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慈善人的最高境界
一个慈善人的最高境界
今天,在大洋彼岸,有一个人的“退居二线”将吸引世界的眼光。比尔·盖茨,这位全球首富,决定从今天下午起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个人资产580亿美元)全部投入慈善事业。
消息传出,自然引来热议不断。有网友称盖茨是“最伟大的富翁”。从13岁开始编写电脑程序软件,到1975年大学三年级时从哈佛大学退学、与童年好友保罗·艾伦组建微软公司,再到引领企业成长为世界最著名软件出版商,今年52岁的盖茨让目前全球大约90%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使用自己的软件。巨大的成功使盖茨连续13年蝉联全球首富。在《福布斯》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盖茨以580亿美元个人资产总额排名第三。此刻,这580亿美元悉数捐给了慈善基金会。
盖茨让我们领略了慈善人格的光芒。当然,这光芒是需要财富作强大后盾的。闻听盖茨义举,多位中国IT富豪表示:很赞赏盖茨的行为,但尚无法做到,因为各自的公司都还比较年轻。
手中握有巨额财富的人似乎更有底气从事慈善事业。美国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6月24日刚刚发布的“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个人达到1010万名。而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其中美国百万富翁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富翁最多的国家有发达的慈善机构体系和健全的慈善事业机制,许多慈善行为为人称道。比如洛克菲勒家族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传统:每年的第一次董事会,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决定在这一年要捐多少钱,要做哪些善事;美国的三大癌症中心全部设有捐助机制,政府只给少量的钱,大量的都是慈善捐助;仅2006年,美国的慈善捐款总额就达2600亿美元……近年来,由美国富豪们推动的新的国际慈善浪潮正在向全球扩展,“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正成为当代世界的新时尚。
虽然美国是一个慈善大国,但是,美国的慈善事业并不是由富人撑起来的。她的慈善捐赠10%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来自普通民众。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捐赠的是收入的5.2%,而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捐赠的仅为收入的2.2%。可以说,每一个比尔·盖茨的身边,都站着数以百万计的普通民众。
让富豪悉数放弃财富投身于慈善,是一种苛求;拥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才是盖茨给世人的最好启迪。慈善是人类心灵的阳光。只有充满友好和爱心,才称得上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慈善事业是社会共同的事业,每一位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有一句名言: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我想,一个慈善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第二篇: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管理真的像我们所想得那么复杂吗?我的答案是:NO!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某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们,使地球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灭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陷入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推出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庞大,信件如雪片飞来。在这些信中,每个人皆竭尽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从这个小故事当中我们悟出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事物的本质往往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人们总受把它们复杂化罢了。
管理也是如此。作企业和找老婆类似,很多人一开始都希望找个十全十美的老婆,也希望把企业管理做的尽善尽美。持这样观点的人,老婆是肯定找不到的,企业也肯定是管理不好的。
读书时,需要把厚书读薄,然后再读厚。管理中,我们以前都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还原简单。
再讲一个故事:一位富足的农夫,在努力了大半生后,终于实现了他最大的理想,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牧场。
牧场开张后不久,友人纷纷前来祝贺,同时也分享牧场特有的景色。闲聊间,有人问及牧场主是否已为牧场取好了名字,牧场主得意地答道:“说到名字可就有意思了,我的大儿子建议用他的名字„杰瑞斯‟,我的小女儿坚持用她的名字„吉莲娜‟,我太太则认为在这里生活十分快乐,想取名叫„快乐‟牧场,而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成果,我想取名叫„梦想‟。最后我们一致达成协议,将牧场取名为„杰瑞斯吉莲娜快乐梦想牧场‟”。访客又问:“名字的确不错,但怎么在你牧场上没看到饲养的牲畜呢?”主人答道:“喔,以前是有的,只是那些牛呀、马呀受不了在它们身上烙那么长字的烙印,全给烙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复杂的名字是会害死牛啊、马啊的。以此类推,复杂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会害死人的,复杂的管理也有可能是会害死企业的。
我们要倡导的就是简单制胜。
现在企业管理者为何那么累?身体为何那么不好?王均瑶为什会死掉?其中一个原因就出在管理这个环节,再说细点,就是复杂惹的祸。看看很多企业的总结啊报告啊,动辄厚厚的几十页,总是一二三四,要么就是首先其次再次,导致高层领导面前总有一大堆看不完的文件。很多做企业的朋友都抱怨,每天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开会和看材料,仅仅是看材料就够他们辛苦。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必这么辛苦。
这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精确管理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行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九类基本问题:量化与悟、计划与聪明、积累什么、有限与无限、创新与破坏、过程与结果、控制的问题、递减的问题、能人的问题;作为企业领导会碰到以下九种现象:管理中的被动现象、管理中的黑箱现象、管理中的随意现象、管理中的十二月现象、振臂一呼现象、人性中的高估现象、天高皇帝远现象、本位主义现象、管理中的笼统现象,所有这些,都是精确管理所需要的解决的。精确管理的目的也就在于,让一切变得简单。
因此说简单是管理的理想境界,简单中才显现管理艺术。
第三篇: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对人生很负责的人,是一个讲究个人修养的人,也是一个有哲学头脑的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贫乏,你能有这样的品质很难能可贵。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哦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A,孔子的圣贤人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B,老子的无为人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 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C,墨子的兼爱人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严于律已,注重实践,以“兼爱”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一是博爱众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意思是,实行兼爱相利,是直接利人,同时也间接利已,自己也受兼爱之利。二是苦行救世。“子独苦而为义”。为实行兼爱目标,墨子栖栖惶惶,奔走各国,宣传“非攻”,即制止战争。三是勤俭节用,主张“节葬”。2,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3,西方人崇尚理性。他们认为用理性驯服欲望、使欲望得到节制、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天然的高于情欲,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尼采则强调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超人境界”。我记得某一存在主义先驱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我的记忆可能有些词句上的偏差):情欲境界(以一时的苦乐、欲望为行事标准,少年多如此),善恶境界(有是非观念,并能管住自己,以功利标准或是非善恶标准为行事标准,成熟的成年人多如此),宗教境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练、安详,饱经风霜的老人多如此)。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其中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能量的提取与分配,不同人的心里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非配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人生境界的人。好了就写这些吧,我建议你读读姚新中 和焦国成著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冯友兰著的的《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它们通俗易懂、很有教益。
第四篇:最高境界的个性
最高境界的个性(演讲稿)
韩愈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人和学问,深受后人推崇。他在《答李翊书》中写到:“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意思是说,思考问题要本着仁义的原则,自己行事也有一定的规范。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做人行事又何尝不是由思想修养来决定的呢?
我们喜欢追求个性化,着装有个性、做事有个性、言论有个性,但在追求个性的背后却不一定有修养。前段时间,我行我素的陈冠希又闹出了大新闻,在微博上对林志玲开骂,用词极为不雅。至于真相如何,双方各执一词。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其中的道理。我佩服有个性,不在意世俗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
人人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修养,好的修养可以改变坏的个性。马云,从小自学英文,自认为英文发音相当不错,当时在杭州师范大学他所在的班里,也就20几个学生,这二十几个学生,很多都是农村来的,英文发音相当得差,于是马云特别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的英文发音比老师要好。但是,他那一年的英文语音考试是59分,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门课,居然考了59分,为什么?老师说:“你就是不及格,你必须补考!”补考以后62分,于是马云闹到系主任那儿。系主任也觉得有问题,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说就是不及格。
10多年过去了,马云在首届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说:现在我知道老师的用心了。那个时候我很自傲,觉得自己很牛,很有个性,幸亏那位老师点醒了我,大学里这个唯一的不及格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如果老师当时没有这么做,那我以后肯定还是那样狂傲,结果不知会怎样。这位老师是在教我做人,做人是要有规范的。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像马云一样的成功人士,但我们可以注重思想修养的提高,因为只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个性”可言。
第五篇: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的最高境界——简单管理
十减一等于几?这道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做的算术题,却难住了我们大部分基层管理者!你信不信?
记得上次公司开会,公司领导就给我们的基层管理者出了这么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在座的人有的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十一,还有的人说十减一等于二十等等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只有个别人回答等于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现代企业管理崇尚简约、高效,不要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14世纪,英国奥卡姆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由于知识渊博且能言善辩,被人称为“驳不倒的博士”,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威廉。威廉提出了这样一个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格言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因为他是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它表达的意思是: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了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它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具有了更广泛、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许多成功、伟大的科学家用辉煌的成就证明了这把“剃刀”的功能。如 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是因为先用勇气使用这把锋利的“奥卡姆剃刀”“削”去理论或客观事实上的累赘之后,才“剃”出了精炼得无法再精炼的科学结论。“奥卡姆剃刀定律”自诞生以来,历经岁月洗礼,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却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才能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简单管理。所谓简单管理就是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一个个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然后高效地加以解决。它是一种把“复杂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它是一种执行文化,解决的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知行不合 一”、“理念天上飘,行为地上爬”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自己的逐渐发展壮大越发感到迷茫,这种迷茫往往导致它在自身越来越庞大的同时,组织机构变得越来越臃肿,处理事务越发机械化和官僚化,管理越来越复杂,而效率却越来越低下。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在一个逐渐提高的管理成本上,管理费用的增长比公司的利润甚至比销售量的增长还要快。这时候我们的很多职业经理人才开始逐渐认识到,我们的企业病了,得了一种以“复杂”为症状的病。
2003年的某一天,海尔CEO张瑞敏在接受凤凰卫视财经记者采访时,再次谈到了他对GE前掌门人杰克·韦尔奇的景仰之情。张瑞敏表示: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向韦尔奇当面请教“大企业如何做小的问题”。显然,在国内企业管理界已是“宗师”级的张瑞敏对GE的研究甚深。
杰克·韦尔奇,被众多媒体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CEO”、“全球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商界传奇人物,自1981年担任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以来,短短20年时间,韦尔奇把GE从一个痼疾丛生的超大企业改变成一个健康高效、活力四溢、充满竞争力的企业巨人。到2001年,GE市值高达4500亿美元,增长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10位跃居第2位,这一梦幻般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所谓“大海航行靠舵手”,正是杰克·韦尔奇优异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造就了“GE神话”。
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中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成功属于精简敏捷的组织”。用他一贯主张的速度原则表述便是: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最灵活的竞争。他认为企业不必复杂化,对他来说,使事情保持简单是商业活动的要旨之一。他说,他的目标是“将我们在GE所做的一切事情、所制造的一切东西‘去复杂化’”。
世界是复杂的,但也是简单的,只是我们常常被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所禁锢,从而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如何将复杂的事情回归于简单,根除企业的“复杂病”,这正是我们每一个职业经理人亟待思考的问题。老子曾经反复讨论“道法自然”管理的精义,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稀言自然”、“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尚如此,何况管理企业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理性的企业管理就是在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两点之间,找到一条既短又好的直线。杰克·韦尔奇说,“作为领导者必须具有表达清楚准确的自信,确信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事业的目标。然而做到组织简化绝非易事,人们往往害怕简化,他们往往会担心,一旦他们处事简化,会被认为是头脑简单。事实恰恰相反,惟有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人才是最简化的”。简单管理的核心是要形成一种自然秩序。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总要围绕核心做一件事,由此决定了在各个环节上应该什么时候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这些用不着管理者指东道西。较为贴近的例子是一个交响乐团,号手也好,小提琴手也好,每个人都知道到哪个环节应该做什么,用不着指挥告诉他。也就是说,当组织中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企业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
简单管理同时又是不简单的。简单管理在形式上追求简单,在内涵上则要求深刻、丰富,要求对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要想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管理”这个永远令职业经理人头疼的词汇。“简单”并不意味着“放弃”,如果我们为了追寻简单而放弃管理工作一个礼拜,那我们就可以永远休息,永远不用管理了。简单管理境界虽高,但命悬“执行”,尽管有了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思想和技巧,但是,如果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为了实现企业最终的“简单管理”,我们需要一批有良好理解力、执行力和非常高的专业化能力的人,有了他们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生产力向更简单、更实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要有一批能找出方法、找到工具并具备教育能力和耐心的中层管理者担负传承使命,才能让更多的员工把“简单管理”从口头念叨转化为行为中的自觉,从而更好、更多地把事情做对,日复一日,从寻常单调中获取成就感和工作者的尊严。
简单管理是是一门事半功倍的大学问,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需要指出的是,简单会带来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简单不是一味地“减少”,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它需要认真地准备,认真地体会,认真地实践,认真地执行。如此,简单才会出效率,管理才能实现简约、集约和高效。20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