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最全)

时间:2019-05-14 13: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农业(最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农业(最全)》。

第一篇:生态农业(最全)

普通农业: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而生态农业正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中应研究的重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一)人口不断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与日俱增,对土地资源形成极大的压力。在上个世纪 90年代初,世界人口已达52亿,比1950年增长30亿多,1999年 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60亿。根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在有效控制之下将达110亿;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有可能达到190亿。在我国虽然采取了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但人口总的趋势仍在增长中,据有关人士预计,本世纪我国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6亿。人口的迅猛增长是当代人类,也更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此众多的人口,每年消耗数量惊人的粮食。据测算,我国在2000年和2020年的粮食供求关系,仍是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在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需要大约是52000~56000万吨。而生产量大约是47750~52400万吨,缺口较大。

(二)自然资源退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空前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口大量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矿产等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其次,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却日益恶化。如温室效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荒漠化等。对我国来说,资源、环境上的困难将更为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耕地资源锐减,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的排序为:土地面积在110位以后,耕地面积在126位以后,草原面积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在107位以后,淡水资源在55位以后。

(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发,98年我国各大流域的洪涝灾害,近年来各地的泥石流灾害,都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涝、泥石流、台风、冰雹、火灾、森林火灾、病虫害等。

(四)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多,人均农村社会总产值低,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农村发展仍然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各地下大力气加强农业投入,但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较慢。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效益降低。国家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多、程度深,要想取得效果还需持久不懈的努力。

(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间接地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压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为突出。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在某一区域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庄园式农业,又有别于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石油农业”。它的理论基础是不断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和氮气资源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加速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促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循环过程,使其达到最理想的指标。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吸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的精华,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结构,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对生态农业可以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齐全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换言之,生态农业就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它是农业系统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系统之一,是搞好“人地粮”和“水土肥”平衡的重要内容。例如,近年来我国各地推广的多种经营内空的“垄稻沟鱼”、“垄稻沟蛙”、“垄稻沟虾”、“瓜菜鱼”等。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建立的“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畜牧业(主要是养猪)、沼气互相促进,沼液、沼渣又促进种植业(主要是粮食、水果)的发展。这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特点 : 生态农业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相结合,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相结合,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环境与发展、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既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它既不同于传统农业,又有别于现代化农业,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生态农业强调应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

2、生态农业吸取了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和工业化农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成果,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农业生产率低和工业化农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缺陷;

3、在产业结构上强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

4、重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并将先进农业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结合

5、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国家扶持政策:

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包括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税、免税、贴息、政府补助等多种经济支撑手段。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使其综合竞争能力增强。

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是政府给予经济主体以激励其进行环境保护或污染削减活动的某种形式的财政支付

绿色补贴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鼓励措施;其次,它是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实现政策目标的;再次,既包括对环境保护投资的补贴,也包括对污染削减行为的补贴;最后,补贴方式是多样的,不仅仅限于现金支付,还包括信贷优惠、税收减免方面的形式。按补贴内容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生态服务类补贴和公共服务类补贴。

生态服务类补贴是指对生态环境直接服务行为的补贴,既包括森林保护、植被养育、水土保持方面的补贴,又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补贴、化学农药减用补贴等等,对有机生态农业都着很好的补贴。

公共服务类补贴主要是指政府的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如环境科技研究、环保教育及培训、病虫害防治、动植物检疫、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农田灌溉系统、乡村道路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政府支出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间接的作用。

按补贴对象不同,绿色补贴分为环境改善类补贴和污染削减类补贴。环境改善是相对于环境“自然状态”而言的,环境改善类补贴是对创造正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对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的补贴均属此类,一般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这方面涉及比较多一些。

污染削减是相对于环境“污染状态”而言的,污染削减类补贴是对减少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的补贴,能激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污染控制技术。对工业企业采用烟气脱硫设备的补贴、对畜禽养殖户采用沼气技术的补贴、对农户减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的补贴属于此类 按补贴方式不同,绿色补贴分为一次性补贴和连续性补贴。通常,一次性补贴是分摊生产者采纳亲环境技术的经济成本,从而激励采纳技术或提供生态环境服务。比如对采纳沼气技术的补贴,补贴只发生在技术采纳当年,一旦技术设备投入使用,政府就不给予后续的补贴。连续性补贴通常是连续数年对生产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弥补由于环保而造成的收入损失,进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激励效果。比如政府对农户减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作物减产的补贴,这种补贴每年都有,只要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就能获取补贴。

绿色补贴与生态补偿、环境赔偿

绿色补贴一般是政府对经济主体的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退耕还林补贴、休耕补贴等;生态补偿是政府对政府、政府对经济主体在某一具体事务上的环境经济关系,比如,流域生态补偿是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在流域水质保护上的经济补偿,征地补偿是政府对土地产权人在征地事务上的经济补偿;环境赔偿是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之间的围绕环境事故的权责关系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关系,如排污企业对受污染居民的经济赔偿。

一些关于生态农业的补贴政策: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推进“过腹还田”。积极发展草牧业,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以“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设施,积极发展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鱼(虾、蟹)、鱼菜共生等技术。《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严格控制城市和工业“三废”向农村转移。积极发展健康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切实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发展农村沼气,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关于在部分县、园区、企业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秸秆等农产品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利用;加工废弃物的梯次利用。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区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

这个项目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要求的条件有适当的降低,最新的项目要求项目区内覆盖农田1万亩以上,养殖数量达到1.5万头猪当量,每个项目补贴1000-1200万元。

拿农业补贴的绝招

绝招一 查条文,筛信息

及时关注科技、发改、财政、农业、商务、林业、供销总社、水利、工信等部委及其相关的省、市部门网站农业补贴类信息。了解关键技术、合作社自身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了解政府的补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自身的补贴类信息,从而向对口部门申报相关的农业补贴。

绝招二

申报材料结合当地,突出带动性

申请补贴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如果申报材料不规范,不能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专家不能充分理解不能评判,造成申报失败。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应该从人员安排,文件解读、规划计划、机构对接甚至资质准备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准备。

绝招三

多找政府,加强沟通

项目要提前立项给政府报告,项目实施过程要汇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沟通,验收工作也做充分,补贴类都是“先建后补,先干后奖”,验收关系到最终补贴是否能最后到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信息畅达,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项目实施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

补贴找谁申请,怎么申请? 按照分类,不同的政策覆盖范围不同,申请流程不同,对口部门不同,按照政策要求、特点、标准,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政策。

优惠政策类

此类是合作社普遍可以享受的,在工商局注册后,合作社对自己项目建设完成,可以找相关的政策发布部门申请。

补贴类

此类基本都是先建后补类,在项目建设前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可,得到当地的政府支持,做好项目报备,然后再申请补贴,等项目验收通过,才能拿到补贴。

专项扶持类

此类是国家对某些农业项目或者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资金额度较大,多要求带动性强、可行性好,社会效益好,能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无害,获取此类项目申报材料是重点。

专家提示:

国家政策看似繁杂,仔细划分其实很简单,只有优惠政策类、补贴类、专项扶持类,对于不同的政策类别,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拿下。

提高成功申请的办法: ①及时获取项目申报通知

各部委及其省、市相关网站上多浏览,及时获取项目申报通知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部分之一。

②筛选适宜项目

项目很多也很好,但是不一定合适你,要筛选适宜的项目申报。③项目申请报告

编写项目申请报告要结合自己切实可行,是项目申报成功的重中之重。

④按时呈报相关部门

农业部门很多、项目部门也很多,要按照项目通知要求,准时呈报给对口的部门。

⑤做好政府关系

现在项目资金都是待主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并批准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扶持、奖励资金,及时沟通规范运作不可少。

第二篇:生态农业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宁波不发):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省指导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就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省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园区的选址、定位应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四是坚持突出创新,效率优先原则。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高效生态农业样板与示范窗口。

二、建设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努力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达到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的建设目标,把园区建设成为效益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以粮油、蔬菜、茶叶、柑桔、特色小水果、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0个。

三、建设标准

(一)园区规划

1.选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好,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与特色明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其中,畜牧类园区须距交通要道、学校、居民区500米以上,离城市规划区、其他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2公里以上。

2.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科学,建设内容符合循环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操作性强。

3.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

(二)基础设施

1.种植类

一是沟、渠、路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

二是核心区面积一般连片集中500亩以上(花卉苗木类核心区面积300亩以上),良种覆盖率96%以上。

三是有采后处理场地等配套设施。其中,茶叶园区有标准茶厂,并达到《茶叶加工场所

基本技术条件》省地方标准要求。

四是核心区内喷、滴灌等设施齐全;病虫综合防治、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产销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蔬菜、花卉类园区核心区标准大棚面积达50%以上。

2.畜牧类

一是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二是畜舍排列整齐,结构科学合理,生产工艺先进,实现粪尿、雨污分离,牧场周围有绿化隔离带。

三是园区规模原则上要求:生猪存栏1万头以上;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种、蛋禽存栏分别为1万和3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万羽以上。

四是兽医室、饲料仓贮和畜禽粪尿处理设施完善。奶牛园区有配套挤奶设备和青贮窖,生猪园区有隔离舍和肉猪出售台。

3.综合类

一是核心区面积要求连片集中1000亩以上,且有1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的75%以上,或两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均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面积标准的55%以上。

二是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养殖区块还应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三是主导产业区块配套设施、设备标准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

四是核心区种养类产业区块生产工艺、处理场地等标准符合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要求。

(三)机制与管理

1.当地政府重视,并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

2.组织实施主体明确,生产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

3.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措施。

4.园区与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规范。

5.有产前、产中、产后自我服务组织。

6.带动作用强,能指导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产品生产。

7.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科技水平

1.有注册商标和品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农药、化肥、药物等投入品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主导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2.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能力,积极引进、转化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优良新品种和适用先进设施。

3.主要从业人员持有绿色证书,或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比率达60%以上。

(五)园区效益

1.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比周边同类产业区高15%以上。

2.社会效益好,园区建设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

3.园区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当地传统农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功能拓展和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致富农民、发展农村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建设模式

1.设施栽培模式。以工业化装备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多种方法,营造“全天候”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具有更高产出率的光照、热量、气温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作物常

年生产、多季收获、优质安全、高产高效。

2.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把工厂化集约生产嫁接到生态化养殖上,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化和精准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具有天然养殖特性的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价值。

3.立体种养模式。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组合,依据动植物生态共生圈、食物链和循环经济原理,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

4.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紧密地结合成有序的产业链,使农产品得到循环利用,多次增值,开发创造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用和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5.休闲农业模式。依托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对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与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的规划设计及利用,把生产、生活与休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拓展农业文化、生态等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五、建设内容与要求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按照园区的规模和功能,建设较高标准的农业生产或加工、销售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园区的沟渠路、生产经营用房、机电灌溉、农业机械、设施大棚、生产加工和管理调控等配套设施装备。对于由其他各类园区或基地改造提升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取缺什么补什么,进行提高完善。

2.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要求园区从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机制,采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态化生产。在肥药施用上,推广应用减量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畜禽养殖上,实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建立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加强排泄物治理,积极推广“猪-沼-作物(果)”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3.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和绿色生态化技术。严格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定期检查档案记载情况,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实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绿色品牌,创立优质农产品名牌产业链。

4.创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园区科技含量。根据园区承担的示范引导功能的要求,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创新应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各项成熟的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农民信箱,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5.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园区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带头人,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强化园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和技术科研等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掌握科学种养技能、先进装备使用技能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园区的技术集聚区效应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对周边农民培训,发挥农民现代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的作用。

6.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采取资本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优

势,创新产业化发展组织体系和生产模式,积极开展定单农业,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与农民接成利益共同体的联接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六、项目申报与管理

1.根据中央、省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出发,选择生产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区域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申报,以项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实施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明确,功能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

3.项目申报采用《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申报材料必须明确项目起止时间,管理和实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详细地点,具体实施方案和预期实施目标,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和资金详实用途,具体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等要素。项目申报材料需附评估论证意见、市农业局推荐意见及其他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和资金来源证明。

4.项目以当地农业、财政两局联合文件形式通过 “浙江省农业厅网上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并以正式文本形式送省农业厅2份,省财政厅1份。于2006年11月15日前上报。每个市园区建设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由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专家联合论证,择优确定。对于省立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省财政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补助。

5.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各地要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效益充分发挥,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完工后,各地要设立“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标志牌(样式稍后下发),并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按规定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及时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省农业厅、财政厅。

6.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投入大,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周密部署,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激励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投资方向与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效应、园区业主的积极性和投入的主体作用,大力吸引其他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投资,不

http:///relevant/48340460_more.shtml

4月12日,由盐亭县农业局牵头实施的两河镇白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评审会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代表就白虎村村庄发展规划、风貌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作了详细汇报,四川天朴农耕农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公司以树葡萄、甜柿、观光苗木为主的精致农业发展规划作了说明。各部门负责人对白虎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对各公司为白虎发展规划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要求白虎村的发展规划定位要准确,功能分区要严谨,近期发展规划和长远目标要明确,同时要注重与新村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当地资源条件有效衔接,要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拉动”的现代观光农业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地打造和实施,带动盐亭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篇:天目湖生态农业(推荐)

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简介

一、基本情况

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位于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上游。公司建设的天目湖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开发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1万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二、建设情况

目前园区已开发种植白茶3000亩,绿茶1000亩,精品水果2000亩,繁良基地300亩,已引种、繁育40余个新品种,茶果园已经基本完成了喷、滴、药灌工程建设。新建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2800平方米,茶叶加工生产流水线2套。游客接待中心十思园已投入营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项目的启动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重要的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投入上,公司一直加大投入力度,与省农科院、南农大、省丘陵山区研究所,溧阳农林局、溧阳科技局等机构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多次请专家现场进行指导规划,溧阳农林局、科技局更是经常派专家来园区指导。

园区在开发建设中,特别注重品牌建设。园区生产的“富子”牌天目湖白茶于2006年通过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社签约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特供茶、2010年成功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2010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2009年公司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溧阳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园区投建至今为周边地区农民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00多个,季节性岗位5000余个,2009年支付劳务工资达2000余万元,带动三胜村、新村村、竹墩村、中西村4个行政村农民年人均增收800余元。

三、发展目标

第一,按照农业休闲观光景区的建设要求,计划花两年多时间投资5个多亿,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商务会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科技的特色农业景点。第二,对周边几个村的农民进行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第三,突出环境整治,在重点做好园区内村民旧房翻新改造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村民自主创办和经营农家乐,让周边的村民能快速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小康社会的发展!

第四篇:生态农业案例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中国,生态农业的浪潮也已扑面袭来,做生态农业成了这个时代颇为时髦的一件事。怎么做才能让名号响起来,让盘子大起来,让腰包鼓起来,成就一番虽不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事业,是个值得各位农人们思考的问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看看其他国家在怎么做生态,也许会对您有所启示。

来源:吾谷网

作者:窦晓妍

1、世界生态农业典范——菲律宾玛雅农场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以玛雅农场最具有代表性。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经营主开拓了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

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玛雅农场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

像这样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

2、缺水少地也能做生态 节水先行的以色列生态农业

以色列是一个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全国一半以上土地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此土地和淡水资源十分匮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色列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了滴灌和其他微量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成为其农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单位土地面积和单方水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节水农业研究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农作物、绿树、草地、鲜花几乎全用滴灌。滴灌按时按量地把水及营养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避免了水的流失,可以以少量的水达到最佳效果,水、肥利用率高达80~90%,节水50~70%,节约肥料30~50%;同时,防止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节约了传统灌溉沟渠占地问题,使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长。

此外,以色列还重视研究利用废水进行农田灌溉的再循环利用。他们将废水通过不同的过滤

装置,降低其污染物质和细菌含量,使废水变为适宜灌溉的水源。灌溉时,综合考虑水质、土壤质地与状态,制定出合理的灌溉策略与方式,并选定适宜的作物,以利于水中物质的分解和避免地下水质的污染。

借助科技手段,以色列特色节水农业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提高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达到以水为中心的田间水——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的协调关系,保持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作物水之间的适应于农业生产用水要求的相互转化的平衡,提高了水源到作物产量转化环节的水分利用率,形成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程度的优化和利用。

3、严谨的德国人严格的德国生态农业

德国早在1924年就有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如同德国人行事的严谨作风一般,德国对生态农业的要求也相当严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而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欧盟于1991年6月21日颁发了《关于生态农业及相应农产品生产的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作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准,如产品如何生产,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物质不可使用等。在生产过程中,生态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必须是生态的。所采用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产品,但不得高于25%。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就应在产品中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生态产品出售。

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的标准高于欧盟的“生态规定”。如一企业欲加入AGOEL,将其产品作为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年的完全调整方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每年至少进行1次。此外,也可不定期进行抽查。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期。此外,德国农业部每年还设立了生态农业奖,奖励对促进生态农业改善、开发产品技术等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奖金总计25000欧元,足以见德国政府对于生态农业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4、看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如何做生态农业?

日本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生态农业发展经历了强调农产品(加工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全,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由于日本本国农业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的生态农业的形式往往因地制宜、多种多样。主要有:第一,再生利用型。即通过充分利用土地的有机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如,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经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这都是充分利用农业再生资源的措施;

第二,有机农业型。即在生产中不采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而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

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取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产体系及周围环境的基因多样性;

第三,稻作——畜产——水产三位一体型。即在水田种植稻米、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的同时,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在种植水稻的早期开始养鸭,禾苗长大后,田中出现的昆虫、杂草等为鸭提供饲料,鸭的粪便作禾苗的肥料,又可为水田中的红线虫、蚯蚓、水蚤及浮游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又给鱼等提供饵料,从而实现生态循环。这种生态农业技术已在日本农村推广和普及,该技术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亦被众多水稻种植农户所认可;

第四,畜禽——稻作——沼气型。即农民在养鸭、牛等家畜过程中,将动物的粪便作为供制造沼气的原料。同时,农作物的秸秆经过加工用来作家养畜禽的饲料,或作为沼气的原料,沼气又可为大棚作物提供热源等。这样,经过能量转换实现生态的均衡,并且生产的农作物比较环保,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5、大棒+胡萝卜:老牌农业帝国的生态农业之路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据了解,美国农业劳动力约200万人,仅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左右,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另外,早在1914年,美国就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的专业化,农业产销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以此成就了美国农业现代化、集约化、高度机械化的老牌农业帝国的地位。但是美国对保护农业后备资源和农业生态建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都是名列世界前茅的。而这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财政支持是分不开的。

美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早在1990年,美国颁布的《污染预防法》中就对生态农业做出过明确规定,经国会通过的《美国的1990年农业法》通过立法形式选择研究和教育途径来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有利可图的与保护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为了实施低投入发展模式,还对农药、化肥等投放量标准制定了专门的法律规定。

如果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那么有力的财政扶持就是生态农业持续壮大的基础。目前美国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便开始对农业进行“绿色补贴”,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自身环保行为,除此之外还暂行减免农业所得税;在生态农作制度改革过程中,为了引导农场采用休闲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与保持水土,美国政府制定了休种补贴政策,对农户进行直接的补助补贴。

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国式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中国拥有数千年农耕历史,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农业生产也的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现今中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打击。因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农业发展的道路,重视生态农业发展方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源远流长,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等模式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仍兴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经过30年的发展,全国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县已达300多个,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102个,省级试点示范县200多个,遍布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但是就现今整体市场环境而言,生态农业虽然前景被看好但是实际推进仍困难重重。由于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严格的生态农业行业标准,生态农业准入门槛低。导致目前生态农业领域鱼龙混杂。在各环节监管的缺失下,大量假冒伪劣的农产品披着“生态产品”的外衣充斥于市场,攫取高额利润,严重扰乱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生态农业投入时间长、成本高,优质优价本无可厚非,但是常因为市场环境不成熟或者销售渠道所限,造成好产品也“愁嫁”,大大打击了生态农业从事者的积极性和产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要以世界总耕地7%的土地生产出满足世界22%以上人口的粮食,压力不容小觑。如果完全抛弃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将对于国内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生态农业应当是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复合体系,既不能只重视生态效益而忽视了投入产出,也不可以生态环境为牺牲换取经济效益。总之,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长久的艰巨的工程。《转载于智能化农场管理》

i黑马农业是i黑马旗下运营的系列行业帐号之一,搜索微信公众帐号iheimanongye可找到我。如果你也喜欢本地消费服务如种植业、养殖业、农林牧渔、农产品商务、以及一切与人类农业行业相关的产业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农业那些事。不见不散

第五篇:生态农业新思路

远景设计研究院

生态农业新思路

生态农业按自然原理进行生产,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应当地的环境并提供高度多样化的操作模式。与当前严重依赖于农业化学投入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农业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此外,由于其特性,生态农业更容易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确保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通过使用更多生态无害的方法可持续发展农业,为农民加强自己的土地使用并增加粮食产量提供了可选途径。本文将介绍生态农业优势和发展现状,并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以期对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思路。

1、生态农业的优点及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最早受关注是在20世纪60年代。1973年,美国土壤学家W Albreche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一词。

生态农业与自然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而且,与今天的破坏性化学成分和化石能源集约型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从中生存。目前,有很多资源节约型的技术和做法,可以用来改善农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供给和使用,例如综合虫害管理、综合养分管理、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农地林业、干旱地区集水、农业系统中融入家畜和水产养殖等。增加水的利用效率、固碳以及减少农药使用这些事实,都证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加产量,也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做出了贡献。

在生态农业中,通过增加耕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种之间的自然竞争而被有效控制,从而大大减少对农用化学品的需要,进而减少污染。

本文由:远景设计研究院整理提供(专注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旅游规划)

生态农业系统往往还具有一些景观和经济职能,它们在为农民和市场生产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同时,也会有一系列的公共贡献,如洁净水、有益生物的栖息地、土壤固碳、防洪、地下水补给、景观美化价值和休闲旅游等。稻田养鱼系统显示,它能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并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量。很明显,生态农业高产,并具有满足食品安全需要的潜力。此外,在远景设计研究院看来生态农业方法可以让农民以较低的成本和现成的技术及投入来改善当地的粮食生产,而不会造成环境破坏。

2、先进生态农业理念案例

经过几十年探索和实施各种形式的生态农业,许多农场记录下了他们的经验。在此列举一些先进生态农业理念的实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与他们之前情况的不同,从而创造适合自己的特定地区和社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物种多样性】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恶劣的气候将需要超级强大的农业恢复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常年的粮食作物冗余性和互补性,即用多种作物物种解决每种食物营养细分,并尽可能解决更多营养细分。

【混养】面对安装资源稀缺和气候不稳定,农田生态系统将需要更有效地营养捕获能力,同时需要更强的适应力来应对越来越频繁的中断。只有在地面上和地上都具有遗传学和结构上的高多样性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如果我们希望在以后的世纪继续有食物可吃,就需要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冗余性和互补性。

【适应性的一年生作物】在向常年农业的必要过渡期间,具有弹性、适应地方特点的一年生作物是必要的。在某些地方,可能会有挑战性的时期,而那时只有一年生作物有效。例如,如果预期未来干旱变得非常严重,木本作物枯萎,则我们需要求助于短季的一年生作物,因为它们即使在短时间内也能茁壮

成长。另外,如果气候灾害、社会动荡、战争或严重的污染事件迫使我们远离常年种植,我们可以使用并运送一年生作物的种子,从而确保食物安全。

【可食用和治病的真菌】真菌可以通过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效的药物特性帮助我们增强人类健康。它们可以通过建立土壤、协助植物生长、过滤水径流和土壤解毒来帮助我们增强土地健康。

【养殖发酵物】我们可以与微生物结为盟友,改善食物的存储寿命、营养和味道等。目前使用的用于食品保鲜的能量密集型工业方法不久将不会存在。我们的食物将不再能根据需求,从冷库中直接转到烤箱,然后放到盘中。因此,我们需要能在室温下让食物保存较长时间仍可食用并保持美味的方法。用微生物发酵不仅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还能提高食物营养及更好的肠道健康。

3、结论

在今后几十年,养活更多、更富裕的人口,同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日益明显的挑战。虽然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农业是有望消除饥饿和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更好选择,但它需要公共政策大力支持研究和开发推广服务。只有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鼓励更多地使用有利气候的生态农业的政策,才能避免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难。具体的政策建议可以包括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基于生态农业,推动低成本适应技术;提高公众对生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认识;提供财政支持,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业部门中的新技术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的适应措施等。由于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旨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物品和服务,所以技术和实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情况。就如同文中所提到的案例,无一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下载生态农业(最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农业(最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农业旅游

    生态农业简介 内容 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农业。用简单的一句话说“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它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

    浅谈现代生态农业

    远景设计研究院 浅谈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

    生态农业规划

    目录 一、前言………………………………………………1 二、规划目标…………………………………………1 三、规划设计原则……………………………………1 (一)生态的原则……......

    什么是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

    建设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已经有6~7年时间,但与此有关的理论问题,诸如,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农业建设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等问题,还时常......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食品科技学院08食品20080969王文杉摘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学科 。我国农业生态学具有深厚 古老的农......

    生态农业(精选五篇)

    据了解,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本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资金120万元,在本市武清、宝坻、西青和北辰4个区实施生态农业试点工程。以宝坻区为例,该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

    发展生态农业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农业摘要: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