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事业单位复习提纲_+综合基础知识资料+管理基础知识资料绝对霸道
重庆市2010年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
考 试 科 目 大 纲
㈠《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㈡《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性。(2)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发展;管理的类型。(3)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管理者角色与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4)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
(5)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2、决策(1)决策概述
决策的本质;决策的分类与原则;决策的基本步骤;决策的主要方法。
(2)预测
预测的含义;预测的主要方法。(3)决策与心理
决策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压力。(4)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5)计划
计划与决策;计划的类型与作用;计划的编制;滚动计划法。
3、组织(1)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2)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内容。(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4)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
(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类型;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影响因素。
4、领导
(1)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及领导者的含义;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艺术;领导者素质。
(2)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3)激励理论
激励的含义;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激励技巧。(4)沟通
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沟通的过程与流向;沟通网络;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5、控制(1)控制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2)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3)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人员行为的控制;综合控制法。
6、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的涵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的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制度创新。
(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意义。(4)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
7、管理方法(1)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2)刚性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3)柔性管理方法
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8、管理绩效(1)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2)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的含义;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
(3)管理绩效的评价
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后的修正。(4)管理绩效的提高
绩效不良的原因;绩效提高的方法。
9、事业单位及其改革(1)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及其基本内涵;现行事业单位的范围;事业单位发展概况;传统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2)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3)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向;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一编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第四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第二编法律
第五章法理学
第一节法治理论
第二节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我国当代法的体系
第四节法的运行
第五节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六章宪法学
第一节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
第四节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 第七章主要实体法
第一节行政法
第二节民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经济法
第五节商法 第八章主要程序法
第一节行政诉讼法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编经济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节市场经济概述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人分配
第五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十章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第一节中国的国情国力
第二节重庆市情
第十一章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第一节国际贸易关系
第二节国际货币关系
第三节国际投资关系
第四节国际经济组织 第十二章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第一节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国际经济全球化
第三节国际经济协调
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第四编科学技术
第十三章科学前沿问题
第一节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第二节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第三节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第四节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第五节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第六节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第七节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第十四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第四节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第五节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第六节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第七节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第八节纳米研究
第九节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第五编公文写作
第十五章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
第二节公文规范 第十六章常用公文写作
第一节决定
第二节意见
第三节通知
第四节通报
第五节通告
第六节报告
第七节请示
第八节批复
第九节函
第十节会议纪要 第十七章事务文书写作
第一节会议记录
第二节简报
第三节计划
第四节总结
第五节述职报告
第六节调查报告
第七节规章制度
第八节贺词
第九节感谢信
第十节慰问信
附录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附录三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第一编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
律;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在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主要阐述了商品和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垄断资本的经济本质和特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 革。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
性、总体性把握。从人类整个知识的角度看,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
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
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各门学科从此变成如
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精确的科学性,从而也就能真正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
主义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 的秘密,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二者一起揭示了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物质的根本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科学的物质概念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
立场,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清除了旧唯物主义所作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 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 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但二者是不可分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一方面都
处于绝对运动中,另一方而,又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 式,同物质是不可分的。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它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 的性质和形式。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特征。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点。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其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外部世界,即没有被反映的
对象,也就没有意识。意识的本质进一步证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
赖。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独立地存在,都必然地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之中。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它是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必然地与周围事物 和现象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系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
工作中,必须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要顾大局,识大体,处理好各方面的联系和关
系,反对孤立的和片面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不仅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同时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发展的
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是指事物由
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向有序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偶然
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也
可能那样出现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现的趋势。事物发
展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
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等特 点。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揭示了世界永恒发展的基本规律,即质量互变规
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表示事物存在的规模、程
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要素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等的数量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
界限、幅度和范围,是质和量的统一二量变是指事物的数量和场所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地
讲是不显著的、微小的、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连续的、渐进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
本改变,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超出度的界限的变化。量变—质变
—新的量变,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变化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实现的。一切
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事物的否定方
面是指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一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统一。每一事物
都包含着内在的否定性,即趋于灭亡的必然性。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
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所谓“扬弃”,是指新事物在否定、克服、抛弃旧事物的同时,又保留、继承了旧事物中积
极的成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
物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是螺旋式或波浪
式,即曲折前进的过程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
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
部诸要素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
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中。矛盾的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存在
着辩证的关系,两者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 而是相对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贯穿矛盾的始终,是绝对的。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是人的一种求知活动,是人的思维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的主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即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
自然性、社会性等特点。认识的客体是指与主体相对的、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对
象,即在实践中被引进到认识里来的对象。它具有客观性和对象性。认识主体和客体存在着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没有认识主体当然没有认识,而没有认识客体,认识也不可能
产生。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获得统一。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一是实践关系。二是认知关系。三是价值关系。四是审美关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一方面,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
对认识的产生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认识对 于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的过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感性认
识是客观事物的现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认识。其特点是直接性、具
体性、丰富性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脑通过思维而达到
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反映其特点是抽象性、概括性、全而性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和推理三种形式_
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了解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卜分重要。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任何真理均包含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
观内容。真理又具有价值性,即真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
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通过实践可以把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
观。然后用实践的结果和认识相对照,相符的即真理,不相符的即为谬误。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科学地揭示了人类
社会的本质,指出人类社会在本质-.I--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历史产生和发
展的基础。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类
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把握住生产劳动及
其发展,才能找到揭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才能真正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根源及 其客观规律性。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有三方面重要因素,这就是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环境和人
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 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起特别重要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
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
表现在:其一,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
构和面貌。其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系统,根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直接形成于人们之间的交
往活动中。其基本构成有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生产力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指人们改造、利用
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
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生产关系
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
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对生产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构方式,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国家
机关、政党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设施。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是统治
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只对极少数的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社会观念结构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一定关系和方
式组成的有机系统。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主要表现
在: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二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三
是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四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响;五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 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中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作用和
反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
质和水平,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
反作用,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贯穿于整
个人类社会的一条最普遍的规律。只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力才能获得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反之,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社会就停滞。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系 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
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促进它的建
立、巩固和发展,对经济基础起维护的作用。上层建筑必须使自己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
求。当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时,它会促进、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以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如果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它会阻碍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 阻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类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
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离开人,离开人的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无数个人的活动汇成的,侮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
形成。历史的参与者是指一切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历史的创造者是指
社会历史的推动者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趋势的决定者。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的是社
会历史的参与者,但社会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就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
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 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
系,是一个历史范畴、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商
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 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就是说它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
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基础和内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
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 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一
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
劳动、同一次劳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学
说是马克思创立的,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钥匙。
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货币出现以后,整个商品世界 就分为两极。一极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另一极是作为价值化身存在从而
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使用价值的货币。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
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了。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所起的作用,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是两个基本职能。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商
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也
就是说,价值规律是阐述价值如何决定和如何实现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价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一方
面由价值决定,受价值调节,另一方面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价格经常与价值
不一致,不停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是价
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
门之间的分配;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促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这就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 用。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货币和资本的主要区别如下。
其一,是流通形式的不同。商品流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商品(VV-G-W)。资
本流通的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这两个流通形式的区别是:第一,两者的买卖顺序不同.第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流通中充当媒介的物品不同。
其三,是流通的内容和!J的小同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取得另一
种使用价值,这里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处在商品流通形式起点和终点的两种商品,在
价值量上是相等的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是赚钱,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
再卖出商品取得更多的货币。处在资本流通形式起点和终点的都是货币,但数量不等,后者
要大于前者。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因此,严格地说,资本 的流通形式应该是:G-W-G′,G′=G十△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
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
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
料,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价
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育后代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用于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 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
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值的秘密就在这里。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
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是劳动者生产自己和
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劳动凝结为剩余价值,被
资本所有者占有,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生产使用价
值的劳动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
为具体劳动,不仅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同
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还创造新价值。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当价值形成过
程超过了一定点,即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工人为补偿劳动力价值而劳动的时间,就成为价值 增值过程,产生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
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
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
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靠延长工 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
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
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的价值转换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不会变动其价值,因此,只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可变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中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
新价值,会使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增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叫可变资本。把资本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也为 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人类社会要生存下去,生产就不能中断,因此,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这种不
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
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 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就不能把剩
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或贮藏起来,而是必须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的资本,用来
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
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
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因此,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
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这种职能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作为各个 企业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个别资本,其运动采取连续不断的循环形式,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对应这三个阶段,资本分别处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
商品资本形态上,这三种资本形式执行三种不同的资本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
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
本的循环主要是指产业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
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整个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家为了不断地获取
剩余价值,他的资本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循环运动。而产业资本的循环要保持连续性,又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这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时 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产业资本家为了生产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不能只经过一次循环就中止了资本的运动,而必须使资本的循环不间断地进行。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的速度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周转越快,预付的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
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此,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 本的周转。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基本趋势。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根据列宁的分析,垄
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一是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二是在金融资
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三是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四是从经济上瓜分世
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五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战后的迅速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资产阶级国家成了真正意
义上的“总资本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控制,干预与调节。第二,在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参与和推动下,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第三,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推动下,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第四,各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际经
济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_第五,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对落后国家的国际剥削已从
过去的抢占殖民地进行超经济剥削转向J’更符合资本主义本质的经济剥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第一,它满足了社
会生产力发展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要第二,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巨大进步。
第三,它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阶级矛盾,从而为国民经济较为顺利地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第四,它对社会经济的运行进
行必要的宏观调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较为平稳和迅速的发展。第五,它对剥削发展中国家 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既保持了剥削,也避免了过于激烈的反抗与冲突。第六,它对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要求。
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的经济本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私人垄断
资本为了攫取高额利润,维护国内垄断统治和争夺世界霸权而运用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构
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体是垄断资产阶级,而国家则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产生,丝毫没有触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而是使其发展到了顶点。其次,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和维护垄断资本统治服务的。国
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考虑更多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因而更集中地代表了垄
断资产阶级的意志。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的条件下产生
和发展的,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一些调整,暂时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私有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种调整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限
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又会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 私有制的矛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延缓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而又通
过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充分的物质条件,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 地要取代资本主义。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期无产者群众解放要求的社会主义学说。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
中叶,共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最杰
出的代表。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尖锐地批判,对未来人类理想
社会作了天才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材一料。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客观上起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这些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但是,空
想社会主义也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一是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二是未能找
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
由于空想社会主义存在严重的局限,不能为无产阶级指出摆脱雇佣地位,实现自身解放 的真正出路,因而最终必将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
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 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
供了社会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和进行科学研究中,创
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就使社会主义理论从人们头脑的幻想中摆脱出来,建立在
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之土,从而变成了科学的理论。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
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最终完成了对空想 社会主义的超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
体系。其主要内容有:第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第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第三,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第四,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
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第五,关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为要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理论。第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发展和成长为共产主义
社会的必然性的理论。第七,关于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互关
系的理论。第八,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
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
阶段。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第四,科学社会主义的 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制
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列宁。马克思恩格斯在认真研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得出无
产阶级革命必须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的结论。列宁在深人研究和
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进人帝国主义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
胜利的思想。列宁认为,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
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7年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成功地发动了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 想变成了现实。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辟了无
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代。第三,十月革命的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统治地位,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第四,十月革命的
胜利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在各国的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先例可
循,列宁根据现实情况,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918年,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列宁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并试图直接过渡到
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征集制和粮食贸易垄断制为核心,是在战争和经济遭
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为动员一切力量保证战争胜利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虽然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过不朽功勋,一旦战争结束,它的局限性就立即暴露出来,苏维
埃共和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十大一致通过了《关于以实
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它标志着苏维埃共和国进八一r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
个新的时期。接着,列宁转向新经济政策。
1921年5月,俄共通过了《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主要内容有:第一,以粮食
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第二,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和农产品的私人贸易。第三,在工业方面由
全部国有化改为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改革经济管
理的体制和方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 索。
新经济政策本来是长期的社会发展战略,然而,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从1928年开
始,苏联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进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完成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斯大林模式。它的基本
特征在于高度集权。具体说来,在经济方面,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在政治方面,实行高度集中 的以党代政的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以人治代替法治。虽然苏联社会
主义体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它的基础和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卫国战争 的伟大胜利。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和亚洲的十几个国家,经过共产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英
勇斗争,利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造成的条件和基础,先后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并
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走向多国胜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
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国。
三、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曾经在历史上推动过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
这一模式发展起来的日益严重的弊端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进一步发挥,一些社会主义国
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发端于南斯拉夫。1949年底,南斯拉夫共产党人顶住苏联的压力,根据
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本国国情,进行了颇具特色的“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主要特点是分权。在经济生活中,国家不直接管理微观经济,企业
实行自治;在政治生活中,尝试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扩大人民民主,实行地方分权和
党政分工。南斯拉夫对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 位。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东欧各国也相继开始改革。这场改革断断续续,一直到1989年
东欧剧变。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改革的总体发展进程看,东欧国家到剧变之前大都经
过了改革的发端、高潮和调整三个历史阶段。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和各国执政党对改革认识的
差异,各国又存在着改革时间的早晚与力度大小之别,其改革的思路、主张和方针政策也呈
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从总的来看,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东欧国家的改革基本上是社会
主义性质的,改革的内容,在政治方面主要是清除个人崇拜,在经济方面主要是在中央集中
领导下局部下放管理权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这 些改革从实践上说明了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其发展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了改革。在政治体制方面,改革党的领导和组织体制,改革干部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权力下
放,减少指令性计划性指标,调整农业政策,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
制等。这次大规模改革,范围很广,具有一定深度。改革既有成绩,也有错误赫鲁晓夫在
1964年被一场“宫廷政变”赶下台,接替他的勃列日涅夫在执政18年期间,只对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修修补补,不谈改革,错过了改革的机遇。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掀起了改革浪潮,由于方向错误,在短短
几年时间,局势就迅速失去控制。先是东欧国家相继发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这些国家的
共产党被迫下台,反共势力夺取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被摧毁,转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后,最初的改革还坚持共产党的
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后来,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 的方向发生重大改变,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1991年8月,苏联共产党垮台;12月,存在74年之久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束了自己的历
史。苏联、东欧的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后来居上。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历时10年 的“文化大革命”,从而使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共产
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苏联、东欧剧变后,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继续坚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积极应对国内外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取 得了不同程度的新成就与新进展。
苏联、东欧剧变后,这个地区的国家纷纷转向资本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的模式在苏联、东欧地区失败了。可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运动并没有销声匿
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一些共产党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分化与重组后,开始重新崛起;一些
新兴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进行新的探
索,继续在本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2.如何认识当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建立,经过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
导全国人民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中国共产
党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取得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
就,也出现过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面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力奋斗。在党的建设理论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
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党的纲领和路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党员和党的干部。
核心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党的建设理 论。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
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第二篇: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测试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市公安局与××工商局联合行文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应使用公告。x 2.在我国,各级机关组织对重大事项都可以发布命令。x 3.试行本也是公文的正本。
4.在特殊情况下,下级机关可以越级请示。
5.公文印制单位在校对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稿有错漏或疑问之处应及时加以改正。
6.公文写作是撰写人代机关立言,是体现机关领导意图的写作活动。因此,公文写作不是创造性劳动。
7.《××企业是怎样改革经营运行机制》是一篇调查报告,其标题是公文式。x 8.海报讲求形式美和装饰美。
9.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0.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面临的诸大中心问题之一()11.风能也是新能源的一种。()x 12.材料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13.生态平衡是一种绝对平衡。()x 14.在热力学中,绝对零度可以达到。()x 15.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把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16.市场机制通过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完全垄断
17.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功能和作用上二者是不一致的。()x 18.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行政处罚的程序一般采取简易程序。()x 19.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20.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d)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b)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c)
A.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20世纪前中期中国政局的变动
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d)
A.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B.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提出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产生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A.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土地革命、党的建设、统一战线
9、江南公司货运船被当地政府征用截流洪水而损坏。为此,该公司可以申请(c)A、行政赔偿 B、司法赔偿 C、行政补偿 D、民事补偿
10、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纠纷一般发生在(c)A、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 B、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
C、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
11、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刻揭示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这个复杂系统之一是(a)
A、自然系统 B、生产系统 C、经营系统 D、技术系统
12、三大工程材料之一是(c)A、铜 B、陶瓷 C、铁 D、水泥
13、企业行为能力的基础是(c)
A、企业创新能力 B、企业研发能力 C、企业法人财产 D、企业管理能力
14、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a)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15、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b)A、被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D、委托的行政机关和被委托的组织
16、行政诉讼的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时限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c)A、5日内 B、7日内 C、10日内 D、l5日内
17、国土资源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a)
A、综合国力 B、军事实力 C、科技实力 D、经济潜力
18、我国现有(a)个民族。A、56 B、65 C、55 D、66
19、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a)
A、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市场的自发调节 D、价值规律的作用
20、经济正常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a)A、宏观调控 B、物价稳定 C、经济结构优化 D、经济增长
21、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品银行和(d)
A、人民银行 B、建设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2、根据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是指(b)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
23、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d)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
24、根据《行政处罚法》之规定,可以当场处罚的是(a)A、张某违章超车罚款50元
B、东方纯水公司生产纯净水冒充“娃哈哈”,被罚款20000元。
C、某酒店消防设施不合格,公安局责令其停业整顿、限期整改。
D、某运输管理所对赵某拖欠税费行为罚款100元。
25、按阅读范围可将公文分为(a)
A、对外公开件、限国内公开件、内部使用件 B、密、机密和秘密文件
C、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D、平件、急件和特急件。
26、党委各部门应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也可(a)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A、在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后,越过本级党委 B、根据需要,越过本级党委
C、在抄送本级党委的同时,越过本级党委 D、不经过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越过本级党委
27、中共某市委号召全市党员向英雄“××”学习,应向(d)行文。
A、全市各行政机关 B、全市各区县政府 C、市政府各部委办 D、下级党的机关
28、根据行文规则,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a)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A、有权 B、无权 C、经请示本级机关领导后才能 D、不能
29、收文办理中的“批办”指的是(c)。A、机关或部门领导人对文件予以签发
B、由职能部门或有关工作人员具体承接办理公文内容所涉事务和问题
C、由职能部门或有关工作人员草拟意见后送机关或部门领导人审批
D、机关或部门领导人对来文提出决断性的处置原则和方法 30、一份公文如果标注主题词,其主题词的数量(b)A、至少3个,最多不超过10个 B、至少2个,最多不超过5个
C、至少一个,最多不超过5个 D、至少1个,最多不超过7个
31、“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一篇决议,通过的时间和会议名称应写在(a)
A、标题下方并加圆括号 B、正文开头缘由处 C、正文结尾处 D、落款处
32、标题《××关于申办专项控制商品准购证的报告》,错误是(d)A、发文事由概括不当 B、发文事由表意不准确 C、发文事由概括不简洁 D、文种使用不当
33、公文格式是指(c)
A、公文的语法规范 B、公文的整体格局和标印形式 C、公文的行文规则 D、公文的行文制度
34、公文标题一般由(a)组成。
A、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B、“大版头”+发文事由+文种名称
C、主送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D、抄送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主旨)+文种名称
35、公文中的数字应当使用何种文字书写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下列写法中错误的是(d)
A、一方面 B、不管三七二十一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11届3中全会
36、总结有助于培养人的正确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共同提高(a)
A、理论水平B、分析能力 C、写作能力 D、认识水平
37、(a)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团体日常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
A、报告 B、广告 C、合同 D、调查报告
38、各级党代会议的工作报告、开幕词和祝词等,是(d)会议讲话稿。A、活泼式 B、陈述式 C、灵活式 D、规范式
39、写作述职报告,要(a),处理好成绩与问题的关系。A、实事求是 B、真实可信 C、具体明确 D、生动形象 40、(d)是单位或个人需要公开告知、说明某事,或希望大家协助办理某项事情时使用的文书。A、海报 B、公告 C、布告 D、启事
41、以下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是(c)
A、罚款 B、滞纳金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非法所得
42、甲盗窃丙的电视机,被判刑一年,此案中丙的电视机是(c)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犯罪工具
4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c)应当负刑事责任。
A、贩毒 B、诈骗 C、抢夺 D、盗窃
44、只适用于民事诉讼而不适用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或制度是(b)
A、两审终审制度 B、调解原则 C、公开审判制度 D、回避制度
45、有期徒刑的期限为(b)
A、1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C、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0年以下
46、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b)。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公布性文件
47、在我国,有关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错误的说法是(d)。A、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B、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作为第一顺序人
C、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D、前一顺序排斥后一顺序,同一顺序的继承人间也有先后次序之分
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4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a)。A、权利的平等性 B、权利的广泛性 C、权利的真实性 D、权利的平衡性 50、下列不属于物质鼓励的是(d)。A、奖金 B、奖品 C、工资晋级 D、加班费用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财政政策包括(ad)
A、税收政策 B、财政收入政策 C、分配政策 D、财政支出政策
2、市场机制是(a b d)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
A、价值规律 B、供求规律 C、垄断规律 D、竞争规律 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be)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4.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bcde)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 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abcde)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bd)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 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
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8、下列选项中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有(ad)A、交通局发布《桥道收费管理办法》 B、教育局向李某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C、农业局与张某签订《粮食收购合同》 D、税务局向孙某送达《个人所得税缴费通知》
E、公安局与第三建筑公司签订《住宅建设合同书》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ade)A.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 B.劳动局购买办公设备与商场之间形成的关系 C.劳动局建办公楼与建筑公司之间形成的关系 D.劳动局发放岗位津贴与本局职工之间形成的关系 E.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10.我国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bce)A.国务院各部委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民政府 E.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是(ab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谦虚谨慎 E.艰苦奋斗
12.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bcde)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E.团结合作
13.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e)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局部服从全局 D.下级服从上级 E.全党服从中央
14、常州A区居民贾某长期居住在南京鼓楼区,2003年1月因涉嫌酒后肇事被长宁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拘留。现贾某想提起行政诉讼,对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是(de)A、常州A区基层人民法院 B、南京鼓楼区基层人民法院 C、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D、长宁市公安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E、长宁市闸北区公安分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15、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具有的政府职能是(abcd)。
A、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B、宏观经济调控 C、调节社会分配 D、维护市场秩序
16、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资料,它必须(acd)。A、以科学分析为手段 B、以叙述、描写为主 C、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D、以传递信息为目的
17、根据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行政主体可以划分为(ac)。
A、授权性行政主权 B、内部行政主体 C、职权性行政主体 D、外部行政主体
18、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19、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abd)。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20、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b)。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综合基础知识题目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试题。第二部分为主观试题,客观试题60分,主观试题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认为,邓小平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最核心的一条就是()。A.实事求是
B.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C.完全准确地理解把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D.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错误思想区别开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A.和平共处 B.和平竞争 C.和平发展 D.互相尊重主权 3.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有能动作用 B.认识有能动作用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 5.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 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
6.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A.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B.农业与工商业的分离 C.工业与商业的分离 D.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永恒发展的规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B.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A.经济增长 B.四个现代化 C.可持续发展 D.人民利益
10.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A.工业 B.农业
C.科学技术 D.第三产业
1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要 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4.地区经济结构是指()。A.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合理配置
B.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运动中,发挥特点和优势 C.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D.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15.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机制 D.激励机制 16.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D.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17.()属于行政处罚简易程序。A.立案 B.调查取证 C.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 D.制作申辩笔录
18.我国案件审理程序实行的是()。
A.两审终审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B.单纯的两审终审判,两审后当事人不得上诉 C.一审终审制,但允许上诉 D.一审终审但可以复核 19.刑事诉讼法属于()A.程序法 B.实体法
C.特别法 D.临时法
20.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1.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A.配偶 B.兄弟姐妹 C.子女 D.父母
22.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A.执行罚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强制执行 23.自己的权利和他人的义务、他人的权利和自己的义务是密切相联的,这说明()。
A.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分离的 B.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合一性 C.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制约性 24.不得玩忽职守是公务员的()。A.工作纪律 B.政治纪律 C.廉政纪律 D.社会公德 25.受行政处分的是()。
A.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 B.作为行政相对方的法人 C.行政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D.行政系统的国家机关 26.我国的编制工作采取()领导体制。A.归口管理 B.统筹统分
C.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D.各管各的
27.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
A.党的宣传部门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 D.党的领导集团 28.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决定
29.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发,应由()。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地主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30.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指导、直接统属的关系,一般采用()的方式。
A.多级行文 B.逐级行文 C.直接行文 D.越级行文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是()。A.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达1亿吨以上,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对地下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B.非洲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技术、医疗水平比较落后,且经常发生灾荒,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C.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 D.随着我国土地沙化面积的扩展,我国北方地区大风扬沙天气日益增多
2.“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有()。A.和平统一祖国是核心 B.坚持一个中国是前提
C.保证“高度自治”繁荣稳定的局面
D.“两种制度”之间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共同作出贡献
3.我国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B.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D.大力发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 4.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则是()。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B.计划指导原则 C.集中和重点性原则
D.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原则 5.政企分开的措施有()。A.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
B.取消政府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人、财、物的控制 C.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审批
D.在国有重点企业试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6.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加上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连法国前总理若斯潘也感慨地说:“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执政党同反对党之间的矛盾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7.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混同起来
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9.法律关系属于()。A.思想关系 B.社会关系
C.经由该关系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lO.可以提起复议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有()。A.对责令停产停业不服的 B.对限制人身自由不服的
C.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怃恤金的 D.对财产的查封不服的
11.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就应该做到()。
A.法律让做的做,不让做的也做 B.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
C.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 D.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12.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等步骤。A.书面审理 B.法庭调查 C.法庭辩论 D.合议庭评议
1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A.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人身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14.自愿提前退休方式的条件是()。A.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B.女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C.工作年限满30年的 D.丧失工作能力
15.下列人员,()有可能属于行政七级。A.国务院各部委的司长 B.副专员 C.县长 D.地级市市长 16.公务员培训有哪几种()。A.初任培 B.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更新知识培训 17.下列属非领导职务的是()。A.副专员 B.巡视员 C.调研员 D.科员
18.机关正式制发公文设计的版头,作者有()。A.表明作者单位的意图 B.表明公文作者的归属
C.显示该公文的权威性和郑重性 D.表明该公文的性质和行文方向 19.公文校对的主要内容是()。A.校正与文稿不符的错、倒、横、残等 B.校正颠倒字句、行段
C.校正标点、公式等方面的错误
D.校正格式、注文、页码编排等方面的错误 20.可以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A.命令 B.决定 C.通知 D.通告
三、判断题
1.任何人只要实施了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就构成违法。()2.任何一个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和义务的担当者出现的。()3.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家土地管理局代表行使。()4.政府职能决定着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规模。()5.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有权接受省长辞职和从副职领导人员中决 定省长。()6.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产结构现代化是相互矛盾的。()7.一般认为,引进硬件,引进成套设备,属于比较低级的引进方式。()8.属于宏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只是计划管理,财政管理、信贷管理等属于微观管理。()9.我国的“大跃进”发展战略大体属于协作型战略模式。()10.一定时期内在建未完工程的数量越大,则投资需要量就越少;反之亦然。()11.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12.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客观尺度。()13.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就必须使货币流通量等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15.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强学会。()17.领导武昌起义的是同盟会。()18.电子计算机的构成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和软件三部分。()19.随着信息经济的来临,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20.技术引进、模仿只是技术创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企业将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有自己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第二部分 主观试题
四、案例分析题
1.2002年10月,某县新建派出所在查赌过程中抓获张强等5人聚赌,张强等人被抓到派出所后,在办理手续过程中与合同民警顾某发生口角,顾某与另一合同民警李明将张强带入一间无人的办公室,用电警棍、皮带殴打了张强半个多小时,造成多处软组织损伤,肾挫伤。当晚县公安局对张强作出拘留7天,罚款1500元的决定。张强在被释放后,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某县公安局赔偿医疗费及营养费1500元。
问:派出所雇佣的合同民警的职务违法行为,某县公安局是否应负赔偿责任?构成国家赔偿责任要件之一的职务行为主体应包括哪些人员? 2.某县计量局在对辖区内的加油站进行计量检查时,发现某加油站的加油机存在加油数量短缺现象,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决定给予加油站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并适用简易程序当场收缴了罚款。
问:行政处罚规定的简易程序适用哪些情况?简易程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五、公文改错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今年初、枝江县董镇信用社职工××同志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英勇歹徒,顽强搏斗,最后擒获歹徒。为此决定: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国务院希望各条战线的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5中、6中全会精神,胸怀全局,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 90年4月24日
六、综合分析题 材料l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材料2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
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材料3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宗旨的?
七、论述题
试论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 3.C 4.C 5.B 6.D 7.C8.C 9.D 10.B 11.12.D 13.C 14.D15.A 16.C 17.C 18.A 19.A 20.B 21.B22.B 23.D 24.25.C 26.C 27.B 28.C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D 3.ABCD 4.ABCD 5.ABD 6.ACD 7.AB 8.BCD 9.BCD10.ABCD 11.BCD 12.BCD 13.AB 14.AC 15.ABD 16.ABCD 17.BCD 18.BCD 19.ABCD 20.AC
C A
三、判断题
1.x 2.√ 3.x 4.√ 5.x 6.x 7.√8.x 9.x 10.√ 11.x 12.x 13.√ 14.√ 15.x 16.√ 17.x 18.x 19.√ 20.√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在本案中派出所雇佣同民警殴打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由县公安局负赔偿责任。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合同民警虽然不是国家机关的正式工作人员,但他们受国家机关的雇佣执行国家公务,他们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雇佣他们的国家机关负赔偿责任。因此,对于派出所雇佣的合同民警的职务违法行为,某县公安局应负赔偿责任。职务行为主体是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所谓职务行为主体是指执行国家职务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不是l~2_E主体造成的损害,则国家不负赔偿责任。因此界定职务行为主体的范围对确定国家赔偿责任十分重要,职务行为主体分为以下两类:(一)国家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能够成为国家赔偿侵权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以上的国家机关不仅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国家安全机关,还包括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的军事机关。行政机关不仅包括行使国家管理职权的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机构,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
授权行使部分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或国家事业单位。总之,国家赔偿法对于职务行为主体范围的划分不是完全按照国家机关一刀切的,而是以职能为标准进行划分。凡行使国家行政职能、检察职能、审判职能的机关都是职务行为的主体。(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仅包括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工作人员,还包括某些不在上述机关工作,但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或特定机关委托或临时聘用,行使公共权力的工作人员。国家赔偿法没有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涵义与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我们认为这些人员应当包括公务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公安人员、国家安全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成人员,受上述国家机关委托执行公务的组织成员或个人,事实上执行公务的人员和那些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却没有行使国家职权的人员,不能成为国家赔偿法的致害主体。
2.【答案要点】 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于违法事实清楚、确凿、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当场给予较轻处罚所适用的比较简单的程序。《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根据,对公民处以5Q元以下,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
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据此条规定可知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有3个方面:①违法事实确凿;②处罚有法定依据;③适用于小数额罚款和警告处罚,即对公民5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1000元以下的罚款和警告。只有这三条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简易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进行行政处罚,必须具备一定的方式和过程:①表明身份,即出示有效的必要的证件,表明当场处罚行为的人员合法的执法身份;②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即必须有证据认定违法事实,并向被处罚人员说明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③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即当场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应载明当事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④送达,即执法人员按照法律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⑤备案,即执法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向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五、公文改错题 【答案要点】(1)标题结构不完整,应改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同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决定”;
(2)“今年初”这一时间概念表达不当,应改为“1990年初”;(3)枝江县前应冠以省名;(4)“英勇歹徒”的表达有误;
(5)“群众、工人、……”等搭配不当;(6)数字表达不一致,不应用阿拉伯数字;(7)作者排列有误,应分两行排列;(8)日期书写有误,应用汉字。
六、综合分析题 【答案要
点】(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一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为此,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1)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教育为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与教育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③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的发展。(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①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有: ①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总的方针是:要面向经济建设,围绕结构调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推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性发展。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上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局部可跨越领域,实现突破。主要措施是:推进高技术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要认真贯彻《教师法》,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③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关系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为此,一是要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二是要营造良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最新版管理基础知识(五)_重庆事业单位
第五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根据既定的标准,检查和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若有偏差就查找分析原因,发出指令,并做出改进,以确保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二、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
实施控制的三个基本条件
1、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2、建立专门履行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
3、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控制的特点:控制具有整体性;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管理控制是作为人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控制。
控制的基本功能:
1、监督功能;
2、纠偏功能;
3、协调功能;
4、激励功能。
三、控制的类型
控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典型的分类 有:预防性控制和更整形控制;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各种控制的内容、方法、优缺点等
(一)根据控制活动的性质,可以把控制氛围预防性控制和更整形控制
1、预防性控制
预防性控制是为了防止资金、时间或其他资源的损耗,而才去的一种预防保证措施。使用这种控制措施,要求对整个运动活动的关键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预见问题。一般说来,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训练和培养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预防控制的作用。当然,这些预防性措施能否真正被遵守,还必须有良好的监控机构作为保证。
2、更正性控制
更正性控制往往是由于管理者没有预见到问题,当问题出现后而使用的一种控制措施。在实践中,这种控制用得也是较为广发的。这一控制的目的是,当出现偏差时,使行为或实施进程返回到预见确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二)根据控制活动进程的阶段,可以讲控制划分为预见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1、预见控制
预见控制位于管理活动过程的初试端。在这一点上进行控制,可以防止组值使用不合要求的资源,保证组织的投入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预定的目标,在整个活动开始之前能剔除那些在制造过程中难于挽回的先天缺陷。如干部的招录考核、入学的考试和体验。领导审查工作方案等,都是预见控制的例子。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于知道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这一控制一般都是在现场进行,而遥控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知道和监督应当遵循计划中所确定的组织方针、政策与标准。同时,知道和控制的内容应当和被控制对象的工作特点行适应。一般地讲,对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也可以才去眼里的监督可以导致良好的工作效果;而对于创造性劳动,控制的内容应当转向如何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德高望重、秉公执法且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地运用了控制方法和技巧的人,从事指控工作往往容易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在管理活动中出现最早 因而历史最久的控制类型,传统的控制办法几乎都是属于这一类型。事后控制位于管理活动过程的终点,把好这最后一关,才不会使错误的势态扩大,有助于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但是事后控制的致命缺点在于,整个管理过程已经借宿或者说整个活动已经告一段落,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已在系统内部造成损害,并且无法补偿。
(三)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型可以把管理控制划分为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1、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指导现在和将来,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指出,自然界经由信息反馈来发现错误,并引导纠正错误的过程,以此来控制他们自身。维纳的控制论及控制系统几乎适合于一切控制过程,管理控制也不例外,管理控制活动往往是借助信息反馈来实现的。在世纪工作中,管理人员在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之后,必须设计出采取更正措施的程序或方法,以便确保控制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2、前馈控制
尽管反馈控制运用广泛,但它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时滞问题,即从发现偏差到采取更正措施之间可能有时间延迟现象。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前馈控制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前馈控制又称知道将来的控制,它的具体办法是不断利用最新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才去措施使投入的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如一个企业预测下个月销售要比这个月低得多,于是采取广告措施、推销以及引进新产品等,以便改进世纪销售量。可以说,前馈控制的着眼点是通过预测被控制对象的投入或者过程而进行控制,以保证获得所期望的产出。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解决反馈控制可能出现的时滞问题。
(四)根据控制的手段可以把控制划分为直接控制和简介控制
1、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直接接触进行控制的形式。在等级制度中,厂长对各职能科室的控制属于直接控制。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人们能把通过行政进行的控制理解为直接控制,这主要是指国家同企业的关系。直接控制是一种运用权力等级结构体系,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它是一种最直观、也是最简单、能获得直接效果的控制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运用,要注意处理好信息反馈的时滞现象和直接可控制容易无虐组织中人的因素等问题,避免这一方法的负面作用。
2、间接控制
间接控制是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之间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如企业中工段长的控制,就是借助于车间主任而实行的间接控制。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人们习惯于把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的控制称为间接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的经济杠杆有税收、价格、信贷等。间接控制减少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整个经济系统达到更优的小姑。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注意克服这一方法可能的缺陷:如果被控制者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导致失控;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有时会影响到间接控制的有效性。
四、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想适应;
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适度性;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控制工作做应注意培养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指定控制标准
指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
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前瞻性。
控制标准的指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确立控制对象;选择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大类。制定控制标准常用的方法有: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方法。
二、衡量实际工作
确定衡量的项目、衡量的方法、衡量的频度、衡量的主体等适宜的衡量方式。衡量实际工作的要求
衡量实际工作,应掌握以下四项基本要求:①以系统检查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衡量方法,全面、确切地了解和反映世纪的工作业绩;②定期进行,使之称为经常性的工作;③要有制度保证,建立统计制度、报告制度、保镖制度、总结制度等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④抓住重点,对于需要加强控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检查,以使控制更有针对性。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及其分类;管理信息系统。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偏差可以分为有利偏差和不理偏差。
偏差产生的原因
产生偏差一般有四类原因:①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组织原定目标和计划无法实现。对于这类 因素管理者一般无法控制,只能调整组织的目标和计划,以消除不良影响;②由于组织调整了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③原来制定的计划不合理,需要调整计划;④管理不佳。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导致计划目标或标准调整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①原先的计划或标准指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生了问题;②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正确的计划不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管理控制中的控制或矫正措施选择:
1、纠偏;
2、调适。
在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保持矫正方案的双重优化;
2、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3、进行纠偏时要努力争取多数人的支持。
控制偏差的六种手段:
1、人员配备控制;
2、实施评价控制;
3、正式组织结构控制;
4、政策与法规控制;
5、财务控制;
6、自适应控制。
第三节 控制方法
一、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财务审计、财务分析。
二、人员行为的控制
管理控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因为任何组织中最关键的资源是人,任何搞笑的组织都拥有能高效率完成指派任务的优秀人员。
人员行为的控制方法主要是:坚定式评价方法,实地审查法。
三、综合控制法
综合控制法使用范围较广,综合控制法的方法有:资料设计控制法;审计控制法;网络分析技术;目标管理。
第四篇:重庆-一季度事业单位公招综合基础知识-2009
2009年重庆市一季度事业单位公招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2009年重庆市一季度事业单位公招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post]2009年重庆市一季度事业单位公招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回忆版)
由朋友在考场上冒着被视为作弊的风险手抄而得,绝对珍贵的复习资料,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一 判断题(1分*30=30分)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党的思想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中国革命建设的出发点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的主要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6.三个“代表”中,每个“代表”都有自己独自的内涵要求。
7.发展就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8.法律责任是以行为人有过错为前提的。
9.百货公司的售货员出售商品给消费者,这是法人行为。
10.拘留无辜的人员甲,甲有权要求国家赔偿。
11.合同内容不应该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
12.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行使日常工作,既属于权利,也属于义务。
13.行政诉讼的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14.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个人。
15.国务院总理是国家政府首脑,任期不能超过两届。
16.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主要靠进口。
17.外汇的定义包括国际支付手段和债券。(考外汇的定义)
18.生产折中理论的三优势是指(考察三优势)
19.IMF(国际货币组织)的职能是(考察IMF的职能)
20.贸易条约与协定是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手段。
21.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22.人类在蛋白质组计划研究完之后,紧接着有投入到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当中。
23.生活信息学是…(考察生物信息学的概念)
24.水域中出现赤潮和水华是水污染的标志。
25.漏记
26.(考察公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27.公文成文日期只能用阿拉伯数字。
28.如果共同行文的两个机关,在协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向下行文。
29.党政机关以及同级团体和事业单位可以联合行文。
30.通知可以上行,平行,下行。
二.单选题(1分*40=40分)
31.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的剩余劳动)、32.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答题人选的是 垄断
33.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是在(中共二大)
34.中共的政治优势是()-----答题人选的是密切练习群众
35.加强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应该是提高什么执政能力能力,具体请查书
3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是()
37.16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作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
38.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答题人选的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
3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0.案例分析:乙拾到甲的母羊一只,后乙为母羊配种,生小羊两只,某日,甲遇到故羊,欲讨之,则(母羊跟两只小羊均应该归甲所有,但是甲需为乙支付配种费和饲养费)
41.产品质量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
42.考察关于定金的问题
43.考察仲裁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44.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
45.刑事责任归责的原则是()
46.人身自由权不包括哪一项()
47.下面哪一项提现了民法中的道德性原则()
48.案例分析:甲公司的乙某通过熟人托丙公司的丁购买了该公司生产的一些货物,则该法律事件中法律关系的主题是(乙跟丙公司)
49.以下哪一项属于法人(一个公司的子公司)
50.下列属于公法的是()
51.考察产业政策的概念
52.我们的能源生产居世界第(三)
53.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54.为了保持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政策是(科学与技术)
55.宏观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是指()
56.考察市场体系的概念
58.“朝辞白帝彩云间”中,描述的是重庆的哪个地方(奉节)
59.1965年(中国)发明了结晶牛胰岛素。
60.在一个密闭的房间中,把电冰箱的门打开,则室内的热传递是(温度保持不变)
61.海洋占地球地表的(70%)
62.不属于党部门公文的是()
63.哪像不属于党政部门公文()
64.下面哪一项公文的格式是可有可无的()
65.电报加急的四种形式是()
66.某事业单位为了增加五个编制名额,需要向上级单位发公文,应当采取的公文形式是()
67.感谢信的内容由哪三部分组成68.请示的最后应当注明()的联系方式
69.以下哪个不能作为公文的法定作者()
70.考察几种通知种类的区分()
三.多选题(1.5分*20=30分)
71.我们农民的性质(人民军队来源,工人阶级前身,革命的依靠力量)
72.描述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献有()
73.中国人民共产党的性质(几个先锋队)
7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别指代什么,每个的地位
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三,科)
76.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77.合同生效的四个条件()
78.以下几个可以作为法人的是()
79.以下属于所有权消失的是()
80.以下几个哪些是主犯()
81.以下几个哪些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
82.考察法律事实包括哪些()
83.汇率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84.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有()
85.我国对外协调经济手段有()
86.哪两个理论证明了宇宙正在扩张(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
87.以下属于计划的是()
89.简报的特点是()
90.意见的实用范围有()[/post]
第五篇:2017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2017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试题最新版(2)十八届六中全会试题与答案(单选、多选、简答题)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把_____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A.坚定理想信念 B.反腐败 C.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中国的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个成员,成为真正的()。A、“储备货币” B、“世界货币” C、“区域货币” D、“基本货币”
3.习近平指示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补齐党建方面的法规制度http://短板,力争到_____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建党100周年
B、建国100周年
C、建军100周年
D、建团100周年
4.下列关于党的重要思想,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5.下列对诗词中的物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公转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空气振动发声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势能转化为动能
6.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A、传统、协调、环保、开放、共享 B、传统、沟通、绿色、开放、共享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创新、协调、绿色、自由、包容 7.2017年是()的深化之年。(),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A、国企改革
B、税制改革 C、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D、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俭节约 D.勤劳勇敢 9.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可持续发展思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除社会保险外,还包括()。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福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信贷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会议通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http://达成“杭州共识”,关于此次峰会,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核准并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B.中国首次提出“自己安全也要别人安全”的重要理念 C.中国首次把绿色金融议题引入二十国集团议程
D.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 12.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是()。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深化科学体制改革
13.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应该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B.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文化掠夺 D.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
14.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奉行_____的开放战略。A.互不侵犯 B.合作团结 C.互利共赢 D.尊重主权
15.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_____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_____工作始终 A.2018年北京冬奥会 B.2022年天津冬奥会 C.2018年长春冬奥会 D.2022年北京冬奥会
16.“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它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A.科技 B.创新 C.绿色 D.开放
17.《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印发,再次公布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至此,职业资格集中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将建立认_____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
A.学历、能力、业绩 B.品德、资历、业绩 C.品德、能力、业绩 D.学历、资历、业绩
18.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刺激消费 B.失业率波动不定
C.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D.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19.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经济增长
B.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C.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A.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21.“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http://征收范围。”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A.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B.发挥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发挥财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 D.通过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2.如果一个城市的经济低于其充分就业水平,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条件下,()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2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B.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D.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5.总书记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提出“节俭”、“节用”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6.臭氧空洞给人类造成的最主要的危害是()。A.紫外线直接照射,对人体有较强损害 B地球变暖,洋面上升,陆地可能被淹没 C.氧气减少,人类呼吸困难 D.酸雨增多,危害农作物生产
27.现代生物技术以()的建立为标志。
A.发酵工程 B.酶工程 C.DNA重组技术 D.细胞工程 28.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和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A.罗蒙诺索夫 B.法拉第 C.克塞尔 D.门捷列夫 29.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边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30.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31.北京、上海等4地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该项举措反映了我国政府行使了()职能。
A.政治统治 B.组织经济建设
C.公共服务 D.发展国家交流和合作 32.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在于()。A.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B.精简机构
C.追求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好社会 D.实行政企分开
33.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请求批准的文件是()。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 C.陈述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文“请示”的结束语的是()。
A.特此函达 B.此致,敬礼 C.当否,请指示 D.请尽快办理 35.下列选项中,公文发文字号书写正确的是()。A.X政发〔2009〕x号 B.X政发〔2009〕第x号 C.〔2009〕x号政发x号 D.〔2009〕x政发第x号
36.某县交通局会计郭某给检察机关写举报信,反映了交通局局长杨某违法挪用大笔公款行为。郭某的这一行为属于()。A.法的执行 B.法的遵守 C.法的适用 D.法的解释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的()。A.评价作用 B.指引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38.当前我国博客http://数量超过2000万,“我的博客我做主”,在博客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公民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D.我国公民的权利是不真实的 39.邓小平说: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这句话表明()。
A.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B.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C.公民应拿起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法律武器 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0.甲立下一份公证遗嘱,将大部分财产留给儿子乙,少部分存款留给女儿丙。后乙因盗窃罪被判刑。甲伤心至极,在病榻上当众将遗嘱烧毁,不久去世。乙出狱后要求按照遗嘱内容继承遗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乙有权依据遗嘱的内容继承遗产 B.乙只能依据法定继承的规定继承遗产 C.乙无权继承任何遗产 D.可以分给乙适当的遗产
41.甲到某银行取钱,工作人员因疏忽多给了他1000元,甲拿到钱后直接放入包中,甲的行为属于()。
A.无因管理 B.拾得遗失物 C.先占 D.不当得利
42.某日晚,张某拾得熟人王某的自行车,就给王某打电话告诉了他,因天已经很晚,张某想将自行车放在小区的车棚里,但车棚已上锁,张某只得将自行车推到自己住的单元楼下。第二天一早,王某来取自行车,发现车被盗,王某要求张某赔偿。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由王某自行承担损失 B.由张某赔偿
C.由张某承担主要责任,王某承担次要责任 D.由王某承担主要责任,张某承担次要责任 43.下列关于刑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刑罚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B.刑罚可用于一切犯罪嫌疑人
C.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D.刑罚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
44.贾某教唆郭某去杀情敌杨某,在郭某买好枪支弹药准备出发时,贾某怕情人责怪且感到悔悟,就让郭某不要再去杀杨某,但是郭某仍然执意前往并将杨某杀死,贾某的教唆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45.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6.王某为某机关宣传处干事,申请辞职时未获批准,王某不服,则其可以在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内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A.15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47.下列行为中,不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罚款 B.内部行政行为 C.没收 D.强行摊派 48.行政相对人对下列行为不服,但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是()。A.县环保局局认为某造纸厂超标排污,决定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B.县公安局认为某化工企业涉嫌制造冰毒,遂扣押了该厂全部生产设备
C.两公民因发生争议,互殴致伤,后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双方就对方的医疗费用问题达成协议
D.镇人民政府命令解除村民李某与该村村委会签订的农场承包合同 49.()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 D.生产方式
5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二、多选题
51.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天之生物,其化不息 C.不有两,则无一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C.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5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A.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
54.以下各项关于发展循环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B.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C.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D.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55.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强调http://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
A.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
B.完全化解了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
C.充分展示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D.体现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56.“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要()。A.以水定产 B.循环用水 C.节约用水 D.以水定城 57.宏观经济政策包括()。
A.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B.法律与计划 C.收入与分配政策 D.产业政策 58.中央银行用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手段有()。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贴现率 C.在市场上销售债券 D.降低存款准备率 59.关于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有()。
A.形成于隋炀帝时 B.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C.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 D.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
60.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中医和()。
A.茶道 B.国画 C.京剧 D.瓷器
61.下列应对自然灾害的做法,正确的有()。A.地震时不要使用电梯
B.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楼顶
C.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D.火灾逃生时,为防浓烟呛入,可用打湿的毛巾蒙鼻
62.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例如杠杆原理。下列工具运用了杠杆原理的有()。A.筷子 B.扳手 C.撬棍 D.指甲刀
6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务性辅助机关的有()。A.办公厅(室)B.人事财务部门 C.政策研究室 D.机关事务管理局
64.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5.下列有关公文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有()。A.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B.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C.根据紧急程度,涉密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 D.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66.下列属于平行文的是()。A.函 B.公告 C.报告 D.议案
67.以下不属于法定合同无效的情形是()。A.合同显失公平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C.某14岁小孩与影视经纪公司签订的经纪合同
D.某人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借给自己的电脑出售获利 68.关于物权与债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请求性 B.物权是对世权,债权是对人权
C.同一物上既有物权又有债权时,物权总是优先于债权
D.物权可因债权的实现而取得,债权可因物权受侵害而发生
69.青年工人于某,一日晚发现某单位大院的一辆轿车车门未锁,便借着夜色将此车开出大 院,驶到其情敌刘某每天上夜班必经的一小胡同口,将骑车上夜班的刘某撞死,然后急忙驾车逃离现场,因奔逃心切而闯红灯,将一带小孩过马路的妇女撞倒在地,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当夜于某又将此车开回原地,未被人发现。于某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应数罪并罚 D.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应从一罪重处 70.下列构成共同犯罪的有()。
A.甲乙共谋要一起盗窃某银行,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窃得人民币200万元 B.甲(女)与乙(女)积怨其深。为了败坏乙的名声,甲指使其丈夫强奸了乙 C.甲唆使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乙从学校盗窃自行车,然后低价从乙手中收买 D.甲在将乙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将乙的尸体浇上汽油焚毁
三、判断题
71.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又有意识现象,所以不能绝对地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7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一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7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74.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7.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7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幼儿阶段教育。()79.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
80.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对资源进行配置。()
81.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包括储蓄需求。()
82.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起源于战国时期,其发明者华佗被后世尊为“脉学之宗”。()8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以“法”治国。()
84.热能的传递具有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可以从热体传向冷体,也可从冷体传向热体。()
85.新装修的房子里一般甲醛都会有超标,但只要在新房里放一两盆吊兰,甲醛就会被全部吸收。()
86.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首先要提供充足和优质的公共交通。这表明国家履行管理职能。()
87.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88.《民法通则》在债权一节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定金、违约金、抵押和留置。()89.管制是轻于拘役的主刑,因此管制最低期限比拘役最低期限更低。()
90.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也要承担责任。()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