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时间:2019-05-14 16:2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第一篇: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

责任结果导向

我们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建立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而不再以能力为导向。企业是功利性组织,我们必须拿出让客户满意的商品。因此整个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包括对中、高级干部的评价都要倒回来重新描述,一定要实行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我们现在的任职资格评议系统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体系。我们推行能力主义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还要将责任与服务作为价值评价依据?你有能力,但没有完成责任,没有达到服务要求,我们就不能给予你肯定,给予你高待遇。我曾批评中研部多次,在价值评价上有问题,老是在技术上给予肯定,而不在管理上给予肯定。管理上不予肯定,你怎么能够肯定更改一个螺丝钉、一根线条就应给予高待遇?如果更改一个螺丝钉、一根线条不给予高待遇,而对那些别出心裁,只做出一点没有突出贡献的东西的员工,你却认为他能力很强,给予他高待遇,这种价值评价颠倒就必将导致我们公司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所以我们要通过价值评价体系把好的优良作风固定下来,使之像长江之水一样奔流不息,这将使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不断强化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以责任结果与关键行为过程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

我们要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但要抓住关键事件逆向考事,事就是事情的事。对每一件错误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以改进。并从中发现优良的干部。我认为正向考核很重要,逆向的考事也很重要。要从目标决策管理的成功,特别是成功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在失败的项目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其中有不少好干部也应得到重视。要避免考绩绝对化、形而上学。

考核要考虑公平问题,但怎么体现?就是以绩效为中心,关键行为的目的要产生结果,因此关键行为要以结果为导向。我们一定要在考核中坚持有绩效,有结果。在结果面前人人是公平的。

评价一个人,提拔一个人,不能仅仅看素质这个标准,还要客观地看绩效和结果。德的评价跟领导的个人喜好和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绩效和结果是实实在在的,是客观的。所有的高层干部,都是有职责和结果要求的,在有结果的情况下,再看你怎么做的,关键行为中是否表现出你有高素质。

我认为关键事件行为过程中考核同样是很重要的考核,但不是一个关键事件行为就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考核要多次、多环考核。不要把关键事件行为过程考核与责任结果导向对立起来。责任结果不好的人,哪来关键事件?

我们要坚持责任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各级干部要实行任期制,目标责任制,述职报告通不过的,有一部分干部要免职、降职。要实行各级负责干部问责制。香港特区政府是一个民主政府,已实行问责制了。我们公司对完不成任务的干部也要问责。考核是考不走优秀员工的,优秀员工一时受主客观的因素,暂时遭受挫折,但他们经过努力终究会再起来的。同时,要坚持员工聘用合同制,一部分员工已经不太适合这些岗位了,我们应该有新陈代谢。我们也要从完成任务好的员工的一些关键事件过程行为考查中,发现优秀的干部苗子,给予机会以培养。

公司中、高、基层干部的考核都要贯彻责任结果导向的方针。同时,对中、高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逐步试行关键行为过程考核,以提高中、高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我们坚持责任结果导向的考评制度,对达不到任职目标的,要实行降职、免职,以及辞退的处分。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公司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我们无力袒护臃肿的机构,以及不称职的干部。我们公司的价值取向是直接责任结果导向,而不是素质导向。我们强调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我们的任何素质是在贡献中发挥出作用,才能被认知的。在责任结果面前,人人公平。我们要持续不懈地努力奋斗。乌龟精神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贡献导向

我们的待遇体系强调贡献,以及以实现持续贡献的能力来评定薪酬、奖励。有领袖能力、能团结团队的人,是可以多给予一些工作机会,只有他们在新的机会上做出贡献,才考虑晋升或奖励。不能考虑此人有潜力时,就放宽他的薪酬。茶壶里的饺子,我们是不承认的。我们的考核体系要强调贡献制,强调效益产出。这个价值不一定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继续以责任与贡献评价人。只有最终对客户产生贡献才是真正的绩效。要消除对客户没有贡献的多余行为,清退制造不能对客户产生贡献的假动作的人员。商业价值导向

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培养科学家,是要培养商人。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是围绕种庄稼,打粮食,讲究做实。

公司的最终目标是财务指标的达成,各产品线、地区部、各大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最终都要落实在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财务指标上。我们要以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来作为我们工作的方向,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尺。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部门为多余部门,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为多余流程,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人为多余的人。

第二篇:如何正确评价价值

如何正确评价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生活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对的能力和贡献是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人生价值的评价主体分为自己和他人两类。当价值评价客体和主体都是自己时,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即自我评价是真实和有效的;当价值评价的主体是他人时,因评价的角度——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情况,不一定真实有效;只有由众多的他人作出的最后的社会评价,才是真实和有效的。

所以,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第三篇: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

徐龙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价值的社会。积极创造价值、激励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确立更高的价值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动力和取向,而衡量社会和谐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应当是人本、功利、公正和道德。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取积极措施,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价值;利益;全面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主动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且把社会和谐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包容并重,相互促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换。构建和谐社会,从更深刻意义上看,它受人的价值观念的制约,确立一种富有时代生命力并能够统摄人心的价值体系,对正确指导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是社会存在的一种美好状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和人类孜孜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合理安排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具体创新,但不可缺少的就是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引导。因为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特定价值诉求的诱导下进行的,都是一定价值心态的表现。价值作为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是主体对客体有用性及其意义的评价①。价值既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动力,一种目的,它决定人的生活和行为态度。当价值存在通过人的理性把握而转化为观念时,就会以一种相对独立的要素并入社会系统的运行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成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事实上,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价值创造、激励价值追求、确立更高价值目标的社会,是一个实现人的价值观念现代化的价值型社会。

积极的价值创造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价值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存在,是人类复杂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它是靠人的劳动与实践创造出来的。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们积极创造价值的具体成果。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创造价值、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是最基本的前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我国社会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所有这一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社会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人口众多、底子又比较薄的发展中大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快社会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要以创造价值为主旨,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千方百计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和谐社会创造丰硕的价值成果。

不懈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人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为满足人的利益需求,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人的利益需求与人的价值创造的一致性,也就直接决定了人的价值追求具有动力的性质,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之源。价值追求是人的自觉本性,人们的价值追求的热情越强烈,它所爆发出来的动力也就越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关键还是要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坚定正确的价值信念,鼓励对价值的追求,并且通过价值对利益需求满足的方式来处理和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人的价值追求是在不断提升人的利益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利益需要无止境,人对价值的渴望与企盼也无止境,由此而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不会枯竭。要使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就必须十分关注人们的价值追求,以满腔热情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更高的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取向。人的价值追求能够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确立合理而崇高的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如果被那些消极、有害、落后的价值取向所误导,就容易使人失去尊严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正、道德、秩序等等都将统统不复存在。因此,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要符合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确立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要遵循时代性、社会性、道德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求真务实,扬善弃恶,彻底剔除那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又违背社会道德的价值准则和不健康的有害的价值取向,自觉选择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优秀文化品质、充分展示和谐风采的价值取向,使其价值目标能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和谐社会是崇尚价值并追寻更高价值目标的社会,将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和价值目标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出来,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内容。

当代社会是一个利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自身需要而追求着不同的价值目的。针对复杂的价值选择,建立统一的价值判断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判别价值的标准清晰明了,人们才会自觉作出合理的抉择。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和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方面面,但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以人为本、功利和公正以及社会道德的评价尺度②。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和谐社会重视对人的尊重,高扬人的主体性,使之充满人性关爱的必然结果。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更应如此。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服务于人。只有当人的社会主人翁地位牢固树立起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和谐社会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和谐社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就必须牢固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彻底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在更加自觉的境界里、更加深入的层次上不断赋予以人为本的新内涵,促使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生动实践中显示新的时代意义。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以民为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功利和公正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展现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功利是一种衡量社会生产效率的价值尺度,偏重于社会价值的生产性、创造性和现实活力;而公正则是一种社会关系状态,是以社会利益关系为客体的价值关系③。社会利益的合理化是公正的实质内容,它偏重于社会利益占有的规范性、理想性和秩序稳定。要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并协调有序,就应当坚持功利和公正的统一。功利是对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重视,也是对社会物质财富和人的利益实现的追求。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一定要考虑到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效率,增长社会的实际功利价值,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公正是人的价值目的,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得失成败的先决条件之一。社会公正从抽象意义上可以规定为以权利和义务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实现和谐社会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有所创、各得其所的公正利益关系,就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上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切实保障人们在权力、机会、规则、分配上的公平,使人们能够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和社会生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公正还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进步,人们对公正的内在需求就愈是强烈。公正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前提。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表明,人们对利益关系的肯定性判断并不取决于利益的绝对量,而是取决于与他人比较中的相对量,即要求利益关系的公正。公正不等于绝对同一,也绝不是平均主义。绝对平均主义是无原则、无差别的利益均分,它抹杀一切社会客观条件的差异和社会个体的差异;而社会公正则是在确认个人人格平等和自由权利的前提下的一种有原则的、合理的人际公平要求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和享用。绝对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懒惰、依赖和忌妒,最终会扼杀人们的积极性,窒息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公正恰恰是为了消除懒惰、依赖和忌妒,扶持积极创造,使其权益与劳动创造直接相联,从而焕发人们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公正,绝不是搞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而是要实现公正和效率的统一,并依据权力、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公平,妥善解决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存在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真正意义的平等。

社会道德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活动的价值准则,是促进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协调一致的必要支撑。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也是一种行为标准④。它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和特殊手段维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社会存在和发展需要有共同遵守的道德范围作为人们行为活动的最基本的准则,使人们能够获得心理平衡而不致于心灵扭曲、精神颓废,并在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自觉追求社会的真、善、美。尤其是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树立和提倡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和精神更为重要。以利润至上、等价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精神和原则,只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灵魂,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并非是调节社会成员相互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更不能成为社会活动唯一追求的价值目标。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其核心应当是权利、良心、义务和责任的统一,既体现对绝大多数人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也体现绝大多数人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关注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心⑤。人人有权利和尊严关心自己,更有义务和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高尚的社会道德是社会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与社会道德相背离的消极腐败现象,不仅导致社会道德的失落或迷惘,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和谐的一种严峻挑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和谐社会要实现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的转换或创新,就需要对价值内涵及其目标进行合理而又科学的审视,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运行规律,而判断的视角是离不开人的尺度、社会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这些尺度是一个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综合体,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应当全面地加以应用。

和谐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通途,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建设工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更加快,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致使社会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分迫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繁重,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消极腐败现象不时产生,这都给社会稳定和谐带来实际影响。为了紧紧抓住我国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从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花更大力气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新时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刻关怀。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落实到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工作部署中,才能真正把党的先进性切实体现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实现,促进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持续迸发,促进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既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既表现为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性,又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一种指导共同生活的价值体系的必然性。民主与法治既有利于增进社会的普遍利益,又利于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挥法治在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以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在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建立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有序。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空洞的抽象,而要靠全社会成员的聪明智慧去努力拼搏和奋斗。人们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良好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现代化的知识水平、没有文明的道德品质,人们就会缺乏创造的思想和文化基础,缺乏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面对当代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现象,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在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切实加强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学习型社会,引导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宽容大度、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条件,稳定是前提。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的价值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维护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保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深化改革要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不动摇。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与此同时,统筹还必须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兼顾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要注重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努力消除社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我们只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使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改革发展稳定才会稳步地向前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放慢改革步伐,也不是放缓发展的速度,而是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原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

注 释:

① 李明华:《价值及其相关范畴研究》,《学术研究》1992年第5期。

② 高兆明:《社会变革中的伦理秩序》,中国矿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303页。③ 万俊人:《公利和公正:改革中两种价值尺度的统一》,《求是》1992年第19期。④ 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2页。

⑤ 宋锦添:《人生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9页。

第四篇: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二小徐连武

传统的评价,评价者主要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每学期末,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劳动卫生情况、行为习惯等给与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侧重学习方面的评价,评价中学生处于从属服从的地位。这种学生素质的评价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准确,评价不够全面。这种评价教师尽管费时费力书写了不少内容,但学生拿到评价手册有的只是看一看成绩,连老师写的什么内容都未看,起不到评价的目的,发挥不了评价的导向作用。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那么在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让评价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导向作用。

一 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用评价标准约束自己进步

每学期初先把«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手册,了解评价内容和简单的评价方法。各年级评价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在每项素质中又分为若干小项内容,依据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差别,分别对低、中、高年级提出了内容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内容,首先是让学生明确评价者都有谁,评价者不仅有班主任老师,有科任老师,有同学和家长,而且有学生自己,自己是评价主体,自己必须参与评价。二是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评价不单单是对学习成绩的评价,而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这样可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三是让学生按评价要求和标准来约束自己,激励鞭策学生在各方面努力去做,争取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 在评价中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要避免形式单一,评价简单化,要发挥多种评价方式的作用,要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是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调动学生本人的积极性,自平时要引导学生本着既评优也评过,多发现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全面客观地了解评价某一个学生是很有帮助的,评价他人时,要本着既有肯定也有否定,要善于发现赏识别人的优点,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别人的不足也要给与适当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通过评价可以促进自己和同学共同进步。二是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每个学生在学科学习、小组值日和其他小组活动中,可能在不同的小组。他们在小组学习和劳动中,在课间游戏和集体活动中,对同学的表现都比较了解。小组同学之间从文化课学习、特长爱好、实践活动、劳动值日、行为习惯等方面展开评议。小组内先自评后共评,找出每个人各方面的闪光点,形成简单的文字材料交给老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这样的活动。通过评价活动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可以激励学生共同进步。三是活动评价和单元测评相结合。每次班级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大型比赛活动后,都要及时评价,让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谈谈活动中的感想和收益,再由班干部评价自己和全班同学的表现,最后由班主任老师做总结评价。单元测试后,要引导学生认真看试卷,成绩高低的学生都要反思,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要反思自己在平时学习和答卷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值得发扬,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反思错在哪里,是平时习惯不好,做题不细心造成的,还是知识学得不扎实,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努力。学生反思后,教师针对全班共性的问题在课上给与评价,对个别学生课后给与评价,指出学生奋斗的方向。使评价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四是口头评价和作业评语评价相结合。教师要把评价贯穿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课上对于表现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激励学生进步。作业中则以等级评价和激励性、启发性语言为主,通过评语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进步。五是学科老师评价和班主任老

师评价相结合。班主任老师要和学科老师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协助学科老师教育学生。在老师评价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用文字材料,写出自己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有哪些典型的事例,有哪些收益,自己今后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学生把文字材料分别交给学科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教师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给与公正、客观的评价。教师评价时要多用赏识激励的语言,多给学生以鼓励,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六是家长评价和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家长是评价中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更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和家长经常沟通联系学生有关情况,还要指导家长做好参评工作,让学生家长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家里及校外的表现。这样教师和家长可以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这样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评价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掌握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评价自己,反思自己。通过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第五篇: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什么是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就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成果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的方法。以员工的工作结果为基础的评价方法是衡量员工的最终工作结果,它体现员工凝结形态的劳动。这种方法为员工设定一个最低的工作成绩标准,然后将员工的工作结果与这一明确的标准相比较。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的具体方法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法、直接指标法、绩效标准法和成绩记录法等实施步骤和基本方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目标管理法的基本步骤是:战略目标设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2、绩效标准法

绩效管理法与目标管理法基本接近,它采用更直接的工作绩效衡量的指标,通常适用于非管理岗位的员工,衡量所采用的指标要具体、合理、明确,要有时问、空间、数量、质量的约束限制,要规定完成目标管理法具有更多的考评标准,而且标准更加具体详细。

3、直接指标法

直接指标法采用可监测、可核算的指标构成若干考评要素,作为对下属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如对非管理人员,可以衡量其生产率、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评估可以通过对其员工的缺勤率、流动率的统计来实现。直接指标法简单易行,能节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运用本方法时,需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

4、成绩记录法

成绩记录法是新开发出来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员,如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先由被考评者把自己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成绩写在一张成绩记录表土,然后由其上级主管来验证成绩的真实准确性,最后由外部的专家评估这些资料,决定个人绩效的大小。因本方法需要从外部请来专家参与评估,因此,人力、物力耗费很高,时间也很长。

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1、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的优点

当员工的工作任务的具体完成方法不重要,而且存在着多种完成任务的方法时,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就非常适用。

2、结果导向型评价方法的缺点

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员工绩效的多因性,员工的最终工作结果不仅取决于员工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因素,也取决于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微观的工作环境等多种其他因素,因此,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考评很可能缺乏有效性;二是可能强化员工只重结果而不择手段的倾向;三是团队工作的组织中,把员工个人的工作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会加剧员工个人之间的不良竞争,妨碍彼此之间的协作和相互作用,不利于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四是在为员工提供绩效反馈方面的作用不大,它无法向员工提供如何改进工作绩效的明确信息。

下载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价值评价的导向与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推荐5篇]

    浙商文化概论期末论文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系别:会计系班级:11注会2班学号:09201240姓名:俞骋远浅谈浙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本学期《浙商文化概论》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浅析EVA导向的价值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师网络视频培训免费试听: http://edu.21cn.com/kcnet1420/在现代企业制度日趋成熟的今天,EVA价值管理直接体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已成为国内外实务界中的新型企......

    入党积极分子“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八荣八耻”的导向价值

    “八荣八耻”的导向价值最近,自己通过对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 进行学习,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思想更进一步的完善。现将有关学习感想汇报如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

    《岗位价值评价模型》

    岗位价值评价模型基本影响要素分值分配表序号岗位价值系统要素权重分值系统子要素权重分值1工作环境条件14%140体力消耗30脑力消耗30工作时间30自然环境30人际交往202知识与......

    高考作文命题社会价值导向偏差杂议(定稿)

    高考作文命题社会价值导向偏差杂议 (《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 2015.8月刊)黄硕毋庸置疑,高考就是一个指挥棒,“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今的教育需要坚守,但也有许多内容......

    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价值导向的思考5篇

    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价值导向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爱国主义、诚信、感恩等教育活动融入资助体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自主......

    金圣叹水浒评价的价值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冯仲平内容提要 文章抓住《水浒传》评点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以宏观视角梳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

    如何评价一份简历的价值(合集五篇)

    求职者在编写个人简历之前需要注意招聘信息中的潜在要求,因为个人简历需要针对招聘信息来写。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写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求职能不能成功通过,要编写优秀的个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