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讲课稿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知识回顾:
师:游戏:时空穿梭机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热身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我们基本学完,老师列举了七件重要的大事,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其他同学积极动脑思考;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难点的问题,各个时间的时间、、、生:在黑板上完成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时间排序。师:各事件发生具体时间?(板书)生回答补充
师:对照这个历史年表,我们来讲一个内容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老字号民族品牌广告(王老吉、陈李济、张裕)师:请大家看视频:以上三个品牌有什么共同特征?大多属于那些行业? 生:说出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集中于科技含量不太高的轻工业。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那个年代,生活中有很多悠久的民族品牌,不过他们的科技含量都不高,那么这些品牌当初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有一些品牌可能走到今天我们能看到,但很多品牌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年代里究竟碰到了怎样的事情?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1.实业救国之理想 讲述:状元张謇的故事
小归纳:甲午后中国主要救国思想 回答:实业救国、维新变法、革命
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民族企业家,也是我们今天的男主角,张謇。张謇有一天在家里收到江苏南通政府的一份捷报,状元实业家张謇 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 殿试一甲第一名 赐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修撰
师:殿试一甲第一名是什么,中榜是哪一年,这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吗?
生:挪用海军经费
师:张謇当时在朝廷为官,亲眼目睹了如此荒唐的事情,他发现清政府如此腐败,清廉的张謇感觉做官太没意思,而且清政府在1895年,又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中国建厂”使日本赚钱大量利润,而中国的自然经济日益凋敝。在这种情况下,张謇思考一个问题,他要挽救中国,怎么救他产生了一种新的救国方法
生:阅读课本,说出“实业救国”思想 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生答
师:我们再探讨,按照中国传统儒家观念,人分三六九等,士农工商,张謇原来是状元,属于士,而实业救国变成了商,他的舍本逐末反映当时一部分的思想变得怎么样?(开明),也反映了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当时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
师:在甲午战争后,有志之士都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救国思想,出来张謇的实业救国外,还有谁?(学生答)还有哪几种救国方法?(学生答)
前面我们讲过了,重点要看变法改没改变当时的社会制度,只有理想是不行的,下面看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
2.曲折发展之道路(1)夹缝萌芽:
讲故事:张謇办实业的艰难起步 师:阅读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提问:中华民族工业起步于什么时期?当时的生存环境如何? 原因何在? 学生:比照故事内容和黑板笔记得出结论: 时期:洋务运动——清朝末年
状况:夹缝中萌芽 原因:封建制度阻碍
师:大生纱厂办起来究竟怎么样呢?(2)黄金时代—— 展示:数据和文字材料两则
师提问: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何变化? 原因何在? 生比照材料和黑板笔记得出结论: 时期:辛亥革命——一战期间
状况:黄金时代 原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帝国主义放松经济掠夺 师:经过黄金时代之后,会不会一直发展下去呢? 学生看视频(3)凋谢萎缩
师播放视频:张謇企业的倒闭提问:视频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又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生比照视频内容和黑板笔记得出结论: 时期:一战后
状况:凋谢萎缩
原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官僚资本压迫、内战
其实除了帝国主义的问题之外,还有战争问题。那么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开始凋敝萎缩,如此,我们得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黄金时代,凋敝萎缩
师,总结,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张謇实业救国的典范-、、、、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我们有句话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很有才华和抱负只能说生不逢时。
我们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归纳
教师归纳 关键词一:发展
关键词二:曲折
关键词三:夹缝 学生:发展的原因(内外因),准确认识“发展”的程度,曲折的原因(三座大山)教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
看图说话:请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学生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1.总体上比较落后
2.分布不均衡: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集中于轻工业 读史明智
播放视频:现代民族品牌广告(美的、联想)提问:这些品牌所以能做大做强,原因何在?对比中华民族工业在近代和现代发展中的不同境遇,你认为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有哪些?
从广告中归纳:科技创新、质量取胜、敢于挑战……
现今的时代为我们提高了展示个人抱负的平台,国家,社会,他人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第二篇: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讲课稿
近代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回顾: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一单元的题目。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在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这样一个框架图,工业文明主要在欧美国家是不是,7、8、9节讲的就是欧美国家,主要讲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市场的形成。关键就是这个世界市场的形成,怎么形成的?形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市场。第七课讲的是初步形成,第八课扩展,第九课中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了怎样的一个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那么中国是不是依附于这个世界市场的,课本47页的最上边的话。那么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中国哪些方面产生了冲击。就单从经济史这本书来看:对,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社会生活和我们上节课学到的经济结构。我们上节课学到,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兴起。而近代工业除了洋务运动官办企业,还有什么?私人投资民族工业,对不对?我们这节课就接着这个知识框架学习,学习了近代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族工业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
而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出现了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今天我们就以荣氏家族为例学习了近代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毛泽东曾评价荣氏家族,荣家是中华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的上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而荣家的荣毅仁更是曾官至我们国家的副主席。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在近代时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我们来一起看材料: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后来开设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并且在上海、无锡、汉口陆续开设分厂,可以说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什么这一时期可以得到初步发展呢?
首先有一个前提:自然经济在逐步解体,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成分。如果还是全都自给自足,那我们的民族工业有这么大的市场吗?
还有什么原因呢?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什么是在甲午战后放松呢?甲午战后赔款多少?2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放松限制就是为了鼓励工商业发展,这样税收就要多一些。
并且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像张謇是状元但却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
而收回利权运动收回了部分路矿利权,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是哪些工业发展?
棉纺织业
我们以上都是讲发展,我们课本在49页也提到了说中华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我们对比一下一边是欧美列强,他们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并且在中国还有很多特权:协定关税,关税低,所以产品价格低廉,可以在中国倾销。而民族工业被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产品成本增加,大家这么一比较,民族工业自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我们说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艰难发展。
而到了1911年,民国建立,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我们来看这一段材料:1914年-1922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量占当时全国的29%,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
这一时期,荣氏企业为什么又能迅速发展。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建立。民国政府建立了有什么好处。第一,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就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第二,政府倡导发展实业;第三,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我们看课本,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常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就像我们现在国家也发出倡导政府机关一般采购国产车,这肯定就有利于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撒。
除了民国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咱们市场还是那么大,甚至更大了,欧洲对华商品输出又减少了,自然就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材料中还提到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推动了荣氏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其实不仅是荣氏企业,火柴大王刘鸿生也说过: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这个就是当时的火柴盒,光亚、中国兴、还我河山,让大家选择大家愿不愿意支持国货呢?可见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确实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那么有没有同学愿意回答一下,这一时期主要是哪些工业迅速发展?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范旭东 永利制碱公司 纯碱是范旭东给碳酸钠起的商品名,主要用于布料的印染)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接下来我给大家一张图片,地图名字叫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大家可能看不清,红圈代表纺织业,蓝圈代表面粉业。我找一位聪明的同学来结合课本分析此时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快、短、偏、弱。快:发展速度快,荣氏兄弟很快就成了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短:时间短暂。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偏:偏有两个偏,偏沿海,偏轻工业(民族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只能从轻工业开始;并且轻工业投资少、周转快、获利多);弱:与外国资本和封建经济相比,民族资本力量薄弱,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面粉业和纺织业比较发达,但是重工业却发展缓慢;其次没有发展成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封建小农经济依旧占主导地位。
不管怎么说,这一时期确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但却是短暂的。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荣氏申新各厂两年就亏损百余万元。为什么发展良好的民族工业在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后,立即进入萧条期?
这说明在双半社会,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华民族资本发展的根本因素;民族独立是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
而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全国基本实现统一,1933年,荣宗敬在自己60大寿时自豪地说:“如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夸张吗?我们课本上51页说:1932年,其所属的面粉、纺织各厂大多盈利,“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又戴到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这说明荣氏企业确实得到快速发展。原因是什么?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的统一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国家稳定了,工业才能快速的发展。
2、并且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大家肯定都明白,统一货币呢?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银行,看这是19年发行的纸币——关金券,25年发行的纸币,34年发行的金元券。统一货币有什么好处?稳定市场,方便贸易是不是?
那关税自主呢?在双半社会,我们的关税掌握在谁的手里?帝国主义列强,而在此时期我们通过改定新约运动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征多少税国民政府决定,外国商品关税提高了,这就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正是由于以上条件,使得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更快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占领了银行,占领了兵工厂,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材料。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展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入侵中国,各地的荣氏工厂横遭洗劫。荣宗敬也因郁积成疾,撒手离世。大家看一下课本,侵华日军究竟是怎样对沦陷区的民族经济进行破坏的
好,我们总结起来就是一方针三方式。一方针,1940年,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就是哪些地方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使沦陷区的经济为日本进行侵华战争服务。
而如何推行适地适产主义,(1)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我们看一下课本的小字部分。61家沦陷区的纱厂,被日本委托管理了54家。在沦陷区,哪还有民族工业!
(2)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看课本,3码以上(不到三米)。。。
(3)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937——1943年,从华北被驱赶到伪满洲国的工人和农民有389万,并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人和士兵被带回了日本,从事煤矿、铁路等劳动,遭受迫害,并且无报酬,身心受到迫害,而且后来进行诉讼仍旧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
侵华日军实施这一方针三方式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进行经济掠夺。在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中华民族的工业看不到希望;但还好有一个地方保留了民族工业的火种,大家说是哪个地方?对,就是以重庆、四川、云南为代表的抗战大后方,抗战开始后,东部沿海的工业大规模内迁,这是当时繁忙的朝天门码头,这是迁往重庆的纱厂,则是从湖北宜昌进行大撤退,满载物资和人的民生号,值得一提的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也是我们重庆北碚建设的主导者,最后一张是迁往重庆的国立复旦大学,大家想一想,那时候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大学。当然这不是工业,那么大家想一下抗战时期工业的内迁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保留了民族工业的火种,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经济保障。
二、促进了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们就不一一细讲了,但是作为重庆人,我们必须明白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意义。
日军侵华期间,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才重获新生。1954年,38岁的荣毅仁将荣氏在大陆的企业全部交由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 “中华民族资本第一户”由此得名。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我们在之后会讲到,今天暂且不表。
讲到这,我们就回归到老师画的这个草图,大家能看出来什么?曲折,对,就是曲折,那么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什么?首先我们结合课本的第三子目来总结一下不利因素。看课本,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通常来讲,就是民族资本头顶上有三座大山,封建主义,(是不是封建小农经济依旧占主导地位,封建地主依然获得很潇洒),帝国主义。(我们看一下课本上欧洲国家卑劣的竞争手段,在这种手段之下,民族工业难以为继),并且民族资本还受官僚主义的压迫。经济统制、资金入股这两个方式简直是要了民族工业的命。我们讲民族工业要放在官僚手里发展的还能健康吗?看课本,经济统制是什么,手段多样,行业范围广。资金入股呢,刘鸿生说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大家说哪个积极性更高一些?
除了我们课本上提到的这个不利因素,还有哪些不利因素。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没有稳定的社会民族工业肯定发展不快;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这种传统的思想有没有,肯定有啊。
以上是不利因素。我想有利因素大家也可以总结出来了,咱们在初步发展和短暂的春天都已经讲过了。现在主要就是来归纳一下,大家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候,见机行事,看时间来选择语言,懂吗?第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清末及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第三,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支持国货嘛。第四、实业家的爱国精神。第五,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和重大政治事件(如辛亥革命)。这就是总的来说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涉及到具体时期,大家还需要见机行事,懂了吗?
接下来进入我们最后一个思考: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
先看作用,我们一般分析作用怎么分析。对,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我们找一位同学来帮我们分析一下,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生活,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政治上,产生了两个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则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在思想上呢?为西方思想文化(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不断冲击封建的正统思想,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是它的作用。
那地位又如何呢?我们说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什么夹缝(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求发展(反封建、反帝、反官僚的斗争中秋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既具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比如辛亥革命,就与袁世凯达成妥协。所以在近代中国,什么阶级才能领到中国,无产阶级。
好,本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大家拿出练习题,咱们做一下练习题,不会做的咱们可以一起来做。
第三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的陶海燕,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教学设计。本课课标: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课是以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为例,进而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实业救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始终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将会对学生的高中学习做准备。
本课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涉及历史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难度较大,历史资料多为理性分析,学生感性认识较少,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通过课堂出示材料、图片、视频等信息,配合学生的生动讲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也能达到极佳效果。针对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教学重点:张謇和“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从平时的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再现历史,创设情境,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等,配合讲解达到教学目标,目的是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将本课导入时,从学生生活入手,提问“你知道哪些国产品牌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课题。
课标要求以张謇创办实业为例,初步认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首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张謇这个人物,但是当 1894 年张謇高中状元后,却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为什么会有这个巨大的转变?学生以张謇纪念馆讲解员的身份,分别介绍张謇弃官从商的转折,张謇创办实业的艰辛,以及张謇为实现一种社会理想的救国情怀。通过学生的讲解和表演拉近了现实与历史的关系,甲午一战失败的悲凉时刻,三个中国知识分子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37 岁的康有为选择了变法,29 岁的孙中山选择了革命,42 岁的张謇选择了实业。虽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的目标都是救国。突出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救国的情怀。但是张謇最终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折射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命运是往往和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的。
其次,由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进而引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此部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由同学自主阅读课本相关知识,试着给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划分时期,再一一对应地找一找张謇一生的轨迹。通过材料、图片等信息来分析出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独有的历程、特点及原因,中途渗透全球史观的内容,以 1915 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展品的出色表现体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第三,再由国家兴衰荣辱的命运去体会民族企业家这个群体,给社会进步给国家发展所带来的这种奋进,这种责任,这种精神,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后,探寻身边的历史为结尾,启发学生,历史就在你身边。选取学校周边地区的中华老字号,创设历史与现实的情景中获得认知。达到首尾呼应的教学目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翻阅了许多书籍,例如:吴晓波《跌荡一百年》、傅国涌《大商人》、徐蕴庆《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谢辉《张謇与近代博览会事业》等书籍,了解到一个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却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阶层——民族企业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翻阅了许多书籍,例如:吴晓波《跌荡一百年》、傅国涌《大商人》、徐蕴庆《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张孝若《南通 张季直 先生传记》、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谢辉《张謇与近代博览会事业》等书籍,了解到一个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却也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阶层——民族企业家。
但是本节课仍有一些不足,第一,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紧张,讲到毛泽东赞誉近代民族企业家的时候,“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说成了卢作孚。”第二,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张謇为何会实业救国;第二组学生是讲解张謇创办实业的遇到的阻力,采用的信息是张謇办公室的四幅画为历史依托,但是两段学生表演之间缺乏一个过渡,听起来衔接有点问题。第三,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为何会迎来“黄金时代”的外因: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忘记强调此处的帝国主义指的是欧洲列强,因为在一战间,日本和美国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最后,在结尾表现民族企业家们的精神传承时,把荣德生的那句话中“非恃有充实之精神”的“恃”字读成“持”也是一个很大的口误。
【评析文本】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初中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如下: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面我们想结合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本课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初中历史课程理念和特点的落实和体现
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了扼要的论述,明确指出了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并确定了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阐释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1.基础性的体现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重,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形式: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张謇的资料,采用模拟参观张謇博物馆的形式来介绍张謇这个人物。学生以张謇纪念馆讲解员的身份,分别介绍张謇弃官从商的转折,张謇创办实业的艰辛,以及张謇为实现一种社会理想的救国情怀。
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原因。
教师在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阶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和结合教材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原因。2.综合性的体现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了解张謇办实业和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本课在导入和结语均能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3.思想性的体现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张謇等民族资本家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从 18 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而这些民族企业家都有着共同的地方:他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
张謇是晚清状元、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中国士大夫阶层一向耻于经商,张謇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 , 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张謇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有着宏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性格,终生抱定“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热忱。实业是张謇一生事业的主体,以“大生纱厂”为中心,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张謇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在发展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他先后创办了南通第一师范学校等近代教育事业和南通博物苑、女红传习所、医院、图书馆等社会公益事业。
尽管晚年实业受挫,但他仍然继续扶持南通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人文性的体现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认识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张謇身体力行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和作用。
感受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认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培养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远大志向和优秀品质。
二、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特点的体现
1.依照历史的发展时序
初中课程标准在这方面进一步明确要“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强调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历史的认识。2.重点突出,点线结合
课程标准 在“课程设计思路”中特别提到要“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这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编排的核心思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重点突出,点线结合的理念; 点: 张謇兴办实业为例
线:认识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精选内容,具体典型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课标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编排,突出了知识的典型性。这是张謇办公室悬挂的四幅图片 , 反映出张謇办实业的艰辛。
从下面这张大生企业结构图中你能看出,张謇的企业不仅涉及纺织业,还有哪些呢?
确实,张謇用他余下的三十年致力于“实业救国”,创办 20 多个企业及 270 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化做出巨大贡献。3.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弹性
“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这一方面本课的教学也十分突出 , 从学生张謇博物馆讲解的内容 , 到课前导入 , 以及课后探究。和学生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课后探究选择的企业,均为南京三中附近的老字号企业,学生十分熟悉。
三、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的落实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2.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4.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5.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6.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7.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历史教科书
因为依据 初中课程标准 的教材目前还没有,本课在设计时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主,结合了其他版本教材内容,参考了川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中华书局版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以及其他历史教学素材。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据标不据本”的理念,即:依据课标上课,而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学,这种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利于扩大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
2.图书馆资源、校外历史课程资源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傅国涌《大商人》、徐蕴庆《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张孝若《南通 张季直 先生传记》、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谢辉《张謇与近代博览会事业》等书籍。3.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
凤凰网介绍张謇的视频资料,教师课前做了剪辑,时长为 57 秒,内容简洁、概括性强。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时使用视频资料不宜过长,一般在 1 到 2 分半钟为宜。4.网络资源
张謇博物馆的网页
http://www.xiexiebang.com/home.asp 5.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
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学生绘制的背景图片
五、改进建议
第四篇:《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蔡二高 李梅
【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阅读图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张謇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受害者,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远远超过官僚资本,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
1、播放:《天仙配》音乐。
投影:男耕女织图片。
问:这段音乐和这组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
投影: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为硗确(土地不肥沃),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请思考:“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投影: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探究1:假如你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具备的?
探究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沿海地区?
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简要过程。
提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是否像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那样发展缓慢呢?从哪里看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原因有哪些?
5、投影:
实业:对工商业的统称。
投影: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实业家。
投影:张謇状元捷报。
请设想一下:此后张謇的个人前途将是怎样?
投影: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投影:张謇纪念馆;张謇墓。
投影: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投影: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投影: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京城官府见机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三: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在办厂过程中,很多民众认为机器代替手工缫丝,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导入新课时,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使学生体会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备课时参考有关资料,其中要求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课本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所以补充了三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
通过讲述张謇的事迹,让学生体会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第五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教学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组织学生用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胜利于什么事?(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中写满了屈辱、抗争和探索的事例。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内容中,多数属于政治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方面回顾这段历程。(布置学生阅读99——103页全内容,对重要的相关事、人名、企业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状元事业家张謇、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A、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
2、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此处应板书讲解]。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
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华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板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简表》,组织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在书上找到答案加以标注,然后通过“接龙”式练习,理解之:
A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萌芽
E短暂的“黄金时代”
F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G在历史趋势的作用下,官民“自强、求富”(此点由老师讲解即可)
H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I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简述101页“阅读文字”关于“荣氏企业”兴衰历程。(提醒学生运用“提炼法”:
A、初创发展:“黄金时代”加上艰苦奋斗
B、屡遭挫折:“九一八”事变后,陷入困境;“七七”事变后,毁于一旦。、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本102页选择题:应选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醒学生预习第20《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