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
知
来源:
发布单位:泉州市地方税务局
文号:泉地税发〔2009〕98 号
索引号:QZ00807-0200-2009-00004 发布日期: 2009-12-04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营运车辆税收征管,现将《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征管科反馈。
附件1: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
附件2: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附件3: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 附件4: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
附件5: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 附件6:代征车辆户管台账 附件7:代征车辆分户台账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四日
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市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征管秩序、防止税款流失,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征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对象
(一)在泉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登记注册,并使用机动运输车辆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
(二)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其运营的机动车辆车籍地在泉州市的个人;
(三)未依法登记注册,车辆又未落籍,但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在泉州市内,使用机动运输车辆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以上适用对象均为本办法所称的“营运车辆纳税人”。
二、户籍管理
(一)提供公路客货运输劳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户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上述纳税人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向其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1.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5.道路运输证; 6.机动车行驶证。
(二)营运车辆纳税人机构所在地地址、所属车辆数量或核定载质量(客数)等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三)营运车辆纳税人因机构所在地地址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前,或者机构所在地地址变动前,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自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迁达地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三、征收管理
(一)征管模式。对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征收管理,地税机关可分别采取自管、委托代征、自管与委托代征相结合等模式,具体模式由各县级局根据管征实际确定。
凡具备直接征收条件的,如货运、客运公司(包括出租车公司)应纳入自管范围。
纳入自管范围的营运车辆纳税人以下简称“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委托代征单位代征的营运车辆纳税人以下简称“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
(二)征收方式及标准。
1.对账证健全,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总额,按规定提供纳税资料、办理纳税申报、履行纳税义务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查账征收。2.对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其中,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或者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企业类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定期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个体类营运车辆纳税人实行定期定率征收;除此之外的,实行定期定额征收。
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单车最低定额标准详见《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附件1)。没有固定营运线路、始发站点、发车时间的旅游车辆,月最低核定营业额按对应客运车辆标准的80%执行,其他专用车辆月最低核定营业额由各县级局确定后向市局征管部门报备。
各级地税机关应积极引导营运车辆纳税人健全账证,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逐步扩大查账征收的范围。
(三)定额核定。对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营运车辆纳税人按以下程序核定定额:
1.自行申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要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并填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详见附件2)。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申报的经营额为预估数。
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数量、核定载质量(客数)、月经营额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变更,并填报《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2.核定定额。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和《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在调查基础上,采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核定方法初步核定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具体定额,并计算应纳税额,填制《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
3.定额公示。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将核定定额的初步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五个工作日。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收集、整理公示意见和建议,对意见集中的纳税人组织调查、分析,对需要调整的应予调整,不予调整的也应记录理由备案。
4.上级核准。主管地税机关将《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以及相关资料报经县级局审核批准后,填制《核定定额通知书》。
5.下达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附在《核定定额通知书》后一并送达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执行。
6.公布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
(四)申报纳税期限。营运车辆纳税人必须依照税务机关确定的期限向主管地税机关或代征单位申报缴纳营运车辆税收。
(五)停、复驶管理。
1.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营运车辆纳税人(含个人)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地税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在申报办理停业登记时,应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如实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说明停业理由、停业期限、停业前的纳税情况和发票的领、用、存情况,并注明停驶车辆的停放地点。地税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出现停驶的,应当在停驶前向主管地税机关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具体列明停驶车辆的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核定载质量(客数),说明停驶理由、停驶期限、停放地点。
车辆停驶事由有下列特殊情形的,应在填报《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时,一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1)车辆肇事的,应出具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的《暂扣通知单》;(2)车辆被盗的,应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车辆被盗立案证明。2.营运车辆纳税人在申报停业、车辆停驶期间发生纳税义务 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3.营运车辆纳税人应当在恢复营运之前,申报办理复业登记,填写《停业、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领回并启用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及其停业前领购的发票等。
4.各县级局应扎实做好停驶车辆的检查核实工作。对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应按月逐户开展实地核查,并由两位以上税管员签注说明核查情况;对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应按月获取代征单位停、复驶车辆信息(信息内容包含停复驶车辆的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停复驶日期等),实地开展抽查比对工作,防止税款流失。
(六)车辆跨区转让管理。营运车辆纳税人跨县(市、区)转让车辆的,如转让的车辆已在原车籍地缴纳相关税费,且纳税人能够提供、出具相关完税证明的,新车籍地主管地税机关或其代征单位,不再征收或代征相关税费。
不论何种原因形成重复纳税的,由新车籍地主管地税机关给予办理退税或在下一个申报纳税期的应纳税款中给予抵缴。
代征单位对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在原车籍地所缴纳的税费等存在疑问或异议的,应及时与委托代征单位联系解决。
(七)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的审核确认。1.审核确认的对象:
车辆营运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即“自货自运”),或者属于“服务业”税目征税范围的应税劳务。
车辆营运行为的界定以行驶证上载明的使用性质为营运性质,或者有办理道路运输证为准。
2.审核确认的流程:
所有人(车主)填报《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县级局审核确认→书面通知所有人(车主)审核情况→(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书面通知代征单位。
3.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审核确认的要件:(1)应提供的资料:《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详见附件3)和机动车行驶证复印件。
(2)审核确认的必备条件:
①国家机关、行政部门审核内容: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所有人与《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中申报人印章名称相对应。
②企事业单位审核内容:一是车辆为纳税人购置并拥有。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所有人应与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法人名称相对应。二是财务制度较规范。购置车辆的各项费用由单位账上支出;车辆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与车辆相关的各项费用(包括驾驶员工资、汽车维修维护费、保险费、油费等)列入成本费用核算。
③属于“服务业”税目征税范围的应税劳务的审核内容除上述①、②两点外,还应对营运车辆纳税人已纳“服务业”营业税的情况进行审查。
4.对个人车主审核确认的要件,包括其应提供的资料及必须具备的条件等由各县级局参照上述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审核内容具体确定。
(八)自管营运车辆信息的管理。
1.县级局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下年度《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详见附件4)传递给代征单位。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的车辆,凡未在本表中列明的,一律由代征单位代征相关税费。
2.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所属车辆数量如发生增减变动的,应于变动当月将相关车辆的有关资料(包括机动车行驶证号牌号码、车辆类型、核定载质量或客数、具体事由)报送主管地税机关。由主管地税机关核实、县级局审核后,将《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详见附件5)传递给代征单位,代征单位对本表中新增的车辆不再代征相关税费,而对减少的正常营运车辆应代征相关税费。
3.县级局及代征单位应设置税务机关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台账,并根据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情况及时给予调整,做到台账信息与纳税人信息、税务机关信息与代征单位信息一一对应。
4.县级局应在每年11月底前与代征单位联合开展当年度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税收专项清理工作。清理中如发现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信息与申报纳税情况不匹配或有逃税行为的,可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八十条之规定相应延长清理期限。
5.市局直属分局、外税分局应根据本款第1、2项的规定,将《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于相应时间内报送对应的县级局,由县级局统一传递给代征单位;专项清理工作应根据本款第4项的规定自行组织开展。
四、发票管理
符合代开发票条件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可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申报征收窗口依据经审查同意的《代开发票申请表》为其代开发票。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当月到地税机关开具货运发票所缴纳的税款可抵减其当月的应纳定额税款,具体操作按《福建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对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闽地税政一〔2003〕17号)执行。代征单位代征税款费时,纳税人能提供对应申报期完税凭证的,按本条规定执行。
五、档案管理
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以及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其征管资料档案的管理根据各级有关规定、要求收集归档。其他委托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的征管资料档案管理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车辆户籍基础资料。县级局应协调代征单位根据委托代征的车辆户籍信息建立《代征车辆户管台账》(详见附件6),并根据当年度各月的车辆代征信息、交通、交警等部门的比对信息,及时更新、修正、补充征管台账。征管台账主要内容依次为序号、行驶证号牌号码、所有人(车主)、经济类型、车辆类型、核定载客数(客车)、核定载质量(货车)、购置日期、落籍日期、车籍登记地、道路运输证发证日期、是否已办理税务登记、征收方式、月核定最低营业额等。
(二)车辆申报资料。代征单位应建立《代征车辆分户台账》(详见附件7),根据代征营运车辆纳税人申报缴纳情况逐日逐笔录入,完税凭证及其他涉税资料也与分户台账对应的先后顺序收集,按日归档。月份终了后,形成按日排序、按月汇总的分户台账。代征单位如设置多个窗口代征税款的,分户台账和涉税资料应每日进行归集,确保两者间的对应关系。
(三)交接归档。县级局应指定专人通过一定的介质,按月获取代征单位的征管台账和分户台账,核对、接收完税凭证和停复业等其他涉税资料,以及欠税信息等,并给予整理、归档。
六、其他规定
(一)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审核确认和自管营运车辆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车辆车籍登记地与机构所在地不一致的,机构所在地县级局应将《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或《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报送市局征管部门,由市局征管部门传递给相应的代征单位。
(二)县级局应主动加强与车辆税收代征单位的协调联系,确保代征单位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定额标准代征税费款,做到标准、税率适用准确,税目区分清晰,税费征收齐全。
(三)县级局应根据车辆税收委托代征工作实际,特别是代征单位反馈的意见建议,通过运维管理平台及时反映车辆税收征管软件完善、升级方面的有关需求,进一步推进营运车辆税收征收管理。
(四)县级局应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将营运车辆纳税人应尽的纳税义务、享受的权利,申报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等,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短信等多种渠道与方式告知纳税人,并积极作好引导工作。
(五)县级局应加大营运车辆税收征管协税护税网络的构建力度,加强与代征单位以及交警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及时获取营运车辆落籍、年检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同时,依托有关部门在税源控管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欠税清理工作。
七、本办法未涉及的营运车辆纳税人应纳的其他地方税收,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执行。
八、本办法未涉及的市内公共汽车(包括小公共汽车)所提供的城市客运劳务,由各县级局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单车最低定额标准等,结合当地实际具体制定相应的管征措施。
九、本办法自2010年1月份(申报期)起执行。原《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重新调整营运车辆税收核定标准的通知》(泉地税发〔2008〕122号)同时废止。
【附件1】:定期定额营运车辆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变更)纳税定额表 【附件2】:泉州市营运车辆税收最低定额标准表
【附件3】:非提供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应税劳务车辆申报确认表 【附件4】: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明细表
【附件5】:自管营运车辆纳税人车辆增减变动明细表 【附件6】:代征车辆户管台账 【附件7】:代征车辆分户台账
阅读次数: 1026
第二篇:蚌埠市地方税务局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蚌埠市地方税务局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个体税收的征收管理,规范征管行为,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税务登记管理
第二第三条
从事生产、经营(除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的个体工商户, 均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向生产、经营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核发税务登记证(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主管地税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
(二)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核发税务登记证。
(三)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并督促纳税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已领取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临时税务登记户,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转办税务登记。临时税务登记转为税务登记的,主管地税机关收回临时税务登记证件,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补填《税务登记表》。
(四)符合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承包人、承租人是个人的,应自承包、承租经营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持承包、承租经营合同的副本及有关证件向业务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五)个体工商户具有多个生产经营场所的,应当分别向机构所在地、生产经营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核发税务登记证。
第四条
个体工商户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根据不同情况向地税机关如实提供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二)业主的居民身份证;
(三)经营场所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或租赁合同;
(四)承包、承租经营合同;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及以上资料的复印件。
第五条
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主管地税机关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并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税务登记证件。
税务登记证应妥善保管,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伪造。如有遗失,应当在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地税机关,并登报声明作废,同时申请补发。
第六条
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建立纳税人分户或分类征管资料档案,并按规定采集基础信息资料,录入征管信息系统。
第七条
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或自有关事项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营业执照或有关证明文件以及原地方税务登记证件、居民身份证等资料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第八条
税收管理员应在收到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等税务登记申请资料3个工作日内,对其设立、变更登记有关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
对新设立的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员应在15日内明确其征收方式,并告之纳税人。同时向其宣传相关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办税辅导。
第九条
个体工商户发生停业的,应在停业前7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填报《停、复业(提前复业)报告书》。主管地税机关自接到申请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准,同时结清税款,收缴、封存纳税人未用发票和发票领购簿、地税登记证副本等。
税收管理员应在收到个体工商户停业登记申请资料当日,对其申请停业情况进行核查,对查无问题的,办理停业报批手续。在个体工商户停业期间,税收管理员应按旬对停业户进行巡查,发现停业户在停业期间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应按规定对其补税、罚款;对停业期满未及时申请复业的个体工商户,应督促其按规定办理复业手续。
个体工商户停业期满,仍需延长停业的,应在停业期满前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申请,办理延长停业登记后方可延期。复业时,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申请,并领回启用主管地税机关收存的有关证件和资料。
第十条
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税收管理员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收管理员应实地检查,对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经主管地税分局分管领导批准后存入纳税人档案,暂停其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和发票的使用。
个体工商户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对已认定为非正常户的个体工商户,又前来履行纳税义务或被地税机关追查到案予以处罚的,在其履行纳税义务和接受处罚后,恢复为正常户管理。
第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因生产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注销登记30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办理税务登记的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迁入迁出手续,并结清当期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迁出地主管地税机关应在5个工作日内与迁入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户管资料交接手续,迁入地主管地税机关在收到户管资料3个工作日内,通知纳税人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第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因放弃经营等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或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其他机关撤消登记或批准、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税务登记证件、发票领购簿等,申报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三条
市、县(区)局要按季与工商局、国税局交换设立、变更、注销、停业登记和非正常户认定信息资料,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登记信息的比对分析,发现漏征漏管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其纳入日常税务管理。
第三章
账簿、凭证管理
第十四条
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达到建账标准的,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置账簿并办理账务,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复式账:
1、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
2、营业税纳税人月营业额在4万元以上;
3、对从事应税劳务月纳地方税额在0.2万元(含0.2万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复式账。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简易账,并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复式账:
1、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
2、营业税纳税人月营业额在1.5万元至4万元;
3、对从事应税劳务月纳地方税额在0.1万元以上0.2万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应当设置简易账。
上述所称纳税人月营业额,是指个体工商户上一个纳税月平均销售额或营业额;新办的个体工商户为业户预估的当经营期月平均营业额。
第十五条
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和本办法规定的设置账簿条件,对照选择设置复式账或简易账,并报主管地税机关备案。账簿方式一经确定,在一个纳税内不得进行变更。
个体工商户可自行建账,也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主管地税机关认可的具备资质的财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
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对代理建账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在代理
建账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提请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对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可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经县级地税机关批准,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第十六条
使用税控收款机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控收款机输出的完整的书面记录,可以视同经营收入记账依据。
第四章
核定管理
第四第十七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地税机关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应纳税经营额、所得额(以下简称定额)分税目进行核定,确定其应纳税额。
(一)经主管地税机关认定和县级地税机关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未达到建账标准的;
(二)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账簿的;
(三)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四)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五)能准确计算收入,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盈亏的;
(六)虽能提供成本费用的证明材料,但不能提供准确收入证明的;
(七)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地税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八)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十八条
定期定额户的定额执行期为每季或半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对营业税起征点以上的定期定额户按季核定一次定额;对临界营业税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月营业收入4000元以上5000以下)每半年核定一次定额;对临界营业税起征点以下(月营业收入4000元以下的未达起征点户)每年核定一次定额;增值税定期定额户暂依国税局核定周期确定。
第十九条
典型调查。主管地税机关应将定期定额户进行分类,在核定期内,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户,对其经营、所得情况进行典型调查,每个行业的典型调查户数应不少于该行业定期定额户总户数的5%。
第二十条
地税机关核定定额应依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自行申报。被确定为核定征收方式征收税款的个体工商户,在办理税务登记之日起15日内或在定额执行期到期前30日内,按照主管地税机关要求,领取并填报《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提供有关的成本费用支出凭证和其他证明材料。
对逾期未办理核定申报或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纳税资料的定期定额户,主管地税机关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核定定额。
(二)核定定额。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情况,将其按行业、地域、规模进行合理分类,参考典型调查结果,对缴纳营业税的个体工商户采用计算机核定法;对其他个体工商户可采用采用行业参照法、成本费用法、能源消耗法、盘点库存法、发票测算法、往来资金测算法、实地测算法,初步核定定额,并计算出应纳税额。采用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定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三)集体评议。在对定期定额户初步核定定额后的3个工作日内,主管地税机关应有选择的组织或邀请有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定额户代表、工商联代表、个私协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协护税人员、税收管理员等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参加的定额评议会,对初步核定定额进行集体评议,听取各方意见,做好会议记录,并将评议结果填入《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税务机关复核”栏内。
(四)定额公示。经集体评议确定后定期定额户的核定情况,主管地税机关应在2日内将集体评议结果在办税服务厅或乡(镇)、街道等政府机构所在地予以公示,或分路段向纳税人发放定额核定公示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定额公示的期限为5个工作日。
(五)上级核准。定额公示结束后2日内,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公示意见确定定额,填写《定额核定汇总审批表》,并将核定情况上报县级地税机关审批。
县级地税机关应对《定额核定汇总审批表》的内容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下户核实。县级地税机关审核批准的时期为3个工作日,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六)下达定额。上级核准定额后,主管地税机关应在3日内制作《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并在7日内将《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送达定期定额户,签收送达回证。
(七)公布定额。主管地税机关将最终确定的定额和应纳税额情况在原公示范围内进行公布。在办税服务厅公布时间为一个定额执行期,在政府机构所在地或纳税人集中地公布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二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征管信息系统管理模块的应用,严格按计算机核定法进行定额核定。
(一)主管地税机关采用计算机核定法,要综合分析影响纳税人经营的因素,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科学选定定额因素、核定参数,分户准确采集有关信息,逐户输入计算机,自动生成应纳税额。
(二)税收管理员应及时、完整采集和录入个体工商户经营基础信息数据,确保计算机核定各项定额要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强定额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按规定程序计算生成的个体工商户应纳税营业额,税收管理员不得调整。对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核定的应纳税营业额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符的,必须经县级地税机关核准后据实确定应纳税营业额。
第二十二条
定期定额户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当重新核定其定额。
(一)发生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地址等情况变动,以及连续3个月实际经营额超过或低于核定定额20%(含)以上的定期定额户,必须重新填报《纳税人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主管地税机关自接到定期定额户申报之日起5日之内进行实地调查。
经定期定额户主动申报调整定额且情况属实的,对其定额按规定程序进行合理调整。
(二)定期定额户对地税机关核定定额提出异议或者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核定定额难以执行的,应当自接到《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或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之日起15日内,到主管地税机关领取并填报《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提供能够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明资料。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接到《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之日起5日内重新调查,书面做出调整或不予调整应纳税额的决定。对做出调整应纳税额的决定,应当重新下发《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定期定额户在未接到主管地税机关的复核意见之前,应按主管地税机关原核定定额纳税,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
(三)核定的定额经地税机关公布后,其他纳税人或公民提出异议或者主管地税机关在日常管理中有依据认定定期定额户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核定定额难以执行的,由主管地税机关责令相关定期定额户提供能够说明其生产经营真实情况的证明资料。
(四)由于税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定期定额户的原核定定额不变,但应纳税额应作出统一调整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依据原核定的定额,直接调整应纳税额,重新下达《核定(调整)定额通知书》。
(五)上一级地税机关发现定期定额户定额偏低或偏高的,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调整定额的建议,主管地税机关应在10日内进行实地调查,及时调整,并上报调整结果。
(六)定期定额户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临时性停业需调整原纳税定额的,经主管地税机关负责人审批后,可按照实际停业天数进行调整。
(七)定额重新调整之后,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及时在原公示场所予以公示。
第二十三条
主管地税机关对核定定额未达到营业税起征点的定期定额户,应当下达《未达起征点通知书》,核定的定额作为定期定额户领购发票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局每半年与同级国税局交换一次个体工商户核定定额信息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对地税机关核定定额小于国税机关核定定额的,主管地税机关要及时调整;对地税机关核定定额大于国税机关核定定额的,应及时向国税机关反馈。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行国、地税联合核定定额工作。
第五章
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
第二十五条 经主管地税机关批准,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采用直接(上门)申报、委托银行或划缴税款、简易申报等纳税申报方式,经确定的纳税申报方式在定额执行期内不予更改。
第二十六条 实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在办理纳税申报时,应当按照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有关纳税资料。
实行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可以采取简易申报方式,即“以缴代报”,只按照主管地税机关确定的应纳税额和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不再办理纳税申报。
定期定额户经营地点偏远、缴纳税款数额较小,或者主管地税机关征收税款有困难的,可以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简并征期,但简并征期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定额执行期。简并征期的税款征收时间为最后一个纳税期。
第二十七条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未达起征点定期定额户,要在定额执行期结束后的次月申报期内,按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第二十八条 定期定额户可以委托主管地税机关认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税款划缴。
凡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划缴税款的定期定额户,应当向主管地税机关书面报告开户银行及账号。其账户内存款应当足以按期缴纳当期税款。其存款余额低于当期应纳税款,致使当期税款不能按期入库的,地税机关按逾期缴纳税款处理;对实行简易申报的,按逾期办理纳税申报和逾期缴纳税款处理。
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划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完税证明的,可以到主管地税机关领取。
第二十九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互联网、电话或上门等方式开展申报纳税提醒服务,提醒纳税人依法履行按期如实申报、纳税等各项义务。
第六章
发票管理
第三十条
依法办理地方税务登记的个体工商户,需要领购使用地税普通发票的,凭税务登记证副本以及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税服务厅申请领购发票。
第三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对领购地税普通发票的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包括未达到营业税起征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应结合其定额核定情况,根据其生产经营范围按规定核定或调整供应发票的种类和准购数量。对纳税信誉等级B级(含B级)以上、月发票使用量较大的个体工商户,采取“批量供应”方式供应发票;对其他个体工商户采取“缴旧购新”、“验旧供新”方式供应发票。
第三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领购发票时,主管地税机关应对其上一期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查验并录入征管信息系统,对已使用发票票面营业额和核定营业额进行比对,审核发现其票面营业额超过核定营业额的,按票面营业额计征税款。
第三十三条
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普通发票开具额或实际
经营额超过起征点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如实申报纳税,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调整定额,并依法征收各项地方税费。
第七章
税源监控和检查
第三十四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定期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检查,重点对未达起征点、停歇业户、非正常管理户、领购使用地税普通发票户等个体工商户的日常检查,实现动态跟踪监控。
税收管理员要按月对责任区内个体工商户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及时掌握责任区户籍动态,防止漏征漏管;督促个体工商户依法亮证经营、使用发票和按期如实申报缴纳税款。
第三十五条
主管地税机关要按照“抓住大户、管好中户、规范小户”的个体税收征管原则,根据纳税人征收方式的不同和年纳税额的大小,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查账征收户、起征点以上双定户、临界起征点双定户(月营业收入4000元以上5000以下)、临界点以下双定户、临时经营户五类实行分类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要加强未达起征点户的认定管理,严格控制未达起征点户的认定比例。原则上,市区繁华路段起征点以上户≥90%;较繁华路段起征点以上户≥75%;一般路段起征点以上户≥65%;较偏僻路段起征点以上户≥50%;偏僻路段起征点以上户≥30%。所辖区域路段的属性由各主管地税分局确认,报市局征管科备案。三县局结合实际确定未达起征点户认定比例。
第三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要按照“户籍管理规范、核定管理
规范、申报征收规范、发票管理规范、执法行为规范、纳税服务规范”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规范管理示范街”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规范管理示范街”的典型示范作用。
第三十八条
县(区)局应建立个体税收征管评价分析制度。每半年对本单位个体税收收入规模、各路段和行业税负、未达起征点认定率、定额核定执行情况开展一次综合性检查分析,查找本单位在个体税收征管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市局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个体税收征管数据的监控分析和评估,不定期开展个体税收管理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在户籍管理、核定管理、申报质量、发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
第八章
协税护税管理
第三十九条
县(区)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积极支持个体税收征管工作。
第四十条
县(区)局负责协税护税组织的日常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协税护税组织由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村委)、市场主办单位及各级个体劳动者协会有关人员组成。
第四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要借助协税护税组织,加强对农贸市场、偏远地区、零散税收和专业市场个体税收的征管工作。
第九章
违章处理
第四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税务登记违章行为之一的,由主管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按照以下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一)逾期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在一个月内的,处50元罚款;逾期一个月以上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不办理税务登记,经主管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主管地税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账簿凭证、发票违章行为之一的,由主管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按照以下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故意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使用假发票的,每份处500元罚款,罚款最多不超过10000元;
(四)使用收据、白条代替发票的,每份处200元罚款,罚款最多不超过2000元;
(五)转借、串用发票的,分别进行罚款,按每份200元处罚,罚款最多不超过2000元。
个体工商户拒不接受地税机关处理的,主管地税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第四十四条
个体工商户有下列申报纳税违章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按照以下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每逾期一天,按日处1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不申报纳税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定期定额户在以前定额执行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或者当期发生的经营额、所得额超过定额20%,而未按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应纳税款的;以及已办理停业手续而实际上仍在经营的,按偷税处理,由主管地税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其他纳税人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蚌埠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蚌埠市个体工商户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蚌地税[2000]246号)和其他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
泉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各直属单位:
为了规范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公平税负,减少税源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在对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经营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就物业管理行业有关税收管征问题通知如下:
一、适用对象
提供以下服务的物业管理企业(包括各类从事物业管理的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
(一)提供常规性公共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房屋管理、房屋装修管理、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环境清洁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安全管理、文化娱乐、其它为保证物业的完好与正常使用,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和物业良好的环境而提供服务。
(二)提供针对性专项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提供代办类服务,如代缴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一般的便利性服务,如提供室内清扫、维修、装修、高层楼宇的电梯管理、外墙清洗等服务;其它一定比例住、用户固定需要的服务。
(三)提供委托性特约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代订代送牛奶、书报;送病人就医、喂药、医疗看护;代请钟点工、保姆、家教、家庭护理员,代做家政服务;代接代送儿童入托、入园及上、下学等;代购、代送车、船、机票与物品;代洗车辆;代住户设计小花园,绿化阳台,更换花卉盆景等;代办各类商务及业主、使用人委托的其他服务项目。
(四)提供经营性服务。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利用区内空地或道路夜间空闲开辟日夜收费停车场;开办维修公司、装修装璜公司、家电、车辆及各类生活用品的维修服务公司、绿化公司、清洁公司等经济实体,开展旅游、健身、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经营活动;从事房地产经租、信托、中介、咨询和评估、物业管理咨询等;提供社会性管理与服务;其他多种经营服务项目。
二、征收方式管理
(一)对账证健全,能够真实、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的企业,采用查账征收方式。
(二)对账证基本健全,能准确核算企业各项收入,但难以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企业,实行定期定率征收。采取定期定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最低应税所得率为10%。主管税务机关应积极引导纳税人建账建证,督促纳税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
(三)对账证不健全,无法真实、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或未能按规定如实申报收入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根据企业所承接的物业管理区域的规模、坐落地段、平均入住率、提供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企业资质等级、从业人员数量、经营费用、利润水平等情况测算月最低营业额,并根据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区别核定。如果是承接多个物业管理区域的,应逐一核定后汇总累计。采用其它合理方式核定的月营业额不得低于月最低营业额。
1.月最低营业额=月最低成本费用*(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
月最低成本费用=日常管理费+月人员工资+设备运行费+ 其它经营费用
2.指标说明:(1)日常管理费主要包括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水电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交通运输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绿化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它物业维修、更新费用;(2)月人员工资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服务和保安等人员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月人员工资比照当年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计算;(3)设备运行费主要包括公共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修及保养费;(4)成本利润率:10%。
3.月最低营业额应报各县级局审批,以便在管辖范围内进行平衡。
三、营业税计税营业额和适用税目的确定
(一)企业以与物业管理有关的全部收入减去代业主支付的水、电、燃气费以及代承租者支付的水、电、燃气、房屋租金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计税营业额。企业已向客户收取但未提供服务而又全额退还客户的收费,在计征营业税时,允许其冲减当期的计税营业额。
(二)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收取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等一切收费,原则上按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税目全额计征营业税;对物业管理企业收取具有代收代付性质的收入按照收取收支差额对其从事此项代理业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征收营业税,对其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照服务业税目5%税率计算征收营业税。
(三)企业为某些单位(下称收费单位)向客户代收代付的费用,如代收代付水电费、有线电视费、电表安装费、水电储蓄存卡、防盗对讲系统费、房租等,若是收费单位直接按实向各客户结算并开具正式发票给客户,仅由企业代收代付的,可不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四)企业收取的具有代收代付性质的收入必须单独核算,单独计税,其用于抵扣营业额的代付费用支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凭证并按季度报送主管税务机关核验,纳税人不得虚扣或多扣。企业取得除物业管理费以外的收入,应按照收入性质的不同分别核算,分别按其适用的税目计算纳税。不能分别核算的,将从高计算纳税。
(五)企业收取的代管基金和其他营业收入的征税问题依照闽地税政一〔1998〕54号文和国税发[2004]69号文执行。
四、具体征管规定
(一)开展专项清理
1.开展专项清理时间:2006年下半年,具体时间由各县级局安排,以后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2.开展专项清理方法: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属地原则,对片区实行地毯式清理。
3.各县级局应于2006年11月30日前报送2006物业管理行业开展专项清理工作总结。
(二)发票管理
企业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领购发票;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取得收入后,必须向付款方开具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不得以收款收据、自制凭证或其他非法凭证替代,不得混淆使用发票,将高税率的经营项目套用低税率的税目开具发票,在开具发票时均应在“项目栏”填写业务的具体内容。对未按规定开具或取得发票的企业的处罚,按发票管理办法的罚则规定实施。
(三)纳税资料报备管理
1.企业必须在承接所管物业后一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房管部门核发的物业管理经营资质、物价部门核准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与业主委员会或房地产公司签订的合同以及所承接管理物业小区的住宅、店面、写字楼和车库车位面积等相关资料。
2.企业必须在每月进行纳税申报时,随同报送《物业管理企业分项目收入明细表》(附件1)、《发票领用存情况月报表》和《物业管理企业发票抵扣明细表》(附件2)。纳税人未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纳税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通知改正仍不改正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3.实行查账征收方式或定期定率征收方式的企业应在每季后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季度《物业管理企业季度项目经营情况台账》(附件3)以及用于抵扣的水电费等发票原件。对于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税收管理员应认真严格做好扣除项目发票的审核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发票抵扣明细表》审核签名,并在发票原件背后加盖统一的“已抵扣”章,已抵扣的发票不得再次重复抵扣。实行核定月最低营业额的企业应在每月后十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物业管理企业成本费用列支情况表》(附件4)、《物业管理企业月份项目经营情况台账》(附件5)以及用于抵扣的水电费等发票原件,税收管理员应认真严格做好月核定营业额的比对审核工作。
(四)台账管理
1.企业必须根据不同服务项目分别设置《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情况台账》,用于登记核算各服务项目的收入、纳税和发票开具情况,并按季度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经营台账。2.税收管理员对纳税人报送的各项涉税资料应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并逐户建立《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情况台账底册》,按月核对服务项目的开具发票与申报收入情况,并结合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做好票表比对、账表核对工作,避免企业漏缴或少缴应纳税费。
(五)纳税评估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经营台账、纳税人报送的有关资料、税务机关专项清理结果、从有关物业主管部门取得的资料、及其它有关信息线索对物业行业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每年对每户物业纳税人至少开展一次纳税评估。(附件6:物业管理行业常见涉税问题)
(六)委托代征
1.各县级局可通过委托物业管理企业代征等方式,加强对住宅小区的房屋装饰装修、出租单位或个人应纳税收的征收管理,具体委托代征办法由各县级局自行制定。
2.各级地税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代征单位进行检查,及时研究解决代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年检查不得少于二次。
(七)协税护税
为加强税源监控,物业管理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取得同级房管部门或其它有权部门的支持、协助,及时了解掌握物业管理经营的有关情况。
(八)档案管理
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应作为日常征管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五、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不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涉税资料,经责令限期改正后仍不改正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给予处罚。
(二)纳税人隐瞒应税收入、虚扣或多扣营业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
(三)纳税人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可以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七、各县级局可按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市局备案。
八、本通知自2006年8月1日(所属期)起执行。
第四篇:成都市地方税务局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
《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国家税务局 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我省增值税 营业税起征点的通知》(川财税〔2011〕85号)规定,现对我市个人出租房屋税收综合征收率进行调整,并发布《成都市地方税务局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1月31日。
特此公告。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成都市地方税务局
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强化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我市个人出租房屋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个人(含外籍个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下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房屋而发生的应税行为,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出租房屋坐落地的地方税务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
第四条 个人出租房屋,应依法据实申报缴纳各项税费。房屋出租人不在出租房屋坐落地或不便于缴纳相关税款的,可由房屋承租人代其缴纳税款。
第五条 为简化征管,降低征纳成本,个人出租房屋所涉及的房产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四川省地方教育附加实行综合征收:个人出租房屋月租金收入未达5000元的,综合征收率为4%;个人出租房屋月租金收入5000元以上(含5000元)、20000元以下的,综合征收率为8%;个人出租房屋月租金收入20000元以上(含20000元)的,综合征收率为10%。计税公式为:
个人出租房屋应纳税额=租金收入× 综合征收率
其中租金收入为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六条 出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申请,报当地政府审批:
(一)城乡结合部的失地农民、拆迁农户,出租房屋月租金在500元以下的;
(二)个人出租房屋月租金在1000元以下,且租金收入为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的;
(三)其他缴税困难的情形。
第七条 个人出租房屋税收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出租人收讫房屋租金收入的当天。出租人应于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并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协议)原件等资料。
第八条 出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出租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二)出租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第九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二)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第十条 各主管税务机关可对个人出租房屋税收采取委托代征方式。由主管税务机关委托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相关单位(以下简称代征单位)代征个人出租房屋的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应与代征单位办理委托代征税款手续,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第十一条 代征单位应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严格依照《委托代征协议》规定的代征范围、代征内容、权限以及期限开展个人出租房屋税款的代征代缴工作,认真履行代征义务。
第十二条 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的,应持税收完税证明或有关凭证,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场所办理代开发票手续。
第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代征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32号)的规定,领、发、用、存和缴销税收票证。
第十四条 代征单位应保证代征税款日结日清,严禁挪用、截留国家税款。
第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据实际入库的代征税款,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代征单位支付代征手续费。
第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个人出租房屋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并对代征单位的办税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遵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成地税发〔2009〕243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沪财教[2011]10号
发文部门: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发文时间: 2011-1-30 各区县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市财政监督局,市税务局各直属分局: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通知》(沪府发[2011]2号)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管理,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二O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上海市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财政部关于同意上海市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复函》(财综函[2010]78号),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通知》(沪府发[2011]2号)的精神,本市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为规范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除按国家规定缴纳教育费附加外,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三条 地方教育附加以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征收率为2%.第四条 地方教育附加由本市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纳税人应当在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时一并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第五条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统一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税收票证。
第六条 地方教育附加属于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缴入市级国库。
第七条 单位缴纳的地方教育附加,企业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列支,事业单位在销售税金中列支。
第八条 地方教育附加缴库时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27项“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支出时填列205类“教育”10款“地方教育附加支出”.第九条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目标任务,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统筹用于本市教育事业发展。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制定。
第十条 地方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不得从地方教育附加中扣除或提取手续费。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地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解缴、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第十二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多征、减征、缓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地方教育附加的,要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