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务文书学习
重点掌握简报、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规章制度的涵义;调查报告的特点;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规章制度的一般写法;简报、计划、总结的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应为本章的重点文体。
事务文书与行政机关公文合称“通用文书”,是各个社会行业和部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都有可能用到的一类文体。因此,对其写作要领,特别是其中一些重要文种的写作要领,应当熟练掌握。
1、简报:即情况的简要报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情况反映”、“情况交流”、“简讯”、“动态”、“内部参考”等都是指简报而言的。
2、调查报告:就是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3、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这里所说的计划主要是就工作计划而言的,是对某一单位或部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作出打算和安排的文书。
4、总结:这里所说的总结主要是就工作总结而言的,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5、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机构所制定的,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实用文书。规章制度的种类很多,公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准则、守则、标准、须知等等,都是各自有着不同用途的规章制度。
6、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7、条例:条例是对某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条例的规范对象较为重大,涉及面较广,且一般是作为法律的重要补充,是行政法规的主要形式。其内容较为全面系统。
8、规定:是针对某一事项或活动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有关人员贯彻执行的一种文书。
9、办法: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10、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书。
11、讲话稿:主要是指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发表讲话时所用的书面材料。
一、简报
㈠简报的一般写法
机关单位编发的简报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大都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1、报头部分。报头,又称版头,一般占首页三分之一的上方版面,用间隔红线与正文部分隔开。报头的内容包括:
⑴简报名称:如《商业工作简报》,在居中位置,用套红大号字体,要求醒目大方。
⑵期数:排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按期序编上,有的还注明总期数。
⑶编发单位:在横隔线的左上方位置上。
⑷印发日期:在横隔线的右上方位置上。
⑸密级:在报头右侧上方位置,标志密级并加标识★,如“机密★”、“秘密★”或“内部刊物”;保密时限在标识后写上,如“1年”或“4个月”之类。
⑹份号:印在报头左侧上方位置。
2、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简报的核心部分。一般由按语、标题、正文组成。
3、报尾部分。在简报末页下1/3处用分割线与文稿部分分开,分割线下与之平行的另一横线间内标本期简报的“报、送、发”单位名称,右侧注明本期印数。
简报的编写不像其他公务文书那样程式化,无论文字、语言、标题制作都要求清新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简报的编写者完全可以根据内容和行文的需要,在编写上不断创新。
㈡简报的写作要求
编写简报,必须做到“精”、“准”、“快”、“简”。具体地说,应当做到:
1、选材要精当。
2、事实要准确。
3、编写要迅速及时。
4、内容要简明扼要。
简报样式如图所示:
二、调查报告
㈠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交流典型经验,吸取教训,推动工作等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真实性
调查报告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数据与图片能增强报告的真实性与说服力。真实是调查报告的生命线。
2、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一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处理实际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
3、典型性
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无论是经验,还是问题,都应该具有典型性,要能起到以局部反映全局或以“点”带“面”的作用。调查报告的典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典型;二是文章所运用的材料典型。好的调查报告不仅对调查对象总结工作、提高认识具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全局性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㈡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从结构形式上看,无论哪种调查报告都包括标题、署名和正文三个部分。
1、标题
调查报告常见的标题形式有两种:
⑴公文式。由调查单位(或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文种名称三个要素组成,如:《天津自行车在国内外市场地位的调查》。也有的省略调查单位,只写调查内容、文种二项,如《关于当前微电脑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⑵文章式。文章式标题有单双之分,单行标题有的突出调查报告的内容;有的突出调查报告的主旨,如:《皮革服装在济南市场畅销》。双行标题一般用正标题突出调查报告的主旨,用副标题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性质、特点等,对正标题起补充作用,如:《“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关于舟山鱼滞销情况调查》。
调查报告无论采用哪种标题,都应做到具体、醒目、简明。
2、署名
为了对调查的内容负责,应在标题之下写上作者名称。
3、正文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⑴前言
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⑵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
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因此在分部分写作时,常常要在每一部分之前加序码和小标题。
⑶结尾
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
①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
②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
③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
④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简洁有力,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结尾部分的写法:
总结式
总述内容,明确观点;
指导式
指明努力的方向;
启发式
提出发人深省、引人思索的问题;
号召式
预示前景,发出号召,等等。
㈢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事实对于写作者来说可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尽地占有材料,写作者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才有写作的资本。因此,写作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详尽地占有材料。
2、认真分析,合理组织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
搜集材料时难免菁芜并存,纷繁复杂,写作时要对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合理地组织材料,做到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这样的调查报告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3、讲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是写好调查报告的保证。
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致的结构形式还是具备的。依照这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写作,有利于提高文章质量和写作效率。语言除了应当具备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朴素之外,还可以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及名言警句等,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㈣调查报告的种类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的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广,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学术观点。
2、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为了概括出先进人物或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正面经验,使其便于在面上发挥影响。调研对象是一个或一类特定的先进典型。调查报告写成之后,其中所概括的经验,可以为有关人员或单位所借鉴,或可以使之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作为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活动的素材。
3、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这是对工作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出现的严重失误所写的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用确凿的事实说明事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情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性质,以澄清是非,查明真相,达到解决问题,批评教育,告诫人们吸取教训的目的。
三、计划
㈠计划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具体地说,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预见性
2、具有指导性
3、具有约束性
㈡计划的种类
计划的种类很多,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方案”、“要点”、“安排”、“打算”、“规划”、“设想”等,都属于计划一类。
一般说来,安排、打算常用于时间较短、内容具体,并偏重于工作步骤和方法的计划,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叫安排;准备在近期要做的事情而对其中的指标或措施等考虑得还不周全的,叫打算;规划是各级领导机关,为实现总体目标,根据战略方针对某个地区或某项事业等作出长远战略部署的一种计划,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设想是初步的,富有创新性,供参考的粗线条计划;意见是政策性和原则性较强,内容较完整的计划;方案则是对某项工作从目的、要求、方法到具体步骤都作出较为全面的部署与安排,一般要求周密,专业性较强;要点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全局工作或中心工作所作的简要安排,用于上级对下级布置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交代政策、提出具体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计划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内容分有:生产计划、建设计划、工作计划、科研计划、教学计划、学习计划等;
按范围分有:全国计划、地区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等;
按时间分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又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
按性质分有: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
按形式分有: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条文和表格配合使用的计划;
按作用分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㈢计划的一般写法
计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可以写成一篇叙述的文字,也可以分条分项列出,还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写出,或者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既有表格,又有文字的叙述和说明。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计划应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标题
计划的标题一般包括制订计划的单位(个人计划的姓名不写在标题内)、适用期限、内容、文种名称四部分。如《×××公司2004年新产品开发计划》这个标题各要素俱全,专题性计划的标题常采用这种写法。也有些计划的标题有所省略,如《××市税务局2003年第三季度工作要点》标题没有涉及计划的内容,这是综合性计划标题的一般写法。如果所订的计划还不够成熟,需试行一段时间,待征求意见后再进行修改定稿,或者还未经过法定的会议讨论通过,可在标题后或下加上“初稿”、“草案”等字样,并加上括号。
2、正文
正文是计划的主体部分。这部分通常包括基本情况、目的与要求、步骤与做法、结语等几个部分。
⑴基本情况
主要写明制订计划的依据。这个部分也可不写,直接写计划的具体事项。
⑵目的与要求
这一部分同下面的步骤和措施部分是计划的核心部分。计划就是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制订的,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就没有必要制订计划。计划要明确地写明一定期限内,必须完成哪些任务,实现什么目标,做哪些事,数量和质量上有什么要求等,使计划执行者一看便知道准备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由什么部门负责执行等,使之心中有数。
⑶步骤与做法
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之后,计划还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必要的步骤和措施,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要把完成任务所要经过的阶段、各阶段所要采取的措施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等写得非常具体、明确,环环相扣,步步落实。
总之,计划的正文要按照“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简明、全面、清楚地制订好计划。
⑷结语
这一部分是总结全文,在正文的末尾提出希望和号召。也有的计划不写结语,计划事项写完后自然结束。是否写结语,要根据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定。
3、落款
计划的结尾要写上制订单位的名称与制订日期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标明单位名称,结尾可省去单位署名,写明制订日期即可。
计划的写作模式有表格式、条文式、条文和表格配合式。表格式在生产计划中运用较多,大多将生产的目的、指标、措施、任务、进度等内容填入表格即可,一目了然,十分清楚;条文式是分条列项地阐述计划的目标、任务、指标、措施等,大多采用序数或小标题,往往层次鲜明、眉目清晰。
㈣制定计划应遵循哪些要求?
计划对于工作和学习好比航行的罗盘和灯塔,它能把美好的期待变为现实,让思想成为产品,不仅能保证工作和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更能保其获得圆满的结果。因此,写好一份计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写作时要注意一些方法与技巧。
1、要符合政策
要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只有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制定出的工作计划,才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制定计划还要有全局观念,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和目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计划要依据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及自身发展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广泛采集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搞好纵横协调,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不能闭门造车,说些大话、空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空想。在确定任务目标时,既要体现改革精神,勇于创新,挖掘出潜力,又要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对于计划中的数量指标,要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
3、要具体明确
计划的目的、任务、指标、措施、办法、步骤等,都应写得具体、明确,便于人们依照施行,也便于人们对照检查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一个时期任务的主次、缓急来安排工作程序,应将重要的、紧迫的工作安排在前面,一般工作安排在后面。这样写既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避免模式化,又能使行文产生波澜。
4、要留有余地
在计划的实施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出现,在制定计划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任务的提出和时间的规定等等,都要留有余地。执行计划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地调整计划。
四、总结
㈠总结的种类
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专题性总结,则是对某项工作的情况或总结对象在某个时期的某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门反映和评析的总结。
㈡总结的一般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总结的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直陈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事由和文种四个要素组成,如:《×大学1999—2000学年教学工作计划》。标题各项内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省略,如标题中可省略单位名称,有的综合总结,标题中也可省去总结内容这一项。
⑵正副标题。一般说来,正标题概括总结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副标题说明单位名称、时限、文种等,如《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做好财会工作——×××厂财务处2003年工作总结》。
⑶不标文种式标题。写成一般文章的题目形式,虽未注明“总结”字样,但标题本身体现出总结的性质或内容,如《加强管理监督,防范金融风险》。
2、正文
这是总结的重心所在。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总结的内容也不一样,但各种总结都有共同点,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前言
前言,为基本情况概述,或概述工作的背景、全貌;或说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成果;或将主要成绩、经验、问题找出来,先给读者一个总体认识。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内容要写得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以便读者对总结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下文具体介绍经验教训打好基础。⑵主体
①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的精华和重点部分。这部分的结构方式,要依据总结的目的、作用来决定。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向本系统、本单位职工总结工作的,多采用先谈取得的主要成绩,然后概括出几条经验体会的方法。旨在总结取得重大成绩的某项工作,并要向外介绍经验的,常采取先提问题,叙述取得的巨大成绩,然后着重谈经验体会的方法。写好这部分内容,必须力戒就事论事,要在对过去工作情况的分析研究中,提炼出带有理论色彩的观点,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要求做到材料翔实、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受到启迪。
②问题和教训
总结的写作,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总结成绩、经验,也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因此,我们要着重分析问题和教训存在及产生的主观原因。当然,这部分内容也可视总结的重点来取舍,如果是着重反映问题的总结,则应把这一部分当作重点写;如果是专门总结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可以不涉及存在的问题和教训。这部分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和总结的目的要求而灵活掌握。
⑶结语
这部分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今后打算、努力方向,或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表明决心、展望前景、鼓舞斗志。这部分在写法上要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
总结的正文是重点,内容较复杂的总结一定要安排好结构层次,就一般情况而言,总结的正文部分常用的结构方式有:时序式、并列式、总分式等。
3、落款
总结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标题中已标明,或标题下已署名,结尾则可不写。个人总结署名,一般写在正文的右下方。㈢总结的写作要求
有人说,写个总结不是什么难事,无非就是一二三四肯定自己的成绩,五六七八说说是与大家的努力分不开,再加上一个“但是”和“两个”不足,凑足十条不就交帐了事了。写一些“今日写罢,明日忘记”的总结,当然算不上难事。但是,要写出全面系统、见解深刻,能概括出一定的经验与规律,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总结,实属不易。因为写作总结,有它一定的要求与技巧,写总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充分占有资料,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总结是较长时间内工作的回顾,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当有心人,为写总结积累材料。没有丰富的实际材料作为判断的基础和论证的实例,就难以把总结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掌握原始材料,是写作总结的基础,是得出结论、寻找规律的依据。写总结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本单位的情况,恰如其分地评价我们的工作。对成绩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客观分析,不浮夸,不虚构,不隐瞒,不缩小。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更好地改进工作。任何弄虚作假和主观臆断,都会影响总结的严肃性。
2、要善于分析材料,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工作总结的重点。如果总结只是事实的回顾,不探索规律、提炼观点,“总”而不“结”,那是在写回忆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有抓住关键问题,用有典型意义的材料提炼和论证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总结出新鲜经验,这样,写出的总结才有全局性的普遍价值,才能反映本单位工作特点,对今后的工作或对其他单位的工作才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能否认识和反映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是衡量一篇总结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3、要合理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
要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和工作状况的特点合理取舍,确定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使用真实性、典型性的实例和数据说明问题,突出重点。
4、要深入研究问题,以写出特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总结就要写出这些“不同”之处。写一个单位的总结,一定要抓住本单位最突出的、最能反映客观事特本质特点、最具鲜明个性和特色的东西来。如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经验教训等,切忌人云亦云。当然,也不能无中生有地标新立异,要注意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这就要求撰写人要不断学习新精神,研究新情况,寻找新经验,抓住特点和重点,写出特色,写深写透。这样写出的总结,才有高度、有新意、有时代感。
5、表达要叙述、议论相结合
叙述、议论是总结最常用的表达方法。叙述是总结行文的基础,它通过对过去工作情况的交代,使读者明白某单位、某个人的工作状况。议论则是指分析、综合、论证,它能把分散的、感性的材料转化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总结写作时应注意:在说明工作过程,列举典型事例时,应以叙述为主;分析经验教训,阐明努力方向时,应以议论为主。叙述是议论的依据,议论又是叙述的分析综合和提高。㈣总结与计划的关系
总结与计划在内容与写作上有一定的联系。总结是计划执行的结果,做总结既要以计划为依据,又要对计划完成情况作出判断;计划的制定也要以上一阶段的总结为依据,其目标、任务、措施都应参照上一阶段总结的情况提出来。
总结与计划的区别在于:计划是在工作之前制定的;总结则是在工作到一定阶段或计划完成后进行的。计划的内容是为完成一定任务所设想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措施,重在叙述说明;总结则是对一定阶段的工作或计划执行情况做出的总分析、总评价,重在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出理论概括。计划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总结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有何工作规律。
㈤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1、行文的目的不同。调查报告行文的目的是对事件真相的探讨,或进行工作研究,或总结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总结的目的是对自身工作的检查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2、反映的范围不同。调查报告所反映的范围,可以是本单位、本系统的,也可以是外单位、跨行业的。总结主要写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经验或教训,一般不涉及外单位的情况。
3、使用的人称不同。调查报告的作者不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常用第三人称写作,文中多用“他(他们)”、“她(她们)”。总结因为是当事人对自身工作的回顾、分析,所以常用第一人称写作,文中多用“我(我们)”。
4、写作的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以陈述事实为主,具体地叙述典型事例和事物发展的过程,然后再根据事实作适当的评议。总结则着重论述有哪些成绩和经验、教训,对取得成绩或经验的过程,常用概述的方式表达。
五、讲话稿
㈠讲话稿的写法
讲话稿没有固定的可供依循的写作格式。撰写讲话稿,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内容的特点灵活地安排结构。讲话稿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1、纵式结构,即各层意思之间是进层关系,步步深入地把要说的话讲清;
2、横式结构,即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表述内容;
3、总分式结构,即先总述内容,然后再分层表述。㈡撰写讲话稿的要求
1、针对性要强。
2、主题要集中鲜明。
3、内容要吸引人。
4、语言要通俗生动,要有气势和文采。
六、规章制度
㈠章程
章程一般由标题、签署和正文构成。
1、标题。由组织、活动、事项、单位或团体的全称加“章程”两字构成。
2、签署。又称题注。在标题下面注明此章程通过的时间和会议名称。
3、正文。正文的内容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
⑴总则。一般来说,组织章程总则部分要准确、简明、庄重地阐明该组织的名称、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和组织建设的要求等内容。总则是章程的纲领,对全文起统率作用。有些党派团体的章程采用“序条式”写法,将总则部分作为总纲,不分章条而独立于分则各章之前,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等;企业章程兼有组织章程与业务章程的性质,所以,总则部分一般要写明企业名称、宗旨、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等。业务章程总则部分一般要写明业务内容、范围、服务对象、办理机构等。
⑵分则。组织章程分则部分一般需写明以下内容:
组织人员:参加条件,参加手续和程序,承担义务和享受的权利,对成员的纪律规定等。
组织机构:领导机构、常务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设置、规模、产生方式和程序、任期、职责、相互关系等。
组织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
组 织活动:内容和方式。
其他事宜:视不同组织、团体的需要而确定。
企业章程分则部分主要需写明资本、组织、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利润分配等内容。
业务章程分则部分需逐条写明该项业务的办理及运作程序的规定等。
⑶附则。附则是主体部分的补充,主要说明解释权、修订权、实施要求、生效日期,本章程与其他法规、规章的关系及其他未尽事项等。对于组织章程还需说明办事机构地址或对下属组织的要求等内容。而企业、业务章程则一般写公布施行与修改补充等问题。也有的章程不写附则内容,如党章、共青团章程等。如果不设“附则”,那么开头的“总则”就不要作为第一章出现,而要单独置于分则各章之前。㈡条例
同章程一样,条例通常也是由标题、签署、正文几个部分构成。
1、标题。条例标题大致有两种写法。一是由规范范围、规范对象加“条例”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等,国家行政法规、地方行政法规及比较大型的条例均用这种写法。二是规范对象加“条例”构成,如“借款合同条例”、“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2、签署。条例的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或者通过条例的会议名称和日期要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条例常常随“令”发布,由于“令”中已写明发布机关或通过会议名称、日期,所以很多条例不再单设“签署”一项。
3、正文。条例的正文由开头、主体和附则三部分构成。
(1)开头部分。条例的开头部分即“总则”,一是写明制定目的、依据,如《水土保持工作条例》:“第一条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改变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面貌,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灾害,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国土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特制定本条例。”这里既写明制定目的又说明了工作意义;二是说明条例的适用对象和涉及范围。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规定具体事项部分,是整个条例的核心部分。适用范围不同,条款构成有所不同,条例常见两种构成方式,一般来说,篇幅长、条款多的用章断条连式结构,反之则用分条列项式结构,即不分章目,开头就是条例的第一条,各条依次排列,直至最后一条。
(3)附则。是对施行该条例或有关事项的附带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词义解释、制定权、解释权、监督执行权、施行日期、废止有关文件等。㈢规定
规定的结构包括标题、签署和正文。
1、标题。规定的标题常见的格式是发文机关、事由加“规定”构成,如“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这种标题与行政公文标题写法一样,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事由用介词结构“关于……的”来表述。这种写法较普遍。
2、签署。规定的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可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也可作为落款放在正文之后。
3、正文。规定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主要用以说明制发该规定的目的、依据、缘由等。
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原则性的规范要求和具体的约束措施。主体部分大多采用条款式写法。
不同类型的规定,其内容构成及具体写法也不尽相同:
⑴政策性规定。政策性规定着重于界限划分、明确范围、提出要求和惩处情况,解决“应当怎样”和“不应怎样”的问题。
⑵管理性规定。管理性规定侧重于规定管理原则、管理职责、质量标准、措施、办法、管理范围及要求。
⑶实施性规定。实施性规定,其的写法和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大体类似。它侧重于对实施文件的有关事项做出规定,对原件条款做出解释,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⑷补充性规定。补充性规定主要就原件中某些提法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的方面加以明确,加以补充或解释,以便实施。㈣办法
1、办法的内容与结构
办法的写作和条例、规定在结构上大体相同,但在内容构成和条文表述上,它比条例、规定要具体些,但又比不上细则来得细致。
⑴标题。办法的标题一般采用“事由+文种”的形式,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⑵正文。管理办法的正文也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说明制订办法的依据目的;主体部分写明各项要求和措施;结尾部分主要用以交代规定的实施要求、生效日期和修改的权限归属等。
⑶落款。写明制订办法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2、办法和条例、规定的异同
办法和条例、规定都是法规性文种,但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条例、规定多使用某些重大问题,而办法一般使用于具体事务和单一事项,甚至比较细小的事情,它具有具体性和规定性。如《湖北省公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同条例相比,规定的现实针对性要更强一些。
七、述职报告
㈠述职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述职报告通常是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构成的。
1、标题
述职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格式是“期限+文种”,如:《二00四年度述职报告》。
2、署名
在标题之下,要标明述职人所在单位的全称和述职人本人的姓名。
3、正文
一般来说,述职报告应当写如以下几项内容:首先,要交代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还要阐明任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其次,要着重阐述自己是如何履行工作职责的;第三,分析工作经验和教训。
㈡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的区别
1、从陈述范围看,个人总结陈述的范围很宽泛,思想修养、业务进修、工作进展、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可以写成总结,都可以单独成篇;而述职报告陈述的范围仅限于履行职责的情况。在陈述履行职责的情况下,也可以涉及到思想修养、业务进修等方面,但那是为履行职责提供思想和业务基础。
2、从陈述角度看,个人总结可以按照时间、空间不同,既可从做法的角度写,也可以从体会的角度写;而述职报告只能从履行职责的情况着眼,落脚到干了哪些事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什么效果。述职报告中可以有体会,但不能从体会的角度写。
3、从陈述内容看,个人总结,特别是工作经验总结,可以只讲成绩、经验,至于缺点、不足可以几笔带过,也可以不谈;而述职报告要求成绩和不足并重,实事求是,对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文过饰非。
4、从作者范围看,个人总结是谁都可以写的,普通学生可以写学习总结,普通农民可以写生产总结;而述职报告的作者仅限于有职有责者。
第二篇:事务文书
事务公文
事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为沟通信息、总结经验、探求问题、指导工作、处理日常事务而撰写的应用文体,又称“常规文书”或“业务文书”。传统的事务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但随着日常事务的增多,典型材料、改进工作方案、申请书、读书笔记等也进入到了常用事务文书的范畴。
事务文书的特点
1.内容针对性较强
2.格式相对固定
3.语言准确、简练、庄重
4.有一定的时限性
事务文书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通过文体的写作和传播,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群众,检查督促工作的作用,使人们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沟通联系作用
各种事务文书是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在工作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积累资料作用
事务文书中的多数文种,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一旦实际运用之后就作为归档稿本存档,成为历史资料保存。在开展有些工作时可以起到为人们提供资料的作用。
4.规约指导作用
事务文书虽不像法律、法令和法规文书那样具有很强的法规性和强制性,但由于它产生在管理过程之中,对发文单位来讲有一种很明显的自律性。
计划
计划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而形成的事务性文书。
特点:预期性,执行型,可行性,灵活性。
计划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计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按性质划分,可分为专题性计划和综合性计划两种。前者又称单项计划,是针对特定方面的工作或任务制定的;后者又称总体计划,是对单位、部门或个人一定时期内的所有工作或任务作出全面安排的计划。
按内容划分,可分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销售计划、科研计划等;
按范围划分,可分为个人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国家计划等;
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周计划、月份计划、季度计划、计划等。
总结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段时期内的工作或任务加以回顾、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并把这些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上升成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文书。
总结的类型
总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内容分,有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习总结、思想总结、销售总结等。
按工作范围分,有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
按时间分,有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每周小结、每日小结等。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把总结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不管哪类总结,都可从容量和表现形式分为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
综合总结
又叫全面总结。它是单位、部门在一定时限内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的综合性的分析、总结;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总结。它反映的是工作的全貌,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过程、成绩、经验、缺点、教训等诸多方面。
专题总结
又叫经验总结。它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如生产、质量、思想、宣传等所进行的总结。这类总结内容集中单一,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偏重于总结经验和成绩,从所取得的成绩中归纳、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总结的特点
1.回顾性
与计划的预见性相对,总结针对的是过去的情况,它必须在学习、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才可以进行,它所阐述的内容要建立在回顾过去已经做过的工作或任务的基础上。
2.概括性
总结是对已经进行工作的反映和评价,这种反映和评价必须是总体的、概括的。
3.理论性
写总结,要陈述事实。但事实只是基础,总结不仅仅是对已经完成工作的单纯描述和再现,它需要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即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事实进行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4.指导性
总结虽然是建立在回顾过去的基础上,但目的却是为了指导未来。有人把总结看成是“马后炮”,认为没有意义而不认真进行,其实总结是下阶段工作和任务的“马前炮”。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事物、某件事情、某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充足的材料,研究出规律性的东西之后,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是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
特点:1.材料客观真实2.风格平实3.用事实说话的客观性4.观点鲜明突出 分类:按写作对象的性质内容1.情况调查报告2.典型调查报告3.问题调查报告
第三篇:事务文书
三、选择题
1.计划类文书标题中不能省略的项目是
A.机关名称 B.适用时间
C.内容类别 D.发文时间
2.撰写的草案性计划,也可以称作___ ___。A.打算 B.要点 C.安排 D.设想
3.写总结的主要目的是___ __。
A.回顾工作成绩,树立今后工作的信心 B.找出经验或教训,总结工作规律 C.找出工作问题,以利解决存在的问题 D.详细记载工作历程,存档备查 4.典型经验调查法指__ ___。
A.从总体中抽出部分样本进行调查
B.从总体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调查 C.针对总体进行全面调查 D.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 5.事例分析
某领导的述职报告,将其在职几年的本人工作成绩和部门工作成绩全部都写了进去。对该做法的以下评论最恰当的是___ _。
A.合乎情理,因为某领导的部门成绩是与其领导作用分不开的 B.这样做明显突出了个人在工作中的作用 C.述职报告都是这样写的
D.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在这些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6.给下面的文书确定文种
公司四季度工作会议决定,营销部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撰写××××的生产和销售的进度安排以供下次会议讨论,该文件应使用的文种是___ __。
A.规划 B.安排 C.设想 D.计划 7.对短期工作进行具体布置的计划,称作_。A.方案 B.规划 C.安排 D.设想 8.“工作总结”的根本任务是_ ___。A.态度实事求是,总结成绩和问题 B.关键是找出问题,以利解决问题 C.找出工作规律,把工作推向前进 D.总结成绩,介绍经验
1.《××厂2007年工作总结》属于。
A.公文式标题 B.非公文式标题 C.双标题 D.单标题 2.总结的公文式标题,可以是。
A.概括主要内容 B.概括基本观点 C.时限和内容 D.单位名称 3.述职报告的结尾的内容一般包括。
A.自我批评 B.努力方向 C.表示决心 D.总结工作 4.按调查报告的内容分,常用的调查报告有。A.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B.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C.揭露问题调查报告 D.专题调查报告 5.调查报告的结尾形式有。
A.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B.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C.展望未来,提出希望 D.预测未来 6.计划的特点是 __。
A.预见性 B.不变性 C.可行性 D.针对性 7.计划的写作要求是__ _。
A.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B.内容具体明确
C.语言精炼简洁 D.明确方向,吃透政策 8.调查报告的特点是_ _。
A.真实性 B.针对性 C.理论性 D.时效性 9.调查报告的前言常用的形式有_ _。
A.提要式 B.结论式 C.交代式 D.问题式 10.调查报告按调查的范围可分为:__。
A.综合调查报告 B.情况调查报告C.问题调查报告 D.专题调查报告 11.计划的主要特点是__ _。
A.预见性 B.可行性 C.针对性 D.法定性
第四篇: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实用文书,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讲话稿、会议记录、述职报告、公关礼仪文书等。此次学习的重点是: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公关礼仪类文书中的求职书和推荐信。计划
1.计划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到某种目的,而对进度、方法等做出某种安排和筹划的预想性文书。
2.分类:纲要和规划一般是指六年以上的长远计划;五年以下的计划叫计划;方案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任务而制定的具体安排和实施办法;要点是对将来一段时间工作的主要内容所做的大略安排;设想是不够成熟尚未确定的计划,又叫意见;打算是对某一短期工作的具体安排,因此也叫安排。
3.基本格式:
(1)标题 包括订立计划单位名称和计划期限或项目两个因素,单位内部计划可以不写单位名称。
(2)正文 【1】开头 开头或阐述依据,或概述情况,或直述目的,要写得简明扼要,常见“为了······”或“根据······”
【2】工作目标和要求 阐述“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3】工作措施和具体安排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4】结尾(选写)(3)落款和日期
总结
1.总结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分析、评价,找出经验教训,肯定正确的做法,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工作的文书。
2.总结的作用便于掌握情况、认识规律、吸取教训、明确方向、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3.基本结构
(1)标题 一般为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总结”,前面至少有两个定语,一个是总结的主体,即总结的单位或个人。另一个是总结的对象,即总结什么。
(2)导语 即要求简单、明了地对全部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3)对于总结对象客观情况和事实的叙述 这一部分应注意和实践紧密结合,力求客观,实事求是。一般来讲,应当排除议论、抒情等主观内容。
(4)对总结对象的分析说明 是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
(5)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向主管部门或
本单位群众陈述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的自我评述性文书。
1.述职报告是一种总结性报告,与总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所不同,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过去、指导将来;而述职报告在于通过总结在职期间的工作获得有权机关或组织的肯定性评价,甚至是任职的合法性支持。
2.基本结构
(1)标题(2)抬头(3)正文一般是“姓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 一般写单位名称任职介绍+任职评价 包括:主要工作内容、为了达到工作目标所【1】导言 【2】主体
采取的措施、取得的工作成绩、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最后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目标或打算。
【3】结尾 一般用“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请审查”、“特此报告,请审查”。
【4】落款 署名、成文或述职时间。有的需要在打印稿上亲笔签名。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指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问题或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后所写的书面报告。
1.直接调查分:口头调查、书面调查、实地考察
调查文献资料。间接调查是通过
2.基本结构
(1)标题 单行:调查事由+文种名称(公文式)双行:正标题是常规式,副标题是公文式。
(2)署名
(3)前言
式
(4)主体
(5)结语 标题正下方或正文之下的落款处或标题中。概述情况式 提出意义式 表明结论式 提出问题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调查对象的详细情况。
第五篇:事务文书
事务文书
一、事务文书的内涵
事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各类文书。其共同特点是具有实用价值和固定格式。
二、事务文书的种类
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便函、条据、规章守则等。
三、计划
(一)计划的涵义和作用
1、计划是某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2、计划的作用
预见性、指导性、约束性
(二)计划的种类
按内容来分:工作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培训计划、学习计划等
按时间来分:长期、中期、短期
按性质来分:综合性计划和专题性计划
(三)计划的写法
(1)标题 一般包括单位名称、适用期限和文种,有的点明计划的内容要点
(2)正文 由开头(缘由、目的与依据)
主体(目标、指导思想+步骤做法)
(目标、指导思想+各项具体任务)
结尾(总结全文,表明决心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3)落款制订单位与时间
四、总结
(一)总结的涵义与作用
1、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
2、总结的作用:对个人而言,能培养工作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对单位而言,有利于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3、分类:专题性总强与综合性总结
(二)写法
1、标题,与计划一致
2、正文:开头:基本情况介绍
主体:成绩与经验,问题与教训,结尾: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3、落款:单位+日期
4、注意事项:要善于分析材料;要合理取舍内容,详略得当;要深入研究,写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