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

时间:2019-05-14 14: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

第一篇: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通用检查表

4.1总要求: 检查项目: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环境管理体系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中是否有针对环境问题的组织简介、厂区或社区简图、生产工艺简介、文件受控标识、发放清单、修改记录页

提问:

 最高管理者是否签署了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发布令?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ISO 14001的所有条款

4.2环境方针 检查项目:

 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了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 最高管理者是否批准、签署了环境方针?

 环境方针是否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相适应?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含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含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 环境方针中是否包括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  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并付诸实施?  是否同上级组织的环境方针相协调?  是否可为公众所获得?

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修订环境方针?

提问:

 由谁主持制定的?  何时、何地制定的?  如何制定的?  由谁批准的?  何时批准的?

 组织活动的性质和环境影响是什么?

 组织的产品的性质、规模及其环境影响是什么?  组织的服务的性质、规模及其环境影响是什么?  如何向全体员工传达的?  采取了哪些方式?  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 上级组织有否环境方针?

 本组织的环境方针是否征得上级组织的同意?  是否以上级组织的环境方针为基础?  为公众获得环境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 何时、何地可以获得?  是否有定期评审规定?  是否进行过评审?

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4.3.1环境因素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识别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程序 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做了识别 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识别的  识别环境因素应把握哪些要点 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 环境因素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

 在制定环境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  是否评价了危险源的优先等级  受控文件发放情况 提问:  有无程序

 程序内容是否全面、适宜  识别时是否应用该程序?  识别的范围和对象  是否有环境因素清单?  识别的过程  采用的方法  收集的原始资料  是否考虑三种状态?  是否考虑三种时态?

 应考虑到的主要方面是否有遗漏? 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 是否全面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类型和以往事故事件?  评价是怎样进行的?  有无评价准则?  有无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 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 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评价和事前评价?  在文件中是否规定了各类、各级环境因素的管控方式?  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 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 哪些重大环境因素列入目标?  其他因素如何控制?  评价是否有准则?  评价是否合理?

 重大危险源是否有权责人员的批准后受控下发?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识别和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的程序?  实施上述程序的结果

 程序中是否包括法规信息及时变更的规定?  组织如何使职工了解有关的法规信息

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 提问:

 该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规的途径?

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规变更信息的跟踪及负责人? 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法规信息的内部传达要求及职责?  是否将收集的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进行鉴别(识别),建立受控的法规清单?  相关法规清单

 相关法规内容和要求明细表  法规要求特定设备登记表  法规要求特种物资登记表  由谁负责?  做得怎样?

 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部沟通?谁负责?  职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规的后果?  过去、现在有无违法?

 各项排放指标是否清楚?有无超标排放?

 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证明、环保守法证明、消防验收证明等。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设定了环境目标和指标

 设定目标指标时应考虑的一些方面  目标、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 环境目标、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 组织是否制定了环境管理方案?  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 方案是如何监督实施的?

 方案能否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  方案是否及时修订?

 有无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实施计划 提问:

 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 指标是如何确定的?  是否经领导批准?  是否形成文件并受控下发?  是否体现了环境方针?  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  是否考虑了法规要求?  是否考虑了相关方要求?  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

 有关职能和层次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指标?  目标是否具体、指标是否量化?  是否设置了可测参数?  是否明确了执行部门和负责人?  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 是否规定了目标指标的实施的期限和监测的频次?  环境目标、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 依据什么评审、修订?

 如何体现持续改进?

 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 是否所有的目标、指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 方案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批准?  是否明确了责任人?

 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指标的措施、方法?  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  是否规定了资源保证?  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  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 如果方案在实施中发生偏差如何解决(由谁提出纠正和预防等) 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  是否所有的目标、指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 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 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  是否进行过修订?  如果方案实施情况良好,在何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  计划是否分年度?

 计划是否经批准?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检查项目:

 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 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权限 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 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提问:

 是否有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组织结构图?  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文件化?  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文件化?  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职责?

 最高管理者是否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职责、权限?

 为确保EMS的有效运行,最高管理层如何识别和配置需要的资源要求?  管理者代表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负责? 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如何传达的? 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环境方针之间的关系?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检查项目:

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 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  培训的记录和评价

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计划  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  供方和承包方是否需要培训?效果如何?  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 提问:

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需求情况如何?  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  是否有与实现方针、目标指标相关的知识培训?  是否有提高职工环境意识的培训?

 是否有针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岗位的操作人员的特殊培训?  上述重点内容的培训是否得以实施?  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 应急响应的训练是否进行了?  培训是否有教材?  对临时工是否培训?  培训是否有记录?  培训是否考核?  接受培训的人数和比率

 经过培训的人员是否达到了规范要求的a~d的效果  培训的内容  培训的效果

 哪些人员属于这类人员?是否明确?  这类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的培训?  这类人员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 是否对应法规(包括新增的法规)定期评价特定岗位的有效 4.4.3信息交流 检查项目:

 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的接收、传达、调整和作废的程序是否确立? 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有关记录  通报组织环境方针和环境表现的过程

 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  同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是否进行? 提问:

 是否有与环境因素及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信息的内部交流程序?  是否有对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答复的程序?是否文件化?  外部人员获取环境方针的途径和方法?  是否规定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交流记录?  接收和答复职工意见建议的过程和记录  是否同社区和周围居民进行过信息交流?  是否通报了有关人员?  采取何种方式?  是否彻底?

 是否参加政府环保机构组织的活动?  是否参加环保团体和地域的环保活动?  职工是否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志愿活动?

 是否同供方和承包方交流环境信息?

4.4.4文件 检查项目:

 本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是否明确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描述了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提问:

 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是否有摘要或目录?  电子形式文件使用是否有效?

 环境管理手册的内容是否满足ISO 14001要求? 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 表格、记录、报告、作业指导书、环境因素清单、法规要求清单、三同时报告、初评报告、排污许可证、组织结构图、地下管网图、现场平面图等。 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 文件是否便于查阅?

4.4.5文件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

 是否明确规定了制定、评审、修订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 文件编写的质量要求  文件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否到位 提问:

 文件是否有固定的保管场所和保管方法?  是否规定及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时效性?  是否规定重点岗位都应得到现行有效文件? 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办法?  失效但需保留的文件是如何标识的?  能否防止文件误用?  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 如何实施的?  由谁负责实施?  是否有记录?

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

 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

 文件的标识、分类、归档、保存、发放、回收、更新、处置等是否有具体规定,执行情况如何?

4.4.6运行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根据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了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 对上述运行与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  运行控制程序是否被认真执行、是否有效  噪音管制  化学品管制  危险化学品的管制  大气/粉尘污染管制  固体废弃物管制  特种设备管理 提问:

 重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 与其相关的运行与活动确定了吗?  确定了哪些运行与活动?  如何确定的?  何时确定的?

 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的运行是否制定和保持了管理程序?  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规定了管理程序?  与环境有关的设备,是否有日常管理规定?  是否有原材料供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化学品和设备入厂前是否评价?有无程序?  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标准之类内容?

 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须监测的内容和控制限界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  程序、作业标准是否被认真执行?是否超越控制界限?

 是否向供方和承包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信息?采用何种方式通报(控制)?

 有关的直接责任者是否按程序的规定实施其职责?  是否按要求记录?

 厂界噪音排放标准是多少?主要噪声污染源有哪些?  噪声防治设施和方法有哪些?  有无相关方投诉?  化学品的保管状况怎样?  是否按要求使用化学品?  使用中是否存在渗漏情况?

 储存的最高限量是多少?是否有超过限量?

 人员对化学品的性质是否了解?是否有相关MSDS(安全使用性能表)?  是否有应急措施或计划?  以往是否发生过泄漏?  有哪些危险化学品?  谁负责?是否有培训和资质?  如何管理的?是否有文件?  标准是多少?遵守情况如何?  污染源有哪些,如何控制的?  是否有监测计划?

 为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组织采取了哪些措施?  组织采取了哪些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运输途中是如何处理的?

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组织采取了哪些管理和维护措施?

 危废是否有分类?如何分类?分类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

 有哪些危险废物?是否包括了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

 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设施、场所是如何管理的?是否有识别标志?

 危险废物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申报?

 是否存在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现象?

 是否存在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现象?

 转移危险废物时,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 直接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人员,是否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

 是否制定了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进行了试验?

 公司有哪些特种设备?分布情况如何?

 这些特种设备是否有安全认可证?是否有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 特种设备是否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  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已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  是否已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 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否完整、准确? 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有长期停用的设备?

 特种设备人员(安装、维修、保养等作业的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是否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 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是否已严格执行?

 检查中是否有发现过故障或隐患?这些故障或隐患是如何处理的?是否出现带病运行的情况?

 是否有保留详细的检查记录?

 是否有按期进行定期检定?是否有超期运行的情况?是否有及时更新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 特种设备是否带有安全装置?这些安全装置是否有定期检验或试验?结果如何?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检查项目:

 是否明确了哪些设备和作业可能发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事故或紧急状态 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 依据程序做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环境影响  有否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 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修订的规定? 提问:

 设备是否明确了?  作业(岗位)是否明确了?

 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  以往是否发生过?

 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  是否有程序?

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内容?  是否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 是否明确了发生事件后,和政府等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方法和渠道?是否有效?  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  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论证?

 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  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 如何规定的?  是否演练过?  演练的效果如何?

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  有无上述记录?  什么情况下修订?

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予以修订?  修订过程是否进行评审?

 对纠正措施和程序更改是否记录?

4.5.1监视和测量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监测和测量程序?

 该程序中是否包括对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完成情况的监测  对具有重大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环境绩效是否测定  程序中是否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日常运作的检查  有否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符合情况的程序  测定值异常时应如何处置?

 是否对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作了规定,是否按程序要求保存记录 提问:

 该程序是否包括了对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的规定?

 关键活动及其关键特性是否明确?  这些特性是如何确定的?有哪些?  由谁、何时确定的?

 通过对这些特性的例行监测和测量,能否保证相关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 能否追踪目标和指标的执行情况?  是否包含对环境管理方案执行情况的追踪?  能否获得环境绩效信息?有无测定记录?  是否检查运行控制程序?结果如何?  是否检查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执行情况?  是否检查作业文件的执行结果?

 对重点工序、设备的日常监测,是否有记录?  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 是否按规定执行了?  测定了哪些环境绩效信息?  对比(评价)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 评价工作何时、由谁进行的?  评价结果是否有记录?

 评价信息是否向有关方面及时通报?  是否有明确的报告程序?向谁报告?  出现异常之后是否采取了处置措施?  处置是否生效?  是否有记录?

 监测设备有否校准规定或程序?  哪些设备必须按规定校准?

 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 监测设备是否贴有校准有效期的标志?

 监测设备的校准记录是否妥善保管?

4.5.2合规性评价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并保持合规性评价程序?  是否有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价的规定?  评价能否达到其预定的目的?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进行了评价?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保持了评审记录? 提问:

 本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  是否对实施情况进行了合规性评价?  是否对评价情况进行了记录? 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  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得到实施

 伴随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 提问:

 是否包含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调查的内容?

 是否明确要求须针对不符合的原因采取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  是否明确规定调查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职责权限?  在日常监督和内审时是否发现了不符合?

 对已经发现的和潜在的不符合是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何?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 纠正措施的上述效果如何?能否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  对潜在的不符合是否进行了原因调查?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 策划时是否优先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项目的工艺或设备改进?  措施是否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 所有措施是否完成?是否生效?有无记录?

 对来自政府的监督和居民的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 程序中有无关于纠正预防措施涉及文件更改的规定?  是否按规定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改?

 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

4.5.4记录控制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 程序的执行情况  记录的作用(功能)环境记录系统中是否包含下列项目: a)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评价记录 b)与适用的环境法规要求事项相关的信息 c)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有关的记录 d)环境管理方案 e)环境教育、培训 f)信息交流记录

g)与供方和承包方相关信息的记录 h)紧急事态的准备和应对记录 i)监测和测量记录 j)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k)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记录 l)管理评审记录 提问:

 本组织与环境管理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 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归档?

 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  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 记录是否便于查阅?

 程序的有关规定是否被认真执行?  对记录的管理是否符合程序规定?  记录的质量如何?

 记录是否被妥善保管,能否防止损坏、变质和遗失?

 为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本组织需要哪些方面的环境信息,现行记录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 为实现环境目标,本组织如何跟踪环境行为参数及其他有关数据?  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 职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 环境因素调查表  环境因素清单 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 环境影响评价记录 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 关键设备台帐

 适用法规清单及法规要求事项一览表  政府及社区的要求  本组织的规定  能源消耗记录  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  废弃物排放量统计表  其他环境因素记录  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记录  对特殊岗位的培训计划、结果记录  内审员培训计划、结果记录

 其他培训(环境意识、环境方针、环境管理体系知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专业知识和技能)记录  内部环境信息接收回答记录  外部环境信息接收回答记录  合同、契约书、许可书  有关环境信息的交流记录  紧急处置过程记录  紧急处置报告书  响应程序训练记录  程序修改记录  重要环境因素监测记录  水、气、声、渣等测定记录  监测设备检定、校正、修理记录  不符合原因调查记录  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记录  文件更改记录  内部审核计划  内部审核记录  不符合报告表  内部(含外部)审核报告  管理评审计划

 评审记录

4.5.4内部审核 检查项目:

 组织是否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 是否根据程序的要求编制了审核计划(方案) 是否定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是否指定(任命)了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

 审核活动是否按程序和方案(计划)进行,审核结果能否判定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 环境审核报告书 提问:

 程序中是否包含审核的范围、频次、计划、方法以及实施审核、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 方案是否明确了审核目的、范围和审核准则?  被审核的部门及有关责任人 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和优先事项  明确参照文件

 现场审核的预定日期和场所  审核组成员姓名

 日程表(含与管理者交流的会议) 环境审核报告书的内容、发布时间及发放范围  对文件保存的要求事项  是否制定了年度环境内审计划  计划是否经管理层批准  计划是否发给有关方面(被审核部门、审核组及管理者) 是否按计划实施了审核?

 内审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 审核组能否独立地进行审核?能否保持公正?  审核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 审核是否抓住了关键环节(部门、设备、活动)和重要环境要素?  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  是否按程序进行,是否符合审核原则?  是否由与被审核对象无直接责任人员执行审核?  审核结果如何?不符合是如何纠正的?  报告书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问题?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和标准要求; b)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 报告书的特定事项是否有遗漏(如日期、组长签字、发放范围、附件等)4.6管理评审 检查项目:

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

 管理评审过程中作为评审依据的内容是否明确  评审能否达到其预定的目的 提问:

 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  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了评审?  最高管理者是否主持了管理评审?

 评审前是否收集了必要信息并向评审人员提供?  是否针对内审的结果?

 是否充分分析了客观环境(法规、市场等)的变化?

 对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其他要素修正的必要性  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 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须添加的资源有无形成报告提出?  是否根据初评报告中的问题来评估目前EMS在组织的环境绩效?  持续改进的承诺

 能否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经过评审后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 有无不符合,如何纠正的?  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的其他文件?  评审的后续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篇:安保体系外审通讯稿

顺利通过安保体系外审

5月14日,上海市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第二审核认证中心的专家对某某工地进行了安保体系外审。

目前,施工现场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二台塔吊已安装防碰撞装置,现场的小型机械在操作棚内并配备保护罩,脚手架按规范搭设。

三位专家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塔吊、脚手架、临边防护等进行了检查,并对安全资料也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完之后,专家们对我们提出了几点针对性意见,我们项目部人员立即安排人员整改,并将整改的结果及时回复给审核认证中心。

通过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努力,安保体系外审圆满结束,我们相信,下一次的审核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第三篇: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资料清单

环境及职业健康体系外审准备的资料清单

1.营业执照 2.产品资质证书 3.环境的守法证明 4.安全的守法证明 5.防雷检测报告 6.查体报告 7.环境检测报告 8.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

9.各部门的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清单 10.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表 11.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12.法律法规清单(环境/安全)13.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14.本在环境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资金情况 15.岗位说明书

16.培训计划,及计划的实施情况记录 17.新员工的入厂安全三级教育 18.对内/外信息交流的台账

19.本环境及安全文件是否有变更,变更的审批? 20.文件清单,及文件受控状况 21.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台账,处理记录 22.污水的处理记录 23.废气的处理记录 24.噪声的控制

25.能源资源使用的考核

26.劳保用品发放的标准及发放台账

27.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装置劳保用品佩戴是否符合要求 28.配电室是否符合配电室的要求,证件是否齐全 29.各种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30.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存放是否符合化学品相关的规定 31.现场使用的安全及环境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经过了鉴定 32.现场安全三级教育日常的安全教育 33.手持电工工具的管理 34.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管理

35.与相关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关安全及环境的要求 36.餐厅管理要求 37.应急预案 38.消防演练的记录 39.消防器材台账

40.消防器材检查记录,消防设施的检测报告 41.现场消防器材的状态情况 42.目标完成情况的每月的考核 43.日常环境及安全的检查

44.合规性评价记录及评价结果的报告 45.各种不符合的处置记录 46.记录的管理

47.内部审核相关的资料 48.管理评审

第四篇:外审检查整改报告

XX高速公路XX标

关于XX高速公路xx对外审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报告

中铁XX集团有限公司安邵XX公路XX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

关于xx高速公路对外审检查存在问题的整

改报告

公司安质部:

2012年7月7日,华夏认证中心的两位专家XX和XX在公司安质部XX副部长的陪同下,对XX高速公路xx项目部进行了外审。两位专家在对我部资料进行了详细检查和询问后,提出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外审专家提出的问题,我项目部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由项目经理xx为组长,项目安全监察长xx和总工xx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外审存在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责任成本:

整改情况:根据安邵项目部组建情况,原项目部为x标、x标合并项目部,经公司成本部评估与项目部签署责任书,后因业主要求,x标、x标项目部分开设置,单独核算管理,x标项目部近期将积极做好项目部评估有关基础资料,与公司尽快签署责任书。

二、施工测量:

整改情况:

(一)、已完工结构物实体测量检查计划

我标段共有主线桥15座(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互通跨线桥,x分离,x大桥,x中桥,x中桥,x大桥,x中桥,x分离),有4座桥未起墩柱(x大桥,x大桥,x中桥,x大桥,)其它桥梁上部结构部分完工。针对以上桥梁完

成情况,对各桥梁各部位进行实体测量检查,具体安排如下:

1.时间安排:

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7月15日对一工区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x大桥进行已完工部分检查。2012年7月16日至2012年7月20日对x互通跨线桥,x分离,x大桥,x中桥,x中桥,x大桥,x中桥,x分离以完工部分检查。

2.检查项目:

主要检查承台、墩柱、盖梁、支座垫石平面位置及高程,实测坐标、高程要与设计图纸现场核对。

3.人员安排:

项目部:xx一工区 xxxx

二工区xxxxxx

(二)、仪器鉴定证书

2012年7月8日根据检查情况我部就对现有没有检校过的仪器和施工单位自带仪器送到<<湖南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授权站>>进行了鉴定。2011年7月10日全部鉴定完。

(测量仪器鉴定台帐见附表)

三、隧道施工物料节超分析:

整改情况:

1、今后每月20号,物资部对现场材料进行盘点,结合每月材料进量,计算出本月材料实际消耗。

2、工程部对每月现场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计算,同时结合变更所加工程量,提供理论消耗量。

3、项目部召开会议对物资部与工程部所提供的节超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施工队节约及超量部分进行二次核查,找出节超原因;对于个别不正常的超量部分,严惩其责,追究到队个人。

具体管控细则如下:

⑴根据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设计量,加强材料进场前数量审批;材料进场后,严格现场材料交接制度;

⑵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队每天实际消耗材料量与设计量进行分析,计算出节超量报项目工程部备份;

⑶每月24日,工程、计划、物资等部门对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漏洞,确保材料使用在可控范围。

四、施工管理及检验试验:

1、施工配料单。2012.5.17,C25混凝土,监理工程师与项目部试验员共同签字确认。但计划浇筑数量并未明示。

整改情况:施工配料单中计划浇筑数量未明确,在以后工作中,根据设计方量,在填写施工配料单时,将规范标注清楚。

2、焊接钢材机械性能试验记录表。现场试验室出具试验报告,但代表的施工部位不具体,只表述花山隧道二次衬砌、仰拱。

整改情况:对焊接钢材机械性能试验记录表,施工部位不具体,在以后的资料台帐中将明确具体部位,填写具体施工里程。

3、水泥物理性能试验记录表。2012.5.1,现场试验室出具试验报告,批号4120316Q,2#搅拌站使用,代表数量365.71t。产品质量证明书只有3d强度,28d报告未能提供。

整改情况:项目部试验室已将该批水泥的批号报业主材料公司,通知水泥厂家尽快提供28天到期的强度报告。以后每批进场材料都将及时提供28天到期的强度报告。

四、火工品管理

整改情况:项目部安全监察长xx带领安质部全体于2012年7月8日,组织全体专职安全员对所有涉爆施工队工地现场和营区进行了安全排查,并于当晚在项目部召开了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和涉爆施工队负责人、爆破员、安全员参加的施工安全生产会。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对后期火工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部将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火工品发放时雷管和炸药的匹配,安全员在监督爆破作业完成后,配合施工队爆破员对剩余火工品数量进行清点,并填写爆破物品现场使用记录单后进行退库处理,施工现场严禁私存剩余火工品。安质部将加强现场巡查和营区检查力度,确保我部火工品管理万无一失。

中铁x局集团xx公路xx项目经理部

2012年7月10日

第五篇:外审发言稿

同志们、咨询专家:

今天,***公司和***公司的管理精英共聚一堂,隆重召开贯彻实施ISO/TS16949:2002国际标准及认证工作动员大会,共同宣示新一轮贯标认证工作的正式启动!

回顾近几年来的贯标认证工作,大家有目共睹,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从2001年的94版标准到2003年的“双标”,建立了具有企业特色的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以体系文件为准则的法治,降低了管理执行成本,创造了管理效益,带动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公司产品质量水平提升跨度大,***公司铸件综废率从2001年的7.47%降至目前的3.27%,***产品形成了品牌优势,在东风汽车零部件市场拥有竞争力和一席之地,使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贯标工作,让我们看到了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纵观这两年来企业的外部形势,变化快速,往往难以预料。去年市场火爆,产能急速扩张,效益规模扩大,随之带来了企业管理跟不上的问题,认识到企业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今年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继续落实在年初经营会议上提出的开展“管理年”活动等八项工作措施,全面推动管理工作上台阶。TS16949实施工作是其中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举措,经过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公司毅然作出了启动此项工作的决定。

大家知道,ISO/TS16949标准是QS9000标准的替代性标准,是国际汽车行业组织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汽车业的质量管理,在ISO9001:2000版标准的基础上,融入了诸多标准的精华。目前,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包括中国正不遗余力地推动TS16949的认证工作,以期促进本国汽车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和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的汽车主机厂如上汽、一汽、东风等都对各级供应商提出了实施TS16949标准的要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还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那就是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ANPQP、ASES的要求,ANPQP和ASES都是从日产移植过来的。在6月份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成立后,我们又面临着两种不同类型的顾客,一是美资,二是日资,实施TS16949标准更是成为当前的必要。我们要认识到,实施TS16949不仅是QS9000标准简单的升级工作,应视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动力和有力手段,TS16949标准对企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运用过程方法,进一步优化产品实现过程和支持性过程。

2、建立过程绩效指标系统,引入绩效管理制度和持续改进机制。

3、减少二方审核频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等。

本次贯标工作有如下特点:周期长、资源投入大、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公司首次纳入体系和三方认证,这些决定了不同于前两次贯标工作。我们不仅要好好总结过去贯标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有效做法,还要正视所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阻力,在座的各位应予以高度重视,以表率、模范来积极支持和推动。

在此,我提出几点要求:

一、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贯标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成功与否要靠大家和全体员工的参与。重视此项工作,不能光喊在口头上,还要落在实际行动和日常工作上。各级领导要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员工大力宣贯实施TS16949的意义和作用,要带头参与对标准的学习和培训,要亲自对文件的审核把关,从纪律上严格要求下属工作。对一些关键、重大事项要行使果断的决策权,做好与其它系统的协调工作。

二、做好组织、计划工作。

组织是胜利的保证,公司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资源的配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综合协调工作。目前培训所需的教具已添置,大家关心的信息化工程已经实施,其它资源策划后再投入。任命了管理者代表。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设立项目工作小组和指定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贯标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流程分析、体系文件编写、文件实施等工作,各部门对

工作小组的工作应全力支持,小组成员不论是谁要服从统一领导和组织管理。在此希望工作小组大胆行使赋予的各项权利,要主动、有创新地推动,对贯标工作不力的部门/人员要不顾情面,严厉给予处罚,提高实施工作的执行力。

标准中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PDCA循环。“P”之意为策划、计划。对实施TS16949标准工作不仅要有长期的一个计划,对每一个阶段都应制订一个详细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公司除了执行***公司的大计划外,还要制订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实施计划。从某种意义来说把计划工作做好,贯标工作就完成了一半,余下的工作就是实施、检查和督导。

三、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质量体系运行管理模式。在“双标”工作的后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上的疲劳情绪,把贯标工作当作负担,把贯标工作视为作假和形式主义的大有人在,一些假的和不按制度执行讲人情的现象在滋长许多许多蔓延,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产生这些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贯标工作是建立在贯标办这个专门机构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一看内审到了就紧一下、忙一下,抱抱佛脚应付检查,其它不抓时就放牛了,各部门未把贯标工作当成正常的工作,而疲于被动应付。我们要改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模式,从本次实施TS16949的组织工作上改变过来,从日常的管理上纠正调整过来,彻底将各部门的依赖思想转变过来,绝不能搞成“为贯标而贯标”,要解决好贯标与实际工作两层皮的问题,培养大家的自觉、主动、习惯性。同时公司要从干部人事和绩效考评上,考虑一些管理措施从根子上解决这些问题。

四、统筹兼顾,协同发展。

实施TS16949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日常业务工作与贯标工作的关系。业务工作是基础,贯标工作是提升,两者均不可偏废。大家对业务工作轻车熟路,习惯于日常业务工作,业务工作饱满了,这就要有点奉献精神来牺牲业余时间去学习、培训,动动笔去写制度上的东西,动动脑想想管理上的东西,这样才能促进业务工作,才能用贯标理念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不能在贯标工作上掉队和落伍。

二是贯标工作与其它专业管理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管理是企业管理全面进步不可或缺部分,各系统、各部门要借鉴贯标工作的方法来推动职能管理,为贯标工作创造环境、创造条件。

三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与***关系的基调是母子公司,在重组***后,经过整合和管理,***公司出现了积极、有利局面,与以前相比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不足,如从未开展过贯标工作,基础工作较差,员工与市场接轨的观念尚需时日建立,与***公司的职能管理问题已经浮上面,双方关系还须厘清。这些问题我们都有办法和有智慧来解决。按照科学管理、职责分明和资源共享的原则,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对流程分析的职责交叉部分要在体系文件中体现和明确下来,不能有模糊不清,对产品、工艺的同质性硬件和管理资源该共享的应共享,对有争议的地方,双方坐下来讨论达成共识,一旦形成制度性的文件要严格执行。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终奠定两地协同发展的局面。

五、坚持高效、精细的原则。

重过程效率是TS16949:2002标准的落脚点。把实施标准当作一件产品的话,有资源和成本的投入,就必须讲究效益,取得认证证书是第一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实实在在地将贯标对企业管理的推动效应充分发挥出来。这些表现在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作风得到了转变,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员工素质得到了增强,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在实施时,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剔除不增殖、不必要的东西;程序不能偏于繁琐,文件该简洁的简洁,***公司的文件和管理流程应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该适当简化的简化,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

贯标工作的精细体现到细节上。我们每一位可能希望抓大一点的、看得见的东西,眼前不能立竿见影的懒得去做。市面上流行的一本管理书籍,叫《细节决定成败》,谈到了细节对企

业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竞争往往输在细节上。海尔总裁张瑞敏有句名言:“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日本人是抓细节的成功典范。日常许多工作问题都出在忽视了细节。抓细节管理不等于事无巨细,什么事都去亲自抓,要按职责范围和分工,把属于自己的岗位工作考虑全面,做的更细,多做点预防性的工作。

最后,要求大家发扬公司几年来所积淀的“贯标”精神,概括起来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顾大局、讲奉献、严纪律。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同志们,面临在下半年甚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市场形势不明朗,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重大挑战,我们在思想上要有危机感和长期打硬仗的准备,踏踏实实地做好实施TS16949标准等各项工作,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创新管理,变革管理机制,通过贯标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自信力和凝聚力,形成强大的管理优势和爆发力,我们的企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每一位的美好愿景都会实现。

﹙管理者代表发言稿﹚

公司于2000年元月开始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从建立质量方针、目标,编写和组织贯彻质量体系实施,用ISO9000系列标准组织工作开展和培训。在XX的指导帮助下,在公司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下,经过学习、实践、改进,2003年元月和2006年元月荣获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延续使用,取得了客户对公司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证实公司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为使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巩固提高,一年来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认真总结几年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特别是TUV认证审核提出的宝贵意见,切实落实改善。结合公司推行HSF(危害物质过程管理),组织补充修改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使其相互匹配、协调执行。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过程方法、质量保证能力结合公司的生产实际纳入文件,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持续改进。

二.深化质量管理,各项管理齐头并进

以技术求进步,向管理出效益,就必须加强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实现增产增值的目的。公司2007年销售额XX万美元,新品开发达XX个,成品产量达XX万台,出厂产品质量均得到保证,取得了07生产经营好的成绩。内部控制损耗、降低成本正深入开展。

三.加强职责分工,实行目标管理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对相关部门组织架构和职责作了调整和规定,符合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2006底年公司制定了2007总的质量目标,各主要部门对公司总目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部门07质量及工作目标,并组织具体措施加以实施,深化了目标管理。目前各项主要目标已基本完成,公司07质量目标是适宜的。

四.以人为本,加强培训

人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质量方针: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绿色优质,真诚服务,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为提高公司综合竞争能力,07年公司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并积极组织开展内部管理培训,为提升广大员工素质、各项基础管理和生产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收到较好效果。

诚信、务实、开拓、进取。向管理要效益,沿着ISO9000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一年将比一年有进步、有发展。我们面临激烈的市场竟争,众多的客观困难和主观努力上的差距,深化管理还有大量的工作待开展,但我们有信心迎难而上,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力争2008公司能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去实现公司的方针目标。

大家早上好!

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们公司ISO9001:2000质量体系进行认证审核,我代表XXX公司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年来,我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基本稳定、正常。纵观2007年2次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情况,以及本公司的各部门的运作来看,可以发现,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司各部门更加有条理地展开工作,同时也促进公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该体系的认同感大大加深,表达了一致的好评。

在这次审核工作,我们将根据审核组的审核计划,全力配合审核工作,希望通过这次的外审进一步地完善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以评促建,以审促进;也希望审核组在审核过程中能就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最后预祝本次审核工作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下载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体系外审检查项目和提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审整改措施

    措施 针对此次质量认证审查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日常员工意识淡薄,标准不明确,检查不细致所致,对于以上情况,特定措施如下: 1、 组织员工及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标准严......

    外审注意事项

    北京中建润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北安河31地块 外审检查总结 编制:刘文昌 2016年8月7日北京方圆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金老师及公司聂总陪同下,到我项目部进行外审工作。 今年的外审......

    外审汇报材料

    青岛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汇报材料 青岛市政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自2012年11月12日经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审核,确认继续使用认证证书。2013年,公司各部门认真执行《质量手册》的各......

    外审总结

    外审总结 一、环境、安全问题: 1.环境因素识别应与本部门密切相关,“设计活动”不属于生产中心识别因素。 2.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评价清单与识别清单要一致。 3.适用的法律法规......

    外审总结

    ISO9000外审总结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ISO9000复审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司的认证工作,在此次工作中我担任引导员的任务,配合认证王老师引领本组需要审核的部门。现将......

    外审总结

    外审心得 2014年4月15日,项目部迎来了外审。我作为项目部的一员很有幸第一次接触到外审,以前对外审一点都不了解,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贯标和外审工作,学到了不少知识,并认识到自己的......

    外审汇报材料(精选合集)

    项目经理部外审汇报材料 审核组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项目经理,请允许我代表项目部全体成员对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专家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为了配合专家的检......

    外审简讯

    2015简讯 公司顺利通过2015年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2016年8月1日至3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三位专家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三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