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住宅小区管理费收缴率的现状考察与分析建议
课程实习报告(2)
题目:关于住宅小区管理费收缴率的现状考察与分析建议
学 院 商学院 年级专业 物业管理(2011)
学生姓名 周杨 学 号 110151950 成 绩 评阅教师 谌汉初
完 成 日 期 2014 年 2月
关于住宅小区管理费收缴率的现状考察与分析建议
摘要:本篇论文通过暑假走访新郑市庆都首府所收集的材料和走访经验,结合相关理论和法律知识,通过一个物业费收缴率较低的小区的研究探讨,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物业管理收费率”的问题是所有的物业服务企业都要面临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因为它衡量企业运营状况好坏的标杆,也是衡量业主满足度的标准。为此将物业管理费比做是支撑物业服务企业正常运作的“血液与命脉”就不足为过了。
一、只有了解和掌握个别庆都首府业主拒交管理费的“症结”,才能够最终有效地“依症施药”。那现有庆都首府内存在的无故拖欠、拒交管理费的现象是从哪些方面引起的呢?可大致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1、部分社区业主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清晰
(1)至今还有不少庆都首府业主不了解物业管理的实际内容。这部分业主普遍认为物业管理就是社区的一切事物都应由物业服务中心负责,即是业主请的保姆、管家。一出问题就要负责,比如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家中出现治安盗窃问题、车辆问题等等。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都不是单靠物业服务中心就能解决的问题;但往往因为解释不通,不能与业主达成共识;
(2)很多社区业主没有认识到物业管理是使其房产保值升值的一种投资行为,没有认识到房屋维修保养的重要性,在缴纳物管费时,找出各种理由拒交,不知道拒交物管费的后果只能使物业贬值。最终的受害者是业主自己;
(3)因各方面因素,目前庆都首府各区域管理费收费标准层次不齐(部分老区如:1期至今还是按1.16元平米/每收取物业管理费收费),1、2、3期内物业管理费标准不统一,却要求同等的服务,以致造成部分社区业主心里不平衡,也成为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的理由和借口;(4)部分社区业主前期因违规装修或后期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遭到物业服务中心的合理制止,以致后期成为这些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借口;
(5)不少社区业主对庆都首府《业主临时规约》的概念不清楚,他们往往把其他业主因为违规操作造成的物业管理矛盾,譬如:养宠物、装修、漏水、封阳台、邻里关系不和等,都归结为物业服务中心的不作为,造成拒交物管费的借口;
2、对物业服务中心的服务不满
(1)汽车在停车场被刮花。个别社区业主声称自家的汽车在小区租用的停车场内被刮花,自己没有一时间的向物业服务中心申报此事,又没有自行购买相应车辆保险,无法解决赔偿问题。业主认为是护管员的服务不到位造成的,由此导致个别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
(2)家中被盗。个别社区业主前期家中被盗,向公安局报案后一直未能破案。业主认为是物业服务中心的责任,导致该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
(3)维修不及时。个别社区业主在遇到居家维修问题时,大都希望物业服务中心维修人员能立马上门,能立马解决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往往不能一一给予满足,由此引起业主的不满,导致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
(4)服务是否到位标准不一。由于国家对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检查标准,支付多少物业管理费,达到什么样的物业服务标准,都没有统一的要求,所以造成了业主和物业服务中心在物业服务标准上认识偏差较大。导致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
3、庆都首府内还有一些业主“好跟风”,当听到有其他个别业主不缴物业管理费能照样享受服务,觉得自己缴费就是吃亏,索性也加入拒交管理费队伍的行列。
4、还有业主把一些开发时遗留的问题,比如小区规划、房屋质量等等问题,把这笔账也统统的算到了物业服务中心头上,也成了日后拒交物管费的借口拒交物管费的借口和理由。
综上所述,庆都首府部分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大多认为其理由较为充分,大多数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也明白自己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但他们说拒交物业管理费是最佳的抗争手段。这一少部分人里也不排除确实有个别社区业主因物业服务中心存在服务不到位个案,而无奈的、不得已的只有选择拒交物业费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物业服务中心对其投诉反映问题的重视和注意,以求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目前部分社区业主把拒交物业服务费作为维权的首选方式,不明了物业服务中心与业主利益实质的一致性,其实和谐共生才是最终目的。业主维权,无论是与开发商、物业服务中心协商谈判,还是诉诸于法律,都不是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到“社区共生”中来。所以,业主和物业服务中心都必须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和谐运转和社会的稳定。
二、提高物业管理费收缴率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1、催费工作首先要有自信心
包括两方面:一是我们各片区催费人员自已要有自信心,坚信一定能把钱收回来,让自己的士气能占上风。二是团队的自信,当各个片区一名成员催费受阻时,其他成员和同事要给予鼓励,帮助献计献策;
2、制造催费氛围
让管理处各片区员工在工作岗位上与收物业费联系起来,比如:秩序维护员和维修工遇见比较熟悉的未交费业主,就可以提醒业主该交物业管理费了,让业主时时感受到庆都首府物业服务中心收费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不交费的业主感觉很难为情;
3、加强收费培训工作 各片区应根据自身情况每月不定时的召集催费小组成员一起开总结分析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拿到桌面上讨论,大家群策群力研究应对措施;
4、建立“直通车”、“无障碍通道”
对于收费工作受阻的问题,物业职责之内力所能及,在第一时间给业主解决,速度要快、效率要高;
5、杜绝拖沓思想
包括两方面:一是不要让业主拖沓,例如:有些业主以过几天就交物业费为由来推拖,此时一定紧追业主不放,甚至一天打两三个电话,并与业主约定交费时间。在此期间,要不断地与业主沟通,让业主没有退步的空间。不要轻易相信业主会如期来交物业费,各片区催费人员一定要有主动意识。二是物业解决问题不要拖沓。例如:有些业主承诺解决某某问题就交费,此时各片区服务中心就要马上跟踪解决,若拖延时间,过一天或一夜,业主都有可能会变卦,再发起第二次进攻就难很多。
6、对无理由拒交费、对物业态度特好的业主,不要轻易上当
如业主向你诉苦,我们也要向业主诉苦,一定要坚定催费的立场。若有需要,可以多派几个人一起上门软磨硬泡与之沟通,直至交费;
7、对于联系不上的业主,要想方设法获取业主的联系方式
比如,看本小区有无该业主的同事、朋友、关系好的邻居,想方设法从他们手中得到该业主的联系方式。如有需要,可以找到他单位“登门拜访”;
8、明确分工,对症下药
对于催费过程中的问题,要分类对待,专业分工;收费时间紧迫,解决问题要量化,到底多长时间能够解决问题。各片区催费核心成员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一户一户的核查;
9、对遗留问题要敢于面对和解决
有问题暴露是好事,积压时间越长,越不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不要积压,一定要第一时间向直接上级反映,争取尽快解决;
10、注意与关键客户的沟通
有些欠费业主在社区业主群体中影响较大,可以采取“疏导”方式沟通,与部分业主心目中的“核心人物”保持良好沟通,对其他一部分业主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11、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一些业主会通过网络或其它方式不断制造对物业服务中心负面影响的言论;此时,物业服务中心和各片区服务中心要采取主动,通过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引导社区其他业主理解支持物业工作,积极交费;
12、收费工作要“心到、做到、嘴到”
各片区催费成员要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方式去收取物业费;
13、对于商铺经营户和住宅租户欠费催缴力度绝不松懈
各片区都会存在有个别商铺经营户和住宅租户频繁拖欠管理费的现象。商铺经营户和住宅租户在拖欠物业管理费的同时,肯定同时拖欠业主房租、水电费等,为此片区一定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大对业主和租户的催收力度,要力争做到一月一清。以防租户欠费偷逃情况出现,规避物业责任风险;
14、与社区业主是一个长期相处沟通的过程,在收取物业费的同时,要及时为业主解决问题,不能只收费,不解决问题;要逐渐建立物业在业主心目中好的口碑,为下一个月、下一季度或下一年更好地催费奠定基础,埋下伏笔;
三、结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出台、日益成熟和完善,庆都首府业主将会日益对现代化消费意识、消费观念不断的了解和认同。请庆都首府物业服务中心各位同仁务必坚信,在我们大家矢志不渝的苦苦追求与探索下,在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物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庆都首府物业服务中心会一步步走向成熟,到那时95%、96%、97%、98%、99%。。。。物业管理费收缴率在我们面前都将是小“question”,社区现在所面临的“收费难”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了。
四、后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8号,2009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6次会议通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 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七条 业主与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追索物业费的请求,要想获得法院的支持,其前提包括:一是经书面催交;二是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同时,物业服务公司还必须有证据证明,已经将该书面通知送达给了业主,而业主无正当理由拖延。之所以出台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业主欠交物业费的具体情况,业主欠交的原因具有多元性,可能是由于日常事务繁忙而忘记或耽误,也可能是对小区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或收费标准不满。通过物业公司的书面催交,既可以提醒忘记交费的业主,也可以为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一次沟通机会,符合法律的效率价值。为了方便业主查收和物业公司举证,这种催交必须是书面的,口头的催交无效。至于具体的书面形式,既可以是当面送达,也可以是发送传真,也可以是书面公告,以及电子邮件和短信等可以有形表现催交内容的形式。书面催交后出现以下两种情形的,物业公司可以向法院起诉: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此时无需等待一定期间的经过,但是物业公司应对业主的拒绝行为承担举证责任;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业主仍未交纳。值得注意的是,书面催交是物业服务企业起诉欠费业主的前提,物业服务企业必须经书面催交方可起诉欠费的业主。
第二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来源:物业管理师考试网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个行业要发展,首先要做到本行业的经济运作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服务的内容要符合广大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内涵,管理运行的机制要有规则,并不断发展完善,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个扩大的过程不是必然的,如果经营管理不善,这种扩大就可能停止,甚至被其他的经济模式所取代。随着我国住宅商品化的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已经逐步被社会广泛的接受,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促使物业管理的步伐加快。与此同时,物业管理也暴露出来由于体制的不完善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对于住宅小区实施的物业管理就更为突出。
在一些地方,物业管理首先是靠一种垄断的方式介入,是以一种半强加的形式出现和存在;许多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责任心不强,遇事扯皮推诿,不能让业主满意;由于一些体制的欠缺,使一些在房屋生产建设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在进行物业管理时显现出来,责任关系混乱;一些物业管理企业缺少管理规范和规则,把过去针对公有住宅的那一套管理方式用到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当中去。总之,物业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法制化。其问题的根源在于:
1、机制的非竞争性。
物业管理缺乏竞争,从企业之间到物业管理企业内部之间都是如此。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却对竞争的信号不敏感,岗位对员工的竞争要求不明显。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情况下,造成物业企业漠视业主需求,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很多资源。先天的、难选择的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同时使物业管理企业生存发展也受到限制。
2、管理的无规则性。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标准不清晰,住户对物业管理普遍不满。2000年建设部曾下发《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规则》以及2004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出台了《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试行)》。但是,行业缺乏一个承诺性的文件,示范小区标准对一般的物业管理企业缺乏约束力,形成一个企业一个管法的局面。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没有表扬、批评或评价的机会,也难以对物业管理服务表达自己的愿望。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与规范化要求相距甚远。
3、组织的分散性。
物业管理公司利微,企业发展困难。由于实施物业管理时要对治安、环境、车辆、公用设施等进行管理,支出较大,单靠企业收取的服务费用不足企业运营开支,企业开展服务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企业本身缺乏规模、缺少品牌、自建自管,也违背和破坏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
4、市场的不健全性。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初始关系不自主,纠纷不断,职责不明确。物业管理往往是在消费者选购商品房产时的既成事实,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缺乏一个规范的、自主的衔接过程。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相互信任,收支内容与服务项目的关系模糊,管理随意性较大,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业主委员会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应该说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比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发达地域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域,大城市好于小城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好的地方具备有市场、有需求、有效益、工作规范较为清晰、经营稳定的特征。而越是物业行业发展得不好的地域,问题就越多,行为就越不规范,服务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导致经济效益差。物业管理差异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质上是发展的观念、发展的方式、发展的机制的差异,是行业发展的共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第三篇:农村土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目录
目录....................................................................................................1 摘要....................................................................................................2 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2 2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2 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3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3 3.2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3 3.3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3 3.4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3 3.5用地行为违法多..................................................................................................4 4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4 5复垦整理废弃旧宅基地的几点建议.................................................4
5.1废弃旧宅基地复垦整理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村规划建设........................4 5.2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4 5.3尝试土地置换,促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5 5.4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5 5.5加强废弃宅基地复垦的研究工作.........................................................................5 6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6
6.1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6 6.2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7 6.3几项具体措施。..................................................................................................7 参考文献.............................................................................................9 农村宅基地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改善广大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一方面是大量良田被占,耕地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是大量旧宅基地被废弃,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了解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状况和开展农村荒旧宅基地的复垦工作,对于我国这个人地关系紧张的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重庆当前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需紧张的情势下,农村宅基地复垦意义重大。
1农村宅基地概念及法律特征
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的在国家或集体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宅基地包括建筑物的基地以及附属于建筑物的空白基地,一般是指自然辅助用房、庭院和历年来不用于耕种的生活用地以及生活用房中的生产场地。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应及于地下。
2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资源现状
截止2001年底,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达16亿hm²。而同期废弃的荒旧宅基地面积约10%,即160万hm²,约占同期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另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资料分析枯计,今后20年全国每年平均约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居住用地152 m²计算,今后每年约有183.6万hm²的农村宅基地可能闲置不用,如果对这些荒旧宅基地资源进行复垦,将大量增加我国的后备农地资源。
据估计,目前待复垦的荒旧宅基地面积的70%(即117万hm²)可以复垦为耕地。按年亩产粮食500kg计算。每年可新增粮食87.5亿kg。余下30%可以复垦为其他农用地或整理为非农业建设用地。若复垦增加的50万hm²耐农用地用于发展水产、果园和畜禽养殖等, 亩产值按1500元计算, 可新增产值102.5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有着很大的潜力。而目前这些潜在的资源大部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现状
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始终是基层土地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措施,宅基地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秩序明显好转,地方法规制度建设成效较为显著。但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在用地及管理上,仍存在分布零散,点多面广,户均占地面积大,宅基地管理粗放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3.1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据国土资源部显示,截至2004 年10月31日,全国村庄用地2.48亿亩,当年新增村庄建设用地38.20万亩,村庄建设用地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中国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不降反增,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85 m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3.2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递减趋势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及农用地转用制度的严格执行,各地宅基地管理法规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及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需求总量大大减少。同时,因为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加快了“空心村”改造,使得新增宅基地比例也相应地下降。
3.3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城郊结合部宅基地流转空前活跃,但流转活跃程度及流转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近郊较远郊更为活跃,离城市中心距离越近流转越活跃;工业区、农场周边的宅基地流转较为活跃;同时近郊主要是以宅基地和农宅的短期租赁形式进行流转,远郊且风光秀丽区域主要是长期租赁及宅基地和农宅买卖形式进行流动。
3.4居民点布局混乱,村容较差
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 村内结构疏松, 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环境质量低劣。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合理控制和正确引 导, 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3.5用地行为违法多
选址的盲目性、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不批亦占用,土地审批不合法、一户多宅、一户占用多处房屋,这严重地违反《土地管理法》第62 条和第81 条的规定, 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
自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法》以来,土地复垦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复垦工作的重心放在工矿业废弃地的复垦上。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1年底,我国已复垦的除工矿用地外的其他各类土地一共才只有60万hm²。而其中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探究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复垦进程停滞不前的原因,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的结果。
1、宅基地的无偿使用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2、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禁止流转,限制了荒旧宅基地的再利用。
3、农民自发作为复垦主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4、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执行缺乏力度。
5、土地法规宣传不够,,珍惜土地观念尚未真正形成。
5复垦整理废弃旧宅基地的几点建议
5.1废弃旧宅基地复垦整理总体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村规划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做好新村规划建设是决定农村旧宅基地治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农村旧宅基地治理工作的目的所在。新村建设要统筹考虑村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及教育、卫生、娱乐等相关功能,与“村村通”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同步,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实现村庄用地集约、功能完善、有利生产、便利生活,起到示范作用,拉动村民住宅尽快向新村集聚。5.2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
在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实际操作中必须引入村民参与机制,以弥补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从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及时公示项目规划建设 方案,在项目立项、前期踏勘、总体规划、旧宅基地收回、实施后新增耕地的分配方案和土地权属调整等重大问题,应积极吸纳村民的建议。形成方案后,应及时公示。有关事项的讨论结果和执行情况要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开,使农民群众在农村旧宅基地整治中获得充分的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以理顺村民情绪,调动积极因素,推动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从根本上杜绝空心村现象的再产生。
5.3尝试土地置换,促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
可先行复垦与新村规划连接的部分,根据新村建设的需要由复垦单位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做到“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优先安置搬迁户,由于未发生土地用途改变,国土部门可无偿办理宅基地手续,然后对腾出的其他土地进行复垦,使其成为耕地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这样既解决了搬迁户重建用地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新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费用问题,又有利耕地保护和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整理。5.4加强乡土建筑文化保护
随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和新一轮村镇规划的修编,大批村镇将实施旧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的一些村庄面临村居合并。因此,在旧村改造之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搞好调查研究,做好旧村改造规划,切实把本村本镇独有的诸如古宅、古楼、古庙、古碑、古窑等古建筑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甚至一面具有独特风格承担着历史文化延续和记忆的破旧古墙也要保护好,做到以不动为主,以不拆为先,能保留的就保留,能不拆的就不拆,防止因盲目拆建造成永久性的遗憾,确保具有本地特色和体现北方农村风格的古建筑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线。5.5加强废弃宅基地复垦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农村旧宅基地整治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方面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理论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宏观背景下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内涵的研究,并从相关学科中寻求对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完善、系统的理论依据;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和空间布局的研究比较缺乏;要注重探讨适合于不同研究尺度、不同经济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力求使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更好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 5 践工作方面,要加强农村旧宅基地整治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农民的意愿,在建设新村的同时,确保原有的建筑文化不丢失;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域、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现有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空间形态,探索积极有效的农村旧宅基地整治模式;要加强对农村旧宅基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多元融资机制以及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推进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6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
6.1我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我市农用地10381万亩,占84%; 建设用地890万亩,占7%; 未利用地1070万亩,占9%。在建设用地中,农村建设用地762万亩,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537万亩。人均宅基地面积达148平方米,按照户均3.36人计算,户均占地497平方米。目前,我市农村大约有15%的宅基地闲置,合计81万亩。从总体上看,农村闲置宅基地呈现占地面积大、分布散、数量多、情况复杂的特点,主要有外出打工、留旧建新、举家搬迁、一户多宅、生态移民、历史遗留、移民返迁7种闲置类型。
2008年,我市开始农村宅基地复垦试点,累计复垦农村宅基地面积3531亩,仅占闲置宅基地的0.44%,规模偏小,进展较缓。究其原因:
1.资金缺口问题
宅基地复垦主要资金来自土地整理,补助标准一般为每亩1万元至2万元,剩余的投入基本上依靠各地通过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等方式自筹。对于区县政府来说,复垦成本高,经费筹集难。
2.利益分配问题
对于区县来说,复垦新增耕地指标拿到土地交易所的交易价格每亩8万元左右,而宅基地复垦直接成本就高达五六万元。加之区县城镇化进程加快,存在大量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将复垦新增耕地指标以备未来之需,已成为基层政府的普遍考虑,因而乡镇政府对宅基地复垦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农民来说,不少人也心存疑虑。
3.认识观念问题
受传统观念、风土习俗、家族势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拆旧房在一些村比 较困难。
4.规划设计问题
宅基地复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没有将宅基地复垦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进行规划与管理,注重短期效益。
5.协调难度问题
主要靠土地部门孤军奋战,水利、财政、交通、规划等部门缺席,复垦难度大,难以保证复垦的质量和效率。6.2宅基地复垦与补偿的对策
第一,明确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财产利益,在宅基地复垦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充分保证农民的利益,特别是在合法前提下获取其应得的宅基地部分增值收益。
第二,完善农村宅基地复垦的补偿机制。第三,合理分配农村宅基地复垦的利益。
第四,科学编制农村宅基地复垦规划,系统设计实施方案。
第五,对新增宅基地进行严格控制。鼓励探索在集体经济组织内,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第六,完善闲置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6.3几项具体措施。
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跨省交易试点。受国家法律法规限制,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指标尚不能跨省交易,如果能够争取国家支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既可以满足沿海地区建设用地需求,也能实现复垦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复垦进度。
2.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推动“农民新居” 建设统筹起来,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逐步改变生活方式。
3.完善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相关法规。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强农村宅基地复垦的立法调研,从法规上确保复垦各方的利益,保证复垦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4.加强宅基地复垦调查统计工作。开展农村宅
基地闲置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摸清地块权属、面积、位置、分布、用途、7 户主等现状,确保数据信息的详细、准确、可靠,为科学分析决策和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5.建立责任约束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补助奖励力度,按工作实绩对宅基地复垦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建立宅基地复垦与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挂钩、与年终奖金挂钩等机制; 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对超额完成复垦任务,对新增耕地面积作出贡献的乡、村两级表彰奖励; 拿出部分经费,对直接参与工程实施的村干部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罗林涛.关于旧村废弃宅基地复垦整理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9(5):173-175.[2]汪庆.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J].科技创业,2005(17):14-15.[3]孙莉苹,龙茜.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J].农业经济理论研究,2009(9):06-08.[4]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财贸处.重庆农村宅基地闲置情况及复垦对策建议[J].新重庆,2009(11):20-22.
第四篇: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建议
唐庄初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关键在德育,而德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纲要》)。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工作。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差,德育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一、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东、西方思想文化思潮的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然而,学校教育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大行其道。加之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学校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即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二、现行的德育教育与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巨大。而传统的思想教育,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而现代中学生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内在的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照本宣科,面对思维活跃、思想前卫的学生提问,大多敷衍塞责,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
三、说起来“德育首位”,实际操作是“德育无位”
追其根源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制度与社会评价偏重于学生分数和升学率,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只要成绩好,一好顶三好”还将继续存在,学校教师为了自身利益或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重智轻德。
四、纯粹的德育政治化倾向严重。
我国“文革”时期把德育窄化成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替代道德教育的极端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德育之所以重要,只是因为它的政治价值,即担负培养“接班人”的重任,他们看不到或者不愿意承担德育也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于是乎,学校德育轰轰烈烈,实际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形式化,成为一种对上交差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
五、学校的德育手段、方式方法偏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空洞的“说教”、“灌输”是教育教学方式上最简便易行的,于是,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便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现象,这种客观现象与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便无法产生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教师也只能将这些条目(如《守则》)、《常规》、《公约》等)当作对象性知识来传授、灌输,借助背诵过关和考试等其他方法进行强制学习,这实际上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
六、德育万能,忽视德育的本质功能。
全社会对学校“寄予厚望”,从社会评价来看,学生奇装异服时,有人批评学校德育没搞好,风气不正,出现了“道德滑坡时”,有人指责“学校德育没有抓好”,这是普通的社会心理,即期望学校德育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到学校去调查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教(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德育的实效性偏低(五加二等于零),一言以蔽之“德育无能”。
七、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当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育者(现身说法),这就是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现在学校的德育教育,组织者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德育主体——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禁止、训斥、批评、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演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 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
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严重分离。
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家庭是孩子赖于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实社会,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私活)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的爱,把孩子逼上“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的学生,家长无计可施反倒说“现在孩子到底还缺什么?”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缺少”。
九、学校德育与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定上,存在着理想化倾向,这就是无意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现实的德育活动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不当、宽而无边。如在学校德育中引导学生向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学习,而这些英雄人物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不具有时代特色,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无法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和影响人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学生的年龄、觉悟程度、认知水平、道德水平和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和水平,显然是不切实际和不合适宜的。
多年的德育实践,我们认为中学生有如下特点:、学生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愿意接受训导式的唯书、唯上、唯长的教育,乐于以平等、民主和探讨研究式的态度接受教育。、喜欢独立,求实精神大大增强,不喜欢机械、空洞的说教,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成长,发展兴趣和特长,接受美的熏陶,创造美的生活,不愿意接受乏味的、教条的、抽象的伦理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渴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判断,但独立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系统,发挥学科渗透的德育功能。
如何走出德育困境,有如下九条建议:
一、在德育目标上,造就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
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崭新事业,作为这宏伟壮丽事业的继承者和参与者、建设者,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但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地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教师动辄以“古人云”、名人和英雄豪言壮语对付学生,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敢也不愿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久而久之,思维受到束缚,思想变得苍白,创造精神被压抑以至泯灭。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应该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二、在德育内容上,要切合实际。
不唯上唯书,不迷信古人,“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是没有人讲的”要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切合学生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上,学校德育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体要求是:既尊重个人权益又提倡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既鼓励公平竞争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务实又富有远大理
想,既鼓励通过正当途径发财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国家利益,不能片面追求实惠和享受,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不能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泥坑。
三、德育教师应是塑造人的灵魂工程师。
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一些德育失误,追根求源无不与教育者本身的弱点相联系: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这往往是教师(家长)“慈母般无微不至关怀”的结果;学生不张扬个性,习惯封闭自己的心灵,言谈举止总是被动服从,这是教育者(家长)“严加管教”的结果。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保姆型”、“警察型”的教育工作者,至今还被一些人所推崇,这样的德育工作者难于培养出人格健全的现代化新人。德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灵魂”,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现代教育的实质是提高学生的“四大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 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为社会、个人创造价值);学会共同生活(与他人交往、合作共事);学会生存。
四、正确处理和把握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这里所提到 的教育情感是指师生关系。本来,师生之间是一处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但这决不应该是师生之间唯一的关系。“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传统的观念应有所改变或赋予新的含义。“我说你服”、“我打你通”、“我管你从”等旧德育观念一代传一代,就使得学生对师长敬而远之,畏而远之,学生创新思维难于撞出火花,连起码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逐渐缺乏。我们应当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等至理名言体现在德育之中,使师生建立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朋友关系、同志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平等意识。
五、在德育方法上,变堵为疏,变教为导。
在德育中,灌输和引导都是需要的,但要注意主次,注意适时适度。我们的这种教育符合德育中因势利导的原则,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回想我们的德育常规工作,最常用的词是“不许„”我们何不俯下身子,了解学生的内需,而后提出“允许„”呢?“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语)。“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去自己发现真理”——(第斯多惠语)。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师生平等相处、合作共事、共同探讨真理、辨别正误,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
六、德育过程要用真诚来充实。
以往德育客观存在种种虚假作法,让我们不自觉的培养了这样一种人:想的与说的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言不由衷的作文、口是心非的演讲、为迎接检查而搞一次大扫除,如此等等,教育者也许是习以为常,而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教育者应该明白:德育的力量在于诚实。教育工作者的真诚才能使德育过程真诚。只有真诚唤起真诚,信念只有靠信念来铸造!
七、德育环境要大胆开放。
“五加二等于零”这是许多教师的共同感言。细回想近十几年来的学校德育教育,什么“封闭式”管理,就是教育者的无能,不得不采取如此下策,尽量减少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少与外界联系,甚至连野炊、春游也取消,一来出于安全考虑,二来是要把学生封闭在校园的净土中,这种做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清朝中期的“闭关”政策,结果是中国看不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变化而逐步落伍。真正的德育教育应是开放型,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经受社会风浪,才能立足于社会。
八、德育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对管理者而言,习惯于“人”治。教师的口头禅是:“跟我把作业交来,跟我„„”、三尺讲台“一言堂”、“严父慈母”其实质是“家长式”作风,与其说管理,不如说是管制。教师希望通过管制,从表象上看学生规矩,对于各项禁令不越雷池半步,但潜在的德育负效应是令人担忧的:我们提倡“法治”,就是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九、德育评价工作要规范化、科学化。
德育工作来不得急燥冒进,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就是说,德育效果有隐性和显性的,有行为的也有观念上的,有短时的也有长远的。因此对德育评价不能片面化:一是以智论德,成绩前列的班级就是优秀班级;二是庸俗化,用数字量化德育绩效,班主任有填不完的表格,学生有写不完的分数。如此这般,往往诱导德育就是搞形式,助长师生弄虚作假,但科学的量化也是必要的。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既要看学生的一时一事,也要看对学生将来发展的作用。改革德育评价,也是德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各位德育工作者:新的历史时期,呼唤德育工作者用“爱心”、‘细心'、“责任心”去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我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尚艺术工作,虽苦犹荣,钻研其中,其乐无穷。我愿和大家一道在德育艺苑这片沃土中,精耕细作,培育出更多的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第五篇:农村幼儿园现状分析与建议
农村幼儿园现状分析与建议
自2001年,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一轮高潮,农村幼儿园也被卷入了这样的一个热潮之中。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也在广泛吸取经验,寻求和探索自身发展之路。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农村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审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还依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体制不顺,它不属于公办幼儿园也不属于名办幼儿园,而是村办幼儿园,村办幼儿园经费的来源依托村委支持,由于体制不清,关系不明,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扶持,所以发展依村委的重视程度不同而造成了园所间的不均衡性。
其次教师工资待遇低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欠缺。
再次家庭教育因素。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不予重视、家长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家长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步伐。但不同的幼儿园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正视现状,寻求幼儿园发展之路,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执照客观因素,必须立足本园实际,针对园所现状,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发展。
我于今年九月刚调入义井幼儿园,义井幼儿园地处城乡结合地区,近几年随着农村新建高标准幼儿园的兴起和私立幼儿园的不断增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降低等原因,家长选择的空间增大,而义井幼儿园的园所设施滞后,收费又低又没有公办园财政拨款的优势,又没有私立幼儿园的机制灵活,加之村委的投入力度不够,致使幼儿园的处境十分尴尬。近几年生源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上学期145人下学期155人3006年上学期84人下学期121人20007年上学期74人下学期88人2008年上学期104人)因此,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园所环境的改善,而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当前我园共设大、中、小年龄班共5-6个,教职工共9名,每班配备一个教师,后勤、食堂、会计、保健等岗均需兼职,也没有专门的保育员。教师的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村委每月付教师工资每人330-340元),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从9月份我到义井幼儿园工作先后有2名教师辞职,招聘教师成了我很棘手的问题,通过网上报名、登报招聘的方式吸引了几位年轻、学历、专业对口教师,但由于工资待遇太低,很难保证不流失。
再次,生源素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义井地区的外来人口居多,本地及条件相对好的外地人口基本选择环境相对优越的幼儿园,而入本园的幼儿多数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予关注,为了孩子顺利入小学,将孩子直接送人中班或小班,孩子的行为习惯及素质相对较差,从而成为影响保教质量提升的一个因素。
第四,家长的观念。
综合分析以上因素,我园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幼儿园要发展,管理师关键,只有立足园所实际,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构建一套适宜自己发展的办园模式,才能有效推进农村园所发展的步伐,针对我园的现状及园所实际,我们将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用自己良好的服务赢得社会及家长的信赖、支持。
针对多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够重视及认识偏差的现状,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宣传橱窗、调查问卷、设立家长信箱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动,组织、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价值,引导家长逐步的转变教育观念。其次,从家长关注的问题入手、细节问题入手、提高幼儿园保教服务质量,让家长满意、放心。如:入园中午就餐问题,为了给家长提供便利,我们开设了午餐服务。为了方便家长工作我们适当调整离园的时间(推迟20分钟)。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不放松每个细节,从“规范”两字入手。真正把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作为教育的内容。如:幼儿的礼貌教育、卫生习惯的养成、生活方面的护理等,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入园的变
化。再次,从教师入手,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教师的态度、言行、工作方式是一种无形的宣传。因此,我们注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行为,在园营造出一种健康、规范、有序的园所环境。赢得了家长的信赖与支持。
2、加强课程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当前,许多农村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理解还存在误区,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以“读、写、算”为主。而往往忽略了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结合《纲要》新《课程指南》精神,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同时通过活动也帮助教师要进一步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理解《纲要》的目标、内容和教育价值。其次,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形成自身特色。针对农村幼儿园的现状,我们坚持从“农”字入手,充分挖掘周边农村资源,提出四项开发策略:一是利用农村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农作物为资源;二是利用农村家庭生活的废旧物品为资源;三是利用大自然资源;四是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将确立具体课题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3、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需要出发,灵活培训:根据园所实际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制定培训内容。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最基本、最实用的内容传授给教师。坚持学用结合,根据教师最困惑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开展培训工作。如:新教师入园最棘手的就是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我们采用帮、带、亲自示范的方法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青年教师制定近期的发展目标及规划,让教师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其次,围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困惑的问题开展研究,培训,突出培训的时效性。
其次,发挥教师本身的资源优势,在园内开展自培。如:青年教师在英语方面有独特的有事,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园开展英语教学,我们提供平台在园内开展自培活动,逐步引导教师形成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良好氛围。
再次,针对教师整体薄弱的方面进行培训。如:通过教学我发现我园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薄弱。针对问题我一方面亲自深入教学做示范,另一方面聘请专业教师进行音乐知识的培养。只有针对园所实际,把最需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供给教师,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