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时间:2019-05-14 13: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第一篇: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1997年发展至今,对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企业的科研技术自主创新以及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都起到了指导性意义和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洛阳工程公司博士后管理工作实践,通过规范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等方面阐述了企业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特色与创新,以及博士后工作对促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与研究成果转化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士后;管理;创新;高层次人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博士后工作站的重要意义

(一)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

企业博士后工作是企业搭建其高层次人才工作平台,为企业吸引、招收、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招收一个博士后进站做课题,不仅意味着具体的项目研发有了着落,也意味着这名博士后的同学、导师等高校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后盾。博士后通过与导师、同学等人际网络的交流与联系,也为企业扩展了丰富的外部资源。

博士后工作站今后任务中,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与人才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这个载体,企业、高校、人才之间的供需都能够放在一个平台上互相交流,以真正解决招收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企业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资源对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一体化,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后工作站,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博士后进站后,获得了施展自己才智的机会,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来了新生力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三)加强科研与应用的协同

通过对学术性理论研究进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后,企业就会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实现科研的产业化过程。博士毕业后,大家往往希望将自己在学校学习阶段收获到的理论方面的成果应用于实际产品的生产之中,在产品中体现自己的想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在企业搞研究,是用理论来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解决的情况,来证实理论的实际效果,是从理论性研究向应用性研究发展的过程。而在学校或者相关院所进行科研项目,始终是理论到理论的研究。因此,博士后工作站的开展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双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二、洛阳工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模式及特点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LPEC)是国内能源化工领域集技术专利商与工程承包商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于1956年,在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重整、制氢、油气储运、煤化工、煤直接液化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工程技术,创造了数十项“共和国第一”,推动了中国炼油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为了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凝聚和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进一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2003年公司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公司特有的研究加设计的结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重点科研项目开发课题,优化管理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为提高公司知名度和技术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切实用好、用活社会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平台优势,公司专门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技术创新与管理部、财务计划部、行政事务部负责人组成;下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设立博士后学术委员会,负责博士后的科研和学术活动。工作小组按照“公司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工作。

公司根据国家《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中国石化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规定》和《博士后管理规定》,对博士后进出站程序、导师和助手配备、考核办法、待遇、科研经费及日常经费使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等环节全部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实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并将管理规定纳入公司运营管理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省市及中石化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规划,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博士后工作规划,明确了未来几年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的变化,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与公司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博士后工作机制。

(二)多措并举引进人才

多年来,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有计划地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为吸引优秀博士进站参加科研攻关,公司在外网开辟专栏,宣传公司博士后招收条件、博士后研究课题、薪酬与福利待遇,并在中国博士后网站、中石化网站、河南省博士后网站都发布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信息,扩大了工作站的影响。

加强外部交流,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博士后人才招聘洽谈会,积极与跟公司技术开发项目密切相关的高等院校建立联系,利用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机会,与有关高校进行沟通,加强宣传工作。并且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从科研课题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生引进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积极改善引进方式,注重双向选择,确保博士后人才质量。对经过多次洽谈,有意进站工作的博士后,根据其个人研究方向及公司科研领域,拟定技术专题,由博士后作专题技术报告,聘请公司内、外部专家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能否进站。

充分发挥公司的高端人才优势。LPEC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设计大师3人、行业设计大师4人,雄厚的技术人才力量为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类专家也对博士后事业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对博士后的进、出站考核、博士后攻关项目的开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博士后在站期间及出站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提供学术交流研讨平台

科研开发只有与技术需求相适应才能产生出社会生产力,为使公司的技术进步充分满足生产应用的需要,公司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不断完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把人才培养、高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公司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

博士进站以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安排在站博士召开开题甄选学术会议,让其深入了解公司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由技术创新与管理部牵头组建博士后科研攻关小组,配备相关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共同推进学术及应用研究;为促进工作站与日常生产的深入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公司一直坚持博士后系列讲座制度,组织在站博士在公司大讲堂、专业培训班和重点项目开发组开展技术讲座,并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专家)生产见面会,安排在站博士与专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丰富一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促进科研创新。

近年来,公司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与多家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及应用难题,同时对公司高层次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校企双向考核制度

为充分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科技攻关的积极性,促进高科技研究成果的快速孵化,公司始终注重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各层面合作,建站以来,通过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辟了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按照公司博士后管理工作相关规定,严格进站遴选、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完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管理办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形成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

为创造良好的科研空间,公司为每位入站博士组建专门的创新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配备导师和助手,组成高效精干的博士后科研团队,为每名博士后配备2名导师,其中流动站、工作站各1名。导师由专业对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作风良好,有培养人才热情的专家担任;配备助手1-2名,选拔责任心、事业心强,工作热情高,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培养前途的青年技术人员担任,协助博士后开展工作。

公司高度重视博士后的工作考评,对博士后实行前期考核、阶段考核和中期考核、日常考核和期满出站考核。除阶段考核外,均邀请流动站合作导师参与并给予指导和考评,确保培养质量。

前期考核严把入口关,考核论证不合格的,不予开题、进站,避免博士仓促进站,导致在站效率低或出站考核不通过;阶段和中期考核,组织专家听取博士后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步研究计划,对其进行评议并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博士后少走弯路;日常考核则主要对博士后平时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团结协作和劳动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与博士后的基薪收入挂钩;期满出站考核是对博士后科研项目的一次全面验收,出站考核与年薪兑现挂钩,这既是激励,也是对博士后的一种约束,对博士后质量的保证。

在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博士后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博士后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博士后研究人员共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申报专利4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7篇,EI收录5篇,国家核心期刊2篇,成果转化经济效益1.08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建立高效服务体系,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社会活动、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后勤保障等项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社保部门协调,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切实解除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课题管理上,经常与课题组沟通,跟踪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协助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科研工作质量。

在工作支持上,工作站为博士后指定享受政府特贴的教授级高工为其导师,配备了助手,为博士后安排专用办公室,提供完善的通讯与网络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的技术资料的科研资源对博士后开放,按照课题进度核拨课题研究经费。

在生活安置上,采取多种方式为博士后解决住房问题,配备齐全生活必需品,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尽可能解决博士后生活中的问题,享受公司职工的同等福利待遇。

三、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平台建设

继续完善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博士后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在企业内部要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加强领导对博士后工作站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工作站科研成果、优秀博士后的宣传工作。

(二)保证引进规模

鼓励、支持优秀博士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形成比较稳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力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做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为企业科研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博士后工作站日后的工作重点。

(三)加强日常管理

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的招收、考核和出站评审等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和建立科学有效的博士后工作机制。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围绕企业战略,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技创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成为高层次科研人才集聚的蓄水池。

(四)完善业绩考核与内部激励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人员往往缺乏风险和危机意识,这直接影响其研发和创新能力。应分期分阶段对博士后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估,加强企业主管部门、高校与博士后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以及今后需求,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帮助。对于考核结果优异,创新能力强,取得创新成果的博士后应及时给予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工作不努力水平低下,承担课题完成不好的博士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岗位津贴,给予相应处罚。

(五)加强沟通交流

积极开展调研交流活动,为博士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创造条件,拓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提高国际化水平。博士后工作的生命在于交流,企业博士后工作要逐步完善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组织并带领博士后参加学术研讨会,努力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科研院所注重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统一,实现工作站的良性发展。

博士后工作是人才引进的新途径、新方式,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继续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特有优势,为建设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

第二篇:改进机制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改进机制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一、当前现状

1、企业科技组织面对创新工作是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但干什么?怎么干等不清晰。通过沟通、调研了解,工作人员熟悉科技创新工作实际现状,企业科技创新制度、标准、文件、方法也很齐全,如何实施工作思路不清晰。

2、科技创新被抽象化、神秘化,职工认知感差、热情度低。通过与职工的多次沟通、交流,众多的职工感知、理解科技创新是“高不可攀”、被“抽象化”、“神秘化”,甚至“一流”、“创新”“特色”和实际工作亮点、智慧案例形成两张皮,没有找到有效的结合点。出现了漠视完成科技成果程序和规范文本的现象。

3、科技创新标准文本等传播不畅,技术、技能人员和具备职称等级的人员积极性激发不足,科技创新执行力与活力亟待形成。

4、企业科技创新制度、标准、文件隐性化,现代信息技术使文本传播“OA”系统化,宣传无力度,落实没声音,使好制度束之高阁。

5、缺乏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基层班组、职工科技创新活力不足,职工研究成果、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与群团组织的文体活动形成明显反差,通过体制、机制形成全员性科技创新氛围是盲点。

二、确立企业科技创新实施载体理顺企业职工对科技创新工作内容的认识,才能引导职工了解创新内涵,确立创新的实现载体,才能让创新可操作、可实现。

1、首先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组织机构,理顺创新理念,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有人牵头管理,把员工解决一线工作难题的管理方法、小改革、小发明、小智慧、独创、首创等创新实践活动,及时形成书面文本,申报成不同类型的成果,然后让成果再推广应用到更多企业生产中,让职工的聪明才智换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2、确立激发职工创新热情的有效载体。职工能够自我完善、完成,或通过班组、小组能够首创的有利形式有小改、小革、专利、参与完成项目,参与完成管理创新的实施。其载体是:小改、小革、专利、管理创新成果、技术工艺项目、QC活动。

3、载体确立之后,机制保障是关键。从创新制度、创新激励、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创新机制。建立机制的目的是营造人人愿创新,人人思进取的企业全员性职工创新氛围,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不断地破解生产过程中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三、营造企业创新特色氛围

企业必须让创新成为企业特色。企业生产实践中能够归纳为成果的案例很多,但升格为成果、专利、论文等的显现职工技术、技能水平的“文字成果”少之又少,职工的共识是:“这是科技成果吗”!尤其是企业生产车间的职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实例多,但形成文字成果的项目、专利、论文全无。因此,科技创新需要管和理,为技术技能人员梳理、定义成果升级途径,归类成果属性,指导成果实施人员规范“成果文本”,搭建科技平台,通过组建科技创

新网络组织,提高成果、专利申报、论文发表的数量,使企业职工通过相关组织机构,了解熟悉科技成果、专利、项目、论文等知识和意义,总结、整理日常工作中凸显职工自我智慧,具有独创精神和科技进步价值的事件,案例,在有组织的管理中,通过成长渠道,使平凡的事件和案例发出光彩,转化为支撑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技术实力的成果,为企业提升创新特色提供实物支撑。

1、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激情,持续开展创新活动,潜移默化广大职工创新意识是创新工作的“开场白”。改革薪酬管理体系,是启动企业全员科技创新的金钥匙。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晋升通道,打造一支在企业科技创新载体上,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领军队伍,形成企业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以及普通职工三个层级间的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激发各级班子的创新力、领导力,强化全体职工的创新活力,2、企业科技工作管理部门,理顺创新工作管理方式,突出激励导向,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企业特色。激励职工感知、理解、认识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将抽象的“创新”和“文字成果载体”有机结合,糅合为统一体,使“创新”通过技术成果、专利、项目、论文实实在在的转化为职能部门和职工个人“创新”坐标轴上的比例尺或重要成长因素,实现职工科技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地生根。

3、建立科技创新网络组织机构。企业以创新为特色,组建科技

创新网络组织,认真研讨本部门工作实际中的关键、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未来发展的难题等,积极组织部门相关技术、技能人员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有效作业率、降低管理成本或物料、能源消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管理方式、方法;工艺改进项目,挖掘职工独创,发现专利、技改立项等,积极主动为部门创新工作申请、实施、研究,激发全员职工创新热情。拟定部门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建立部门科技创新组织机构;各部门、车间设立科技创新“技术联络员”,定期召开会议,传递科技创新工作信息,及时改进创新工作过程。

4、表彰先进 激励众多职工科技创新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梳理企业已成熟的专利、科技创新项目,评选、先进集体、个人,并按照厂机制管理办法、创新实施办法、革新管理规定、专利奖励办法、创新成果特别奖等奖励标准给予表彰奖励,以良好氛围激励职工主动申请、申报、研究创新工作。

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化组合企业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部门与部门、车间的协作,强调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教授现场指导、交流优化,突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是创新的目标。

1、企业将科技创新活动组合,延伸到班组,实施小组申报登记活动,要求小组定期开展科技创新研讨、过程改进、实施探索和规范申报成果的活动,出台激励机制,在班组内形成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经常谈论成果、研讨专利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以科技创新为荣,以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以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2、创建职称技术 “科技园”活动场所,梳理汇总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情况,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资源优势,设立“专家库”、“评委库”、“技师库”等,通过有组织的科技园联谊活动,将企业发展课题、思路、疑难问题、未来发展的难题等进行研讨,进一步加强不同专业技术、技能资源的引导,召开业务研讨、交流、座谈等活动。

总之,在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进程中,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在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和依靠众多职工集思广益,采取强有力措施,打造企业员工技术素质,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企业向“创新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多种多样的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孙福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江苏双良集团是江阴市有着30年发展史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单一的中央空调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机械制造业、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同时,双良集团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冷机诞生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溴化锂制冷机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氨纶丝和包覆纱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包装材料及苯乙烯化工材料生产基地。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之源。

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哪?孙福全认为,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是追求盈利。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产品发展受阻,就必然迫使企业改变原有思路或改进原有产品性能质量,争取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机械制造业是双良集团的主业,但在机械制造这个产业里,市场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对《经济》记者说,“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这类大宗工业产品很少有回头客。二是主要客户是工业企业等。三是以质量保证等为由拖款现象较多。”去年双良集团人均产值为250万元,而机械制造这一块人均产值不足100万元,仅2010年底就有2.5个亿的尾款被拖欠。

行业发展受限,企业要做大做强,“穷则思变”。双良集团提出“创新发展老产业 健康发展新产业”的发展理念,在开拓化工新材料的新产业时,不忘自身机械制造产业优势,结合国家鼓励企业上节能减排项目的政策,把目光瞄在了余热利用设备级系统和空冷设备项目上。过去,我国火力发电厂主要用水冷却热流体,这样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特别是在我国内蒙古、山西等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适合建设火力电厂。从2003年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空气冷却火力电厂的技术,国家发改委要求水资源紧张地区新建电厂要使用空冷技术。这项技术利用空气把热量带走,可以减少85%左右的用水量。

双良集团看到这个市场前景广阔。2004年他们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空气冷却技术研发,为此项研究拨出数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建成我国第一个1000MW级空冷岛单元热态实验装置。2006年他们的大型空冷设备终于试车成功,并和山西一家新建电厂谈成第一笔生意。这第一笔生意对双良来说并不那么轻松,由于以前没有实施空气冷却的成功商业案例,山西这家电厂对民营企业不放心。

“当时,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如我们提供的空冷设备不合格,他们要拆除我们的设备,再买国外设备再安装上,这些加上各种损失一共达2亿多元。”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说,“谈到最后,他们提出让我们提供2亿多元的商业保函。”为了8000多万元的项目,公司要承担2亿多元的风险金。双良集团最终决定开具2亿多元的保函,接下了空冷项目的第一单。随后两年公司在此项目上效益斐然,按照双良集团的科研奖励政策,技术部门的提成就有100多万元。

双良集团另一个创新发展的案例是利用发电余热用于城市供暖。

这两年,双良集团也正在积极推广他们的城市供暖项目,这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国火力发电厂多在北方地区且靠近城市,另外这些地区每年要消耗大量煤炭和天然气给城市居民供暖,双良集团正是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把火力电厂发电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用于城市供暖。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介绍,“未来两年,我们计划在山西至少做到600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利用我们的技术可以使电厂余热达到最大化利用,使他们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左右。如果没有利用,一般电厂能源使用率只有40%左右。”“十二五”期间,双良计划将这种城市供暖模式推广到更多的北方地区,争取做到3亿平方米的供暖面积。

技术人员市场化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双良集团的核心支柱企业,也是双良集团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下属公司之一。

《经济》记者在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注意到公司三楼的技术部入口处有这么几个大字——技术人员市场化。“企业的研发还是要跟市场联系起来。以前我们新进的技术人员,他们在技术上可能比较专,但是一谈到市场并不熟悉,我们提出这个口号主要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双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薛海君对记者说,“我们以前吃过这样的亏,技术很先进但忽略了市场需求,因此丢了很多单子。”

企业要联系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常识。企业的技术人员联系市场,增强了企业活力,减少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周期。企业如果技术再好而不能跟市场联系起来,也不能为企业创造出好的效益。只有结合市场需求生产出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些道理,在双良集团已经深入每一个研究人员心中。

双良技术主管的工作时间主要分成三份:三分之一跑市场,三分之一下车间,三分之一搞管理。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有的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运营总投入的10%以上。孙福全认为,除了资金投入保障以外,要重

视人才的培养,对高端人才引进需要给予相应的待遇,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实力定薪酬

早在1994年,双良集团技术研究中心就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是第一批批准成立国家级企业研究中心名单中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这也标志着双良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年支出额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150人、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等。

在双良,技术人员的工资相对其他同级岗位的员工是最高的,每次调薪幅度也是最大的,这样也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稳定。薛海君对《经济》记者说,“机械行业的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做些辅助工作,5年才能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如果待遇没有保障,就很难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队伍。”

论功劳不论苦劳,这是双良的唯一奖励原则。

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说,“人才的流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企业要发展还是要靠人,特别是核心骨干团队的建设。我们注重奖励,包容和鼓励员工,创造一个大家庭文化的工作氛围。”

对业务水平高的技术人员,通过加薪和考核奖励凸显优秀人才的价值。双良就是依靠这种用人机制来留住人才。薛海君说,技术部门用人市场化,也不依靠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主要是以实力定薪酬,加薪在这里是一种激励的手段。

双良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有技术部,两者既有关联又分开作业。前者主要负责研发新产品,后者主要是把前者研发的新产品与市场对接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薛海君说,“技术中心相对于技术部的研究难度和风险要大很多,技术中心还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一些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博士后毕业后来我们这做实际的项目,我们给博士后一个实践的平台,我们共同完成有关的课题。”

这种和高校共同管理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为高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也获得了最为前沿的科技动态。

企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是双良技术人员工作的保障和动力。在科研政策上,双良集团对科研资金不设限制;对项目研发失败不追究技术人员责任;项目研发成功有奖励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进行。

“我们研发一个新产品成功后,公司会把这个新产品利润的2%-3%用来奖励这个研发团队。”薛海君自豪地说,“双良集团每年获得国家专利30多个,建厂以来共获得国家专利500多项,发明专利100多项。”

第四篇:强势推进科技创新全力促进弯道超越

强势推进科技创新全力促进弯道超越

市科技局 张亚鸾

2009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目标,全面实施“138”行动,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等三大创新,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工程、高端跨越工程、企业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园区提升工程、优良品种培育工程、科技惠民工程、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创新培训工程等八大工程,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弯道跨越”。

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制定适合如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是抓培育,通过科技创新政策的引导,开发出一批有产业前景、能改善我市产业结构、推动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抓申报,加大对南通市级以上项目的组织申报力度,争取申报国家、省、市三级科技项目300项。三是抓跟踪,加强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包括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内的更多的项目获得上级科技政策扶持。四是抓管理,要求项目执行单位严格按要求实施,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对上级拨款、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等实行统一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督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集聚资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以我市八大产业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招商引资选项目、科技合作引项目、自主创新上项目,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抓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新产品,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全力打造船舶及配套、精细化工、电子电力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确保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

多措并举,再创产学研合作新业绩。一是积极开展小型专项产学研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月月出成效。二是精心组织经济技术洽谈会和科技招商北京行、上海行、南京行活动,重点在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上做好文章。三是强化与“两院两校”(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北大、清华)的科技成果、军民两用技术及国家“863计划”项目对接,实施重大成果项目的产业化。四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争与美、日、韩、俄科技合作取得新突破。

夯实基础,实现创新载体建设新突破。一是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力星钢球滚动体中心、神马科技输变电设备复合外绝缘子工程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英田、恒祥化工、长寿集团、祥源电力、顺远纺织科技、德峰医药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组建力度,亿元以上企业建立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000万元以上建成如皋市级研发中心。二是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加强如皋市科技创业园的硬软件建设,力争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对新入孵企业实施“三免一倾斜”政策;鼓励各镇、开发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拥有合法知识产权的项目入园孵化。三是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完善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引进6名以上包括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海外科学家和留学人员等在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20名以上科研创新学者、科技型企业家等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升我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以职教中心、技工学校等3家国家级星火学校为主阵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五是切实加强已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学校)基地的建设,同时加快农业品种创新,以品种创新带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

增强意识,推进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一是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组织3-4次规模较大的宣传活动,深入企业和乡镇进行专利法宣传,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二是积极支持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优先推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省火炬计划等省部级计划。三是制定如皋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四是坚持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力争2009年专利申请3000件,发明专利600件,新增授权专利800件。

强化服务,打造科技队伍新形象。一是加强学习调研。及时组织相关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和企业,切实了解情况,增强科技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二是加大科技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科技政策、创新典型和主要成就,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三是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方法,用抓经济工作的手段抓科技,以集成的思路抓科技。四是深化“四零”品牌服务。围绕“办事零障碍、工作零差错、服务零距离、形象零投诉”要求,建设服务型机关。五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整体联动,建立镇(区)党政领导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完善镇(区)党政主要领导科技工作目标“双百分”责任制,年终评选出科技创新先进镇(区),分别给予4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

第五篇:“三大创新”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三大创新”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敦煌市工业园区党工委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理念,创新务实抓党建,大幅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水平,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创新组建方式,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

一是发展党员保障组建。把党员数不足3人的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发展党员的重中之重,注重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确保所有规模企业全部达到组建党组织所需的党员数。二是寻找隐性党员推动组建。以发放《流动党员证》为契机,深入开展“双找”活动,动员企业中“隐性”党员亮明身份,理顺组织关系。三是输送党员职工加快组建。在企业用工招聘过程中,督促企业招工要以党员优先为招工首选要求,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目前园区内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90%建立了党的组织。

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影响力

工业园区在抓好组建工作的同时,更注重在活动开展上下功夫,围绕“为企业所需要,为资方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群众所拥护”的目标定位,找准工作抓手,构建工作载体,确保已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富有生命活力。一是开展“双争双促”活动。即争创“五好”企业党组织,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争当“四好”业主,促进党建工作有效开展。通过活动的开展,在企业党组织中培植了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选树了一批支持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形成了“支持企业党

建、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党建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二是开展“联村联户、民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通过“组织搭台,党建牵线,企业唱戏”,有重点安排金地钒业、西部矿业、胡杨林等一批龙头企业与“双联”村挂钩结对,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如乡村道路、井水灌溉、劳动力就业等。推动村企联手发展,让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拓展外延中增添活力、提升水平。

创新保障机制,推进党建工作正常化

一是解决经费问题,保障“有钱”做事。今年年初,由企业编制计划,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确保党建工作、党报征订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解决人员问题,保障“有人”做事。积极推行党群工作者交叉任职、相互兼职。目前园区内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党组织书记由企业老总担任的占55%,党务工作者是企业管理层骨干的达98%。三是解决阵地问题,保障活动有空间。统筹整合党群组织活动资源,加强党群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目前,园区内已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都达到了“五有”标准,即有牌子(党组织牌子)、有旗子(党旗)、有场子(不少于4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有柜子(存放党员活动资料的档案专柜)、有片子(一套党群组织专题教育资料片)。

下载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扎实推进博士后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专题

    持续科技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际华3536 马勇近年来,国内服装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服装企业发展战略向两大方向分化越来越明显,一类企业是以突出品牌营销、国际贸易与文化......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五篇)

    创新载体 扎实推进 全力打造安康和谐企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峪煌煤业有限公司行政划隶属于沁水县中村镇辖区境内,东北距沁水县城约12km北距中村镇约2km,......

    高新区组织产学研对接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高新区组织产学研对接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近日,高新区狮山街道组织辖区内的通锦精密、柯利达装饰、银河激光、科达科技、宝钢苏冶、泰力达、绿色风新能源等7家企业赴厦门大学......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

    推进企业创新

    以“三集五大”为导向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将促使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的变革创新,要求员工的思想认识、执行能力必须不断适应新变化,作为客......

    “三大创新”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范文]

    “三大创新”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敦煌市工业园区党工委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理念,创新务实抓党建,大幅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水平,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

    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呼政发〔2016〕161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特......

    推进管理创新

    问题:面对市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作为管理者如何推进管理创新,完成目标任务? 管理创新,是在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遵循以下思路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