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工伤保险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
大劳发[2004]6号关于印发《大连市工伤保险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委、办、局(总公司),中央、省、市直企业,各定点医疗机构:
现将《大连市工伤保险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及诊疗科目表
二○○四年二月五日 主题词:工伤保险 医疗 结算 管理 通知
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4年2月6日印发 大连市工伤保险就医和结算管理办法
为保障工伤(含职业病,下同)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工伤保险就医和结算管理,合理使用工伤保险基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工伤保险就医实行定点医院协议管理。与市工伤保险经办部门(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签定《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书》的医院,作为工伤保险定点医院(简称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认真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本着“因伤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向工伤职工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参保单位发生因工伤害事故,应将受伤人员送往定点医院救治。因情况紧急需就近到非定点医院抢救的,用人单位须在三日内向经办机构报告,待伤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受伤参保职工到定点医院救治,用人单位应向医院出具参加工伤保险的证明。定点医院应主动询问用人单位参保情况。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出具参保证明的,应向首诊医师和医保科说明情况,并在三日内补交参保证明。受伤职工在认定工伤前发生的医疗费用,暂由所在单位垫付;认定工伤后仍在院治疗的,用人单位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到经办机构备案,并由经办机构通知医院实行挂帐管理。用人单位垫付的工伤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与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四、定点医院要实行一日清单和月报表制度。定点医院对工伤病人每日发生的医疗费用要填制一日清单,作为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结算费用的原始凭据。定点医院每月按规定时间将工伤患者出入院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情况,向经办机构报表。实行微机联网后,应按信息管理要求实时向经办机构传送信息数据。
五、工伤保险用药暂参照我市现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执行。因伤情确需使用目录外药品的,须经经办机构审批后方可使用,审批也可用传真方式办理。未经经办机构审批,用人单位同意使用的目录外药品,其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伤者或其亲属自行同意使用的目录外药品,其费用由本人负担。
六、工伤职工因伤情需做ct、核磁等大型仪器检查或特殊治疗的,须由定点医院的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经定点医院医保科同意,报经办机构审核后方可进行。因抢救等特殊情况需做特殊检查、治疗的,可先行检查、治疗,三日内补办核准手续。
定点医院要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和特殊治疗项目的管理,严格掌握诊疗指征,大型设备检查的阳性率应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
七、工伤职工住院床位费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普通病房标准结算;因伤情需住监护病房的,其床位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监护病房标准结算。住监护病房职工伤情缓解后,定点医院应及时调整病房。
八、工伤职工因伤情需安置心脏起搏器、置换人工器官、体内置放或治疗中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的,由定点医院提出申请,经办机构审核后方可使用。使用上述进口产品所发生的费用按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结算。
九、工伤职工因伤情需要转异地就医的,须经专科或三级医院提出转诊意见,并附单位和个人申请,报经办机构审核。异地就医期间的医疗费用,先由用人单位垫付,经办机构审核后予以结算。
十、职工因公出差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经外埠医院抢救已脱离危险期、且伤情基本稳定的,应及时转回本市定点医院治疗。职工公派出国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的,境外救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参照国内同等伤情的平均费用予以报销。
十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救治的,按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管理。经抢救无效在48小时内死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亡的,其医疗费用经审核符合规定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十二、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其工伤前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确认属于旧伤复发或专科特殊医疗依赖的,须持《职工因公伤残证书》到经办机构指定的旧伤复发定点医院就医,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十四、经确认符合康复条件的工伤职工,应在伤病相对稳定时,早期介入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其康复治疗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十五、工伤经办机构要认真做好参保职工工伤(含康复)费用的审核和结算工作,于每月25日前将核定后的定点医院上月发生费用拨付定点医院;对单位或个人垫付费用的报销,要核准后即时办结。
十六、定点医院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所发生费用工伤保险不予支付:
(一)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所收取的费用;
(二)挂名住院、不按住院标准收治病人所发生的费用;
(三)收治非因工伤所发生的医疗及康复费用;
(四)因医疗事故所发生的费用;
(五)不按结算要求和信息管理规定传报的费用;
(六)未按规定审批的目录外药品费用;
(七)未按规定审核的ct 等大型仪器检查或特殊治疗费用;
(八)违反本规定和协议条款发生的其他费用。
十七、参保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所发生费用工伤保险不予支付:
(一)超标准床位费用及其他特需服务项目费用;
(二)达到出院标准拒不出院所发生的费用;
(三)未按规定办理转诊在异地就医发生的费用;
(四)违反工伤保险规定发生的其他费用。
十八、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用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工伤保险规定的定点医院,工伤经办机构可依据本规定和《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书》条款进行处理;对不按协议规定提供服务的,可以解除服务协议;对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单位和个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退回已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并处以违规金额一至三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九、本办法自二00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第二篇:工伤保险管理办法
工伤保险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本公司工伤事故申报程序,保障工伤员工切身利益,分散公司员工的工伤风险,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办法。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员工。
本规定所称工伤管理,是指员工在工作时内、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生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的管理工作。
工伤管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工伤管理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各部门必须把工伤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并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并考核,各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同时也是工伤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各单位分管安全工作的安全员对工伤管理负具体的责任。
安全监督部是工伤管理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伤事故的调查、统计报告和在职员工工伤及档案的管理。各单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工伤管理事务。
负责分管工伤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工伤管理的专业知识,并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管理工作,必须按规定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本单位工作事故的综合分析情况,并在今后防范工伤事故的具体措施。
各部门须办理工伤者必须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的3日内将完整的事故报告及事故分析报安全监督部和人力资源部各一份(时间、地点、受伤经过、部位必须写清楚,否则不予办理)。特别情况应在10日内完成报告手续。
需鉴定的工伤问题,必须由部门写出申请报告及完整的相关材料,人力资源部审查,总监批准,否则不准上报。
凡发生工伤事故必须由安全员或带班组长在当班到安全监督部登记(其他人员不准代替),登记人员要严格把关,并逐级报告领导,经领导签字、安全监督部、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方可办理工伤。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签字、安全监督部经理签字、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批准。
员工在作业场所因工负伤,所在单位必须在8小时内到安全监督部登记。超过规定时间,按迟报事故处罚事故单位当班带班组长、安全检查员各500元。发生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安监部门或当班值班人员应及时进行现场勘查,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所有上报调查的事故不论是否有工伤,都必须于第二天认真进行事故追查,原因清楚、责任明确。准确记录有关技术数据。各种登记、报告、分析必须存档。
工伤休息三个月以上人员,经鉴定后复工的,由鉴定委员会报名单提交人力资源部备案,如原受伤人员旧病复发,伤者本人可提出恢复工伤申请,经鉴定机构鉴定确诊,认定确是因工伤引起的旧病复发,方可办理工伤待遇。
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工伤鉴定,对鉴定确诊休息的员工应安排治疗,对不具休息的工伤应及时安排复工。
工伤复工员工要求重新住院及转院治疗,必须经鉴定机构鉴定,方可办工伤相关手续。否则一律不予办理工伤手续。
工伤经鉴定复工人员一律回原岗位。因严重“三违”造成的工伤复工前应经安全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后,经有关领导评定后复岗。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补办工伤的,必须是6个月以内发生的工伤,超过6个月,一律不予补办。补办工伤必须履行调查证等手续,有调度登记、事故追查分析记录、调查报告、医院病志必须经过科学仪器诊断的部位,然后提交安全监督部,经工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办理。
补办工伤部位者,必须是在30天之内发生的工伤,如超过30天,一律不予补办,补办工伤部位必须有足够证据,并履行调查取证等手续,有事故追查分析记录、有调查报告、有经过医院科学仪器诊断部位完整的记录。然后交安全监督部讨论、经工会讨论同意后方可办理。
精神异常者、有脑外伤引起精神障碍者需住院,必须有市级以上的医院颅脑损伤完整病志复印件、负伤的原始材料、社会调查材料、直系亲属有无精神病史证明材料,需住院治疗者必须有人力资源部出据的脑外伤工伤证明,需经公司指定到省级一医院鉴定后,方可住院治疗,鉴定与工伤无关的精神病患者,一切费用自费。
发生事故安全监督部有关人员和安全监督部经理必须参加事故调查。发生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监督部牵头,组织生产、技术、安全、工会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发生轻、微伤事故由安全监督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组织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必须本着“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同类事故的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
调查工伤事故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经济损失;必须确定事故责任者;必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必须写明事故经过、原因、教训、处理意见、今后措施,由安全监督部经理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安全监督部、工会讨论后,作出处理决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妨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必须按事故调查组、安全监督部的处理意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组织处理整改。凡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导致事故重复发生的,从重追究单位领导人员的行政责任。
凡对工伤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指使他人提供假证、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从重处理。
对部门、项目部用不正常的手段私自了结工伤的,公司概不负责,发生上访的给予发生事故的部门、项目部负责人给予从重处理。
从2014年1月1日起,凡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工伤事故直接责任者,取消受处分期间各种奖励。工伤休息期间取消岗位工资、安全效益工资。依法保护员工举报和控告工伤违纪行为,并对其举报和控告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凡工伤管理负责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一律下岗或开除。
焦作市昌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月26日
第三篇: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
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
政府令第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管理,保障职工因工伤、残、亡后本人及其家属应享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驻连办事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
第三条 大连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大连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全市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区劳动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行政区域内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工作。
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劳动保险机构,具体负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业务工作。
第四条 工伤保险应与工伤预防、安全生产、职业康复相结合。企业和职工应积极搞好安全生产,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五条 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留有节余的原则,实行全市统一筹集、统一管理。
工伤保险费由企业以其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第六条规定的比例,每月向劳动保险机构直接缴纳或由市劳动保险机构委托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转入劳动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工伤保险基金”专户。
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第六条 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见附表一),并在差别费率基础上,实行浮动费率(见附表二)。差别费率根据企业对职工造成伤害的风险程度和历年工伤事故的统计数据确定;浮动费率根据企业上实际发生伤亡事故率和工伤保险金的支出情况,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每年调整一次。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必须专项存储、专款用于下列开支:
(一)医疗费用;
(二)伤残补助金、伤残抚恤金;
(三)护理费;
(四)安装和维修康复器具等费用;
(五)工亡职工丧葬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和料理丧事的费用;
(六)因工致残评定为1至4级,需要易地安家的安家补助费以及搬家途中的车船费、宿费、行李托运费和伙食补助费;
(七)对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工伤保险基金年终节余额的5%至25%奖励费用;
(八)劳动保险机构按工伤保险费总额3%提取管理服务费;
(九)按工伤保险费总额5%提取事故预防检测费、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费;
(十)按工伤保险费总额2%提取康复事业发展费;
(十一)经市政府批准确需支付的其他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费用。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是用于职工工伤保险的专项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财政、审计、工会等部门的监督。
第三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九条 职工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
(一)在本单位生产、工作区域,从事与生产、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任务,发生的伤、亡;
(二)受领导(含班、组长)指派,从事本企业生产、工作任务时,发生的伤、亡;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领导指派而从事对企业有益的工作时,发生的伤、亡;
(三)从事与本企业生产、工作有关的科研、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工作中,发生的伤、亡;
(四)在生产、工作岗位上,因不可抗力遭受的意外伤、亡;
(五)从事有毒有害工作而造成的身体的伤害(含职业病);
(六)在紧急情况下,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而造成的伤、亡;
(七)因公外出期间,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的,遭受其它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因突发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抢救治疗造成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八)职工上下班时间按正常路线行进途中遭受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或者乘本单位通勤车非本人责任造成的伤、亡;
(九)因公、因战致残后旧伤复发的;
(十)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鉴定确认的其他因工伤、亡。
第十条 符合第九条规定的因工伤、残职工,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一)职工因工负伤的诊疗费、普通药费、住院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本人伙食补助费(就医路费和伙食补助费,按我市规定公出人员差旅费标准)。
(二)职工因工致残伤残等级被鉴定为1一4级的,应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办理退休手续,并享受以下待遇:
1.按月发给伤残抚恤金(即基本养老金和补贴),分别为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90%、85%、80%、75%;
2.按月发给定期伤残补助金,分别为50元、45元、40元、35元;
3.按月发给护理费,1至3级分别为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50%、40%、30%;
4.易地安家的,其安家补助费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三个月发给,并一次性发给搬家路费、行李托运费等1000元。
(三)鉴定为5至10级伤残者给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16个月、14个月、12个月、10个月、8个月、6个月计发。
(四)职工因工伤残必须安装假肢、假牙、补眼;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的,经大连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劳鉴办)同意,所需费用按规定的标准(见附表三)给付,并随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因工死亡(含1至4级因工伤残职工退休后死亡),按下列标准给付有关费用:
(一)丧葬费,按5个月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计发;
(二)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每人每月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的40%发给;其独生子女虽然不是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但又无其他人列为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的,每月发给其独生子女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40%的抚恤费,直至失去供养条件时为止;
(三)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按48个月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计发;因维护社会治安或抢险救灾死亡的,发给60个月的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
(四)在职职工因工死亡,料理丧事的直系亲属的路费和住宿费,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5个月一次性计发。
第十二条 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的工资、各种补贴和补助、保险福利等待遇由企业给付。
职工因工伤残被评为5、6级的,本人自愿或企业安置有困难的,可离岗休养,由企业按月发给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70%的离岗休养工资,直至达到退休条件时,办理退休。
第十三 条按全市上社会月人均工资给付的定期待遇,随社会人均工资的增长,每年5月调整一次。
第十四条 工伤事故兼有第三者民事赔偿责任的,先按民事赔偿处理,赔偿高于工伤保险待遇的,不再发给工伤保险待遇;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企业或者工伤保险机构已经垫付了工伤医疗等费用的,当事人获得民事赔偿后,应偿还垫付的费用。
第十五条 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本人工资由企业照发;从第四个月起,劳动保险机构对供养直系亲属按月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再发给其他费用。被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已领取的费用应予退回。
第十六条 参加工伤保险的出国(境)人员在境外伤残或者死亡,应当由外国有关方面承担伤害赔偿责任的,应积极向外方索取伤害赔偿,获得赔偿的,国内工伤保险待遇不再发给;应当由我市承担伤害赔偿责任的,按本规定处理。
第四章 工伤保险的管理
第十七条 职工因工负伤,企业应积极组织送往指定医院治疗,同时报告当地劳动保险机构。遇有特殊情况,需就近抢救治疗的,可先就近抢救治疗,但须到劳动保险机构备案,待伤情稳定后送指定医院治疗。确须转院或到外地治疗的,需经大连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擅自转院或到外地治疗的,其医疗费用劳动保险机构不予支付。
第十八条 职工掴工负伤,医疗终结前的医疗费暂由企业垫付,医疗终结后,由劳动保险机构一次性给付。伤情与用药处方不符或经医院通知出院而拒绝出院所发生的费用,全部自理。
第十九条 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或医疗期达到18个月,必须做劳动鉴定,评定伤残等级。伤残等级由市劳鉴办按《大连市医务劳动鉴定标准》负责组织鉴定。
第二十条 大连市劳动行政部门对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评定伤残等级的,应发给《职工因工伤残待遇证书》;对因工死亡者的供养直系亲属,应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证》。企业承办人员凭证到劳动保险机构领取工伤保险金。因工伤残职工,经复查,伤残程度或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时,其保险待遇应做相应调整。失去享受保险待遇条件时,应注销所发证件。
第二十一条 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对职工承担的工伤保险责
任。
企业实行祖赁、承包或者被兼并、拍卖时,新的经营者必须承担原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
职工被借调或临时聘用期间(含被聘用的离退休、退职人员,停薪留职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借调或者聘用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应积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职工伤、残和工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档案。
第二十三条 伤残者在服刑和劳动教养期间应停发已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可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恢复原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第二十四条 因工伤残职工无故拒绝检查、治疗,影响工伤保险工作正常进行的,企业和劳动保险机构可停发有关待遇。对于经市劳鉴办每年复查或鉴定确认已诙复劳动能力而不上班的,按旷工处理。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按规定期限缴纳工伤保险费,逾期不缴纳的,按日加收应缴额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工伤保险基金。
第二十六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部门按其年缴工伤保险费的1%至5%处以罚款:
(一)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资料的;
(二)对职工不发或者减发保险待遇的;
(三)不按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
第二十七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或其供养的直系亲属,虚报冒领保险金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如数追回其冒领的金额,并处以相同数额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因工伤亡和患职业病的职工及其亲属或者其他人员拒绝、阻碍企业管理人员和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工伤保险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1994年4月30日前发生的工伤,经市劳鉴办评定为1至4级因工伤残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享受本规定的有关待遇,但康复器具诊疗费、普通药费、住院费、就医路费和住院期间本人伙食补助费等,仍由企业给付;评定为5至10级的伤残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企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乡(镇)村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1994]17号文件发布的《大连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办法》,即行废止。
第四篇:结算管理办法
三、工程(预)结算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目的和适用范围
1、目的和宗旨。为加强工程(预)结算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凡集团公司范围所承包施工的工程项目,在办理工程结算及其管理方面均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 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
3、工程结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对建设单位:实事求是,执行合同。对企业内部:一是应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报送出工程结算;二是尽职尽责督促办理工程结算,尽早定案,以利回收工程款;三是方式方法要灵活,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尽力争取效益最大化。
4、建立结算工作责任体系。项目承包的责任主体是项目部,项目部负责完成从破土动工至工程结算定案的所有工作内容。结算工作的责任层次为分管领导、经营部长、项目经理、造价师等。
5、明确结算工作目标。集团公司每年将下达结算审定任务指标,并作为必保指标在经营承包合同中加以明确或约束。基层公司再将结算指标分解至相关责任人,可参照收款 “六定”措施,即定人、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定指标、定奖罚。
6、建立两级工程结算例会制度。即集团公司于每季度第1个月的上旬择日召开例会;基层公司每月下旬召开例会。两个层次的例会主要是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围绕目标,确定措施,限时办结。
7、建立结算工作策划制度。每年初根据两级职代会精神、根据承包经营合同必保指标、根据工作实际,分轻重缓急,列出结算计划安排表,明确送审金额,力争审回价款,完成审定时间,责任人等。无特殊原因该计划即为结算工作指南,并将计划完成情况与个人收益,奖罚等挂勾考核。
8、建立结算工作激励机制。以工程结算定案造价与内控预(结)算造价之差额为基础,按最高不超过3~5%的额度提奖,视难易程度由集团公司审批时酌情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基层公司由经营经理具体办理。为了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即定即结,结一奖一”的原则,及时审批,及时兑现。
9、责任人工作定位。分管领导负责督导所有竣工工程的结算工作,全面协调、掌握工程结算的时间、进展、造价等。经营部长负责督促、指导造价师及时编制工程结算,并进行审核。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施工项目的工程结算工作。造价师积极参与工程成本分析,编制工程结算直至取得结算成果书等。
10、及时编制工程结算书。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前30天(以向发包人递交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为准)起,由项目经理负责,造价师牵头,收齐包括图纸、变更、签证等在内的所有结算资料。造价师应确保按施工合同约定时间将结算报送发包人(无约定的自工程竣工后6个月内)。
根据甘肃省建设厅(2006)223号文件精神,结算未定案,款未付清或未定还款协议前,任何人无权将工程交付发包人;或留与债权相当的工程单元。
安装工程结算应及时送审并积极配合审核,否则将追究责任者的责任。
11、加强工程结算内部审核。建立内部审核程序,其主要步骤有:工程结算初稿编出后,依次经项目经理、经营部长、分管领导审核,并经修改完善后再由公司经理定夺。此前,在必要时分管领导可召集相关人员专题研究结算事宜。分管领导在掌握工程成本状况、甲供料手续办理情况等相关信息后提出个人意见,以供决策领导确定工程造价送审金额。
12、坚持采用有效的结算工作方式。造价师要按照“细、活、全、争”的结算工作思路或方式,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有进有退,合理取舍,尽最大努力以取得良好的结算效果。
13、加强业务沟通,确保结算质量。项目部要及时与造价师通报签证办理等事项,项目造价师在知情的状况下对签证质量负责(即有效性、时效性等)。项目部未向造价师通报交流,致使签证等不能取得审计认可,其责任由项目经理承担。
14、明确方向,突破重点。在结算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同样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不失时机做好关键人、关键环节的工作。
15、狠抓结算效力。根据发承包人双方关系程度,可建议发包人选择权威机构审核结算,争取一次到位,避免多头审、反复审造成的效益流失。根据有关规定,对第三方审核机构(事务所等)审定的结算,第四方再审时承包人可不予配合。
16、注重签证、索赔的质量。土建、安装公司经营部指导项目部扎扎实实办理工程签证和索赔。注重签证、索赔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对应办未办或经不起审计的签证、索赔,当事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17、建立工程结算信息反馈渠道。每15天或30天由造价师填写工程结算信息反馈表(详见附件1),经营部长最迟于每月30日前将反馈表连同汇总信息交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可带至集团业务例会上汇报或交流。
18、项目造价师应建立结算审核跟踪档案。即对送审工程结算,造价师每周至少上门一次,其他时间辅以通讯工具等及时跟踪审核过程。对此,造价师要在专用记录本上留有痕迹,即在结算审核跟踪档案上载明。
19、建立工程结算档案。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图纸、变更、签证、工程联系单等。结算档案要有目录或清单,因责任性等原因导致结算资料遗失或失真将追究当事者的责任。造价师手头的签证单一般都是孤件,故送审时最多只能提供复印件。
20、力求结算时效。由于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一项工程一般需总分包十几家或几十家去完成,可通过做审核方工作,分别出土建、安装、分包审计报告,体现出灵活的工作方法。
21、恰当运用风险转移。(1)如低报价的项目可采取甲供料或分包方式化解风险。(2)善于和充分利用分包商与业主的关系。如很多分包大多是业主指定,由我们过渡办相关手续,对分包方比较有利,总包可通过他们协助解决价差、付款、可左可右的签证事件等。
22、建立内部互信平台。放手让具备业务素质和胜任工作的人去办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比较理想的收益。
23、加强分包工程结算的管理。首先要先签合同后进场。其次,对分包商使用的水电费,分包合同应约定装分表,按实耗量市场价计费,应有人管理此事。第三,当业主支付的配合费偏低,可考虑双向收配合费,即向业主和分包商各取一部分。
第三章 其它要求及附则
24、规范验工月报。首先,注重验工月报的内在质量。其次,按集团公司要求统一设计封面(验工月报)报送建设单位。第三,要考虑报出验工月报累计数与工程结算之间的合理衔接。
25、确认最终结算金额时,签字人应主动与集团公司内部各配合单位(安装、构件、装饰等)进行沟通,确保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不受损害;如有对帐错误、结算漏项等现象,由签字单位承担一切责任。
26、本办法纳入“一体四标”管理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程序文件之一。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与以往规定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解释权归集团公司经营部。
第五篇:工伤保险暂行管理办法
工伤保险暂行管理办法
1范围
针对员工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治疗期间有关待遇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员工。2 原则
2.1公司按照国家、省、当地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必要时为员工办理商业团体意外保险。
2.2 商业团体意外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由公司支配。
2.3工伤保险和商业团体意外保险有关待遇不重复享受。3 部门职责
3.1 行政部人力资源科(下称人力资源科)负责公司员工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办理以及工伤医疗费的结算报销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公司工伤员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2 安全环保科参与组织工伤发生后的救治工作,负责提供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资料,负责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
3.3 事故责任部门和行政部医务室负责工伤员工救治工作。
3.4 行政部医务室负责建立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人员医疗管理档案,对停止工作接受工伤医疗职工的治疗方案、病情发展、治疗结果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工伤范围及其认定
工伤范围及其认定按公司《员工工伤事故管理办法》执行。5 工伤员工待遇
5.1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治疗的,应到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诊。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往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5.2员工就医时,公司将员工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情况以书面形式告知协议工伤医疗机构,要求按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范围的医疗费用进行治疗。工伤员工额外要求的超出部分,由个人自付。
5.3 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第一次住院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员工所在部门从公司财计部预借垫付。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5.4工伤员工出院后确需门诊继续治疗的,由协议医疗机构提出门诊治疗建议书,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工伤员工可选择一家协议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所需费用由个人先行垫付。门诊治疗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三个目录”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销。
5.5 员工因公外地出差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发生伤害事故后,可在当地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救治。认定为工伤后仍在外地就诊且病情稳定的,应及时转到本地协议医疗机构治疗。
5.6工伤员工在工伤认定前垫付(含公司和个人)的医疗费,于工伤认定后由人力资源科与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5.7员工住院治疗工伤的,按照公司因公出差补贴标准的70%发给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提出,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工伤员工到统筹地区(山东省)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按照公司员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5.8工伤员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5.9员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发给固定工资(不含考核浮动工资和奖金),固定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固定工资高于上山东省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山东省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发放。
5.10工伤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10.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5.10.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5.10.3拒绝治疗的;
5.10.4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6 停工留薪期
6.1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由人力资源科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办理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经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员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6.2工伤员工应及时将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或者休假证明报送人力资源科。由人力资源科根据工伤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按照《停工留薪期目录》,确定工伤员工的停工留薪期,并书面通知工伤员工本人。
6.3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未满,但经工伤医疗机构证明工伤治愈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终止停工留薪期。
6.4 工伤员工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应在期满前5日内向所在部门和行政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工伤员工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的,停工留薪期到期终止。
6.5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影响劳动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停发停工留薪期待遇。需要继续治疗的,必须有工伤医疗机构的休假证明,其工伤医疗费用予以报销,但不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由公司发给生活津贴,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6.6工伤员工因个人原因医疗终结应复工而未复工或停工留薪期满不参加劳动能力鉴定者,从应复工或应劳动能力鉴定次月起停发工伤待遇。工伤陪护
7.1工伤员工在住院期间需要护理的,由受伤员工所在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负责派员陪护,所需要陪护人数由工伤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若因客观原因难以安排陪护时,由受伤员工所在部门向分管副总提出书面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在保证陪护质量的前提下,可从社会上聘请陪护人员,标准不超过3人、每人不超过450元/月。
7.2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指非住院期间)需要护理的(需工伤医疗机构的证明),原则上由家属陪护。家属确实不能陪护的,按7.1规定聘请社会人员,标准不超过2人。
7.3 公司派出负责陪护的员工,原则上安排居住地在工伤保险协议治疗机构所在地的员工,确实无法安排的,按公司《差旅费管理规定》出差标准的70%报销住宿和出差补贴,交通费实报实销。工伤员工复工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可以复工的,原则上回原岗位工作,执行原岗位待遇;确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由原部门在部门内调整工作岗位,执行所上岗位的有关待遇;原部门无法安排的,由行政部在公司范围内调剂安置,执行所调剂岗位的有关待遇。附则
9.1因工伤员工所发生的由公司支付的费用列入事故部门相关费用支出。9.2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地方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处理。9.3本暂行办法由行政部人力资源科负责和解释 9.4 本暂行办法自2007年 月 日起执行。附件: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
附件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部门: 伤害部位:
根据《山东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分类目录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经确认,同志停工留薪期为 个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工伤员工停工留薪期满,不能恢复工作仍需治疗的,应在期满前5个工作日内向本单位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书面申请,并提交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公司同意后,可以延长停工留薪期。
工伤员工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申请的,停工留薪期终止。
(公司盖章)年 月 日
此通知一式两份,公司、工伤员工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