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

时间:2019-05-14 13:4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

第一篇: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

军人婚恋概述

由于军人姓“军”,人们因此会想到钢铁、石头乃至剑与火。但归根结底,军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婚丧嫁娶,其婚恋也要受到时代、国别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分析与思考都市基层军官的婚恋状况,这里,笔者首先概略地谈一谈我国军人婚恋与家庭的历史变迁、当今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军人婚恋与家庭的历史变迁

一、军人联姻方式的变迁

隋唐以前,无论是征兵制也好,役兵制也罢,军人服役都是临时性的,常备军规模极小。多数军人就是百姓,兵亦民,民亦兵,兵民一体,那就谈不上“军人的婚姻”了。讲军人的婚姻主要从中唐以后开始,那时军人靠军晌养家糊口,没有固定资产,属于社会中比较贫苦的一群,且常年动荡不安。这就使他们的婚姻带上一层特殊的色彩:踢婚的情况较为普遍。事实上,这是一种强制婚姻,婚姻的质量没有保证。第一种赏赐是对于立了功的军人,可将俘虏的女性赐予他为妻:第二种赏赐是战争中抢掠的妇女,经长官同意,充当军人的妻子或妾。《资治通鉴》中记述了一次大规模赐婚行为:隋扬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面对将士大量逃亡,为稳定军心,时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场帝杨广下令江都境内所有的寡妇、适龄待嫁女都在宫前集合,让将士随意挑选。还有一种赐婚的情形,就是政府大力赞助,让军中光棍汉寻找配偶。军人以薪水度日,财产不多,较早居住在城市,有他们独特的角色特点。他们在婚姻中不大在乎传统习惯,手中有钱了,便去寻花问柳。所以军人与娼妓、废宫女等风尘女子结婚者多,也有一辈子独身的。民间流传的巾帼英雄梁红玉,本是京口(今江苏镇江)妓女,她与韩世忠结婚时,韩还是一个士兵。又如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就与一位柴姓宫女结婚,但是郭威当时只是一位小小的邮舍队长。由于军人所娶的妻子品流不一,造成婚姻变数很大,所以他们的婚姻更脆弱、更不幸。由于军人处于特殊的经济环境中,也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实行募兵制。从中唐开始,在军营内外,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营妇和营妓。营妇,又称营女,是军中的勤杂女工,她们在军中从事简单的劳动。有的则充当军中的女招待。营妓就是官妓,因为这种人在官府中有名籍,她们的管理者是地方官而不是军官。之所以称她们为营妓,是因为军营是她们的主要操作空间。由于军队到达何地,营妓如影随形,影响行军打仗,有心赶走她们,又担心军人闹事,常使得决策者进退维谷。

在封建社会里,处于军队底层的基层军官和士兵,收入菲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动荡不定,常常身临锋摘,随时有性命之忧。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较少封建意识,并不十分看重传统礼教,对妻子的出身不大在乎,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所以他们的婚姻的封建性相对较小。在近代,战乱频仍,各种武装力量中的军人良荞不齐,军队的各项制度也是朝令夕改,军人的联姻方式更是五花八门,这里不再赘述。历史进入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支新型的民族武装,我们人民自己的军队。它的全体将士是民族之精华、国家之栋梁,既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又具备强烈的国家民族和婚姻家庭责任感。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人民军队都是废除包办、买卖婚姻和提倡婚姻自由的模范。

二、军属安盆方式的变迁

安置军人家属是稳定部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比较繁难的工作。在实行世兵制的情况下,军人戎马一生,依靠当兵养家糊口。不像征兵制和役兵制,当兵是牺时的,可以抛开家小,等到服役期满,重新回归社会去生活。在世兵制度下,军人戎马佼惚,绝世不娶、脱离尘缘也不现实。那么,既要行军打仗,又要娶妻生子、养老抚幼,如何兼顾的确是件费脑伤神的大事。鉴于此,掌权者们进行了不少探索,也找出了一些办法。如三国时期,曹魏实行世兵制,把军人的家属集中安置在京城,军人在驻扎地值勤,实行轮休制,分期、分批回到家人身边。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属如同人质,避免或减少了逃亡。不利之处是军人在外思家心切,不能安心工作。孙吴实行家属随军制,在军营附近为家属安排住所,由军中将领负责管理。军人换防异地,家属一同前往,仍在军营附近居住。这一办法虽然克服了曹魏轮休制的缺点,但又为军人的控制与管理增加了难度。”三国以后,凡实行世兵制的,对军人家属的安置,大多仿行魏、吴两法。唐朝时期,安禄山造反后,攻陷城池,把抢来的财物全都运回范阳。郭子仪、李光弼曾奏请官军避开叛军兵锋,直趋范阳,拿下叛军巢穴,那时便可“质贼党妻子以招之” 〔《资治通鉴》(卷218)〕,可见就是曹魏旧法。这也是唐朝节度使领兵普遍实行的制度。北宋实行营兵制,家属与军人团营一起居住,军人奉差,家属留营,军人的捧粮直接发放到家属手中,军人另给粮物。宋仁宗时,河北缘边安抚副使张希一曾建议,发放傣粮的日期,家属比士兵提早一日;把家属编为保伍,有逃亡者,互相连坐(《宋史·张希一传》)。由于家属聚居,军营俨然是一个小社会,设有集市,称为军市。宋初有令军市赋税所入都归军将,长途贩运货物过关时也不交税,使他们有充足的财力抚慰将士,以得将士死力。

然而,各种赏赐都随军人发放,留营家属只靠军傣度日,还遭盘剥,不能得到应得的数量。如《宋史·兵志》记载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曾下诏说,管仓库的官员发放军粮,时常克扣数目。虽有命令,并不能严格执行,因而,家属的贫困是普遍现象。由于贫困,也因为戍卒不能如,期还营,未出营的军人与家属杂居,出现了有伤风化的现象。鉴于此,蔡抗下令对不守妇道的家属严加制裁,以肃风化。为此,军人们对他感恩戴德。南宋初年,还有一项制度,即军人调动时,家属随行者增给月粮。拖家带口便成了军队的一大特征。宣抚使韩世忠曾奏报朝廷,请求批准增拨调发军粮,免得他们携带家口,而有后顾之忧,这项建议未获批准,军人仍带家口行军。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南下,宋高宗下海,由于船只不足,只许军人家属二人随行,引起军人和家人的不满,险些酿成部队哗变。当然,从另外一方面看,有时携带家属也能成为好事。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归还三京,刘崎受命为东京副留守,带兵前去驻防,所部包括八字军3.7万人和殿前司兵3000人。这4万军人连同家属,真是“浩浩荡荡”。前锋已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家属还不见踪影。又听说金人已经毁盟,东京是去不成了。命骑兵折回头去催促家属快行,好不容易等他们进了顺昌城,这时金兵已占领了东京。怎样应付如此局面?将领们建议,以精兵殿后,与骑兵一起保护家属,顺运河南下,赶快撤回江南去。只有部将许清说:咱们要逃,再容易不过。与家属一起逃,、那就无法逃过金兵的追袭,但又不能抛弃父母妻子,如今只剩了背城一战这条路可走。鉴于他的想法正确,众人只好留下来与金兵拼搏。这才有了顺昌大捷。谁能想到南宋第一军事胜利,竟是由于军人家属拖累的结果。

明朝是军人与家属合营而居。若军人一方阵亡,其遗嫣被安排在别营居住。由于家属随营,明代军人不仅要操练、打仗,还要养家糊口。再加上管理不善,将领盘剥,基层军官和士兵从事第二职业的现象频频出现。景泰初年(1450年),刘敬之上疏论证这一问题。他认为:入伍当兵是专门职业,应该从国家获取棒钱和棒粮,专事保卫国家,不应从事它业。而实际情形却是他们一边从国库领取钱粮,另一边却要缴纳“月钱”给将领,受将领盘剥。因此,基层军官和士兵平时不专心军事训练,而是“转货为商”、“执技为工”,经商打工赚钱,应付诸多开销(《明史·刘敬之传》)。甚至还有的大放高利贷,干扰地方经济生活,成为地方一害。《明史·兵志》叙述这一情况时说,明代以卫所兵分班调往京城驻守,称为班军制,明后期,班军不再操练,“借居京师为商贩、工艺,以钱入班将”。不如此,班将就不让他回卫所与妻子同居。

基层官兵兼营它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拖累。由于他们收入微薄,不足以供养家庭,按《明史·兵志》的记载,京城以外的卫所,马军月粮2石,步军1石。

常人食量每日1升,照此推算下来,步军月粮只能养活三口半的一个小家庭,如果上有父母、下有多个子女,生活就会捉襟见肘。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另谋生财之道,否则日子难以为继。明英宗时,宣大巡抚罗亨信上疏论述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一线的驻防兵贫苦的原因是“无它生业,惟事田作”(参见《明史·罗亨信传》)。戍边士兵,只靠种地,没有其它副业,要养活家庭是困难的。而经商打工,则势必影响士兵的训练,影响军队作风,削弱战斗力。

到了近代,战争频繁,掌兵者拥兵自重,妻妾成群,生活奢靡,其家属养尊处优,何愁安置与待遇。但基层官兵及其家属的生活状况却极其不佳。在那个不独立、不统一、不平等的战乱年代,军属的安置也因时势、地位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异。而党和人民军队自创立以后,由于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土地政策,并坚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等原则,开展拥军拥属、拥政爱民等活动,军属的后方安置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改善。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军地政策也不断推陈出新,军属的安置工作也日趋科学与合理,其相关情况将在文章的行文中有所涉猎。

三、简析与结论

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职业中,基层官兵属于地位较低的一种。自古言国有四民《,春秋》称为商、农、工、贾,后来又说是士、农、工、商,军人没有被列入。或许有人说这是由于兵、农没有分离,可是兵、农分离的职业兵,在中国出现是很早的,可见这个理由并不成立。虽然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尽量扩大军队员额,表现了对“兵事”的重视,却又常常把罪犯、刑徒、无业游民、各种为社会不齿的人拉入军队,造成军人素质的低下。当政者在提高军人素养方面无所建树,听之任之,严重影响军人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至于民间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中国史书浩如烟海,记人记事可谓详备,然而直到宋朝欧阳修撰辑《新唐书》,才首次设置“兵志”栏目,其内容主要是兵制沿革、将帅作为、皇家武略,而对作为军队的基层官兵则毫不介意。在饱受战乱之苦的近代,或为民族解放,或为掌权者的私欲,基层官兵及其家属的牺牲和奉献是巨大的,基层官兵以“捍卫者”的形象见诸世人,但其自身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却毫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历史是昭示后人的一面镜子,我们将如何汲取经验教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适当的政策,以方便工作、方便生活为原则,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基层官兵的婚恋与家庭生活问题,使他们消除后顾之忧,为国防和军队事业而努力工作。笔者认为,追忆历史应该超越历史本身,而为当今乃至未来提供一些思路。第二节当代军人婚恋与家庭的一般特点

建国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特殊群体的军人,其婚恋与家庭也因之产生了质的飞跃。当然,由于军人与非军人所处的地位、社会角色、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婚姻家庭的政治色彩、道德要求与制度规范,择偶观念的功利与现实主义,恋爱方式的“媒约”与“速决”,婚姻状况的晚婚与大龄,家庭生活的适应性与艰苦性,夫妻关系的“保护”与相对稳定,等等。主要表现为:

一、较离的遭位要求与严格的法规约束

在提倡婚姻自由的同时,人民军队对其成员的婚恋和家庭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如主张平等互爱、真诚专一与热烈坚贞,坚持事业高于爱情,模范执行晚婚晚育`4和计划生育政策'5,禁止婚前同居和婚外恋等行为`“,“审慎对待恋爱和离婚,不得破坏道德”,等等。除了道德约束外,对军人婚姻权益在法律法规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特别规定。1997年《国防法》第59条、1997年《刑法》第259条、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33条。这些法律对军人婚姻的特别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由国务院批准、民政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包含有现役军人不准与外国人结婚的内容。总政治部批准的《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则对军人婚姻有关问题进一步细化。例如,《规定》要求现役军人的配偶,应当是“政治可靠、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规定》沿用了恋爱报告和政审制度'8;《规定》对军人涉外婚姻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并对民族通婚作了说明20;《规定》要求: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不得结婚;义务兵一律不准在部队内部和驻地找对象,服现役期内不得结婚;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或者本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在军人离婚的条件上,《(婚姻法》修正案》第33条沿用了1980年《婚姻法》第26条的规定,即“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22,并增加了但书一一“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23的除外”,突出体现和完善了对军婚的特别民事保护。在军人离婚的程序和财产分割24上,《规定》、《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另外,1997年《刑法》第4章对破坏军婚罪进行了司法诊释。可见,军人的婚恋中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严格的法规约束等特点。从深层次和长远来看,无论这些特点是限制性的还是保障性的,对军队建设和维护军人合法权益都是有益的。

二、现实的择佣标准与速决的终身大事

部队,尤其是野战部队,是个封闭的、性比例严重失调的小社会。社会上流行的马路谈情、舞厅求爱等,都与军人无缘。而未婚青年军人缔结恋情的途径不外乎媒介搭桥、邂逅倾情和旧情升温25,但后两者概率太低,媒介中的“情感热线”、“空中交友”和“网恋”等,尽管浪漫,但常常无果而终。因此,也不被军队纪律所容许。于是,媒介中的熟人(亲戚、首长、既不为世人所提倡, 同学、等)介绍便成了他们喜结伉俪的主渠道。封闭而枯燥的“男性世界”战友乃至军嫂强化了对异性渴望,但工作的特殊性质和短暂的假期使他们无力经营“马拉松”式的并充满罗曼蒂克的爱情,加之“最可爱的人',在当今物化了的情感中的实际地位已开始下降2气青年军人们也因之力求速决并讲求实际了。速决的“闪电式”结合是由于欲望的驱使、渠道与时间的局限造成的,但决不是“拣进篮子都是菜”,他们对配偶的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他们一般都把异性的品德情操、思想觉悟作为首要条件,如把理解军人、贤惠善良、性情温柔、能独立生活等内在因素放在首位,而往往把异性的容貌、工资、职业、家庭条件等外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把外在因素放在首位而把内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的也大有人在。现在,随着婚恋观念的变化,不少青年军人对异性的外貌条件要求很高,有的为了进城,找“靠山”,非常注意异性的家庭社会地位,有的只要经济条件好,甘愿倒“插门”等等,也表现了求实的特点。

三、普追的“婚恋迟到”与诸多的“爱情首选”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异常激烈,人们延长了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推迟了结婚和生育的年龄,这一点在“打拼”于都市的知识青年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军人尤其是基层军官的爱情则“普遍迟到”。这不能完全“归罪”于社会变迁,因为它是老话题了:也不能说它受都市现代化的影响,因为驻守在边防、海岛、大摸的军官更是如此。所以,基层军官的“爱情迟到”现象就无须惊诧了。无论“军官择偶难”是否属实,但未见哪个打了“光棍”,因此,“迟到”二字更妥帖些。那么,为什么会迟到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1、制度的约束。军队禁止义务兵服役期间以及军校生长学员读书期间谈恋爱,更谈不上结婚了。而军官从军校毕业一般己有24、25岁。加之晚婚制度,女方不到23周岁不能结婚,军官的结婚年龄就得往后拖。如果再发生爱情变故,必然拖延了时间,导致大龄未婚;

2、“新官上任三把火”。刚毕业到部队,事业心和成功欲比较强,企图“一炮打响”,因而埋头工作,荒疏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3、选择余地小。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军官择偶只能靠亲朋好友介绍,利用假期“闪电”般地作出决定,而他们往往又比较慎重,经常“搁浅”;

4、恋爱方式过于严肃。军官的道德几观念、法规意识较强,比较注重军人形象,与地方上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开放方式“有差距”,常被恋爱对象误认为“不识人间烟火”;

5、社会理解不够。面对孤独的分居生活、繁重的家庭负担、贫困的经济生活和军官二次择业的困难,社会上的一些女青年望而生畏;

6、驻地条件差。部队的驻地,有的是孤寂的山沟,有的是远离大陆的海岛,有的是边防前沿的独立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许多地方女青年犹豫了,甚至放弃了那份“缘”。军人择偶难,但军营并没有因之成为“爱情空白区”。近年来,在有些女青年对与军人恋爱、结婚顾虑重重的同时,也有不少丘比特之箭射向军营。2003年5月13日《解放军报》刊载了安徽省蒙城县女青年李小玉写给全军的求爱信以后,仅10天内就有1500多个姑娘写给军人的求爱信飞向《解放军报》编辑部:2004年《人生与伴侣》杂志登载的62个女性征婚启事中,有23人将现役军人作为择偶的“首选”。当然,深究起来,这些丘比特的箭铁之中也蕴涵着对军营和军人缺乏切实理解的热情、天真与盲从。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好现象,它主要反映了当代军人在婚恋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1、军人对婚恋的态度比较严肃,其爱情纯洁、可信。军人生活在“男儿国”,周围没有那么多女性,所以他们对异性的爱更加珍惜。他们在谈恋爱时己具有相当的理智力,加上军人职业的锻造,使军人在爱情问题上比较严肃、认真。一些社会女青年注意到,与军人结婚虽然困难多,但爱情危机少。眼前虽然缺少花前月色,但天长地久;

2、军人在人品上比较可靠。这一点对一些事业型的女青年更具有吸引力。一位地方女青年在谈到她为什么要立志找一个现役军官为伴侣时说:“当前军队干部,入伍、考学、提千,层层过筛,是从多少人中选出来的。他们事业心强,本质好,身体好,信得过”:

3、军人的阳刚美备受青睐。有人曾就大学生如何理解军人爱情的问题到过多所地方高校进行过调查。当他问到“你们认为军人有哪些可爱之处”时,大学生回答:这首先要看当今女青年心目中的男性美。女青年认为的男性美可概括为:刚的力量,博的学识,勇于进取,懂得生活。刚性美是其核心。男性的美主要不在肤色,而在气质:不在体型,而在力度。广义上讲,军人即代表着威武雄壮,代表着力量,是以刚性美为主要特点的,当然也就成为姑娘追求的目标之一。正是由于军人在恋爱方面存在着诸多优势,使他们成为一些地方女青年的“爱情首选”。

四、艰苦的家庭生活与稳定的夫妻关系

家庭,社会视它为最基本的细胞,奋斗者喻它为生活海洋的补给港,军人则把它看作不可缺少的“小后方”。军人的牺牲与奉献不仅仅在于军人本身,还包括他们的家庭。这一点对于基层军官来讲尤为突出。因为,艰苦是他们家庭生活的总特征。主要表现为:

1、“有国无家”。军人讲求“保家卫国”,但他们自己却常常没有固定的家27。“伴侣”二字对于军人的妻子来讲似乎并不恰当,因为她们中的大多数与爱人聚少离多。她们常常忍受着长夜的孤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支撑着贫困的家庭生活,肩负着跪养老人和培养孩子的重任;

2、环境条件差。家属随军进城或到较好地方安家的毕竟是少数,多数都在大山之腹、草原之中或海岛之上落户。这些她方通常都是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这就带来了就业难、上学难、生活不习惯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3、经济相对困难。尽管军人的工资收入并不比一般职工少,但仅靠“皇粮”难以支付众多的开销。两地分居,往返探亲、电话与通信费用巨大,所以工资收入的很大部分都“支援国家的交通和通讯事业”了,如果敬老扶幼,再遇上天灾人祸,就会入不敷出。连、排干部困难更大。住房也是个大问题,军人的妻子往往也没有自己的住房而住单身或集体宿舍。相聚时,临时找房或租住民房:军人归队或妻子离队后,这个“家”也没了。这一点笔者也有切身的体会。根中央军委1988年的调查,军队干部未随军家属的住房面积是全国城镇中人均最低的““。军人的家庭生活很艰辛,但夫妻关系比较稳定。有人说夫妻感情就像“X”,相交只有一点一一谈恋爱的时候,以后只能越走越远:有人说夫妻感情如同“Y”,相交之后,就永远合二为一了。其实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和现代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当代青年的婚恋观正在因之悄然擅变,他们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意识、个性解放得到了加强,但婚恋的不稳定性、功利化、忽视道德规范的行为也在增长。由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离婚率逐年攀升,婚姻的离散趋势持续扩大。根据2003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委对全国各阶层婚姻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市民的离婚率己高达28.3%,乡村农民达10.7%,但军人还不到8%。分析家认为,尽管军人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并且夫妻离多聚少,以及军属的家庭负担沉重等等,但军人的婚姻关系一旦缔结还是比较稳定的。是“贫穷是福”、“距离产生美”、“久别胜新婚”等理论得到了验证,还是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产生了效力,抑或军人及其家属献身国防观念有所增强,无论归功于哪一因素,在整个社会中军人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的相对稳定性是毋庸质疑的。也就是军人家庭中的夫妻感情大多属于“Y”类,尽管“陈世美”、“高加林”之流也会偶然出现,“后院起火”、“夫妻失和”等现象也偶有发生。第三节军人婚恋新趋势 当硝烟和炮火从人们的记忆中日渐退去时,当鲜花和欢笑把共和国的每一个日子都装饰得瑰丽多姿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军人的婚恋也出现了新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择佣一趋于多元与渐弧的结合所谓择偶的多元化趋势,是指配偶社会角色的变迁;而渐强指的是双方素质的渐趋提高,即“强强联合”的趋势。80年代前,军官的配偶大多源于农家女,军婚多半是“军农结合”,走的是“分居一一随军”的模式。但曾几何时,这些规律被彻底打破。值得一提的是,红彤彤的院校毕业证,对军官们来讲已不算稀奇,即便是在基层,本科生队伍正在迅速扩大,研究生也不断涌现。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择偶观念的变化,加之军官队伍素质的不断优化,他们的择偶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一不拘一格觅伴侣。她们有的是打工妹,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公司经理,有的是时装模特„总之,她们的文化、经济状况及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丈夫的“依附性”大大减弱(见表1)。

在多元的择偶中,选择城镇配偶的趋势在青年军官中悄然形成。据统计,某部近4年分来的院校毕业干部几乎100%找的是城镇爱人。军官择偶的城市化倾向,除了青年军官家住在城市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外,一些从黄土地走出的军官也希望把小家建到城市。因为,目前城乡差距毕竟显而易见。他们不愿意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也不愿为家属随军、子女教育等问题发愁。另一方面,与社会上的青年相比,军人的婚姻更稳定,“找军人可靠”一直是地方多数女青年的真实心声。一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说:“军人本色,永远透发出阳刚之美。在这一点上,是其他职业望尘莫及的。”3。无论时代印在军官择偶观念上的痕迹是否色彩纷呈,也无论选择城市女性或农村女性,追求情感真诚几乎是所有军官的标准。其实,找城市姑娘并不意味着婚姻质量高,觅到农村姑娘也不能断言婚姻质量不高。不管人们的择偶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何等变化,稳定的家庭仍是共同追求的生活准则。人们渴望选择军人,也正是渴望可靠的军人给家庭带来稳定。

二、分居一一竭力避免或弥补的缺憾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诗人的洒脱与情怀。而现实中,又有哪对青年夫妇渴望“牛郎织女”式的生活!但部队特殊的性质、任务以及国家的现实,又使得一部分青年官兵不得不去面对。这就给地方女青年选择军人时带来了顾虑,给军人家庭生活增添了麻烦,对夫妻情感中的忠诚与责任提出了挑战。为了照顾军人的家庭生活,加强军队建设,党和政府于1956年确定了军人家属随军制度3',其内容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日臻完善。迄今,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无论是今天,还是50年前,这一制度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尤其是情感更热烈的青年军人及其家属们。因为这一制度对他(她)们来讲,更多的是限制性的'2。为了改变两地分居的状况,他(她)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和途径:

1、驻地在城市乃至都市的军人,其家属在异地者,配偶多选择到驻地工作、上学、经商、打工等,有的是通过调动的,也有的干脆放弃了原有的工作。也有配偶在城市且工作较好的,军人调过去,这种情况为数不多;

2、驻守在边、海防的军人,其家属去相陪,从而形成“夫妻释站”或“夫妻哨所”,这种情况也不多:

3、驻守在大中城市部队的军官,更多地把择偶目光投向驻地,这样对于方便家庭、情感需要和转业安置等问题便可一蹴而就、迎刃而解。

然而,又有多少军人配偶愿意随军、随队到大漠、孤岛和边防呢?何况一些高度机密部队没有家属探亲的先例,又怎么谈随队、随军呢?既然无法避免两地分居的情感缺憾,一些军人就开始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弥补。或许常年在外忙“大家”,因此更珍重“小家”。《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辑直言不讳地说:“两地分居尽管是横在提高军婚质量面前的一条鸿沟,但在跨越这一`情感空白地带'时,军人所表现出的执著和热情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军人的勇气在爱情生活中同样具有力量。更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家庭连在一起,这种爱情是值得信赖的。”

三、离婚一一不容回避和忽视的话题

经过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军婚问题研究的李研究员指出,75%以上的军官坚持认为情感是婚姻质量的先决因素,90%以上的军官认为经济状况或分居并不是军婚质量的“天敌”。当然,对军人来讲,奉献和牺牲是本分,理解是情感的前提。

军婚质量的提高、夫妻关系的和谐以及幸福感的获取都离不开“理解”二字。然而,总有坚守“不理解”阵地的人,于是“军婚”这个不容裹续的字眼里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因子一一离婚。这是个老话题,但出现了新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离婚率的逐渐提高,军人的离婚率也逐渐提高!以海军某基地为例,2003年共发生离婚事件32起,占该基地军人夫妻总数的7.8%:1987年发生了21起,占当时军人夫妻总数的6.1%:而1980年只发生了3起,占当时军人夫妻总数的0.9%。

何也?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

1、婚恋观念社会化。与社会上时兴的婚恋观相比,军人虽然迟钝了些,但并没有形成“代差”,他们也冲出了“离婚不是好事”、“离婚就是思想意识不好”、“离婚就是道德水平低下”等思想的“藩篱”:

2、缺乏真正了解的倾慕和“闪电式”结婚造成婚姻基础不牢,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合不来”或“没有共同语言”,尤其在困难面前动摇,后悔,进而劳燕分飞:

3、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在两地分居的情况下,夫妻感情调适不够,道德水平和自控力不高,加之“第三者”插足,造成婚姻悲剧;

4、由于一方职务或地位的升迁,打破了家庭内部的“均势结构”,这种情况为数不多。

一般说来,离婚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大曲折、一大不幸。军人婚姻的解体,更是给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它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烦恼,给子女的抚育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女方由于对两地分居或军队生活不适应而提出的离婚,使军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产生离队思想,从而影响国防和军队建设。因此,尽管与社会相比,军人离婚率不高,但必须正视并妥善解决。

第二篇: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1

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份收集了7万余份样本的调查报告显示,独处时间太长以及圈子太小,是单身主要原因。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调查报告还显示,在当代人的择偶观中,爱情已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人们在婚姻面前更加务实和理性。在被问及“会因为什么而选择结婚”时,有四成受访者的第一选择是“合适”,双方经济上的稳定性、是否门当户对乃至父母意志,都成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有房才结婚”坚硬现实下的情感焦虑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面临着婚恋困境。年龄边界、阶层边界、学历边界、城乡边界建构起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不同的人在婚恋市场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机会和待遇。那些缺乏优越家庭背景和丰厚物质财富的年轻人,在“有房才结婚”面前,被现实刺痛,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

在一个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时代里,“娶不起”不仅意味着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自我压抑和被淘汰感。围绕着“有房才结婚”,全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和话语裂痕——支持者认为,婚姻需要物质基础,“有房才结婚”为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对者认为,婚姻以情感为本位,一旦裹挟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计,婚姻难免会变得庸俗而乏味。

“有房才结婚”有合理性。在消费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恋也不例外。穷人也好,富人也罢,都无法获得和享受“纯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们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因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这样的语境下,一个经济上毫无基础的人,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失败者和无能者,没有财富的情感面对的将是不断被累计起来的心灵的失败体验。社会评价的单一化和庸俗化,让无钱买房的年轻人成为边缘群体。为了迎合“有房才结婚”,他们不得不腾挪闪转。

当我们的身体和情感依从于市场与商品规律时,我们对所谓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们变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结婚”不仅加剧了婚恋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带来深层的社会断裂和社会剥夺——为了帮助儿子完成人生大事,许多家长掏出了多年积蓄,甚至背负不少债务,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在物质和情感的天平上,过于看重或者忽视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实现物质与情感的平衡,实现心理预期与行为能力的协调,是摆在每一位单身男女面前的现实议题。正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艰辛,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婚恋环境,固然需要他们的个体救赎,也离不开社会评价体系的更新和不良社会心态的修复。

“超市型婚姻”是社会功利化的反映:新华每日电讯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去认识里面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以及如何死亡。如果要试图认识当下的社会与时代,看这个社会的人是如何相爱、结婚的,同样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视角。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第四次婚姻革命,其重要标志就是婚恋观正日趋多元化。从这份最新发布的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来看,爱情至上的观念正在遭遇挑战。无论是“四成以上单身男女更倾向于与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还是“超七成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都能看出现代社会的婚恋观正在变得越来越功利。不可否认,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婚恋问题上呈现出日趋现实、功利化的趋势,必然说明当今社会正在遭遇功利化危机。一个突出的例证是,在社会整体婚姻观向开放与多元演进的同时,一些非常现实的因素成为父母干预子女婚恋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显示,有三成左右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而导致感情失败;而父母在为子女择偶“把关”时,学历、职业、感情经历等因素均不重要,他们最看重的是经济因素。父母的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婚恋观,以至于不少年轻人都将有车有房当成了结婚的必备条件。功利化的婚恋观,在当下一些相亲节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某种程度上讲,功利化的.婚恋观所倡导的是一种“超市型婚姻”,“拿钱选货,货比三家”是其主要特征。有一些节目甚至直接向观众灌输一些理念,比如“一起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模式已经过时”“在择偶时也是有钱才能任性”等,这在社会上颇有争议。功利化的婚恋观,容易扭曲社会人际关系,增加年轻人的压力。数以千万计的大龄单身青年害怕结婚、不敢正视婚姻,又将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现代人的婚姻观将继续在保守与开放、家庭与个人之间拉扯,如何规避过于功利的婚恋观,无疑也是社会转型期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内,人们遵从同样的范式来选择伴侣,走同样的阳光道路,过同样的幸福生活,犯同样的错误。在新的社会阶段,人们在继承也在摧毁过去关于婚姻的范式,并自由地走上一条不确定的新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应该倡导什么、避免什么,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婚恋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2

三成男性和两成女性不知如何与对方相处

据调查,在与异性相处方面,35.1%的男性与23.2%的女性均表示,不知如何与对方相处。女性对于个人婚姻问题显得更加紧张。担心娶不到老婆的男性不足一成,而担心无法嫁人的女性却超过四成。相亲过程中,若隐约感觉对方对自己不满意,四成男性会努力表现得更好以扭转对方的看法,而这样做的女性仅为两成。

关键词:学历

双方学历“女高男低”八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调查中,六成的单身人士表示会考虑接受隐婚,其中,四成人选择为了事业,包括怕被领导歧视、怕被同事冷落、应酬客户、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等,三成人认为结婚是个人隐私,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同时,学历“女高男低”对于恋爱双方而言也已不是问题,八成人表示可以接受。“在我看来,婚姻中还是共同语言最重要,即便女性的学历稍高,也不会影响双方感情,至于年龄,只要男女相差不是过于悬殊,无论谁稍大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某大学任教的刘小姐表示,她周围的很多好友也都有着同样的看法。

关键词:年龄

男性过半认可姐弟恋女性普遍希望对方大

令人惊讶的是,年龄对男性而言没有人们想象的重要,只有不到三成的男性坚持要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异性为伴,超过一半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比自己大1岁至3岁的女性,近八成的女性接受比自己大2岁至10岁的异性。

近八成的单身人士表示自己周围可能有父母代子女征婚的现象存在,近一半的被访者认可父母代征婚。

此外,在“解决个人问题,你会更倾向于寻求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中,近四成人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而选择朋友帮助、网络婚介帮助的各为两成。在多选题“你认为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六成人选择社交圈子太窄,四成人选择自己不够积极主动,三成人选择感情受过伤害,认为自己要求太高、工作太忙或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的各为两成。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3

年龄:30岁是降低择偶要求的节点此次此次调查共涉及样本5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主体年龄层为85后和“80后”,有20xx多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请看相关的调查报告:

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0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你会在几岁降低择偶标准?

调查显示,30岁是单身人士降低择偶要求的年龄节点。到了30岁,会出现单身人士降低自己择偶标准的小高峰。

分析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单身人士中,9成单身人士觉得找到合适伴侣难,单身女性比单身男性觉得找对象更难。有27.6%的人已经错过理想婚龄,且收入越高错过理想婚龄的人越多。其中,收入3万以上错过理想婚龄的占44.2%,收入元只占16.5%,相差2.7倍。但是即使错过自己理想的婚龄,仍有近四成的女性坚持不降低择偶标准。

职业:“稳定压倒一切”,娱乐圈人最不受待见

调查发现,男性期望伴侣工作稳定,女性期望伴侣收入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成为婚姻生活中最大的诉求。因此,技术人员、财务、律师、医生、科研人员、公务员、教师,这些职业在异性择偶中最不受欢迎的比例均在10%以内。其中,技术人员、财务、律师位于最不受欢迎的职业最后三位。而记者、护士、警察等处于中等位置,分别有11.2%、13.3%、16.2%的人选择为不受欢迎的职业。

收入:近8成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至少多1倍

除了职业外,男性收入稳定比有房更易获得女性青睐。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压上了男人的肩,刺痛了女人的心。不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单身青年一些喜悦――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其中女性更高居89.0%。相比之下,近六成的人希望另一半有房,近半数的人希望另一半有一定积蓄。对于收入的要求,男女要求各不相同。18.1%的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多3倍及以上,31.8%的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多2倍,27.4%的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多1倍。但是,38.1%的男性接受男女收入不相上下。

家庭CFO(首席财务官)暗战从结婚后开始。调查发现,“男性上不上交工资卡”是新婚夫妻婚后需要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与此相比,近三成男性不想上交财政。

压力:8成“80后”家人最着急张罗婚事

是不是年龄越大,单身男女面临的择偶压力越大

调查发现,择偶压力在年龄上是一条抛物线,呈现倒“U”形分布。数据显示,81.8%的“80后”感到择偶压力,80.2%的“85后”感到择偶压力,“80后”-“85后”明显处于压力峰值上。而相比之下,“70后”、“75后”的择偶压力反而不如“80后”-“85后”。

对于单身人群的个人问题,家人表现出着急甚至帮忙到处寻找的年龄段多在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85后”,64.6%的“80后”-“85后”个人问题受到家人的关注和协助。

社交:近五成单身男女有异性知己

比朋友近一点,比恋人远一点――单身男女有没有异性知己

调查显示,近五成单身男女有知己。其中有异性知己的女性占47.4%,男性占45.7%。年龄越大,有异性知己的就越少。有异性知己的“90后”(55.7%)比“70前”(33.8%)多21.9%。

男性与红颜知己分享感情;女性与蓝颜知己分享工作。单身人士与自己的异性知己主要分享“生活点滴”,就男女对比来看,男性更多与异性知己分享自己遇到的感情困惑,而女性更多的与异性知己分享工作问题。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4

谁动了单身人士的钱包、女性对男性薪资的期待有多高、如何看待婚内出轨、中国男人是否配不上中国女人岁末年初,已经持续八年的百合网《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即将在被称为中光棍节的1月11日再次发布。

《20xx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发布。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xx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婚恋报告是婚恋领域每年年终的一件热点大事。百合网从20xx年开始连续8年发布婚恋调查报告,持续记载了中国人婚恋态度和行为的状态、特点和变迁。其每年发布的婚恋调查报告,是国内婚恋行业内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之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百合网每年的婚恋报告都由旗下专业的研究机构完成。百合网下设百合婚恋研究院,并与中国最知名、最权威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中国人婚恋、家庭课题的深入研究。研究院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百合网创造科学有效的婚恋产品和服务打造了坚实基础,立志为中国人提供科学、专业的婚恋服务。研究团队拥有专职和合作研究人员30多名,80%拥有博士学位。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个大型婚恋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百合网婚恋服务产品的升级和改进。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5

每到年底,单身一族回家过年,不可避免地都会遇到催婚的尴尬。为什么找对象那么难,你为何会单身?近日,某知名婚恋网站刚刚发布了《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概括了现在婚恋的几个特点,“宅”排在第一位。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超长时间“宅”家,男性上网,女性追剧。63%单身人士独处的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昨天,根据这份报告,记者调查了岛城的单身青年。

超六成独处6个小时多

1月11日,一知名婚恋网站发布《我们要在一起——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已是该网连续第8年发布。20xx年的调查以线上问卷调查为主、线下深度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收有效样本7万余份;线下主要对200位单身男女进行了深度访谈。此外,该报告还由情感专家及媒体人士等组成的“百人推荐团”共同完成。报告除重点刻画了当代单身人群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以及婚恋观外,还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给出了结果,例如如何看待婚内出轨、男女对“二孩”的看法有何不同、中国男人哪里配不上中国女人等。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63%的单身人士在休息日独处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其中31.7%的人独处时间超过10小时,可以说单身生活极其单调。当问及私人时间如何安排时,在家上网、和朋友聚会以及在家安静地呆着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经常性活动。在性别差异上,32.3%的单身女性表示私人时间会在家追剧(日剧、港剧、韩剧);而男性(66.6%)则更多选择在家上网。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经济

该报告指出,现在四成以上的单身男女表示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当代人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结婚前双方条件要匹配。其中男性关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体健康、情感经历,女性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职业。另外近三成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而父母影响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于女性(27.4%)。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四成的单身人士会因为“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而决定结婚。而男女差异明显的是,仍有26%的男性结婚的原因是“给相爱的人一个归属”(因爱而婚),相比男性,更多女性(23.2%)会因为“对方很爱我”决定结婚。

七成多女性要求“有房”

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需要有车的比例为17.8%。这个数据比20xx年的报告数据有明显提升,尤其对车的要求上升了9个百分点。另外,男女都觉得双方都有稳定的收入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虽然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女性不打算要二胎,高于男性近11个百分点。

此外,有33.3%的女性认为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主要集中在“内涵修养”和“自理能力”上。尽管大部分单身人群都表示在上一年努力“脱单”,但单身人士究竟在爱情中的投入有多少呢?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单身人士月花费排名前三分别是:购物(网购)、享受美食和各类朋友聚会。单身人士花在相亲约会上的费用占比则很小。相较于女性,在此项上花费的男性比女性多10.3%。不过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单身男女人士对于“脱单”投入较少。

【调查】朋友圈太窄独处时间长

对此,记者昨天走上街头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35%的人是单身,20%的人有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剩下45%的人是有对象的人。在这些人中,单身者周末更愿意待在家里。“我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量都很大,十分辛苦,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就会待在家里睡懒觉,周末基本很少出门。”在一家企业上班的孔先生告诉记者。

在受访的单身一族中,他们宅在家里有两项最重要的活动,一个是上网打游戏,一个是上网看电视或电影。而且单身人群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朋友圈太窄,抱怨没有机会去认识那些合适的人。由于整天宅在家里,所以造成圈子越来越窄,由于圈子越来越窄,所以只能宅在家里,单身一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在追求别人或者被追求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周末都喜欢跟朋友们聚在一起,而不是宅在家中,就算是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约上好朋友一起去,而且这些人平均每个月都会去KTV唱歌,但是这在单身一族中的概率相当低,很多单身人士表示,他们平均一年只去一次KTV。

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们而言,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实在很难给爱情留下多少时间。纵观当代单身人群的人际现状,除了长时间宅在家中,圈子小、爱情开销少、情感寂寞也是这类人士的群体特征。

【探访】七成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适合结亲。随着时代的发展,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更多全新的涵义。7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这些受访者中很多人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其中女性占的比例要比男性高。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数据显示现在的单身男女会找一个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超市型婚姻”增多,拿钱选购,货比三家。“当然应该门当户对,如果两人的地位、身份、知识和经济条件相差太大,很难生活在一起。”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有过几次相亲经历,但是因为对方家里条件一般而告吹。

【分析】脱单呈现两大特征

针对该报告,专家分析指出,单身人士的“脱单”行为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有动力无机会。尽管六成单身人士表示在努力脱单,但效果欠佳,一年中遇到可能发展的对象寥寥无几。报告显示,35.5%的单身人士今年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27.3%表示仅遇到1位,遇到4人以上的仅4.1%。第二、寻找伴侣方式传统单一,没有与时俱进。总的来看,70.1%的人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61.2%的用婚恋网站寻找另一半;37.8%靠朋友聚会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下载手机交友软件用户与日剧增,但把手机交友作为常用择偶途径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女性的使用率仅6.7%。

【建议】找个人合住扩大社交面

对此,某知名婚恋网站专家建议:如果你是独居的单身人士,为了“脱单”,不妨找人合住,打破一潭死水的社交局面,说不定她(他)就在那等你。因为在报告中一项关于单身人群居住状况的调研结果很有趣味:单身4年以上的人士有36%是一个人居住,比跟人合住的比例高14.6%,比跟父母住的比例高13.8%。一旦习惯了一个人,便不会去羡慕别人成双成对。失去了“脱单”的想法,脱单自然遥遥无期。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6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发布了《20xx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20xx年各年龄层、各不同学历、地域等群体的恋爱、婚姻及性的行为、态度进行了调查。

《报告》披露,在初次性行为发生时间上,北京市为内地省市最早的,平均年龄为20.63岁;95后群体第一次恋爱的时间平均在12.67岁。《报告》也显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有外遇、找“小三儿”的女性比例提高,在婚姻生活中,“7年之痒”已经变成“5年之痒”,婚后3-5年出现危机的比例最多。

据报告的撰写机构介绍,该调研采用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获取的有效样本近8万份。调查对象覆盖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

【恋爱】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初恋最早

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已有过初恋。

父母离异家庭及分居家庭的孩子发生第一次恋爱的年龄较早,其中,离异未再婚的单亲抚养家庭成长的孩子,初恋时间最早,为xx.23岁。

《报告》显示,初恋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70前人群第一次恋爱年龄最晚,平均在19.19岁。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较早,为12.67岁。

此外,博士常常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一族,尤其是“女博士”更曾被许多网民调侃。但《报告》显示,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群恋爱次数是最多的,平均达6.87次,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人群最少,平均次数均为3.xx次。

【性行为】

95后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低于18岁

《报告》从地域上调查显示,港澳台地区第一次性行为最早,平均为19.24岁,北京紧随其后,为内地最早的地区,为20.63岁。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平均在22.17岁,95后平均在17.71岁。

从不同学历来看,本科学历以下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均在21岁之前,研究生、博士生最晚,分别为22.55岁和21.65岁。同时,《报告》也显示,大学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避孕意识较高,避孕比例均在45%以上,特别是研究生在读,比例高达49%,但是大专及其以下学历则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仅仅有18%的人采取避孕措施。

【婚龄】

全民进入“晚婚”时代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岁-28岁,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占83.07%。

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同居主要集中在20岁-24岁。在被调查者中,有38%的'人婚前同居,不过,仍然也有62%的人婚前未进行同居生活。

为何出现这样普遍的晚婚,参与报告撰写的一位专家表示,除了社会压力增大等外部原因外,年轻的结婚一代比起上一代来说,心智成熟的时间更晚。

【婚姻生活】

女性压力大更觉不幸福

在婚后生活中,女性和男性究竟谁的压力更大?报告调查显示,由于要操持家务、带孩子、买菜做饭、照顾老人,同时还要上班赚钱,女性比男性更觉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这种压力和不幸福感更多出现在有小孩的家庭。

调查显示,孩子三岁之前主要由母亲照顾的占比29.04%,爸爸参与照顾的比例仅占2.1%。

《报告》显示,“第三者”现象并不只是发生在已婚男性身上,婚姻中出现第三者情况中,男方、女方占比相当,各占20%,而双方都有出轨的情况也不鲜见(近10%)。

“七年之痒”缩成“五年之痒”

《报告》显示,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七年之痒”都变成“五年之痒”了。调查显示,在婚后3年至5年,夫妻双方的幸福感、婚姻满意度都达到最低值。婚龄3-5年的调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辈子不要和对方在一起,另外更有8.9%的人决定下辈子干脆不结婚。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院长周小鹏认为,“痒”说明夫妻双方在婚姻中需求增大,也说明在遇到婚姻问题时,寻找外遇以及离婚的成本越来越低,“更换”的解决方式取代了“修补”。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7

一、宅

“每天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现代人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和人们说的“宅一族”靠拢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

对于适婚年龄的男女们,更少交流,意味着脱单的更大挑战。每天超过6小时的独处时间,你给爱情留点儿空行吗?

二、单身选择:男重工作,女重生活

在没有对象的单身生活期间,男性和女性都在干嘛?调查结果显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男性较多,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安排好单身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的角色决定的,男性更成功才能取得女性青睐,而女性保持健康美丽的状态才能吸引男性。

三、爱情投资追加

购物、美食、死党聚会、学习进修、旅游单身人群千金散尽,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对感情的投资也是单身男女的一大花销。按照这样的趋势,单身男女钱包瘦身的姿势也是醉了。20xx年男神周杰伦求婚昆凌,让无数粉丝心碎,单身的你还没有一点危机感?为了爱情,加大投资,争取和周杰伦一起结婚吧。

四、父母期待PK自己所选

在中国人的婚姻中,爱情绝不是两个人的问题,婆媳关系、女婿与丈母娘关系是决定整个婚恋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很多父母在子女择偶时会提出诸多条件和考察标准。调研显示三成左右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其中因父母导致感情失败的单身男性(33.5%)的比例略高于女性(27.4%)。看来在择偶这件事儿上,男性来自家庭的压力更高于女性。

五、结婚:与爱无关?

和我爱的人结婚还是和爱我的人结合?你还在为这个问题纠结吗?现在近一半的单身男女给出了第三种答案: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现代人的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第一要务,更加务实的他们在婚姻面前高度理性,双方条件都要一一匹配,寻找结婚对象更像是职场面试,或者寻找合伙人开公司。

找一个我爱的还是爱我的结婚?数据显示现在的单身男女会找一个条件合适的'人结婚,这也就意味着“超市型婚姻”增多(拿钱选购,货比三家)。

六、高薪老公

尽管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收入的问题上,单身男女对于择偶要求的差距却是巨大的。男性认为男女收入相当就好,但女性则希望男性能够成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要超出自己收入水平的1-2倍,甚至更多。这个结论与20xx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比例微涨。看来结婚还是需要老三样--房、车和票子。女性还是希望找有房子有票子的男人。这个特征再次提示男性朋友,钱包空空,不努力工作既会被老板炒又会被女人嫌。

七、净身出户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20xx年初,文章出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作为受害者的妻子马伊琍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克制和平静,在她温情的感召下,这场闹剧落下帷幕,夫妻和好如初。但不是每个背叛婚姻的人都能够逃过一劫。尽管大家对于婚内出轨趋于理性和宽容,但宽容归宽容,经济惩罚不含糊。面对出轨导致的婚姻的破裂时,大多数单身人士认为出轨方应该净身出户,值得注意的是,持此看法的女性比男性多14.3%。

八、男性更愿意要二胎

20xx年,国家出台了“单独”二胎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反响热烈,据某些机构调研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8

光棍节临近,既是购物的狂欢,亦是单身的哀愁。今年,随着“20xx光棍危机”话题的热议以及专家学者们“合娶老婆”的神逻辑,让20xx光棍节更具一份热观察和冷思考。近日,中国知名相亲网站珍爱网正式发布《20xx单身心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珍爱网旗下8500万单身会员的抽样调查数据,揭秘“光棍危机”笼罩下的单身心事。报告显示,面对即将到来的“光棍危机”,北京爷们和广州姑娘们均“恐光”——超过八成的北京单身男具有光棍危机感,更有高达96%的广州单身女感觉到“光棍危机”。上海女性偏爱以相亲来解决单身问题,而广州男性则有四成从未相过亲。深圳的单身者们则在婚恋中对“异地”元素最为敏感。

此外,珍爱网还从多个角度就“光棍危机”现实环境下的单身者心态进行了解读,为新时期的单身群体心理、精神状态审视提供分析视角。

1.恐光:北京男与广州女危机感最强

男女比例失衡引发的光棍潮压力与日俱增,引发的相关话题不断成为舆论焦点。中国光棍危机和男人合娶老婆的论调看似惊人,其背后却折射出一种深刻的社会焦虑。珍爱网报告则揭示出作为最直接感受者的单身者们直面危机的心态写照。

报告显示,受访单身中,仅xx.2%的男性和18.6%的女性表示完全没有危机感。其中,北京男和广州女危机感全国领跑。北京单身受访者中,85%男性表示有危机感,其中20.31%的男性表示感觉自己要孤独终老,内心极度不安。同样,96%的广州女性受访者亦表示身处单身危机感,更有近80%女性受访者更是存在“有自己的坚持而又不愿意将就”的矛盾心态。

对于这样的现象,珍爱网资深红娘表示,北京单身男性群体,面对着北京精英荟萃激烈竞争环境下包括户籍、房产、收入等多重压力,危机感难免甚于其他城市,特别是北漂一族,更加缺乏安全感。而广东地区的人们婚恋观传统,家庭观念浓厚,受到这种风俗习惯的影响,年轻一代特别是女性,也容易在早婚的趋势影响下产生压力感。

2.淡定:广州男与深圳女无惧危机

面对危机,有人惶恐也有人淡然自若。相对同城单身女性的焦虑满满,广州的单身男士们则信心满满,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对自己的状态挺满意,危机感完全不存

在。”而这绝非口头说说而已,超四成广州受访男性表示没有相过亲,相亲三次以上的仅占33.3%。

同样,有近五成的深圳单身女性受访者面对单身只有一些担心,相对比较自信。珍爱网红娘分析认为,深圳单身女性的情绪重心和感情生活并非其唯一追求。从红娘与诸多女会员的沟通中也了解到,受深圳自由创业环境影响,部分的女性事业心强,旅游聚会等业余生活很精彩,加之深圳地区大部分外来人口,父母亲朋远在家乡催婚压力较小,因而女性单身者面对光棍危机相对淡定。对于报告结果,珍爱网资深红娘也强调,“光棍们”的危机感必然是多少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应过度紧张,适当的将危机感化为动力才是正确的方式。

3.相亲:四分之一上海单身女性相亲10次以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单身而言,则是每逢佳节倍相亲。珍爱网报告显示,全国超六成的受访单身者均有相亲经验,其中上海的单身女性们在面对相亲最为积极,75.9%的上海女单身都有过相亲经验,24.1%上海女单身更是相亲过10次以上,堪称全国各大城市单身群体中的“相亲王”。对此现象,珍爱网上海直营店的红娘李老师认为:首先,上海人普遍认为家庭观念最重要,父母朋友也都会很热心的为她们牵线搭桥,自然相亲的机会也就多起来了;其次,上海女性善于交际,热衷拓展生活圈子;同时,相亲网络越来越专业化,也已经成为她们找对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更快“脱光”。

4.择偶:北京本地男择偶地域要求低广州本地女性不爱外地人

“地域”对于相亲男女来说是个敏感的词,总是容易引起争议。但却又实实在在是择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许多人的爱情、婚姻甚至是一生。珍爱网报告显示,超过63%的北京男单身受访者表示,对另一半的地域户籍没有特别要求。珍爱网北京直营店红娘接待了许多北京本地单身男性,据实际沟通情况反馈,在这些男性中,大部分只对女性的颜值和性格有比较多的要求,对她是否本地人并不是那么在乎。霍先生就是典型例子,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他有着大部分北京男的特点,能侃、热心肠。他告诉珍爱网红娘,身边不少来自南方的`女同事,觉得她们性格温婉细腻贴心,小鸟依人的感觉很打动他,相处起来很舒服,相对比较下,本地姑娘眼光高、傲气、自主,Hold不住。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着急脱单的广州单身女对另一半的地域要求在大城市中排第一,八成广州本地女生希望对方是本地人,大部分女性都不愿意外嫁,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与自己有相似的粤文化背景,这样相处起来也能更轻松。

5.异地婚恋:工作去哪儿?爸妈去哪儿?

深圳最纠结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流动性地迅速增加,异地恋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和婚恋话题。珍爱网报告显示,受访单身者们在面对异地结婚对象时,超半数认为“双方父母的赡养”是最大的问题。其次,“过年回谁家”也是个不小的难题。还有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异乡人择偶之痛,大城市房价太高,回家乡又不适应,未来工作生活定居地的选择也让人两难。而这一点在深圳单身群体上的体现最为突出。31%的深圳单身男认为“若老人不在同城,双方父母赡养难触及”这一现象是异地婚恋的最大障碍,而超过35%的女性则认为“婚后生活定居地争议”将是最大问题。珍爱网红娘表示,深圳单身群体的这一突出担忧,与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移民城市的特性紧密相关,许多单身群体来自五湖四海,异地婚恋现象非常普遍,加之现在诸多单身男女为独身子女,工作定居和老人赡养等矛盾的出现也是正常现象,而这一切尤其需要双方以感情为重,积极沟通,实现双方的稳定发展。

6.单身不分地域有爱哪里都一样

许多人在择偶上对地域有要求,难道本地人比外地人就更容易脱单吗?在珍爱网的调研中,基本上有一半的受访者都表示,不管是哪里人,脱单都不容易。超三成的人都表示脱单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交圈子小,身边朋友少。

除此之外,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从全国各个地方涌入“北上广深”,也会有大量的人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他们究竟为何而离去?是因为那无法承受的房价之痛,还是因为归属感的缺失?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如果要离开目前工作的城市,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那个一起心爱的TA。所谓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没有找到爱,其他的也就成了浮云。

珍爱网深圳直营店的VIP会员李先生就是一位在异乡漂泊了5年的湖南人,即使有着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家人不在旁边让他倍感孤独。“尤其是没有遇到心动的人,能够一起奋斗,渐渐地心也累了,想找个老乡一起回家。”李先生告诉红娘,希望介绍老乡,可以一起回湖南老家创业。

在北京生活了7年的刘先生则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观点,老家是重庆的他并不想回到家乡。在北京他有着一份很好的事业和自己的圈子,现在的他只想找到另一半在北京安家落户。他告诉珍爱网红娘,希望另一半是同样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女孩。“北京本地姑娘一般不找外地男,所以我们基本上也不会找北京本地的。”刘先生如实对红娘说道。

从“光棍危机”到整个单身群体,这其中反映出现代社会婚姻必须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择偶上,纵使压力山大,许多单身仍不断提升自我等待爱情到来,或选择相亲增加遇见的概率;在地域上,当传统的乡土情节和城市化潮流相碰撞,单身们的选择也趋向多样化,这样的表现,在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尤为明显;加上养老、房价、以及男女比例失调等社会问题,折射在单身们的选择上,脱光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对此,珍爱网李松博士强调,无论光棍危机如何,社会环境如何,个人的心态仍然是决定个人情感的最重要因素。单身群体更应积极有为,努力为自己的幸福行动加分,如积极参加相亲和一些交友活动,不仅能拓展社交圈,更有可能会结识合适的另一半。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9

作为一名单身人士,你是否意识到单身的原因?日前,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了《XX年福建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独处时间太长及圈子太小是单身主因。

宅男宅女都干啥?男的上网,女的追剧

报告显示,73.8%的福建单身人士休息日平均独处时间在6小时以上,尤其是休息日中独处时间10小时以上的单身人士占到了38.2%,这说明福建人的单身生活相当单调。当问及私人时间如何安排时,上网、聚会以及“宅”几乎是福建单身人士排在前三名的活动安排。福建的单身男士68.1%都选择在家上网购物、玩游戏、浏览网页;相比较而言,女性则更愿意在家看韩剧、日剧、美剧、港剧等。

在被问到为什么没有“脱单”时,大多数的福建单身人士都归咎于“圈子太窄,合适的人太少”。从性别来看,59.4%的单身男性认可此理由,绝大多数单身女性(79.5%)更以此来解释自己单身的原因。

找对象:男性重健康,女性重经济

报告显示,福建单身男士择偶时比较看重对方的身体健康、外在相貌和情感经历,而单身女士则看重经济条件、身体健康以及家庭情况。另外,28%的福建单身人士曾因父母干涉,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

想要结婚组成家庭,是选择爱我的,还是选择我爱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44%的福建单身人士选择了合适的——“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

6成女性要求“有房”

报告显示,66.7%的单身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而是否有车,只有12.2%的女性认为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单身男士对于女性适合结婚的经济要求则宽松很多,除去“有稳定收入”外,59.4%的福建单身男士对女性结婚应该具备的经济条件持无所谓态度。而针对“有稳定收入”和“有一定积蓄”这两项经济条件,福建的单身女性对自身的要求要高于男性,78.8%的单身女性认为女士需要“有稳定收入”,35.3%的女性认为自己需要“有一定的积蓄”。

婚恋状况调查报告10

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东北妹子总是“豪爽”、“热情”、“敢爱敢恨”的代名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这些标签印象是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时代的更迭,当70后、80后开始自称“老去”,90后、95后渐渐走到台前,爱情、婚姻,这些经典流传的话题正在东北地区年轻人身上显现出一个时代特有的颜色。3月3日,有调查机构发布《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据了解,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其中,获取东北地区有效样本近份,并最终形成《20xx东北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全国数据中离异人群占被调查总人数(73949人)的3.3%,而在东北地区,离异人群占东北被调查总人数(1938人)的7.17%。这组数据也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统计结果的佐证:黑龙江和吉林的'离婚率排名全国第二、第三,辽宁离婚率排在前十。此外,辽宁未婚的单身人数占44.63%,也高于全国单身人数占比(41.57%)。所以,东北地区是未婚率高、离婚率高、单身率高。

二孩全面放开,东北爷们高兴了:“我还要生一个!”东北媳妇郁闷了:“一个还不知怎么整呢,还要再整一个!”东北媳妇带孩子的比率占比高达32.68%,多于全国平均数值29.04%;长辈带孩子的比率(37.4%)则低于全国平均(41.52%);而男方带孩子只占2.1%!东北媳妇不容易,东北奶爸是传说!

第一次恋爱:被调查对象初恋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东北地区年轻人的初恋年龄最高峰为18岁(12.5%)和20岁(11.88%),20岁以后的人群数量占比呈递减趋势。调研数据还显示,第一次恋爱的持续时间全国平均水平是17.29个月,而东北地区是16.59个月,略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分居家庭的子女恋爱最早,平均在12.88岁,其次是离异未再婚家庭,平均在14.68岁恋爱,其次是离异双方再婚和一方再婚家庭,分别在16.44岁和16.99岁恋爱。而婚姻感情良好家庭子女恋爱最晚,平均在17.97岁,其他类型家庭均在17岁左右恋爱,差异较小。

第一次结婚:被调查对象中,第一次结婚主要集中在20岁—33岁,其中选择在27岁结婚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15.36%,其次是28岁,达到12.99%。

解读:被调查对象中,不同父母婚姻状态家庭的孩子第一次结婚年龄部分差异较大,分居和离异未再婚家庭结婚年龄相对较早,分别平均在25.5岁和25.84岁,丧偶已再婚家庭结婚最晚,平均在28.8岁。其次是离异且一方再婚家庭,结婚年龄平均在27.2岁,其他类型家庭集中在26岁,差异较小。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分布在24岁到27岁之间,第一次结婚年龄与学历高低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较早,平均分别在24.9岁和26.57岁,而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平均结婚年龄较晚,分别为27.33岁和27.44岁。

第三篇: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日前,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被调查对象的年龄介于19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30.77岁。结果表明,年龄对男性而言没有人们想象的重要,只有不到三成的男性坚持要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异性为伴,这就意味着超过七成男性不排斥姐弟恋。

关键词:沟通

三成男性和两成女性不知如何与对方相处

据调查,在与异性相处方面,35.1%的男性与23.2%的女性均表示,不知如何与对方相处。女性对于个人婚姻问题显得更加紧张。担心娶不到老婆的男性不足一成,而担心无法嫁人的女性却超过四成。相亲过程中,若隐约感觉对方对自己不满意,四成男性会努力表现得更好以扭转对方的看法,而这样做的女性仅为两成。

关键词:学历

双方学历“女高男低” 八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调查中,六成的单身人士表示会考虑接受隐婚,其中,四成人选择为了事业,包括怕被领导歧视、怕被同事冷落、应酬客户、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等,三成人认为结婚是个人隐私,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同时,学历“女高男低”对于恋爱双方而言也已不是问题,八成人表示可以接受。“在我看来,婚姻中还是共同语言最重要,即便女性的学历稍高,也不会影响双方感情,至于年龄,只要男女相差不是过于悬殊,无论谁稍大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某大学任教的刘小姐表示,她周围的很多好友也都有着同样的看法。

关键词:年龄

男性过半认可姐弟恋 女性普遍希望对方大

令人惊讶的是,年龄对男性而言没有人们想象的重要,只有不到三成的男性坚持要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异性为伴,超过一半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比自己大1岁至3岁的女性,近八成的女性接受比自己大2岁至10岁的异性。

近八成的单身人士表示自己周围可能有父母代子女征婚的现象存在,近一半的被访者认可父母代征婚。

此外,在“解决个人问题,你会更倾向于寻求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中,近四成人认为“求人不如求己”,而选择朋友帮助、网络婚介帮助的各为两成。在多选题“你认为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六成人选择社交圈子太窄,四成人选择自己不够积极主动,三成人选择感情受过伤害,认为自己要求太高、工作太忙或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的各为两成。

第四篇:对基层官兵婚恋问题现状的思考

对基层官兵婚恋问题现状的思考

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边防部队基层官兵的婚恋问题已逐渐成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点,而婚恋问题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官兵的思想,进而影响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给部队安全留下隐患。能否引导广大官兵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帮助官兵妥善处理好婚恋家庭问题,已成为制约和影响队伍稳定和安全发展的首要因素。笔者结合边防官兵婚恋问题现状和调研分析情况,就当前基层官兵婚恋问题现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基层官兵婚恋矛盾问题现状

(一)官兵婚恋观念趋于多样。当前,在社会变革、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新形势下,社会现实化思想以及基本生活需求的高成本无时无刻不冲击着部队官兵,一些非主流婚姻观念对青年官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部分官兵既怕勉强结婚又怕感情寂寞,认为恋爱不一定要结婚,分手不代表不负责任;有的官兵专注于通过微信、陌陌体验“网络爱情”,有的羡慕电视交友节目;部分官兵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更加功利化,把对方是否具有良好稳定的职业、殷实的经济基础、过硬的家庭背景等作为首要条件,注重经济和家庭背景。

(二)恋爱婚姻面对问题增多。受个人婚恋观念、工作性质、经济条件、两地分居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官兵面临的婚恋问题和家庭矛盾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盲目交友、大龄未婚、未婚先孕、欺骗感情、闪婚速离等方面,甚至于个别还搞婚外情。面对婚恋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一些官兵不能正确对待,发生问题难以解决,个别婚恋对象、家属动辄到部队告状、在网络发帖,干扰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官兵安心部队工作的积极性。

(三)官兵生活状况造成压力。大多数基层干部、士官为85-95群体,正处在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年龄,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生活负担相对较重;有的与家属长期分居异地,不能为家属分担家务,对家庭照顾不周,双方分居日久免不了家庭埋怨,夫妻间出现猜疑、误解,生活面临诸多困难;有的基层官兵妻子无工作,父母身体欠佳,全凭个人收入维系家庭开支,生活压力很大,家庭经济拮据。同时,大部分年轻已婚官兵难以享受部队公寓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房价,使部分已婚官兵感到巨大的生活压力。

二、基层官兵婚恋矛盾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官兵身上,但都不是偶然的,除了官兵个人的主观因素,社会和部队的现实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社会婚恋观的冲击。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官兵的婚恋观念难免受到冲击影响。部分官兵盲目地追求“白富美”,渴望不劳而获,第一选择是看对方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有的虽有一定感情基础而结婚,但自己对家庭基本没有投入,婚后自己感觉低人一等;有的与婚恋对象认识没几天,就同居先孕,“奉子成婚”了才向单位和组织报告;有的恋爱时全面撒网,与多名对象保持关系,感情不专一,甚至婚后还不忘前缘,与他人藕断丝连;有的因家庭和亲友的影响,面对父母和亲友的催促,在双方了解不深入、感情基础不牢的情况下,盲目恋爱,草率结婚。在此种种婚恋观念和行为的影响下,给日后的婚姻埋下潜在危险的伏笔,极易引发婚恋矛盾纠纷。

(二)生活需求高成本的压力。当下经济社会压力日益加剧,高房价、高物价、高结婚成本已成为官兵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活需求高成本对官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于边防部队驻地多在偏远城镇,官兵婚后基本选择在部队驻地生活,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让许多人难以承受,而基层官兵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部分官兵成为“恐婚族”。为了解决生活需求高成本的问题,一些官兵选择婚恋对象时,把对方是否有较高的收入、良好的职业、殷实的家庭经济基础、过硬的家庭背景作为主要条件,这种只重利益、感情不牢的婚姻,难以保持婚姻长久稳定。

(三)部队职业特殊性的制约。部队工作具有任务繁重、生活紧张、纪律严明等特殊性,官兵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地域上也有限制,这都给未婚和已婚官兵带来了不便,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由于部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部分未婚未婚官兵往往工作繁忙、远离家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渠道寻找心仪的对象。个别已婚官兵,因工作压力和缺乏沟通,无暇顾及家庭,在儿女抚养、照顾老人、家务劳动等方面长期依靠妻子一方,电话交流难以满足双方彼此的情感需求,缺乏情感交流,极可能导致感情“出轨”也容易引发感情危机。个别部队领导存在认为“婚姻是个人的事,自己不好过分干涉”的片面思想,平时不注意对所属官兵的婚恋行为进行教育监督,出现问题后才幡然醒悟。

三、解决基层官兵婚恋矛盾问题的对策

基层青年官兵是部队建设中生力军、主力军,婚姻恋爱也是其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如果处理不好工作、感情和家庭的关系,很容易牵扯官兵精力,极有可能对部队全面建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解决好基层官兵的婚恋生活问题。

(一)加强教育引导,端正官兵婚恋观念。要高度重视关心官兵的婚恋问题。一是坚持正面教育。通过组织官兵学习学习《婚姻法》、《纪律条令》、《军队贯彻实施〈婚姻法〉的若干规定》和《军人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官兵认清军人不仅要执行《婚姻法》的一般规定,还要遵守部队关于军人婚恋的特殊规定,增强官兵处理婚恋问题的法规意识、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从而引导官兵正确对待交友、恋爱与结婚,正确处理做好工作与组建家庭的关系。二是注重谈心教育。充分发挥“三互”活动的补充作用,结合官兵个人经历,区分不同原因、不同层次,分别开展提醒式、警戒式婚恋教育。加强与官兵的谈心交流,以召开婚恋观座谈会、集中讨论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官兵的婚恋情况进行了分析,倾听官兵在工作、生活方面的情况和婚恋方面的实际困难,组织已婚干部谈经验、感受,未婚官兵谈困惑、迷茫,及时化解各类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使官兵做到“交友之前慎重考虑,恋爱过程认真对待,组成家庭幸福和睦”。三是强化心理教育。开展婚恋心理咨询、婚恋问题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官兵解决因婚恋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官兵养成良好的婚恋心理行为习惯,提高自身化解婚恋矛盾和自我承受的能力,努力做到“恋爱不影响工作,失恋不失去斗志,结婚不迁移精力”,教育官兵对婚恋要充满理智,有驾驭爱情的能力,避免因婚恋挫折而导致心理情绪加剧,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做到“真正重视、真心爱护、真情关心”官兵。一是要主动创造婚恋条件。主动联系、协调地方团委、妇联、共建单位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警民联谊活动,通过牵线搭桥,为大龄青年官兵与地方女青年接触提供机会,为其搭建健康、文明的交友平台,创造提供交友的机会;各级领导要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积极为大龄干部介绍对象,多策并举地帮助大龄未婚官兵解决婚恋问题。二是要保证官兵休息时间。主动尊重官兵的休假权利,切实把属于官兵个人的时间还给官兵,让官兵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婚恋家庭生活问题,为年轻未婚干部与异性接触交往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为已婚官兵经营家庭生活提供保障。要根据日常工作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弹性工作制,保证官兵正常的休息、休假时间。三是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从优待警,对两地分居的已婚官兵,要严格落实探亲休假制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官兵办理夫妻分居补助,积极帮助联系解决家属户口随迁等方面难题,减轻其家庭负担;对于妻子无工作、生活困难的家庭,要按照政策规定积极为其办理随军家属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补贴。对夫妻关系紧张但仍有感情基础的,要积极做好调解疏导工作;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官兵解决居住条件、子女入学、入托和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官兵家庭矛盾。

要加大对官兵婚恋问题跟踪管理的力度。一是严把审查关口。要本着对官兵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军人结婚年龄、对象地域要求、审批程序等特殊规定,切实落实官兵恋爱报告和函调核查等相关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思想道德等存在问题的婚恋对象,同时教育引导官兵把追求婚恋自由的权利限定在部队纪律允许的范围内,防止官兵以婚姻自由为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把好官兵婚恋观和军属入口关。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坚持把加强官兵婚恋管理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建立官兵家庭档案,修订完善干部婚恋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谈心、家访、慰问等活动,逐步形成婚恋管理的长效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利用不同时机,对官兵花钱大手大脚、网恋现象、与驻地女青年交往等方面进行深入排查整顿,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牢牢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婚恋状况。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要坚持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并举的方针,当官兵的荣誉和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积极鼓励官兵勇于、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个别打着恋爱的幌子,欺骗感情玩弄对方等违背社会公德、逾越法律界限的行为,应坚决支持依法予以处理,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和部队的良好声誉。严格落实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对不尽心、不尽职造成婚恋问题的单位领导,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确保真正发挥各级领导关爱、管理作用,保证部队的安全稳定。

第五篇:当前官兵婚恋状况浅析

警营论坛:当前官兵婚恋状况浅析

2013年11月21日 10:15:22来源: 新华网

作者:武警哈尔滨森林支队 赵新鹏

近年来,受婚恋物质基础越来越高,离婚率不断攀升等社会婚恋现状的影响,部队官兵婚恋也引发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部分官兵情绪不稳、状态下滑,甚至无心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应积极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官兵妥善处理好婚恋家庭矛盾,将对维护部队内部安全稳定和推动部队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受到社会不良风俗影响,“爱情限购令”,“找个有钱老婆,少奋斗20年”等越来越现实化、物质化的择偶观念不断冲击着部队官兵,一些青年官兵盲目追求有房、有车、有型、有款的“四有”新人,要容貌靓丽,有较好的职业,有较强的财力,还要有较硬的家庭背景等等。不能以德取人、以情取人、以素质取人,但找到这种“理想”伴侣的概率微乎其微,因而婚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即使找到了,大多数也是处处受制,婚姻恋爱质量大打折扣。

当前,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婚恋交友类网站和《非诚勿扰》等相亲类电视节目所引发的婚恋方式逐渐被部队官兵效仿、膜拜,影响着官兵思想。网恋、试婚、裸婚、闪婚等社会焦点的婚恋方式也被大多数官兵所认可。个别官兵出现“全面撒网、重点培养”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婚恋思想。这些婚恋方式不仅致使择偶标准随意、婚恋质量降低、婚恋道德淡化,而且给部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

“牛郎织女”式的两地分居生活使已婚官兵平时对家庭、老人、子女照顾较少,配偶既要照顾父母,又要抚养孩子,家庭困难和生活压力巨大,再加上大部分官兵配偶没有固定工作,这就容易引起配偶的埋怨和家人不满,导致夫妻互相猜疑,常因琐事吵架。极大地影响了婚姻幸福指数和家庭稳固系数。

部队官兵婚恋观念的变化和婚姻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外部原因,是社会环境、个人观念、职业特点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现在女青年“一老外、二港澳、三大款”、“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婚恋观和“没房没车一切免谈”的现实思想,使得许多青年官兵在高房价、高结婚成本面前望而却步。

随着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福利待遇的提升,一些青年官兵择偶时好高骛远,在择偶中没有正确的给自己定位,导致不少青年官兵择偶标准过高,迟迟找不带心仪对象。而有的驻地军人地位不高、收入一般,导致部分官兵信心不足,片面的认为自己难以获得异性青睐,无心择偶,逃避婚恋。

由于部队的特殊性,青年官兵的空余时间和生活区域受到严格限制,几乎没有机会与异性进行接触,再加上军人择偶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以绝大多数官兵只能利用探亲休假的机会在原籍找对象。时间上的约束和军人接触女性少的特点往往导致官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些优秀的青年官兵逐渐成了“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

对官兵的婚恋观教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冷忽热、时紧时松。每季度组织官兵学习《婚姻法》、条令条例等部队婚恋管理有关规定,开展社会主义婚恋文化、婚姻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挑选优秀的已婚干部和干部家属,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经验,为未婚适龄青年官兵传授择偶的经验教训和处理婚恋问题的方式方法;邀请军地婚恋、家庭问题专家对官兵婚恋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以地方和部队的婚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官兵纠正错误偏见,端坐择偶动机,明确择偶标准,提高解决家庭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官兵。对于大龄未婚官兵,各级领导要主动与其交流思想,稳定其情绪,鼓励官兵良好的事业作为成功婚恋的基础;积极主动为官兵解决租房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看病、转业安置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难题,为官兵婚恋、家庭提供外围支撑;落实好大龄未婚官兵的休假探亲制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婚恋问题;协调驻地妇联、民政等部门,组织未婚官兵和驻地未婚女青年开展“鹊桥会”、“联谊会”等相亲交友活动,拓展官兵的择偶范围。

对于部分思想觉悟低、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官兵,要从源头上抓好管控。坚持自我汇报与他人汇报相结合,充分发挥“三互”小组、思想骨干队伍的作用,及时纠正不良的婚恋行为,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设立了“五好家庭”、“模范夫妻”、“好军嫂”等奖励措施,对婚姻和睦、家庭和谐的官兵进行了奖励。同时,对婚恋观不端正、家庭矛盾频繁、工作不安心的官兵进行了帮扶教育、责令整改;严明各项纪律,严格按照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官兵,杜绝个别官兵打着婚恋幌子的各种违纪行为,从正面维护部队良好形象。(《人民武警报》供稿)

下载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都市基层军官婚恋状况的人类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此次此次调查共涉及样本5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主体年龄层为85后和“80后”,有2000多名上海市民参与调查,请看相关的调查报告:年龄:30岁是降低择偶要求的节点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

    对青年官兵婚恋状况的调研与思考(范文)

    对青年官兵婚恋状况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01-05 15:34:30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部队官兵的婚恋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在......

    基层军官带兵十八法

    基层军官带兵十八法 “带兵难”是近些年部分基层军官深感棘手的问题。笔者依据军委规定的“八个不准”和《内务条令》 中“尊干爱兵双六条”的基本精神,以及多年来的带 兵经......

    基层军官带兵十八法

    “带兵难”是近些年部分基层军官深感棘手的问题。笔者依据军委规定的“八个不准”和《内务条令》 中“尊干爱兵双六条”的基本精神,以及多年来的带 兵经验,归纳出以下基层军官......

    部队基层军官个人工作总结

    建连五十多年来,这支连队虽几经转隶,但不失英勇本色。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始终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任务坚决,用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连......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

    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摘要】:基层公安民警直接负责跟群众的接触和交流,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由于基层......

    基层部队婚恋观教育

    领会爱的真谛 把好情的归宿 教育目的:通过本次教育,引导官兵认识什么是爱情,军人爱情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念。 教育课时:1小时。 教育方法:前半小时集中授课,后半小时组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