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之公益岗位知识大全
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之公益岗位知识大全
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相关专业知识有限,这是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与工作的考生的一大弱点,中公教育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汇总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公益性岗位的相关知识,比如公益性岗位的概念、公益性岗位的种类、公益性岗位的范围规定、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公益性岗位的概念】 公益性岗位是再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名词概念。
公益性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公益性岗位招聘会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指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用来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对象就业的社区公益性岗位。
国家自2011年启动公益性岗位项目招聘考试以来,已经录取近十万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在以后的工作中,公益性岗位将持续下去,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公益性岗位招聘会继续下去。
【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公益性岗位的种类】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一)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岗位。
(四)设区市级政府或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北京社区工作者http://bj.offcn.com/html/shequgongzuozhe/
【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规定】
从地方的情况看,对公益性岗位范围规定不一,大致分为政府出资,政府、社会、消费者共同出资,企业出资等形式产生的以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岗位。
概括起来有三类:
一是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
二是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电话亭、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等。
三是社区内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临时用工岗位。【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
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的《山东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社〔2011〕55号)规定,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不含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两项补贴之和不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对灵活就业人员,按当地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仅限于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个人实际缴费的2/3。除从初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补贴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两项补贴之和不低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0%,不高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除对自初次享受岗位补贴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补贴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公益性岗位补贴是街道(社区)或其他经批准的劳务派遣组织安排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对聘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会保险、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由当地财政对用人单位给予补贴。
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是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政府从当地财政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社区工作者http://bj.offcn.com/html/shequgongzuozhe/
第二篇: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
设
【具体内容】
第二章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1、含义: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意义:
(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实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建设好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3、发展历程:
(1)提出问题,集中研究论证阶段
(2)开展初步实验,积累经验阶段
(3)形成决策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4)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实现条件和发展方向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公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目标:
(1)基本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供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主要目标:
①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②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③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④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实现条件:
(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2)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
(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5、发展方向:
(1)健全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
(3)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4)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社区建设的特点、功能、内容和任务
1、特点:(1)综合性;(2)社会性;(3)地域性;(4)群众性;(5)多样性。
2、功能:(1)管理协调功能;(2)社区服务功能;(3)社区综合管理功能;(4)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5)环境维护功能;(6)文体教育功能;(7)社会保障功能。
3、内容:(1)社区组织;(2)社区服务;(3)社区卫生;(4)社区文化;(5)社区环境;(6)社区治安。
4、任务:(1)拓展社区服务;(2)发展社区卫生;(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三篇: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
设
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陕西人事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知识大纲:社区建设,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考试大纲】
1、第一章社区概论
2、第二章社区建设
3、第三章社区居民自治
4、第四章社区组织
【具体内容】
第二章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1、含义: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意义:
(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实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建设好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3、发展历程:
(1)提出问题,集中研究论证阶段
(2)开展初步实验,积累经验阶段
(3)形成决策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4)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实现条件和发展方向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公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目标:
(1)基本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供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主要目标:
①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②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③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④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实现条件:
(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
件。
(2)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
(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5、发展方向:
(1)健全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
(3)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4)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社区建设的特点、功能、内容和任务
1、特点:(1)综合性;(2)社会性;(3)地域性;(4)群众性;(5)多样性。
2、功能:(1)管理协调功能;(2)社区服务功能;(3)社区综合管理功能;(4)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5)环境维护功能;(6)文体教育功能;(7)社会保障功能。
3、内容:(1)社区组织;(2)社区服务;(3)社区卫生;(4)社区文化;(5)社区环境;(6)社区治安。
4、任务:(1)拓展社区服务;(2)发展社区卫生;(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四篇: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
设
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陕西人事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知识大纲:社区建设,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考试大纲】
1、第一章 社区概论
2、第二章 社区建设
3、第三章 社区居民自治
4、第四章 社区组织
【具体内容】 第二章 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1、含义: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意义:
(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实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建设好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发展历程:
(1)提出问题,集中研究论证阶段(2)开展初步实验,积累经验阶段
(3)形成决策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阶段(4)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实现条件和发展方向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公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目标:
(1)基本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供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主要目标:
①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②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③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④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实现条件:
(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件。
(2)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5、发展方向:
(1)健全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3)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4)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社区建设的特点、功能、内容和任务
1、特点:(1)综合性;(2)社会性;(3)地域性;(4)群众性;(5)多样性。
2、功能:(1)管理协调功能;(2)社区服务功能;(3)社区综合管理功能;(4)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5)环境维护功能;(6)文体教育功能;(7)社会保障功能。
3、内容:(1)社区组织;(2)社区服务;(3)社区卫生;(4)社区文化;(5)社区环境;(6)社区治安。
4、任务:(1)拓展社区服务;(2)发展社区卫生;(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五篇: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基础大纲之社区建
设
【具体内容】
第二章 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的含义、意义和发展历程
1、含义: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意义:
(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实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支持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建设好社区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3、发展历程:
(1)提出问题,集中研究论证阶段(2)开展初步实验,积累经验阶段
(3)形成决策意见,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阶段(4)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阶段
(二)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实现条件和发展方向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公驻共建;(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目标:
(1)基本目标: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提供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主要目标:
①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②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③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④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实现条件:
(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2)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
(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5、发展方向:
(1)健全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3)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三)社区建设的特点、功能、内容和任务
1、特点:(1)综合性;(2)社会性;(3)地域性;(4)群众性;(5)多样性。
2、功能:(1)管理协调功能;(2)社区服务功能;(3)社区综合管理功能;(4)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功能;(5)环境维护功能;(6)文体教育功能;(7)社会保障功能。
3、内容:(1)社区组织;(2)社区服务;(3)社区卫生;(4)社区文化;(5)社区环境;(6)社区治安。
4、任务:(1)拓展社区服务;(2)发展社区卫生;(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