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

时间:2019-05-14 13: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

第一篇: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

登记编号:云府登642号

第19号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办法》已经2009年12月14日十届州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二O一0年三月二日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根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推进自治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机关遵循依法行政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州、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规范性文件。

自治州人民政府适时依法提出单行条例草案。

第四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对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州实际情况的,由州人民政府报经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五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强化重大决策听证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第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鼓励州内发展较快县市率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重点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在研究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时,应当听取本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第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安排自治州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和资金。

需要州、县市人民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的建设项目,州、县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向上级争取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第八条 自治州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财政转移支付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自治州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加大本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及公共服务经费的支出。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加大对县市、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第九条 自治州因执行国家和省统一的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等重大政策变化造成的财政减收,州级财政应当报请上级财政在计算转移支付时给予补助。

第十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民族机动金和民族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在本级财政中的预算比例,用于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重点发展水利、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

第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才立州战略,重视人才资源开发,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乡土人才为重点,加强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各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在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设立少数民族人才培训专项经费,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第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不断增加对农业和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繁荣。

第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二)增加对农业的种粮直接补贴、种养殖业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贫困地区化肥运价补贴等补贴,严格执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优质优价政策,巩固粮烟生产,扶持发展养殖业;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规划建设绿色果蔬产业、生物能源产业、酿酒原料产业、蚕桑产业、速生用材林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野生菌和人工食用菌产业、畜禽养殖和乳制品产业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业招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

(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良种选育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技术的推广,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五)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扶持农业发展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建立和完善富余劳动力培训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

(七)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招商引资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开发荒山、荒地的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八)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治理,保障农产品安全。

第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确保自治州粮食安全;加强地方备荒救灾、种子储备、粮食储备管理和机制创新;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第十五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对直接从事涉农企业、荒山荒地开发的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扶持,实现无差别对待或者更惠于普通农业就业者的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立公开、公平、合理、稳定和高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和新型农用生产资料推广工程建设,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第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当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优先安排自治州的贫困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小额贷款、以工贷赈、易地扶贫、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等项目资金,加强社会外资扶贫工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围绕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探索和改革财政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方式,逐年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重点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实施名牌战略。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注重引进有实力的外地企业、外来资本,带动对外部资金、技术、信息的吸纳,突破发展资金、技术、信息缺乏的瓶颈。

培育工业强县,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州级财政按每年财政自收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并扶持商品的外向流动和技术、资金的吸纳,优化外来经济组织生存发展的环境。

商务、招商等工作部门应当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和扶持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和出口商品生产,逐年加大对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投入;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和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内外贸易发展。

第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通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在资金、税收、技术、人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城镇建设优先列入发展规划。州级建设、规划等部门应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自治州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在资金预算安排上给予倾斜。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费投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探索路、政、运一体化改革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和乘车安全等问题。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地震、气象、防灾救灾、动植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应急反应机制,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给予扶持。

应急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土地、森林、矿产、水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和地质遗迹的保护,实行有偿合理开发利用;对开发和建设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应当依法补偿和恢复治理。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维护农民对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在本级财政中的预算比例。州发改、财政、经济、环保、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有关组织对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城镇垃圾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投资。

自治州为维护生态平衡执行环境保护政策而影响财政收入和群众生产生活的,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应当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二十六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加强旅游景区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对森林资源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对公益林实行禁伐、限伐措施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公益林事权划分原则,逐级建立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流转有序,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推进和完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现代林业服务体系和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商品林采伐年龄可以由其所有者、经营者自行确定,并优先满足采伐指标;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原料林,除按经营方案满足所需限额指标外,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单列,上年度有结余的,经批准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二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自治州水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保护和管理,按照明晰产权,分类定岗,管养分离的原则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用水合作组织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按照大、中、小结合,蓄、引、堤并举的原则,合理布局,重点突出骨干水源工程、灌区配套建设、山区小康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用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快技术引进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科技立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长。提高自主创新和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

自治州人民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对发明创造、推广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推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自治州科技行政部门应当争取上级科技行政部门加大对自治州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实用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的指导与资金扶持。

第三十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政府教育督导,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和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情况检查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年审复查制度,全面提高全州教育的整体水平。

第三十一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建立残疾学生助学制度。

第三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创办各类学校。

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用地,在符合规划用地范围内按照公益性用地优先安排。

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教学评估、表彰奖励,统一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

民办学校学生学籍统一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行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学生的成绩、学籍互认。第三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到自治州散杂居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并给予其享受贫困地区教师补贴。

在上述地区行政村学校工作9年以上且当前仍在该地区工作的教师子女以及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子女报考州内高中(中专)学校的,给予考试成绩加分20分的照顾。

第三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及校长岗位培训。

第三十五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适龄人口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各类学校;加强学校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

第三十六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逐步建立政府救助为主,学校、社会救助为辅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广泛开展以勤工俭学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坚持寒窗助学等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第三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教育、民族等工作部门应当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发达地区各类学校对口支援自治州内学校的工作;组织州内发展较快学校对口支援山区欠发达地区学校。

第三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5年举行一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对在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艺术之乡以及博物馆、文化馆(站)、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对州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安排一定资金给予维护。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民族文化和民族文物、古籍保护专项经费。自治州民族、文化等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的发掘、整理、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

自治州民族、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古籍、文物、广播、电视、影视制作、报刊、出版等工作。

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重要公共设施的标识牌应当并用汉字和彝族文字。第三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增加投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爱国卫生管理体系建设。

第四十条 州、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养,巩固和完善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争取上级卫生部门优先安排自治州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组织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做好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等工作;并争取在安排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项经费时给予重点支持。

第四十一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少数民族医药产业的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力度,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医药资源。

第四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各种奖励优惠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四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逐年增加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县市、乡镇、村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围绕生育、节育、不育、优生优育开展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逐步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报酬。

第四十四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内容。加大对业余少年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5年举行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四十五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民族工作部门应当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组织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第四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5年举行一次自治州建州庆祝活动。

第四十七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应当协助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培训、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在推荐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时应当征求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逐步做到彝族等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并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成员中的比例,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时,应当根据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合理确定一定数量的公务员的职位,并适当放宽报考录用条件,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

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配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时,单列相应的名额和岗位,定向选拔彝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其比例不低于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第四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用途,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监督。

第四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第五十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不断增加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争取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在安排社会保障经费时给予照顾。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发展

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12-15 序 言

“十五”时期,是我州文化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省文化厅的指导下,全州文化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楚雄实际出发,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强州,文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关键时期。我州“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彝族文化荟萃、民族风情浓郁、文艺精品不断、社会全面进步、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的彝族文化名州目标,扎扎实实打基础,集中力量抓创作,培育市场兴产业,深化改革增活力,使规划成为促进彝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一、文化发展“十五”回顾

(一)主要成就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州共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7个,建筑面积58616平方米,投入资金4078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补助633万元,省级补助1414万元,州级配套1439万元,县级及其他投入592万元。建成县级宣传文化中心2个、县文化馆5个、图书馆6个、乡镇文化站(中心)54个,村文化室538个。初步改变了我州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打下基础。

2、文艺创作演出繁荣发展。彝剧、舞蹈、音乐、小戏小品等各艺术门类都创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大型彝剧《咪依噜》、《臧金贵》参加全省新剧节目展演;小彝剧《真假乡长》荣获“群星奖”金奖;《慕勒祭爹》荣获全国曹禺戏剧小戏小品一等奖;彝族乐舞《威楚余韵》参加全省调演;电视剧《彝山情》荣获全国“骏马奖”二等奖;《小木匠走梁》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一等奖;小彝剧《促鸡》、《伙子村长》分别荣获全省方言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入围云南省文化厅招标剧目库;中国彝族大型风情歌舞《太阳女》,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最佳服装奖、编导奖和优秀表演奖等四项奖项,这是我州舞台艺术大型作品首次荣获全国艺术类综合评奖的最高奖。2006年5月,大型彝族音乐会“云中火把”参加上海国际之春音乐节演出获得成功,这是云南省首次有音乐作品参加上海国际音乐节演出。

3、改革稳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楚雄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结合文化部门实际与州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楚雄州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州直各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了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4、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全州艺术院团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努力开拓演出市场。大型彝族歌舞《太阳女》自公演以来,演出收入已超过百万元;双柏、禄丰民族艺术团走出省外、走出国门,寻找演出商机;博物馆利用恐龙资源优势,组织到国外展出和开展恐龙化石、青铜器等文物复制工作,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路。支持配合相关人士组建成立“云南楚雄彝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培育发展娱乐业和印刷业,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市场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促进发展。目前,全州娱乐业共有经营单位1300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每年上缴税收600多万元;全州共有印刷企业59家,打字复印经营户342家,从业人员2619人,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金2420万元。

5、文物事业长足发展。全州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项(元谋猿人遗址、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姚安龙华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4项。有博物馆、陈列馆4个,现有文物藏品8378件,其中一级文物23件。我州文物门类齐全,数量众多,居全省前列。这些文物是我州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6、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完成了云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和闭幕式文艺演出任务;在2004年和2006年“火把节”期间,以“文化楚雄”、“相约楚雄”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云南省首届和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首届中国彝族展演会、第十一届滇中南民族艺术节,几十项文艺演出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新理念和方法,既展示了我省各少数民族歌、舞、乐艺术之精华和传统手工艺绝技,又提高了彝州“火把节”的知名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美文化大餐,真正把火把节办成民族的、文化的、群众的盛会。为进一步做好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全州有民族民间歌、舞、乐及民间美术艺术人才364人,其中有55人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间艺术人才。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州文艺调演,组织了首届社区文艺展演;促进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修缮了州图书馆,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对州博物馆部分展厅进行了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服务档次,突出“一彝三古”特色;着力于打造彝族文化品牌,发展彝族文化产业,组织开展彝族赛装节、服饰展、彝族歌星演唱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楚雄市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大姚县、禄丰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禄丰黑井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姚石羊镇、姚安光禄镇被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双柏法裱乡、大姚昙华乡被命名“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7、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整治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继续深化网吧整治工作,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限经营、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音像行业。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和取缔黄、赌、毒等各类非法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抓好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方式方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我州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较低,人均文化事业费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文化馆缺乏事业经费和活动经费;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每年购买新书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借阅者的要求。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经费长期投入不足,文物调查发掘、文物藏品征集、文物保护维修、博物馆陈列展出等各项工作受到制约。

2、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州文化馆是全省州级唯一没有馆址的单位,只有300多平方米办公室,没有活动场地,急待加快建设进程;州民族艺术剧院缺乏演出剧场,灯光、音响等设备不足,一些大型活动不能承办。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州还有48个乡镇文化站需建设,已建成的文化站也因内部设施不完善而难于开展工作。

3、艺术创作水平不高,具有重大影响力、民族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欢的优秀作品不多。除了经济的原因外,优秀文艺人才的缺乏也成为制约打造文艺精品力作的主要问题。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4、文化体制改革难度大。改革认识不到位,习惯于多年的僵化体制和管理模式,对改革心存畏惧,心存疑虑,怕出乱子,怕担风险,对改革的“动力”认识不足。文化事业单位所有制结构单一,活力不足,民族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效益低下,文化事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不强。部门分割,政策不配套,改革操作难。文化拔尖人才匮乏,加之文化行业的特殊性加大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难度。

二、“十一五”文化发展形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党和国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楚雄建设彝族文化名州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我们具备保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省、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更加有利。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文化发展、人民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州文化工作者团结奋斗,“十五”文化建设任务顺利地完成,文化大省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文化加快发展积蓄了能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发展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种文化空前活跃,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从工作上看,我们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协调,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仍然落后,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缺乏,农村文化建设普遍薄弱,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文化经济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全面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配套措施尚不健全。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全州文化工作者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文化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把握主动,以与时俱进和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努力把我州各项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十一五”时期主要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上下功夫,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上作文章,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上求实效,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上出新招,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强县,促进文化名州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建设小康楚雄和构建“和谐楚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文化发展的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为中心;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加速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推进文化法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彝州文化事业的总体优势,努力保护和利用地区的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全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稳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三)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机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官方、民间和贸易并举的文化对外开放新局面。

——立足彝州文化资源优势,繁荣创作,努力创作一批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全省、全国影响和市场竞争力的舞台艺术、美术、影视、音像、图书等精品;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乡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立健全群众文化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每年新创剧(节)目40个以上,力争有1—2台大型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获奖,1—3个小型作品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

——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确保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规范建设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城市社区有文化服务设施、60%以上的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的目标。

——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全面维护和合理利用,85%以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抢救性维护。——加快发展书报刊发行业、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展览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四、“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重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详见附表)

1、图书馆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3个县图书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720万元,设施设备180万元。合计900万元。人均拥有图书0.4册,人均购书经费0.15元。在省的支持下建立图书系统“知识工程”网络,把我州图书馆建成设施达标、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现代化达标图书馆,成为向彝州人民提供各种知识的信息中心。

2、文化馆建设:新建文化馆2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设施设备100万元,合计700万元。力争2006年建成州文化馆,“十一五”期间把我州县级文化馆建成设施达标(1500平方米),设备完善,活动正常,环境优良,集文艺娱乐、展出、辅导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3、文化站建设:全州103个乡镇,现有42个乡镇文化站急需建设。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设施设备200万元。合计1800万元。从2006年起计划每年建盖13个,力争2009年完成文化站硬件建设,2010年前建成50个达标文化站(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四基具备、功能齐全、活动正常、管理良好),30个示范文化站。逐步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好、经常性文体活动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好、群众文化科技素质好的“四好”文化站。

4、文化室建设:从1049个村委会中挑选出200个群众文化基础好、积极性高、人口集中、传统文化浓厚的村建设村级文化室,以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投资720万元,设施设备180万元。合计900万元。

5、县(市)艺术团的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楚雄州大剧院,争取政府支持每年修缮1—2个县(市)艺术团排练厅,改善我州专业艺术表演院(团)的工作条件,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修缮7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投资160万元,设施设备140万元。合计300万元。

(二)专业文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州艺术院(团)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加快文化产业建设这一中心,重点抓好彝剧、民族歌舞、民乐、花灯等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剧(节)目生产。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持之以恒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年办一期创作改稿班,两年举办一次全州新剧(节)目调演,抓创作,促繁荣,上档次。力争有1—2台大型剧(节)目在省级以上获奖,1—3个小型作品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

(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前完成全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制定《楚雄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规划》,2010年前完成规划20%的保护项目。编制出版《楚雄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成果汇编》。

(四)文物保护

2006年制定“楚雄州文物保护维修计划”,2010年前使我州境内国家、省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约30项)的50%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维修,投入维修资金600万元。出版《楚雄州文物图集》。

(五)群众文化发展

力争到昆明、北京举办一次高水平的楚雄州书法、美术、摄影展,以充分展示彝州特色的民族民间群众文化。编印出版《楚雄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六)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业包括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三个部分,它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经济的商品属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1、出版物发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州出版物发行的目标是:城乡经营网点布局合理;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品种齐全、丰富;市场繁荣规范,出版物正版率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新华书店、邮政、新知为主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购销形式并举,城乡互动的出版物发行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产品需要,为彝州“三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印刷产业

“十五”期间,我州59家印刷厂年印刷业产值3.5亿元,其主要来源于4家烟标包装印刷企业和3家出版物印刷企业,而塑料印刷、铁制盖印刷等新兴印刷业务仍为空白。“十一五”期间,我州印刷产业的发展目标是:继续整顿规范印刷市场秩序,鼓励大、中型印刷企业和外来资本,采取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吸纳小型印刷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优化印刷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印刷活动的同时,重点扶持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塑料印刷、金属制品印刷等新兴印刷业务,彻底陶汰落后生产工艺,下决心取缔铅字印刷等落后传统印刷工艺和生产设备,努力提升我州印刷业档次和竟争力,使印刷业产值真正成为我州文化产业的骨干产业。

3、执法环境和队伍建设

到2010年,文化市场、新闻出版、“扫黄”“打非”机构、装备、队伍不断健全和完善,形成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执法环境。

(七)电影业发展规划

1、电影事业

(1)全面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2131工程”放映目标。力争政府投入放映补贴100万元。

(2)把农村电影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使农村电影工作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3)建立州级16毫米拷贝片库。

(4)各县(市)成立“电影放映管理站”,在各乡(镇)文化站(中心)成立农村电影管理放映机构,大力发展农村个体放映队。在“十一五”期间,扶持和发展农村个体电影放映队500个左右,激活农村电影放映市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行“公益电影”、“礼仪电影”,实行“影政联姻”、“影教联姻”、“影医联姻”、“影企联姻”、“影商联姻”、“影贫联姻”,做好农村贫困地区免费电影和城镇公益电影放映。

2、电影产业

(1)结合楚雄州丰富优厚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自然资源,引入外资在楚雄州建立一个电影拍摄基地。

(2)推进州电影公司的改革发展,引入资金对龙泰影城进行提升改造,优化经营环境。在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一家民营影院。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电影放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具备条件的1—2个县,扶持和发展一到两家能进入全省电影放映院线的民营电影放映公司。

(八)文化市场建设

文化市场的发展与我州经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力保我州文化市场的数量和规模按8%的速度增长,“十一五”末全州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总数达3500家,上缴税收15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5万个。重点发展娱乐业、网吧业、音像制品业、演出业、文化艺术培训业,保持和鼓励发展民间工艺美术业。引导文化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总量上不断增长,规模化、品牌化和质量效益方面有质的突破,打造3—5个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鼓励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解决必需的稽查专用车辆和专项经费。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市场管理工作,不断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九)人才培养规划

制定楚雄州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和引进2—3名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尖子人才,50名州级优秀人才,200名文艺骨干。大力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艺术经纪人,加快创作、制作、表演、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重点艺术院校、艺术团体进行深造;聘请省内外知名文化艺术专家到我州讲学,促进文化艺术后备人才较快成长。使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50%,艺术团体40岁以下达70%,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50%,提高我州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文化发展政策,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

1、继续执行和落实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加强文化立法工作。

2、完善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制定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完善配套改革,使文化体制改革与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衔接,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3、落实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政策。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继续落实好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等政策,文化事业投入达到年财政总支出的1%。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基础上,州级每年筹措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县及县以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4、拓宽文化事业投入渠道,建立多种筹资渠道、多种投入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文化发展机制,鼓励社会捐赠用于发展文化事业。鼓励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坚持公益性文化服务基本职能的前提下,结合业务工作和群众需要开展配套的经营性服务活动,其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的不足。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包干的办法,促进分配制度改革。

5、落实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新增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6、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解决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足、人员偏少、经费缺乏、装备落后、保障不力等突出问题。

7、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制定和完善相关文化法规规章,推进文化领域依法行政工作。

(二)加强领导,把文化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

把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以政府为实施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主体和责任人的文化工作体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定期将实施情况向党委政府汇报,及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考核机制,保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文化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文化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规划、协调和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对文化工作积极给予关心和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暂行规定

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暂行规定

1998年6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7号发布 自1998年6月15日起实施)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法定委托组织,是指

经省、州、县(市)人民政府依照《行政处罚法》和省政府有关文件清理确认的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组织。

第三条

本州各级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法定委托组织依法作出的罚款的收缴、缴纳及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但是,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除外。

第五条

代收罚款网点本着就地就近、方便当事人缴纳的原则确定。

本行政区域内的罚款代收机构为当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信用合作社等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法定委托组织,应当及时与当地的代收机构签订书面代收罚款协议,并予以落实。

第六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罚款数额、期限、代收罚款的银行到指定的代收网点缴纳罚款。

第七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和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没有载明法定内容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得使用;使用的,该行政处罚决定书无效。

第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有明确需要加处罚款的,代收机构不得自行加收罚款。

第九条 代收机构只负责代收事宜,当事人对加收罚款有异议的,应当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解决,不得向代收机构交涉。

第十条 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不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当事人应当先缴纳罚款和所加处的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加处的罚款从属先前已处的罚款,当事人只对加处的罚款有异议的,应当依法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先前已处的罚款和加处的罚款都有异议的,按照“加罚从属本罚”的原则,依法一并向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第十二条 代收机构代收罚款应当向当事人开具云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 的楚雄州专用的“云E罚字”《云南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当事人应在五日内凭缴款收据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或组织验证。

罚没收入票据的管理和使用按《云南省罚没收入专用票据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代收机构应当收代收的罚款及时上缴国库。罚款上缴国库时代收机构应填制《云南省财政收入一般缴款书》,按规定的级次缴入各级国库。缴款书必须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填写与罚款性质相应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缴款单位名称填写作出处罚决定的单位,缴款书备注栏应写明上缴罚款所属的时间、内容。

代收机构代收的罚款原则上每十日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财政部门上缴一次。不得漏缴或拒缴。同时将代收罚款情况书面通知委托机关或组织。

第十四条 代收机构应将代收的罚款记入国库收入专项科目,不得挪作他用,并按月与委托机关对帐。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向代收机构支付手续费,其标准为代收罚款额的1%,由同级财政部门向代收机构支付。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不按照《行政处罚法》及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州、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暂停有关行政机关或组织的执法主体资格。

第十七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应当对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涉及本规定有关业务范围的事项,按部门规定办理。

本规定未明确的有关事项,按《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代收罚款协议书》样本

代收罚款协议书(样本)

行政机关或组织名称(甲方) 代收机构名称(乙方) 根据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分离实施办法〉暂行规定》,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行政辖区内乙方下设的

为甲方代收罚款网点,行政违法当事人可持甲方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向上述任何

一个网点缴纳罚款。

二、代收网点代收罚款时,应向当事人出具云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楚雄州专用的“云E罚字”《云南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当事人凭缴款收据于缴款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或组织验证。

三、当事人逾期缴纳罚款,甲方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需要加处罚款的,乙方应当按照行政处罚决定书加收罚款。

四、甲方在县(市)代收机构设立基本帐户或专用帐户,县级以下代收机构设立“应解汇款”科目,代收的罚款记入国库收入专项科目。

五、乙方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国家及省、州有关规定,将代收的罚款直接上缴国库,原则上每十日上缴一次,并同时将代收罚款情况书面通知甲方。上缴国库时,应按有关要求填制《云南省财政收入一般缴款书》。按规定的级次,准确填写预算科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

六、乙方应当在代收网点、营业时间、服务设施、缴款手续等方面为当事人缴纳罚款提供方便。

七、甲方同级财政部门按代收罚款金额的1%向乙方支付代收罚款手续费。国家如有新的规定,从其规定。

八、每月的月末为甲、乙双方对帐日。甲方的财务、法制机构可根据需要到乙方查对帐目,乙方应予配合。

九、涉及甲、乙双方业务范围的有关事项,按各自部门的规定办理。

十、其它未尽事宜和有关问题,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一、违约责任:以上条款,甲、乙双方应共同遵守。如需变更,需双方协商同意。否则违约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十二、期限 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十三、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十四、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甲方同级财政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备案各一份,乙方同级人民银行备案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执法责任制

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执法责任制

考评奖惩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结合楚雄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州、县(市)人民政府对本级行政执法部门(含垂直管理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评和奖惩。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奖惩工作坚持下列原则:

(一)促进依法行政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奖优罚劣的原则;

(四)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辖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奖惩的领导机关。

州人民政府负责对州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县(市)人民政府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评奖惩。

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对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和乡(镇)人民 政府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评奖惩。

第五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工作。

监察、人事、司法等部门依照职责参与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工作。

第二章 考 评

第六条 考评内容:

(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包括“四制”的制定、落实、考评和奖惩);

(二)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情况(包括行政主体资格是否合法、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权限、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适用依据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法、处理是否适当);

(三)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公布情况;

(四)行政复议、应诉、赔偿案件办理情况;

(五)法制宣传情况;

(六)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

(七)履行其他有关职责情况。第七条 考评程序:

(一)自评:考评对象应当于每年10月份前对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自考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按管理权限报送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二)考评组考评:

1、各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会同监察、人事、司法行政等部门于每年11月20日前对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进行考评,并于11月底前将考评情况书面报送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2、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于每年12月会同监察、人事、司法行政等部门组成考评组对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考评。

(三)公开评议:由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征求意见会、开展民主测评等方式,征求对考评对象的意见,并对考评对象进行量化打分;

(四)综合考评:由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监察、人事、司法行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综合考评组,根据自评、考评组考评、公开评议以及日常执法监督情况分别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初步结果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五)公布考评结果:考评结果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在当地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公布并作为奖惩的依据。

第八条 考评组考评的方法:

考评组考评采取听、看、查、考、谈、访、评的方式进行。

(一)听即听取考评对象的情况汇报;

(二)看即看各项制度是否健全,应当公示的事项是否在办公场所公示;

(三)查即查执法部门落实各项制度的具体情况,实施行政 执法责任制措施,执法部门评议考核的原始材料,抽查案卷;

(四)考即现场抽考执法人员;

(五)谈即召开行政管理相对人座谈会;

(六)访即对执法活动进行走访;

(七)评即根据考评情况进行评议打分。

第九条 考评以本办法第六条和各考评标准为依据,采用百分制量化考评。其中:考评组考评得分占综合考评得分的70%,公开评议得分占综合考评得分的10%,日常监督考核得分占综合考评得分的20%。

第十条 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具体标准为:

(一)优秀的标准:

1、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并全面落实;

2、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4、单位和执法人员无违法行为;

5、公开征求意见中,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6、综合考评得分在90分以上。

(二)良好的标准:

1、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并得到落实;

2、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4、单位和执法人员无违法行为;

5、公开征求意见中,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

6、综合考评得分在80分以上。

(三)合格的标准:

1、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并基本落实;

2、基本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3、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4、单位和执法人员无违法行为;

5、公开征求意见中,群众满意度达60%以上;

6、综合考评得分在60分以上。

(四)不合格的标准:

1、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

2、滥施处罚或野蛮执法;

3、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

4、单位或执法人员有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5、公开征求意见中,群众满意度在60%以下;

6、综合考评得分在60分以下。

第十一条 考评结果公布后,由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报州、县(市)党委、人大及组织、人事部门。

第三章 奖 惩

第十二条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成绩突出,经考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单位及个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由州、县(市)人民政 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州、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优秀和良好比例分别为本级考评对象总数的15%和25%。

第十三条 奖励标准:

(一)州人民政府对考评为优秀的县级人民政府奖励10000元,并对其法制工作机构给予2000元的奖励,对政府主要领导奖励400元;考评为良好的县级人民政府奖励5000元,并对其法制工作机构给予1000元的奖励;对政府主要领导奖励250元;

(二)州人民政府对考评为优秀的州级行政执法部门奖励3000元,对单位主要领导奖励400元;考评为良好的州级行政执法部门奖励2000元,对单位主要领导奖励250元。

县(市)人民政府对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奖励标准由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四条 州、县(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成绩显著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按同级政府奖励经费的10%予以奖励,但州级不超过10000元,县(市)不超过5000元。

被州、县(市)人民政府考评为优秀的行政执法部门其法制机构负责人在公务员考核中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

第十五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的奖励经费由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计划,报政府领导批准后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 对考评为不合格的县级人民政府和州级行政执法 部门,由州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对其主要领导给予400元的惩罚。

县(市)人民政府对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县级行政执法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惩罚标准由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七条 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法制机构负责人不得参加先进个人评选,公务员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第四章 责 任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实以及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由州、县(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予以通报批评。

不依法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单位责任人,由州、县(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向州、县(市)人民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中不合格的,在当年公务员考核中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并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等处理;连续两年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为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并调离执法岗位。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考评中弄虚作假的,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责令改正,并对其考评结果重新确定; 情节严重的,由政府法制机构建议监察机关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或其执法人员有《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二条 考评人员不履行考评职责或者在考评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由同级监察机关予以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标准由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拟定,经州人民政府同意后于当年3月底以前下发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级各行政执法部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11月12日州人民政府发布的《楚雄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评议考核办法(试行)》(州政发[1999]181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条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水利条件,发展农村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小型水利是指乡、镇及其以下集体、农户单独或联合兴修和管理的小型蓄水、引水、提水、打井、疏通整治河道及用于农业灌溉、防洪抗旱、水土保持、集镇和企业供水、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设施。

第三条 自治州鼓励和支持按批准的规划修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实行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集体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农户单独或联合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中的水,属农户或合伙人所有。

第四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当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注重效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第五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实行民办公助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要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扶持资金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农村小型水利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第七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㈠宣传贯彻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

㈡统一规划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㈢指导和帮助乡、镇抗旱、防洪、蓄水、排涝、抢险等工作;

㈣编制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及经营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㈤依法调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水事纠纷;

㈥推广运用新技术,促进科技兴水;

㈦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作队伍建设,逐步改善工作条件;

㈧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政监察工作,依法查处违反水法规的行为;

㈨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八条

乡、镇水利水保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受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㈠宣传贯彻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 ㈡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㈢编制上报农村小型水利的年茺计划,做好农村水利水保统计工作;

㈣负责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安全保障、竣工验收和劳动积累工的安排使用;

㈤落实本辖区内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承包责任制,并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㈥组织群众进行抗旱、防洪、蓄水、排涝、抢险;

㈦协调水利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㈧利用当地水利工程设施和管护范围内水土资源,积极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修理等综合经营和水费收缴管理工作;

㈨及时制止破坏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违反水法规行为,调解水事纠纷;

㈩上级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九条 村公所、办事处、农业合作社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㈠认真执行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

㈡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㈢落实本地小型水利建设发展计划,组织新建工程的实施;

㈣落实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 ㈤组织群众进行抗旱、防洪、蓄水、排涝、抢险、清淤除障等工作;

㈥落实水利设施的管理责任制;

㈦调解水事纠纷;

㈧上级布置的其它有关工作。

第三章 规划和建设

第十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应当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山、水、田、林、路、电、村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十一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规划的审批程序:

㈠乡、镇的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㈡村公所、办事处的规划经乡、镇水利水保工作机构审查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㈢农业合作社的规划由村公所、办事处审查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㈣跨地区的规划由有关各方的共同上一级进行编制,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经批准的规划是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基本依据,修改规划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㈠小㈠型工程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㈡小㈡型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㈢小㈡型以下的水利工程由乡、镇水利水保工作机构审查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㈣农户自建的塘、池、窖、井、沟、渠、闸、泵站工程,由农业合作社报村公所、办事处审批;

㈤在河道上修建永久性拦水工程,由乡、镇报县、市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占用的土地,按土地管理法规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四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

勘测设计单位对工程规模、工程量、经费、效益、物资材料、劳动工日、渡汛措施、施工组织、管理设施等进行论证,提出勘测设计报告。

第十五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坚持自愿、互利、量力而行,认受益谁出资投劳和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

第十六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应当建立完善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每年的投工数量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用工计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十七条 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提倡村、社团结治水,换工集资修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第十八条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凡是涉及毗邻地区和他人权益的,应当事先与对方协商,双方应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签定协议,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或批准。

第十九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按设计组织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

工程技术人员应当现场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程竣工后,审批单位要组织有关单位和工程的技术人员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要采取补救措施或返工,并做好记录和工程验收报告与设计资料一并归档备查。

第二十条 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需要移民搬迁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妥善安排搬迁户的生产生活。

第四章 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

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有偿供水。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村公所、办事处、农业合作社,应当对管理范围内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源林及其管辖的水利工程划定保护范围,涉及毗邻地区的,在上一级领导下协商划定。

禁止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垦、伐木、打井、爆破、取土、取沙、采石、兴修建筑物等破坏植被或有损工程安全的活动。造成水资源枯竭,影响水工程效益的当事人,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第二十三条 因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取土、采石、修路造成施工现场土壤植被破坏的,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复垦、植树、种草等恢复植被工作。

第二十四条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不得任意占用,确实需要占用的,应当给予补偿。补偿费应当专款专用。

第二十五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应按工程大小、受益面积、管理难易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小㈡型以上的水利工程或相当的涵、闸、渠、泵站等工程应当设立管理单位。

管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水位、水量、出流、降雨及沉陷位移等项目进行观没测、做好记录,年终整理归档。

第二十六条

跨地区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由受益各方共同组成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也可经各方协商签订合同,由主要受益方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由管理人员负责,岁修和整修工作由受益区组织实施。农户自建自管的工程应搞好维修养护。

第二十八条 由集体兴建和管理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应当按受益面积征收水费,或者计量供水,按方量收费。水费标准可以按供水成本核定计收。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支付管理人员报酬和工程维修,结余部分作为水利建设基金专户存储。

农户单独或联合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向他方供水的,水费由双方商定。

第二十九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立管理单位或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工程所有者应当与管理单位或管理人员签订管理承包合同。对工程维修养护、水量、效益、综合经营、工程安全、奖惩办法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第三十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应当利用工程管护士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综合经营。

第三十一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在开闸放水前召开受益单位或户长代表会,报告工程管理、水费收支等情况,明确放水时间、水量分配、工程整修等事项。

第三十二条 发生水事纠纷时,当事人应当本着互助互利的原则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调解处理,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在纠纷未解决前,不得擅自改变水的现状。

第三十三条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应做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管护工作,防洪抗灾的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等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

在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可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㈠保护水资源,造林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成绩显著的;

㈡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㈢组织安全施工成绩突出的;

㈣投劳投资成绩显著的;

㈤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管好用好资金成绩突出的;

㈥做好工程维修养护,保持工程完好,发挥工程效益,成绩显著的;

㈦保证工程安全渡汛或在抗灾抢险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

㈧勇于同破坏、盗窃水利工程设施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五条

州、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年水利资金的投入数额,提出取千分之一作为奖励基金,用于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第三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挪用水利经费,侵占抢险、救灾、防汛物资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的,由乡、镇、村、社或者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情 节较严惩的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可以并处2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㈠扰乱水工程管理单位正常工作秩序,致使保护管理工作不能政党进行的;

㈡在水源涵养地、水源林和水工程保护范围内开垦、伐木、采石、取土、取沙、爆破、打井、兴修建筑物及其它破坏植被危害水工程安全的;

㈢在水事纠纷及其处理过程中煽动闹事、结伙斗殴,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㈣拒绝、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

㈤损坏水利工程设施的;

㈥盗窃或者抢夺防汛物资、水利工程设施器材的;

㈦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拒不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的;

㈧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拒不补偿的。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 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由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条例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下载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 促进杭州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杭政函〔2011〕3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充分发挥商标战略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国有林场,县直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切实解决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

    金溪县人民政府2007年度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总结

    金溪县2007年度实施水保工作汇报 金溪县人民政府 (2008年6月10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在北京奥运即将开幕之际,我们十分荣幸迎来了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的领导及各位专家......

    楚雄彝族自治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

    第12号 《楚雄彝族自治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9年4月29日十届州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OO九年六月二日 楚雄彝族自治......

    菏泽市人民政府战新实施意见

    菏泽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实施意见 菏政发〔2011〕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

    正定县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实施意见

    正定县人民政府 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琼质技监标函„2010‟12号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征求《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服务国际旅游......

    镇人民政府关于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合集)

    **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村、镇政府各部门,镇直各企事业单位: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激活农村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