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3:5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

第一篇: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

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

2009年03月16日 11:36:43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按::《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渝文审[2009]5号)已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通过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及时、全面地了解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政策,经重庆市政府网站约稿,市发展改革委就相关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一、制定实施细则的背景和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0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备案”。为此,按照该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制定细则的主要目的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我市以工代赈管理。目前我市尚无地方性的以工代赈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亟需通过制定实施细则以规范我市以工代赈管理,使以工代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明确以工代赈计划编报程序和下达程序,维护计划的严肃性,防止擅自调整或变更计划;三是进一步明确以工代赈项目审批程序和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及深度;四是进一步规范以工代赈招标投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公示、劳务报酬发放、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以提高以工代赈管理水平。

二、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区域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区域为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我市的万州、黔江、城口、丰都、武隆、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14个区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涪陵、潼南、南川、忠县等4个区县为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三、细则规定了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向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具体包括下列领域:

1、乡村公路建设、改造;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造;

4、基本农田改造;

5、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6、小流域治理;

7、经批准的其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

四、细则具体规定了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为了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达到相应的深度,实施细则从项目资金规模和技术难度等方面对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分类作出了相应规定,并针对部分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当编制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

2、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防洪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及以上的河堤整治项目、单孔跨径大于20米的独立桥涵等项目,均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后两类项目还应当编制初步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

五、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项目审批权限

为了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充分发挥区县的积极性和作用,细则作出了对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分级审批的规定: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2、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六、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申报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

为了突出以工代赈项目规模、集中连片,确保项目尽快实施,以及时和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效益,细则对申请列入市级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项目申报条件作出了相应规定: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的额度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

2、完成了规定的前期工作,已按规定完毕相关审批;

3、规划、土地等相关审批手续齐备;

4、配套资金已落实,已具备开工条件;

5、已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支付方案;

6、其他按规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七、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招投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项目按规范实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细则对不同类别的以工代赈项目招投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凡河堤(坝)、桥涵等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并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其他以工代赈项目施工,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和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可以不招标。

八、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公示制

为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细则规定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公示制,并对公示要求作出了相应规定:

1、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将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内容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公告公示;

2、区县(自治县)乡镇政府应在收到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后20个工作日内向群众公告公示有关项目情况。公告公示地点应是公众便于到达和查看的公共场所。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预期效益、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

3、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地明显位置设置项目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九、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作出了明确规定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工代赈项目应组织项目所在地的农民群众参加项目工程建设,并支付劳务报酬。为此,细则规定:除河堤(坝)、桥涵等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外,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应当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十、细则对以工代赈资金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以工代赈资金是国家专项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为此细则规定: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等有关规定,严格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

此外,为确保细则的严格执行,细则规定了对违反细则规定的行为和人员的处罚、处理的具体条款。例如,第三十三条中规定:在资金使用及管理中有违反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二篇: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

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

按::《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渝文审[2009]5号)已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通过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及时、全面地了解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政策,经重庆市政府网站约稿,市发展改革委就相关热点问题予以解读。

一、制定实施细则的背景和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0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备案”。为此,按照该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制定细则的主要目的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我市以工代赈管理。目前我市尚无地方性的以工代赈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亟需通过制定实施细则以规范我市以工代赈管理,使以工代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明确以工代赈计划编报程序和下达程序,维护计划的严肃性,防止擅自调整或变更计划;三是进一步明确以工代赈项目审批程序和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及深度;四是进一步规范以工代赈招标投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公示、劳务报酬发放、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以提高以工代赈管理水平。

二、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区域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区域为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我市的万州、黔江、城口、丰都、武隆、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14个区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涪陵、潼南、南川、忠县等4个区县为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三、细则规定了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向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规定,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具体包括下列领域:

1、乡村公路建设、改造;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造;

4、基本农田改造;

5、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6、小流域治理;

7、经批准的其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

四、细则具体规定了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要求

为了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达到相应的深度,实施细则从项目资金规模和技术难度等方面对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分类作出了相应规定,并针对部分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当编制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

2、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防洪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及以上的河堤整治项目、单孔跨径大于20米的独立桥涵等项目,均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后两类项目还应当编制初步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

五、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项目审批权限

为了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充分发挥区县的积极性和作用,细则作出了对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分级审批的规定: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2、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六、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的申报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

为了突出以工代赈项目规模、集中连片,确保项目尽快实施,以及时和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效益,细则对申请列入市级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项目申报条件作出了相应规定:

1、申请以工代赈资金的额度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

2、完成了规定的前期工作,已按规定完毕相关审批;

3、规划、土地等相关审批手续齐备;

4、配套资金已落实,已具备开工条件;

5、已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支付方案;

6、其他按规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七、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招投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项目按规范实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细则对不同类别的以工代赈项目招投标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凡河堤(坝)、桥涵等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并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其他以工代赈项目施工,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和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可以不招标。

八、细则明确了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公示制

为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细则规定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公示制,并对公示要求作出了相应规定:

1、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将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内容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公告公示;

2、区县(自治县)乡镇政府应在收到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后20个工作日内向群众公告公示有关项目情况。公告公示地点应是公众便于到达和查看的公共场所。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预期效益、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

3、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地明显位置设置项目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九、细则对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作出了明确规定

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工代赈项目应组织项目所在地的农民群众参加项目工程建设,并支付劳务报酬。为此,细则规定:除河堤(坝)、桥涵等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外,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应当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十、细则对以工代赈资金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以工代赈资金是国家专项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为此细则规定: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等有关规定,严格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

此外,为确保细则的严格执行,细则规定了对违反细则规定的行为和人员的处罚、处理的具体条款。例如,第三十三条中规定:在资金使用及管理中有违反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三篇: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1

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市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投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吸纳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其劳务报酬,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农村扶贫政策和措施。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以工代赈的市级以上的财政性资金。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项目,是指使用以工代赈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条

本市行政辖区内的以工代赈管理,适用于本细则。第四条

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区域为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第五条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具体包括下列领域:

(一)乡村公路建设、改造;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

(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造;

(四)基本农田改造;

(五)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六)小流域治理;

(七)经批准的其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

第六条

以工代赈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总体管理、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区县(自治县)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七条

以工代赈项目及资金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一)遵照国家要求,结合区县(自治县)建议;

(二)参考上计划执行和任务完成情况;

(三)以规划为控制和指导,突出规模和集中连片;

(四)质量效益为先为重。以工代赈项目按建设程序管理。

第八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以工代赈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市以工代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市以工代赈建设规划、计划、专项计划;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报送计划建议,分解下达全市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转下达专项计划;按权限审批以工代赈项目;指导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按规定向上级报送以工代赈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

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送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计划、专项计划建议;分解下达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转下达专项计划;按权限审批以工代赈项目;指导本区县(自治县)乡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按规定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以工代赈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管理

第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扶贫开发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并纳入同级同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完毕后,应当按规定程序报批,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应当按照本细则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编制。

第十一条

以工代赈计划、专项计划编制和报送按下列规定程序办理:

(一)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编制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经按本区县(自治县)有关规定审定后,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

(二)市发展改革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结合各区县(自治县)报送的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经综合平衡后,编制全市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按规定程序报送国家发展改革部门。

以工代赈计划建议原则上每年编报一次,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在计划建议之外再行以其他方式报送项目和资金申请。

第十二条

以工代赈计划下达按下列规定程序办理: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后的20个工作日内,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计划分解下达建议方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二)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意见后的20个工作日内,按照审定意见编制完毕以工代赈分解计划,会签市财政部门后下达,并将分解下达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专项计划后的7个工作日内,会签市财政部门转下达计划。

(三)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市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后,分别在20个工作日和7个工作日内,将计划分解下达和转下达到有关乡镇或项目实施单位,并将下达计划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下达后,各级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

因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等特殊原因确需调整以工代赈计划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调整计划建议书面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在未获准审批同意前,不得先行实施。

以工代赈专项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或变更。

第三章

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依据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牵头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一)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以下的项目,应当编制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

(二)申请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防洪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及以上的河堤整治项目、单孔跨径大于20米的独立桥涵等项目,均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后两类项目还应当编制初步设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

第十五条

除国家有特殊要求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审批的项目外,以工代赈项目由市、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分级审批:

(一)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二)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00万元以下的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等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规定职责和程序审批。

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将有关项目审批文件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防洪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及以上的河堤整治项目、单孔跨径大于20米的独立桥涵等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应出具有相应资质专业机构的咨询评估意见或行业主管部门(或专家)的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

凡申请列入市级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项目,申请以工代赈资金的额度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且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了本细则第十四条规定的前期工作,已按本细则第十五条规定完毕相关审批;

(二)规划、土地等相关审批手续齐备;

(三)配套资金已落实,已具备开工条件;

(四)已确定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支付方案;

(五)其他按规定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十七条

凡河堤(坝)、桥涵等技术复杂的重要工程,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并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以工代赈项目施工可以不招标。第十八条

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由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与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前款所称合同中,应当明确项目管理与协调、承担工程建设、组织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质量及工期要求、质量监督检验等事项的责任主体,以及支付参建群众劳务报酬、违约责任等具体事项的约定。

第十九条

以工代赈项目应当实行公告公示制度。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将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内容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向社会公告公示。

区县(自治县)乡镇政府应在收到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后20个工作日内向群众公告公示有关项目情况。公告公示地点应是公众便于到达和查看的公共场所。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告公示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预期效益、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督电话等。

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地明显位置设置项目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条

以工代赈项目应当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和内容以及有关工程技术规范、合同约定实施,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内容。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内容及投资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变更申请,未经审批同意的,不得擅自实施。

经批准同意的属前款变更、调整事项导致项目投资调整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下达项目投资调整计划,其中调增的投资由项目区县(自治县)自筹;调减的投资上收市里,由市发展改革部门商市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其他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第二十一条

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季度和报告制。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于每季度首月的10日前和每年1月15日前分别将上季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和上计划执行情况书面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

第二十二条

除本细则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重要工程外,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应当优先和充分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足额劳务报酬。

第二十三条

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项目档案,妥善保管。

第二十四条

以工代赈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向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或项目施工单位发出限期整改书面通知书;整改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得验收。第二十五条

组织项目实施的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以及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等有关规定,严格以工代赈资金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以工代赈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政府应当积极筹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项目配套资金按本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管理。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适时会同相关部门对以工代赈项目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对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和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严重违反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二十九条

各级财政、扶贫、交通、农业、水利、国土、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以工代赈项目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市、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以工代赈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和审计监督。根据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以工代赈资金按财政性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考评。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区县(自治县),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收回已拨付的违规资金,并在次年减量或暂停安排其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

(一)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以工代赈资金的;

(二)拖欠、截留、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调整计划、变更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内容的;

(四)未按规定建立项目档案和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的;

(五)拒绝吸纳愿意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民参加工程建设的;

(六)未按规定审查、审批项目或审查、审批项目把关不严的;

(七)其他违反本细则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中介机构提供虚假报告、意见或报告、意见严重失实的,由资质审批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或降低资质等级,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违反本细则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机关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以工代赈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由有关机关责令其限期整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有关机关负责追究工程建设责任单位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资金使用及管理中有违反财政法规和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区县(自治县)可依据本细则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或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2009】202号

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渝发改地[2009]20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市以工代赈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是指政府通过投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吸纳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并支付其劳务报酬,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农村扶贫政策和措施。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以工代赈的市级以上的财政性资金。

本细则所称以工代赈项目,是指使用以工代赈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条 本市行政辖区内的以工代赈管理,适用于本细则。

第四条 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区域为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第五条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投向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具体包括下列领域:

(一)乡村公路建设、改造;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

(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造;

(四)基本农田改造;

(五)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六)小流域治理;

(七)经批准的其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

第六条 以工代赈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总体管理、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区县(自治县)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七条 以工代赈项目及资金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一)遵照国家要求,结合区县(自治县)建议;

(二)参考上计划执行和任务完成情况;

(三)以规划为控制和指导,突出规模和集中连片;

(四)质量效益为先为重。

以工代赈项目按建设程序管理。

第八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以工代赈管理工作。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市以工代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全市以工代赈建设规划、计划、专项计划;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报送计划建议,分解下达全市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转下达专项计划;按权限审批以工代赈项目;指导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项目前期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按规定向上级报送以工代赈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

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送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计划、专项计划建议;分解下达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项目投资计划,转下达专项计划;按权限审批以工代赈项目;指导本区县(自治县)乡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按规定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以工代赈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管理

第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编制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扶贫开发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并纳入同级同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编制完毕后,应当按规定程序报批,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应当按照本细则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编制。

第十一条 以工代赈计划、专项计划编制和报送按下列规定程序办理:

(一)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编制本区县(自治县)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经按本区县(自治县)有关规定审定后,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

(二)市发展改革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规定,结合各区县(自治县)报送的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经综合平衡后,编制全市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建议,按规定程序报送国家发展改革部门。

以工代赈计划建议原则上每年编报一次,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在计划建议之外再行以其他方式报送项目和资金申请。

第十二条 以工代赈计划下达按下列规定程序办理: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后的20个工作日内,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计划分解下达建议方案,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二)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意见后的20个工作日内,按照审定意见编制完毕以工代赈分解计划,会签市财政部门后下达,并将分解下达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市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国家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专项计划后的7个工作日内,会签市财政部门转下达计划。

(三)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在收到市发展改革部门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后,分别在20个工作日和7个工作日内,将计划分解下达和转下达到有关乡镇或项目实施单位,并将下达计划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备案。第十三条 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计划下达后,各级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

因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等特殊原因确需调整以工代赈计划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调整计划建议书面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在未获准审批同意前,不得先行实施。

以工代赈专项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或变更。

第五篇: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大化县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2013.3.1

3制发机关:大化县发展和改革局

编号:

标题:大化县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大化县以工代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以工代赈资金使用安全,提高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效益,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广西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大化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以工代赈,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项农村扶贫政策。

第三条以工代赈投入为资金投入。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省及市、县以工代赈投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山区发展。

第四条发展和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管理部门,承担以工代赈工作的管理职责。

第二章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

第五条 国家以工代赈投入集中用于贫困乡和贫困村,并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乡村脱贫积极性高的乡(镇)、村倾斜。

第六条以工代赈投入重点建设与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乡村公路建设、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改造;基本农田改造;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本次建设内容主要是乡村公路建设、改造。

乡村道路建设集中建设行政村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自然村、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以及村与干线公路的连接(包括移民新村的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标准为四级以下(含四级)。

第三章规划与计划管理

第七条 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基本依据,其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项目规划、投资规模、资金筹措、实施步骤、配套措施等。

第八条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编制全县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九条以工代赈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编制以工代赈计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以工代赈建设规划为指导,与国家的扶贫方针政策相协调,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十条以工代赈计划分为以工代赈计划和专项以工代赈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本或本专项以工代赈的政策要求、实施细则、资金方案、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和工程效益等。

第十一条编制以工代赈计划前,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应先会同有关部门及乡镇编制本县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方案。编制项目计划方案要从规划的项目库中筛选项目,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编入项目方案。

第十二条编制的项目计划方案经上级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核后,由县级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负责编报本县本以工代赈建议计划。并按照省、市下达的以工代赈计划抓紧组织落实。

第十三条以工代赈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需履行报批手续。确需调整的项目以及调整项目部分建设内容、规模、投资、地址的,应按程序逐级上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专项以工代赈规划和计划,按照国家和省市发展改革部门有关要求另行安排。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县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根据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和完善。并上报上级发展

和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发展和改革局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对以工代赈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第十七条 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合计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项目,须履行项目建议书编报、审批程序;在30万元以上的项目,须履行项目可研报告编报、审批程序。项目建议书由项目建设项目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可研报告须委托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专业工程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

项目建议书和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合计在150万元以下(含150万元)项目的可研报告,由市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批复,并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备案;150万元以上项目的可研报告,须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部门批复。

第十八条以工代赈项目在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复后,须履行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审批程序。项目实施方案应严格按照项目可研报告批复的建设地点、建设项目内容、建设规模和投资安排意见编制,并要求达到能顺利施工的条件。项目实施方案由县级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安排编制,报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并报省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单位可以为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也可以为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实施办公室,还可为两者组成的联合体。按照省、市发改部门批复文件的内容,项目主管部门应和项目实施单位定项目合同,项目施工单位要成立项目施工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并负责组织当地的农民工参加工程建设和落实对农民工支付劳务报酬。

第二十条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确定每项工程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组织按照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标准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施工安全和投资控制等。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批复的内容,逐项与村委会组织的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以合同条款加强对工程建设管理。对项目中技术性强、规模大、农民施工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的建设工程,可以实行招投标制,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也可与当地实力强、信誉高的专业施工单位商洽、签订施工队伍实施。

第二十一条县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对以工代赈重大项目认真履行督查、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切实落实“三控一保”(控制工程质量、控

制工程投资、控制工程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实行月报制和年报制。要求以工代赈资金和省配套资金在50万元以上项目,每季度前一周向县以工代赈办报告进展情况。

第二十二条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当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项目所在地的农民参加工程建设,并落实好劳务报酬的发放工作。劳务报酬发放应当做到公开、足额、及时,严禁克扣和拖欠。项目建设单位须将组织当地农民工投工投劳情况和发放劳务报酬的花名册报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办)备案。

第二十三条项目竣工验收。以工代赈项目原则上要求在下3月底前全面完成。竣工项目由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验收机构进行验收。申请以工代赈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合计在2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的项目由县级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组织验收;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省、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验收。

竣工验收前,先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等单位按规定进行初验。初验符合设计要求,并完善竣工决算、设计文件、工程总结等必要的文档后,项目建设单位按程序向验收单位提出申请。验收的重点为:是否按要求完成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使用是否规范合理,劳务报酬是否足额发放等。验收机构要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作出全面评价,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书。

第二十四条竣工验收合格项目,要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使用和管理主体,制定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长期正常使用。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分类建档,定期检查其运行、维护等情况。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负责督促建设项目单位限期整改,经再次验收合格后按项目后续管理要求执行。

第二十五条项目验收合格后,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项目建设单位,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在项目主体工程的建设地点设立标识牌,标明项目编号、名称、建设项目时间、建设内容、投资构成、效益和受益范围等。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以工代赈资金管理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广西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根据资金报帐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按照有利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既能加快资金拨付速度,又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以工代赈资金实行财务报帐的具体操作办法,经县人民政府通过后执行。

第二十八条 安排各项目的以工代赈资金要严格用于项目工程建设(包括劳务报酬)。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以工代赈资金。

第二十九条 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当积极筹措以工代赈配套资金,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对于不积极落实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的项目单位将由以工代赈办适当核减对其安排以工代赈资金。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管。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于每季度第一周要将本县上一季度以工代赈计划执行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资金到位和使用、工程效益等内容)认真统计,上报上一级领导部门。

第三十一条 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检查制度,应经常深入到各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第三十二条 凡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不符合规定,或效益欠佳的,应当对相应责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酌情调减下一以工代赈投入规模;凡拖欠、截留、挥霍、挤占以工代赈投入的,责令限期归还,如数追缴,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凡骗取、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的,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以工代赈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制度。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宣传牌面等形式对计划安排的以工代赈项目进行公告、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公告、公示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责任人、建设地点和期限、建设内

容及规模、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工程标准和效益等。

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应当建立健全以工代赈管理机构和以工代赈约束机制,切实履行好以工代赈管理职责;除省、市组织的全面检查外,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要经常深入各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第七章组织领导

第二十四条以工代赈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扶贫措施,县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财政、审计、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全县以工代赈管理工作。

第八则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解读(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

    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细1

    仓储精细化管理为了贯彻粮库提出的开展仓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结合我库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细则。一业务流程的管理1收购入......

    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

    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博士后工作,根据《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 (一)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具......

    山西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山西省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以工代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以工代赈精准扶贫,保证以工代赈资金使用安全,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

    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队伍管理实施细

    附件40 江苏省电力公司应急队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规范和加强公司系统应急队伍建设与 管理,切实防范和有效应对重特大电力设施安全事故及对公 司......

    安全监理实施细

    重庆市园博园巴渝园工程 安 全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园博园项目监理部 一、安全监理的依据: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 已批准的《监......

    xx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以工代赈项目管理,提高以工代赈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以工代赈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省、地关于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管理的精神,特制定本办法。一、以工代赈项目计划管理1......

    2010年我省实施41项以工代赈项目

    今年我省实施41项以工代赈项目 作者:张志峰 商报讯(记者张志峰)记者5月6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山西省2010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今年,我省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