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黄萍秀 2015年1月6日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及早让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接触最有智慧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常常感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滑坡,感叹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倘若我们培养的学生对表现我们民族伟大灵魂的理想,风骨,操守,胸怀,精神,智慧,原则都一无所知,那我们的素质又从何谈起?一个没有人文底蕴的国家和民族,即使科技再强也是虚无的,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个人,即使知识再多也只是一个站在知识高峰上的侏儒而已。
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促进我校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了很多哲理,被称之为“经典”。读经典之书,与圣贤为友,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研究工作进展较顺利,特别是以“古诗词”为主线,开展“古诗擂台赛、诵读大王评选、诗词吟唱、情景剧表演、诗配画即兴赛、诗词串联、经典伴我成长的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确定的主线研究目的明确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2、以经典诗文,自幼陶冶儿童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培养其诚信精神。
3、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5、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营造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氛围。
6、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基本素养。
7、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构建和谐家庭。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研究工作安排有序
(一)活动内容: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首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国学》等。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国学》(第一册)和《弟子规》。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国学》(第二册)《弟子规》《三字经》。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国学》(第三册)《弟子规》《三字经》。
四年级:优秀古诗文40首、《国学》(第四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
五年级:优秀古诗文50首、《国学》(第五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读部分章节。
六年级:优秀古诗文75首、《国学》(第六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读部分章节。
(二)、活动方式: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课内、课外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
(三)、活动组织: 1.活动组织部门:
(1)领导部门:校长室、教导处、科研处
(2)组织部门:校长室、教导处、科研处、语文科组
(3)协助部门:德育处、总务处、美音科组、年级组、各班班主任 2.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谭文娟 副组长:任萍 朱立新
组员:陈祝怡 钟云英 魏志强 姚冬梅 庄彩瑜 刘玉秀 罗 敏 各年级级长 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四)活动时间:第四周――十六周
(五)、活动原则、方法、评价: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3)每日早晨可在7:50-8:00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以及午间时间背诵。4)、利用每天语文早读课的时间,班级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诗等多种形式或让学生自由诵读(其他教师在办公室诵读),届时将播放古典音乐(适当音量),音乐停时间到。5)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也可以每周拿出一节课用于学生诵读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6)、每周一节校本课程(周三下午第三节或周五早读),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7)、每日鼓励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活动课等闲暇时间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8)、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渠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9)、定期举行诵读擂台赛,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10)每天回家及时复习,和家长一起诵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11)、指导学生把经典诵读的内容用于指导生活实际。
12)、利用家访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初步成效,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同时也请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要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活动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学期评价” “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每周校本课程的时间。考查每名学生,会背了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上。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第三周)
1、启动仪式:第六届读书节开幕式。(校长致辞)
2、制定第六届读书节活动方案。
3、读书节氛围营造:
学校层面:读书节活动倡议书、校园挂条幅、贴宣传标语、出宣传橱窗。
1)、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橱窗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2)、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主播内容定为经典诵读,学校播放古诗文录音,供学生欣赏;开设“校园经典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寓言故事等。
3)、争取家长的支持,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册,发动家长记录孩子日常行为状况,共同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班级层面:
1)围绕读书节各中队出一期黑板报。
2)各中队按照班级实际制定好诵读计划、时间、内容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四周——第十四周)
1、每周各班用语文早读课前的10分钟,让学生诵读古诗文;另外每周拿出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专题教学课”,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每月举行一次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主题队会。
2、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各班可灵活组织开展“诵诗会”“诗文表演”“诗文图展”“诗文接龙赛”等活动,定期组织“背诗大王”、“背诗能手”、“背诗骨干”擂台赛等活动,这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学生坚持养成每天读背一首诗词或部分篇章名句,学会制作随身携带的经典诵读卡(卡片由硬纸制成,正面为古诗,反面为诗配图或诗意解释,每卡一首诗),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本经典诵读摘记本,随时记录,随时记诵。
4、语文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一次抽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班级要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古诗文题目和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
5、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6、教师要学以致用,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与写作结合起来。
7、各班积极开展“经典”故事会活动。
8、学校开展美文名句默写竞赛。
9、学校开展“读经典之书,与圣贤为友”主题黑板报评比。
10、学校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征文比赛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第十五周)
1、校园“诵读大王” “诵读能手”“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2、各项评比表彰及展示。
3、读书节闭幕式。
(七)活动要求:
1、要提高认识。各班级要充分认识到本届读书节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号召全校学生增强参与意识,自觉树立起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至上、终身学习等全新的理念。
2、要精心组织。各地、各单位要精心组织、统筹兼顾,使读书节的各项活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要根据各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3、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4、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5、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八)相关资料链接: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5首优秀古诗文篇目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4.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6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6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68.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6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71.长歌行 汉乐府 72.回乡偶书 贺知章 73.滁州西涧 韦应物
7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75.观书有感 朱熹
三、阶段性成果展示(见文件夹)
1.研究报告,2.图片集(学生竞赛作品)3.论文4.“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实践研究”的小学特色德育方案5.演出、优秀主题队会录像VCD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缺乏经验,整体工作开展有点凌乱,欠规范。2.缺乏课题研究的科学理论指导,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方法有待提高。
3.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仍需进一步探讨。
4.本课题组成员人数有限制,如何进一步调动成员组以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及主动性,仍有待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
5.下一步将继续收集图片(学生竞赛作品)进行汇编,鼓励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以及学生撰写论文,汇编 “经典诵读与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实践研究”的小学特色德育方案集和论文集。
执笔:庄彩瑜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德育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坚持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体现“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理念,即:以立德为根本,以美载德、寓美于德,追求美善相谐的教育境界。我校选定“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1、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德育要求: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石的重任。我们容桂的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生活不断富裕,但如何真正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让小学生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小公民”,需要教育探索;
2、我校的校情与学情:我校地处容桂街道较中心地带,在校学生中外来工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动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让这些孩子文明礼仪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貌,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体谅、关心他人,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我校德育常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缺乏富于实效性的新探索。基于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引领下启动了这一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旨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融入对联、书法、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打破单一的文明礼貌教育的局限,通过新理念、新视角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践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通过夯实文明礼仪教育的文化底蕴,深化礼仪情感,让文明礼仪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成长及生活的需要;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促进了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了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见方案,略)
(二)研究策略(见“方案”,略)
(三)实施过程
根据课题特点及校情、学情的需要,我们对德育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了合理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具体实施的时间安排如下:(课件依次展示)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订实验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2009年2月至3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2009年4月)第二阶段(实施、完善阶段): 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于2009年5月23日举行了课题启动仪式;2009年6月获批立项成为省级课题;
——具体实施课题方案: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开发、修订了南环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宣讲文明礼仪知识,进行礼仪课堂研讨,创编“南环小学礼仪报”,于09年11月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围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深入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出台了南环小学《文明礼仪评价手册》,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家庭、社区,有效拓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渠道,于2010年6月成功举行了德育课题阶段成果汇报暨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 仪养成教育方案;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于2010年12月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
——继续深入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推广成功经验。于2011年2月完成校本教材的修订、定稿,于2011年4月完成内容丰富(具体数据)的课题成果集的编写、定稿与印刷,于2011年5月17日举行结题仪式。
三、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组围绕并着力于“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究
1、卓有成效地完成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的编写
学校成立了由14位课题研究骨干成员组成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编写组,由主持课题的曾素芳副校长参与策划,德育主任肖秦湘负责具体实施,多次征询并得到了郑航教授、王清平主编的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我校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体现了系统性、连贯性、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1)低年级教材主要突出日常行为、具体做法;
(2)中年级教材在强调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突出了情感体验;
(3)高年级教材则以“知”为重点不仅是扩充礼仪知识,而且是“简单理解”,包括开始学习基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来理解礼仪,基于“美”和“德”来理解礼仪,并且朝向基于知情行、指导儿童逐步形成现代公民的文明意识方向努力。
我们所编写的礼仪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外观精美,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体现了儿童化、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进行文明礼仪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礼仪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操作流程图(略)。
课题领导小组坚持课堂实践研究,出台了《南环小学礼仪课操作指南》,构建了礼仪课堂的四种基本范式(略)。
开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研讨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针对实践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交流,带着过程性的材料、典型个案进行研讨、分享。在研讨沙龙上,还邀请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参加,使课题研究攻关破难,形成共识,得以不断完善、深化。
(二)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
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礼仪教育方式方法,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主要表现在: 创设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成功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举行“礼仪之星”
报告会,组织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启动“南环礼仪志愿者”行动,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及开展走近《弟子规》等活动„„《弟子规》一书为课题研究拓展了新渠道。全校师生掀起了诵读《弟子规》热潮。
2、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如在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现代公民文明意识。
3、拓宽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调查走访、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等等。
(三)凸显校本德育特色
我们注重研究实际效果,凸显校本德育特色,主要凸显出如下校本德育特色: 正确处理礼仪教育课程与品德课的关系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把礼仪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书画和剪纸艺术等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关注礼仪教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一方面,注重传承传统礼仪、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体现时代性,注重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公民素养,尤其是把公民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
抓好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体现在学校整体方案之中,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礼仪教育课堂教学试验、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予以实施。注重礼仪教育的立体化、全方位性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
南环小学文明礼仪活动序列方案(2008、9-2011、7)活动 时间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与形式
活动要求
九月
我爱我师
1、制作尊师卡(1-6年级);
2、《弟子规》诵读展示(1-6年级);
3、尊师手抄报比赛(4-6年级)。
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通过制作尊师卡、尊师手抄报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尊师氛围。
十月
我爱祖国
1、迎国庆板报评比(1-6年级);
2、“礼仪之星”报告会(3-6年级);
3、启动“南环礼仪志愿者”行动(4-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板报评比、“礼仪之星”报告会等形式加深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爱国情怀。
十一月
关爱老人
1、关爱老人服务活动(1-6年级);
2、敬老院慰问活动(4-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教育,通过关爱老人服务活动、敬老院慰问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关爱老人,体恤老人、尊重老人。
十二月
新年新气象
1、传统节日“冬至”的认知活动;
2、迎新年联欢会。(1-6年级)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传统节日“冬至”的认知活动;各班开展迎新年联欢活动。
一月
欢乐春节 亲子剪纸 乐融融
1、评比、表彰“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礼仪优秀家长(1-6年级);
2、寒假主题剪纸活动(3-6年级)。
各班评选“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同时布置寒假剪纸活动,展示学校剪纸特色。
二、三月
学雷锋 树新风
1、“礼仪之星”报告会(3-6年级);
2、慈善募捐活动(1-6年级);
3、学雷锋进社区服务活动(4-6年级)。
利用班会课发动学生参与慈善募捐活动,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倡议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四月
缅怀先烈 文明祭祖
1、书香校园活动——寻找先烈的足迹;
2、扫墓活动。(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缅怀先烈教育活动。通过读讲先烈故事、先烈名言等形式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五月
感恩母亲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板报评比;
2、学唱感恩歌曲;
3、开展感恩家务活动。(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感恩教育。通过板报评比、学唱感恩歌曲、开展感恩家务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感恩父母。
六月
感恩父亲
1、制作感恩卡片;
2、举行“文明礼仪家长开放日”活动;
3、组织《弟子规》诵读比赛。(1-6年级)
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主题教育。通过制作感恩卡片、给长辈写信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悟亲情,关爱父母、感恩长辈。
七月
“我能行”缤纷暑假系列
1、“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
2、开展缤纷暑假活动。(1-6年级)
各班评选“南环礼仪之星”、“班级文明礼仪之星”,同时布置缤纷暑假系列活动。
这一全校性活动序列方案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礼仪教育的序列化、层次化与立体化、全方位性,通过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凸显出了以“立德为本,美善相谐”的课题理念。
综上所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点,我们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进而向家庭生活拓展延伸,并有效向社会生活拓展延伸,请看我校开展社区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数管齐下,促进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及文明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提高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彰显出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美善相谐之独特教育魅力。课题主要成果如下:
1、我校连年被评为顺德区卫生先进单位、容桂街道先进学校,获得办学成果奖、特色奖。2、2010年6月学校获得顺德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助奖励(申请报告字数:4224; 完成时间:2010年4月)。3、2010年7月13日,曾素芳副校长、肖秦湘主任代表课题组出席了广东省中小学德
育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并荣幸地成为09年立项课题在大会上作发言的五个单位之一,由曾素芳副校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打造美善相谐之教育系统工程》的德育课题中期成果汇报展示,该报告特色鲜明,精彩纷呈,赢得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同与赞赏,学校带去的数百份礼仪报、文明礼仪校本教材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字数:4335;完成时间:2010年7月)。4、2010年12月,由曾素芳副校长执笔,肖秦湘主任、吴瑞仪为主负责整理过程佐证 材料汇集成的德育课题成果在“首届广佛肇教师校本行动研究评比暨第四届佛山市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字数:5372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
5、由曾素芳副校长执笔的《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发表在《中小学德育》(2011 年第3期;字数:3663)。
6、由曾素芳副校长参与策划、肖秦湘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吴瑞仪、黄雪华、董青 等14位课题组骨干成员开发了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教材(低、中、高年级共三本)由学校自行印刷(字数:46481;完成时间:2011年3月)。
7、由曾素芳副校长、课题骨干成员罗巨明老师创编并定期出版的题为“礼仪在心中,文明伴我行”南环《礼仪报》,作为一个特色窗口,为及时播报、宣传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相关信息,提供了具有视觉享受的多彩天地(字数:33236;完成时间:2009年5月—2011年4月)。
8、集结主要研究成果汇编而成的《实践研究提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南环 小学“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德育课题成果集》(字数:194957;完成时间:2011年4月)。
9、在全国首届文明礼仪教育高层论坛暨云阳现场成果展示交流会上,课题组曾素芳、罗巨明、汪燕芳老师撰写的《构建文明礼仪课堂磁场效应的思考与实践》等论文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肖秦湘、吴瑞仪老师的论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课题研究成效
由于德育课题的正确引领,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正一步步深入人心,文明礼仪已扎根在师生的心田,学校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校园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我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的礼仪意识更强了,礼仪行为更加规范。我校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即课题开题和课题结题之前先后两次对全校350名、360名学生在学校、家庭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所抽查学生覆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环境及各个层面的学生,调查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从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校、在家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均有了可喜的进步。
老师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学校的文化底蕴、综合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了人文氛围、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如今,我们南环小学校园已充满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气息——多姿多彩的“礼仪长廊”、一幅幅出自学生手笔的礼仪对联、礼仪歌谣、剪纸作品、手抄报、摄影佳作成为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个特色窗口,见证了南环师生在文明礼仪教育创新之路上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五、研究展望
我校由于德育课题研究起步较晚,科研基础不够厚实,在如下几方面有待努力实现新突破:
1、教师撰写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礼仪校本教材的编写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精细化,力争能实现在顺德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3、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有待更规范并持之以恒。
第三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神木县矿区一小 二0一六年十月
二年级组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矿区一小 王冬梅
一、课题的名称: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目标:
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明细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4、力争形成一套针对性较强、操作性强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定“小学生礼仪常规”内容: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方面。
2、明确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具体内容:能向老师和进入校园的客人主动问好;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掌握热情待客之道;知晓、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
3、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4、尝试开设礼仪课。形式上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的科学化和序列化。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二)实验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和自主参与相结合。
4、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评比文明班,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如各班评比每周一星。
八、课题预期成果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验研究,学生懂得“认识——行为——习惯”转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总结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6年11月-12月)(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2016年11月至12月)
2、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2017年1月)
第二阶段:(2017年1月-2017年9月)(实验阶段)
1、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2、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3、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礼仪与生活”、“礼仪你我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良好礼仪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礼仪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
4、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
5、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第三阶段:(2017年10月)(总结阶段)
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冬梅: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付俊英、呼倩、王霞:整理典型案例、优秀论文、经验交流材料。
李玲、李小雅:设计各种调查问卷、活动记录、收集过程性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第四篇: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唐建生
刘红普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导师制是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将导师制引入到高职优秀学生的培养中,试点创办了“数控技术研修班”,对导师制在高职学生中实施的目标、方法、组织、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高职学生导师制,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导师在思想上、知识上、操作技能上给高职优秀学生以具体指导,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学生。
关键词:高职学生
导师制
培养模式
目标
特点
实施
1.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提出 1.1 关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围绕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必须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着重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生产实际的能力。在高职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着较大的比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特别是在工科院校中,由于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制约。对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尖子学生,如何在教学计划之外进一步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面对的一个问题。1.2 关于导师制
“导师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的主要形式。部分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中也有少量优秀学生采用导师制培养。导师制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开发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展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导师通过指导及示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及专业兴趣,为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研领域创造良好条件。
导师制不应该是硕士和博士的专利,也不是本科高等学校的特色。高职院校中,也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培养优秀高职学生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使我们想到了导师制这种模式。
在高职学生中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我们的一种大胆尝试。经资料检索,目前在全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还未见按专业方向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报告和实施办法。1.3 关于高职学生导师制的特点 硕士和博士生及本科生的导师,是以课题研究为目的的,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是他们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学生的导师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提出这种培养模式时思考的一个问题。与研究生的导师制有显著不同,高职学生的导师应该着重于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拓展,应该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我们提出的高职学生导师制,不是以科研为目标,而是以技术应用为目标。将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不影响学生三年正常专业学习,利用其中二年的课余时间与导师一起学习和工作,导师在思想上、知识上、操作技能上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培养一批技术拔尖的学生。我们规定,每位导师最多只带三名学生,不是辅导员意义上的导师,不流于形式,而是一种真正的“师徒式”的学习关系。在知识的学习上,类似于研究生的导师;在技能的学习上,类似于企业的师傅。
2.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组织和试点
在高职学生中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是一个新课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决定在我院机械工程系进行试点,以数控技术为主,在2003级机械工程系高职学生中,创办“数控技术研修班”。
为了搞好试点,为高职优秀学生培养探索一条新模式,我们成立了“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申报立项为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获得了学院科研经费的资助。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由机械工程系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立即开展工作,着手研究在高职学生中采取导师制培养的意义;导师制对导师素质的要求;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特点;导师资格的标准和确定方法;导师选拔学生的方法;导师制与正常教学的关系处理; 导师制在高职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考核等。2.2 导师的确定
导师的确定是导师制培养效果的关键。我们要求导师原则上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指导学生的热情。围绕“数控技术研修班”的指导要求,我们在机械工程系教师中组织研修班导师的申报工作,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的热情非常高,积极申报并自觉深入数控中心进行操作和研究,最终确定了14名教师为“数控技术研修班”的导师,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2人。
为了保证导师的数控造型、编程和操作加工能力,我们组织了二次教师的数控加工观摩教学活动,并要求申报导师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统一组织的数控操作技能鉴定考试,共有12名教师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数控操作技能证书。
改善导师的办公和科研条件,在数控中心为每个导师配备一台高配置的台式电脑,并购买安装了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安装了CAD/CAM最新版本的常用软件,与数控中心机房连网,数控中心所有大中型设备对导师全天候开放操作,为导师指导研修生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被确定为研修班导师的中青年教师们非常认真,都自觉进入数控中心学习和工作,对于最新CAD/CAM软件进行研究学习。在指导所带学生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导师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为他们的工作有了动力,有了压力,真正做到先学为师,做到教学相长。目前,数控研修班的14名导师,都能熟练操作数控中心的各种型号的数控设备,同时我们有目标地部署导师们在软件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各自有所侧重地精通某一种或几种CAD/CAM软件。一年来,我们共派出8名担任研修班导师的中青年教师到天津、北京、广州、重庆、武汉等国家数控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学习应用技术和最新CAD/CAM软件的良好氛围。通过选拔确定研修班导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学术建设,改变了传统上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这也是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之一。2.3 研修生的选拔
我们确定的导师制只能是面向在校生中的少数尖子生,做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试点期间,必须严格控制研修生数量,从而保证培养质量,探索出一种培养拔尖学生的新方法。我们制定了研修生选拔方案,印发了研修班导师资料,在2003级机械工程系352名在校生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导师面试的选拔方法。
学生报名时选择导师,完全类似于研究生的面试方法,由所选择的导师进行面试确定人选。我们确定的选拔研修生的原则是,以学生入学高考成绩为依据,“导师欣赏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充分尊重导师意见,因为研修生将和导师一起密切接触和学习工作两年时间,完全是一种亲密的“师徒”关系,所以导师选拔的研修生必须是他欣赏和喜爱的学生,在导师面试时就会在了解其入学高考成绩的前提下,通过言谈举止、反应速度、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观察,确定初步名单,然后再由导师征求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协作能力、性格特点等,最后确定并公布导取名单。
研修生的选拔必须精心组织。因为一方面我们规定每个导师只能带2名研修生,以保证培养质量,共拟定招收28人,占机械工程系2003级在校生人数不足10%;另一方面我们没有想到学生的参加热情如此之高,共有268名学生选报了14名导师的面试。根据报名情况,我们研究决定每个导师招收名额由2名增加为3名,共决定招收42人。导师们都抱着极大的热情组织面试,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2003年底,我们从入学第一学期的2003级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学生中,最终录取了46名研修生。根据研修班学生管理方案,我们提出了10%的培养过程中的淘汰率,将根据他们的期未考试成绩和研修班学习过程中导师的观察评价,进行适当淘汰,以保持学习热情。在2004年4月底,最终淘汰了4名学生,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最终学生总数为42名。
2.4 研修班教学的具体实施 研修班方案的提出,是针对正常在校学生中少量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学习之余,探索一种全新的、有计划地、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潜力,培养一批学生中的应用技术拔尖人才。
因此,我们制定了研修班的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制度、导师指导计划等。要求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本专业正常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研修班学习,研修内容应该是对本专业的拓展和加强。
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的导师制学习时间为两个,即2003级三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期的第二、三、四、五共4个学期。大致将研修班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组织集体授课。利用自习时间和双休日,由部分担任导师的教师给研修班上大课,该阶段主要完全数控机床认识、数控手工编程、CAD、MasteCAM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并深入数控中心,初步掌握数控车、铣的操作。每个导师将自己所带的3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为导师配备的设备进行学习和操作,导师主要是检查指导学习情况,并由导师安排数控车、铣的动手操作指导,研修班学员在课余时间包括双休日,基本上都在数控中心学习。
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组织集体授课和导师指导的加工操作。组织安排SolidsWork、Pro/E、UG等软件应用的集体授课学习,掌握典型零件的造型、编程和程序传输及加工操作。这一阶段导师大量介入指导,保证各自所带学生充分的加工操作指导,并保证学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并加工出各自特色的练习零件,学生对常用CAD/CAM软件能熟练操作,对数控中心各种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运用自如。
第三阶段时间两个学期,主要以实际加工操作为主,同时自学最新的数控应用软件。这一阶段主要是和导师一起工作,参与数控中心承担的对外加工生产,更多地接触实际,开放使用数控中心的所有设备,给学生更多的操作锻炼。参与数控中心的实习辅导工作,成为导师的助手。让研修班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数控中心的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边干边学,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达到一个准技术工人的水平,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组织研修班学员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争取在高级工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目前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已顺利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计划,进入了第三阶段学习。
在研修班学习过程中,既有统一的集中授课安排,又有导师面对面的指导操作,师徒式的言传身教,导师能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学习和操作情况,更好地因材施教。导师们谁都不愿意让自己所带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差,始终关心和直接指导着学生。2.5 培养效果的初步评价
从2003年底我们开始组织2003级“数控技术研修班”以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围绕在高职学生中引入导师制培养模式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导师制在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拓展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届2003级数控研修班的学生与同年级非研修班学员相比,在数控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更扎实更宽泛,在数控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学生,甚至成为其他学生操作实习的辅导员。在数控中心承接的对外加工中,研修班学员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加工。同时,研修班学生并没有因为课余时间的研修内容增加而影响正常本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表明,研修班学生的专业课程期未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学生总平均分。导师对研修班学生的表现比较满意,研修班学生对自己有这一种机会与导师一起学习和工作感到很幸运。来学校招聘的某台资企业老总在参观了研修班学习现场并了解研修班这种培养方案后,十分感兴趣,甚至提出要求研修班学员全部到他的企业工作。与数控中心有加工业务的企业领导,对参与加工的研修班学生印象深刻,提出了录用研修班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愿望。
从导师、研修班学生及用人单位意见等方面,我们觉得在高职学生中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少量优秀的尖子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指导,加强应用技能培养的方法,是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初步成功的。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也是一个空白点。我们的试点成功增加了继续在高职学生中实行优秀学生导师制培养的信心。做为新课题,必然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研究和总结,更进一步地完善管理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目前我们并不急于扩大导师制的规模,以免导师精力有限、设备资源不足而使导师制流于形式,失去特色。因此,在总结2003级研修班经验基础上,我们于2005年3月份在2004级机械工程系在校生中再次招收40名数控技术研修班学生,根据导师教学工作量的情况,确定14名导师中的10名继续招收2004级研修生,每个导师招收4名研修生。这样,有4名导师只带2003级的3名学生,有10名导师带2003级3名学生和2004级4名学生共7人,我们认为这是适当的,不过多加重导师工作量,同时保证培养质量。
我们认为,导师制研修班是对正常高职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希望通过导师制这种培养模式,在高职在校生中培养一少部分应用技术能力很强的学生,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成为学院毕业生中的精品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2]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职业技术教育2003,(7)[3]教育部教高[2000]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0.1.17).
[4]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1,(6).
第五篇: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0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人才需要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协作能力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如果一个人没有认真负责的意识,一切都会失去基础和根本。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
2、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而健康的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广大小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爱学,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到会学,能独立自主探索、研究,这都要靠平时的习惯养成,靠教师的科学指导。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责任心的养成,特别是学习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形成,既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更适应新时期形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及目标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社会和自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一个人的责任心表现与他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
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及其八项重点内容:
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三、研究目标
1、寻求有效的小学生责任心教育培养的教育模式。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责任心的养成。
3、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责任心形成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4、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四、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按低中高年级段,在我校一、三、五年级选择一个班作为重点实验班,进行重点研究;全校教师根据本学科、本班实际,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做到点面结合。
2、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确立了本课题研究内容是:
(1)各年级段有关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具体内容。
(2)有效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法措施。
五、具体教育模式践行
1、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预期目标体系的研究
如何将责任意识与学生的思维达成共识,引导其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构建学生责任意识目标体系。我们准备设立《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设立横向、纵向责任目标体系。
(1)横向目标:将“小学生责任感培养”内容分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自己的集体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五大版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具体将责任感培养目标分解为“五点五会”:①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②以对做事负责为实践点,学会自理;③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④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⑤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
(2)纵向目标: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和发展特点,根据小学生低中高三个年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分阶段地对其进行责任感教育,形成一个序列。
(3)围绕学校责任总目标,各试点班根据各自承担的子课题,制定了各自的责任目标。
2、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及培养途径、方法。
课题重点是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方法及其实效;难点是学生责任感的梳理。我们想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逐步树立责任感;以贴近学生的事例作为教材,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
(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角色”责任感的研究。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内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使他们都能有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使学生得到锻炼。
围绕班级责任教育具体目标,学生结合自我教育小目标,设计个人责任目标。
①开展“责任班”和“责任生”教育,变值周生的管理为责任生的服务。
②实行小干部轮换制。人人当小干部,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责任意识。
③巧设岗位,人人有岗,各尽其责。如黑板长、电管员、水管员、保卫队长、监督员等等。
(2)在活动实践(体验)中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落实课题目标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责任行动,养成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行为。
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如: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感。
围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开展“我和责任做朋友”;
围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可以开展“锻炼身体真好”、“面对挫折”、“我不是小太阳”、“今天我当家”、“我做家庭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假如我是……”、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集体负责”我们可以开展“我是一年级小学生”、“我爱班集体”、“我爱老师、同学” “请让我来帮助你” “我与你”、“手拉手献爱心”、“不让一个人掉队”、“大雁齐飞”、“十周岁集体生日”“送你一个金点子”“ 谈公德”、“调和小生命与大生命”等活动;
围绕“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我是爸妈乖女儿”、“我知道节约了”、“面对家庭危机”、“人活在关系中”、“我是财政部长”、“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我和爸妈手拉手”、“家务知多少”、“善解亲人心”、“感悟亲情”、“假如我是家长”“ 如何做选择”等活动;
围绕对社会负责:可以开展“环境小卫士”、“我们的社区”、“关心边缘人”、“我心目中的人”、我与你”等活动。
(3)在课堂环境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责任感的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挖掘教材因素,积极引导,质疑牵引,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自律能力,增强责任感。
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①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②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
学习责任感;③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