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川教版八上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教学设计
第1课近代民族工业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记住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主要企业,掌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和概况,理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知道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原因及其特点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的能力。
通过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家乡的近代工厂创办情况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型调查报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张謇等中华民族资本家所做的“实业救国”的各种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了解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张謇。
二、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课型
新课。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分成小组在课外查找资料进行评比,查找的资料进入学生作品档案;教师制作课件和搜集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图示法等。教学时间
1课时。教具
地图、图表、影像资料、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南通大生纱厂图片。)1899年,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在科举考试中夺魁的状元。传统的中国是“学而优则仕”,身为状元的张謇居然退出官场,投资办厂,从事工商业,当然会引起极大的轰动。他先后创办了20多个企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他的办厂经历可以说是旧中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清末状元张謇为什么要退出官场从事工实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这位状元实业家。
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课
近代民族工业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师: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大家能不能说说看?(学生回答。)
师:简单说来,就是指由中国私人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那么,它是何时开始出现?其兴起的原因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看教材。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
师: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外商企业的高额利润和先进技术,对于当时的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又充满了吸引力。
二是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的作法,则进一步使想投资于近代企业的人跃跃欲试。
现在我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中国早在什么时候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了?(学生回答:明朝中后期。)
师:是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一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经济,但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没有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对,它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正是因为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师:到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总共创办了300多家企业,当时著名的企业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同文书局等。)
师:下面我们就请搜集洋务运动到清末期间民族工业概况资料小组的同学代表为大家介绍他们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
(学生代表介绍这一时期某一企业的概况,用投影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
师:谢谢他们的辛勤劳动,谢谢他们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这些民族工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资料思考,并分四个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展示资料。)
材料一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二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这时的外国商人看见我们的民族工商业竞相采用新方法,千方百计地阻挠,导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都亏损,有的停业,有的抵押给外国商人。
材料三 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分布图
(学生讨论)
师:我们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具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发展艰难曲折;第二,发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地区,轻工业为主;第三,整体水平落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又不得不依赖它们,这种境况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两重性格。
中华民族工业从产生的那天开始,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里艰难地生存。不过到辛亥革命后,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
(二)中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师:同学们说为什么辛亥革命后情况会发生一定的改观?(学生回答。)
师: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到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资料。)
“一战”期间及其后的几年间,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1914年至1920年私人产生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多,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至1920年,私人资本的产生资本总额已达5.8亿。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师: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和其后几年发展呈什么势头?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师: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时期?(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师:请同学们考虑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会出现“短暂的春天”呢?(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回答:(1)辛亥革命的推动;(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若能两方面都回答出来,说明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若只回答到第二点或其中一点,教师则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学会联系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师:除了这两点,还有一点原因,请大家看一看这段资料:(展示资料。)
南洋兄弟卷烟公司创建于1905年抵制美货的高潮中,1915年正式向中国政府注册。在广大民众争买国产烟卷的爱国热潮推动下公司获迅速发展。1918年增资500万,销售额由1912年的43万余港元增加到1921年的2800万港元,同时公司盈利也由5.2万港元增加到40余万港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卷烟企业。
师:从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促使了南洋兄弟卷烟公司的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根据情况点拨:民众和社会的支持。)
师:对,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群众性“抵制外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当时著名的实业家有哪些?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师:下面我们请查找一战期间著名企业家资料小组的同学代表为我们介绍这些企业家的情况。
(学生代表介绍,用投影展示相关资料。)师:谢谢这组同学的努力和介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春天”般的发展局面,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其发展是有限的,并且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也是非常短暂的。一战结束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就萧条下来,处境越来越恶劣。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史结束。
(三)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波折
师: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抗战胜利后,内战的影响和美货的泛滥。
师:由于以上的原因,加上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排挤、兼并,使原本脆弱的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最后处于崩溃的边缘。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经曲折,这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摆脱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走近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
二、企业家张謇
师:请查找张謇事迹小组的代表给我们说说有关张謇的主要事迹。(学生代表讲述并用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师:谢谢这组的同学们。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思考和讨论两个问题,第一,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学生讨论。)师:我们先请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说法,教师及时鼓励点评。)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资本家为“实业救国”做了各种努力,虽然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的爱国之心和敢于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师: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然而,他苦心经营的大生厂最终负债被银行接管。那么,从大生厂的结局中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回答。)
师:张謇积极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结果在近代的中国却行不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但民族工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师:民族工业的产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变化。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后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从而为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转机提供了重要条件。经济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几乎影响了经济生活的各方面。一些原有的社会结构被破坏,人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在“实业救国”的旗号下,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近代实业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交通、通讯、电影、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这点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第二篇:八上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秭归县屈原镇新滩中学 谭复根
教学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国近代史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艰难曲折”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小组合作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和特征的内容。
5、讲解法。教具准备
1、计算机设备。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课时安排
/ 4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唐家闸的大生纱厂开工试车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它为什么这样引人注目?因为纱厂的创办人张謇,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那时,中国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士”中的极品,最受人的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士大夫们看不起的“末业”。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怎能不引起轰动呢?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许多人都赔了血本,不敢再提办厂之事,张謇却反其道而行之,难道这个状元在办实业方面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吗?人们将信将疑。我们也来看一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二、新授
[投影]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请同学们预习教材,要求:
1、找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历史人物、事件、知识点,做上笔记;
2、完成长江作业自主学习部分。核实自主学习结果。
(三)师生互动
师:毛泽东主席说过:要谈中国的工业,必须要谈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出示张謇图像)。简介张謇。
张謇作为清末状元,毅然放弃高官厚禄,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同学们知道他创办了哪些事业吗?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张謇创办的事业”。
张謇用兴办工业获得的利润,回报社会,创办文化教育机构,你知道哪些是国内首创的吗?(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张建为什么要创办实业?请同学们根据《大生纱厂厂约》,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张謇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挽回中国的利益)。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出示。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组材料,思考:大生纱厂发展的一波三折,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在 2 / 4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民族工业怎样才能健康发展呢?(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张建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下面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完成一个简表(教师出示简表)。
时期分为三个: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第一阶段特征:萌芽、缓慢发展,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第二阶段特征:进入“黄金时代”,原因:
1、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2、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链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分析几个问题,再看“一战前后企业数目比较表”,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中华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链接回),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发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第三阶段的特征:再度受挫,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原因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荣氏企业的兴衰是这一阶段民族工业特点的例证。(链接荣师兄弟和福新面粉公司图片)。请同学们看书提炼能说明荣氏企业发展的词语。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学生小组讨论——回答)(1)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2)发展上不平衡;(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三、课堂小结:
大家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一三三”归纳一下。
四、考考你:(课堂检测)
五、布置课堂作业:完成长江作业的基础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工业的萌芽
2、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3、一战后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整体水平落后
2、发展不平衡
/ 4
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 4
第三篇:《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蔡二高 李梅
【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阅读图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张謇事迹,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图片以及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为了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一个扮受害者,一个扮记者,进行一次采访,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地发挥。培养学生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近代中华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远远超过官僚资本,成为中国工业资本的主体的意义;基于民族工业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于此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以上几个难点多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
1、播放:《天仙配》音乐。
投影:男耕女织图片。
问:这段音乐和这组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
投影: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为硗确(土地不肥沃),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请思考:“各国通商之初”,武夷北苑农民为什么争相种茶?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投影:
买办: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探究1:假如你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具备的?
探究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中国,想要投资兴办近代企业,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兴办?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沿海地区?
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简要过程。
提问: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是否像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那样发展缓慢呢?从哪里看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发展高潮的原因有哪些?
5、投影:
实业:对工商业的统称。
投影: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实业家。
投影:张謇状元捷报。
请设想一下:此后张謇的个人前途将是怎样?
投影: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投影:张謇纪念馆;张謇墓。
投影:
周学熙:我国清末民初杰出的民族资本家,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企业。在当时,他与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时称“南张北周”。
投影: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投影:
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京城官府见机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三: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在办厂过程中,很多民众认为机器代替手工缫丝,恶果必多;男女同厂工作有伤风化;工厂冒烟,有伤风水;操纵机器,必定伤人等等,攻击污蔑接踵而至,还曾一度发生捣毁机器、破坏丝厂事件。
问: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导入新课时,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的音乐,使学生体会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备课时参考有关资料,其中要求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由于课本中没有相关的内容,所以补充了三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
通过讲述张謇的事迹,让学生体会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第四篇:川教版历史八上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
第4课 新文化运动 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①民主②科学③自强④求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阶层是
()
A.先进的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中国共产党员
5、见下图,此人创办了《青年杂志》,使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此人是())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
①《新青年》②《万国公报》③《民报》④北京大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8、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有人欲考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情况,你应该建议他去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1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11、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12、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宣传
()A.民主和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新道德和新文学
D.西方自然科学
13、下列的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
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4、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1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1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是中国落后的表现,应予废除而代之以拼音文字,这种现象表明
()A.新文化运动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D.新文化运动也存在局限性,有绝对否定的偏向
19、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创新题
20、对东西方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是某一文化运动的特点之一,“打倒孔家店(即打倒孔子的一切)这一口号出
()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新文化运动中
D.辛亥革命中
21、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面刊物中你应首选
()
A.《民报》B.《新青年》C.《时务报》D.《湘学报》
2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
B
C
D
23、下图是小明发现的一张旧报纸,这张报刊的内容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要内容,请你猜猜这张报纸最早创刊是在()
A.1915年
B.1916年
C.1918年
D.1919年
24、在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他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下图刊物出现于下面的什么运动中()
A.洋务运动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5、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6、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是指()
①反对迷信盲从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反对军阀独裁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7、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之长技”的主张,欲效法西方长处,变革中国社会。按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制度②思想文化③器物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材料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材料四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请回答:
(1)请分别说出这四则材料的作者。他们共同在20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3)请结合四则材料说一说这次运动有哪些内容?
(4)材料四的作者歌颂的是什么?请你列举出他的两篇文章
(5)这次运动有何意义?
探究题
29、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0、(2006年温州市)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31、(重庆市2006年)下图杂志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32、(2006年安徽省)创办《新青年》并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皖籍名人是()
A. 蔡元培 B.李大钊 C. 陈独秀 D.胡适
33、(2006年舟山市)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各个阶层的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国家学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下表的字母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他们向西方学习的许多东西都适合中国,这就告诉我们:
34、(2005年重庆市)(1)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所示刊物的创办者是谁?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或高举哪两面大旗)?
(2)该刊物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 开放研究典型题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了救国,传统不断遭受批判、遭受毁灭;而为了激发爱国热情,传统又不断被神话、被夸张,让人爱得不着边际、不实在。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爱国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可以爱的,真的少得可怜,我们甚至都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多爱自己一些……
材料二:爱国,救国的动力;救国,新文化的目标;最后,当我们再也无法高举我们的民族标志——传统文化之时,我们发现存亡的危机仍然时刻存在。新文化,能给出一个爱国的理由吗?新文化,究竟在救国还是在卖国?如果,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一直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放弃来标榜新的文化,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消化的西方各种思潮来充饥、以填补人文生活中形成的空白,那么,我们必须像崔健呼喊的那样:从头再来!
材料三: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请回答:
(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
(2)你怎么看待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
(3)“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赢得多数人的赞许”。用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举出实例)。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典型题
1、D
2、B
3、A
4、A
5、D
6、D
7、C
8、B
9、B
10、B
11、C
12、B
13、D
14、A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5、A
16、A
17、A
18、D
19、B 创新题
20、C
21、B
22、B
23、C
24、D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5、B
26、B
27、C
28、(1)这四则材料的作者分别是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李大钊。新文化运动(2)民主和科学(3)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4)歌颂的是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探究题
29、(1)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或江南制造总局);②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3)①民主、科学;②新文化运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
(4)先学习西方的技术(或器物),再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聚焦中考典型题 30、C
31、D
32、C
33、A:地主阶级洋务派(或洋务派)B:君主立宪C:资产阶级
民主D:陈独秀(等)E:学习外来文化时要有所取舍,结合中国实际,不能全盘西化。
34、(1)陈独秀。民主和科学(2)新文化运动。开放研究典型题
35、(1)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立宪派和封建官僚(2)真实用意:①为复辟帝制服务;②麻痹人民,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利益。(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对东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五篇: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川教版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学设计
第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文革”的人,了解文革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导入新课
复习有关内容: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 以来“左” 的错误,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组织学生细读4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
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
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布置课后作业:
建议学生收看cc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篇二:川教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五课《伟大的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参赛老师:曾灵源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学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事件的内容;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肖像图片,学生简介上述人物,俄语的简短导入,老师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20分钟)
相片导入完后,进入新课内容第一部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参赛单位: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老师小结:指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也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的筹备;(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总之,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恶化,人民日益觉悟起来,要求“攻打冬宫”,革命形势成熟。
2、十月革命的爆发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革命的结果。(先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老师点拨小结)
(1)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依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2)十月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一对,比一比】让学生学会区分两次革命
学生答后,设问革命的果实是否已经到手?导入下面新课内容。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
2、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措施:(1)经济上:
a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使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从而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2)外交上: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的时机。1918.3.苏俄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政治上:迁都,便于政府组织人民抗战。1918.3.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3、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a 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b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c 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是这一影响的生动写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堂练习】相见ppt(6分钟)
课堂结束语: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其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篇三:川教版历史八下《朋友遍天下》word教学设计
第2课 朋友遍天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补充资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4、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5、在这次会议上 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6、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7、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8、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美中日建交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1调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
(2)特别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互助。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练习: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