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2: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

国税发[2007]28号

2007-03-13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职能,妥善解决税务行政争议,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6]27号)和国务院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一)行政复议是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有效手段。税务系统开展行政复议工作以来,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发挥了行政复议的职能作用,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地处理了大量税务行政争议。??

(二)新形势要求必须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复议案件日趋增多,反映的问题渐趋复杂,深层次的问题愈益凸显,税收政策不完善、执法不规范、复议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行政复议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

(三)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行政复议是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和主要渠道。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便捷高效、方式灵活的优势,完善相关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有效化解税务行政争议。??

二、畅通渠道,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

(四)渠道畅通是行政复议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畅通渠道作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疏通进口,敞开大门,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除法律明确规定不受理的案件外,复议机关必须受理。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复议申请而经法院审理责令受理的,要定期通报,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确实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要妥善处理,不能简单一推了之,要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告知解决问题的渠道。对确有问题的案件要通过建立个案督促纠正制度予以纠正。

三、提高工作质量,力争把税务行政争议解决在税务机关内部??

(五)坚持公平正义。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依法公正合理地做出复议决定,是行政复议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促稳定的法治理念,把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作为行政复议的根本价值目标。??

(六)全面审查合法性与合理性。税务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既要注重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也要加大对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审查,切实提高办案质量。要使每一件行政复议案件都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七)注重证据审查。税务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必须依法全面审查相关证据,做到定案证据合法、真实、确凿、充分。既要注重审查税务机关提供的证据,也要重视纳税人提供的证据;既要审查证据的真实性,也要审查证据的合法性;据以定案的证据必须具有排它性和唯一性。??

(八)秉公执法,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机关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必须查清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依法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对该撤销或者变更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四、注重运用调解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九)调解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各级复议机关要增强运用调解手段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的全过程。运用和解、调解方式办案,必须坚持当事人自愿、合法、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引导双方当事人之间和平协商,平衡利益,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争议的负面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依法进行调解。对于存在合理性问题、混合过错问题或者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不能简单地撤销或者维持,要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的方式加以处理。复议机关要积极为当事人自行和解创造条件。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达成协议的,复议机关要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或者行政复议和解书予以确认,及时送达当事人执行。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调解书、和解书送达前申请人反悔的,复议机关应当及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

五、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解决行政争议的效率??

(十一)复议机关要根据案情特点,区分不同情况,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和结案方式。对疑难复杂、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可以采取当面核实、公开听证等审理方式,召集双方质证辩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增加行政复议的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做到公平公正。对基本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被申请人经过上级机关指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明显错误的,可以立即纠正。税务机关对自身明显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引起的复议案件应主动纠正,上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改正,以取得申请人的理解,避免加重违法不当行为造成的损害。

六、关注个案调研,促进税收政策完善

(十二)及时反馈问题,完善税收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要把办理个案与完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就案办案做出行政复议决定,也不能简单报告了事。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政策问题和纳税人反映强烈的问题,应当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进行深入专题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完善建议,反馈到政策制定机关和部门,及时对政策制度进行立、改、废,促进税收政策完善,从源头上预防税务行政争议的发生。

七、总结经验,落实和完善行政复议有关制度

(十三)制度完善是顺利开展行政复议工作的必要条件。对行政复议法有明确规定的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不能走形式。要积极探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又为行政复议工作所需,有利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制度,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税务行政复议听证制度、调查制度、和解制度、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十四)认真落实上级税务机关直接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制度。对下级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案件的,除责令受理外,上级税务机关要加大直接受理的力度,保证案件及时得到处理。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案件“提审”制度,对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或者有典型意义的案件,上级税务机关可以直接受理。

八、采取切实措施,强化行政复议能力建设

(十五)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办案水平。上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基层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保证不同税务机关对同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基本一致,确保法律适用的公平。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个案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办案能力。要组织经常性的工作交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整体办案水平的提高。??

(十六)增强专业素质,保证办案力量。行政复议工作是一项“辩是非、断曲直、定纷争”的工作,要保证能办案、办好案,配备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和稳定的专门人员十分重要。复议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观察力,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驾驭、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要切实解决存在的行政复议能力偏低、人员短缺和流失等问题,抓紧配备、充实和调剂行政复议专业人员。根据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性质特点,保证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有3人承办。切实保障行政复议人员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干事、有条件干事,促使复议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十七)强化监督,奖优罚劣。评价一个地方行政复议工作的优劣,不能简单地看案件的多少,更不能简单地以案件撤销、变更数量为标准,而是要看是否解决了争议,是否保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否促进了征纳关系的和谐。要把行政复议渠道是否畅通、质量是否过硬、人员配备是否与工作任务相适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上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对下级税务机关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要严格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九、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十八)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税务机关的行政首长是本机关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好职责。各级税务机关要把行政复议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建立健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责任制。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行政复议有关工作的汇报,研究重大疑难案件,解决行政复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支持和督促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复议案件。逐步推行行政首长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

(十九)加大对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基础投入。要加快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办案经费,保障行政复议办案的必要条件。??

(二十)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帮助广大税务干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正确认识行政复议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救济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向纳税人广泛宣传行政复议的法律规定、制度功能及其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优势,引导纳税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行政争议,营造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良好社会氛围。

王 琴:新形式下如何加强我省行政复议工作思考

导航: 政府法制》 地方法制信息》 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上传时间:2007-04-18 | 点击

数:631

贵州省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应诉处 王 琴

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认真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和《贵州省行政复议条例》,依法开展行政复议工作,审理了一大批案件,切实履行了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职责。使我省行政复议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层级监督的重要作用,成为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行政复议工作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亟待加强和改进。

一、我省行政复议工作存在的的问题

(一)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行政复议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当前少数地方和部门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自觉支持行政复议工作和接受行政复议监督的意识淡薄。有的领导不重视行政复议工作把发展经济与依法行政分割起来,一旦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决定撤销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就埋怨行政复议机关不支持其工作。个别领导超越职权干预行政复议机关办案,对行政复议工作采取

消极应付的态度等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我们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也没有积极向领导宣传好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并通过自身的工作,使领导能够及时了解行政复议工作情况,重视和支持行政复议工作。

(二)一些地方和部门行政复议渠道不畅通。在2006年全省“一法一条例”的检查中,发现有些县虽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政府领导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开展得相当好,行政复议渠道畅通,反之,有的县虽然条件比较好,但是由于领导不重视,行政复议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每年就只受理三、五件行政复议案件,有的地方甚至没有。一个县级政府一年只有几件行政复议案件,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行政复议案件的受案数,是行政复议工作开展得好坏的标准之一。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行政复议申请有案不受,能推就推,行政复议渠道不畅通。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行政复议工作的发展。

(三)县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复议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办公条件尚未落实。政府法制机构是行政复议工作机构。目前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法制机构的设置和建设,与其所承担的行政复议工作任务仍不相适应。从机构设置看,目前,省政府法制机构人员编制基本到位,州、市级政府法制机构逐步加强,但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专职人员严重缺员。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人员也须加强。而且许多行政复议人员是半路出家,行政复议业务水平不高。加之行政复议机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有些行政复议人员不安心工作,行政复议专业队伍缺乏相对的稳定性。从经费来看,与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需要相不相适应。大多数县级政府没有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落实行政复议专项经费,没有为行政复议工作机构办案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有的连办公电话费用都不能保证,差旅费也无法报销。有的虽列支了专项经费,但也不一定专项用于行政复议工作,从而挫伤了行政复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也影响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一些行政复议人员行政复议能力不强。行政复议工作,不是只懂《行政复议法》就可以的。行政复议争议涉及行政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法律关系也不仅仅是行政法律关系,要准确地把握案情、正确地处理行政争议,就要求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不仅要懂行政法律,还要懂民事、刑事、诉讼等法律;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仅要研究法律、政策,还要学习行政管理和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对案件提出的处理意见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在《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的行政复议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纪律上作表率的人才,为我省的行政复议和社会稳定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目前还也有相当一部分行政复议人员把握、理解、处理行政争议的能力不强,有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有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对具体案件提出的处理意见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相悖。

(五)行政复议决定执行不及时、不到位。现在有的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做出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义务以及和给予行政赔偿的决定后,被复议的行政机关拖延履行或者拒不履行,造成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形成了“法律白条”。这种情况影响很坏,破坏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公信力。

二、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行政复议工作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贵州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我们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等于没有矛盾,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机制,要明确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法治,而加强行政复议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因为,行政复议集中了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是把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的重要制度,是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定渠道。当前,大量的社会矛盾都以行政争议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行政复议是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首要途径,因而也是预防和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行政复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复议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深刻阐述了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新阶段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思考、来开展、来推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行政复议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办、国办27号文件、全国行政复议座谈会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健全公正合理、高效便民、监督到位、保障有力的行政复议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行政复议能力,力争把大部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为此,要服从并服务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个大局,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贯彻落实好中办发(2006)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制定《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此指导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全面推进我省依法行政,大力构建和谐贵州中的重要作用。

(二)抓好对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宣传,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有复议制度,这说明宣传工作不到位,我们要在宣传上下工夫。通过广泛宣传,把行政复议法律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有效解决人民群众“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和组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对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开展采访报道。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通过整合宣传资源采取开辟专栏、学习辅导、专家访谈、法律咨询、案件评析等形式开展一次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介绍行政复议的制度和运用行政复议制度解决行政复议争议、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群众上访尤其是群体性上访等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三)要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行政复议申请权。各级行政复议机构要依法敞开案件受理大门,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权,凡是《行政复议法》规定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都要依法受理,坚持杜绝把合法的复议申请拒之门外的情况发生。对确实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或者应当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的事项,也要说明情况、指明出路,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各地各部门的党政机关要将是否依法受理复议案件纳入目标责任制,要对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经人民法院审理责令受理的,经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后仍不受理的,列为扣分项目。

(四)要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提高行政复议机关的公信力。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质量,是判断行政复议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也是政府取信于民、提高政府自身公信力的根本手段之一。提高行政复议的办案质量,关键是要始终做到依法审理、公正裁决。具体讲,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坚持原则。行政复议主要是审查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就是要纠正有关地方和部门的不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的个案矛盾突出。这是行政复议工作的特点,这个工作特点决定了,你只要从事这项工作,就避免不了要得罪人。这就要看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否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能否严格依法办事,能否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公正廉洁、铁面无私,因此每个案件的办理都可以说是一次考验。如果该受理的不受理,不该维持的维持,该撤销的不撤销,该变更的不变更,该责令履行的不责令履行,那就意味着对法律的亵渎。所以,是否坚持原则,是评判行政复议人员政治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行政复议工作是否具有权威性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坚持办案公开、透明,确保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要制定行政复议的听证制度,对涉及公共利益、群体性因素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要坚持公开听证审查。三是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我们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时都知道,有的案件,如土地权属纠纷、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等,可能涉及的年代久远,坐堂问案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到实地调查才能获得支撑案件事实的证据,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才可能具有权威性。四是要集思广益。在办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时,应当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行政复议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行政复议人员,无论水平再高,都有其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在办案中必须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获取有益的补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自身的局限性。有的复议机构在办理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过程中,不仅注意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第三人的意见,而且经常性地采用案件咨询论证会这种形式听取专家意见,并加强同人民法院的工作联系。

(五)加大调节力度,增强行政复议办案的实际效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根本目的是化解行政争议,平息社会矛盾。在行政复议工作中,要注重引入调解机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行政复议工作的始终,注意办案的实际效果。在案件审查处理阶段,坚持以情感人,以理动人,以法服人,在查明案件事实,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办案人员主动帮助当事人客观分析各自的利弊得失,并针对案件的成因和特点,引导当事人的代理人、亲朋好友帮助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促使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在案件审结后,坚持向当事人做好耐心的宣传解释工作,保证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和谐,主动息诉罢访,实现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努力消除因行政争议引发的不和谐因素。

(六)推进行政复议工作的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是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一是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通过简易程序加以解决,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办案程序规定,逐步推行网上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和网上公布行政复议决定。使行政复议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三是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听证、调查等制度。对重大复杂、社会关注的案件、不能仅仅采取书面审查方式,要充分调查,通过当面核实,公开听证、质证、专家论证等方式全面审查,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办理效果。四是要积极探索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的新方式、新举措。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五是全省明确两个示范点探索开庭复议方式。开庭复议方式将行政复议书面审查与行政诉讼的开庭审理模式相结合,借鉴行政诉讼审判严谨、公开的特点,保障当事人的参与权,使行政复议更趋公正。对重大、疑难和法律关系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要大胆探索开庭复议方式,这类案件,复议机关在对案件公开开庭复议中,让当事人全面举证、充分质证、多轮辩论,通过庭审明晰事实,明辨是非,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七)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首先,要落实领导责任。全国行政复议座谈会明确了行政复议机关的首长是本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行政领导要带头学习《行政复议法》,认真领会行政复议制度的精神实质,把行政复议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积极支持和督促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亲自关注并重视解决行政复议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责任制,把行政复议工作考评与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相结合,把责任追究机制与评优激励机制相结合,把行政复议渠道是否畅通、行政复议质量是否过硬、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与工作任务是否相适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再次,要加强监督指导。各级政府要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要求,切实加大对本地区行政复议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作为本地区行政复议工作的综合指导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地区行政复议活动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要重点加强对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重点、热点领域行政复议案件的对策研究和监督指导工作。要认真落实行政复议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和重大行政复议案件备案制度,完善定期检查制度,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重大法律纠纷应对指导,健全上、下级复议机构之间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四,要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要以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加强我省行政复议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继续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条主线,以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切实发挥好行政复议在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八)要加强基层行政复议能力建设,为改进行政复议工作提供保障。一是要对照全国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和中办、国办27号文件要求,着力了解和解决好市(州、地)、县两级政府行政复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案经费以及办公条件等问题,对尚未落实到位的进行督查督办。从而使市(州、地)、县两级政府的行政复议工作真正做到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干事、有条件干事,切实提高基层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能力。二是要配备、充实和调剂行政复议人员,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机构,必须保证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有3人承办。三是要加强行政复议人员培训,努力提高行政复议人员专业化水平,省政府法制办每年应分期分批对全省行政复人员进行一次专门业务培训,每期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5天,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素质与办案要求相适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贵州省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把好行政复议人员的资格准入关。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人员的作风建设。行政复议工作是面对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办案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政府茨声誉和形象。行政复议人员既要坚持依法办事,铁面无私,更要心中装着群众,做到诚恳耐心,热情周到,清正廉洁。五是要关心行政复议人员的成长进步。要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充实到基层行政复议工作领导岗位;要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行政复议人员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同志。

相关新闻

关闭窗口

——在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委员 华建敏(2006年12月2日)

行政复议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这次行政复议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意义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国行政复议工作的做法和成效,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研究提出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的措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前不久,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在罗干同志的亲自主持下,有关方面拟定了《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由中办、国办印发(中办发〔2006〕27号)。《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行政复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这次会议也是贯彻《意见》要求,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的一次重要会议。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及行政复议机构的工作人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行政复议法,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一是依法、公正、及时地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全国平均每年通过行政复议解决8万多起行政争议,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通过每个具体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三是纠正了一大批违法、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强化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的意识,提高了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平等对待行政机关和主张权利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发挥行政复议快速高效、简易便民、不收费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五是通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尊重公共利益、法律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了全社会的法制意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特别是行政复议机构同志们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成果,藉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务院向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行政复议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新形势下依法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对通过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解决行政争议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善于运用行政复议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不积极受理、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案件,相互推诿、敷衍塞责,致使相当一部分行政争议的处理仍游离于法定渠道之外,70%的行政诉讼案件在起诉前未经过行政复议,不少行政机关仍陷于应付信访、忙于应对行政诉讼的被动局面;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关注不够,市、县的能力建设尤为薄弱,机构不健全、编制不到位、队伍不稳定、素质不够高的问题突出;行政复议办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决定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制度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许多矛盾纠纷已经并将继续以行政争议的形式反映出来,行政争议呈现增多的趋势。行政复议是把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重要制度,是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矛盾的法定机制。各级政府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要求,坚持标本兼治,严格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矛盾。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社会矛盾不断依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动态稳定的社会。我国大量的行政管理法规主要由基层行政机关具体实施,行政争议主要发生在县、乡两级政府和市(地)、县两级政府部门。近年来,因行政争议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引发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能否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将相当一部分行政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并将减少群众集体上访、特别是非正常上访。行政复议制度依靠公开、公正、公平的机制,用法律手段消除因行政争议引发的不和谐因素,尽可能避免老百姓与政府对簿公堂,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关系方方面面,影响千家万户,一举一动,都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有不同意见,依法向行政机关反映其诉求,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人民的基本权利。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和法定渠道,集中了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几个方面的内容,核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复议,直接倾听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有利于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平等对待行政机关和利益诉求人,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行政机关“为民谋利”,防止和纠正“与民争利”;通过协调各方意见,有利于正确把握和处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及公民个人的特殊利益的关系;通过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直接参与,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

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内部层级监督,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开展行政复议,有利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落实责任,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断树立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及早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行政机关总结经验、完善立法,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解决行政争议的过程,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可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营造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各级行政机关都必须不断修正工作中的失误,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行政复议正是根据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请求,由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一种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有效解决行政争议,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机关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执行力。行政机关是否善于运用行政复议制度处理好其工作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通过行使行政复议制度赋予的层级监督权,上级政府和部门可以直接纠正下级政府和部门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特别是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保证政策法规的统一,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通过对个案评价考核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参与,还可以促进各级政府及部门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决策行为,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行政机关公务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预防和减少执法腐败,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

总之,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新阶段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思考、来开展、来推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

第二篇:税务行政复议范围(范文)

(一)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2.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3.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4.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5.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6.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2)不予抵扣税款;

(3)不予退还税款;

(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6)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7)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7.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8.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9.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10.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11.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12.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1.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2.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4.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

前款中的规定不含规章。(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

(二)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1.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

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及质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保证人的资格、资信进行审查,对不具备法律规定资格,或者没有能力保证的,有权拒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抵押人、出质人提供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不予确认。

3.申请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5.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当事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被申请人不得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6.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7.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

第三篇: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一、业务概述

税务行政复议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作出处理决定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申诉,上一级税务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活动。

二、复议范围

(一)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2.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⑴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⑵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3.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4.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⑴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⑵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5.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⑴罚款;

⑵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⑶停止出口退税权。

6.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⑴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⑵不予抵扣税款; ⑶不予退还税款;

⑷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⑸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⑹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⑺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7.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8.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9.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10.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11.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12.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二)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1.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2.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规定;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4.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前款中的规定不含规章。

三、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6.《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8号)。

四、所需资料

1.《复议申请书》或《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登记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或代理人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3.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五、办理期限

税务行政复议的办理期限为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的60日限期内做出复议决定的,报经领导岗批准后,可以延期。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六、办理程序

(一)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 1.接收复议申请; 2.复议申请的处理: ⑴不予受理

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复议申请,必须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制作《不予受理决定书》,书面告知理由和诉权,送达申请人。

对于符合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制作《行政复议告知书》;对资料不齐,需要补正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

⑵受理

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复议申请,应自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制作《受理复议通知书》书面告知申请人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受理复议。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而不予受理且申请人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上级税务机关制作《责令受理通知书》,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二)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以及抽象行政行为的处理或转送 1.在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制作《提出答复通知书》,连同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自收到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10日内,提交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或者证据,提交书面回复。

2.审查被申请人提交的书面回复内容。3.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但申请人提出或者税务行政复议岗认为有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4.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税务行政复议岗不得拒绝。

5.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⑴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⑵复议机构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⑶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⑷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对审查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制作《停止执行通知书》,送被申请人执行。

6.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中止: ⑴申请人死亡,须等待其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⑵申请人丧失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⑶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⑷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行政复议机关暂时无法调查了解情况 的;

⑸依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处理的: ①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依据本规则第九条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②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⑹案件的结果须以另一案件的审查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件尚未审结的;

⑺申请人请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被申请人正在履行的; ⑻其他应当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

行政复议中止应制作《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书面告知当事人。中止行政复议的情形消除后,应当立即恢复行政复议。

7.终止复议

⑴行政复议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①依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第三十八条规定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 ②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其他行政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已经先于本机关受理的;

③申请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 ④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人放弃行政复议权利的。因第6点第⑴、⑵项原因中止行政复议满60日仍无人继续复议的,行政复议终止,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⑤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制作《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⑵申请人在税务决定做出之前,要求撤回复议申请的,需要说明理由并提供书面申请;没有书面申请的,税务行政复议岗要写明申请人口述的撤回申请的理由、时间并经申请人签字确认。

⑶对申请人撤回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同意撤回的,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文书送达申请人并抄送被申请人。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申请复议。

(三)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决定的制作和监督执行

1.审理结束后,制作《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执行。

2.税务行政复议环节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经过审理做出复议决定。复议决定的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1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1日为期间届满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

对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的60日期限内做出复议决定的,税务 行政复议岗应在期限届满5日前,制作《决定延期通知书》,分别送答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税务行政复议岗应制作《责令履行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责令其限期履行。

3.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⑴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⑵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税务行政复议岗负责提请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税务行政复议案件的赔偿(参见税务行政赔偿工作规程)

第四篇:税务行政复议答疑

税务行政复议答疑

当合法权益被侵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寻求救济,使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维护: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可以对税务机关的哪些行为申请税务行政复议?

答:税务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一)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二)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三)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四)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五)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六)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七)税务机关作出的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为。

(八)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九)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十)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

(十一)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二)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二、应向哪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

答:对各级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三、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有没有时间限制?

答:申请人应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四、是否必须先经过税务行政复议,方可提起行政诉讼? 答:根据《征管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诉讼。

五、关于税务行政复议,有没有详细的规定?

答: 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可在各级税务机关的网站查阅。

第五篇:税务行政复议制度

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限制税务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权利救济途径,并且税务行政复议是税务机关的内部约束机制,因而还具有一定的准司法性质,这使它成为解决税务争议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当前的税务行政复议实践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具体行政行为,基本上排除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立法性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也就是说无论行政机关还是法院都无权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和合法性加以审查,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才对某些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有限的审查权。《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请求……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沿袭了《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如第九条规定:“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二)其他各级税

务机关的规定;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规定。前款中的规定不合规章。”该条款显然存在三方面限制:一是向税务复议机关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申请为前提的,如果不是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就不能向税务复议机关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此即附带性审查;同时向税务复议机关提起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应当认为是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而非不适当。二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都可以申请审查,只有对“规定”即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才可以申请审查,这大大缩小了刘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三是税收规章与规定的界限不是很明确。在目前税收立法还不规范的情况下,许多时候很难区分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规章还是规定。规章与规定的界限不太明确,导致在税务行政复议实践中对规定申请审查缺少可操作的标准,从而影响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功能的发挥。

二、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我国目前原则上实行税务行政复议的垂直管辖制度,税务行政复议实行垂直督促虽然有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解决行政复议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等问题,但同时由于税务复议机关和作出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隶属

性,使得税务复议机关在裁决争议时难免缺乏复议公正的形式要件,这种“自己做自己法官”的模式即使结果公正,也难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税务行政复议作为一种层级内部监督制度和税务机关自我纠错制度,应充分体现公正、公开原则,在机构设臵、人员组成方面特别注意它的超脱性。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设立税务复议机构时,都注意到了提升税务复议机构独立的必要性。例如美国的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是上诉部(The Appeal Office),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立法局首席咨询部,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国内收入局的行政机构。又如,在日本税务复议机关的设臵上,其在国税厅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国税不服审判所,统一负责有关国内税的复议请求。没有相对独立性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既违反了最基本的自然正义原则,又不利于公正地进行行政复议,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税务行政复议所应有的职能。

三、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根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规定,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在某些申请程序上采用了税务行政复议纳税义务前臵规则。例如《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本规则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

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按前款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基于上述规定,如果纳税人无法或不足以支付全部有争议的税款,又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那他就不具备提起税务行政复议(进而税务行政诉讼)的资格。

尽管增加纳税担保的内容后,税务复议的条件已经有所缓和,但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有缺陷的条款。如果当事人直接申请复议,按照现行的税务争讼程序,从复议到诉讼,从一审到二审,至少要经历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税款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国家利益或税收秩序可能会构成损害,同时也会增加税收管理的难度。实际上,按照《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在行政复议期间,原则上也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在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也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如果出现停止执行的情形,一般也是行政机关或法院认为有必要,或法律法规有直接的要求,这足以说明税款的安全与申请复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当事人没有缴纳税款和滞纳金,即便其已经申请行政复议,或进入行政

诉讼程序,仍然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缴入国库。在一个民主宪政国家,立法活动必须受制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如果法律违反了宪法的规定,同样也应该归于无效。而就税务行政复议的前臵条件而言,尽管增加纳税担保以后,相关的后果有所减轻,但是无力缴纳税款及滞纳金的当事人,有时也无力提供担保。因此,税务复议前臵条件的规定,使当事人无法与税务机关进行抗辩,从而剥夺了当事人请求救济的权利,同时也使其财产权无法得到合理的保护。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 税务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没有申请人的申请,税务行政复......

    税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TopSage.com 大家网 1 / 1 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初级会计师考试专区 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考试论坛,期待您的光临! 2012年初级经济法预习——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1号,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1号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已经2009年12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国家税务总局部署2013税务稽查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部署2013税务稽查工作 2013-2-22 19:0 中国税务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2013年全国税务稽查工作视频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

    解读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年第21号: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新在何处(五篇范文)

    解读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年第21号: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新在何处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新的《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该规则进一步吸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

    税务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对比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税务行政处罚法》①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 税务机关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 税务机关作出的吊......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税务报社(模版)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税务报社“税收宣传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启事 【发布日期】: 2012年【来源】:国家税务总05月24日 局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09〕14号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税务建设,更好地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