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文日期:20030606 访问次数:1386
文号:渝劳社发[2003]41号 发文单位: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庆市国家税务局、重庆市地方税务局、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市政管
理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重庆市国家税务局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 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渝劳社发〔2003〕4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工商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建委、市政城管部门、公安分局,北部新区组织人事部,经开区、高新区劳动人事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2〕31号精神,切实做好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工作,现将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和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一大龄就业困难对象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
二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或政策扶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的工作岗位。
公益性岗位的主要工种及工作内容是:1.为城市及社区环境卫生提供服务的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清扫清掏等工作;2.为城市道路、公园和社区等公共场所提供公共绿化种植、日常养护服务的工作;3.协助基层公安机关开展社区和社会治安防范控制的工作;4.配合协助进行城市道路、车站和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秩序管理的工作;5.市政公共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6.其他由政府投资或政策扶持的项目形成的工作岗位,如城市监管员、税务协管员、报刊报亭经营管理员等。
二、关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和管理
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有关部门要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将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街道、社区以及社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建立社会公益性岗位调查登记和空岗申报制度。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定期对社会单位公益性岗位进行调查登记,摸清底数。凡社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出现空岗和新增时,必须将岗位空缺情况及时向市或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填写《重庆市公益性岗位用工申报表》附件1。申报内容应包括工种、数量、招用条件、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及福利待遇等。
二建立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在街道镇和社区的组织下,开展社区保洁、保绿、保安、保养、车辆看管以及便民服务等项目,安排本地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
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的申办,由公益性劳动组织负责人向所在街道镇社会保障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重庆市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申请表》附件2;街道镇社会保障机构审查后,报送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报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备案,由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统一印制发放《重庆市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
三对社会单位申报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由市或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就业服务机构统筹用于再就业援助。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根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并与街道社会保障机构密切配合,对愿意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一定时间内,为其提供公益性岗位。对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街道镇社会保障机构负责统筹用于再就业援助。
三、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有关优惠政策
一社会各类企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招收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可享受岗位补贴。
二下岗失业人员兴办从事社区服务,以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为主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在申办营业执照时,凭《认定证书》,免缴登记注册费、名称查询费;获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免缴管理费。以街道社区社会保障机构的名义开展有偿公益性经营服务活动,吸纳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的,不办理工商登记。
三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凭《营业执照》符合工商规定不办理工商登记的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凭《认定证书》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事宜,并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下岗失业人员兴办从事社区服务,以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为主的新办服务型企业、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税费。
四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属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的,可享受岗位补贴。
五凡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从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之日起3个月后,所在街道镇应重新核定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
四、关于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动(劳务)关系的处理
社区公益性劳动组织应当与使用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用工之日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劳务协议期限、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务报酬的标准及其支付形式、终止和解除劳务协议的条件以及双方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劳务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当事人各持一份。
社会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应当与使用的在其他单位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用工之日按照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含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与使用的尚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用工之日签订劳务协议。社会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规范用人单位招用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用工行为,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合法权益。凡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与用工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免收其申请仲裁的受理费。
五、关于公益性岗位的经费补贴
一经费补贴的范围
社区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属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由其所在区县自治县、市负责提供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社会及社区各类企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2年以上含2年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由其所在区县自治县、市一次性向用人单位提供岗位补贴。
二经费补贴的方法
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用人单位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之和计算,补贴资金由区县自治县、市再就业基金支付,市财政适当补助。个人缴费部分仍由本人负担。
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标准由各区县《自治县、市》结合实际自主确定,所需资金由区县自治县、市再就业基金支付,市财政适当补助。
三经费补贴的程序
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岗位补贴实行一次性补助。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按季度填写《重庆市公益性岗位经费补贴申请表》附件3,并附符合享受补贴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名册、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规定的有效证件复印件、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及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报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由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后转当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核定后30日内直接划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应按季度将本地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收支等情况及时填表附件4上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附件1、2、3、4(略)
二OO三年六月六日
第二篇: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援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 援助农村就业困难人员
近日,我市出台《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开发、认定、补贴和管理作出了规定。
《暂行办法》建立了准入机制,界定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性质与范围。我市的农村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给予补贴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渡过生活难关为主要目的而推出的一种救助性、保护性、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农村护林防火员、治安巡逻员、公用设施维护员、保洁保绿员、助老助残员、托(安)养护工、村道养护工等岗位均属于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范围内。
《暂行办法》规定,农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排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具体指持《杭州市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证》的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农村复员转业军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优先安排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和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
《暂行办法》还明确了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内容和标准。补贴包括岗位补贴和商业保险费补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商业保险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由市就业管理服务处统一代为支付),社会保险费补贴为每人每月250元。
在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应与开发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的行政村签订《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协议》,只有签订了协议,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富阳市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岗协议》一年一签,初次上岗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第三篇:关于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通知
邓政办〔2012〕41号
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妥善安置就业困难
人员就业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区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08]2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做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工作的通知》(豫政[2009]33号)和《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社[2011]293号)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是在国家法定就业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
(二)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
(三)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四)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县级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
(五)其他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
二、公益性岗位的范围 政府购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和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包括:环卫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维护等就业岗位。
三、公益性岗位申请安置的程序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就业困难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养老保险手册、照片等向再就业经办机构提出公益性岗位就业申请。再就业经办机构对就业困难人员所持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再就业经办机构应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准确掌握公益性岗位的变动及岗位需求,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增加公益性岗位的书面报告和工作开展情况。
(三)对已安排在工作站服务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人员退休后,由再就业经办机构从已登记备案的失业人员(原单位)中补进。
四、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的期限
(一)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标准按上非私营企业社会平均工资60%为基数,按政策规定的缴费比例补贴。
(二)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
(三)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四)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满3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在解除再就业援助后,家庭成员中无1人就业的,经再就业经办机构调查核实后,按“城镇零就业家庭”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的安置1名“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继续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五)就业困难人员在解除再就业援助后,符合失业保险政策的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五、资金拨付
再就业经办机构根据就业单位提供的考勤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财政部门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经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再就业经办机构把岗位补贴拨付给就业人员个人帐户,社会保险补贴拨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六、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在再就业经办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管理。
(一)用人单位应遵守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本权益。
(二)用人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考勤、考核、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每月20日前将上月考勤报告报再就业经办机构做为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依据。
(三)就业困难人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不服从就业单位工作安排的,用人单位3日内写出情况说明报再就业经办机构,再就业经办机构根据调查情况对确实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调换工作岗位,对不服从工作安排,无理取闹的就业困难人员,取消其公益性岗位工作资格。
(四)再就业经办机构对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上岗情况进行检查,对3次不在岗的就业困难人员视为自动退岗,对连续请假两个月以上(含两个月)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单位要向再就业经办机构报告,自本月起不再为其拨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取消其公益性岗位工作资格。
(五)对让他人冒名顶替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并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经核实后,除追回已拨付的补贴资金外,取消本人公益性岗位工作资格。
七、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运作,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加强资金的协调、监督和检查,保证专款专用。
(二)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就业专项资金的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并要追究单位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本通知在执行过程中,若上级政策有调整,按上级政策规定执行。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主题词:劳动 就业 通知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
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5月14日印发
(共印35份)
第四篇:我县开发就业岗位情况及存在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县把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创业培训与小额信贷相结合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发社区灵活就业和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方式,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就业岗位。2008年来,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4300余
个,其中自主创业267个,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46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岗)168个;实现灵活就业837个。通过劳务输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剩余劳动力就业19036人。目前,可向县内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
尽管采取了有效措施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但在就业安置方面还存一些问题:
一是就业岗位要求与求职者素质不相适应,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度大。用人单位招聘条件高,而失业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又缺乏技能,“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并存。
二是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本地用工单位可提供就业岗位、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待遇与劳动者意愿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我县可供求职者选择的岗位和工种不多;另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等、靠“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依然存在,且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期望值过高,劳动力资源不能实现充分合理配置,形成了“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并存的现象。
三是大部分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求职人员大多希望就近就地就业的的愿望不相适应。加之对城镇失业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鼓励优惠政策未落实到位,所以有组织劳务输出目前大多仅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是建筑行业等用人单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个别单位管理不规范,拖欠、克扣工人工资等问题时有发生,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了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既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生产效益,也影响到了就业岗位的开发。
第五篇:昆明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实施办法
云南】关于印发《昆明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2-04-21
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三个开发(度假)区人事劳动局,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市人才中心:
现将《昆明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实施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九日 昆明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发〔2009〕3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问题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认定和管理
(一)“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认定。“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主要指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零就业家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高校毕业生等。
(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认定原则及程序。按照个人自愿的原则,实行个人申报、社区核实、街道(乡镇)认定的办法。
1.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持居民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材料到所属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进行失业登记并领取《失业证》。
2.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由毕业生本人持《失业证》到所在社区进行就业困难申报,经社区张榜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认定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并在其《失业证》上注明,同时报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三)“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县(市)区应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作用,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辖区内“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按“一户一册”登记造册,并建立台账,专人负责,提供跟踪服务,建立回访制度,及时掌握“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予以记载。
二、公益性岗位开发
(一)“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申报制度。各县(市)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申报,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批,报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市级单位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报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应提前30天向同级劳动就业服务部门报送《昆明市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申报表》(附件1),内容包括申报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
(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原则。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一年一核、一年一聘”的原则进行。上岗规模和所需资金每年由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根据就业情况下达各县(市)区,会同各县(市)区配套资金共同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进入公益性岗位的程序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求职申请与就业安置程序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一)申请程序
1.申请。要求到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按照公益性岗位开发通告的范围和条件,到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2.审核。在接到本人求职登记后的5个工作日内,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对申请人的就业情况进行核实,并报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审核,审批结果报上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后,进入就业安置程序。
(二)就业安置程序
1.根据当年资金规模和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需求,由县(市)区或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确定本岗位职数并统筹安排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2.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首先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3.根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择岗意愿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由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和考核。
4.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对参加面试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实行择优聘用。
5.由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拟聘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6.经公示后无异议的,由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委托派遣机构与新录用人员签订公岗劳动合同,并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劳动合同按签订,有试用期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7.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新聘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稳定就业。
8.经用人单位面试考核后未能上岗就业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继续实施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服务,促进其实现就业。
四、进入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一)岗位待遇:对进入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在相应的合同期限内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按照昆通〔2009〕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申报:用工单位申报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时,按照昆劳社通〔2009〕55号的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并于每月5日前报各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批。
五、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一)用工单位须确定具体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上岗工作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上岗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对在公益性岗位上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险接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发放工资工作等由用人单位负责,各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公岗劳动合同,并函告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1.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或上岗满三年的; 2.不服从工作安排,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3.无故旷工连续达15天或1年内累计旷工达30天的; 4.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 5.有违法或犯罪行为的。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根据岗位缺岗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符合上岗条件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中提供人员进行补充。
(三)对在享受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合同期内自动离职或违反用人单位有关规定被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的,不得再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上就业。
(四)公益性岗位申请人员和用人单位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相关政策获取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五)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报同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备案,确保上岗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六、强化领导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一)各级政府要把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本地区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县(市)区公益性岗位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二)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进入公益性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季度进行一次,确保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公岗劳动合同,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〇〇九年七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