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

时间:2019-05-14 13:1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

第一篇: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

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申请

办事指南 四川省外国专家局

一、法定依据

(一)《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443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

(二)《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印发〈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办理规定〉等的通知》(外专发〔2004〕139号)第三条:“外国专家受聘在中国境内工作,应取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第五条:“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事业单位、专业总公司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家外国专家局提出申请,其他单位聘请外国专家,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地省级外国专家局提出申请。”

二、申请条件

《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是外国专家申请职业(Z)签证入境的必备材料。申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的外国专家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为执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和中外经贸合同,应聘在中国工作的外国籍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二)应聘在中国从事教育、科研、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工作的外国籍专业人员;

(三)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以上职务,或享受同等待遇的外国籍高级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

(四)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的境外专家组织或人才中介机构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的外国籍代表;

(五)应聘在中国从事经济、技术、工程、贸易、金融、财会、税务、旅游等领域工作,具有特殊专长、中国紧缺的外国籍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本条第(二)、(三)款外国专家应具有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和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其中语言教师应具有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和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三、申报材料

(一)加盖聘请单位公章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申请表》;

(二)外国专家个人简历(含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

(三)最高学历证书或专业资格证书(查验原件,提交复印件);

(四)健康证明复印件。四川省外国专家局网站有《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表》,请专家按表格要求在正规医疗机构体检。成都体检机构: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成都市桐梓林北路1号;

(五)外国专家护照复印件;

(六)聘用合同、任命书或委派书复印件。聘用合同中必须有医疗保险(包括大病及住院)和意外保险等条款,原则上要求聘用单位为外国专家购买,若聘用双方达成协议的,可由外国专家本人负责;

(七)若有随行家属,需提供随行家属护照复印件,并在四川省外专局网站“文档下载”栏下载填写随行家属人员情况表。配偶须提供婚姻关系证明和健康证明复印件,18岁以下子女须提供出生证明复印件(18岁以上子女不再作为随行家属);

(八)若聘用专家单位为非文教单位,还需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 代码证(副本)复印件。

注:外文材料,请提供中文翻译件,以上材料一式二套

四、单位注册

聘请外国专家单位登录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证件管理系统”(http://202.96.25.31/login.php)进行网上注册,并在线打印“聘请单位登记申请表”(加盖公章),连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非教育机构另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或法人证书复印件)提交至省外国专家局。经我局审批通过后,聘请单位即可进行网上申请《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

五、办理程序

(一)聘请单位登录证件管理系统后,在网上填写并提交申办表格,四川省外国专家局进行网上初审,系统将自动生成来华工作许可申请号;

(二)初审通过后,该申请状态将变为“已通过初审”,聘请单位按系统提示将相应书面材料提交到四川省政务服务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专局)窗口(成都市草市街2号,省政务中心五楼)进行审批;

(三)书面材料审批通过后,签发《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

(四)办理人凭第二代身份证到省政务中心申办或领取《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证》。

六、办理时限

(一)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二)承诺时限:13个工作日。

七、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专局)窗口:

028-86938592 投诉电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028-86936179,86942671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028-86617972 网 址: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6月30日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55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五日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引导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

第四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五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与有关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二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八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城乡规划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十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以下简称规划成果)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 编制规划纲要的目的是综合评价省、自治区城镇化发展条件及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省域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对城乡空间的影响,明确规划编制的原则和重点,研究提出城镇化目标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规划成果提供基础。

编制规划纲要时,应当对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三条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在规划纲要编制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分别组织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审查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时,应当附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协调论证的说明和对各方面意见的采纳情况。

第十五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前,应当将规划成果提请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十八条 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成果应当附具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等。

第十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规范,符合城乡规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向国务院报告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提出规划修改的必要性、修改规划的基本思路和重点,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 根据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需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

第二十四条 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评价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明确规划编制原则、重点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在国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镇发展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资源、能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要求。

(四)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省域内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区域差异等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要求。

(五)按照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的规划要求,包括省域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要求;提出省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建议;提出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的地区,以及需要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调解决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

(六)按照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和优化省域城乡空间布局的综合要求,研究提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原则和划定依据,明确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基本类型。

第二十五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明确全省、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包括城镇化目标和战略,城镇化发展质量目标及相关指标,城镇化途径和相应的城镇协调发展政策和策略;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城乡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划策略;根据省、自治区内的区域差异提出分类指导的城镇化政策。

(二)明确资源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生态环境保护。

(三)明确省域城乡空间和规模控制要求。包括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空间布局;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地区的定位及协调、引导措施;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目标、原则和规划要求。

(四)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包括省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及综合交通设施与城乡空间布局协调的原则,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和重要交通设施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及其规划要求。

(五)明确城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统筹城乡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原则和规划要求,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设施的配置要求;农村居民点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综合防灾与重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要求等。

(六)明确空间开发管制要求。包括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区位和范围,提出管制要求和实现空间管制的措施,为省域内各市(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线”等规划控制线提供依据。

(七)明确对下层次城乡规划编制的要求。结合本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综合提出对各地区在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和基础设施布局、空间开发管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

(八)明确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城乡统筹和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的规划内容;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法。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实际,可以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调事项,近期行动计划等规划内容。必要时可以将本省、自治区分成若干区,深化和细化规划要求。

第二十六条 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应当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十七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还可以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作出更长远的预测性安排。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规划内容和编制审批的具体要求,由各地参照本办法确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发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5〕4号 【发布日期】2005-01-29 【生效日期】200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冀政办〔2005〕4号 2005年1月29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2005年1月26日省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对事业单位传统用人制度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精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各试点单位要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大胆改革进取,努力探索创新,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和措施,加强工作情况的协调和沟通,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确保试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化

试点工作的意见

(河北省人事厅)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级各部门都选择了一些单位进行不同程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还很不适应,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探索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方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阶段,仍然需要深入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准确掌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材料,总结基层改革的工作经验,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树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典型,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对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做进一步规范,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围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科学分类、管理自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目标,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进程,大力推进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积极探索配套改革,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推动配套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探索中寻找规律,边试点边总结,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公益事业、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二、试点的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省人事厅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为省指导试点。各市、县(市、区)和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在各自系统内,选择有关单位进行规范化改革试点。在选择试点单位时,要充分考虑典型性,注意选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有代表性的单位。

试点内容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承担省人事厅有关改革政策的试点工作和任务。

试点中要积极推行正常化、规范化的人员聘用制度,探索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解聘辞聘、聘用争议处理、未聘人员安置、搞活内部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传统的固定用人方式,探索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完善聘任制度,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探索建立职员制度。完善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制度。

要探索事业单位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的新办法,总结改革经验,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管理体制、编制、分配、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相衔接的具体办法,总结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经验和监管办法,探索地方区域内未聘人员的安置办法与途径,建立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同时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

一是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10号)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契约管理,以法律形式确立和规范用人关系,建立能进能出的新用人机制。聘用合同是确立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基本用人关系(用人合同),单位与个人是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合同的解除即是用人关系的解除。聘用合同要在编制限额、结构比例内,通过竞争上岗签订。签订聘用合同应有岗位保证,聘用人员数不能大于岗位个数。

二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竞争聘用机制。要建立规范的竞聘程序,公开聘用岗位与条件及聘用期限和聘用办法。采取个人申请、民主推荐、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拟聘人员。要及时办理聘用手续,对聘用结果要进行公示。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岗位管理。试点单位从试点方案批准起,在编制范围内有空缺岗位需要进人的,要实行公开招聘,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聘用。新聘人员一律实行合同管理,有条件的要实行人事代理。

三是积极探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贡献、绩效为主的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把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计入个人档案予以保留。工作人员的工资与福利待遇,根据其工作岗位、所任职务、工作业绩重新确定。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项目工资等分配办法,搞活内部分配办法。

四是多渠道安置未聘人员。坚持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或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其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待遇由企业负责。离岗期满,可重新回单位参加空缺岗位的竞争,也可办理调动手续。对期满1个月仍未回单位办理有关手续的,作自动离职处理。试点单位在首次实行全员聘用制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单位内部退养。单位可鼓励待聘人员辞职,对辞职自谋职业者,单位可根据其经济状况发给一次性辞职费。对待聘1年,又不服从单位合理安排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办理辞退手续。

五是搞好聘后考核与管理工作。要加强聘后管理工作,对聘用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和聘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和确定工资福利的依据。聘用合同签订后,首先要经主管部门核准,然后及时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合同鉴证。聘用合同一式3份,鉴证后,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由用人单位保存,一份由本人保存。合同到期时,要及时办理合同变更手续。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除抓好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单位外,还要抓好各自的试点。省政府建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省长定期组织人事、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及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广播电视等部门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联席会议具体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负责。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问题,提交联席会议讨论。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做好指导协调工作。要注意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试点单位要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和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按照动员、部署、实施、总结等四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经主管部门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后,进行部署实施。(二)试点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整个试点工作于2005年1月启动。试点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具体指导,定期召开试点进度调度座谈会,协调试点进度,研讨改革问题。改革试点完成后,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统筹考虑改革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单位、职工的承受能力,对一些涉及社会稳定的事宜,一定要全面、仔细、谨慎地处理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普遍理解和拥护,从而保证试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附: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河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唐山市

秦皇岛市

沧州市

邯郸市

省社会科学院

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

石家庄市长安区

张家口市怀来县

承德市平泉县

秦皇岛市昌黎县

唐山遵化市

廊坊市永清县

保定市满城县沧州任丘市衡水市景县邢台市临城县邯郸市曲周县、涉县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张家口日报社承德市妇幼保健站秦皇岛市图书馆唐山市眼科医院廊坊市农业局、林业局保定电视台、市第三医院沧州市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分校衡水市饶阳县畜牧局邢台市广播电视局邯郸市漳滏河灌溉供水管理处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程序

山阳县发展改革局 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程序

项目名称:政府投资项目

一、设定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4]50号

二、审批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符合政府投资方向。

三、审批费用:不收费。

四、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

申报审批的应提交下列资料(一式两份),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一)项目书面申请报告。

(二)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条件简单的一般性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可合为一道审批,但应达到可研深度。可研报告要出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五、审批时限:

投资主管部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材料后对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核,凡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报告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收面告知项目单位,要求补充相关材料。经审核合规并派人到现场踏勘后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个工作日。需要报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按程序上报。项目单位补充材料所需时间不在7个工作日内计算。

六、办理程序:

1、申请

2、收文

3、局长办公会研究

4、办理

许可事项:重大和限制类企业投资项目核准

一、设定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4]50号

(三)《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本)

二、许可条件: 凡在《陕西省政府投资的投资项目目录》内,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市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有核准权。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二)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四)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

(五)未影响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

(六)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资源。

(七)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八)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审批费用:不收费。

四、申请人需提交材料:

申报审批时应提交不列资料(一式两份),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一)重大和限制类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达到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项目申请报告须由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二)重大和限制类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申请表。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涉及安全、水保及占用林地的项目应提供安评、水土保持方案和占用林地审批方案。

(七)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它文件。

五、审批时限:

投资主管部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对项目“合规性”审核,如申报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企业补充相关材料。经审核上报材料齐全并派人到现场踏勘后在7个工作日内按程序上报上一级投资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单位补充材料所需时间不在7个工作日内计算。

六、办理程序

1、申请

2、收文

3、局长办公会研究

4、办理 许可事项: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一、设定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4]50号

(三)《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本)

二、许可条件

凡《陕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之外、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企业投资项目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分级备案。按照陕发改发(2008)1631号《关于调整(陕西省企业投资备案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在市级政府主管部门备案;投资额在5亿元及以下的,在县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三、审批费用:不收费。

四、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

申报审批时应提交下列资料(一式两份),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一)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须由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并达到可研深度。

(二)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投资项目凡涉及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的,需提交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用地预审意见、城市规划意见。

(五)根据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六、审批时限:

投资主管部门收到项目备案申请后对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核,凡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在收到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项目单位,要求补充相关材料。经审核合规并派人到现场踏勘后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需上报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的,按程序上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4个工作日。项目单位补充材料所需时间不在7个工作日内计算。

六、办理程序:

1、申请

2、收文

3、局长办公会研究

4、办理 许可事项: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招标实施方案核准

一、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办法》。

(三)山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第2009年第11次会议纪要

二、许可费用:不收费。

三、申请人需提交的材料:

(一)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和限制类企业投资项目和其他强制招标项目的行政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二)需招标项目的招投标实施方案(一式两份)。

四、许可时限:七个工作日内。

五、办理程序:

1、申请

2、收文

3、局长办公会研究

4、办理

第五篇:荥阳市编办全面完成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

荥阳市编办全面完成 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

为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荥阳市编办用1个月时间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又一次全面清理,目前清理工作已顺利完成。

此次清理规范工作共涉及33个部门,为使清理规范工作顺利开展,市编办联合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中心成立了清理规范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工作的通知》,并结合实际,明确了清理规范的原则、范围、依据,确定了自查自清、整理上报、审核确定和社会公示四个阶段工作步骤,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规定了工作时限。同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外出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经验,为清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清理规范工作中,我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变化情况,以及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保留(取消)、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事项,对各部门上报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合法性、执法主体的有效性、审批时限的合理性、设定依据的规范性进行了全面审查,对不符合法

定权限的审批、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对拟保留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依据等进行认真审核,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对有争议的项目,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与报送部门反复研讨,达成一致,顺利完成了全市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规范工作。

此次清理规范工作,我市共保留行政审批项目208项(行政许可144项,非行政许可64项),取消41项,压缩办理时限118项。清理规范工作结束后,我办将保留和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在荥阳市政府网上进行了公告,并印制了《荥阳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面向社会进行发放,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指南,供各部门工作人员参考,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下载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人事厅(省编办)行政审批事项及人事编制内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