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球磨机工作形成超细粉体的两种途径
球磨机工作粉末形成纳米晶有两种途径:非晶材料经过高能球磨机球磨法形成纳米晶;粗晶材料经过高能球磨机球磨法形成纳米晶。
非晶粉末在球磨机球磨过程中的晶体生长是一个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晶体在非晶基体中形核。晶体的生长速率较低,且其生长受到球磨机球磨造成的严重塑性变形的限制,由于机械合金化使晶体在非晶基体中形核位置多且生长速率低,所以形成纳米晶。
粗晶粉末经高强度节能球磨机机械球磨.产生大量塑性变形,并产生高密度位错。在初期,塑性变形后的粉末中的位错先是纷乱地纠缠在一起,形成“位错缠结”。随着球磨机球磨强度的增加,粉末变形量增大,缠结在一起的位错移动形成“位错脑”,高密度位错主要集中在胞的周围区域,形成脑壁。这时变形的粉末是由许多“位错胞”组成,胞与胞之间有微小的取相差。随着球磨机球磨强度进一步增加,粉末变形量增大,“位错胞”的数量增多,尺寸减小,跨越胞壁的平均取向差也逐渐增加c当粉末的变形量足够大时,由于构成脑壁的位错密度急剧增加而使脑与脑之间的取向差达到一定限度时,胞壁转变为晶界形成纳米晶。
当对纯金属进行球磨机高能球磨时,球磨机球磨主要是导致其晶粒的细化,对于大多数的金届,其晶粒尺寸都可细化至纳米范围。一般认为,在高应变速率下,内位锗的密集网络组成的切变带的形成是主要的变形机制。在球磨初期,平均原子水平的应变围位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强应变区域在某个位错密度下,位错将发生多边化,形成亚晶,这种亚晶粒开始时被具有小于犯。偏倾角的低角晶界分隔开来,继续球导致原于水平应变的下降和亚晶粒的形成。进一步球磨时,在材料的末应变部分的切变带中发生形变,该带中已存在的亚晶粒粒度进一步减小至最终晶粒尺寸.且亚晶粒相互间的相对取向最终变成完全无规则。由于纳米晶晶耘本身是相对无位错的,当达到完全纳米晶结构时,位错运动所需要的极高应力阻止极小微晶体的塑性变形。因此,近一步的形变和储能只能通过品界滑移来完成,这将导致亚晶粒的无规则运动。所以,球磨最终所获得的材料是内相互间无规则取向的纳米微晶粒组成。一般情况下,对于点阵结构相同的金属而言,熔点越高,节能球磨机球磨后得到的晶粒尺寸越细。这是因为晶粒细化的过程取决于位错的运动。根据位错理论,球磨能达到的最小品粒尺寸与切变模量成正比,通常熔点高的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强,切变 模量大。
上海中博重工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
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
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显著增强,建立了由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基本能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是自健康扶贫工作实施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农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与省市卫计系统的领导共同进行了研究,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望奎县人民医院与惠七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工作,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行,成效显著,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于2017年10月13日承办了全市医共体建设现场会。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卫生院的信誉度和便捷性 农村患者历来关心关注医疗费用和便利性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入手,借助远程诊疗系统提供的“家门口”服务促使患者愿意留在基层。
一是信息化平台上下联通。惠七满族镇辖8个行政村,其中6个是省级贫困村,距望奎县城30多公里,患者到县级医院就医的时间成本大,经济负担重。县人民医院主动牵头与惠七镇卫生院签订医共体协议书以来,就瞄准农村患者关心关注的医疗费用和便利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帮助建立起包括HIS、LIS、RIS和EMR系统 等信息化平台,乡镇卫生院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和与县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功能。
二是检查资源上下共享。不断促进人力和物力资源有序流动,发挥现有可共享资源的最大效率。患者持卫生院医生开具的辅助检查申请单直接到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无需等待结果,检查报告及影像通过网络回传到乡镇卫生院,并打印胶片和纸质报告。住院患者由卫生院医生开具的辅助检查,按乡镇医保报销比例由卫生院代收费用,门诊患者到设在县人民医院的专项核销窗口,只需缴纳按县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由个人承担的部分费用即可进行检查。自组建医共体以来,由惠七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具的核磁、彩超、化验等辅助检查累计300余人次。
三是远程会诊助力基层。县人民医院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卫生院医生遇有不能确诊的病例,可以电话或QQ联系上报,由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对进行远程会诊,给出治疗方案或进一步检查建议。远程会诊可针对患者病情及疑难问题等在县乡医生间展开“面对面”讨论,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共享并互认,不但为卫生院医生积累了经验,也更加及时的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实现急慢分治,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就医形成有效解决方案。2017年,县人民医院与惠七镇卫生院已经进行远程会诊27次。通过开展远程诊疗,让基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更有底气。
二、注重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就医环境和医 2 疗设施设备不断改善,但因为管理跟不上,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致使乡村群众却要舍近求远去县城看病就医。组建医共体后,县人民医院帮助惠七镇卫生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辅助科室,使其充分发挥全科医疗功能。
一是强化“技能传递”。县人民医院选派骨干科室的科主任到卫生院任副院长,帮助他们强化“三级查房”、“三基三严”考核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于卫生院在药品管理上长期存在的“亏空”问题,县人民医院帮助其由原来的金额管理转变为数量金额双重管理,药品、耗材等都按最小剂量入库,产地、含量等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彻底避免了药品库存“赤字”现象的发生。
二是实施“专家送诊”。县人民医院专家由科主任带队,每周定期到卫生院出诊两天,开展坐诊看病、教学查房等,帮助卫生院建立起检验、超声、放射线等辅助科室,手把手对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疾病诊断能力。2017年,共开展专家帮扶带教494人次,指导基层查房152次,举办培训班36期,免费接受医务人员进修学习15人次,卫生院可治疗的病种由原来的42种增加到54种。
三是开通“双向转诊”。患者在卫生院不能诊治时,无需通过门诊和挂号即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县级医院的相关科室,并由乡镇卫生院医生帮助患者提前预约县级医院医生直接接诊;县级医院设置的专项核销窗口,门诊患者缴纳自己承担部分费用即可进行检查;如在县级医院不能诊治,则直接帮助联系转诊到上级医院的相关科室治疗,患者 3 的病情稳定后,再把患者转回县级医院进行恢复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回乡镇卫生院进行后期治疗,真正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基层。自医共体组建以来,仅惠七卫生院就上转患者126人次,县人民医院下转患者64人次。
三、整合医疗资源,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全面整合医疗资源,坚持扬长避短,发挥县级优势,强化服务惠民,全力破解医疗服务难点,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全力打造优良高效医共体服务体系。
一是基层服务能力迅速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也能感受同样优质的诊疗服务,吸引了患者、留住了患者,实现了基层首诊。2017年,惠七满族镇卫生院住院患者达到3102人次,与2016年同比增长96%,门急诊患者比2016年增长2621人次,医疗收入是2016年的3.5倍。
二是乡村患者负担明显减轻。患者在医联体内能够看好病,即减少了跨区域的无序流动,也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新农合患者在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75%,而在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为90%。一方面,卫生院得到群众认可,患者首诊首选;另一方面,县人民医院主动为患者算经济账,对病情好转的患者主动下转,使其最大限度享受医保政策优待。据统计,截止目前,惠七镇患者累计节省医疗费用达20余万元。
三是示范引领效应显著增强。通过医共体建设,让县级 4 医院优势、卫生院所需、百姓所求形成互补共进新局面,县人民医院与惠七镇卫生院医共体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三赢”,医生的收入增加了、医院的患者增多了、患者费用减少了,在县域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先锋镇和灵山乡卫生院自去年上半年与县人民医院签约医共体以来,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与往年同期相比均增加了40%以上,业务收入也均增加80%以上。其他卫生院在此成效的带动下,均主动提出要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展医共体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范围陆续铺开,逐步实现全覆盖,尽早惠及县域所有乡村群众。
第三篇:医共体办公室工作职责
医共体办公室工作职责
医共体办公室在医共体理事会领导下,负责处理理事会日常工作。
一、认真贯彻执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指示、规定和医共体理事会的决定、决议等,负责布置、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二、协助理事长及理事会其他成员了解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为理事会决策提供建议,及时上传下达,协调各部门、各科室综合性工作。
三、根据理事长指示及理事会的决议,负责组织起草医共体工作计划、报告、规划、制作各种文件及医共体日常行政事项的通知安排。
四、制定医共体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合理分工,每月对照清单,逐项督促落实。
五、负责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落实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负责组织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六、负责组织人员,落实医共体医院辖区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工作。
七、根据政策要求及医院发展需求,组织建设各种远程诊疗会诊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
八、组织安排医共体、医联体相关会议和重要活动,负责相共会以的材料准备及会议记录负责医共体活动的安排及接待上级领导机关来院检查工作及其他卫生单位参观、学习、交流等活动。
九、完成上级部门和理事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篇:新时期党史工作途径思考
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党史征编、研究和党史宣传教育的重任。随着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实施,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党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党史部门,如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史部门的功能与作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党史
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党史工作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更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更深刻地揭示历史规律,更有力地推动党史工作的发展,更加牢固地树立党史工作的新观念,更有效地探索党史工作的新途径。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树立党史工作新观念
树立党史工作新观念,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客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史工作,要注重在深化党史研究上下功夫。按照上级党史部门的安排部署,把我们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上来,切实树立以下三种观念:
第一,树立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现实的观念。我们要在完成《中国共产党**市历史大事记》和《中国共产党**市简史》编撰工作的同时,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要正确把握时代脉搏,踩准时代发展节奏,找准自身的时代定位和发展方向。从以史鉴今的角度,大力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实课题的研究,把自身的工作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经济生活中去。有计划地撰写对全局具有积极意义的资政报告。运用时代眼光审视党的历史和党的地方历史,努力提示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对**县(市)市委建立50多年奋斗历程进行历史的思考、理论的思考和现实的思考,在三者的统一上深刻提示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努力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以不断增强党史工作的生命力。
第二,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当今社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新时期新阶段的党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是我们思想要与时俱进,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不断前进的,**市委中心工作大局对党史工作的要求也是不断发展的,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内容形式必须不断变化。我们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市委工作大局的新要求,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其次是党史研究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市委工作大局向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出新课题,不断总结新经验;要根据对本地历史事件重要史料的新发现,重要档案资料的新披露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提高对历史本质的认识;要根据认识能力的新提高和研究方法的新改进,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要根据党史研究的深化,实事求是地修正那些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再次是党史资料征编、党史教育和宣传等各项工作要协调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要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对党史学习的需求,不断推出鼓舞人、教育人、启迪人的党史普及读物;逐步建设一批与旅游相结合的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编撰地方党史教材,更好的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树立开门办史的观念。当今社会,发展领域之广阔、行业门类之多样、社会生活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为党史工作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党史工作大有可为,只有把握党的整体的历史发展全过程,特别是把握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才能发现地方党史的地方特色,只有放眼全局,放眼全党、全国甚至全世界,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比较,进行综合性地研究,才能搞好地方党史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作为党史工作部门,如果仍固守过去的老观念、老办法,仅仅依靠史志办几名工作人员去闭门修史,显然是行不通的,不仅修不出好史来,而且路会越走越窄。因此,要想使党史工作的生命力,就一定要加强上下沟通、横向联系,走出去、引进来,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开门办史,这是做好新时期地方党史工作的又一举措。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科学创新,努力探索党史工作的新途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开放的事业,我们的党是一个开放的党,作为反映我们党的历史的工作部门也应当是一个开放的部门。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党史工作部门理应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用开放的思维来指导和从事党史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开门办史的总体原则下,努力在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探索党史工作的新途径。
第一是既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又要努力创造自身价值。党史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不容易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展事业,就必须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俗话说,干什么就吆喝什么,要经常找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谈工作、谈思想,主动、适时地向分管领导汇报、请示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党史、宣传党史工作。以
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自己发奋力强,变单纯的“等靠要”为既依靠组织又主动出击,要善于自找发展门路,自找活干,自找“苦”吃,不断加快工作职能的转变,由原来单一的党史研究部门向既是研究部门又是工作部门的转变,由单纯的征编研究向既要搞好征编研究,又要搞好宣传教育的方向转变。在征编研究的内容选择上要宽领域搜索,既要广泛挖掘历史题材,又及时关注研究现实。既要对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记述和研究,还要抓住某个单项内容进行专题研究。要用足心思,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力求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信史。在党史宣传教育方面,要力求做到扎实有效又有声有色。党史的宣传教育是新形势下工作职能转变后的新内容,同时也为党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精心选择题材,出好反映新时代各类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书籍,通过生动事迹的记述描写来吸引人、感化人、教育人。其次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宣传媒体(音、像、报、网、刊)和活动载体,拓展党史的宣传教育领域。利用“七一”、“十一”、“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召开纪念会、座谈会,建**史志网站,及时发送党史工作信息和有关资料,沟通上下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围绕不同专题,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有计划地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宣讲,努力使党史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军营、进农村、进企业,积极发挥育人的作用。努力创造自身价值,通过“有为”,实现“有位”,“有位”之后更加“有为”。从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是既要善于抓重点,还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任何工作,都要分个轻重缓急,如果抓不住重点,抓不住要害,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很难奏效的。就党史和地方志这两项工作来,可能这个阶段以党史工作为重点,下一阶段以地方志为重点。就党史的征编、研究、宣传、教育四项工作职能来说,搞好征编研究,多出精品佳作是重点。就某一时段的工作来说,配合市委中心工作,征编具有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短线产品是重点。在提高征编研究水平方面,既要体现时代风貌,也要体现地方特色;既要以深刻的理论总结经验和找出规律,以发挥资政作用,也要以生动的史实、文雅的情趣贴近生活赢得群众,为读者喜闻乐见;既要对前人有正确的评价,也要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既要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要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抓住重点的同时,还要开阔视野,统筹考虑,全面安排,对列入规划的长线产品要早考虑、早准备、早安排,对短线产品要重点突击。既要避免轻重不分,工作平淡,也要避免顾此失彼,畸形发展。努力使工作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是既要注重发挥史志办内部人员的作用,还要借助于外力。史志部门是“清苦、辛苦、艰苦”部门,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却较高。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思想。并且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要做好党史工作,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位党史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和专题理论研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使每个人既能征编研究,也能组织协调,独挡一面来开展工作。在充分发挥内部人员作用的同时,还要经常组织他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考察参观学习、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还要善于借助处力,走开放式办史之路,充分依靠部门与社会力量,发挥部门、乡镇党史工作者及社会点既热爱党史工作,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让我市逐步形成人人热爱党史,人人参与修史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党80多年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一个党今天的发展是他昨天的断续,一个党健康地向前发展离不开对自己历史的深刻思考。我党由80多年前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拥有6800多万党员的大党,由80多年前的一棵小树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这种条件的变化,向我们提出提高治党水平的严峻课题。我们不仅要总结好自己的历史,而且还要从世界各国政党的兴衰成败中找出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以服务于我们党的事业。这与过去党的建设起点与立足点有了很大的不同。正是在这个历史任务的基础上,党史工作必须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党史工作是实现科学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给党史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总之,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树立新观念,努力探索新途径,就一定能够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县第二医共体工作总体方案
**县第二医共体工作总体方案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庐政[2015]6号)和《**县县级医院与镇卫生院医共体实施方案》(庐政[2016]1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现医共体内三级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县中医院作为**县第二医共体牵头单位,现制定《**县第二医共体工作总体方案》,具体如下:
一、成立**县中医院第二医共体领导小组及专家组:
成立以许晓波院长为组长的医共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医共体资深专家组和医共体专家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
1、**县中医院第二医共体领导小组:
组长:许**
副组长:钱**、王**
成员:各职能及临床科室主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杨**
办公室副主任:汪**、杨**
3、**县中医院第二医共体资深专家组成员:
许**
许**
钱**
唐**
吴**
陈*
杨*
**县第二医共体专家组成员:(名单略)
二、医共体内业务管理:
1.提升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推行基层首诊制。
(1)县中医院通过对体内中心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以《安徽省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工作方案》为标准,全面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
(2)中心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进行指导和帮扶,严格执行《村卫生室门诊常见病诊疗规范》,规范和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
2、制定**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双向转诊制度及服务流程,实现分级诊疗。
(1)制定《**县中医院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12个专科、109种常见疾病),确定上转和下转的条件,细化到具体疾病的具体病程时期;
(2)组织医共体内相关医务人员学习,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双向转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3)患者持“**县县域第二医共体双向转诊单”进行转诊;
(4)县中医院和中心卫生院有专人负责转诊接诊与安排,提供“一站式”服务;
(5)定期沟通协调,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转出方、转入方及被转者三方满意。
3、积极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行标准化临床路径。
(1)以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统一的诊断、检验、影像、病理、消毒供应等会诊中心,实行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体内检查结果互认。逐步开展远程诊疗。
(2)大力推广执行标准化临床路径,严格执行诊疗和操作规范,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单病种的规范化治疗。
(3)在县卫计委的指导下编写《乡镇卫生院常见病门诊和住院诊疗规范》和《村卫生室常见病门诊诊疗规范》,并定期检查镇村医疗机构《规范》的执行情况
(4)县中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共同防范和分担医共体内医疗风险。
通过以上举措,提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确保一般轻度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康复期病人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实现基层首诊制。
施行双向转诊,县中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病和一般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中心卫生院承担辖区内常见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医疗业务,负责接收上级医院根据需要下转的手术后病人的后续治疗。实现分级诊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
三、建立医共体内人员派出流动机制
1、县中医院专家组定期对中心卫生院进行坐诊、查房、带教、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下乡帮扶日志,记录专家组帮扶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2、中心卫生院有计划、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到县中医院进修和培训。建立进修生培训手册,指定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作为带教老师,制定个性化带教培训计划并严格落实。
3、定期召开医共体内磋商会议,就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改善,满足双方需要,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通过医共体内人员的派出、流动机制,以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控制县外转诊率,减少住院病人外流。
四、监测辖区内病人外流
1、医共体办公室根据新农合信息系统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病人外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医共体办公室每月通报上月各成员单位辖区内外流就诊人员比例,作为季度考核、考核的重要依据;
2、医共体办公室以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数据为准,定期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各项住院指标作为基金支付的主要依据,对辖区内病人外流情况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确保辖区内病人外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督查“分级诊疗”工作开展情况
(1)中心卫生院列出10-20个病种,在上级医院帮扶下能够收治的,尽力收治;
(2)凡中心卫生院能够收治的病种,县中医院严格控制收治数量;
(3)县中医院依据《县级医院100种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结合自身医疗服务能力,病种内疾病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得外转;
(4)建立外转病人登记、审核机制,定期分析讨论外转原因,杜绝不必要的外转发生。
五、优化医共体运行绩效考核方案
1、高度重视、合理分工,由下而上加大医共体政策宣传,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利益链,实行新农合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预算包干。
2、规范县外住院病例报补流程:村卫生室负责接收辖区内县外报补资料,分常驻人口、外地务工人员两类收集并分析后报乡镇农合分中心,分中心预审核县外报补病例,做实县外费用大额信息回访工作,将报补材料整理分类、分析,经中心卫生院院长签字后报医共体办公室审核,医共体办公室根据审核情况拨付基金。
3、明确县中医院、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农合结余资金分配比例,根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单位的重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制定结余资金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