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

时间:2019-05-12 17:5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

第一篇: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教学设计

本课讲述的主要是秦末农民起义后,汉王朝建立后,汉武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推崇儒学、创办太学,颁布推恩令,北击匈奴,南诛百越,东并朝鲜,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汉武盛世成为中国历史的三大盛世之一,汉武帝首创的国号也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的称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学会评价汉武帝。

(三)情感目标:

儒家思想从西汉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乃至现在中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通过讲述汉武帝的丰功伟 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汉武帝16岁继位,年纪比初一学生略长,通过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的措施使得我国封建王朝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行‚推恩令‛、开发边疆)。

(二)教学难点:

‚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及实施。

四、学情分析

影视剧《汉武大帝》、《少年天子》、《卫夫子》的热播,司马迁《史记》、丝绸之路等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对此段历史也相对熟悉。

五、教学方法

(一)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

(二)明暗两线突破法;

1.明线: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开创盛世局面所采取的措施(思想文化、经济、政治、军事)

2.暗线:少年天子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实现大一统。

(三)多媒休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以‚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人口12亿)的称谓是以一个中国古代一个皇帝的国号来命名‛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汉武大帝》片头曲赏析来导入,引出少年天子刘彻如何凭借文治武功,运筹帷幄,成就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强盛王朝,汉武大帝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夺目。

(二)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提问:汉朝除了汉武帝刘彻外,还有别的皇帝吗?刘彻16岁继位后,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汉武帝如何凭借文治武功开创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鼎盛时代的(提示:从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1.向学生提问,汉代除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外,还有什么别的皇帝?

【教师讲解】汉高祖刘邦、汉景帝等,引出汉朝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幻灯片展示)

2.向学生提问,刘彻16岁继位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教师讲解】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包括:用人、国家统一、边疆民族问题等。(让学生概括并回答)【教师讲解】内部的统一问题有三点急需解决: 一是,治国学说与人才培养问题。以什么样理论来治国,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教化百姓?是黄老学说(道家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还是以刑事名之学(法学,猛政用法典,治乱世,如秦始皇的严刑酷法等暴政),还是以儒学,或者是其它诸子百家学说。

二是,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王国土地占全国土地的一半,随着财力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已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固。汉景帝时的‚削藩‛未彻底解决隐患,汉武帝又该如何办呢?

三是边疆民族问题。对外用兵匈奴财政缺乏,钱从哪里来,能否做到‚国富‛而‚不扰民‛(自问)?

3.同学们再想一想,汉武帝所面临的问题应从哪里入手才更好呢?

人才问题,下诏‚求贤‛。

【教师讲解】先用贤才董仲舒,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万物‘大一统’于上天,国民‘大一统’于皇帝,皇帝乃上天之子,即‘天子’,代天治民,君主的权力乃上天所授。这有助于提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不可触犯的威严。从这一点上看,刘彻会接受的。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16岁前系统地接受了儒学、法学的教育,爱好诗赋,也好 狩猎,性格勇武刚强。良好的皇家教育奠定了他治国的理论基础,勇武刚强的性格决定了他必然选择与祖父辈们不同的治国求强的道路。(幻灯片展示)

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崇儒学的好处:

第一,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君权独尊,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

第二,儒学的核心是仁政,(秦朝因暴政而灭国),推行仁政,可获民心支持,也与自己父辈推行的‚休养生息‛策略相吻合。同时,儒学的‚大一统‛思想,大臣用儒学来管理国家事务,以儒学理论来制定朝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德政,得民心,得民心,则国家富强。

【教师难点讲解】‚罢黜百家‛中‚罢黜‛意思是‚贬低抑制‛,将儒学提高到国家正统地位加以推崇宣传,其它学说允许在民间传播,而非禁止。(幻灯片展示)

4.提问学生:汉武帝除了选用贤才之外,还需要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人才问题?

【教师讲解】国家抓教育,办学校,培养人才。兴办太学,培养人才。董仲舒认为,兴办教育是治国的首要任务,在都城(长安)建立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照收弟子员。他认为,办太学,培养人才,解决人才问题。地方上办的有:庠学、序学。(幻灯片展示)5.提问学生:用人问题解决后,汉武帝以什么样的手段来解决影响国家统一的内部王国问题?

【教师讲解】刘邦时代,分封‚异姓王‛又铲除‚异姓王‛的同时分封‚同姓王‛以巩固汉氏刘家天下,区别: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汉初则是‚郡国并行制‛。汉文帝(刘彻之爷)时代,一些王国开始与中央对抗起来。(麻烦开始出现)汉景帝(刘彻之父)时代,王国问题十分严重。景帝‚削藩‛,七国叛乱。武力平叛七国叛乱后,王国问题并未彻底解决。

【教师难点讲解】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再建立封国,通过层层分封,使得王国力量削弱,王国对中央已不可能构成威胁了。(幻灯片展示)

这种倡导内部矛盾妥善处理,不激化矛盾的手段的确较景帝(刘彻之父)武力平息叛乱高明得多。

6.提问学生:汉武帝解决了人才和国家内部统一问题后,如何解决边疆民族问题?

【教师讲解】开疆脱土需要用财力支撑,整顿财政、统一货币(五铢钱)、盐铁官营。

由国家统一铸币,以‚五铢‛通行全国。(幻灯片展示)盐铁官营:由政府派盐官、铁官统一管理,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国家直接控制财政命脉,为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 财力支持。尤其是在对匈奴用兵上确保了需用。(幻灯片展示)

7.提问学生:汉武帝如何开疆拓土征战四方的? 对匈奴问题,汉武帝一改祖辈的‚和亲‛之策(汉高祖时昭君出塞),在内部稳定与财政充实的情况下,对匈奴连续用兵,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以卫边疆。(幻灯片展示)

平定五岭以南(两广、海南、越南北部),拓展疆土。(幻灯片展示)

征服西南夷,设益州郡,赐滇王之印(幻灯片展示)。总的看,西汉疆域较以前任何朝代都有显著的扩大(幻灯片展示)。

(三)课堂小结(见板书)

七、板书设计:

一、汉朝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

二、少年天子刘彻继位,面临有: 治国、内部统一、边疆问题

三、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

1.思想文化:尊儒术、办太学; 2.政治:颁布推恩令;

3.经济:整理财政、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4.军事:设河西四郡,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地区加强管理。

八、课后练习

一、课本学习测评

二、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因其在位时间长,达54年之久,内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终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鼎盛的治世局面。这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分不开。汉武帝的成就,如果要评定的话,我从两个角度考察:【从用人角度】【从决策角度】(略)

第二篇: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川教版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学设计

第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文革”的人,了解文革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导入新课

复习有关内容: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 以来“左” 的错误,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组织学生细读4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

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

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布置课后作业:

建议学生收看cc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篇二:川教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五课《伟大的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参赛老师:曾灵源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学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事件的内容;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肖像图片,学生简介上述人物,俄语的简短导入,老师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20分钟)

相片导入完后,进入新课内容第一部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参赛单位: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老师小结:指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也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的筹备;(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总之,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恶化,人民日益觉悟起来,要求“攻打冬宫”,革命形势成熟。

2、十月革命的爆发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革命的结果。(先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老师点拨小结)

(1)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依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2)十月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一对,比一比】让学生学会区分两次革命

学生答后,设问革命的果实是否已经到手?导入下面新课内容。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

2、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措施:(1)经济上:

a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使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从而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2)外交上: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的时机。1918.3.苏俄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政治上:迁都,便于政府组织人民抗战。1918.3.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3、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a 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b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c 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是这一影响的生动写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堂练习】相见ppt(6分钟)

课堂结束语: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其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篇三:川教版历史八下《朋友遍天下》word教学设计

第2课 朋友遍天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补充资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4、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5、在这次会议上 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6、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7、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8、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美中日建交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1调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

(2)特别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互助。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练习: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第三篇:教学设计之汉武帝大一统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课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料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分析,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2)学会运用阅读法,讨论法,推理发,对比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注重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和史料的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且适时进行恰当的评论,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名族的国家的形成的早期历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早期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与古人的政治智慧。

四.课标分析: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勾勒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首先,课文通过阅读卡,介绍了西汉初年分封制导致的严重后果,说明了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的背景,同时介绍了汉武帝在监查制度方面的建设,这一制度同样是为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然后,课文介绍了汉武帝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集中体现在俩个方面。一是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二是盐铁的生产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俩项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第三,课文列举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一方面是“罢黜百家”,把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另外一方面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

最后,课文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汉代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衰,让学生对俩汉的脉络有着清晰的把握。六.学情分析

(1)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角度来看,由于媒体很网络的影响,还有部分的偏差。(2)八年级的学生们对汉武帝的政策和武帝本人的认识但由于层次参差不齐,理解和表达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人物和历史的认知都处于相对贫乏和肤浅的层次。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将前后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汉武帝这一人物学生也表现了极大的求知欲,所以我立足于汉武帝的生平和历史贡献这一重点进行精心设计。摘选了汉武帝的志向和生平故事入手,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重点也是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着手,让学生通过知识和《汉武大帝》的对比,找不同,使学生对汉武帝这个人物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又通过对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以及对汉武帝人物评价的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强化。

七.重点与难点

(1)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具体措施。(2)难点:推恩令与文景时代削藩措施的区别

八.教法与学法分析:导入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对于新课导入,可以用提问法,提问如“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对于新课学习:对于:“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等。

对于监察制度,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对于经济措施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如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呢?

对于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九.教具:教材,教学参考书,《春秋繁露》,《汉书》,电脑(PPT)十.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

开堂提问: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在学生回忆旧课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2学习新课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推恩令发挥了哪些作用?”

其次对于监察制度;要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再次,再由政治制度建设转到经济政策。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采用提问法和引导法。“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中央统一货币铸造的背景?”“西汉五铢钱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统一货币的意义?”

接着,再自然衔接到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了推行儒学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做出总结和回答。

最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辩论会,集思广益,引导他们全面深入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3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将汉武帝大一统的内容展示出来。(1)推恩令;(2)设立刺史制度,司隶校尉。(3)统一货币,盐铁专卖;(4)罢黜百家(5)推行儒学教育。

4布置作业:请同学用树状图法概括本课的所学内容等。

第四篇:汉武帝王国问题教学设计

汉武帝王国问题的解决片段课教案

湘潭市雨湖区南谷中学

刘学军 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汉朝王国问题出现的原因、汉代前期解决的方法,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作用。

2、能力:归纳汉武帝王国问题解决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过程:

导入:

1、回顾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

2、秦始皇灭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将分封制改为了什么制度? 新课教学:

(西汉建立后后,疆域空前广大,那么大的国家,如何才能管好,请阅读材料)

1、王国问题的出现:

材料:“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

(解释:在这个群雄奋起、争夺天下的时代,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1)从材料看,刘邦的忧虑是什么? 忧虑:怎么样才会使自己的统治稳定。

(怎样让部下尽职尽责地守卫国家的边疆)

(2)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刘邦灭秦兴汉,汉初统治者曾经错误地认为,秦早亡是由于没有分封同姓王拱卫皇室,于是在汉初恢复了分封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王。可是他们忽略了,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即使是自家人也会兵戎相见。

刘邦没有想到是,他自认为英明的决策,却留给后人无尽的烦恼。-------(王国问题的形成-----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实行以后,会有哪些弊端呢?)

2、郡国并行时代,“国”的问题:(1)诸侯国与中央实力对比

地域:全国54个郡,诸侯国占39个郡。

人口:各诸侯国人口总数,将近中央直管郡人数的2倍。

自主权:诸侯国拥有军队、自行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制定法律。

(2)诸侯王羽翼丰满后,......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4年,齐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先后发动叛乱。

(面对王国对中央造成的威胁,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可谓是焦头烂额、忧心重重,煞费苦心。比如说,汉文帝和汉景帝......)

3、王国问题处理(1)汉文帝化藩 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在原封地上增加诸侯的数量,由大化小,以便于控制。结果诸侯的数量反而增多了。(3)汉景帝削藩

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削夺王国的封地,但是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虽然叛乱倍平息了,但是晁错也被杀,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王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到了汉武帝时期,事情更严重了,请看这两则材料)

资料:汉武帝的叔父梁王(诸侯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库府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兵多将广、富可敌国)该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实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展示汉武帝兄长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

诸侯王无视朝廷礼法,拟同天子。

(面对这种威胁,汉武帝又采取什么样的办法?)(4)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A 接受董仲舒建议,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要内容是:诸侯王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子弟也可以在王国内分割一部分土地成列侯;新分候国王不再受原来国王的管辖,直接由中央所属的郡管理。

(附:推恩示意图)

B 介绍“酹金夺候”策略: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祀祖先,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黄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一口气夺掉了106位王侯之爵。C 介绍“附一法和左官律”:附一法:主要内容是不许诸侯招结宾客,并且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左官律:汉武帝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限制诸侯王网络人才。

(经过这番折腾后,我们再来看看诸侯国的实力:)领域: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十余里。人口:诸侯王控制的人口不过是家族而已。

诸侯自主权:受到附一法和左官律约束,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D 高明之处(对比“削藩令”和“推恩令”,那种办法更妙)

方式:“削藩令”动用中央大军,采用武力;“推恩令”未动一兵一卒,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支持者:“削藩令”支持者少;“推恩令”支持者多。结果:“削藩令”激化矛盾,导致七国之乱,连晁错自己也丢了脑袋;“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对汉初社会威胁近100年的王国问题终于在汉武帝手中得到彻底解决,这对于大汉朝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4)解决王国问题的作用 对汉王朝:威胁解除了,巩固了封建统治,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对经济发展:只有在国家统一安定的情况下,才能政令统一,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接下来,请大家讨论一下)

说一说,汉初王国问题让几代皇帝伤透了脑筋,为什么在汉武帝时能够彻底解决?

1、中央政权实力增强;

2、采取有效策略“推恩令”。学以致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的同姓王虽收到中央节制,但又相对独立,景帝时,吴有50多城,楚有40多城,所有王国加起来相当于西汉统治地区的一半。他们的权利很大,可以任免官吏、铸造钱币、征收赋税,还拥有军队。问:

1、这段材料反映西汉诸侯王什么问题?

势力大、权力大,威胁到中央政权。

2、汉武帝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小结:

刘邦分封诸侯引发的王国问题,最终以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得以灵活而彻底解决。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在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中,又有一个重大问题摆在汉武帝面前,那就是汉初思想界再次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思想重新活跃起来,面对思想的不统一,汉武帝该如何发挥他的雄才大略呢?请听下回分解。

2015湘潭市中学历史现场片段课比赛教案

单 位: 湘潭市雨湖区南谷中学

参赛教师:

参赛学段:

参赛年级:

参赛内容:汉武帝王国问题的解决

刘 学 军

初 中

七 年 级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九日

第五篇: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教材分析: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重要知识点: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情感培养: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3、分析能力:正确评价汉武帝

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难点: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一: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因此,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以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治国策略是一百年不变?还是要与时俱进呢?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各派学说的发展。

2、我们应怎样评价呢? 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一天兴盛起来。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二

一、削弱封国势力

1、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

(引导学生答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

2、PPT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插图,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

(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

3、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推恩令”作用在何处?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三:

三、强化监察制度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取“福尔摩斯破案”的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给学生2分钟时间,迅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利用PPT课件相继展示5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回答正确数量最多的学生被授予“福尔摩斯”称号。

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教学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

在地方设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后记:

下载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 川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萧王庙中学 包红园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 陈诗国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

    川教版信息技术四上2-1课时教学设计

    川教版信息技术四上2-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1节网络信息辨真伪单元2学科信息技术年级四上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泄露;认识信......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川教版

    华国锋: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那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完全执行毛主席的路线。 华国锋:你敢污蔑毛主席? 华国锋:毛主席......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