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职工延长退休年龄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企业职工延长退休年龄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 摘要:
现如今,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都达到迅猛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明显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人口老龄化以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预计,中国可能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数将占世界首位。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将退休年龄延迟到六十五岁到六十七岁之间,但这目前还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然而,延迟退休年龄却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背景:
我国的养老基金可能存在缺口,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养老金的积累可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出现严重的问题,使得延迟退休更是势在必行。
然而由于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难以找到工作,延迟退休无疑给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由2001年的114万,增加到2013年的700万,而且预计近两年还会继续增加,而且从2001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而且就业率也从2001年的70%升到06年的77%,又降到13年几乎和01年70%差不多的水平,大幅增加的高校毕业生,几乎不变的就业率,无疑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对于2015年毕业的我们也是明显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所以对于延迟退休我们又不得不好好思考下其利弊。
专家观点:
那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分析这个问题的吧,对于延迟退休,有人持支持的观点,也有人持反对观点,专家普遍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并不会挤压就业,但未来若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企业的缴费压力增加,应适当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问题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人保部官员介绍,2010年中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当前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岗位缺口达到1200万。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为数约1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然而在不少反对者看来,推迟退休年龄,势必挤压年轻一代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强调编制名额的正规就业部门,老人不退,新人的就业、晋升机会将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学者的测算也显示,如果从现在起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增加的劳动人口将达到3000万-4000万,这无疑会使整个社会无法承受过大的就业压力,较低的就业率不止不利于国家经济,政治水平的发展,还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进步。
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进渐行。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59%的受访者认为废除退休双轨制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
2015年3月,今年的两会延迟退休的问题再次被提出,两会正式提出将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关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延长到六十周岁。但政策并非一刀切,而是留有口子,上面所提的人中,可以自愿申请五十五周岁退休,而年满六十周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少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延迟退休,可以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这一新规定引发了社会的不少争议,有些从养生的角度对这一延长退休年龄提出了疑问,60岁左右的老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年轻人,如果好好完善相关体系,可能会增加工伤的发生。另外,在社保缴费方面,意味着他们需要多缴纳几年的费用,而且还会迟几年拿到自己的养老金,对于一些非正规的企业,不给员工支付养老费用,这一部分费用无疑更增加了员工的负担,他们就可能选择把自己的钱存起来,用自己的钱养老,而不会去等待那迟来的养老金,这样一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就不能充分发挥到其作用了。这么一来,弹性退休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优势:
当然延迟退休年龄也有许多优势,这也是延迟退休年龄必须实行的原因。
1、延迟退休可以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缓解养老金支付压 力。
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我们国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无疑证明了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增加,养老金的支出也在增加,为了维持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延迟退休显得尤为重要。
2、延迟退休也可以适当减轻年轻人的赡养压力。
现如今社会,一般家庭几乎为“421”模式,即两个人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虽然有了养老金,但年轻人还是需要尽子女的义务,多陪陪在家里无聊的父母,然而工作原因,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够,给子女带来许多压力,如果父母可以多工作几年,这样子女也可以减少一些压力,各自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3、同时可以缓解老年人的无聊,让他们在老年的时候仍然可 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不仅可以在自己老年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且有些人到30左右才在事业上比较稳定,如果他们在55或者60就要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会比较短,而且在他们退休时正是经验丰富,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如果让他们这么早退休,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研究意义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国更多的城镇职工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所持有的看法与观点,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有关延长退休年龄意愿的研究并不仅仅从学术上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就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延长退休年龄意愿的研究对于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政府执行延长退休年龄政策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者的意愿与政府期望之间的不符。
所以,调查城镇职工对于延迟退休的观点尤为重要,可以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做出是否延迟退休年龄,怎样延迟的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为了调查城镇职工对于延迟退休的观点,我采取了以下方式方法:
1、通过资料收集,找到对于城镇职工过于延长退休年龄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专家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观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分析,得出必要的结论,毕竟专家的观点还是比较有权威的。
2、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对城镇职工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查,了解现行职工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所持有的观点,看其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以及其中的原因。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在是否延迟退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且做出相应总结,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为62.6岁,男63.6岁,女61.7岁。
根据美国法定退休年龄标准的设计,1924—1937年的14年间出生的人口,统一执行65岁(整数)的退休年龄;1938—1942年的5年间出生的人口,则执行每年等距延长两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即1938年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为65岁零两个月,1939年的为65岁零4个月,依此类推,直至1943年的达到整数66岁,并直接与下一段相接;1943—1954年的12年间出生的人口,统一执行66岁(整数)的退休年龄;1955—1959年的5年间出生的人口,同样执行每年等距延长两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即1955年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为66岁零两个月,1956年的为66岁零4个月,依此类推,直至1960年的达到67岁。在美国,法定退休年龄也称为正常退休年龄,它的设计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而且男女退休年龄统一。
而我国在单位参保,并且从单位办理退休的:1.男同志,工人和干部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都是60岁退休。2.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工人是50岁。二.在个体窗口办理退休的:1.男同志是60岁退休。2.女同志进入个人窗口参保缴费超过3年的,一律按工人办理退休手续和待遇,50岁退休。没有超过3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55岁退休,工人50岁退休。三.从来没有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直接进入个人窗口参保并且退休的:1.男同志60岁退休。2.女同志55岁退休。1.男同志,工人和干部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都是60岁退休。2.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工人是50岁。3.具有高级(教授)职称的可以适当延长.4.两院院士没有退休时间规定.很显然,和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明显低于这些国家,不得不思考一下,这可能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因素,毕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平均寿命已经增加,退休时期大多身体硬朗,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同时可以减少养老金支出,所以这方面可能需要适当借鉴外国经验。关于延迟退休,不同的专家则有不同的观点: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现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中长期测算。结论是如果不改革,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37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到204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累计收不抵支,完全枯竭。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副教授提出两大改革建议:放开计划生育和实施延迟退休。
郑伟认为,我国养老金的缺口,靠财政弥补已不可能;惟有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保证养老金稳定发放的可持续性。但他提醒,改革有一个时间窗,如错过未来几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期,将无法挽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强调,在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对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府须有急迫意识和忧患意识。
贡森介绍,“延迟退休”并非“一刀切”式地提高退休年龄,而是“一年涨几个月”的渐进式改革。比如,现在退休年龄是60岁,今年退休的老人,可以是60岁零两个月或三个月时退休,之后逐年按月提高退休年龄,“这样对每个人的影响并不大”。
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齐传钧明确向记者表示,他并不支持现在就延迟退休,因为现实中,五六十岁的人就业能力已经比较弱,整体医疗保障又不够发达,许多人的生存状况不佳。但他同时承认,中国老龄化速度太快,逼得延退一事已经“等不起”。
白天亮认为,弹性退休最大的难度,在于实施中可能诱发新的不公。“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前者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后者容易产生“一言堂”或“暗箱操作”,都带来了不公平。这在有编制限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事业单位更复杂。”
对延迟退休年龄,我对宣钢的员工进行了简单的访问(由于工作原因,不方便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20个管理人员和40个车间工人,16个管理人员,占到80%表示支持推迟退休,而31的车间工人,即77.5%不支持,还有6个表示无所谓。
根据原因统计,大多数管理人员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主要有:
1、认为自己在退休的时候身体还可以胜任管理的工作。
2、自己可以为企业奉献更多的力量,毕竟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这里。
3、在工作岗位上可以有更多的收入,同时可以减轻国家养老金的负担。
4、自己觉得退休后的生活会变得无聊,宁愿在工作上才会有更多的乐趣。而大多数工人不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原因有:
1、工人的工作强度大,觉得自己老了后不能胜任这种工作了。
2、工人的工作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应该培养更多的新人,也可以给他们机会(也就是我们说的减轻就业压力)。
3、有些工人表示自己现在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当然盼着快点退休。
4、现在的工资和退休后的退休金相差无几,自己宁愿少得到点薪酬,也希望可以安享晚年。
5、还有些工人认为延迟退休是国家官员贪污养老金的手段,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当然这只是占少数,而且没有太多根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分析对于延迟退休之所以工人和管理阶层 有不同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有:
1、不同阶层的工作强度不同,管理层侧重脑力工作,而工人则是更多简单繁重的体力活动,因此管理层希望在这个岗位上多多奉献自己的能力,而工人由于体力劳动较重,到退休年龄时,大多已经身体不支,不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更希望在家里安享晚年。
2、由于退休金和工资的差异,管理层在退休后退休金待遇远不足退休前的薪金待遇,而工人退休后待遇却和退休前相差不多,而且退休前的工作强度大,可能危害到身体健康。
3、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管理阶层认为自己可以为企业做更多贡献,同时可以老有所为,是一件比较快乐的事情。而工人则认为自己的工作也不能为企业做更多贡献了,还不如早点从职位上退下来,给更多新人提供工作机会,同时管理层人才不易培养,需要在岗位上更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工人的活则是简单繁重,有好多的新生劳动力可以替代,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减轻了就业压力。
很显然,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弥补资金缺口,去年,我国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1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决算的说明”,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2013年支出16699亿元,同比增长20%,比五年前翻一翻,专家表示,未来的养老基金很有可能难以支付养老金,入不敷出,出现养老金赤字,按统计速度,这种情况在2014年底就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却没有更多的人来缴费,出现缺口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延迟退休的政策似乎呼之欲出,然而政策的改革又不能一蹴而就,这样只会会带来更多问题,需要讲求方式方法。应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采取差别退休或者弹性退休的方式。那就需要慢慢进行以下工作:
1、努力缩小男女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
原因在于,根据人的平均寿命统计,女性平均寿命已经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女性从事高体力活的又很少,加上女性在抚养孩子等家庭方面付出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女性的工作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在五十五岁时,或许还是其比较辉煌的时刻,这时候退休,无疑遏制了女性的发展。国外有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男女同龄退休的政策,这也是我国改革的一个方向,今年两会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延迟退休年龄便是向这方面迈出一步。
2、延迟退休年龄不能采用刚性的方式,需要柔性对待
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来选择退休年龄,愿意延迟退休年龄的可以延迟,不愿意的可以自愿提出申请,也可以按国家相关规定来延迟退休年龄,正如今年两会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延迟退休采取自愿的原则,而不是“一刀切”,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采取新的政策。
3、延迟退休年龄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有专家认为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可以采取三年延迟一年或者每年延迟半年的方式,这样也只需要十年左右就可以延长到65岁,也让员工更好接受。
4、延迟退休年龄需要差别对待。
对于一些高危职业不宜延迟退休年龄,不然可能会增加工伤的发生率,毕竟人年龄越大体力越是不支,越是容易发生工伤事故,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而对于一些正副处级干部等。需要的更多是经验和脑力等几乎没有危险系数的工作,适当延迟其退休年龄可以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还有一些中高技术人员,熟练的技术也是新人短期内学不到的,所以延迟他们的退休年龄无疑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5、对于愿意延迟退休的员工可以给予更多的福利或经济补 偿。
如果退休金和工资差不多的话,或许许多人不愿意延迟退休年龄,更愿意在家里安享晚年,即使强制延迟他们的退休年龄,他们也许也不会好好努力工作,发挥不到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到的作用,只有让他们感觉到比养老金更好的待遇,他们才自愿在身体力行的时候更多的待在工作岗位上,毕竟还是有许多人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
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
1、随着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加,我国面临逐渐加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不应当过分延长退休年龄。不然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同时,应当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支持,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采取“ 循序渐进” 的方式, 逐渐延长退休年龄。不能一下延长到和发达一样的年龄,毕竟我国和别的国家在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是有所差异的,一下延迟退休到和发达国家差不多的年龄必然会有好多人不能马上接受,因为毕竟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接受延迟退休,这关系到许多人的意愿和利益,在实行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强加实行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3、制度弹性化, 不同的行业、职业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毕竟不同行业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工作待遇不同,不区别对待不现实,会有更多的阻力。
4、完善配套设施改革, 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消除养老金缴纳与分配中的不公,防止缴纳养老金而给收入低的职工带来压力。
5、适当降低企业的缴费率,延长退休年龄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缴费压力,企业压力大最终还是会努力想着从员工那里谋取更多的利益,无疑也增加了员工的压力。
通过这次调研,我了解到了一些城镇职工关于延迟退休的态度,并且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原因,其实延迟退休虽然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但却不能急于一时,需要循序渐进,在进行改革的同时,还要尽量顺应民意,既不能强制实施,也不能一刀切,不同行业职业要区别对待。所以延长退休年龄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探讨研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既解决国家经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48-149 【2】 成洋.关于城镇居民延长退休年龄意愿及因素调查研究【J】.经济与法,2013(303):139-141 【3】 张乐川.上海地区延长退休年龄意愿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196):62-63 【4】 黄阳涛.企业职工延长退休年龄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南京市某经济开发区的调查【J】.经济观察,2013(294):46-47 【5】 常子瑜.浅议延长退休年龄之利弊【J】.中国经贸,2014(7):226-226
第二篇:养老院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结果
我们从生活满意度(需求方)和养老院服务质量(供给方)两方面出发,分析养老院需求因素,结果展示如下:
1、生活满意度主要通过老人对家人、邻居、亲朋、社区等的社会总体评价进行反应,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情感支持,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健康状况、籍贯方面,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婚姻状况和儿女数等,情感支持包括老人从子女方面获得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及生活照料的获得和提供等内容。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其对养老院的需求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生活满意度越低,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入住养老院。通过分析个人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年龄与老年人的需求意愿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文化程度与个人年收入与养老院的需求意愿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威海市敬老院中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以小学或者无学历居多。在所研究的四个维度中,家庭状况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数据,我们看出养老院中的老人多数为丧偶,同时在情感支持方面,养老院老人获得的情感支持与经济支持与养老院医院需求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
2、另一个方面的研究中,我们根据预先收集到的资料,选取了威海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老人进行了交流,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专访,在养老院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养老院的餐厅,休闲场所,老人住所,在与相关负责人的专访中我们从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老人的需求状况以及养老院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通过负责人员提供给我们的相关数据材料以及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重点从养老院服务质量状况角度出发来研究对于养老院需求意愿的影响,经过我们的初步研究分析,资金是限制养老院提升服务质量状况重要原因,资金短缺造成老年人健身器材、娱乐设施、医疗保健等资源稀缺,设备更新较为缓慢,其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重点从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专业素质、有无相关工作经验和在敬老院工作工龄四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养老院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再就业或者进城务工人员,大都没有专业背景,通过定期的培训成为敬老院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有限,同时敬老院服务项目的完备性直接影响到敬老院的服务状况水平,调查中我们发现,敬老院的服务功能其实比较简单,服务项目也较单一,大部分的服务项目都是在医、食、住这三个方面,这样就仅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娱乐活动较为单一,在访谈中负责人员还谈及到政府政策支持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合理统一规划养老机构建设的地点,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对养老机构予以支持。
3、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得到一个威海特有的数据现象,在本地还是外地的数据调研结果中,我们看出有四分之一的老人来自外地,针对这部分老人,我们专门与其进行交流,发现因为威海的空气质量状况较好,较适合居住,因此他们选择在威海进行养老,针对此项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威海政府可以重点重资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品牌养老院,依靠威海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吸引全省乃至全国老人前来养老。
4、同时我们发现在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等背景下,养老机构在农村地区存在少量需求意愿,因此,需要更要关注农村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整合农村各种力量,为老年人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科学预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和养老院的需求意愿,稳步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事业发展。
第三,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合理引导农村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
第三篇: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任何社会政策制定都是出于“好意”,但另一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
生,即政策能够产生人们不曾预料到的“负外部性“。
1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正面影响
延长退休年龄所产的正外部性的核心是有利于养老金平衡。养老基金平衡可以稳定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图:
宏观经济:1.延长退休年龄减少对国民财富的消费,让更多的财富变成生产再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如果退休年龄过低则基金积累就少,为维持基金平衡则缴费率会提高,那么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就会下降。
微观经济:1.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说,延长退休年龄的同时也延长了基金运营时间,有利予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2.当延长退休年龄后,劳动力的成本在降低,雇主选择劳动力替代资本,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得到扩大。3.如果延长退休年龄使其工作所得的积累增加,储蓄增多,伴随着储蓄的增多和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用于商业保险的支出也会增加,最终保障人们退休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负面影响
1.有学者认为,现在应该优先考虑就业的问题,并假设现有的人能够从社会上得到工作岗位,就能创造财富,创造了财富就不是花养老金,而是创造了价值,给未来提供了养老金,也减少了现在养 老金的开支。
2.与我国的传统观念“老有所养”相冲突。而推迟数年领取退休金则意味着这样的日子可能推迟到来。
3.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健康方面的损害。尤其对于在职时收入低,退休后预期寿命短的劳动者是不公正的。
4.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贪污。
如果监管不严,可能成为贪污、非法挪用的目标,与延长退休年龄积
累养老金的目的背道而驰。
综上所述,就四个负外部性而言,从制度设计上其实是完全可以修正的,使之对 政策实行不产生过度危害,从而得出,延长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 选择。
第四篇: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一、二孩生育意愿的基本情况
我区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初婚家庭中,扣除病患、结扎等特殊情况,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家庭共计48093个。在这些家庭中,育龄妇女为30岁以下的家庭有599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13%;30-35岁的家庭有1070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2%;36-40岁的家庭有11025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3%;40岁以上的家庭有20372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42%。我们将有生育条件的家庭按育龄妇女年龄进行比例抽样,共抽取500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查总数的16%,没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査总数的63%,不确定的占调査总数的21%(如图)。
生育意愿随育龄妇女年龄影响很大,年龄越大生育意愿越小。不同年龄段的家庭中,30岁以下的家庭,有生育意愿的占该年龄段家庭的3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38%,不确定的占27%;30-35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24%,没有生育意愿的占44%,不确定的占32%;36-40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1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66%,不确定的占18%;40岁以上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3%,没有生育意愿的占88%,不确定的占9%。(如图)
二、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1、从受教育程度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要高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在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为9%,高中教育的30%,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有61%;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20%,高中教育的占42%,大学教育及以上的占38%;在不确定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12%,高中教育占35%,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占53%。
2、从职业分类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生育意愿要高于其他职业。而企业职工的生育意愿最低。在职业分类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二孩生育意愿最髙,为23%,其次是个体工作者、无业人员和企业职工,所占比例分别是19%、15%和14%。没有生育意愿的职业分类中,企业职工排名最高,为67%,其次是无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作者,所占比例为64%、59%和56%。
3、从家庭收人看,生育意愿受家庭收入影响明显,在相同收人层次中,收人高的家庭选择“想生”的比例高于“不想生”,而收人最低的家庭犹豫度最高。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收人低于5万的家庭占38%,收人5-10万的家庭占46%,收人10-20万的家庭占20%,20万以上的仅占1%。由于家庭收人问题较为敏感,所以这个数据应低于实际水平,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收人水平的生育意愿。
在调查的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26%,5-10万的家庭占44%,10-20万的家庭占29%,20万以上的家庭占1%;在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35%,5-10万的家庭占47%,10-20万的家庭占1*7%,20万以上的家庭占1%;在选择不确定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37%,5-10万的家庭占42%,10-20万的家庭占21%,20万以上的家庭没有选择。
4、“为大宝”是选择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选择“有生育意愿”和“无所谓”的调查者中,有86%的调查者选择“给大宝一个伴,利于大宝性格培养”作为选择生育的原因之一。33%的调查者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选择生育,31%的调查者是因为多孩多保障选择生育,18%的调查者是因父母意愿选择生育。
三、存在的问题
1、扎堆生育考验社会公共资源的承受能力。2015年系农历羊年,有属相偏好的的人群会选择提前或者推迟生育,政策放开后,有政策预期的,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群众会选择在2016年生育,预计2016年出生将会有爆发性增长。在生育高峰年,医疗机构的孕产资源、孕婴行业的服务资源以及后期的教育资源等种种资源分配紧张的问题都将考验正常的社会秩序。
2、二孩生育的配套服务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在本次调查中,74%的调查者因无人照看孩子而选择不再生育,80%的调查者希望社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0-3周岁的托儿服务;76%的调查者希望增加看护假。在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年龄、经济因素外,社会配套服务和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更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3、“想生”但不能生和不敢生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育龄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上家庭有20372个,占符合条件家庭的42%,这个数据是排除已知的绝经或手术失去生育能力的家庭,但疾病或其他因素影响生育效果的情况未知。选择因育龄妇女年龄过大而没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查总数的45%。年龄偏大的家庭会担忧生育能力和生育效果,也是现实存在“想生”却不能生和不敢生的问题。
四、做好二孩政策实施保障工作的建议
1、随时做好政策咨询和办理工作。卫计部门随时提供政策咨询,一旦政策可以实施,要广泛宣传并做好各项手续办理工作。本次调查有意愿生育的家庭中,希望马上怀孕的占近65%,在政策实施后将会有一个手续办理髙潮期,要提前做好预测和准备工作,保证快捷方便。
2、提供全面的孕产期服务。卫计部门应根据出生预报,提前做好规划,提高产科门诊和病房的接待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专业的服务机构,方便有需求的育龄群众随时咨询访问,服务机构孕期随访工作也要做全做细。特别是希望马上怀孕的人群中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高龄产妇,对高龄产妇要建立一套专门孕前、孕中的检査方案,对每一位高龄产妇要独立建档,提高随访密度,加强保障服务力度。
3、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托儿、育儿机构服务。祖辈帮忙带孩子一直是我区的家庭养育传统,现政策放开,很多家庭的祖辈年龄已大,无法胜任带孩子的工作。我区现在0-3周岁的托儿机构几乎空白,政府可推出或鼓励社会推出更多优质优惠的服务机构解决这一问题。
4、相关部门可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做好保障工作。劳动人事部门要提前做好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向社会输送更多保姆、月嫂、育婴员等专业服务人员,保障需求;物价部门要监控“婴儿潮”概念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防止漫天要价,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教育部门要根据出生情况,预测生源,做好弹性应对,对于生源陡增的年份,要做好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保障正常的教育秩序。
第五篇:社会发展局关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
社会发展局关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
和提高退休费标准的实施意见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沪府发[1986]93号)精神,结合委、局实际,现就基层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和提高退休费标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延长退休年龄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高级专家系指:正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正副主任医师、高级经济师、高级统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专家。本意见所指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系指上述高级专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被单位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一般应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凡达到退休年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如期办理退休手续,不需本人申请。因工作需要,经上级部门批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三)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承担市级及以上课题或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尚未完成,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重大影响的;担任研究生主要指导教师、且被带教的研究生尚未毕业的。
2.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的。3.本人提出申请。
4.必须是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且在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限额范围内。
(四)审批程序
由所在单位同意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人事局审批。
(五)其他
1.延长退休时间一般为一年,如需继续延长须再次报批。2.申请延长退休年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的,在延长退休的年限内不再担任领导职务。
3.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延长退休期间,申请新的课题、科研项目及招收新的研究生,不作为再次申请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
4.女性高级专家到达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确因工作需要续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参照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执行。
5.教育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关于适当延长中心城区选派到郊区工作的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年龄的通知》(沪教委人[2007]84号)执行,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二、提高退休费标准
(一)教育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退休费标准按照《关于对本市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退休教师给予奖励的实施办法》(沪人[1989]148号)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对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满二十五年的女教师退休时享受养老金优惠待遇的实施办法》(沪劳保业二发[1998]34号)执行。
(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退休费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提高退休费标准的10%:(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的三等奖及以上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学术带头人或发明者);
(2)省、市、自治区和各部委科技成果奖的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学术带头人或发明者);
(3)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五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本行业有突出贡献者。
2.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提高退休费标准的5%: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一年以上、且在本区本行业有突出贡献者。
上述人员提高退休费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的100%。
(三)审批程序
由所在单位同意并经局审核后,报区人事局、社保中心审批。
三、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和提高退休费标准的意见>的通知(浦社发[2005]45号)即日起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