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

时间:2019-05-14 13:0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

第一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

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的

通 知

晋教基【2007】57号

各市教育局:

近期,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现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地要站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思想高度,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以提高保教质量、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程度为重心,大力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认真开展对现有民办教育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通知》要求开展对辖区内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清理整顿工作,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

(一)清理整顿范围

各地辖区内所有招收0—6岁学前儿童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二)清理整顿内容

1、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办学地址、举办者资格、办学许可证;

2、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招生、规模等情况;

3、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园舍、教学设施设备情况;

4、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所有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

5、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工作情况、卫生保健情况;

6、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保教工作情况。

(三)清理整顿时间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

(四)清理整顿要求 清理整顿过程中,对不合格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要予以淘汰,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对已符合基本办园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补办办学许可证。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切实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要认真做好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清理整顿工作,于明年4月20日以前,以市为单位将清理整顿工作情况上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三、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

(一)明确审批、管理机构。根据《山西省实施<中华人们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规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管理和业务指导。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有效解决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批与管理分离的问题,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切实履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凡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的归口管理。

凡由于审批把关不严,向不合格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造成重大幼儿安全事故或其他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审批责任。

(二)严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关。

各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我省的实施办法,严格审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

1、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设臵符合本省和所在市、县(市、区)教育发展规划。

(2)设臵在安全的区域内,周围无污染,无危险和安全隐患。

(3)有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办学宗旨;有符合规范的名称;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稳定的经费来源。(5)园舍、场地、设施、设备以及卫生、安全状况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6)有合法的组织章程、组织机构,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教职工队伍。

(7)有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制定的课程教学计划。(8)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申请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向审批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⑴学前教育机构申办报告及审批申请表; ⑵规范的名称和首届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⑶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⑷拟聘任的工作人员的相关资格证明; ⑸拟办学前教育机构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⑹拟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章程草案和发展规划(包括办学宗旨、规划目标、教育教学原则、招收对象和范围、师资队伍构成、课程计划、拟使用的教材等);

⑺拟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筑平面图、各功能室分布图、设施、设备计划配臵情况说明以及场所使用权证明;

⑻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消防安全审核意见; ⑼县级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

⑽健康检查单位提供的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11)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全面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纳入到当地基础教育的统一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制度。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拟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的督导检查。

(一)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检查。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在辖区内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二)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园(所)长、教师和工作人员,由举办者按国家规定的有关任职资格要求聘任(用),但必须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执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岗前资格审查,实行持证上岗;要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要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的幼儿伤亡事故。

(三)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督促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严格执行《山西省学校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全面落实覆盖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对幼儿在园(所)期间的安全、健康负责。要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教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要主动接受的当地卫生机构和的业务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入园儿童和在岗员工的体检、卫生、消毒、防疫、儿童营养等各项工作;要建立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园舍设施设备、消防安全、儿童接送等工作的管理,严防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安全。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出现重大问题或师生伤亡事故,应当及时向属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或政府报告。

(四)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各市、县要认真落实《通知》要求,结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转发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第2号修改单的通知>的通知》(晋教基【2007】49号)等文件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定期做好校车的安全排查和检验工作。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对自有车辆和用于接送幼儿上下学车辆进行安全检验。

(五)加强业务指导,确保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保教质量。各市、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在日常的评估、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评优选先、业务培训、评等定级等工作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规章,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要主动接受教育部门的领导、管理和业务指导,并积极主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学习、会议、培训、检查等活动。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

附件:教育部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基„2007‟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7年5月,湖北麻城“5〃28”幼儿校车交通事故和安徽省肥东县“5〃29”幼儿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事故发生后,我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近期连续发生两起幼儿伤亡事故的紧急通报》(教基厅„2007‟7号),要求各地立即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近期,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又先后发生三起幼儿因被遗忘在校车内导致死亡的恶性事故,给幼儿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三起严重事故均发生在民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暴露出当前部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存在非法办园、审批不严、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广大学前儿童安全,使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现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幼儿)基本情况,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区分不同情况,认真清理整顿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资格,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查禁停办,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对符合或接近当地基本办园(所)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

二、严格审批程序,明确监管责任。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审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凡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要实行教育部门的归口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新设学前教育机构。凡由于审批把关不严,向不合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放办学许可证,造成重大幼儿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审批责任。

三、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考核,淘汰不合格从业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避免因管理疏漏和其他不当人为因素引发幼儿伤亡事故。

四、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定期开展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校车的专项排查行动,严格检查校车车况和驾驶员资质,严禁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幼儿,严禁聘用不合格驾驶人,严禁校车超载。使用校车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跟车教师负责在幼儿上下校车时清点核对人数,校车驾驶员负责在收车锁门前检查车内幼儿是否全部下车,严防将幼儿遗漏在车内。托儿所幼儿应由家长接送,并提请家长负责孩子道路交通安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是幼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用非常的细心、非常的呵护,确保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覆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教育督导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督导检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七年九月

二十日

第二篇:转发教育部

关于传达教育部《关于认真

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县属各校(园)、民办中学: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召开第165次常务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全部署,会议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必须把安全工作发在第一位,现将省市教育厅(局)《转发教育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甘教明电„2011‟43号)、(甘教思„2011‟236号)文件精神传达给你们。同时为了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如下,请认真执行。

一、要高度认识D级危房拆除工作。严格执行危房安全拆除备案制度,落实危房拆除的预案制定、预案审批、安全管理等措施。确保校园安全不发生事故。

二、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危房拆除及新建筑交付使用期教育教学过渡期间的师生安全。各学校要研究制定合理的过渡预案;成立过渡期间的安全管理机构;严格落实责任。

三、近期各学校要认真对照《兰州市学校安全管理手册》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确实做好“五个一”:彻底排查整治一次学校安全隐患;开展一次深入全面的师生安全教育和培训;认真检查补充完善一次安全管理制度;复查一次学校安全管理档案资料;协调开展一次周边环境整治。

四、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卫生、文化、娱乐、治安等方面工作,确保学校周边环境良好。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日

第三篇:山西省教育厅文件

山西省教育厅文件

晋教人[2010]16号

关于评选山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今年我省将评选第八批特级教师。现就评选工作安排如下。

一、评选范围

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幼儿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在编在岗教师,省、市、县级教科院(所、教研室)在编在岗教研人员。

二、评选条件

(一)学历和资格条件

1、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中学(进修校、师范学校、其它教育机构)教师和教研员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农村学校教师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

2、具有与任教学校层次相应的教师资格。

3、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15年以上,聘任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10年以上,聘任中学高级教师5年以上。

4、城镇中小学教师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或支教1年以上的经历。没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教)1年以上经历的,评选特级教师后3年内,必须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支教)一年以上(教师个人和学校评前必须有承诺书)。

5、中小学校长接受过岗位培训,并按计划参加了提高培训。

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以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办理退休手续的教师、校长、教研员,均不再推荐。

年龄、从教年限、任职年限计算均截止至2010年12月底。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2、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育界享有较高威望。

3、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善于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4、曾获得全国、全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行政部门授予的模范(优秀)教师、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或2000年以来获市、县级党政部门奖励(劳动模范、模范[优秀]教师、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等),现仍保持荣誉者。

(三)业务条件

1、具有系统、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追踪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是本地区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同等条件下省级学科带头人优先(农村教师为县级以上教学能手亦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县级以上同层次教育领域推广过。

2、教学特色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精通本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教育教学水平与业绩在本地区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聘任高级教师以来,承担过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巡回教学、专业讲座3次以上(农村学校教师在本乡镇或中心校承担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并获得好评(提供教案或讲稿,农村乡镇、县级以上教研部门的开会通知、邀请函等原始材料)。

3、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当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有组织、指导班级或年级学生思想教育及品德修养方面的突出专长和丰富经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德育工作累计10年以上,或近年来连续从事班主任等德育工作5年以上。所带班级或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获校级先进集体奖3次以上,或获县级以上先进集体奖1次以上,或获县级以上个人奖励2次以上。

5、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能力,积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交流,不断总结经验。近5年来,作为主要承担者(前3名)完成1项(含1项)以上省、市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或独立撰写本学科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在省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年会、增刊不算),或在国家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年会、增刊不算)。

6、具有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积极承担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工作,为提高本地区或本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出显著成绩。近3年,重点指导、培养2名以上青年教师(提供相关的原始材料),被培养对象进步明显,获得过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其中1人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7、下列人员除满足上述六项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从事音、体、美、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省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2次以上或国家级三等奖1次以上。(2)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教学研究人员必须有在中小学教学一线任教5年以上的经历,是所教学科的骨干教师。任教研员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经常开展和指导学科教研活动,本地区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突出,近5年来,省级教研员在国家级非同一期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市、县级教研员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第一作者),或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

(3)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级领导必须有在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任教8年以上的经历,是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担任领导职务后,坚持学科教学工作,并保持较高水平,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强;办学、管理经验丰富,业绩突出,任职期间所在学校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单位。

8、农村中小学(不含县城所在地中小学)教师符合评选条件

(一)、(二)两条,坚持在农村学校工作15年以上,教书育人事迹感人,教学成绩特别突出,不受业务条件中第4、5、6条的限制,可破格进行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典型事迹材料)。

三、推荐评选程序和办法

特级教师人选,采取个人申报、学校推荐、教育行政部门逐级评选的办法产生。

1、个人申报,学校(单位)推荐。列入评选范围的各类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教师、教研人员认真学习特级教师评选文件,领会本通知精神。根据评选条件要求,个人申报,所在学校(单位)组织全体教师酝酿提名、民主推荐(参加民主推荐的人数不少于所在单位在职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二),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单位)综合比较各方面条件和群众意见后,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推荐人选并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者,上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2、县级考察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由教师代表、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特级教师考察推荐工作组,深入学校实地考察推荐人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表现。考察时,要听取学校教职工和所教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征求学科专家的意见。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推荐名单,并通过宣传媒体在辖区内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将推荐人选的个人申报材料和单行考察材料一并报市教育教育行政部门。

3、市级评审推荐。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委会,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人选进行评选(是否组织讲课筛选由各市自定),确定市级推荐人选,通过媒体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教育厅。

4、省级评选。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推荐人选考试,成立特级教师学科评议组进行评课,通过考试、评课考察推荐人选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

省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分组审核档案、论文、荣誉证件、业绩成果资料、考试、评课结果等,综合讨论评议,产生各组排序。

召开省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议,听取各组综合评议意见,大会酝酿讨论后投票表决,确定第八批特级教师人选。

在省教育厅网站和被推荐人选所在学校(单位)公示两周。公示期满无异议,报省人民政府审批,颁发《特级教师》证书,授予特级教师称号,享受特级教师的有关待遇。

四、名额分配

(一)本次评选山西省特级教师150名。为了便于综合比较,好中选优,全省按1:1.5的比例分配推荐名额(见附表),各市、各单位严格按分配名额推荐,不得突破。

(二)各市确定特级教师推荐人选时,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同时,要统筹兼顾,使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学科均有适当比例。小学(含幼儿园)、初中和高中按4∶3∶3的比例推荐评选;各学科之间应相对平衡,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已有2名(含2名)特级教师者,该校的该学科不再产生特级教师推荐人选。

(三)推选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农村学校推选比例为15%,城市薄弱学校推选比例为5%,学校(幼儿园)校(园)级领导推选比例不高于8%,教研人员的推选比例为5%。凡比例不符合要求的,省厅不接收其材料。

(四)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特级教师的推荐人选可在本校产生,也可在自愿签约交流到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任教且符合特级教师评选条件的区域内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中产生(同等条件下,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教师优先)。非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教师申请在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参加特级教师评选,必须经现所在学校组织同意并报县教育局批准,当选为特级教师后,必须交流到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最少5年;服务期满后,可以流动。

五、报送材料要求

(一)被推荐人报送的材料

1、撰写1份反映本人专业发展、成长经历的工作总结,并附5份能体现本人教学模式或教学风格特色的典型叙事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

2、特级教师评审表一式3份。

3、资格类证件:教师资格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证书的原件、复印件。

荣誉类证件:奖状、奖章、证书的原件、复印件。

其它类证件:论文、论著、教材、教参、科研成果、专题讲稿、示范课讲座的原件;典型事迹报道材料原件。

4、参评的非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教师自愿签约交流到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任教的协议及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公函。

5、本人目前上课所用的教材。

(二)市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的材料 本市特级教师评选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一式3份;公示材料原件。

上述材料要统一、规范,表格填写要清楚、详实、可信。各种复印件须市教育局审核后加盖印章,审核人要签名。除特级教师评审表外,其余材料缩印在A4纸上并装订成册。特级教师评审表可从省教育厅网站下载,申请人填写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等请用电脑打印(正反两面打印),并裱糊成册(不得用钉书针装订)。

六、时间安排

2010年4月中、下旬由县(市、区)组织推选。2010年5月中、下旬各市确定推荐人选,2010年7月19日——29日,各市上报推荐人选名单(19号为太原,20号为大同,21号为阳泉、朔州,22号为长治、晋城,23号为晋中、忻州,26号为吕梁,27号为临汾,28号为运城,29号为省教育厅直属单位)。2010年8月中旬开始省统一组织考试、讲课(具体方案另行安排)。2010年8月下旬,省特级教师评委会进行评审。

七、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1、加强对推荐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由党政领导、有关科(股)、室负责人、特级教师组成的特级教师推荐评选工作组。省教育厅成立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推荐评选工作。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厅人事处,承办具体工作。

2、评选特级教师是省政府为教师办的实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确定专人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此项工作。要抽调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敢讲真话实话的人,参加特级教师推荐评选组的工作。

3、增强推荐评选工作的透明度。推荐人选必须有广泛的教师基础,凡被推荐人选所在学校(中心校或乡镇教办)推荐票不足教师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未经过公示的、公示后社会有反映经查属实的,一律不得向上一级推荐。

4、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宁缺勿滥,防止不正之风的干扰。要严格按文件规定办事,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托人说情、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对经查实确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推荐人选取消其评选资格,今后也不得再行申报;对把关不严,报送虚假材料的学校(单位)、县(市、区)、市要予以通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对违反规定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特级教师推荐评选为契机,把特级教师评选作为一次在广大校长、教师中开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活动。要通过推荐评选,树立典型,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掀起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以及师德建设的热潮,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6、厂矿企业、其它部门及民办学校的教师,按属地原则进行评选推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安排。

7、评选推荐的日常工作请与厅人事处联系。

联系人:赵高奎 电话:(0351)3046863 附:

1、特级教师推选名额分配表

2、特级教师评审表

3、山西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浙江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

浙江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

作的意见

2008-12-08 来源:

浙教审〔2008〕234号

为规范和促进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2006年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与决算审计办法》,2007年组织开展了对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科技学院两所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情况的审计调查试点工作。从总体上看,我省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才刚起步,审计基础还比较薄弱。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现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重要性

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决算编制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费使用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通过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可以进一步增加学校经济工作透明度,增强预算的计划性和严肃性,及时防止各种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促进学校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一项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审计业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只有认真开展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校的经济活动及资金流向,才能进一步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才能实现对学校财务宏观层面的监督。

二、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制度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以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作为常规审计,列入内部审计计划,组织进行经常性审计。要根据教育部的意见和我厅的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要求。

学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财务部门要及时向审计部门提供相关资料,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审计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实施计算机审计。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业务

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经济活动的综合性业务工作,涉及面广。在审计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审计重点,选取对预算执行影响大、管理薄弱的项目和财务相对独立的二级部门进行重点审计。

要紧密结合预算管理实际,区分不同的审计内容和对象,做到定期和不定期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部门要参加学校有关预、决算工作会议,及时了解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对预算编制和调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预算执行前的检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的安排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经济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现象;在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对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客观评价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为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省教育厅从明年起将加强对各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指导与检查,并组织开展对有关高校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工作进行审计调查。

四、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不断提高审计成效

充分利用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成果,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项目,可以进一步组织开展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在安排其他审计项目时也应综合考虑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已有成果,避免重复审计,保证审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学校要及时纠正,并努力“解剖麻雀”,找准问题产生原因,健全经济活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意见,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落实情况的督查或开展后续审计,促进整改完善、建章立制。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应当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及时公布,做到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附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教材〔2008〕12号)

二○○八年十二月五日

第五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一届全国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

教办体卫艺„2010‟173号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一届全国 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省属中专、厅直属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0‟1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你们,并提出以下具体要求,请一并落实。

一、各省辖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要认真组织本地、本校体育科研骨干,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精神和征文指南内

— 1 — 容,积极撰写、报送高质量高水平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展示我省学校体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校医及有关体育院、系和科研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等均可申报,并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攻关,进行多学科的研究。

三、报送论文时间、地点和要求:

2010年12月31日前,以各省辖市教育局及有关高等院校为单位(不接受个人申报)统一报送至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联系电话:0371-69691752)。论文的格式要求等事项另行通知,不按规范格式和规定报送的论文将不予评审。

四、论文评审、推荐和奖励:

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同时,择优推荐100篇优秀论文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凡在全国获得一、二、三等奖者,省教育厅将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给予奖励;对组织得力,上报论文质量高、数量多的单位给予表彰。

五、我厅拟定于2010年9月举办河南省学校体育科研骨干培训班。参加人员:各省辖市体卫艺科(站)长、另选派5人;高等学校选派1—2人。具体培训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附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 2 — 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中学生 运动 会议 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0年7月28日印发

— 3 — 教 育 部 办 公 厅

教体艺厅函„2010‟18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

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的通知》(教体艺函[2010]1号)精神,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定于2011年7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并决定本届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与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合并举行。现将有关论文征集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服务,为繁荣学术、提高学校体育科研水平和体育教学质量服务。

本届科学论文报告会的主题是:增强体质、全面发展。— 4 —

二、征文对象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师范类院校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三、有关要求

本届科学论文报告会对进一步推动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中小学体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进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深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切实组织好论文的征集、评选和报送工作。

1.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做好论文征集的宣传、动员与组织工作,在广泛征集论文的基础上,通过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各级推选、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选、推荐等形式,切实保证报送论文的质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限报送论文100篇。

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论文征集、评选和报送工作中应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建议各地通过查伪对报送的论文进行检查,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3.论文以省级为单位统一报送,报送时填写统一的“论文报送表格”(报送方法和报表格式另发),并根据评审要求提供所报送论文的电子文本。

4.论文的格式要求、评审、录用、奖励和参加会议办法等事项另行通知。

— 5 — 5.论文报送时间自2011年2月15日开始,至2011年3月31日截止。

四、征文内容和原则

本届科学论文报告会的征文以“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征文指南”(附后)的内容范畴为主,并注重掌握以下原则:

1.重点突出。选题以研究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建立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为重点。

2.方法科学。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符合课题的性质,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研究设计科学,方法运用合理;注意探索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努力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

3.成果创新。论文的研究成果要有开创性,能客观地把握学校体育的现实状况和事实,科学地揭示其规律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理论性的研究论文能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能丰富、发展已有的理论,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应用性的研究论文能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学校体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4.论文规范。征集的论文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资料真实、引证和图表规范。

附件: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 — 6 — 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征文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中学生 运动 会议 通知

抄 送:第十一届全国中运会筹委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包头市人民政府

部内发送:有关部领导,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主动公开 2010年6月3日印发 附件:

— 7 —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征文指南

一、学校体育理论

1.新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2.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3.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理论建构; 4.不同地域学校体育的均衡发展; 5.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二、阳光体育运动

1.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2.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3.阳光体育运动的区域性推进策略;

4.“阳光体育证章”制度与激励政策的构建; 5.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拓展; 6.体育与艺术“2+1”项目的推进策略; 7.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

8.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效果。

三、学生体质健康

1.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新影响因素分析; 2.不同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 — 8 —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 4.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与体育干预; 5.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

四、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1.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与改革完善; 2.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

3.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与管理机制; 4.升学、毕业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与改革;

5.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环境的整体设计及运动伤害的保险制度。

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1.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与创新;

2.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体育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 3.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4.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与特点; 5.新兴体育项目的教材化与教学实践。

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学校体育培养学生意志、促进心理健康与完善人格。

七、体育教师队伍

1.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 9 — 2.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与业绩考核; 3.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

4.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5.中小学体育教研制度与管理办法; 6.中小学体育名师的培养与成长规律。

八、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

1.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学校群众性体育竞赛(体育节)的组织与案例; 3.中小学教体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4.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5.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践与发展。

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

1.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2.学校卫生工作的保障机制; 3.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4.中小学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及生涯发展; 5.营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十、其他

1.残疾、贫困儿童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育; 2.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育教育现状。说明:以上征文指南是研究领域,不是论文的具体题目,广— 10 — 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

下载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