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5篇]

时间:2019-05-14 16: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第一篇: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愈加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规模和总量逐年增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合理配臵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济秩序、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下面就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方法、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五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树立科学理念,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念决定审计行为。随着各类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简单的说,当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就是树立“三观”,明确“三项目标”。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对本系统内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校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多年来教育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管理,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树立“免疫系统”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预警防范能力,加强自身改进与完善。“免疫系统”审计观,集中体现在预防、揭露和抵御三个方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项管理措施都可能存在漏洞。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人的主管因素影响还是制度漏洞都或多或少会出现执行偏差等现象。而内审作为教育事业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审计监督是手段,审计服务才是目的。促进各单位加强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审计服务不仅要着眼于加强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规范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教育发展,有效推动教育政策的落实,促进深化教育改革和完善制度,更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系统内审工作的基本目标。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明确内审促进教育管理部门提高责任意识,促进提高教育管理质量。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半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因此内审工作必须要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即本着对教育管理部门高度负责,对审计对象高度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促进规范教育管理。反之亦然。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遗漏了重要的审计证据,或对重要事项进行判断运用了不适当的审计标准,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才能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文明执法,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规范审计程序是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减少内部审计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内部审计职业信誉、树立内部审计形象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结合本县教育内审工作的开展情况,其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9项:

1、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

3、编制审计方案;

4、下达审计通知书;

5、召开进点会;

6、实施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7、起草审计组审计报告;

8、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修改审计报告;

9、审议审计组审计报告并形成正式审计报告

简单点说,内部审计项目要在实行计划管理的的前提下,经历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下面我将具体围绕这三个阶段对审计程序进行具体阐述。

㈠抓好项目科学立项,有重点的进行审计。年初,内审机构要根据部门工作重点、局领导对内审工作要求、群众举报和公众关注事项、上级部门安排等审计需求,结合自身审计资源、,提出年度审计项目建议,由教育局对项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确定年度审计项目,从科学立项的角度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若缺少这一环节,会出现重审、漏审等,既体现不出内审的成效又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如在我们审计部门,通过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达到四方面的效果。一是对全县审计项目进行统筹计划管理,有利用中长期规划管理;二是对各方面关注并具有长期性的审计项目做到了年年审;三是对不具有长期性项目做到了五年内审计项目不重复,节约了审计资源;四是扫除了审计盲区,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目前,如全县的经济责任审计达到了五年轮审的效果,做到审计监督无死角。

㈡抓好审前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实施审计

1.审前调查。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只有结合了审前调查具体情况的实施方案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才更能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益。无论是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了解与否,都要认真对待审前调查工作,坚持审前调查决不走过场。审前调查一方面要摸清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要做深做细,在审前调查阶段就初步把握住被审计单位(项目)存在的几方面主要问题,为提高审计效率打好基础;可以适当提高审前调查所用工作量,只有充分的审前调查才能做出切实可行、重点突出的实施方案;要将实施方案的编制与审前调查情况紧密结合,突出审计重点。既要将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项目)的与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有关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简洁而又重点突出,使非审前调查人员看后一目了然;又要将审前调查中初步发现的重点问题、疑点线索、以及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情况等都融会到审计实施方案中,形成正式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使实施方案既有整体情况,又有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2.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编好审计实施方案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关键。实施方案是指导审计作业的重要措施,它在整个审计工作中起着龙头作用。如果方案编制合理,就能够科学地管理和利用审计资源,更有效地指导审计人员,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审计,减少审计差错,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因此,要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由主审认真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细心研究、反复推敲。然后召开审计组审计方案论证会,充分听取审计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制方案时必须包含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五方面内容。同时还要注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标是否明确。要知道审计这个项目,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只有目标明确,审计工作才能有方向,才能有效果。二是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准确、明晰。审计一个单位,一定要明确对这个单位究竟要审什么?审哪些?重点在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审计了半天也没抓着根本,既达不到效果也影响了效率。三是方法步骤是否有针对性、是否便于操作。审计方法步骤就是解决对要审计的内容怎么审的问题,不同的方法步骤可能导致不同的审计结果。就像医生看病,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由于采取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方法步骤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审计内容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四是审计人员如何分工?根据审计项目的需要,审计组中既有对某行业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老手,也有善于发现疑点线索,追踪深入的审计能手,还有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方面的审计高手;针对特定审计对象,还聘请某些行业的专家加入,以弥补审计人员某些专业知识的不足,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足够的专业知识保障。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因项(审计事项)、因能(审计专业能力)选人(审计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所用。3.下达审计通知书。下达审计通知书是实施审计前的必经程序,是审计项目正式开展的法定文书,同时也对被审计对象提出了审计的内容和要求。审计通知书一般在审计实施三日前下达,便于被审计对象及时准备审计所需的资料。但特殊情况下,审计组可以持审计通知书直接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办理紧急事项的;二是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三是其他特殊情况。基于以上规定,内审人员在撰写审计通知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审计依据要清楚,作为法定文书,名称错误审计便不能生效;二是审计的范围要表述准确,如审计时间范围和审计对象范围;三是审计起始时间、审计方式要明确,如从何时正式开展审计,是现场审计还是送达审计,便于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资料;四是需要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要明确,尤其是开展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列出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需提供资料的清单和被审计对象述职报告的撰写要求;五是告知被审计对象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及相关审计纪律要求,便于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进行监督,确保审计客观公正。

㈢抓好审中各个细节,提高微观审计的准确性

1.召开进点会。高质量的审计进点会,能增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现被审计单位领导重视、职工知晓、相关人员积极配合的局面,减少隔阂加强配合,有利于审计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因此,无论是就地审计还是送达审计,审计组都要精心准备召开好审计进点会,一是对审计与被审计双方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以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二是利用进点会让被审计单位获得“三权”(知情权、反映权、监督权),以确保审计公开、公正,也为审计线索的获得、审计过程的监督奠定了基础。

2.审计实施。审计实施是指具体组织实施审计的过程,是内审工作成功与否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抓审计质量。一是精心组织,切实搞好审计力量的有效整合,明确各岗位的目标和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审计人力资源,在人员分工时,尽量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长处,把最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二是对照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审计事项不遗漏。审计组的每位成员都要严格对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步骤、审计分工等,认真开展审查工作,做到应审尽审,不得遗漏。对实施过程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反映,需要调整审计方案的,适时作出调整。

三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深入进行审计。以资金为主线,通过检查、查询、监督盘点、发函询证等方法,审清来龙去脉,抓住疑点问题,逐个深入实施审计。

四是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即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⑴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⑵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⑶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⑷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⑸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⑹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事项比较复杂或者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审计取证单,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五是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组应根据审前调查情况编制调查了解记录;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的活动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主要包括:⑴审计项目名称、⑵审计事项名称、⑶审计过程和结论、⑷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㈤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㈥索引号及页码、㈦附件数量。同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过程和结论主要包括:⑴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⑵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⑶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⑷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审计证据材料应当作为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附件。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可以将审计证据材料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记录后面,并在其他审计记录中予以注明。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下列管理事项应编制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在审计实施中,对审计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要审深审透,并举一反三,要善于从宏观角度思考,抓住每一个微观的问题,将有问题资金的来源、使用、结果等环节全部查清,切实做到过程清楚、事实准确,定性适度,着力在宏观上发挥作用。

㈣抓好审后各环节,提高审计实效性

1.起草审计组审计报告。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审计组根据实施审计情况,在汇总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基础上形成的对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评价进行汇总的报告。

2.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并修改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局机关。

3.局机关审议审计组审计报告。局机关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审理后,出具正式内部审计报告,并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并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拓宽审计思路,探索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也不同。目前教育局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类型主要有2项:一是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二是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我个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上的绩效审计。这次,我们主要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为例,结合审计内容与大家共同探讨审计方式方法。

㈠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1.会计核算。主要是看会计科目运用是否准确,经济事项的会计反映方式是否得当,账务处理是否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对于这方面的审计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查看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抽查部分会计分录,是否准确反映经济事项。审计中发现经常会存在以下问题:

⑴会计科目运用错误。如单位列支招待费,运用招待费、培训费、会议费、差旅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多个科目进行列支,掩盖了招待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各项费用的全貌。

⑵会计分录编制错误。如某单位年末专项资金结余,而经费支出远远超过了经费收入,实际从资金上已形成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年末又将经费支出直接冲抵了拨入专款,无论从资金上还是账务处理上都形成了机关经费挤占挪用专款的事实。

2.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主要看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经济决策是否民主。我们通过查看原始凭证的审批、报销人签字,询问单位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走访部分教职工等方式了解财务报销流程、资产采购流程等经济事项决策程序。审计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⑴财务审核报批流程混乱。如我们在某学校审计中发现,校内办公用品购臵未指定专人,多人均可购臵并进行审核报销,有的原始凭证甚至连经办人和经办时间都没有,照样签字报销。这些行为反映出财务人员、分管领导支出审核把关不严,致使财务管理混乱。⑵重大经济事项未进行民主决策。如部分单位对批量购臵和申报某项目,未未召开班子成员等会议集体讨论,未进行可行性研究,仅凭分管财务领导一支笔就决定了单位上万元的资金去留。

㈡学校收入审计。学校的收入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各项收入的含义和范围不同,审计方法也不尽相同。

1.财政补助收入。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高中及职业教育学校财政收入主要是地方财政预算拨款。审计主要看财政资金是否到账,被审计单位收入是否入账,有无漏记、错记财政收入的现象。审计人员可通过查看单位收入明细账,再核对核算点收入,看是否存在差异。

2.上级补助收入。根据上级部门拨入的款项性质,正确分类入账。审计中经常发现上级补助收入只明确了资金来源,未明确资金性质和用途。在审计时,需要核对有关指标文件,来严格划分上级补助收入的资金类型。

3.拨入专款。列入这个科目的资金都应作为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审计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一是确认纳入“拨入专款”科目的资金是否为专项资金;二是审计范围内年度专项资金的总量与指标文件是否一致。同时要谨防部分单位将专款不记收入,记入其他应付款,通过会计科目变通隐瞒资金使用性质。

4.事业收入。学校的事业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学费收入、杂费收入、宿费收入、餐费收入等,是审计的重点。主要检查学校各项收费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问题。审计中应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查看原始凭证,对收费收据进行审查,审查票据是否规范,收费项目和金额是否按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和金额收取;二是内查外调相结合,走访部分学生和家长,有无利用购买辅导资料转嫁收入的情况。我们在外地审计项目中也发现,在收费信息化资料健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机筛选提高收费审计效率。

5.其他收入。据调查,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主要有: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资产处臵收入、承包收入、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应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也是容易滋生腐败,产生问题的款项。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有无隐匿、截留收入违规设臵“小金库”等问题。审计中应注意查看房屋出租合同,资产处臵合同及审批资料,食堂等承包合同等,同时对租赁户进行走访调查,根据合同及调查了解情况确定实际入账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如当前通过隐匿收入设臵小金库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租赁费、承包费、赞助费等收入不入财务账,且以现金形成收取后直接存入“小金库”;二是资产随意处臵,处臵收入不入账或截留部分收入,直接流入“小金库”。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以下问题:公房出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某些单位通过开具水电费票据取得房租收入,漏缴税金现象严重;预算外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且坐收坐支;通过制造虚假合同,设臵账外账和贪污挪用现象。

㈢学校支出审计

学校支出主要有专款支出和事业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会计核算是否合规,有无虚列虚报、违反规定发放钱物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应作为审计内容和重点。

1.专款支出。专款支出关键要专款专用,在此审计关键要抓住用这个环节。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项目资金性质和使用办法及有关规定,准确判断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我认为,审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专款支出科目是否运用准确,是否存在通过往来科目隐瞒专款支出,达到挤占挪用目的。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位利用其他应付款核算专款的收支情况,这样报表反映的收支情况不真实。二是审查有无从银行帐上套取现金,有无用大额现金支票拨款现象,有无从主管部门银行帐转入建设单位银行帐,再利用虚假物资配套形式收回专款的情况。

三是按资金走向,加大延伸审计力度。跟着项目资金走,实行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目前我们审计部门在专项资金的审计中主要采取了按项目资金流向开展延伸审计,效果相当明显。

四是在专款支出中列支项目争取经费。有极个别单位说是为了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理直气壮地在专款支出项下以“专项会议费”、“争项争资”费名义,列支招待费、礼品及高档烟酒等,直接挪用了专项资金。

五是在专款支出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人员支出及公业务费。审计应对资金性质严格界定,使用范围应严格按资金管理要求使用。

2.事业支出。我们根据事业支出的分类,分别介绍审计内容和方法。一是审核人员支出是否超标准、超范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四种:①通过培训费、福利费及往来科目等列支人员补助;②虚报加班和值班人员名单发放补助;③自立名目、滥发乱补;④通过计提的工会经费发放职工补助。审计人员要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职工花名册、往来账、经费账、原始凭证进行查证。

二是审核各明细科目列支是否真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利用培训费、会议费、往来款等科目隐瞒招待费支出的真实数额。要求审计人员在根据单位规模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下,每个科目都要审到,不能走马观花,泛泛而审。但注意有种情况例外:如确实有大型会议,就要区别对待。②通过支出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目前审计采取的方式是内查外调法。对内,利用计算机加大对假发票的查处力度。目前大部分发票真伪都可以进行网上查询,登录发票发售地税务机关网站,输入发票号码和代码,即可进行查询。若查询结果出现如下几种情况则为假发票:一是该发票未被企业领购;二是票面开票日期早于发票发售日期;三是发票金额版本不符,如显示百元发票,实际票面可以开到千或万元,则为套号假票;四是发票领用单位与实际票面纳税人注册号上的单位不符。目前对于老版发票很多已停用,若仍在用,网络无法查询的,可以拨打发票发售地税务机关的举报电话,通过人工进行查询。手工代开发票也可通过开票单位性质和发票显示购买内容进行判断。对外,延伸调查开票单位,看是否有购买记录,若没有则为虚开发票,虽然票面为真,但经济事项为假。审计中也发现以各种名义虚列支出、虚增费用,违规设立小金库的几种方式:一是通过虚提虚列各种费用支出,比如讲课费、误餐费、电话费、交通费、加班费等等;二是购买假发票虚列支出;三是虚假业务,发票是真业务是假;如:发票摘要注明购高档烟、高档酒,实际是购卡款;发票注明购电缆等,合计金额数十万元,实际购物数万多元,其余全部是套取现金;四是白条列支;比如虚开各种食堂采购成本,实际是将现金套出核销其他各种支出;五是以物抵费套取现金。比如以帐外资产抵顶水费,电费,取暖费用后,索取发票正常报销,套出资金转入帐外。③部分支出未纳入账内核算。我们在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支出实行长期挂账,有的甚至一拖数年,而帐内因为未结账看不到此支出,实际已通过支出形成单位的隐形负债。要求审计人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职工座谈,发现此项问题。如:我们在某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截止离任时,还存在账面未反映负债二十多万,给接班领导和单位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不利于机关正常运转。

㈣学校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主要检查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收支是否真实;银行存款收支业务是否记录完毕,余额是否真实。

在现金的审计上,一般采取突击盘点现金。在具体操作上要把握四点:一是时机把握上要具有突然性。可采取进点会结束后立即盘点现金,或者等审计最后快要结束时杀个回马枪。在实施前应注意其现金出纳会计必须在单位,能即时配合盘点工作。二是审计人员言行上应做到外松内紧。三是关键时刻要注意讲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给对方转移现金或资料的机会。四是注意记录和获取证据。如属账外资金应及时登记保全,形成审计证据。在银行存款的审计上,应结合银行对账单,对被查单位的基本存款帐户,专用存款帐户,临时存款等所有帐户进行查询核对。若发现银行存款帐与实际存款数额有差异时,应进一步追查原因。

在审计发现的“小金库”案例上,多半出纳现金盘点与现金账有差异,银行存款账与对账单有差异。同时也可分析出,一般不存在出纳人员垫付大额的单位费用。

2.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主要检查资产管理是否卡、账、物相符,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验收、领用、保管、报废、调出、变卖等是否合规。一是是否建立了出入库领用制度;二是资产处臵是否按流程进行,有无随意处臵现象;三是有无被无偿占用和流失等问题;四是否按要求实施政府采购,有无擅自购买行为。审计中要把查看财务资料、实地盘点与查看有关会议记录相结合,准确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如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某学校大批量购买低值易耗品未实行政府采购,同时也未建立出入库制度,物资的库存和领用心中无数,容易形成资产的损失浪费。

㈤学校往来款项审计

主要检查有无利用往来科目隐瞒收支,在往来中列收列支现象。审计人员应对往来款进行清理,对长期挂账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不属于往来款项管理的经济事项进行调整。审计中经常发现部分单位在往来中隐瞒收入和支出,形成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收支全貌。

四、抓好审计报告环节,着力提高报告的实用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审计工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对审计人员来讲,要注意转变一个观念,即不能为了揭露而揭露,揭露是为了纠正,为了引以为戒;要考虑如何对审计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形成整体概念;如何合理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一篇优秀的审计报告就要做到:抓重点、能理解、易操作、有创新。㈠夯实报告基础,完善报告内容。要保证审计报告能真实反映审计情况,就必须要有较翔实的审计内容。通常审计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⑴审计依据;⑵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⑶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⑷审计评价;⑸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⑹审计建议.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

详实的审计内容不是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将其全部都写进报告中。提其纲、撮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概括。下面我就几个关键内容进行阐述:

①基本情况。在报告撰写方面,必须反映以下内容:一是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内的机关财务收支状况,在此要将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反映数额和审计调整情况一并反映,便于报告使用者了解真实的财务收支情况。二是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三是围绕审计重点,反映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支出情况

②审计评价。这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个基调,特别注意的是未审计的事项不作评价。

③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处罚。要注意: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恰当,审计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既要把好法律政策关,又要把好文字关。通过事实和法律来说明问题。

④审计建议。审计建议要针对问题本身,结合被审单位自身情况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提出审计建议。有些问题如果被审单位自身无法解决的,也可以专项报告等方式报告给局机关,协助问题解决。比如在审计中经常发现招待费超支问题,而且是屡查屡犯,这与被审单位控制经费支出的制度执行有关,更与行政单位招待费列支方式有直接关系。只有从源头上改变招待费随销随报的制度,建立岗位招待费支出标准和批准程序,才能铲除招待费支出不断繁殖的“温床”。

㈡注重报告程序,规范编制流程。部分审计人员现场审计开展的非常好,能够查错纠弊,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但一到写报告时就头疼。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按以下流程编制审计报告:①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②提炼审计资料,精选审计证据;③讨论编写提纲,草拟审计报告;④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修订审计报告;⑤相关科室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⑥教育局机关审定审计报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准备充分。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人员要重点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确定所采取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和恰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作了简明记录,证据是否充分,审计证据和审计依据是否能充分支持各项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专业判断,认真考量这些审计发现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定写入审计报告的事项。

㈢明确审计目标,把握报告原则。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事实清楚,数据真实。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必须清楚,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才便于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才便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准确理解审计报告。

2.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为了完整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正确评价,审计报告的内容必须完整。首先是报告的基本要素要齐全,其次是报告的具体内容要能够反映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完整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要抓主要问题,不能面面俱到。

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为了便于报告使用者阅读,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审计报告应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就是要将报告内容进行归类和条理化,每个段落既要有明确分工,相互之间又能联系;同类问题要集中在一段或一节内表述,而不应在同一段内说明不同类别的几个问题,或将一个或一类问题分散在几个段落进行说明。结构合理,就是报告的内容框架应符合规范要求,主次问题排列合理。一般模式是主要问题在前,次要问题在后。在讲一个问题时要先说明事实,后定性,再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先摆情况,后评价,再提意见和建议。

4.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审计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证据来支持所列示的事实。同时还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因此所用的证据材料必须可靠、充分,足以支持所形成的审计意见。审计定性一定要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得当、准确,引文时除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外,还应将引用的有关条款写上,使审计报告对问题的评价和处理更有说服力。

5.文字简练,表述准确。由于审计报告是一种机关文书,应以说明问题为原则,文字表达要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在写审计报告时应尽量使用定性、定量、判断和反映程度的词汇,切记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文字表述还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试想一篇通篇使用专业术语、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审计报告怎么能引起局领导和被审单位的重视,又谈何利用审计建议呢?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报告使用者着想,使用者关注之处正是审计报告重点说明之处。

6.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是指审计报告应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公正的评价,态度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地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实事求是是指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真实,不随意扩大或者缩小;评价要恰如其分,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按法论处,而还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所处的客观环境。

㈣坚持客观公正,审慎审计评价。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经常会出现评价不准的现象。部分审计报告存在评价过高,为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摆功送好的问题,有的审计评价成了被审计单位工作总结或被审计个人年终述职报告;有少数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常常将审计评价看作可有可无,存在不评价或无审计证据支持的乱评价现象。如在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时,常以“比较真实”这一非法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表述,以其替代审计评价准则规定的“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的三项法定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恰当性。还有的审计评价前后矛盾,对同一审计事项做出了相反的评价结论,即一方面认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是真实有效的,而另一方面又认定其财政财务收支存在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性,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因此审计评价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进行,与审计不相关的经济事项不评价。始终做到不脱离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去客观地评价。坚持全面地看待问题,公正地分析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等各种因素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二是坚持依法从审的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必须始终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对所查的事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依据法律、法规等标准来进行定性分析,围绕财务收支进行评价。

三是坚持准确性原则。在审计评价中应以数字为基础,对未予审计、证据不足、评价依据不明的事项不作评价。不能超越审计职能,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表现、领导作风,群众关系等进行评价。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对象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核实取得的业绩和成效。

五、抓住督促跟踪落实环节,着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跟踪整改是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整改纠正和落实。这个环节是整个审计过程中的目的所在,是确保审计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一环。必须做到“两个到位”:一是跟踪整改机制和制度要到位。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处理决定和审计意见书并不等于这项审计的结束,只有通过跟踪督办使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才能是一项审计的终结。二是跟踪整改的重点要到位。要抓住数额大、范围大、影响大和危害大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

第二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17号)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已于2004年3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 周济

二○○四年四月十三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育系统按照依法治教、从严管理的原则,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

第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是指高等学校及其它教育事业、企业单位。

第二章 组织和领导

第六条 教育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所属单位实施内部审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和检查本地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本部门所属单位实施内部审计。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

第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2(二)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听取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汇报,及时审批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三)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提供经费保证和工作条件;

(四)对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审计人员在培训、专业职务评聘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本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二)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和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

(三)及时做出工作部署,指导和督促本地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开展工作;

(四)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和后续教育,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出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建议;

(六)维护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十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职责分明、科学管理和审计独立性的原则设置;暂时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一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职人员编制,配备具有内部审计岗位资格的审计人员。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和兼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的变动和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或调动,应事先征求上一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的意见。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审计业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和打击报复。

第十六条 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和后续教育。

第四章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和权限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主要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二)预算执行和决算;

(三)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四)专项教育资金的筹措、拨付、管理和使用;(五)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六)建设、修缮工程项目;(七)对外投资项目;

(八)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风险管理;

(九)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十)有关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

(十一)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

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组织或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配合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对本单位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进行审计调查。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具有下列主要权限:

(一)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等;

(二)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

(三)审查会计凭证、账簿等,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查有关电子数据和资料,勘察现场实物;

(四)参与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起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五)参加本部门、本单位的有关会议,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纪、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做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七)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采取暂时封存的措施;

(八)提出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模范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人员提出给予表彰的建议;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对严重违法违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国家审计机关、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经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同意后,可提供给有关部门。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部署,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应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二十四条 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取得有关证明材料,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编制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即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后,报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管理审计档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情节轻重,可以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理或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等建议,报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及时予以处理:

(一)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有关文件和会计资料的;(三)转移、隐匿违法所得财产的;(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五)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六)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

(七)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或检举人员的。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四)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秘密的。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民办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二○○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四月五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第二十四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令第17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促进教育部门和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化内部经济管理,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条 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建

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部门、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教育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教育部直属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本地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对本部门和所属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六条 下列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与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

(二)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规模较大的高等专科学校;

(三)财务收支金额较大和规模较大的教育企事业单位。

其他教育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第七条 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教育部门和单位,应当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职人员编制,配备具有内部审计从业资格的审计人员。

教育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特约审计员和兼职审计人员。

第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的变动和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教育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领导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队伍的组织、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

(二)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听取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汇报,督促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

(三)及时批复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督促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四)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经费保证和工作条件;

(五)对成绩显著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切实解决审计人员在工作、生活、职务评聘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十条 教育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指导和监督本系统、本地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的要求,起草有关法规,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三)及时做出工作部署,指导和监督所属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进行工作;

(四)建立和实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开展内部审计理论研讨;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维护所属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和打击报复。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予以考试和评聘。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下列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一)财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各项教育资金的拨付、筹措、管理和使用;

(三)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

(四)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五)企业单位、校办产业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经济效益;

(六)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施工合同签订和预决算;

(七)大型设备、大宗物品的采购;

(八)国家财经法规和上级部门、本部门、本单位财经规章制度的执行;

(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十)有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十一)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第十六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组织或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向上级部门和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第十七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兴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合作项目等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内部审计或审计调查。

第十八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范围内,具有下列主要权限:

(一)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财务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二)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

(三)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就审计事项向审计组提供的资料的真实、完整作出书面承诺。

(四)审查凭证、账表和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五)参加研究财经工作的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同意,做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七)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批准,采取封存账册和资产等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八)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对模范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给予表彰、奖励的建议,对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有关人员提出经济处罚措施或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的建议;

(九)根据所在部门、单位的授权,进行经济处理和经济处罚;

(十)检查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批准的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书的执行;

(十一)对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

第十九条 国家审计机关、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和经测评后的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结果,可作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工作依据。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任务和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部署,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内部审计机构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即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需要依法处理的还应做出审计决定,并应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一并报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批,该负责人应当在二十天内批复,并责成内部审计机构具体办理和监督执行。经批准的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必须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部门所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不服的,可以按有关规定申请复议。

高等学校、教育企业单位和其他教育事业单位所属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如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该负责人应当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更改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检查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审计档案,并按照规定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理、经济处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提请司法部门处理等建议,报请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处理:

(一)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转移、隐匿、篡改、销毁有关文件和会计资料的;

(三)转移、隐匿违法所得的财产的;

(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五)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六)拒不执行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的;

(七)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或检举人的。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其所在部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等处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的。

上述各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提请司法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教育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四月五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第二十四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维护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教育内部审计是我县教育局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对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独立监督、评价。

二 组织和领导

第三条 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在教育局局长的领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部门和本部门的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内审工作,对教育局局长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

第四条 教育局局长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二)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及时审批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的执行;

(三)支持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提供经费保证和工作条件;

(四)对成绩显著的内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及时处理审计惩处事项;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审计人员在培训、专业职务评聘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 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教育内审机构应按照职责分明、科学管理和审计独立性的原则设置,配备具有内部审计岗位资格的专职审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和兼职审计人员。

第六条 教育内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第七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内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第八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九条 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和打击报复。四 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主要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二)预算执行和决算;

(三)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四)专项教育资金的筹措、拨付、管理和使用;

(五)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六)建设、修缮工程项目;

(七)对外投资项目;

(八)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风险管理;

(九)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

(十)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

(十一)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教育内部审计机构对本系统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中的重大事项组织或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教育局局长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教育内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教育局党委会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事项进行审计。

第十二条 教育内审机构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具有下列主要权限:

(一)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提供财务收支预、决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等;

(二)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文件、资料和证明材料;

(三)审核凭证、帐表、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查有关电子数据和资料,勘察现场实物;

(四)参加教育局的有关会议,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五)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纪、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做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六)对可能转移、隐藏、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教育局党委会批准,有权采取暂时封存的措施;

(七)参与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起草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八)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模范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人员提出给予表彰的建议;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对严重违法违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处理的建议。

第十三条 教育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国家审计机关、上级部门内审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结果;教育内部审计的审计结果经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同意后,可提供给有关部门。

五 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 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

(一)根据县教育局的中心任务和上级部门内审机构的部署,制定和阶段性审计工作计划,报经局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应组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并于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的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涉及有关单位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审计通知书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

(三)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取得有关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取得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经证据提供者签证;审计人员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编制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逾期即视为无异议;

(五)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后,报教育局局长审批;

(六)内审机构应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后续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

(七)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事项结束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管理审计档案。

六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违反本实施意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内审机构根据情节轻重,可以提出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理或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等建议,报教育局负责人后予以处理:(一)拒绝或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计资料和证明材料的;

(二)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有关文件和会计资料的;

(三)转移、隐匿违法所得财产的;

(四)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五)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六)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

(七)报复陷害审计人员或检举人员的。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违反本实施意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由教育局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

教育或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秘密的。

以上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七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湖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湘教发[2005]118号)、《湖南省教育系统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湘教发[2005]51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校行发[2011]6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下载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阜阳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阜阳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为了使我市教育内审工作符合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现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

    海门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海门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一、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前,首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 1、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2、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会......

    如何开展财政内部审计工作(定稿)

    如何开展财政内部审计工作 财政内部审计不仅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财政部门理财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科室的监......

    中国农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借鉴2

    中国农业银行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借鉴 第九小组成员: 吕骏菲 银行三大风险 1027981459@qq.com 顾秋琳 内部控制的背景 472372245@qq.com 何津凤 公司治理 894683074@......

    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章 集团审计中心 内部审计工作 一、审计职责 集团审计中心,代表集团对各公司、各直属部门有关工作事项进行审计,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其职责是: (一)拟定集团有关审计事项......

    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单位、部门: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湘政发[2001]16号 【发布日期】2001-06-25 【生效日期】2001-06-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

    加强领导 注重质量积极主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领导注重质量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2003年,我省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国家局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突出对行业各级法人任期经济责任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