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普通发票监控管理办法资料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普通发票监控管
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普通发票监控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保障国家税收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发票监控管理,是指国税机关对纳税人领用、保管、开具、取得、验旧缴销发票等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对未按规定使用发票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的税收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普通发票是指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的各种普通发票(以下简称发票),包括机打发票、手工发票、定额发票三类。
第二章发票领用管理
第四条 需要领用发票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发票领用手续。主管国税机关根据领用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范围、规模,确认其领用发票的种类、数量以及领用方式,并即时发给发票领购簿。
第五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当合理确定纳税人的发票领用数量。
初次申请领用发票的纳税人,领用数量可控制在1个月发票用量范围内;其他纳税人可一次领取不超过3个月的发票用量;印有本单位名称发票(以下简称冠名发票)、套印发票专用章发票的印制数量可控制在不超过1年发票用量范围内。
有税收违法违章处理记录的纳税人,一年内每次领用数量应控制在1个月发票用量范围内。
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可以向主管国税机关提出领用发票种类、金额版位和数量的变更申请,主管国税机关应依法予以即时办理。
第六条 需要使用手工发票的纳税人,主管国税机关应根据其经营规模,合理确定领用发票的金额版位。
(一)千元版发票供单笔开票金额通常在一千元以上的纳税人使用;
(二)百元版发票供单笔开票金额不超过一千元的纳税人使用。
第七条 需要使用冠名发票的纳税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
(二)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健全;
(三)发票使用量较大或统一发票式样不能满足其经营活动需要。
需要使用冠名发票的纳税人应按照国税机关核准的式样和数量,由指定的发票定点印制企业印制,费用由用票单位与承印企业直接结算。
第八条 已办理报验登记的外省、市纳税人,需要领用发票的,主管国税机关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根据所领用发票的票面限额以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第三章发票开具管理
第九条 纳税人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提供应税劳务服务时,数额在10元(含)以上的,必须按规定开具发票;如果消费者索要发票,无论金额大小,一律予以按规定开具。
第十条 普通发票原则上仅限用票单位和个人在本县(市、区)范围内开具。市级国税机关可以探索在本辖区范围内邮寄、携带、运输、开具普通发票的具体办法。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一)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在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服务以及税法规定的其他商事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持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向主管国税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
1、纳税人虽已领用发票,但临时取得超出领用发票使用范围或者超过领用发票开具限额以外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2、被主管国税机关依法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放发票的纳税人,取得经营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
(二)外县(市)纳税人来本辖区临时从事经营活动,确因业务量小、开票频度低的,可以凭税务登记证副本、经办人身份证明和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经营地主管国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业务量小、开票频度低主要是指在本辖区临时从事经营活动期间开票次数不超过3笔,单笔开票金额不超过10000元。
(三)正在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主管国税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
(四)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的单位和个人,主管国税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在补办税务登记手续后,对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至取得税务登记证件期间发生的业务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为其代开发票。
(五)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等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临时取得收入,需要开具发票的,经营地主管国税机关可以为其代开发票。
第十二条 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直接向经营地主管国税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书面证明是指有关业务合同、协议或付款方(或接受劳务服务方)对所购物品品名(或劳务服务项目)、单价、金额等出具的书面确认证明。
个人委托其他人员代开发票的,还需提交本人签字的委托书、身份证明原件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第十三条 国税机关只能为本辖区发生的经营业务代开普通发票,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异地发生的经营业务代开普通发票。
第十四条 已认定为非正常户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需要代开发票的,必须接受税务处理后,方能按有关规定代开发票。
第十五条 主管国税机关为临时使用发票的个人代开发票时,对其经营额达不到增值税按次征收起征点的,只代开发票不征税。但根据代开发票记录,属于同一申请代开发票的个人,在一个纳税期内累计开票金额达到按月起征点的,应在达到起征点的当次一并计算征税。
第十六条 国税机关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规定委托其他单位代开发票。主管国税机关应当与受托代开发票的单位签订“委托代开发票协议书”(见附件,供各地在征管工作实践中参考使用),一并签订委托代征协议书,明确代开发票的种类、对象、内容及相关责任。
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临时取得经营收入,以及实行委托代征税款方式的、符合代开发票条件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开具发票的,可由受托代开单位代开发票。
凡带有抵扣功能的普通发票和属于免税范围的普通发票,不得委托代开。
第十七条 受托代开发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规范,能够准确核算代征税款;
(二)在当地有固定工作场所和专用开具发票设备;
(三)有专职代开人员负责代开普通发票管理;
(四)配备安全防范设施,确保发票、税票和税款安全;
(五)国税机关根据委托代开事项和税收管理要求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主管国税机关对使用定额发票的纳税人丢失或缺失的发票,视同已开具的发票一并计入开票金额。(自2015年12月1日起本条废止)
第十九条已开具发票的发票联遗失的,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开票方丢失发票联的,应于发现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国税机关,在县级以上报刊登报声明作废、接受行政处罚后,作废该份发票或开具相应红字发票,并重新开具发票给受票方。
(二)受票方丢失发票联的,可持县级以上报刊刊登的作废声明和主管国税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向开票方请求重新开具发票。开票方据此开具红字发票后,为其重新开具发票。
第二十条 纳税人收购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业产品的应严格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对收购的货物非农业生产者自产免税农业产品的,应要求销售方开具发票。
第四章发票验旧、缴销
第二十一条 主管国税机关对发票领用实行验旧领(购)新制度。
第二十二条 用票单位和个人因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发票换版等原因需要缴销空白发票的,由主管国税机关对纳税人空白发票种类代码、本(份)数、号码等数据核对无误后,采用剪角作废等方式进行缴销处理。
第二十三条 对未按规定期限缴销发票的,由主管国税机关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送达用票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可按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 用票单位和个人丢失、被盗、损毁发票的,应当于发现丢失、被盗、损毁当日书面报告主管国税机关,并在县级(含)以上报刊登报声明作废。主管国税机关对丢失、被盗、损毁发票,进行发票缴销处理,并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发票风险管理
第二十五条 国税机关应合理设置风险防控指标,对纳税人的发票开具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等定期进行分析比对,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一)纳税人发票开具金额超过申报销售额或定额的,按照《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实行定期定额管理的纳税人,连续三个月开具发票金额超过定额20%的,主管国税机关应重新核定其定额。
(三)通过开票数据分析比对结果,及时调整纳税人申领(购)发票的版别和数量。
第二十六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对普通发票代开情况的监控分析:
(一)取得代开普通发票异常的;
(二)代开普通发票频率高、额度大的;
(三)固定业户以临时纳税人代开普通发票的;
(四)以非正常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名义代开普通发票的;
(五)以注销户名义代开普通发票的;
(六)其他异常代开发票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充分应用风险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普通发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协查比对,严肃查处发票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发票管理秩序。
第二十八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加强对普通发票的协查比对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协查发票信息的采集、传递、核实和复函等工作。
第二十九条 发票日常、专项检查应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需实地核查、检查工作统筹组织开展,实施共同进户、统一实施、结果共享,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各市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山东
第二篇: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纳税咨询管理办法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纳税咨询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咨询服务应当坚持依法无偿、准确及时、便捷文明的原则。
第三条纳税咨询的方式包括现场咨询、网上咨询、电话咨询、短信咨询、信函咨询等咨询方式。
第四条纳税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受理、解答纳税人咨询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税收政策、申报纳税知识、办税流程等涉税事宜。
第五条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咨询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咨询服务的受理、转办、答复、公开等制度。
第六条各级国税机关应充分利用“一厅、一网、一线”建立健全纳税咨询服务平台,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一)“一厅”是指办税服务厅。各级国税机关应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贴近纳税人的优势,受理并解答纳税人的咨询事宜,做好纳税人的咨询辅导工作。
(二)“一网”是指门户网站。各级国税机关应当规范和完善国税门户网站的纳税咨询、办税指南、网上办税、涉税公告和
公示等服务功能,加强与纳税人互动,及时更新服务内容,准确发布涉税信息。
(三)“一线”是指12366纳税服务热线。各级国税机关应完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功能,为纳税人提供零距离服务。通过自动语音、语音信箱、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人工服务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税收基本法规和办税指南查询,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法咨询。
第七条各级国税机关要通过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国税网站、电子信箱和短信平台,接收纳税人涉税事项的咨询,对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给予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答复。第八条纳税咨询服务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首位受理来访、来电、来信咨询的工作人员以及直接答复在线咨询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负责受理、答复纳税咨询,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非国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咨询事项,首问责任人应当予以说明。
第九条纳税咨询服务实行登记制度,首问责任人应当认真填写纳税咨询服务记录。纳税咨询服务记录内容包括咨询人姓名、联系方式、咨询问题、咨询日期、答复人、答复内容、答复日期;需要转交其他部门受理的咨询事项,应当填写转交部门、经办人、反馈意见和反馈时间。当即答复的咨询事项,可不填写咨询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纳税咨询服务电子记录应当由各部门按月整理,交由同级纳税服务部门备份。
第十条纳税咨询的答复实行限时回复承诺制。受理咨询业务的责任人,对能够即时回答的问题,要准确详细解答;对暂时不能答复的疑难问题,由责任人及时做好登记,在承诺的时间内回复咨询人。
第十一条纳税咨询服务实行纳税咨询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公布制度。各级国税机关应当根据纳税咨询服务记录,按月整理纳税咨询热点、难点问题,在整理发布的同时按规定报送上级国税机关。
上级国税机关应当根据纳税咨询热点问题报送记录,筛选、整理、公布具有全局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答复内容。
第十二条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纳税咨询答复复核机制,定期检查纳税咨询服务记录,及时纠正错误答复,主动反馈咨询人,确保答复质量。第十三条各级国税机关由纳税服务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建立纳税指南、12366知识库维护机制,负责纳税指南和12366知识库的编写和更新。受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以纳税指南和12366知识库为依托,答复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切实提高咨询答复内容的准确性。
第十四条受理纳税咨询的责任人要做到文明服务、礼貌待人,规范用语,秉公办事,准确及时。
第十五条各级纳税服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咨询情况分析通报,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为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纳税咨询服务工作应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各级国税机关应当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结合第三方调查、社会监督等方式,对纳税咨询答复的及时性、准确性、满意率等情况定期开展考核。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国家税务局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局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范企业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红字发票)开具行为,有效防范和堵塞专用发票管理漏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红字发票是指一般纳税人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但不符合作废条件的,或者因销货部分退回及发生销售折让由销货方企业开具的销项负数发票。
第三条 红字发票监控管理应遵循依法办事、优化服务、诚实信赖、循序渐进的原则,寓执法于服务之中,不断引导企业重视红字发票管理,并在管理中切实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的正常业务需要。
第四条 对企业红字发票的管理,应体现规范简便,利于操作的精神,便于企业遵行,注重管理效能。
第五条 各县、区局应设置红字发票管理岗位,负责辖区内红字发票管理工作的组织、检查、通报及督导。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要高度重视,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本辖区内红字发票的管理,税收管理员具体负责受理企业开具红字发票申请及单据出具,提供政策宣传、辅导及培训服务,实施红字发票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 企业开具红字发票的管理
第七条 销售方企业凭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开具红字发票,在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没有取得《通知单》一律不得开具红字发票。
第八条 红字发票应与《通知单》一一对应,并将其作为记帐联附件。
第九条 《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通知单》应纳入财务档案,妥善保管,做到开具红字发票《申请单》、《通知单》一一对应,按月依次装订成册,并比照专用发票保管规定管理。
第十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红字发票开具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与销售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对红字发票考核力度,减少和避免退票改票现象的发生。
第十一条 为避免或减少开具红字发票,对于销售方企业(即发票开具方)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保持发票票面整洁,减少发票褶折、污损;
(二)打印机定期保养,打印针头弯曲、断针时,及时更换配件或设备;
(三)经常更换打印色带,保持票面内容打印清晰,不错格、不压线;
(四)开具发票时,仔细核对纸质发票代码(票面左上角)、号码(票面右上角)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电子发票代码、号码,必须一致;
(五)发票开具准确,特别是购买方名称、税号、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账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价、不含税金额、税率、税额等;
(六)购买方应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七)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加盖在备注栏中,尽量不要遮挡小写或大写金额数字上;
(八)非征期抄税前,在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通过发票查询,检查有无需要作废的发票,将需要作废的发票及时作废。月底最后一天,同样按上述方法检查,并将需作废的发票作废;
(九)妥善保管好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抵扣联(一旦丢失,销售方企业必须在抄报税后才能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已抄报税证明单,但已无法对符合作废条件的该份已开具发票进行作废);
(十)购销双方及时按合同、协议履行。销售方严格按专用发票开具时限开具,并将发票及时、安全交给购买方;
第十二条 为避免或减少开具红字发票,对于购买方企业(即发票取得方)应做到:
(一)保持发票票面整洁,减少发票褶折、污损;
(二)妥善保管专用发票的发票联、抵扣联,并及时认证(特别是当月取得当月开具的专用发票);
(三)购买方企业应仔细核对发票开具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字迹是否清楚。发现有误、需要退货(票)、无法认证等情形的,对符合作废条件的发票,应及时、安全交给销售方企业作废,并重新取得专用发票。
第三章税务部门出具《通知单》的管理
第十三条 《通知单》依据企业申请,由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纳税人申请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
《申请单》所对应的蓝字专用发票一般应经税务机关认证。
经认证结果为“认证相符”并且已经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企业在填报《申请单》时,不填写相应的蓝字专用发票信息。
经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的,企业在填报《申请单》时,应填写相应的蓝字专用发票信息。
第十四条 依据纳税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符合下列情形者,应即出具《通知单》:
(一)企业取得专用发票认证后,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但不符合作废条件的,或者发生销货部分退回及销售折让情形的。由购买方企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通知单》。
(二)发生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情形,以及购买方企业所购货物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取得的专用发票未经认证的。由购买方企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通知单》。
(三)发生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情形的。由购买方企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通知单》。
(四)发生因开票有误等原因,购买方企业拒收专用发票。由销售方企业在专用发票认证期限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通知单》。
(五)发生因开票有误等原因尚未将专用发票交付购买方企业情形的,由销售方企业在开具有误专用发票的次月内向其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开具《通知单》。
第十五条 税务机关出具《通知单》所需资料:
(一)《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一式两份,需加盖企业财务专用章或企业发票专用章。
(二)对应的原蓝字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其中原件由税收管理原审核后退还企业(原发票必须经认证,超过90天未认证的不得申请出具通知单)。
(三)原蓝字发票相关的入账凭证复印件。
(四)原发票进项税金转出的记账凭证复印件(属固定资产等原本不予抵扣及其他原因未抵扣的,无需转出进项、无需提供转出进项凭证)。
(五)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
上述复印件须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加盖企业公章。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出具《通知单》的资料审核
(一)属于购买方企业申请《通知单》的,由购买方企业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
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提供第十五条所列其他资料,由税收管理员审核,主管领导审批确认后,出具《通知单》。
(二)因开票有误购买方企业拒收专用发票的,由销售方企业在专用发票认证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由购买方企业出具写明拒收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并提供第十五条所列其他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
(三)因开票有误等原因尚未将专用发票交付购买方企业的,由销售方企业在开具有误专用发票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由销售方企业出具的写明具体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并提供第十五条所列其他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主管领导和税收管理员要同时在出具的《通知单》上签字,并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公章。税收管理员对开具的通知单要及时登记《发票管理台账》(附件一)。
第十八条 出具的《通知单》一式三联。《通知单》第一联、《申请单》第二联及需审核的各复印件由主管税务机关留存,《通知单》第三联、《申请单》第一联由申请企业留存,《通知单》第二联由开票企业留存。
第十九条 《通知单》的税务处理
购买方企业除符合以下条件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外,其他必须暂依《通知单》所列增值税税额从当期(即申请开具的当月)进项税额中转出,未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可列入当期进项税额,待取得销售方企业开具的红字专用发票后,与留存的《通知单》一并作为记账凭证。
(一)属于经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的,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二)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的,购买方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三)购买方企业所购货物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取得的专用发票未经认证的,购买方企业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对税务机关留存的申请单、通知单及所附审核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比照专用发票保管规定列入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按月依次装订成册,登记《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台账》(附件二),设专柜保管。
第二十一条 建立健全红字专用发票开具异常增长报告制度,主管税务机关要定期对企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进行归类分析,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企业红字发票开具信息,并逐级报告,针对性采取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红字发票率。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红字专用发票开具预警机制,各县区局参照省局考核标准自行制定红字专用发票率警戒线,及时监控辖区内红字发票开具情况,对于企业红字专用发票达到或超过警戒水平的,责成主管税务机关要及时对其进行评估检查。
第二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加大对企业开具红字发票的检查力度。
第二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进行培训、辅导。
第二十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企业纳税信誉等级,有选择地实行企业开具红字发票事前审核制度。对购买方企业提供《通知单》,由销售方企业开具红字发票的,须经负责分管的税收管理员审核无误后,方允许企业开具。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专用发票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比照一般纳税人开具红字发票的处理办法,通知单第二联交代开税务机关留存备查。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滨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管理办法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鲁国税发〔2007〕140号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保证《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规范有效运行,建立税收分析预警长效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加强绩效考核,省局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此件不另发纸制文件)
二OO七年十月十二日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规范有效运行,建立税收分析预警工作长效机制,整合税收分析所必需的经济、税收原始数据,定期测算、分析税收指标及预警发布,指导各级基层国税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分析查找日常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全省税收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系统》涉及的税收指标体系包括地区税负指标、行业税负指标和专项指标,其中地区税负指标主要为分地区和分税种的宏观税负,即一个地区或一个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量占GDP、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的比重;行业税负指标为一个行业的分税种税收占其税基的比例;专项指标是依据具体的税收业务、企业财务指标变动情况,综合运用税负率、变动率、弹性等方法测算纳税人问题疑点的指标。
第三条
《系统》涉及的指标分为分析指标和预警指标。
税收分析指标重在充分利用税收、经济数据,具体分析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税收管理各方面、各环节的现状,通过与全国、兄弟省、全省及各地市、本地近3年等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描述现状和变化趋势。
税收预警指标通过面、线、点多维扫描功能,全面揭示税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疑点,指导基层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征管、堵塞漏洞。面上,通过地区税负指标的预警发布,揭示地区税负差异程度和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线上,通过行业税负预警发布,体现分行业(小类)税种税负差异;点上,通过专项指标的预警发布,揭示具体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问题疑点。
第四条
《系统》预警信息的发布包括“一局式预警”、“一员式预警”、“一户式预警查询”等形式。其中,所有预警信息按照税务机关归集发布,则形成“一局式预警”;按税管员所管理的纳税人归集发布,则形成“一员式预警”。所有分析、预警信息按具体纳税人归集发布,形成“一户式预警查询”。
第五条
税收分析与预警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完整。尽可能采集全国、兄弟省、全省及各市的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和专项指标等信息,供各级国税部门对比分析。
(二)开放实用。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突出为基层税收征管服务的目的,科学筛选、分析、排查税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疑点。
(三)循序渐进。根据工作实际,先急后缓,逐步补充,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随着业务发展逐步完善。
(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借助先进的技术工具,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筛选分析、比对,自动排查疑点。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省、市、县各级国税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上下协调联动。各相关处(科)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促进《系统》健康顺利运行。
省、市和县级国税局都要成立“税收分析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各级税收分析预警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分管计统、征管的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税收分析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市级国税局由计统、征管部门负责人分别担任办公室正、副主任,县及以下国税局由征管、计统部门负责人分别担任办公室正、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各业务部门骨干兼职组成,负责税收分析调查工作组织实施中的有关具体事项。税收分析评估领导小组应建立例会制度,根据税收分析预警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
第七条
省局侧重于宏观分析和工作指导,负责《系统》的开发推广及升级优化,制定税收分析预警的制度办法,确定经济、税收数据的提取标准、指标口径和预警标准,定期发
布税收预警指标及疑点纳税人,对各市税收分析预警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对跨市地的预警信息落实工作协调;对各市开展调查落实及情况反馈工作进行监督评价;根据预警信息落实反馈情况制定或完善征管措施和制度。
省局各相关部门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其中:计划统计处负责牵头和协调,负责地区税负类,并会同有关业务处室做好行业税负类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等工作;负责对地区税负类、行业税负类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采集系统所需的经济税收数据等工作。征收管理处负责征管类专项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和调整等工作;负责对征管类专项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根据《系统》运行或各市反馈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应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堵塞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负责制定评估、稽查等收入成果在综合征管软件中的相关处理流程和方法。流转税管理处负责流转税类专项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和调整等工作;负责对流转税类专项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根据《系统》运行或各市反馈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应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堵塞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负责指导各市对缴纳流转税企业在评估或稽查完成后做好纳税申报及帐务处理。所得税管理处负责企业所得税类专项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和调整等工作;负责对所得税类专项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根据《系统》运行或各市反馈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应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堵塞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负责指导各市对缴纳所得税企业在评估或稽查完成后做好纳税申报及帐务处理。国际税收管理处负责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类专项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和调整等工作;负责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类专项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根据《系统》运行或各市反馈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应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堵塞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负责指导各市对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在评估或稽查完成后做好纳税申报及帐务处理。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负责出口退税类专项分析、预警指标的指标定义、口径解释、预警值设定和调整等工作;负责对出口退税类专项预警信息落实情况的分析、监控和指导,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负责依据基层反馈情况,对相关指标有效性进行监控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优化相关指标体系;负责根据《系统》运行或各市反馈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应职责分工,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堵塞漏洞,提高管理质量;负责指导各市对出口企业在评估或稽查完成后做好纳 3
税申报及帐务处理。稽查局负责根据《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制定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及组织实施等工作。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的系统维护并根据各相关业务部门需求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警发布。
第八条
各市局根据《系统》发布的税收分析和预警信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分析地区税负、行业税负、专项指标现状及历史变化规律,根据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确定本辖区调查分析的重点目标;指导县区对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开展调查分析工作,落实疑点,查找原因;对系统发布的地区税负、行业税负、专项指标预警信息进行落实和反馈,定期形成专题税收调查分析工作报告;对跨地区预警信息的落实协调和协作;根据《系统》运行中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制定加强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市局的计统、征管、流转税、所得税、国际税收、进出口、车购办、信息中心等按照部门职责,对应省局职责分工,深化做好各项指标的分析、预警、疑点排查、落实反馈等工作。市局的稽查部门应对区域内发现的重大偷逃税疑点问题组织检查,并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按要求选择案件来源,录入相关文书。
第九条
各县(市、区)局根据《系统》发布的税收分析和预警信息和市局下发的实施方案,做好疑点企业的调查核实工作,查找地区税负偏低、行业税负偏低、企业指标异常的原因;结合当地经济税源实际,制定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制度措施,提高税源控管水平;研究实行预警信息分类落实工作方法,指导、督促基层税收管理员对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落实、反馈,提高工作质量。
县级局的计统、征管、税政、税源管理、信息中心等按照部门职责,对应市局职责分工,做好疑点排查、落实反馈等工作。县局的稽查部门应负责对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转交的稽查案件组织检查,并在综合征管软件中按要求选择案件来源,录入相关文书。
第三章
数据采集、测算与审核
第十条 《系统》数据仓库由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机动车辆税收一条龙系统、涉外企业所得税汇缴系统、TRAS系统、外部信息管理系统等基础数据源采集形成。
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分为地区税负指标数据采集、行业税负指标数据采集和专项分析指标数据采集。
采集方式分为人工采集和系统自动采集。
地区税负基础数据主要采集税收收入数据和经济数据,税收收入数据取自会统年报,经济数据取自统计年报。由计统部门负责人工采集到TRAS系统,地区税负基础数据按
采集。
行业税负数据主要采集全国重点税源行业平均税负、全省分小类行业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利润、应税所得额、应缴税金、实缴税金等。行业税负所需数据由系统按季度自动采集。
专项指标数据主要采集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的纳税人财务、税收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数据等。个别指标所需的第三方数据信息由县以下税源管理部门人工采集;各级征管部门负责外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工作,除此以外专项指标的数据由系统自动采集,根据业务需要分别按月度、季度、采集。
第十二条 系统数据在数据仓库自动测算形成分析、预警结果。第十三条 指标数据审核
省局相关业务部门按照税种管理的职责分工,加强数据的审核,及时发现数据错误并查明原因、作出修改,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信息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过滤垃圾数据。
第四章
分析预警指标体系
第十四条 系统指标体系按功能分为分析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按类别分为地区税负指标体系、行业税负指标体系、专项指标体系。
第十五条 地区税负分析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全口径国税收入地区税负分析、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析、国税收收入地区税负分析、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析、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地区税负分析、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析、工业增值税税负分析、剔除特殊行业的工业增值税税负分析、商业增值税税负分析、工业企业所得税税负分析等分析指标,全口径国税收入地区税负偏低预警、全口径国税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偏低预警、内税收收入地区税负偏低预警、国内税收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偏低预警、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地区税负偏低预警、国内税收扣消费税后占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预警、工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剔除特殊行业的工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商业增值税税负预警、工业企业所得税税负预警等预警指标。
第十六条 行业税负分析预警指标主要包括: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缴税负分析、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实缴税负分析、企业所得税应缴税负分析、外资企业所得税应缴税负分析、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外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分析等分析指标,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应缴税负偏低预警、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实缴税负偏低预警、企业所得税应缴税负偏低预警、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偏低预警、外资企业所得税应缴税负偏低预警、外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偏低预警等预警指标。
第十七条 专项指标分析预警是对税收分析工作的拓展和细化,用以进一步分析纳税人涉税状况,查找纳税人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征管薄弱环节。专项指标分析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征管类分析指标:逾期应登记未登记纳税人比率分析、非正常户比例分析、达到起征点个体双定户分析、达到临界点个体双定户比例分析、注销户比例分析、个体双定户停业比例分析、不足起征点个体双定户比例分析、增值税纳税人普通发票使用面分析、欠税面分析、国地税个体定额比对分析等。
征管类预警指标: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预警、非正常户比例偏高预警、失踪纳税人重新经营预警、重复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预警、达到临界点个体双定户比例偏高预警、不足起征点个体双定户比例偏高预警、一年内停业三次以上或停业6个月以上户数预警、增值税纳税人普通发票使用面偏低预警、非正常户普通发票流失情况预警、注销户异常情况预警、欠税异常情况预警、国地税个体定额比对预警、连续三个月发票开具金额超过定额20%未做定额调整的个体双定业户预警、已办理税务登记而未领购普通发票的增值税纳税人预警、增值税纳税人领购普通发票但申报应税销售额为零纳税人预警、手工版普通发票平均开票金额低于所领购发票的金额版位的纳税人预警等。
增值税分析指标: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分析、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分析、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占比分析、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占比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分析、进项税额变动分析、进项税额变动与销项税额变动弹性分析、应税销售额变动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票率分析、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发票率分析、增值税与所得税弹性分析、应税销售额变动与应纳税额变动弹性分析、小规模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分析、机动车异常底牌车架号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与申报销售额比率分析、增值税未开票销售额比率分析、增值税开具普通发票销售额比率分析、应收帐款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分析、同行业运费与购销总量比较分析、同行业投入与收入比较分析、同行业电费与收入比率分析、同行业投入产出分析、存货周转率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海关完税凭证比对异常分析、运费发票比对异常分析、废旧物资发票比对异常分析、农产品收购凭证开具异常分析、废旧物资发票开具异常分析等。
增值税预警指标:一般纳税人零低申报预警、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废旧物资发票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异常预警、进项税额变动与销项税额变动弹性异常预警、应税销售额变动异常预警、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预警、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票率偏高预警、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发票率偏高预警、超过一般纳税人标准未认定小规模纳税人预警、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额偏低预警、机动车异常底牌车架号预警、存货周转率预警、固定资产周转率预警、在建工程增长预警、应付福利费减少预警、营业外支出 6
增长预警、长期投资增长预警、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增长预警、海关完税凭证比对异常预警、运费发票比对异常预警、废旧物资发票比对异常预警、同行业电费与收入比率异常预警、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开具异常预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即征即退税收优惠异常预警、申报销售额低于发票开具金额的小规模纳税人预警、期末存货与全部销售收入比率异常预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销售额小于发票开具金额预警、其他业务利润异常预警等。
消费税分析指标:产量原材料配比率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销售数量)变动率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与应纳消费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率分析、产量与销售收入弹性分析、销售毛利率与消费税税负弹性分析、应纳消费税额与增值税进项税额弹性分析、应纳消费税额变动率分析等。
消费税预警指标:产量原材料配比率偏高预警、销售成本变动率与应税销售额(销售数量)变动率配比率异常预警、销售成本变动率与应纳消费税额变动率配比率异常预警、产量与销售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销售毛利率与消费税税负弹性系数异常预警、应纳消费税额与增值税进项税额弹性系数异常预警、应纳消费税额变动率异常预警等。
车购税分析指标: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比对不符分析、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缺报税联分析、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缺存根联分析等。
车购税预警指标: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比对不符预警、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缺报税联预警、机动车销售异常发票缺存根联预警、公安农机部门已挂牌车辆发票与车购税征收车辆发票比对异常预警等。
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分析、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分析、增值税与所得税弹性系数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分析、期间费用变动率分析、成本费用率分析、查账征收内资企业亏损分析、查账征收内资企业低税额申报分析、企业所得税定额征收低税额分析、企业所得税申报与增值税申报比对分析、营业税与所得税弹性系数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应纳税所得额与收入总额弹性系数分析、应税所得率分析、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主营业务费用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分析、税收优惠企业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分析、资本金收益率分析、总资产报酬率分析、资产负债率分析等。
企业所得税预警指标: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异常预警、增值税与所得税弹性系数异常预警、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异常预警、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异常预警、期间费用变动率异常预警、成本费用率异常预警、内资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预警、营业税与所得税弹性系数异常预警、主营业务成本率预警、应纳税所得额与收入总额弹性系数预警、应税所得率预警、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预警、查账征收内资企业亏损预警、查账征收内资企业低税额申报预警、企业所得税定额征收低税额预
警、企业所得税申报与增值税申报比对异常预警、劳服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不符合减免税条件预警、重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预警等。
外企所得税分析指标:外企所得税营业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营业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应交所得税贡献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关联交易比率、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申报率、外企所得税核定利润率征收面、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率分析、外企所得税期间费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实际应税所得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应税所得率分析、增值税应纳税额和外企所得税应纳税额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期间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利润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应纳所得税变动率与利润变动率的弹性系数分析、外企所得税期间费用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营业利润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分析、外企所得税税收优惠企业实际应税所得变动率分析、营业税与所得税弹性系数分析等。
外企所得税预警指标:外企所得税营业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应纳所得税贡献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亏损预警、外企所得税零申报预警、外企所得税主营业务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期间费用率偏高预警、所得税申报与增值税申报比对预警、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营业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应交所得税贡献率偏低预警、外企所得税关联企业进口原材料企业申报数据与海关进口数据比对预警、外企所得税两头在外的关联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偏低预警、优惠期和非优惠期的成本利润率变动率偏低预警、不符合条件享受生产性企业定期减免税收优惠预警、不符合条件享受出口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预警、经营期不足十年享受免于追缴所得税待遇的预警等。
出口退(免)税分析指标:应退(免)税出口额变动分析、商品出口额变动分析、出口单价变动分析、未申报退(免)税出口额分析、换汇成本变动分析、异地报关分析、应退(免)税额变动分析、出口不退税商品分析、生产企业新增出口商品分析等。
出口退(免)税预警指标:应退(免)税出口额增长异常预警、商品出口额增长异常预警、出口单价变动异常预警、未申报退(免)税出口额异常预警、换汇成本变动异常预警、异地报关预警、应退(免)税额变动异常预警、出口不退税商品异常预警、生产企业新增出口商品异常预警、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比例异常预警、进料加工边角余料核销异常预警、纳税申报与免抵退税申报比对异常预警等。
财务分析指标:期末存货与收入比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帐款变动率分析、应付账款周转率分析、应付帐款变动率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总资产变动率分析等。
第五章
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落实反馈 第十八条
预警值的设定和调整
预警值是预警范围的参照标准,是对各项指标是否进行预警所采用的对比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税负预警值、行业税负预警值、专项指标预警值。
地区税负预警指标预警值的设定标准参照全国、全省同期同口径平均税负和各市、各县区近3年同口径平均税负水平。地区税负预警值由计划统计处确定、调整。
行业税负预警指标的预警值设定标准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行业税负和全省行业平均税负,由计统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确定、调整。
专项预警指标的预警值采取不同方法确定,比率类专项指标采用均值方差模型自动测算预警值,变动率类和弹性系数类专项指标采取数据测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的办法确定预警值。专项预警指标预警值,由各业务处室按照税种管理分工确定、调整。
第十九条
预警信息的发布
《系统》根据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专项指标分析情况,结合设定的预警值,自动测算形成预警信息,定期(按月、季、年)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地区税负预警信息、行业税负预警信息、专项指标预警信息。
预警发布实行三级预警机制,按照预警指标状况确定预警等级,预警等级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
地区税负预警级别根据本地区税负低于全国平均税负、全省平均税负,或者低于本地区近三年平均税负一定幅度的,分别确定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行业税负预警级别根据行业税负低于同行业全国重点税源行业平均税负预警下限、全省行业平均税负预警下限一定幅度的,分别确定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专项指标预警中,纳税人预警级别根据预警指标权值由系统自动测算,即对不同预警指标设定不同的分值,根据纳税人指标预警情况,结合纳税人类型计算预警总分,反映预警纳税人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选择预警问题相对严重的纳税人通过一员式预警发布。对通过一员式发布的纳税人预警信息,根据预警总分,分别确定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第二十条
预警信息的落实
各级应高度重视预警信息的落实工作,研究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提高落实工作质量。对《系统》发布的地区税负预警信息,属于蓝色预警应引起重视,深入分析地区税负变动原因;属于黄色预警要进行重点分析,结合《系统》发布的低税负行业和低税负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负水平;属于红色预警要结合《系统》发布的低税负行业和低税负企业全面深入调查剖析,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税负水平。
对《系统》发布的行业税负预警信息,属于蓝色预警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属于黄色预警要对本行业该类型疑点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属于红色预警要对本行业全部疑点企业进行调查剖析。
对《系统》发布的进入“一员式”的专项指标预警信息,基层国税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应及时做好反馈和解除,不断提高落实工作质量。《系统》设定的反馈状态分为“待反馈”、“按期反馈”和“逾期反馈”三种,税收管理员在当期预警信息发布后30日内,只要查看了预警信息,即为“按期反馈”;超过30日查看的为“逾期反馈”。税收预警信息的解除包括“待解除”、“准解除”和“完全解除”三种状态,其中“准解除”为预警信息转入纳税评估或税收稽查,并已出具评估结论或稽查报告但税款、罚款、滞纳金尚未入库状态;“完全解除”指该预警信息已完全处理完毕,包括税款、罚款、滞纳金已入库或其它调整或经落实未发现问题三种情况。以上反馈和解除的期限原则上应在下一期预警信息发布前完成,但对于较复杂、难以在一个预警周期内落实完成的预警信息(如发现重大案情等),也可适当延期,并在半年工作报告中说明。
第二十一条 各级应建立《系统》运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撰写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运行工作报告,逐级上报。
市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运行工作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本期《系统》运行情况,如所属县(市、区)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专项指标的预警情况,针对预警信息开展纳税评估(含企业自查、约谈)、日常检查与税务稽查等工作情况、落实预警信息成果,发现的税收管理薄弱环节及采取的工作措施,以及修改优化《系统》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上述工作报告原则上每半年上报省局一次,每年1月25日和7月25日前分别对省局半年来发布的预警信息落实情况进行总结、上报;特殊情况,按省局要求时间上报。报送时,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报送省局相关处室,并同时报送牵头处室。
市局按照省局工作要求明确所属县区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运行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及报送要求。
第二十二条
预警信息的反馈统计
省局定期通过《系统》的“预警反馈统计”模块查询统计各地预警信息反馈情况、预警信息解除情况、税收收入成果等,并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按单位、按指标类别、按税种等进行定期通报。
第六章
监督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
各级税收分析评估办公室负责税收分析预警工作考核办法的制定、考核情况的汇总和考核工作的协调,各相关处(科)室根据业务归口做好相关考核。《系统》运行工作成效纳入各级目标管理,实行逐级考核的办法,即省局考核市级局,市级局考核县级局。
第二十四条
对本办法中规定的各级税务机关、部门所涉及的职责分工,未按时落实到位的,或工作进展缓慢、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按照全省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予以考核扣分。
第二十五条
对通过利用省局下发的税收分析预警信息,积极开展税收分析工作,切实提高本地区税收管理和税负水平,且其采取的方法、制定的措施与取得的经验对全省税收分析预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的单位,省局给予表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省局给予嘉奖,并按照全省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予以考核加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所称县级局包括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经济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和直属分局等。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抄送:省税务学校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7年10月12日印发
第五篇: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办法(推荐)
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办法
1.为加强公司的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办法》的规定,制定 本办法。
2.公司各部门和员工申请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必须遵守本办法。
3.公司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部门,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
4.公司各部门和员工申请开具发票,由经办人员填写《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申请表》,《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申请表》各栏须填写齐全,经部门主管、主管副总和总裁签 署意见后,由财务部门开具发票。
5.千元版发票由部门主管签署意见;1 万元以上(含本数)5 万元以下(不含本数)由部 门主管、主管副总签署意见;5 万元以上(含本数)由部门主管、主管副总签署意见后,须经总裁审批。
6.财务部门开具发票时,必须认真审查申请手续、购销合同或协议、出库单等业务成立 依据及合法性;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 开具发票。必须按经营业务实际发生金额开具发票,不得虚开发票,也不得提供空白发 票。
7.开具发票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按号码顺序,逐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和抵扣联加盖公司财 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
8.开具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需开红字发票的,必须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或 取得对方有效证明;发生销售折让的,在收回原发票并注明“作废”字样后,重新开具 销售发票。
9.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 票使用情况。
10.所有部门和员工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 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11.未经税务机关监制,或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财务印章 或发票专用章,伪造、作废以及其他不符合税务机关规定的发票、收据或白条,不得作 为财务报销作证,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拒收,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报销。
12.财务部门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开具的发票存根 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五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13.财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发票丢失,应当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 机构,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14.本办法未规定之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15.本办法由财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自二 OO 九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 二 OO 九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