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船员资源现状
中国船员资源现状
概况:
将船员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来研究,有利于开发和保护这一资源,从而促进航运业的发展。船员资源具有两大要素,即船员资源的数量和船员资源的质量。
目前我国拥有船员120万人(包括长江内河船员和渔工等),而持的远洋商船证书的船员不足17万人。持有A类证书的远洋船长不足5000人,远洋轮机长也不足5000人。这其中还会有大量陆上管理者持有的有效船长、轮机长证书。真正从事远洋行业的船长也就4000多人,轮机长也就4000人左右。可见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船长、轮机长的数量十分稀少,同样,其他管理级和操作级船员资源也十分短缺。这一资源的主要源泉是我国现有的几所有限的航海院校,他们每年能提供的有效水上专业毕业生仅仅4000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根据中国商船的发展,船员的自然减员等因素推算,目前中国船员每年增长需求约8000人。加之国际船员劳务市场需求和大量国外船东以及船舶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船员的需求,中国船员资源的短缺局面将更加严峻。中国船员资源从数量上来说是严重短缺的。船员资源的另一要素是船员质量。船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国际职业,因此它应该按照国际公约、国际标准的要求来培养和从业。目前,困扰中国船员的最大问题是英语水平差,大部分处于勉强使用的状态。船员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综合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能完全胜任与外籍船员混合工作的船员很有限。总之,中国船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船员的教育和培训:
中国船员资源的数量要扩大、质量要提高,这一切都是离不开航海教育,船员培训和船员培养。培养一个强大的优质船员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教育和培训外,还要实习、提升、使用等。通常培养一名船长或轮机长,从航海院校毕业的学生需要8~10年的时间。目前中国远洋船员的主要力量并不是来自国内几所重点航海院校4年制的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50%以上毕业生不愿上船工作,即使上船也打算在未来几年退出船员行业,真正能将船员作为终生职业的不足20%。因此,这个任务就必然落到大量的船员培训中心上,中国目前的船员培训中心很多,但他们大都从事船员履约的培训,而真正能提高中国船员素质的船员培训中心几乎没有。
船员劳务外派市场:
国际上船员劳务外派的主要输出国有:菲律宾(28.1%)、俄罗斯(6.8%)、印度(5%)、东欧(16.6%)、中国(6.2%)。国际船员市场形势,菲律宾占据整个国际海员市场的霸主地位,每年向国际市场提供约20万名船员,其中15万名服务于欧洲船东的船上,另5万名服务于日本为主的亚洲船东的船上。
菲律宾船员培训设施落后、高级船员短缺、文化水平低下。欧洲的发达国家已无船员资源,东欧由于前苏联解体,经济滑坡,使得船员资源上升,许多人愿意跑船,但他们占据的主要是大西洋航线。印度是个人口大国,有先天的英语条件,发展势头较快。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液货船使用的大多是印度船员。目前国际船员劳务市场需求上升,竞争激烈,给船员外派带来商机,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国内主要外派单位:中远、中海、沿海各国际劳务服务公司、华洋海事、南方新成立的几家股份公司:如中泉公司、厦门海隆公司等。
中国船员工资逐年提高,但与国际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每年输出船员仅为2万人左右,而且80%为亚洲地区外派船员,真正打入欧美市场的不多。近年来航运形势很好,船员劳务市场形势也很好,应该说谁拥有了优质的船员资源,谁就拥有了船员劳务外派市场。只有中国船员资源丰富了,中国的船东才能开好船,劳务外派才能大发展。我们船员从业人员从事的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我们有责任把中国的船员资源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第二篇:中国淡水资源现状
中国淡水资源现状
中国淡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北京已成全球最缺水特大城市。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中国有很多城市都缺水,但最缺水的是甘肃省定西县,也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全年降雨量只有25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至于缺水缺到什么程度?一辈子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亡,当然这都不希罕。希罕的是流泪都要张嘴喝点。凡去过那里的人,心灵都会深深受到震撼。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缺水:全面告急、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上海篇市内河道蜿蜒、黄浦江水身边流、紧贴长江与东海的上海,享有“东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尽管上海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来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45立方米,比北京还少,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全国排名仅为第23位。据环境部门对上海主要河道的断面监测,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仅剩下1%,劣V类水质却占到68.6%。
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江浙篇
江南之美在于水。然而,水乡江南,却面临着缺水的困境,“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尤为突出。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在浙江境内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的宁波市,最缺水时一些运水车在日夜不停地奔跑着,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象山县著名的针织企业巨鹰集团,为了解决缺水困境,雇用了6辆载重24吨的大槽车,24小时不停地向厂里送水。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舟山市是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当地政府不得不花费巨大的成本大规模向海取水。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水质性缺水样本之广东篇
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拥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逼近国际公认的1750立方米的人均水资源的紧张警戒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拥有量不足2000立方米。粤西湛江地区仅为1500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近几年连年干旱,广东干旱缺水问题已十分突出。据统计,全省约有1600万人饱受水质性缺水之苦。粤东、粤西及沿海地区,以及粤北石灰岩山区已威胁到供水安全,东江流域及周边地区也潜伏着用水矛盾。广东省地质勘察局预测,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
20805147235.5660.***1600 “水非常珍贵”、“节省每一滴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广州净派消毒保洁用品有限公司所研制生产的无水杀毒保洁啫喱,可以满足在无水状态下对手部进行清洁杀毒的功效,方便、快捷、实用、节能。中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500毫升水,大约等于1.5公斤,一天就可以节约195万吨水,一年可以节约71175万吨水,请为我们的孩子后代留下一点珍贵的生命之源!手部日常清洁杀毒请实用”净派”除菌护手啫喱。
第三篇: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资源现状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
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森林现状:
我国森林总面积1.75亿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
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2位,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水平时0.6立方米,比我国高3倍,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及至品消费也在迅速的增长、其中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340m 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
煤现状: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 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为13.8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1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原油1.67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六位;发电装机容量3.57亿千瓦,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电居世界第四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同时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而储量较多的则是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如钨、锡、钼等);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冶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三是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将难以保证需求。
海洋资源
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大陆沿岸的海域面积辽阔,海区面积470多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42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73万亩,适合发展盐业的滩涂几百万公顷。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鱼类5000多种,虾、蟹、贝、藻类千余种,我国海域已有记载的生物可达万余种。
我国海洋资源中不仅生物资源繁多,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海水资源。我国近海石油储量据估计可达50亿~150亿吨,其他海洋资源的总蕴藏量约有9亿千瓦,沿岸砂矿中含有锆英石等多种价值极高的原料。海水中还含有盐、溴、钾、钠、镁等多种化学资源。
第四篇:关于中国知网资源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中国知网资源现状调查问卷 研究对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维度: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生对中国知网的熟悉程度、学生使用情况、学生使用评价
问卷方向:
(1)个体设置:年级、校区
(2)学生使用情况:学生对中国知网的了解程度、学生的使用频率、学生的目的(3)学生使用评价:学生使用满意程度、建议和意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
你好!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学校的同学对中国知网资源使用的现状,我们将用此次问卷进行较系统的调查,以助于了解同学们对中国知网的使用情况。回答本问卷时,请尽可能做到坦诚和完整,以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问卷的回答方式,采用单项、多项选择答案方式,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勾。个别题目以排序的形式出现。本问卷不记姓名、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对你的答案我们会严加保密,希望你们能将真实的想法告知我们。谢谢!
11教育技术1班 黄允琪 曾颖 第1-3题是个人信息
1、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的校区是:
A、同济 B、本部 C、河滨 D、北院 第4—6题是学生对中国知网的了解程度
4、您知道中国知网吗(http://www.cnki.net/): A、知道 B听说过 C不知道
5、您浏览中国知网的频率是:
A、经常(每周5次以上)B.偶尔(每月5次左右)C.不知道
6、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中国知网:
A、同学或朋友 B、老师 C、宣传材料 D、其他: 第7—10题是学生对中国知网的使用调查
7、您使用中国知网的主要目的是:
A、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应用信息 B、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C、查找文献、写论文 D、获得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 E、其他:
8、您使用的学术文献类型是(可多选):
A、学术期刊 B、硕士论文 C、工具书 D、年鉴 E、图书 F、博士论文 G、会议论文 H、报纸 I、不知道
9、您会阅读以下哪些类型的文献(可多选):
A、基础科学 B、工程科技 C、农业科技 D、医药卫生 E、哲学与人文 F、社会科学 G、信息科技 H、经济与管理
10、您认为中国知网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您的信息需求: A、完全能 B、基本可以 C、不够用 D、不常用、不好说 第11—16题是学生对中国知网的使用评价
11、您认为中国知网使用的易学程度:
A、中国知网比较复杂难懂,不知道怎样使用 B、一般,基本能用 C、简单,都能使用
12、最能影响您对中国资源资源利用到的因素是:
A、查找不方便 B、网络环境不允许或不通畅 C、没有自己需要的资源 D、不习惯看电子版书籍 E、对网站的使用方法不熟悉 F、其他:
13、您认为现在的中国知网的资源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A、资源数量 B、资源质量 C、服务 D、专业覆盖面 E、数据更新及时 F、其他:
14、您可以顺利查找并熟练使用需要的资源吗:
A、完全可以 B、基本可以 C、偶尔遇到困难 D、经常遇到困难 E、不知道
15、使用中国知网遇到问题时,你首先求助于:
A、用户建议 B问同学或朋友 C、找“常见问题解答” D、不管他,去别的网站 E、其他:
16、您对中国知网的建议和意见:
第五篇:中国船员集体协议简介
中国船员集体协议简介
一、《中国船员集体协议》基本内容
《中国船员集体协议》是由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代表海员、中国船东协会代表中国航运企业,经过双方集体协商签订的协议。它是依据我国国内法律法规和《海事劳动公约》的规定和标准,结合我国海运业和海员队伍的实际制定的。包括:船员就业,劳动合同及管理,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船舶配员及值班,职业安全和医疗,食品、居室、寝具和娱乐,船员服务于战区、疫区等危险区域,伤亡保赔,遣返,解除和终止合同,船员投诉及劳动争议,船员教育和培训,及船员最低工资标准等内容,系统、全面地确定了中国船员的各项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中国船员集体协议》是中国第一份全国性产业集体协议,也是一份对船员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生命健康权利等全方位进行保障的集体协议。是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中国船东协会在航运领域共同推动“以人为本”方针的落实,“体面劳动”的实施的一次共同行动,是促进船员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为什么制定《中国船员集体协议》
1、船员职业保障的需要。
船员是个特殊的职业,船员的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技术含量高,尤其是管理级和操作级的高级海船员,被称为“海上白领”,是真正的高级航海人才。职业特性要求高级船员必须是复合型的: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练与精通;还要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应懂得基本的外交礼仪,需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商务经营能力,更要有娴熟的团队指挥能力。船员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特殊性:他们工作流动、分散,要面临大风浪和海盗对他们生命的威胁;要适应高科技设备在船上应用和港口国、船东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常年生活在颠簸震荡、昼夜噪音的船体内,处在缺少信息交流、远离家庭的环境中。船员的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他们要处理与企业的关系、与中介公司的关系、与国外船东、货主及船员的关系,特别是外派海员,会因不同民族、语言、文化、政治、法律等差异带来困扰,一旦发生劳动纠纷,海员往往处于弱势。
因此他们比陆地职工要承受更多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要做出更多的奉献和牺牲,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职业保护。
2、完善船员法规和维权机制建设的需要。
船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福利等劳动标准与陆地职工不同,受国际航运规则和国际劳务市场的影响和制约的。他们的权益应有特殊的保护,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海员法,现行的劳动法等法规不完全适合船员的劳动特点;船员劳动用工也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企业、不同就业形式的船员劳动标准存在很大差距,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在这方面我国明显滞后于一些航海发达国家,与我国航海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近年来,船员劳动争议案件也有所上升。并且由于船员的劳动特点,劳动争议不仅发生在国内航运企业,也大量发生在中国船员工作的国外航运企业。
为适应国际海运法规发展的要求,推进我国海运业的规范运作,促进船员“体面劳动”,我们一方面积极呼吁国家制定“海员法”,同时在相关国内法规和国际公约的框架和内容下制定船员集体协议,确立船员劳动标准,弥补法规方面的空白,建立和谐的海上劳动关系,为船员提供符合其劳动权益特点的保障。
3、履行《海事劳工公约》的需要。
2006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整合了国际劳工组织85年来制定的60多个现行海事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涵盖了海员就业条件、上船工作最低要求、船上设施、海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全球海员劳动和社会保护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公约》的生效条件是合计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33%的至少30个成员国批准后12个月生效。目前已有占世界船舶总吨位40%以上的巴哈马、利比里亚、挪威、马绍尔群岛、巴拿马等五国批准,欧盟和日本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批准公约的工作,预计未来三年《公约》就可能生效。而此《公约》与其它国际公约的区别在于具有强制性,一旦生效,无论船籍国是否批准《公约》,都要受到制约,船舶都要接受港口国的检查,未达到公约要求的将被滞留。我国政府、工会与船东三方都参与了《公约》的研制,并投了赞成票。为应对公约生效的挑战,有必要按照公约的要求,完善我国的相关措施和机制,为《公约》在我国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公约》强调了三方机制和集体协议的作用,公约规定,所有成员国政府对于公约的偏离、免除或灵活适用问题必须通过与国内的船东和海员代表组织协商决定。从而确立了三方机制和集体协议在协调海上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地位。
4、建设航运强国的需要。
海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曾对海运作过生动的描述:“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由全球经济支持的全球社会中,若没有船舶和海运,这个经济就无法运作。” 我国是发展中的航运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面积,有比哥伦布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5年成功跨洋航行的郑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海运量年递增8%至10%.我国现有近300家航运公司,拥有商船18.6万艘、1.24亿载重吨,船队居世界第4位,从1989年起连续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外贸运输量的93%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员不仅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海运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要使我国成为航运强国,需要有一支受到良好社会保障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签订《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保障船员体面工作对于发展中国航运具有重要的意义。
5、海员队伍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球有约125万海员,80%来自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占全球船员资源的50%.到2010年,全球高级海员的短缺比例将达到35%.我国有155万船员,其中海船船员65万人。我国的海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外派船员数量居世界第四位,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年轻人投身海运业,近三年每年航海院校毕业生以近20%的比例增长。但中国航运业仍然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要促进海员队伍稳定发展,使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航海事业,必须为海员提供更良好的权益保障条件,增强职业的吸引力。
三、《中国船员集体协议》的特点
1、《中国船员集体协议》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产业集体协议。从全国范围看,此前行业集体协议均为区域性、区县级以下,全国性产业集体协议这是第一个。从行业内看,此前多为基层工会组织与航运企业签署集体协议,由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中国船东协会从全国层面上签署集体协议也是第一次。协议是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中国船东协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协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而产生的。它的签订是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为维护中国船员权益、促进中国航运经济平稳发展的一次机制的创新和实践上的突破。
2、《中国船员集体协议》是在海运领域落实我国有关法规、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公约的重要举措。《中国船员集体协议》的制定依据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ILO 144号公约)、我国的《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等法律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关于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是将党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国际公约的要求产业化、本国化、具体化的落实。是为了应对公约生效和履行公约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是促进海运法制建设和协调国际法与国内产业政策的关系的具体
实践。
3、《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体现了劳动关系“双赢”。《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从海员职业国际化特点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考虑我国航运发展和维护船员权益的需要。签订《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中国船员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我国航运产业的发展。未来,这份集体协议将对我国船员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我国船舶在应对国际港口国检查时因为集体协议的缺失而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不仅保障了我国船员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我国船舶的正常营运。
4、《中国船员集体协议》主要针对远洋船员。本次签订的集体协议所覆盖的船员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规定经船员注册取得船员服务簿,并在从事国际航线航行的商船上工作的船员。由于内河船员与远洋船员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特点有一定差别,内河船员未包涵在内,拟在未来另行研究,制定内河船员的集体协议,因此此次协议文本为“A类”。
四、《中国船员集体协议》对海运业及船员的影响
1、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全行业船员劳动标准。有利于引导、约束航运企业用工行为,规范船员劳务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健全了权益保障机制,使船员维权有据可依,使船员的劳动经济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搭建了劳动关系双方平等协商的平台。劳动关系双方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定期进行协商,研究行业发展中涉及船员权益的问题,充分表达双方要求,增进双方沟通,实现发展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3、使船员维权工作前移。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协议使工会的船员维权工作前移,有利于劳动关系矛盾的预防和解决,可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减少海员、企业的劳动争议成本支出,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保证社会稳定。
4、为船员参政、诉求、协商提供了制度保证。船员的工作特点是流动分散,他们的信息不畅,与船东的信息获取往往不对等,影响了他们与船东的沟通、在涉及权益问题上的知情权和诉求表达。工会通过联系职工,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呼声、需求,代表船员进行集体协商,可以使船东更多地听取、考虑和吸纳船员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为船员参政、诉求、协商提供了制度保障。
5、提高中国船员整体的竞争力。健全船员权益保障机制,一是可以稳定现有船员队伍,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这支队伍;二是集体协议不仅涉及船员经济权益,对船员的健康医疗、培训等都有所规定,有利于保障船员的健康权和发展权,促进船员素质的提高。
6、增强我国对《海事劳工公约》生效适应能力。《中国船员集体协议》适应了公约要求,不仅体现我们履约的态度,也是我们履约的准备,将为公约生效后的航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