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政府报告(二届四次人代会)
镇二届四次人代会会议材料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3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万华岩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年。一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和各位代表的共同参与,负重自强,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一是努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末,我镇粮食总产量为689.36万公斤,较2009年的569.86万公斤增产了119.5万公斤,增长率20.97%,农民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34公斤。
二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2010年末,全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967元,比上一年增长14.4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为677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112万元,各项营业收入263万元,实现利润69万元。全镇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9366万元,年均增长13.93 %;农业总产值9087万元,年均增长13.79%;工业总产值达到279万元,年均增长19.02%;地方税后财政收入25.1万元。
三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4601户,面积为19175亩,补助资金193667.5元;综合直补4598户,面积为22376亩,补助资金965748.16元;农作物良种补贴4608户,面积为31530亩,补助资金415215元;落实家电下乡补贴581户,补助资金117504.67元;落实摩托车下乡补贴205户,补助资金112874.6元;落实汽车下乡补贴43户,补助资金178961元。
全镇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好转,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展,综合经济指标如期完成。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是我镇的基础。全镇农业以粮、蔗、茶为主要支柱产业。为此,镇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实。我镇农业发展以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为重点,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粮食生产。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34公斤。粮豆种植面积为26151亩,粮食总产量为689.35万公斤;水稻种植面积13327亩,水稻总产量522.93万公斤;秋收粮豆面积24558亩,总产量664.53万公斤;玉米面积9377亩,总产量117.21万公斤。
2.甘蔗生产。甘蔗是我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全镇甘蔗总面积29898亩,其中下田甘蔗10100亩,旱地甘蔗19798亩。新植甘蔗任务为6000亩,实际新植甘蔗10971亩,超额完成县上下达我镇6000亩种植任务,任务完成率182.85%。2009/2010年榨季甘蔗总产量:农业产量127600吨,甘蔗单产4.27吨/亩。
3.茶叶生产。2010年末,我镇茶园面积13210亩,采摘面积10185亩,干毛茶产量为415500公斤。全镇现有24个茶叶初制所,其中有4个茶叶精制加工厂。
4.畜牧和兽医工作。2010年我镇生猪存栏16774头,大牲畜存栏4412头,家禽存栏107992只;肉猪出栏8686头,牛出栏1832头,家禽出栏59121只。共检疫3879头猪,无害化处理11头,检疫牛123头。2010年能繁母猪保险1831头,共收取农民负担部分保费21872元,涉及参保农户1372户。全年能繁母猪死亡保险公司赔偿209头,赔偿资金156950元。
5.冬季农业开发。2010/2011冬作开发,大胆引进新产业,落实冬季作物总面积10065亩。其中种植粮豆3500亩,冬玉米1000亩、薯类2000亩、蔬菜2000亩、瓜类1000亩、其它冬季作物565亩。
6、麻类种植。麻类种植面积4498亩,总产量931171公斤。其中云麻播种面积为2363亩,由于今年遭遇旱灾,云麻种植节令推后,不出苗死苗面积较大,全镇共交麻皮151311公斤,平均单产64.3公斤,吨麻户 17 户。亚麻种植面积2135亩,总产量779860公斤。
(三)林业工作
一是资源林政。全镇森林管护任务林地面积61.3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38.8万亩,集体林地面积22.5万亩。天然林保护管理专职护林员38人,林业站护林员13人。年内兑现2009年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补偿款659户人家,共105607.50元。兑现2008年31个村省、州两级公益林补偿金共计67519.50元。2010年在纳京村委会建设200口国债项目沼气灶,现工程正在实施阶段。年内我镇林政执法查处无证运输木材8起,罚没款合计11880元。全镇共育苗木16万株,义务种植“四旁”竹30388株,“千年桐”2100株共210亩,书记、镇长样板林300亩。办理农户自用材(松木)565.5 立方米,薪柴200吨。征收育林基金67504元。
二是森林防火。XX镇在森林防火工作开展过程中,实行逐级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其中镇政府与7个村委会签订7份,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71份,71个村民小组与村民签订220份,发放防火宣传材料3000份,建立一支30人的机关扑火队,配备风力灭火机2台,灭火水枪15只,防火服30套。在今年防火期内,设立森林防火警示牌10个,报告卫星热点11个,火警27起,火灾2起,已全部按规定处理上报,并通过州级检查验收。
(四)抗旱救灾
2010年遭受严重干旱,我镇领导干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民政局下拨救灾大米10吨,县红十字会捐赠大米39.55吨,矿泉水399件,我镇都及时的分发到灾民手中。2010年我镇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抗旱救灾捐款19538.5元,及时上缴到县民政局。5月中旬将“共产党员特别捐赠”资金16000元及时足额发放到32户受助群众手中。同时为我镇困难群众申请大病救助98人次,为21户困难家庭申请办理了临时救助并争取资金。
(五)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水利设施。完成纳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700多万元,纳依水库农田灌溉面积达3500亩。全镇所有水库年蓄水总量约为38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二是电力设施建设。完成贺建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曼迈、曼派、回良等10个村组电网改造工程。总投资达230多万元。三是道路建设。完成乡道、村道砂石路建设4条,全长38公里,总投资380万元;完成帕迫、曼列、曼播等3个村民小组水泥路建设3500米,总投资40万元。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科技文化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本着“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节日文化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民族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技文化培训次数累计31次,参加科技文化培训人数达1736人,建成农村科技文化活动室7个,配备书柜7个,桌椅85套,各类科技图书928册,VCD宣传光碟100张。
2.教育事业。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教改控辍”的控辍保学措施,实行镇领导班子、中小学校长、村委会支书主任、村小组长分片负责制,狠抓“控辍保学”不放松,让适龄少年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全镇“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2010年5月分别将贺建小学5个班90名学生、纳丙小学6个班107名学生顺利归并到中心小学。2010年末,全镇有中学1所,19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015人,58名教职工;小学6所(含高小点1所),5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736人,129名教职工。镇辖适龄儿童1532人,小学在校15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适龄少年1025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029人,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0.39%。
3.医疗卫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扎实推进,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保障农村居民身心健康。镇卫生院现有职工19人。村卫生室12个,有24名乡村医生(其中合格乡村医生19名)。2010年全镇农户4710户,其中空户205户,实参户数 4232户,农业总人口20380人,长期外出人员780人,实参人数18236人,参合率93%。门诊享受减免5383人次,费用259163.25元,减免金额103620.81元。住院享受减免1618人次,费用1253694.83元,减免金额 1099404.02元。在各村卫生室就诊14483人,费用416763.18元,减免金额166186.04元。通过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给农民减轻了经济负担,参合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为2011年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计划生育。我镇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和强化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黄牌警告”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2011年全镇出生人口185人,出生率为8.68‰;死亡76人,死亡率为3.57‰;自然增长109人,自然增长率为5.12‰。已婚育龄妇女4632人,其中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4078人,综合节育率为88.04%。落实各项“奖优免补”和“少生快富”政策落实到位,奖励兑现率100%,发放保健费116740元,养老金42440元,独生子女、双女户发放223000元,奖励兑现率达100%;
5.安全生产。2010年对全镇矛盾纠纷隐患、社会治安隐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加大了对潜在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领导轮流接访,包案到人;加强了巡逻和值班力度,严格做到盯住不放心的人,抓住不放心的事,管住不放心的物,守住不放心的地。我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自检自查,积极消除隐患。每年“春节”、“泼水节”、“五一”、“中秋节”、“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积极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6.综治工作。我镇始终紧紧围绕“打造和谐XX,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平安XX”巩固创建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综治维稳各项工作落实。2010年,派出所共接出警215起,其中报立刑事案件43起,受理治安案件59起,调解民事纠纷32起,救助服务9起,其他72起。为维护XX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交警中队接处警共29起,其中交通事故立案处理10起。年内组织驾驶员学习12期,培训学习驾驶员达278人次,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6200余份,张贴宣传画册337张,播放宣传片共计47场次,观看群众人数1070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司法所共接待法律咨询服务41起,为妇女、老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6起。我镇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6件,调处成功159起,成功率达96%。继续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做到“打、管、建”并举,坚决遏制毒品违法犯罪,发放禁毒宣传资料8000余份,展出禁毒宣传展版8块,挂图18张、解答群众毒品知识咨询100多人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全镇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7.民政事业。2010年,办理结婚登记332对,离婚28对;2010年共计发放低保金1544860元。其中,农村低保资金1490640元,申请城镇低保71户183人,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4220元;义务兵优待金按标准已经发放到位。其中,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0人20840元,退伍军人生产生活补助5人1500元。把“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纳入了农村或城镇低保,实行了生活救助;为223名80周岁以上老人申请办理保健补助。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一年,是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一年,是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夯实基础的一年,更是攻坚克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取得辉煌成就、满载收获的一年。这些发展与进步,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镇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勤劳朴实的XX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镇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特别是工业、商贸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道路建设质量不高、管护不善的矛盾仍然突出,水利设施体系急需完善,农业抗风险的能力急需加强;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信访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四是由于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农村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
六是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要求急剧膨胀,而镇级财政调控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动年,也是承上启下、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关键年,对于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新的形势振奋人心,新的机遇催人奋进,党和人民交给我们镇政府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鞠躬尽瘁,不辱使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稳定、文明富裕的XX。
政府工作指导思想: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诚信、和谐为基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加快发展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农业总值达到9632万元,实现年递增6%的目标;-----工业总值达到287万元,实现年递增3%的目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443元,实现年递增12%的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根据上述指标要求,谨此提出2011年九项重点工作内容如下: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11年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努力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利用春播现场会、专题培训会和印发资料、技术咨询、广播宣传、建设高产示范田等有效形式,切实在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二要立足甘蔗生产大镇的实际,提升甘蔗产业,狠抓甘蔗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管理、服务体系等各项工作,确保甘蔗生产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甘蔗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三要巩固茶叶产业,稳定现有的1.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通过改植换种和扶持改造现有老茶园,实现茶叶增产,农民增收;四要继续抓好云麻种植,确保面积1000亩以上,平均麻皮单产50公斤以上;五要加大畜禽改良力度,抓好春秋畜禽两防工作,稳定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动工商贸易发展
要按照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要求,优化镇域经济结构比例,促进镇内企业上档升级;要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以引进企业资金为主体,争取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新的投入;要大力改善人文环境,广泛聚合社会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应XX发展需要的企业集群;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信息服务行业,打造服务经济平台;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吸引农民进镇务工和经商,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企业强镇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快民主政治步伐
要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切实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执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规范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要切实理顺镇、村、组三级管理体制,广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要充分利用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有效化解“费改税”前遗留的各种债务;要运用“三会一评”办法,引导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益,筹资投劳,共同搞好公益事业建设;要发挥社会团体的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四)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要按照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根据我镇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人文情况,加快以数字乡村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帮助政府内设机关及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培养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XX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完善信息收集发布体制,为上级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工作动态信息和社会调研信息,为群众发展致富提供有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劳务需求信息;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传输信息不泄密、不违法、不反动;要加快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内部信息共享水平。
(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要认真把握需要、适应、提高的原则,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要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
(六)加强环境保护
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改良农村居民生活习惯、提高整体人口素质、规范生活行为方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针对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知识不多的实际,加大对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特别要重视青年一代的环保教育,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抓好城镇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控、城镇生活垃圾清扫、河道漂浮的清理等重要环节,做到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事关经济长远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道路交通、水利整治、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实际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足农村实际作出的重大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镇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争取扶持四个特困民族发展金,易地扶贫项目,小额贷款到户扶贫资金为重点,加快“整乡、整村”推进步伐,全力抓好扶贫工作。按照抗震防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我镇农村异地搬迁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要以XX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为起点,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劳务经济形势发展的农村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卫生事业投入,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群众参合率达到95%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发展,切实关注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对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实行资金、政策、信息三倾斜,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引领贫困户彻底脱贫,争取“人人过得好”;要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继续处理好各民族之间、场(厂)群之间、警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经济建设各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九)巩固“普九”成果
贯彻落实省、州、县“普九”巩固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XX,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创大业的舞台已经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抢抓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发图强,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加快建设文明富裕的和谐XX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人代会镇政府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总结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人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税结构得到优化,社会大局日趋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顺利完成了镇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的一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404万元、62210万元和17201万元,分别增长10%、48.8%和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60万元,同比增长30%;财政收入完成823万元,同比增长34%。
过去的一年,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一年。全年新招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新招项目到位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50%;新设立外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同比增长468%;外贸出口560万美元,同比增长260%。招商引资各项指标均实现高速增长,创历史之最。
过去的一年,是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的一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新增3家,达到10家。实现主要工业增加值 4695万元,同比增长45.7%。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镇新开工及续建项目17个,新投产和试产项目8个,是近年来开工建设和投产项目最多的一年。科氏沥青、羚锐制药二期工程、三联塑胶等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参与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激发了全镇上下的创业热情。
过去的一年,是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的一年。投入大量资金,相继完成中兴大道延伸工程、中兴桥建设工程、城水供电线路改造工程、城吴高压线带迁移工程、中兴大道中段排水改造工程;启动开元路排水工程。进一步拓展了镇区框架,完善了基础设施。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多次开展大规模的卫生环境整治活动和植树造林活动;充实城镇保洁队伍,使环境保洁经常化,营造绿、亮、净、美的发展大环境。
过去的一年,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一年。我镇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农业项目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75元,同比增长9.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655人,转移就业1451人。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全镇减免农业税、兑现粮食直补款共计132万元,农民人均负担减轻43.7元。
过去的一年,是安全稳定形势相对平稳的一年。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集中下访和重大不稳定因素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开展“双千”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过去的一年,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稳步推进殡葬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户全部纳入了救助范围。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20个。投入5万元,对全镇农民进行了健康普查,建立了健康档案。中考成绩继续位居新郑市各乡镇前三名。科技普及工作被评为郑州市先进单位。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清产核资和增资扩股任务。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广播电视、国土资源管理、统计、审计、武装、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金融、邮政、通讯、电力等部门在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是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一年。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全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1件,办结率100%。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弘扬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镇各级各部门和3.2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新村建设,为新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外向度不够高,外经外贸对我镇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二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渠道仍需拓宽。四是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及干部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以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
第三篇:张掖市二届四次会议精神
中共张掖市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传达提纲
(2008年7月25日)
2008年7月10日,中共张掖市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张掖宾馆召开。会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分析了当前张掖发展所处的方位和阶段,提出和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考和工作重点,是关系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体现在陈书记和栾市长的讲话中。
会议认为,上半年,在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环境下,市委始终保持同党中央和省委的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富民和城镇化进程,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面分析,还存在着城镇化建设的支撑点不明显,工业强市战略的基础薄弱、特色不突出,农业优势发挥的不充分,实施三大战略的路径还不够具体、重点还不够明确等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借助解放思想这一法宝,总结发展路径,研究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方位,科学谋划未来。
会议从新的背景、新的视野,重新审视了金张掖的特色和禀赋、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等市情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会议认为,这一基本思路,抓住了张掖发展的关键和要害,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对张掖长远发展的科学定位;是深化市情认识,总结发展实践,顺应时代要求,推动三大战略新的突破;是在新的起点上再铸张掖辉煌的前进方向。具体讲:一是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塑造张掖新形象。要遵循自然规律,通过治污、疏浚把黑河湿地疏理好,建成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建成黑河湿地保护区,以湿地保护引领城市建设,体现城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彰显张掖不同于别人的特色。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引黑河水入城,最大限度地将张掖城市特色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以更加突出的形象展现出来,将深层次的、原生态的“水”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崭新的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充城市承载力,成为创造投资项目,聚集生产要素,配置资源的有效平台,成为推进城镇化,有力带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点。
二是开放创新,围绕钨钼、农畜资源,夯实工业强市基础。要把工作的定位放在夯实工业强市的基础上,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对家底进行盘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围绕钨钼、农畜产品资源加工发展工业。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的意识,容人获利,实现双赢,做走得出甘肃的企业,要创新招商形式,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模式,用世界眼光、战略眼光谋划开放,促进张掖发展。
三是举节水旗,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从流域家园的角度对待黑河、热爱黑河、呵护黑河,保护好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要切实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实节水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单方水的效益,走出北方干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要通过大规模持久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
业结构和耕作技术等农业生产方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变革创新,朝着退出大田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要千方百计争取建设黑河流域二期工程,站在黑河全流域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强同上下游地区的联合协作,充分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在黑河一期治理中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积极借助权威专家学者的力量,共同做好争取立项工作,争取国家高强度的支持。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各级干部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把“三条路子”走实、走好。在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要方面,要以“做强四个基地、建设六项工程”(统称十大工程)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中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积极争取将黑河流域湿地保护纳入全国重点湿地保护规划,启动实施二期续建项目,建设湿地保护设施。要抓紧编制《黑河流域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划》,力争使黑河流域湿地早日纳入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要以甘州东北郊万亩原生态湿地保护工程为重点,建立湿地保护补水机制,积极实施“引水入城”工程,着力打造张掖独特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中国钨钼产业基地。要把钨钼资源开发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来培育,着力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在现有60万吨钨矿采选的基础上,新建500万吨钼矿采选和1万吨仲钨酸铵加工项目,推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促钨钼加工向硬质合金方向发展,形成采选、冶炼、加工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同时,带动铁、锰、锶、镁等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冶炼,发展铁合金、硅锰合金、锶镁合金、铝镁合金产业,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集群,建设中国北方钨钼产业基地。三是河西风电走廊500万千瓦发电工程。要坚持水电、风电、火电建设并举,在现有水电装机54万千瓦的基础上,加快大孤山、宝瓶河等电站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全市水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以上;突破火电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立项、尽快开工建设,使火电总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加强风能资源数据收集和评估工作,促使山丹、高台、临泽、肃南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早日付诸实施,实现水、火、风电总装机500万千瓦发电工程建设目标,把张掖建成“河西风电走廊”的重要支点、全省重要的电力生产大市。同时,以电能开发带动花草滩、长山子、三岔、平山湖煤田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四是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要合理确定制种面积和区域布局,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种子生产、质量检测体系,提高种子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依法加强种子许可证管理,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支持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打造全国知名的玉米良种品牌;制定企业准入标准和行业规范,对现有制种企业进行以属地化管理、原产地纳税为主的清理整治,鼓励公平竞争,优化制种环境,建立企业、农民、政府“三赢”的种业发展长效机制。建成60万亩标准化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总产达到3亿公斤,使金张掖玉米种子占到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量的30%以上。五是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要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特别是爱味客、德农等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技术、管理、品牌优势,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做响品牌,推动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和加工精深化,形成3000万粒微型薯、6万亩良种繁育基地、6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100万吨加工能力,基本构建起良种扩繁、精深加工、鲜薯贮藏、市场营销“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张掖建成全省最大的种薯繁育供应基地和全国一流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充分利用优越的水土光热资源条件,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规范标准生产,推广配套技术,主攻单棚效益,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示范带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使之朝着“平面向立体、分散向集中、粗放向集约、传统向现代”的方向发展,增创农业新优势,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
以甘、临、高三县区为主,发展连片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和高原夏菜,建设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以山丹、民乐和川区沿山乡镇为主,发展连片设施葡萄产业,拉长鲜果上市期,形成设施葡萄产业优势带。到2012年,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万亩,钢架大棚2万亩,使日光温室蔬菜达到8万亩,设施葡萄达到2万亩,带动全市蔬菜产业基地达到50万亩以上。七是河西百万头肉牛基地。要按照南部高寒山区重点发展牦牛,中部绿洲灌区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的区域布局,从“品种改良、规模养殖、集中育肥、龙头带动、打造品牌、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推进畜牧科技与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通活体出口渠道,发展肉、奶及副产品加工,推动牛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公司化发展。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以上,出栏达到25万头以上,农民养牛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使之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八是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要从国家全局利益的高度着眼,按照国家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突出增水、涵水、节水,做好水文章。在上游祁连山区要重点抓水源涵养和植被、冰川保护;在中游绿洲区要重点抓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快打造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走出北方干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建设更高水平的节水型社会。通过增水、涵水、节水,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和促进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恢复,实现全流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九是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要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解放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措施来抓,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完善机制,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万名,5年内使3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得到系统的技能培训,使新增劳动力、在岗人员掌握就业、创业技能,使农、林、畜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基础。十是城乡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要把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统筹解决,使城乡人民就业充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就业一体化: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体系,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平等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就业结构调整更好地顺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城乡医疗一体化: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2010年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接整合,提高基金共济能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以农民工社会保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着力解决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和转移接续问题,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会议强调,组织实施好“十大工程”,是市委统揽全局和政府施政的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支撑,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市上下要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一要加强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更多地体现在为政府依法施政、落实“十大工程”组织力量、加强引导、统一协调、提供保障、创造环境上来,保证政令畅通,保证政府充分履行职能,抓好落实。围绕落实十大工程,政府要组建坚强有力、作风过硬的工作小组。每项工程都要有专门领导负责,有专门部门承担,有专门队伍去干,有专门支撑条件来保障。要把党委的宏观领导和政府的具体执行相结合,形成责任明确、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的工作局面。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工作必须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必须围绕“十大工程”的实施来选配干部。结合当前工作,要保证各个岗位,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有合适的人,要创造条件,让每个人有合适的事干,有合适的岗位。要把思想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第一位,切实把班子、班子成员的思想高度统一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三要加强作风
建设。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重点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多学习、深思考、勤实践,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又不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体现到为民排忧解难上,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到基层一线掌握实情,吃透民情,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措施和办法,决不能照搬照抄。要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既要学会“弹钢琴”,努力使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又要抓主抓重,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重点突破。要善于培育典型、总结典型,抓点带面,推动全盘,切忌违背群众意愿,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坚实信心,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二届四次理事会议讲话稿
二届四次理事会议讲话稿
四川省经委副巡视员季新舟
各位理事、各位来宾、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参加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第二届四次理事会,与大家一起研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家具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受省经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张玉山同志的委托,我谨代表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向远道而来光临指导的中国家具协会朱长岭副理事长表示热烈欢迎,对大会的顺利召开和新当选的商会秘书长龚莉女士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建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03.3亿元,增长20.0%;实现销售收入10069.6亿元,增长40.0%;实现利润542..7亿元,增长23.0%。家具产业作为我省的传统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集群优势和竞争优势,总体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家具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省135户规模以上家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74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4.68亿元,同比增长95%,利税7.75亿元,同比增长94%。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企业家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离不开在座各位理事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更离不开全行业同志的团结一致,发奋图强和辛勤工作。今天,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各位理事,并通过你们向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省家具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国家具产业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和出口退税降低、银根紧缩等政策的影响,家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沿海家具行业相比,我省的家具产业虽然还未受到较大影响,但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明显放缓。根据其他行业的经验,相对南方沿海城市,我省企业对于国际局势和经济大环境的敏感度明显滞后,只要经济危机引发的后果仍持续,就不排除四川家具产业会受到更大的波及。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挑战抓紧研究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变挑战为机遇,争取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顺利度过难关。
省经委作为全省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家具产业的发展。虽然家具产业还不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但是我委一直将家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予以培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支持重点家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对产品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促使产业升级换代,完成“四川造”到“四川创”的突变,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四川创”家具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前形势下,省家具行业商会要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为政府当好参谋,为行业提供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及资讯;二是要引导行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四川创”家具品牌;三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组织企业研究应对措施,
第五篇:二届二十四次常委会主持词
区政协二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主持词
2006年10月18日
同志们:
根据区政协全年工作计划安排,经主席会议研究,今天召开二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是:听取区政府关于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通报,视察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
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出席会议。政协各委办主任列席会议。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明瑞同志,政府办、经济合作局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这次会议日程安排是:8点半听取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通报;9点视察两个工业集中区,视察结束后,就地座谈讨论,对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现在,请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明瑞同志通报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接下来,常委们视察工业集中区,根据政府办公室的安排,这次视察的两个工业集中区是:奢岭文化印刷产业集中区和双阳经济开发区。
请与会同志到政协办公楼门前统一乘车视察…….请秘书长把乘车安排说一下…….接着继续开会,进行座谈讨论。
我们听取了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明瑞同志关于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通报,又视察了两个工业集中区,现在请常委们议一下,就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还有没有要发言的,如果没有讨论就到这里。常委们在讨论中,就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对区政府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区政府对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发展的支撑点,全力以赴,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区长全力抓,集中区领导拼劲抓,上下齐动,形成了强劲的合力和势头。二是工业集中区建设定位明确,规划科学、规范。应该说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项目的摆放科学、合理。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开发区、齐家工业集中区、山河建材工业集中区、云山工业集中区共同构成了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框架。这些工业集中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且建设过程中都注重规划设计和编制。目前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详规和区域经济环评已经完成,齐家工业区的中心区的踏查、测绘、规划也已完成,山河和云山两个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正在着手编制,这就给今后各工业集中区发展提供空间和余地。三是各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效果初步显现。目前,经济开发区“五通一平”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工,引进了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并且产生了经济效益,预计年底实现税收1500
万元。文化产业开发区进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动工,实现了“五通一平”,入驻企业达19户,一些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齐家、山河、云山三个工业集中区发展势头也很好。常委们在讨论中,也指出了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存在的工业项目规模不大、层次较低、发展不平衡、大项目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认真研究解决。
常委们还就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的提出工业集中区已有项目规模、科技含量、发展后劲的问题,有的提出集中区项目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有的提出集中区环保问题,有的就制约集中区发展因素提出了对策,也有的委员十分关心集中区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问题等等。这些建议,意在帮助区政府出出谋,划划策,不一定准确,供区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
看看赵明瑞副区长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说的…….经济合作局领导还有没有需要说的……
胡主席有没有事情…….兰主席有事没有…….姜主席有事没有…….秘书长有事没有…….各位常委有事没有…….常委会到此结束,感谢区政府对这次常委视察活动的支持。今天,开发区领导为常委们准备了午餐,我代表各位常委表示感谢。请大家到餐厅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