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潮州陶瓷原材料(瓷土、陶土)资源的现状
潮州陶瓷原材料(瓷土、陶土)资源的现状
一、潮州陶瓷历史:
潮州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出口基地,还是全球陶瓷种类最齐全、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潮州陶瓷可谓大而全,但却臃肿不堪。如果把潮州陶瓷比做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更年期的老大妈,有体态无姿色!现代工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产业发展在专不在全。众所周知,比起建筑陶瓷,潮州远远落在佛山身后。而工艺陶瓷,景德镇比潮州更有底蕴;但对卫浴而言,潮州无疑一枝独秀。据相关资料统计,就卫生洁具领域,目前潮州具有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年产能占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以上。
虽然,潮州卫浴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发展欠缺明确主题、展览会办得不温不火、至今没有卫浴陶瓷专业市场、专业媒体难以承载本地产业、专业院校缺乏营销专业难以培养营销人才等等,但只要潮州陶瓷在遵循“官产销学研”的产业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树立“中国卫浴之都”的区域品牌,必将成为最耀眼的陶瓷产区之一。
二、潮州陶瓷业现状:
近十年来,由于国内陶瓷需求量剧增和潮州市政府的重视,潮州陶瓷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市场掌控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如何使陶瓷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塑造品牌增强影响力已经成为众多潮州陶瓷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潮州是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再到销售,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日趋完善。目前,潮州陶瓷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都超越了著名陶瓷产地景德镇。截止2008年底,潮州市共有民营陶瓷企业10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40万之众。2008年潮州陶瓷产值近400亿元,出口12亿美元。其中,卫生洁具3400万件,占中国总产量57%,出口额占全国一半以上;电子陶瓷1200亿只,占中国的70%和世界的50%。2004年,潮州获得“中国瓷都”称号,2005年被评为“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下属饶平县、潮安县古巷镇、凤塘镇分别获得“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陶瓷重镇”等称号,拥有恒洁、长城、四通、梦佳、泰陶、鹏佳、欧美尔、建厦、三元等知名品牌。
三、潮州陶瓷资源的优势:
潮州陶瓷资源的分布,跟潮州陶瓷企业一样,多而特。潮州陶瓷产业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潮州市域内的瓷土资源总计超过1亿吨,盛产“飞天燕”和“白土”两种瓷土,其中以“飞天燕”瓷土矿蕴藏量最多,土质最优,储存量3219万吨,居全国已勘探瓷土矿的第二位。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为潮州陶瓷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是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作为优质瓷胎原料,生产周期近百年。有意溪镇“飞天燕”瓷土矿和磷溪镇大旗山瓷土矿,桥东水缸山瓷土,桃坑湖白粘土,潮安县登圹镇白水和古巷镇赤岗高岭土矿的高岭土等30多处。饶平县瓷土资源比较集中在北部山区,质地较好,目前已经开发和正在大量使用的瓷土矿中有建饶镇的黄村和卓村瓷土矿,新圹镇东山瓷土矿,未大批量开采有饶洋镇的西岩山等多处。全市以“飞天燕”瓷土矿蕴藏量最多,瓷土质最优。
“飞天燕”瓷土矿位于潮州市区东北郊,距市中心约3公里,矿区面积1.76平方公里,燕头山标高117.52米,属低山丘陵地貌。1976至1977年,经广东省地质局756地质队对该矿区进行全面勘查,并经广东省矿藏储量管理委员会核审,该矿区总矿量B+C+D级为3219.46万吨,居全国已勘探蕴藏量各瓷土矿的第二位。矿物经国内外各有关技术单位取样2139个化验,实测精选论据鉴定,飞天燕高岭土属风化残余型矿床,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粘土矿物和长石组成,瓷土以伊利石为主,含量占70-80%左右,高岭土为次占20-30%。经差热分析和X射线未衍射及电子显微镜分析,瓷土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高岭石。高岭石呈六角形状晶体,伊利石呈鳞片状或眼球状,矿床上
部覆盖层薄,矿层厚,矿点集中,品位均匀,细度好,质量稳定,露天开采条件好,含铁、钛杂质少,是优质的陶瓷原料。
该矿属下高岭土经理部,是粤东地区最大经营、加工高岭土系列原料的单位,品种多样、范围广、规模大,有精选各种高岭土、黑粘土、白粘土、叶蜡石、钾钠长石、高铝高岭土原矿、透闪石、玻璃硅砂、片状滑石;同时生产经营高温、中温、低温的日用瓷、卫生瓷、陈设瓷、圣诞瓷等技术配方瓷泥20多个品种。“飞天燕”瓷土矿地理位置好、水陆交通方便、水力资源丰富,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四、潮州瓷土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虽然潮州陶瓷生产和发展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近年来原材料上却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通过调查,采访,以及一些资料的查找,潮州陶瓷原材料资源的现状如下:
1.原来潮州有着丰富的瓷土资源,但是由于大量开采,瓷土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多数潮州陶瓷厂家依赖的飞天燕瓷土矿,在短短十几年间,已经变成了“小丘”。
瓷土资源的日益稀缺直接导致了瓷土价格年均上升10%左右,普通陶土的价格从2007年的250元/吨升至2008年的260元/吨,上升了4%釉料的价格水平,在前两年没有上升,2008年比2007年上升了12%,从1.3元/公斤上升到1.45元/公斤。潮州本地的飞天燕瓷土矿日益枯竭,现在已经禁止企业滥采,本地企业的原料很多都是从外地购买的。日用陶瓷的原料主要从江西、湖南、福建、河源等地购买,只有很少一部分由本地的飞天燕提供。卫浴陶瓷的原料要求没那么高,主要靠本地解决,也有部分从福建、广东其它地区购买。距离遥远,大大增加了运费,直接增加了瓷土等原材料的价格。
于是也有人想到循环利用废瓷。而每吨220元的废瓷回收利用成本又让很多陶瓷企业望而却步。这就是利用废弃陶瓷再回收利用的又一只拦路虎。
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尤其是对于陶瓷这种对原材料依赖程度极高的行业,陶土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长途运输的费用都给企业增加很大压力。占据陶瓷成本40%的燃料价格的上涨,也成了潮州陶瓷发展的制约因素。
2.潮州陶瓷的燃料主要是石油液化气。在经营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35%,在生产成本中占50%左右。潮州使用液化气作燃料,价格较贵。受国际油价上升的影响,潮州的液化气价格也一路飙升。2006年均价为5000元/吨,2007年为7500元/吨,上涨了2500元/吨,涨幅达50%但2008年均价为6500元/吨,比去年下降了1000元/吨,降幅达到13%,但二月份最高达到8000元/吨。潮州卫生陶企的燃料主要为液化气,据调查近年来液化气的成本为5000—7500元/吨。
而且不同种类和等级的原料,价格相差很大。据了解,市场上的高温白土价格为600元/吨,颜色稍暗的高温土每吨价位在300元到400元之间轻质的白云土价格为450元/吨,重质的白云土则达到600元到650元/吨镁质土则高达1100元/吨。潮州的釉料则日益多元化,以前以白釉居多,目前有花釉、色釉、窑变等多种颜色。白釉价格每公斤为几毛钱到一元多不等,与十年前的价格相比变化不大,花釉价格为4-5元,色釉价格为2元左右,窑变价格也为4-5元左右。
于是针对潮州瓷土的现状,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建议:
1.在政策上,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形式,还是处于比较低下的管理水平,企业的掌控市场能力相对薄弱。政府相关机构提供帮扶措施,提供专项的资金资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2.在资金上,潮州一般是小企业为主,资金也比较薄弱,可采取多企业联合生产,分工合作共创佳业!借助政府的帮扶政策装大企业实力与规模。
3.技术上,首先是开采的技术的创新和开采水平的提高;其次是生产过程中瓷土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以减少废品的产生;最后是攻破废弃陶瓷的成堆丢弃也许对于陶瓷原材料资源的短缺现状,继而潮州一些垃圾堆也不会有大量的废弃陶瓷丢弃,这样做即可以实现将废瓷回收利用,缓解瓷土紧张问题,也为潮州的环境做出了贡献。
第二篇:原火陶瓷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报告
原火陶瓷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郝海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0701班)实习公司简介
石家庄市原火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井陉县秀林镇。它的前身是“井陉县第一陶瓷厂”。该厂始建于1956年2月,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750余名:公司有12个职能部室,9个生产车间。固定资产2564万元,注册资金125.7万元,年产各种日用陶瓷3000余万件,工业总产值达3000余万元,销售收入达2500万元,实现利税353万元,属中型二类企业。实习目的由于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以在公司进行人力资源实习。主要是了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进行相关建议的的调查。熟悉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意识,增强责任感。3 实习成果
通过五周的实习,基本上掌握了公司的工作流程,并且能够独立的完成工作。树立了团队意识,和工作人员之间也增强了协作能力,改变了时间观念,养成了按时上下班的守时习惯并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和他人沟通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4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1371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 328人(不含生产处室 70人)与生产性人员926人之比达35%;如果加上内退人员47人,将达到375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40%。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940余人,占总人数的69%。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76 人,其中高级职称 8人、中级职称31 人、初级职称46人,占员工总人数的5.5 %。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5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五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00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没有一人,这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60人占员工总数的4.3 %;实际上
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21。
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机制以及考核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繁杂的考核办法,往往流于形式。
5、执行力的问题,“执行不力”的问题是企业的通病,我们公司也不例外。首先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其次是执行缩水,偷工减料。三是所属公司对口单位参差不齐,有的单位不知如何执行。
6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劳资部门,它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营运成本、公司业绩以及生存环境。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具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使全体员工转变观念,转换意识,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员管理方面,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县委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作为我县一家大型地面企业,我们肩负的担子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是采取自然消肿的办法,自然减员。二是对于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的增扩编制增加人员必须要有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企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严格科学的认证,报请公司批准。三是粗分岗位。岗位的越细化,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逐步实行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岗位模式。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有个企业管理定理:1+1不等于2,1+1等于零。一个浅显的道理,增加人员不等于提升绩效,反而有可能降低效能。实际上,我们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饱和的。四是要坚决取缔因人设岗的做法,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并且将核算办法逐步推进到分厂、部门乃至班组。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及效益意识。
2、在工人的技术培训方面,要鼓励职工学技术,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一是鼓励在职员工学技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社会劳动培训部门的技术等级考试,逐步提高生产单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占员工中的比例。二是对于获得技术等级的工人由公司进一步考核认证,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奖励。三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还是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四级培训,即公司、分厂、班组培训。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副班时间进行逐一培训,纠正那些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只体现在书面材料上的培训。这种几人一组的活动方式可以选取人群关系分析、问题点分析、重点管理与异常管理,现场管理分析等诸多问题开展活动,使全体人员能自动从事品质管制的活动,训练第一线的主管人员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发掘现场人员的潜在能力,培养全体员工自动自发的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自我启发,交换工作技能与知识,以达成全员经营的目标。这项活动日本走在世界有前面,也得到了很好地回报。四是要将学技术与勤奋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制定多条有可操作性,工人自已可以实实在在查找对比的考核细则。
3、在专业技术人才上,要进一步做好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工作。一是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合理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实行梯级管理,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鼓励竞争,推行动态的科员级、主任级工程师待遇,抑制那些有证无能有证不能的混世作风。三是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
掘(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激发他们专研技术勤奋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给予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课题让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或实践的研究。提升公司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许多人一谈到激励机制的问题便不加思索地说到:钱。其实金钱只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它把人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论调“不罚就是奖”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人作为纯粹的生产工具。是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按照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不善用语言表达,这是一大缺陷。我们有的领导对下属工作完成其实是较为满意的,而下属也希望听到领导的一句表扬,但领导或许一句不很艺术的话将下属打入冰窖,使下属寒了心。如果你想表扬你的下属,就一定要很好地表达出来。二是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的媒体中加以宣传,让大家都看到听到,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一个公司才会具有活力,业绩才会日新月异地提高。四是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追求上进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需求,更是一个人价值的发现和认可。五是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较高的激励方式之一。有权就有责,有权就有上进心,就有工作目标。六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利益的所在。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企业。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松下公司发生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减产裁员的应急计划。但是松下先生认为:不能让员工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要与员工风雨同舟,宁可减产不能裁员。公司员工为松下先生的这一善举所感动,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
5、执行力的问题。据资料显示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余年间,共培养了1531位CEO,2012位总裁,5000余位副总裁,培养的工商界人士比哈佛大学还要多。同样,我国知名企业海尔、联想、华为、万科、三九也存在一个巧合,那就是它们的老总同为军人出身。军人为何能在商界创造如此多的神话呢?答案:执行力。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执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及技术操作方法,是能及时有力地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领导的个人意志。它应该有相关的制度来支撑,不然它就会变成议而不决,执而不行的口号管理。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到位,我们应该有一套督查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体系。目前特别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上,要及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工程;对内,要加强员工的形势教育,特别是危机意识的教育。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所以加强教育是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卓越的团队意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较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执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美国高盛公司14条工作原则的第3条这样写到:“我们以我们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为骄傲。我们拥有不可妥协的决心,要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追求卓越。我们宁愿做最好的,而不是做最大的。”其次执行力还要有一些高效运作配置合理的机构来合作。在阿富汗的美军特种部队,以前连长指挥不了炮兵,师部才有权力直接下达命令给炮兵。前方发现敌情,一级一级往上报告,然后作战命令再一级一级往下传达。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拖沓方式往往成为贻误战机的代名词。后来美军改变指挥模式,前线特种战士一个通讯呼叫,飞机就可以从航空母舰起飞,然后开炸,炮兵开打,发射导弹。前线3人一组,包括一名信息情报专家,一名火力炸弹专家,一名战斗方式专家。当发现目标后,信息专家利用卫星工具确
定敌人的集群、目标、方向、装备等,炸弹专家配置炸弹、火力,战斗方式专家配置出作战方式。作战小组以作战规模来定位授权。对于作战部队,前线不需要的,就是多余的。前方需要什么样的支持,需要多少支持,就设立相应的平台或组织。后方的业务一定是具有一定综合度的,减少平台部门设置,减少内部协调,及时准确地服务前方。在现代企业组织中是同样的道理。第三,执行力的风险。我们要使广大员工清醒地认识到,执行不力将首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工作风险。任何一个组织、机构、企业都不可能任用一名不负责任,无所事事,上级指示或工作意图不能很好完成的人来担当某项工作或某个部门的主管。其次是如果某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执行不力,将会导致整个企业计划的流产,或使整个运行计划完成延缓,错失市场机遇,造成投资失败,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严重的将直接导致企业退出市场竞争序列。
总之,公司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依然存在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当前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将它完善好,执行好。我们每一个公司员工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员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现状:
我国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2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水平时0.6立方米,比我国高3倍,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及至品消费也在迅速的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340m 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
煤现状: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 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海洋资源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顷。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
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第四篇:氧化锆陶瓷行业现状
氧化锆陶瓷行业现状
氧化锆陶瓷作为陶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材料,其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先进陶瓷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诸如自动控制连续烧结窑炉、大功率大容量研磨设备、高性能制粉粒设备等净压成型设备等先进的成套设备有利地推动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也都明显改善,其中山东金澳科技为其 行业之最。
微晶氧化锆陶瓷制品作为其它行业或的基础材料,受着其它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从目前氧化锆陶瓷的应用情况看,应用范围越来越宽,用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在防磨工程和建筑陶瓷生产方面的 用量增加将更为显著。
作为结构陶瓷用的氧化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其应用不仅取决于化学性能(纯度和组成)、而且还取决于相结构和氧化锆粉末的物理特性。其中金澳科技在这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其化学组成容易控制,相结构也是较容易调节的。而氧化锆来控制。在低温下存在四方相可能是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化学反应的阴离子杂技的影响),在四方相和母体无定型相之间的结构是类似的。在晶体中晶格应变和缺陷中心存在,没有考虑t-m转变发生是低于一个给定的颗粒尺寸。这些晶格应变和缺陷中心可能由于化学杂质存在,引起ZrO从无定型状态变成四方相的结晶体。
目前制备亚微氧化锆粉体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共沉淀法、醇盐水解法、氧氯化锆水解法、水热法(高温水解法)、溶胶-凝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共常常法制务粉末存在严重的团聚现象,制备粉末都不能达到很细,分散性能很差,粒度分布不均匀,即使方法恰当,工艺操作合理,也不能区得最理想的粉末。在制造陶瓷时,由于粉末的流动性差,所以压制坯块均匀性差,烧结密度不高。
没有技术是没有话语权的!山东金澳科技以成为高科技产业为目标,以特种陶瓷的发展之路作为金澳陶瓷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陶瓷企业生存壮大的根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把陶瓷做高科技的产业,才能无愧于“china”的称号。
第五篇: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探索改革升级之路
潮州陶瓷产业分析报告
——探索其改革升级之路
201231140801 陈邦炼
农林经济管理丁颖班
摘要:潮州市于2004年被评为“中国瓷都”,近十年来,陶瓷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是广东乃至中国陶瓷最主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业作为潮州市首要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受到潮州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明显,但是却无法很好地发挥集聚效应,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塑造区域品牌。本文基于对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海内外市场、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以及生产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结合政府的导向和扶持政策,运用迈克尔 波特的五力分析思路,探讨潮州陶瓷产业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升级。
关键词:潮州陶瓷
企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 政府
改革升级
1.潮州陶瓷发展概况
1.1发展历史悠久
潮州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素与景德镇齐名。出土文物显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潮州地区已有制陶手工业的出现;唐宋时期,潮州已经成为南方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潮州陶瓷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南洋诸国。据记载,公元960年,印尼商人李甫专程经过两个月的海上航程到达潮州,用香料、犀角和象牙换取潮州陶瓷。
1.2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出口量最大地区、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最大的电子瓷基板生产基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再到销售,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链日趋完善。目前,潮州陶瓷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都超越了著名陶瓷产地景德镇。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约 500 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 25%、30%和 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潮州荣获先进特色产业集群称号。潮州市共有民营陶瓷企业10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40 万之众。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空间特征明显,各县区、乡镇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色。饶平县、潮安县的古巷镇、凤塘镇分别获得“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和“中国陶瓷重镇”等称号,拥有恒洁、长城、四通、梦佳、泰陶、鹏佳、欧美尔、建厦、三元等知名品牌。
2.潮州陶瓷产业市场分析
新千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对卫生陶瓷、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以及电子陶瓷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陶瓷国际贸易的迅猛增加,占有区位优势的潮州陶瓷,出口历来是其销售主渠道之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促使潮州陶瓷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之路。
2.1 国内市场
日用瓷、艺术瓷和卫浴瓷是潮州陶瓷的三大特色产品,但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品种,同时也生产仿古瓷、环保瓷、骨灰瓷、电子陶瓷等多个门类的系列产品。随着国内经济增长、交通完善和物流行业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潮州陶瓷企业不仅通过批发和零售店开拓市场,也通过网络业务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省去流通中层层附加,厂家直销,使潮州陶瓷以物美价廉赢得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越来越国际化和多样化,对于家用容器的购臵、厨房和卫生间布臵不再是传统的以瓷为主题的追求,基于对性能、创意、安全和实惠的考虑,不少新材料或者新形式的产品正在挑战传统瓷器的权威,一方面给陶瓷产业,尤其是像潮州大部分模仿加工企业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陶瓷生产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2.2 国外市场
近十年来,潮州陶瓷产业以出口为导向,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种类繁多,工艺精美,销往世界各地,以美国、欧洲、东盟和中东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本市日用陶瓷出口到世界 166 个国家和地区。2013 年,潮州市陶瓷商品总出口额达9.96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7%,是广东省陶瓷出口额的16.1%,全国陶瓷出口总额的 5.2%;出口额位列潮州市八大支柱行业出口额第一位,是该市服装出口额的 2.5倍,机电产品的2.6 倍,鞋类的 %4倍,支柱产业效应显著。但从出口趋势看,2008 年潮州陶瓷出口额为6 亿美元,此后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至 2011年达10.3 亿美元"受国际经济放缓及国外市场需求走弱的影响,2012 年出口额降至9.58亿美元,2013年虽略有增长,但增幅微弱,仅为3.97%。面对国外反倾销和市场疲弱的局面,潮州陶瓷依靠性价比优势出口的出口方式亟需改变。
3.产业集群与空间分布
3.1 产业空间分布状况
在产业的布局上,目前潮州把枫溪定位为全市陶瓷产业三个中心的核心层,集研发、制造、集散功能于一身。而潮安定位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饶平定位为以日用玻璃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另外,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上遵循着点-轴-面模式。其中,枫溪是潮州陶瓷产业的增长极,潮安区的古巷镇、凤塘镇则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点,成为本地区陶瓷产业的次中心区,湘桥区的凤新街道以及饶平北部山区的三饶镇、新丰镇则是传统的潜力发展区,最终形成主次有别的点。由图1可以看到,潮州陶瓷产业集群分布明显,集中于运输便利的交通枢纽,并沿铁路、公路干线延伸和扩散。
潮州已建成专业的陶瓷工业园区有枫溪区的如意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园、东云片工业园、饶平的钱东工业园、三饶工业园等,但许多企业仍然是分散经营,难以统一管理和监督。由于潮州早期缺乏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目前除了饶平县,其它县区均出现用地紧张的问题,陶瓷企业缺乏扩建规模的用地,便向周边郊区和乡镇扩散,企业布局出现“小而全”、“遍地开花”的现象,其中不乏生产效率低下的小企业,不利于形成有机的集群效应,造成能源与原料的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
3.2 集群与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是指在生产或分配上具有紧密联系或者在布局上具有相同指向性的产业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规模集中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而这种集中往往带来集聚效应,例如充分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技术交流和良性竞争带来的效益的增加。
目前,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格局是大型企业稀有,中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层次较低,而陶瓷生产企业之间往往由于竞争、防止技术外溢等因素未能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而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企业并没有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上下游企业也未能有机衔接,许多企业由于配套企业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或为了降低成本转向纵向一体化经营不利于陶瓷生产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系。另外,潮州陶瓷多以加工出口为主,专业市场在衔接下游贸易销售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与生产基地联系并不紧密。如此一来,“小而全”的产业特点更为突出,相关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性不强,无法真正形成有机的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作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也十分有限,无法将竞争优势传递给其它产业。
4.潮州陶瓷生产企业竞争力分析——依据波特五力分析思路
4.1 产业内竞争激烈
在国内,主要的的陶瓷产区分布在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潮州、广西北流、福建德化、湖南醴陵等地,众多地区在陶瓷产业上群雄逐鹿,竞争十分激烈。以佛山为例,其陶瓷企业数量多、规模大、集中度高、综合服务配套能力强、物流业发达,以中高档产品为主,拥有东鹏、鹰牌、新中源、钻石等诸多行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综合实力非常强。
4.1.1 品牌对比
潮州陶瓷在产业内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名气并不响亮,或者说名声并不是很好——潮州长期以来的家族式作坊运作和贴牌生产方式,自主产品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中低端产品,品牌形象羸弱,“潮州陶瓷”无法真正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植入消费者脑中。但是像景德镇瓷器,“景德镇”作为一个响亮区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除了历史的积淀之外,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品牌塑造和技术创新,由于陶瓷产业进入壁垒低,各省市纷纷制定陶瓷发展战略,业内竞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景德镇陶瓷企业以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更加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和满足市场消费心理,以高端瓷器著称。
不仅如此,“景德镇瓷器”这一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有机发展的产物,成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体现,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品牌更直接、更形象,是整个区域行业共同的品牌资产。区域品牌不仅对一个地区的产品有识别、保护的功能,对消费者也起到承诺和培养忠诚度的功能。与潮州陶瓷产业规模大、企业多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潮州知名的陶瓷品牌屈指可数,区域性品牌一直空白,没有品牌就意味着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一件同等质量水平和外观瓷器,来自景德镇要比来自潮州获得青睐度高得多,要价也可能是几倍以上。
当然在塑造区域品牌之前,总是先由一批先进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在数量、质量和知名度上提高。以广东为例,潮州和佛山作为陶瓷产地,竞争是直接和明显。佛山主要生产和出口建筑陶瓷,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质企业。2013年全国十大陶瓷企业中,以东鹏为首的7家企业来自佛山,同时佛山还拥有一大批一二线优秀品牌企业。而潮州陶瓷产业已经培养出如四通、松发、三元、长城、伟业等一系列龙头企业,为潮州陶瓷实现了“国字号”名牌名标“零”的突破,拿下了多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名标也由原来的个位数增至二百多个。此外,潮州还是“国家免检”最多和商务部重点培育发展的出口名牌最多的陶瓷产区之一。相比之下,潮州陶瓷的品牌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于高端品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4.1.2 质量与技术创新 仍然以佛山为例,佛山是中国传统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发源地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龙头。全国第一块彩釉墙地砖、第一块瓷质砖、第一块1800x1200mm世界抛光砖王、第一台自动压砖机、第一台抛光机、第一条消化吸收的墙地砖辊道窑、第一条墙地砖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条现代化卫生陶瓷生产线等都诞生在佛山市。2007年以前,佛山是全国唯一能提供国内外现代化全套墙地砖和卫生陶瓷生产线技术设备的地区。而潮州陶瓷以“清新、素雅、玲珑”的艺术风格独树一臶,以“新、特、全、廉、好”的品质和特色深受广大顾客青睐,其中枫溪瓷器,以“白如玉、细如丝、薄如纸、明如镜”闻名遐迩,花色品种达二万多种。潮州以传统工艺之精细著称,但随着工业化生产,许多新企业自我定位较低,产品创造力不足,仿制和贴牌生产为主流,在生产上大多数为作坊式、家庭式到或家族式管理企业,生产过程耗费原料和能源较多,生产效率低下。
意识到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潮州市很早就与广东省经信委签署“省市共建先进陶瓷制造业基地”协议,联手加强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设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的建设,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科研技术基础。据统计,近几年潮州市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了 200 多亿元,投入窑炉改造资金更是超过了百亿,潮州陶瓷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步入努力赶超阶段。
4.1.3 人才战略
潮州地区近些年来发展逐渐落后于广东其他大部分地区,加之独特的潮汕地区方言,很难吸引到陶瓷行业高技术、高知识的专业性人才,这类人才大多数流向佛山、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潮州当地人并不看好陶瓷产业,一般家庭并不希望子女学习陶瓷专业,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大多数陶瓷厂商的子女对自家企业的状况一问三不知,父母也不期望他们在这一行发展,并未表示这一行业的前景不太乐观,许多小厂家经营每况日下。这既与经济放缓、市场竞争加强有关,更与产业的逐步升级有关,体现在大规模企业在政府的培育下稳步成长和扩大,落后的小企业正在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更变现出专业人才的短缺和培育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潮州政府这些年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兴办专门的陶瓷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韩山师范学院也开设陶瓷学院,同时成立了陶瓷行业协会和多个专门机构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咨询等的全方位服务。
4.1.4 文化战略
潮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文化资源是潮州的优势所在,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中,潮州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通过文化创意和创新,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到陶瓷产业中,实现文化的创新,突出陶瓷产业的特色。潮州始终在探索着走一条经济与文化相融合的道路,被科技部授予“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的称号并顺利申获了“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的殊荣。
作为潮州陶瓷产业的龙头,枫溪区打造“创新+创意”双引擎,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该区设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和艺术发展基金,以推动陶瓷企业的创新;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积极创造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资环境,让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能合理及时地取得发展资金。
只有潮州陶瓷企业将文化元素融合产品生产,并将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上一条“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独特发展道路,才能形成潮州陶瓷产品的新风格,并逐步塑造“潮州陶瓷”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
4.2 原料及能源供应环节 4.2.1 原料供应
据不完全统计,潮州市域内的瓷土资源总计超过 1亿吨,盛产“飞天燕”和“白土”两种瓷土,其中以“飞天燕”瓷土矿蕴藏量最多,土质最优,储存量 3219万吨,居全国已勘探瓷土矿的第二位。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为潮州陶瓷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是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潮州瓷区每年需原料超过400万吨。由于瓷土矿开采难度和成本较小,造成大量开发和低效利用,使本地陶瓷原料资源日趋枯竭,原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大,优质原料需从全国各地采购。
4.2.2 能源和水的使用
目前使用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主,部分使用天然气。2010年液化气供应量为95万吨,每吨瓷年耗电量约为15亿kW〃h。液化气主要依靠进口,供应有保证,但受国际石油市场影响,价格波动比较大,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工业用水主要用于原料加工、修坯和场地冲洗,年生产用水量约为1 250万吨。原料加工用水大部分循环使用,修坯废水部分用于场地冲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40%左右,年实际新水用量为750万吨左右。
4.2.3 主要问题
陶瓷是高能耗的行业,陶瓷产业发展初期潮州电力和能源供应较为紧缺。地方政府借“两改一同价”之机,积极争取对全市区域内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并积极争取大唐电厂在潮州临港经区落户投产。同时,为解决陶瓷企业用气价格较高、选择较少等问题,政府积极引进华丰石化基地工程,于 2003 年建成投产。2011年底又与潮州中油燃气有限公司签署了城市燃气特许经营协议,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高质的能源保障。
在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无论在原料开采、运输还是在能源消耗、用水方面的成本都不断地提高,使得潮州陶瓷低价格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同时由于技术改进和推广速度较慢,高能耗、低产出,废品成堆问题较为明显,“高效利用资源,清洁生产,变废为宝”成了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课题。
4.3 销售环节——反倾销事件
我国陶瓷行业在出口增速明显的同时,也不断遭遇贸易壁垒。人世以来,印度、欧盟、东盟、拉丁美洲、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南非等国都先后对我国瓷砖提出过反倾销调查。反倾
销是进口国对出口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倾销是进口国以“替代国”价格裁定出口国家以低于正常价格向其销售产品,给进口国企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事实。我国陶瓷出口从2001年至今也频频遭遇反倾销,使我国被征收高额的反税,给出口企业以沉重打击。潮州作为主要的陶瓷出口产地,在反倾销调查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首先是由于行业内企业盲目扩大规模,造成产能过剩,又缺乏优质品牌,引发“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使得出口陶瓷在利润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价格仍然相对较低;其次是因为产业集群并不是有机的,企业扎堆生产却不能相互协作,在反倾销诉讼指中,分散的企业没有联合起来,又缺乏高素质的研发和协作中心,单个或少数几个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能力和经验,加之费用较高,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心态,不愿参与进来,所以在反倾销案件往往以失败告终。
反倾销的失败往往带来更高的关税和反倾销税,导致陶瓷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而且反倾销容易引发示范效应,一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成功了,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最终导致潮州陶瓷的海外市场能以拓展,承担重负却坚持生产和出口,因为国内的市场也是非常拥挤的。
4.4替代品
近年来虽然从商业上及品种上出现了一些诸如炻器、高强度瓷、铁炻器、微波炉炊具瓷等,但其材质与使用功能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范畴。反而是市场上不少新型餐茶用具的陶瓷替代物,如变性纸用品、耐热玻璃用具、塑料器皿、不锈钢壶、碟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由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比如追求“极简主义”,使得洗手台不再一味地追求大理石台面的豪华感;马桶不再笨重而庞大;越来越多的理性消费者也不会不考虑自家卫生间的面积,而去安装派头十足的大浴缸或淋浴房了,使得陶瓷制品不再一统卫生间的天下,石材、玻璃、木材等各种材料都成为陶瓷制品的替代产品。不仅如此,一些优质无害的塑料容器以其形状新颖美观,轻便耐用,廉价实惠等特点挤兑着陶瓷容器的市场份额。
4.5 新进入者的威胁
国内:中国制陶从远古时期就开始,全国各地均有一定的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基础,加之瓷土资源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陶瓷生产的工艺和技术容易学习和模仿,初期投资成本不高,进入壁垒较小,市场需求愈来愈大,促使陶瓷产区以外的省市纷纷制定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同时由于交通物流的高速发展,原料运输便利使得原本没有资源优势的省市也能投产,使原本就已经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更加饱和。
国外:在近20年来,陶瓷生产发达的国家为维护既有的名牌效益与保护本国资源并有利于环保,大量地输出资本、技术与人才,在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环保意识薄弱的国家建厂生产,其产品以原产国品牌销售世界各地,获高额利润,在东南亚、南美就出现了许多日本、德国的独资厂及合资厂,在21世纪这种势头更加剧烈,外向型发展的潮州陶瓷的今后发展不得不考虑会面临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5.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分析结论:
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并发展成为潮州的支柱产业,目前产量和出口量均为全国首位,创造40万人左右的就业,每年陶瓷及其附属产品的总产值约500亿元,产业的积累和发展倍受外界肯定。虽然潮州市获得得“中国瓷都”和“先进特色产业集群”等称号,但是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区域群集聚效和扩散应较弱,产业分布不尽合理,仍然缺乏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联合和人才资源。在上文的阐述中,我将潮州陶瓷产业发展阶段定位为从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从中低端产品定位性中高端产品迈进、从传统瓷都向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潮州陶瓷产业面临着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能源逐渐稀缺以及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法律规则的挑战和自身产业集群缺陷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针政策。政府需调整其角色,通过各种平台联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促进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那壮大,维护其主导产业的地位,使其真正地为潮州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5.2 政策及建议:
潮州政府在陶瓷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往往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而且侧重于陶瓷经济的集群发展上,研究陶瓷产业的布局规划,但潮州作为一个陶瓷的特色产区,这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其特定的历史、人文、地理和资源优势或劣势,在深化产业布局理论探讨的同时,应该强化成本、能源、环境保护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相结合,注重品牌塑造,提高区域竞争力。
(1)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空间上合理布局。潮州市不断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潮州港建设,开通多条货运航线,打通潮州瓷的出海通道。另一方面,争取汕汾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途径潮州境内,全力推进揭阳机场、厦深高速铁路与潮州的配套路网建设,同时对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周边出口道路、镇通村公路及城市主干道路全面进行改造升级,全市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近2000 公里。政府可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通过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有力地推动陶瓷产业向交通便利区间聚集,也能促使企业按照政府规划自发地进行集聚,合理布局。
(2)强化区域集聚效应,塑造区域品牌。十年前,潮州战略性地启动“中国瓷都”的创建和申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编辑了《中国瓷都潮州陶瓷精品集》,组织企业接受国家有关考核组的实地考察,发行“瓷都风采”邮资信封等,最终成功摘得桂冠。今天,政府更应该引导和培养大企业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为区域品牌的塑造打下基础。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是区域内所有关联企业都能共享的无形资产。每一个企业都可能成为区域品牌的塑造者或者毁损者,政府应注重发挥优秀企业的带动作用,淘汰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恶劣的企业,提高陶瓷企业的整体水平,并且继续审时度势,申请更多国家认可标志,打响潮州陶瓷的知名度,另外还可以通过网上测评、各地巡展等方式,改变消费者心中对于潮州陶瓷是“劣质瓷器”的观念,争取更高市场认可度和好评度。
(3)加强能源保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陶瓷产业属于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随着资源的日益短缺和能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陶瓷为支柱的潮州更应该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保障能源供应。积极引进和自主研发节能技术和设备,逐渐减少对石油气的依赖,推进使用天然气以及应用新能源,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改进家族式的小规模作坊生产方式,强化企业分工协作,通过企业收购、合并和强强联合来避免“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降低成本,获得区域生产的规模效益。
(4)积极利用新的市场形势和新技术,应对新挑战。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市场的需求动向越来越被网络媒体引导着,陶瓷产业也不例外要参与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满足消费者猎奇、个性、更为多样及多变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搭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设备、设计理念、营销方式,尤其是现代人更为强烈的追求的文化内涵和时尚艺术。这方面要以意大利代表性的学习对象,意大利是当今世界的陶瓷强国,陶瓷总产量和出口量居欧洲首位,尤以建筑陶瓷著称。其陶瓷工业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意大利陶瓷行业除种类齐全外,产业链非常完整,产业分工较细,各环节均发展良好。潮州陶瓷不仅要以之为竞争对手,更应以之为借鉴对象,引进其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等。(5)制定陶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陶瓷产业发展作长远规划。在调查中发现,潮州陶瓷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就是——人才培养,目前潮州虽然已经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和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手工陶艺人才,但是市民对这一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本地生源少,毕业后多数不从事陶瓷生产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员工中有陶瓷专业背景的比例往往不超过30%,其余基本是在加工和运输、销售等部门,专业人才稀缺;而外地人才引进也是分困难,不仅因为潮州经济发展现状难以提供优越的待遇,更因为高级人才在家族式的企业中难以施展拳脚,不少家族企业聘请了外地管理人员,却由于本地员工的联合排挤而使改革无法实施。政府应加强市民观念改变,大力投资本地专业人才培养,消除区域壁垒,引进能带来生产方式和技术突破的鲶鱼型人才,给予其优厚的政策待遇,对企业的提出员工专业水平和比例的标准要求,增加陶瓷专业人员就业,从而扩大陶瓷专业人才队伍,为陶瓷产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潮州陶瓷产业五大平台联动集群发展.袁晓金.2013 [2]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及其品牌研究.范大良.2009 [3]陶瓷产业空间优化研究.郑銮娟.2010 [4]潮州陶瓷产业布局调整中的政府角色分析.林文峰2014 [5]广东陶瓷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陆小宝.2006 [6]浅谈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邱镇沪2008 [7]潮州传统手工艺陶瓷产业振兴发展探究.秦波.2012 [8]潮州陶瓷行业清洁生产现状及对策.邱志伟.2011 [9]广东省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郑耿忠.2014 [10]出口竞争力、产业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广东陶瓷也为例.刘娟.张乐柱 [11]电子商务对陶瓷产业经营策略的影响.陈忠性.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