章 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情况和和建设计划申报要求,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在向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的中央补助投资建设计划中,应明确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
第十三条 列人中央补助投资建议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已批复该淤地工皿工程所在的小流域工皿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批;
(二)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以及建后管护责任已落实;
(三)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四条 淤地坝工程投资在中央分省(自治区)切换下达地方中央投资计划中安排。中央投资规模计划下达后,省级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将工程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坝系和单坝工程。同时,将计划下达文件抄送相关部委及黄委审核备案。
在中央下达的省级淤地坝工程建设总任务和补助投资总规模内,各具体单坝中央投资补助额度由省级发展改革,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应明确淤地坝工程类型、数量、总投资、投资、所在坝系、坝名、资金来源及工作要求等事项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出资及其他资金来源责任并确保纳人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已按规定履行完各项建设管理程序。
第十六条 淤地坝工程中央补助投资优先安排地方投资落实、建后管护到位、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第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省级分解投资计划和批 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计划任务、位置、规模、概算投资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按程序上报,经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并严格按照批准 的工程建设内窖和规模使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推行资金使用县级报账制项目开工建设后可向承建单位拨付一 定此例的预付资金其余资金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和验收台格后分期拨付。
第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所需的各项支出,土地占有、搬迁及淹没损失补偿费用不得列入工程建设投资。
第二十条 淤地坝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 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单坝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人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各地在水土保持工程省级建设投资中提取的不超过工程总投资2%的项目管理经费,可用于淤地坝工程建设审查论证、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检查和考核评估、竣工验收等支出 不足部分由各地另行安排。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定期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司题应及时责成责任单位纠正。建设单位对己完工项目要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自觉 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二十二条 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根据淤地坝工程建设特点,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淤地坝工程施工单项合同总估算价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进行施工招标,采用公开招标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的比例过大的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时作出认定,可进行邀请招标。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选择有相应资质、专业化的施工单位承担淤地工贝工程建设。骨干坝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太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严禁对工程施工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 淤地坝建设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有关程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 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资质。骨干坝的监理单位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监理单位不得与施工单位和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二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组建现场监理机构,实行皇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进行严格控制。
对骨干坝、中型坝的放水洞、卧管、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施工应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建后管护责任落实等主要内客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台的管理体制。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和责任。建设单位须向施工现场派出至少1名驻坦技术员,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二)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定和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配备质检员、材料员和施工技术员,建立健全施工档案,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认真处理;
(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责成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应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对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各地根据实际,结合已有水文站点、水土保持试验站、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等分布情况和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特点,开展坝系或单坝的效益监测内容主要有:
(一)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温现象、坡面与沟道侵蚀活动、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二)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坝坡位移、渗流量等;
(三)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十条 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数据库管理办法》要求,省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做好淤地坝数据库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省级水利部门应及时向水利部报送淤地坝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抄送黄委。
各地要按照《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险情灾情划分标准和重大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办法》、《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除险加固责任书》等要求,及时逐级上报有关淤地坝防汛动态信息,并于每年9月10日前向黄委报送淤地工贝防汛工作总结和除险加固动态信息报表,并抄送黄委。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包括坝系工程总体验收和单坝竣工验收。坝系公司整体验收由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单坝竣工验收由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负责组织。
单坝竣工验收在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全面自验后进行。单坝验收重点是工程建设任务与工程质量核查,同时资金使用管理和档案资料等进行验收。
坝系工程整体验收主要是对单坝验收结果及坝系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整体验收工作应在坝系内所有单坦完成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完成,验收结果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黄委会备核。未按期完成坝系整体验收的,省级水利水保部门应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验收计划,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委。
第三十三条 淤地坝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等进行。
第三十四条
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需提交验收申请报告,自验报告、监理报告、质量监督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施工记录及相关合同等,有监测内容的坝系需提供监测评价报告。第三十五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二)工程建设内窖和质量是否符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技术规范;
(三)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台有关规章制度;
(四)是否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制,是否制定应急预案;
(五)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六)工程运用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三十六条 通过验收的淤地坝工程由验收组织部门发给验收鉴定证书。对验收不合格的 验收组要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限期整改,经复验合格后,补发验收鉴定证书。
管护责任不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没经验收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七条 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督促和组织开展淤地坝竣工验收工作。具体验收管理办法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省级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辖区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前期工作、投资落实、建设管理、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运行管护及防汛责任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九条 水利部组织黄委不定期对淤地坝工程建设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淤地坝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进行随机抽查。监督检查结果将作为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七章 运行管理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台作制经营和护坝田等有效方式,明确和落实淤地坝运行管护责任及工程维修管护经费。对未落实淤地坝管护责任的县,暂停安排下淤地坝建设计划。
第四十一条 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级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二条 淤地坝工程管护应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禁止在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取土、修坟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各地应将淤地坝管护经费纳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从淤地坝收益提成。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等渠道筹措淤地坝管护资金,保障维修费用及管护人员报酬。
第四十四条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应按照淤地坝工程管理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严禁淤地坝蓄水运用,加强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各地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对不能及时除险加固的淤地坝,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工程影响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十六条 对淤积面积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并投入正常生产运用的淤地坝,不得安排坝体加高工程建设。各地可比照小型水库降等、报废、销号等方法,积极试点探索淤地坝的有效管理措施。
第四十七条 淤地坝防汛工作参照小型水库防汛安全的程序和 要求,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安全运行。库客10万方以上的淤地坝工程要逐坝明确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并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资金保证、人员组织、预案编制、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督导做好淤地坝防汛工作。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同级相关部门制定本省(区)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细则。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坦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2004-05-20
本站5月20日讯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于近日颁布执行,此办法共分十章,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淤地坝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中央安排投资建设的淤地坝专项工程。其他投资渠道建设的淤地坝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为指导,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安排实施。
第四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技术审查、工程建设技术指导与培训,以及工程实施的监督、检查验收。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有淤地坝工程建设任务的,要分级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淤地坝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第五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参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建设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原则上由县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作为工程建设单位。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六条 淤地坝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前期工作实行合同管理,由建设单位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七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依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及重点支流规划,提出淤地坝工程建设近期实施方案,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近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前期工作。
第八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按单坝进行编制,达到施工要求,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九条 淤地坝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骨干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以上资质;中小型淤地坝初步设计编制单位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丙级以上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以上资质。
第十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审查后,由省级计划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意见审批,批复文件同时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批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批复文件抄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二条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投资概(估)算编制,执行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第十三条 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经费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筹集落实。初步设计工作经费根据有关定额标准,列入淤地坝工程建设投资计划。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十四条 申报中央投资计划的淤地坝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对小流域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
2、单坝工程的初步设计审批文件,且属于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已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范围内;
3、地方配套资金、群众投劳承诺文件,以及建后管护责任落实文件;
4、具备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批复,以及上淤地坝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联合编制省级建议计划,于每年12月底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十六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省级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一个月内将计划下达到建设单位。
第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计划和设计。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对单坝工程位置、建设规模、概算等进行调整时,建设单位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
第十八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要以单坝或坝系为单位,把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地方配套投资、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建后管护责任单位等主要内容向工程所在地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实行季报和年报逐级报送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工作,每季度第一个月上旬报送上季度工程建设进度,每年1月报送上工程建设情况及工作总结。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统计等情况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各省情况汇总并分析后报水利部。
第二十条 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淤地坝工程管理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淤地坝前期项目储备及工程进展情况。第四章 招投标管理
第二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第14号令)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招标投标制。
第二十二条 骨干坝的施工和所有淤地坝工程的监理必须通过招投标择优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其中库容在100万方以上的骨干坝须由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或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
第二十三条 淤地坝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由建设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进行。严禁对工程施工和监理进行转包、违法分包。
第二十四条 招标投标工作须按有关规定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进行。建设单位应在发布招标公告10日前,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拟招标项目的招标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派监督员参加开标评标会议。第五章 工程监理
第二十五条 淤地坝建设必须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监理工作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 承担监理工作的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且必须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格和能力。其中骨干坝的监理应由具有水利工程丙级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乙级以上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依据监理合同开展监理工作,选派足够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人员组成现场监理机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
对骨干坝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必须实行旁站监理。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为监理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第六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质量标准和责任,以及每座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从组织、制度、方案、措施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等部门的质量检查。发生质量事故要及时报告,并严肃认真处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管理机构,依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1997]339号)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全面负责辖区内淤地坝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责成责任单位加以纠正,问题严重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责任单位执行;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淤地坝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要对所建设的淤地坝质量负终身责任,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五条 淤地坝工程由中央、地方、群众共同投资或投工建设。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工程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列支。
第三十六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中小型淤地坝原则上实行资金使用报账制度,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经监理单位同意,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在建设单位报账支付。骨干坝严格按照招标合同等规定支付工程建设费用。
第三十七条 淤地坝工程建设资金的开支范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物料、材料采购及运杂费;直接用于工程建设的机械作业费用和劳务费用;有关科研和监测等独立费用。核定的建设管理等独立费用,只能用于工程勘测、设计、建设监理、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所发生的支出。
第三十八条 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配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设单位对已完工项目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
第三十九条 淤地坝建设引起的土地占用、搬迁及淹没损失,其补(赔)偿由工程所在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要按时逐级上报财务、基建统计报表。第八章 竣工验收
第四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验收包括单坝工程和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单坝工程验收分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坝系工程验收分初验和终验。第四十二条 验收工作分级负责。单坝工程的中间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单坝完工一年内,在建设单位全面自验的基础上组织竣工验收。
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竣工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计划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黄河水利委员会。100万立方米以下的骨干坝及中小型淤地坝竣工验收由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结果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 小流域坝系工程验收,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黄河水利委员会会同省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终验,验收结果报水利部。
第四十四条 工程验收的依据是已下达的工程建设计划,已批准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变更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的管理规定。建设单位需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中间验收文件、施工记录、合同文本、监测评价报告及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骨干坝和坝系验收,建设单位还需提交工程审计报告和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评价报告。
第四十五条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建设任务及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
2、工程建设内容和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3、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章制度;
4、档案资料是否完整;
5、工程管护责任主体是否落实。
第四十六条 验收合格的工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合格证书。对未实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度、管护责任主体未落实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
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由验收组提出处理意见,限期处理,经复验合格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发合格证书。第九章 运行管理
第四十七条 各省(区)应按照建管用、责权利相结合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订并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工程经营使用权,落实工程运行管护责任。
第四十八条 骨干坝的运行管理原则上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九条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回收的资金要设立专账,专户储存,建立工程管护维修基金,用于本辖区淤地坝的运行维护、监测等。
第五十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纳入当地防汛管理体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运行管护责任主体搞好淤地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五十一条 淤地坝工程管护要明确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其范围的确定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规定。第十章 监测工作
第五十二条 为科学评价淤地坝工程建设成效,为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淤地坝监测工作。
第五十三条 监测工作以省(区)为单位编制监测实施方案,按拟开展监测的典型小流域坝系编制初步设计,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应由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质单位编制。第五十四条 监测站点布设应与区域水文站、水土保持试验站等站点相结合,根据水土流失类型区和小流域坝系规模、水沙条件等合理确定。
第五十五条 监测机构和监测技术人员须取得《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
第五十六条 淤地坝监测内容主要有:
1、水沙监测:监测小流域水文气象、坡面与沟道耦合侵蚀动态、坝系水沙变化及淤积等情况。
2、坝体监测:包括坝体变形和渗流,主要有表面变形、裂缝接缝、岸坡位移、渗流量、渗流压力浸润线位置等。
3、效益监测:包括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五十七条 监测工作所需投资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列入工程建设总投资,并在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的坝系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以省(区)为单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十八条 监测单位应定期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单位报送经整理、分析、汇编的监测成果及评价报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按向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报送有关监测成果。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 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商省级计划主管部门制订本省(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细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四年五月九日
第四篇:淤地坝工程监理初探
淤地坝工程监理初探
我国淤地坝工程实行监理制才刚刚开始,目前尚有不少理论、方法、规程、工作程序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从事淤地坝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就淤地坝工程监理的要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仅供商榷。
一、前期工作阶段的监理
1、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审查
淤地坝的设计一般由当地的水利水保设计部门完成,由于受业务水平的限制,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有的较为粗糙。主要表现在:
①坝址地形图未实地测量与实际地形不符;
②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主要建筑物,一些布设在支毛沟上的小型淤地坝,不论上游来水量大小和控制面积大小,一律采用“两大件”结构,且主要结构尺寸一样,易造成浪费;
③设计时对坝址附近的土料、砂石料、水等建筑材料的分布、运距、性质和储量考察不够,为了省事往往搞一刀切。因此,开工前的设计报告和图纸审查是十分重要的,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有关规范逐项进行审查,并到实地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应及时督促设计部门尽快修改完善。
2、工程量核算
淤地坝设计时,要求设计单位派人到实地进行测量。有的测量工作做得不够认真,有的用1∶10000地形图放大作为工作底图,有的人为加大工程量,致使设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出入较大。笔者在监理过程中曾用断面法对一些淤地坝的工程量进行过实测,结果许多坝的实际工程量与设计不符,有一座坝竟相差3万多m3。
淤地坝的工程量是设计、工程承包、招标投标、资金控制等阶段的重要指标,因此,开工前必须对工程量进行核算。
二、施工阶段的监理
1、签署开工令
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开工申请,监理工程师根据当年有关部门计划文件和监理计划进度安排,并需了解清楚以下情况:
①淹没损失、土地征用、树木砍伐等事宜是否处理妥当;
②安全施工责任、防汛抢险责任是否落实;
③“三通一平”工作是否落实;
④是否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机械是否到场;
⑤建筑材料是否合格。监理工程师据此决定是否签署开工令。
2、施工放线检查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坝体、涵管(洞)、消力池、卧管(竖井)、溢洪道、明渠段等主要建筑物的放线情况,包括水平位置、纵向位置、高程、开挖断面、坡度、坡向等布设是否正确。
3、基础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
淤地坝的基础包括坝体清基、坝肩两岸削坡、开挖结合槽、泄水建筑物基础处理等。基础工程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会出现不均匀沉陷、渗漏、坝体滑坡甚至垮坝等事故。监理工程师必须高度重视,应经常深入工地,对照设计进行检查,分析研究地质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勘探。基础工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允许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
4、放(泄)水工程的质量控制
(1)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检查有无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说明书,包括厂名、品种、标号、出厂日期、抗压强度、安定性等主要指标。监理工程师若对上述有不明或怀疑,应对其质量进行必要的测试。
砂石料:对颗粒级配、扁平度、比重、含泥量等项目进行测试,达不到设计标准的不能使用。
钢筋及其制品:钢筋应有包括厂名、钢种、牌号、出厂批号、规格、数量、力学指标等内容的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混凝土制品也应有包括厂名、规格、型号、数量、抗压指标、抗拉指标等内容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凡是出厂证明不详或是与实物不符,应对其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
(2)砌石工程质量控制
砌石分干砌石和浆砌石两种,干砌石一般用于护坡或做反滤体,浆砌石用于砌筑建筑物主体。首先应检查砌筑形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检查垫层的级配、厚度、压实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再次检查砌筑方法和砌筑质量,对缝口不紧、底部空虚、鼓心凹肚、重缝、翘门悬石、蜂窝及轮廓走样等现象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求返工。对浆砌石施工要求每班对水泥沙浆配合比、坍落度进行检查。涵洞砌好后,要进行灌水检查,可将涵洞出口处临时堵上,在进口处利用已修好的卧管或竖井灌水,使涵洞承受水压力,或在涵洞放浓烟,若发现漏水、漏烟处,应用水泥砂浆或沥青麻刀认真封堵。涵洞等隐蔽工程要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能填埋。石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控制,应检查中心线位置、高度、坡度、断面尺寸、边坡稳定程度,开挖溢洪道还应注意表面平整度,尤其是断面底部的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挖补和整修。
(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水泥、砂石料及拌和养护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浇筑期间,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采用配料箱和磅秤测定,每班不得少于两次,并注意振捣密实,同时对混凝土标号进行必要检测和记录。对钢筋混凝土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检查钢筋的平直程度、锈蚀程度、保护层厚度、配筋要求等。另外施工单位必须注意混凝土工程的保护和养护。
5、土坝上料填筑的质量控制
土坝上料填筑的控制指标主要是填筑厚度和干容重。对于碾压式土坝要求每层铺土厚度不高于30cm,碾压至21cm左右,干容重不低于1.55t/m3;对于水坠式土坝应根据土壤黏粒含量多少按照规范合理确定填筑厚度,干容重不低于1.50t/m。监理工程师需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工地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
6、工程变更及处理
监理工程师在实地监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变更的问题,必须正确对待,谨慎处理。这里不妨将工程变更分为两类,即“善意变更”和“恶意变更”。所谓“善意变更”指在施工前或施工中发现因设计不当或因坝址地质问题确实需要变更,经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并签发《工程设计变更答复》,报上级部门审批,批准后施工单位方能按照变更后的图纸进行施工。“恶意变更”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量或因前期工作失误而提出的不合理变更要求,如移动坝址、局部降低标准等,监理工程师应坚决回绝。
3三、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
1、验收前的准备及自验
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准备验收材料,包括被验收工程的基本情况、施工情况、工程结算和决算情况、大事记、竣工图等内容,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自验,发现与设计有出入的地方应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还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整理取土场地,做好工程内外坡的整理和保护措施,清理工程两岸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2、初验
淤地坝工程的初验工作是在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初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坝高、坝体内外坡比、泄水工程结构尺寸(隐蔽部分除外)进行控制测量,检查整个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对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给予限期整改或返工处理,并形成初验材料,为终验做准备。
3、终验
终验是由工程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的,根据监理工程师的初验材料,验收组通过现场查看和抽测有关数据,决定是否通过验收。若验收不合格,责令限期整改,择期再验;若验收通过,可按有关程序将工程移交,投入使用。
四、淤地坝工程的资金控制
对淤地坝工程实行中央资金报账制。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当年计划文件,先预付中央资金的30%作为工程启动费,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进行报账(启动费要扣除),一般每年报2~4次。工程初验合格后,应扣留施工单位5%~10%的质量保证金,待终验合格后一次付清。地方匹配和群众自筹的资金由建设单位负责筹措和管理,暂不实行报账制。
五、淤地坝监理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前期工作不扎实
有些地方为了争取项目,盲目承诺,等到开工时,土地纠纷问题、淹没赔偿问题随之而来,影响了工程进度;有些设计粗糙,在施工条件差的地方布设淤地坝,给监理工程师控制进度和质量施工带来诸多不便。
2、计划文件下达周期长
目前淤地坝等水土保持工程的计划管理模式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局)—地(市、盟)水利局(水保局)—县(旗、区)水利局(水保局)逐级下达,由于中间环节多,周期长,加之施工期短(除汛期、冬季外,年施工期只有5个多月),往往不能按照监理工程师制定的计划进度完成。
3、监理工作困难较多
由于淤地坝工程面大量广,较分散,加之水保监理工作起步不久,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监理在淤地坝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给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第五篇:陕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
陕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和拦泥淤地效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以拦泥、淤地、缓洪、发展生产为目的而修筑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
第三条 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坚持谁修建、谁受益、谁管护和谁占用、谁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淤地坝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的职责是: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划定工程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组织淤地坝受益区群众逐步退耕陡坡耕地,造林种草,开展坡面综合治理。
第六条 对在淤地坝建设、管护、防汛抢险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建 设
第七条 建设淤地坝坚持维修加固与新建并重的方针。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统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淤地坝建设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县级规划和计划的基础上,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由各级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对防洪标准低、病险情严重、对下游威胁较大以及效益显著的病险淤地坝应制定除险加固方案,并优先列入建设计划。
第九条 淤地坝的加固或新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必须由有水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型淤地坝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人民 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大型淤地坝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地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淤地坝分级执行陕西省水土保持标准(陕DB-86)。第十条 淤地坝建设资金可以通过投工、投资、引进外资等方式,多渠道解决。
由国家立项的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建设资金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投资原则,国家投资实行部分有偿。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淤地坝建设。
鼓励和支持个户、联户、单位和城镇居民采取承包、入股等形式加固与新建淤地坝,使用权归投资者所有,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建设淤地坝增加的耕地从受益年开始,3至5年内不负担粮食定购任务,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经营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可依法继承、转让。
第十二条 设计未经批准的淤地坝工程不得施工。设计已经批准的不得擅自变更;确需改变的,必须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淤地坝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汛期施工的,施工单位应落实渡汛措施,确保安全。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施工 的监督管理。
淤地坝竣工后由批准建设的部门组织验收。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四条 县级和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按有关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工,对集体使用的淤地坝进行维修和养护。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确定专人负责集体使用的淤地坝的管理工作,村组应建立管护组织,制订管护公约,落实管护人员。
个户、联户、单位、城镇居民和其它组织兴建的淤地坝,由投资者承担管护责任。
第十六条 淤地坝的管护范围:
大型淤地坝为坝体以及放水、泄洪等设施及其边线以外100米内。
中型淤地坝为坝体和放水、泄洪等设施及其边线以外50米内。
小型淤地坝为坝体及其边线以外20米内。第十七条 在淤地坝管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1、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坝体安全的活动。
2、超越坝顶通行能力,行驶机动车辆。
3、在坝坡、坝顶和坝肩开垦种植或修建其它建筑物。第十八条 严禁毁坏和盗窃放水、泄洪、观测及其它设施。
第十九条 因生产建设活动需要占用淤地坝时,应征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第二十条 淤地坝的管护组织和管护人员应对坝体、放水、泄洪设施进行维修养护,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基层管护组织都要建立健全淤地坝汛期值班及汇报制度、通讯联络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等。
第二十二条 淤地坝的防汛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责任,分级管理。中小型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大型淤地坝由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跨行政区域的大型淤地坝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汛前要对本区域内的淤地坝逐个进行检查,及时处理隐患,确保安全渡汛。并对下游村镇、厂矿和重要建筑物逐一制定“防、抢、撤”方案,并组织落实。
第二十四条 集体所属淤地坝可以由集体经营,也可以 实行承包、租赁和拍卖经营,由经营者承担管护责任。
集体所有的淤地坝实行承包、租赁和拍卖经营所得的资金应纳入集体财务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淤地坝建设和对集体经营的淤地坝的管护。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设计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工并按本办法规定补办报批手续;不符合建坝条件的,限期拆除;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由责任者给予赔偿。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十条规定,未按设计施工或未按规定进行管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处1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对淤地坝或其配套设施造成损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可并处100至10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1000至5000元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 复议,或提起诉讼;罚款超过1000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