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时间:2019-05-14 13:1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第一篇: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摘要:体教结合是指体育、教育两个部门通过对二者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共同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机制,该模式是对体育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均具备重大意义的发展模式,有效实施“体教结合”对于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从体育教育、文化教育、就业、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需要入手,具体而深入地分析了“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

关键词:体教结合;篮球;后备人才;必要性;

前言

体教结合是指体育、教育两个部门对二者的教育资源给予有机的整合和利用,以培育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为目标,共同实施的创新体育教育结合机制 [1]。“体教结合”是我国的重要体育和教育政策,是对体育和教育的健康发展均具备重大意义的发展模式 [2],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体、教双赢 [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实施“体教结合”对于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和必要,要想获得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篮球后备人才,有赖于体育系统与中学系统的紧密沟通与良好协作。因而,深入而具体地分析“体教结合”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育中的必要性,对于统一认识,建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促进“体教结合”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篮球竞技体育提供有力的人才后续支持,意义重大。

一、“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体育教育的需要

体教结合做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果获得有效的实施,则十分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可以帮助青少年摆脱繁重课业的束缚,从文化课堂走入体育操场,获得体质体能的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体教结合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在体育运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篮球运动,普及篮球运动,提高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基数和素质,让孩子们在篮球竞技运动中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和魅力,接受“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合作、顽强拼博”的中华体育精神的熏陶。学校体育在实施体教结合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篮球运动的开展来完善和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增加学校体育在学生德智体美教育中的比例,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在确立学校特色体育教育品牌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热爱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的健康体育发展进程。

二、“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文化教育的需要

对于一个体育运动员来说,在接受体育运动训练的同时,也应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体育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决定了其对教练技能培训的领悟和掌握程度、体能和技能进一步开发的潜力、竞技体育时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对其竞技运动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基础文化水平高,则其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较高,能获得更为充分的潜力发掘,从而有利于其快速而高效地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体教结合”模式的提出和应用,致力于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其目标是促进现代化的智体结合型运动员的培养进程,这个进程唯有在学校教育中才能?@得完整顺利的实施。因为学校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全面明晰,课程体系系统而完善,教育资源丰富而可靠,师资力量全面而雄厚,这些要素构成了学校教育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健康发展的本质属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软硬件支持。因而,“体教结合”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教育的需要。

三、“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满足我国篮球竞技运动员就业需求的需要

竞技体育界的基本特点就是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性,为了尽最大可能获得篮球体育竞技的顶尖人才,我国当前的篮球后备人才采取的是广泛培训,择优使用的策略,这导致篮球竞技退役运动员成为一个需要后续就业安置的庞大群体。而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其退役后的实际就业能力,这里所指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是单纯限定为其所获得的学历,而是外延至其是否具备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是否具备适应退役后再就业的一技之长。与此同时,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还直接影响其退役后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我国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来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但受限于就业岗位对文化水平的基本要求,能够符合篮球退役运动员文化水准的岗位少之又少,即使勉强就业,运动员也因文化水平素质低而难以胜任工作,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低下给运动员心理造成极大压力,被迫离职。这就要求运动员文化教育必须回归至校园。

而有效地实施体教结合,则可以帮助运动员获得文化学习的机会,接受全面正规的文化教育,促使其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与体育技能的共同发展进步,以便于其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为将来向更好更适宜的方向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为退役后的生活提供知识和技能保障。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就业需求来说,文化教育与专业的运动训练二者缺一不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能够使运动员同时获得体育与文化教育的“体教结合”模式是满足我国篮球竞技运动员就业需求的需要。

四、“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时至今日,竞技体育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斥以巨资完善和优化训练场地、设施,提高教练员素质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获得数量充足而实力雄厚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因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否科学且符合该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是关系到该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深刻,以发展做为基本前提,以持续性做为发展动态的实质描述,强调可持续性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发展。对于我国篮球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高素质智体结合型运动员梯队的良好建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实现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已做出了明确指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篮球体育运动是广受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运动项目,具有着良好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但目前我国篮球竞技体育的水平与国际上的高水平篮球运动队还存在很大差距,高素质的篮球体育后备人才也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工程,涉及面极广,该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体教结合”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够促进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的健康全面发展进程,该模式顺应篮球运动员在体育教育、文化教育、就业方面的具体需求,同时也符合是我国篮球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因而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深入地开展和实施“体教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困难,推进“体教结合”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潘能权.体教结合的实效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5):119-120

[2]于洪润,周建林.江苏省中学“体教结合”成效研究 [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11-114,118

第二篇: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大力培养足球人才2

积极推进“教体”结合,大力培养足球人才

——重庆市青少年足球教体结合人才培养情况介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钟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根据大会的安排,我就重庆市教委在开展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与校园足球活动方面的有关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作简要汇报。

重庆市是全国足球重点城市之一,足球运动在重庆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重庆曾培养出魏新、姚夏、马明宇等足球名将。直辖以来,重庆市教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每年坚持举办大学生、中学生足球比赛。在2009-2010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重庆赛区)比赛中参赛队伍达到了48支,中学生足球比赛也呈现出参赛队伍逐年增加、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市教委、市体育局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从组织领导、条件建设、工作措施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在我市1

大中小学的广泛开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的领导,市体育局、市教委共同成立了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由市体育局、市教委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由市教委体卫艺处、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各区县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也积极按照市教委、市体育局的部署安排,广泛开展辖区内的校园足球活动。如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充分保障青少年足球比赛经费、训练经费、奖励经费,督促指导学校积极创办足球校本教材、足球操和足球体育课,使辖区内形成了不少以足球运动为特色的中小学校。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学校足球场地的建设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前提和基础。2008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大力实施1000片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工程。截至2010年12月15日,全市已累计投资15.1亿,建成了1084片中小学塑胶运动场,每个区县都至少建成了一个标准的足球运动场。另外,全市高校有近70个标准足球场,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各有标准场地5个。在我委的统筹安排下,高校运动

场均对中小学生开放。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的建设为校园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一)共同命名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学校

按照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规定,市教委、市体育局于2009年10月共同举办了重庆市校园足球活动启动仪式。同时,命名重庆市大田湾小学等91所学校为校园足球活动学校,并与学校签订了《重庆市校园足球活动学校承诺书》。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的管理,市教委、市体育局对申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重新命名了84所市级足球活动学校。

(二)共同命名重庆市足球重点学校

足球重点学校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骨干力量。为提高我市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市教委、市体育局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足球重点学校建设。市教委、市体育局对50所申报学校进行了评估验收,最后命名重庆七中等26所中小学校为2008-2010年重庆市足球重点学校,并在招生政策、经费补贴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共同举办足球赛事

市体育局、市教委坚持每年共同举办U9—U19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和校园足球比赛。青少年锦标赛参赛队伍达140余支,比赛场次达到560场。84所学校的142支队伍参加了校园足球比赛的各个级别比赛,比赛场次达762场。

通过大量的赛事,提高了中小学学生足球竞技水平,发现了大批有足球天赋的后备人才,锻炼了裁判员队伍。为充分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体育局、市教委均共同颁发以上赛事的比赛奖牌、获奖证书。市教委还把获奖情况纳入到对学校及教师的相关考核评估之中。

(四)共同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市教委、市体育局坚持每年举办教练员培训班3期,受训教师达150余人次;举办裁判员培训班2期,受训教师达100余人次。参训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均发放继续教育学分。

(五)共同评选、表彰先进

为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市教委体卫艺处、市足管中心坚持每年召开校园足球活动工作总结会,表彰一批开展足球活动的先进学校和个人,总结校园足球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研讨推进校园足球的思路和办法。

“体教结合”是培养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提升重庆市足球竞技水平的必由之路。我委将进一步督促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校,充分认识“体教结合”对发展足球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体教结合”,积极传播足球文化,塑造体育精神,努力为重庆市、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足球高水平人才,为建设“健康重庆”做出因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进一步推动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篮球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篮球中心”)负责人才基地的评定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人才基地的任务目标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抓好规范,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全面发展,为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以及俱乐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

第二章 申报、评定程序

第四条 以奥运会四年为一个周期,开展人才基地的申报、评估及认定工作。第五条 每两年对人才基地工作进行中期检查。

第六条 开展篮球项目的地市级以上体育运动学校和篮球专项体育运动学校,以及国家级篮球项目传统学校均可申请参加人才基地认定。

第七条 受到国家、省(区、市)处分的上述单位不得参加申报工作。

第三章 认定时间

第八条 各参评单位于奥运会举办当年的10月根据人才基地认定条件进行自评工作,于11月10日前完成自评,并将人才基地认定申报表一式三份报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处或篮球管理中心。

第九条 各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篮球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对本省(区、市)参评单位进行复审。在奥运会举办当年的11月30日前完成对申报单位的实地复审工作,并将复审合格的人才基地备选单位申报表一式三份于12月15日之前报体育总局篮球中心青少部。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第十条 篮球中心负责组织统评工作,将结果公示后于次年三月公布认定结果。

第四章 命 名

第十一条 凡经统评达到人才基地条件的单位,由篮球中心统一命名为该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第十二条 由篮球中心、人才基地所在单位(学校或俱乐部)及其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或管理中心,签订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 人才基地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人才基地的单位,在新的认定周期仍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和时间向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重新申报参加认定。经认定达到人才基地条件的单位,继续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未申请参加人才基地认定或经统评未达到人才基地标准的学校,不再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

第五章 奖 励

第十四条 人才基地每年12月15日前须向篮球中心青少年管理部及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上报以下材料:

(一)本工作总结;

(二)下一工作计划;

(三)运动队伍整体情况;

(四)本参加的各类比赛成绩;

(五)本运动员输送情况;

(六)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按照《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考核及奖励办法》,篮球中心将每年对人才基地进行考核,并根据排名情况分别予以奖励和资金投入。鼓励人才基地学校所在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用于人才基地改善训练、科研、教学等条件,保证人才基地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训练营以及培训的差旅费开支等。

第十六条 篮球中心将每年组织优秀教练员学习和培训。

第六章 罚 则

第十七条 篮球中心每年将对人才基地的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 人才基地在所获命名的周期内,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给予一次警告;一周期内,累计受到两次警告者,取消人才基地命名。

(一)未按规定上报上述第十四条相关材料;

(二)未经允许,不参加篮球中心组织的训练营、比赛及教练员业务培训等活动;

(三)虚报运动员年龄,弄虚作假;

(四)违反赛风赛纪有关规定;

(五)未经所在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同意,或违反规定擅自交流注册 运动员;

(六)未履行人才基地义务,多年未培养出篮球人才;

(七)挪用基地奖励经费。

第十九条 人才基地在所获命名的周期内,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立即撤销人才基地的命名,并向全国通报。

(一)虚报年龄、弄虚作假、违反赛风赛纪等行为情节严重;

(二)人才基地所在单位撤销或被合并。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试行办法废止。

第四篇: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推动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篮球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篮球中心”)负责人才基地的评定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人才基地的任务目标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抓好规范,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全面发展,为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以及俱乐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

第二章 申报、评定程序

第四条 以奥运会四年为一个周期,开展人才基地的申报、评估及认定工作。第五条 每两年对人才基地工作进行中期检查。

第六条 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篮球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中学、体育传统校均可申请参加人才基地的评定。

第七条 受到国家、省(区、市)处分的上述学校不得参加申报工作。

第八条 认定条件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凡达到评定标准优秀的学校,均可作为人才基地进行申报。

第三章 认定时间

第九条 各参评单位于奥运会举办当年的9月根据人才基地认定条件进行自评工作,于9月30日前完成自评,并将人才基地认定申报表一式三份报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处或管理中心。

第十条 各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本省(区、市)所属各级各类学校申报人才基地评定的复审工作。在奥运会举办当年的10月31日前完成对学校的实地复审工作,并将复审合格的人才基地备选学校申报表一式三份于当年的11月15日之前报篮球中心青少年管理部。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第十一条 篮球中心负责组织统评工作,于奥运会举办当年年底前完成,并公布该奥运 周期人才基地认定结果。

第四章

第十二条 凡经统评达到人才基地认定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由篮球中心统一命名为该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

第十三条 由篮球中心、人才基地所在单位(学校或俱乐部)及其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或管理中心,签订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人才基地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人才基地的学校,在新的认定周期仍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申报程序和时间向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重新申报参加认定。经认定达到人才基地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继续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未申请参加人才基地认定或经统评未达到人才基地条件优秀标准的学校,不再命名为新一轮奥运周期的人才基地。

第五章 奖 励

第十五条 凡被命名人才基地的学校,篮球中心将予以表彰奖励,在本周期内每年对学校进行适当资金投入,人才基地学校所在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应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投入。

第十六条 资金投入主要用于人才基地改善训练、科研、教学等条件,保证人才基地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训练营以及培训的差旅费开支等。

第十七条人才基地每年11月15日前须向篮球中心青少年管理部及所属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上报以下材料:

(一)本工作总结;

(二)下一工作计划;

(三)运动队伍整体情况;

(四)本参加的各类比赛成绩;

(五)本运动员输送情况;

(六)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根据人才基地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训练营、人才输送以及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等考核情况,篮球中心将人才基地经费设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四类分别予以奖励。其中,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十个,鼓励奖若干(奖励细则另定)。

第十九条 篮球中心将每年选派优秀教练员出国学习和培训。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条 篮球中心每年将对人才基地学校的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命 名 第二十一条 人才基地在所获命名的周期内,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给予一次警告;一周期内,累计受到两次警告者,取消人才基地命名。

(一)未按规定上报上述第十七条相关材料;

(二)未经允许,不参加篮球中心组织的训练营、比赛及教练员业务培训等活动;

(三)虚报运动员年龄,弄虚作假;

(四)未经所在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处或管理中心同意,或不按规定擅自交流注册运动员;

(五)未履行人才基地义务,多年未培养出篮球人才;

(六)挪用基地奖励资金。

第二十二条 人才基地在所获命名的周期内,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立即撤销人才基地的命名,并向全国通报。

(一)虚报年龄等弄虚作假行为情节严重;

(二)人才基地所在单位撤销或被合并。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篮球中心。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作者:不详 阅读:396 次 时间:2010-7-15 来源:人民日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新回归实体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摆脱当前危机。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很多国家都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们应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我国工业界的需求和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快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要从学校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该计划的实施,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教育部和行业部门将认定一批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合作培养单位,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为此,应大力引进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制定教师培训和轮训的制度,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师作为重要内容。既要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又要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按照标准进行培养是国际工程教育通行的做法。教育界将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工业界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满足工业界的基本要求。同时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来评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摘自人民日报)

下载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必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教结合工作总结(合集5篇)

    让读书人运动好 让运动员读好书——七中走体教结合之路发展学校体育经验总结2008年,桥东区委区政府投入巨资兴建七中新校区,全新的塑胶田径场,人造草坪足球场,多功能训练馆一应......

    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开发培养计划(最终定稿)

    物业公司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开发培养方案 1、 目标和宗旨 为实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确保关键岗位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建设优秀的后备人才队伍,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2......

    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几点体会

    对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几点体会 -瑞安市少体校 季 阳 瑞安市少体校始创于1978年1月,由当时的瑞安县教委、瑞安县体委共同创办。设有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

    专科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

    专科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为加强我院人才的选拔培养,建设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库,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现制定医院“专科后备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以促进医院......

    走产学结合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走产学结合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作者:李建海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 摘 要: 产学结合是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产,集......

    调研报告(1):体教结合20年收效甚微1(最终定稿)

    调研报告(1):体教结合 20 年收效甚微新华社记者王镜宇、公兵2005 年 08 月 20 日 15: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第 23 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首次......

    在“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体教结合"会议,推进我区的"体教结合"工作,这是我区体育、教育工作上的一件大事。刚才,孙峰副区长就下一步如何开展"体教结合"工作作了明确部署,体育......

    初中学生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推荐五篇]

    初中学生运动员“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 我国初中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一直是对矛盾。 在“锦标第一” 既定利益的驱使下,学校、教师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