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的本质
演讲的本质:
一、演讲本质以及类型:
1、演讲本质:演讲是演讲者在一定场合或特定的时镜中,面对广大听众,抒发情感,阐述要旨,宣传和发表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以感召听众产生共鸣的一种演说活动。
2、演讲六要素:演讲者、环境、信息、听众、反馈、互动。
3、演讲的目的:教育人、影响人、感召人。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任何一个想成为演讲家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一位思想精深、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4、演讲的功能: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门武器、一门社会实践活动。
骨头:名词;肌肉,动词;衣服,形容词——调整修辞的敏感度。
5、演讲者——听众——时间环境——媒介。
6、演讲的类型: 从功能上:
A “使人知”演讲——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如朱光潜的演讲《谈作文》。B “使人信”演讲——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它从“使人知”演讲发展而来。它的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详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如恽代英的演讲《怎样才是好人》。
C “使人激”演讲——演讲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你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如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用他的几个“梦想”激发黑人听众的自尊感、自强感,激励他们为“生而平等”而奋斗。
D “使人动”演讲——比“使人激”演讲进了一步,它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的演讲《告法国人民书》。E “使人乐”演讲——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
从表达形式上:
A 命题演讲——即由别人拟定题目或演讲范围并经过准备后所做的命题演讲和半命题演讲。它的特点是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稳定、结构完整。(虎头、猪肚、豹尾)
B 即兴演讲——即演讲者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情境、事物、人物临时起兴发表的演讲。它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时境感强、篇幅短小。如婚礼祝辞、欢迎致辞、聚会演讲等。
C 论辩演讲——即指由两方或两方以上的人们因对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语言交锋。它的特点是针锋相对,短兵相接。论辩演讲要求演讲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高尚的品质、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应变性。
从内容上:
A 政治演讲——凡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出于某种政治动机,就某个政治问题以及与政治有关的问题而发表的演讲均属此类。它包括外交演讲、军事演讲、政府工作报告、政治宣传等。
B 生活演讲——指演讲者就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风俗、现象而作的演讲,它表达了演讲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演讲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如亲情、友谊、吊贺、迎送、答谢等。
C 学术演讲——指演讲者就某些专门的知识和学问而发表的演讲,一般指学校和其他场合的专题讲座。必须具有内容的科学性、论证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三大要素。这是与其他类型演讲的一大区别。
D 法庭演讲——即指公诉人、辩护代理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演讲,律师的辩护演讲。突出特征是公正性和针对性。
E 宗教演讲——指的是一切与宗教仪式、宗教宣传有关的演讲。
二、演讲特点、作用以及功能:
1、演讲的特点:
A 现实性: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不属于艺术活动范畴。演讲是为了满足现实的种种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B 艺术性:演讲是一种极富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宣传艺术,它是言语、声音、目光、动作和姿态的综合运用,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艺术性。现实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现实性是根本的。(听觉和视觉的满足)
C 真实性:演讲中最打动观众的是真情,演讲者讲述的是真人、真事、真理,表达的是真情和实感。但演讲中情感的表达要注意一个“度”,演讲者应合理运用与控制情感,否则容易造成情绪失控。(讲真话)D 道德性:演讲担负着道德责任的行为。
全球演讲学首席导师卢卡斯指出道德的公共演讲有五条基本的指导原则: 第一,确保从道德上站得住脚,目标符合社会和听众的利益。第二,要为每一次演讲做好充分准备。第三,诚实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第四,要避免谩骂和其他辱骂性语言。第五,实践公共演讲中的道德原则。
E 论辩性:演讲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听众认同演讲者所讲的道理。演讲要注重主题的阐述,鲜明地亮出观点,旁征博引地加以论证,阐述的看法和观点要清晰明了,目的是引起听众的共鸣。
F 工具性: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手段。演讲是一种工具,是一种使用起来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
2、演讲的作用:
A 促进作用:促进历史转变、促进文明建设、促进人才成长。B 教育作用:既是教育别人,又是自我教育。
C 美感作用:演讲歌颂真善美,形式是美的,语言是美的,态势是美的。
3、演讲的功能:
著名学者周谷城说:“一篇好的演说,或事实有据、逻辑严密,或慷慨激昂、豪气凌云,或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或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或数者兼而有之,是以使人坚定崇高理想之信念;是以使人增加知识,明白道理;是以动人心弦,催人奋发;是以使人欢乐,得到美的享受。”
英国作家麦卡雷说:“舌头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
法国拿破仑说:“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说:“用鼓动和说服的语言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
A 社交功能:增进了解和促进工作。B 调适功能:心理调适和社会调适。C 激励功能:促使人们积极行动。
D 传播功能:传授知识,探讨学问,宣传成果,交流经验。E 说服功能:说服听众接受你所讲的信息并有所行动。
演讲是一个人思想水平和各种才华技艺的集中“亮相”。
美国的大学,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史类,都把基础作文法和演讲学规定为必修课。
日本、新加坡等国规定:政府工作人员要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工作。
三、演讲特征以及其他
1、三方人物:主持者、演讲者、听众。
2、四重联系: 演讲者与听众的联系; 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 听众与演讲主持者之间的联系; 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的联系。
3、五个环节:
演讲内容(信息源);演讲者(传播者);媒介(口语和体态语);听众(受传者);效果(演讲的成效)
4、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
演讲者语言必须具备:措辞准确,声调清晰,体态得当,感情真挚,结构完美。
5、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演讲是最经济、最灵便、最直接、最有效、最实用的宣传教育形式之一。演讲极富鼓动性,它说明问题,阐述主张;加之辅以表情、姿态、声调、手势,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演”与“讲”的关系:
“演”与“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7、演讲与朗诵:
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侧重于宣传鼓动。朗诵属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
演讲的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朗诵的材料有很大超越性。
演讲讲究激情,要有高潮。朗诵追求意境,其语言属舞台表演语言。
演讲不是表演,是表现,要注重控制情绪,最好的演讲者是眼泪在他的眼眶里,而听众的眼泪挂在脸上。朗诵随意,必须要有起伏。
8、演讲与报告:
内容上,报告注重政策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演讲注重典型性和鲜明性。
语言上,报告要求感情朴实,基调平稳。演讲需要运用多种态势语言,表达感情,使人知,使人激,使人动,使人奋。演讲要有小说般的情节,要有戏剧般的冲突,要有电影般的手法,要有艺术雕塑家的造型。
9、演讲与口才:
演讲是口才中的口才。演讲是展现魅力口才的窗口,口才是支撑精彩演讲的基石。
演讲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口才是一种语言表达上的综合素质。
演讲是口才展示的形式之一,口才的外延很大,如主持口才、公关口才、教师口才等。
成功的演讲必须以良好的口才做基础。
第二篇:演讲的本质
正确认识演讲,必须道德确立正确的演讲观。唯有正确的演讲观,才能透过演讲的现象,认清演讲区别于它种口语形式的本质属性,才能恰当而准确地掌握住其内部规律和特点,以便驾驭它,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作用。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一些演讲学的研究者和演讲家,都根据自身对于演讲这一现象的认识一理解,下着不同的定义,以企揭示出演讲的本质。这一探讨,无疑对于演讲学的研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过去对演讲学的研究不够深入,再加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理解的不同,因而说法不一。从三十年代以来,直到近年也有些著作,都在下着这样或那样的定义,但总是不够全面,因而也就难以揭示出本质。究竟什么是演讲,也就是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确实是目前急需回答的问题。因为定义揭示着事物的本质,只有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演讲,才有可能掌握其内部规律和特点、以发挥演讲最神圣的社会作用。列宁曾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转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63页。)揭示演讲的本质,使其符合“科学的抽象”,需要从演讲这一现象入手,抓住其最普通、最基本的东西。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现实性和艺术性,是它的主要特征。作为整个的演讲活动,索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沟通主客体的信息,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这四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离开任何一个条件,都构不成演讲活动。但是仅仅具备这四个条件,这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因为,任何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规律,揭示着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与其内容相一致的传达手段。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一、有声语言(讲),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它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它以流动的声音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则是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要注意形式美和声音美。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二、态势语言(演),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它是流动着行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产生效应。
由于它是流动的,因此,它存在于一瞬间,转眼即逝,这就要求它准确、鲜明、自然、协调和优美,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在具备“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的听众心理引起美感,并得到启示。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然而,态势语言虽然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但如果它离开了有声语言,它就没有直接地、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意义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声语言也好,态势语言也好,它们既不同于其它现实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因为它们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也不同于舞台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文,因为它们不是纯艺术。三、主体形象。
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这样,它就必然以整体形象,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好与差,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传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灵感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而这装饰美,是以演讲本人为依托的现实的装饰美,这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而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注意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大方、优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有利于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演讲就是靠着这些物质手段,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统一的完整的传达系统,达到演讲的目的。在这综合的传达系统中,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也构不成演讲活动。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包括主体形象),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感人、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那就如同坐在收音机旁听广播一样。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有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就犹如在聋哑学校看着聋哑的手势一样,总是令人难以理解。所以,“讲”与“演”这两个演讲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和谐的、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传达手段,并圆满地完成演讲的任务。然而,“演”与“讲”在演讲实践活动中,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并不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二者虽然需要和谐统一,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统一。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互相义织、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统一。在这里“讲”则是起主导作用,起决定因素的。而“演”则必须建立在“讲”的基础上,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平分秋色或颠倒了这一关系,也就不称为演讲了。所以,只有既“讲”且“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才是演讲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它现实口语表达形式和艺术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可是,在我们现实的活动中,由于人们忽视了演讲的本质属性,经常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一、不讲艺术的倾向。
长期以来,由于不注重演讲艺术的研究,见到的多是严肃的、呆板的、没有说服力的报告,一些演讲者只重视其实用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由于缺乏艺术性,结果实用性也被减弱了。更为严重的是,除了看他在那站到讲台上而外,既听不到动听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也见不到丰富多变的表达手段,更看不到优美动人的手势,只是讲完的时候,双手一举而了事。显而易见,这种演讲它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强调以“演”为辅,决不是不要“演”。“演”能与“讲”配合好这就是艺术所在。二、追求表演化的倾向。
有的演讲者在讲台上往往追求相声、评书、以及朗诵等演讲员的表演艺术。认识不到演讲是一种现实活动,忘记了它的实用性,没有区别演讲艺术与表演艺术的本质不同。结果破坏了演讲应有的真袢及其严肃性。.综上所述,与所议对演讲的定义可以做如下表述: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第三篇:演讲的本质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离开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构成不了演讲。演讲的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
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
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它要求准确、鲜明、自然,协调。
主体形象是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主体形象的美丑,好与差,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它要求演讲者在符合演讲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装饰朴素、得体,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优雅、大方,给听众一个美的外部形象。
必须指出,演讲如果只有“讲”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动人的主体形象和表演活动;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是,“演”与“讲”的和谐必须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演”必须建立在“讲”的基础上,否则便失去了演讲的意义。现在,可以给演讲的本质下一个定义了: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
以上,我们谈了演讲的本质。在现实的演讲活动中,有以下两种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演讲者只“讲”不“演”,只注重演讲的实用性而忽略了演讲的艺术性,使演讲不伦不类,干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讲的效果。二是有的演讲者一味过分地“演”,追求相声、评书、朗诵、故事等其他艺术表演技巧,冲淡了演讲的现实性、实用性和严肃性,显得滑稽、夹生,起不到演讲应有的作用。这两种倾向都是必须认真加以克服的。
第四篇:演讲的本质
正确认识演讲,必须道德确立正确的演讲观。唯有正确的演讲观,才能透过演讲的现象,认清演讲区别于它种口语形式的本质属性,才能恰当而准确地掌握住其内部规律和特点,以便驾驭它,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作用。
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一些演讲学的研究者和演讲家,都根据自身对于演讲这一现象的认识一理解,下着不同的定义,以企揭示出演讲的本质。这一探讨,无疑对于演讲学的研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过去对演讲学的研究不够深入,再加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理解的不同,因而说法不一。从三十年代以来,直到近年也有些著作,都在下着这样或那样的定义,但总是不够全面,因而也就难以揭示出本质。究竟什么是演讲,也就是演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确实是目前急需回答的问题。因为定义揭示着事物的本质,只有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演讲,才有可能掌握其内部规律和特点、以发挥演讲最神圣的社会作用。
列宁曾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转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63页。)揭示演讲的本质,使其符合“科学的抽象”,需要从演讲这一现象入手,抓住其最普通、最基本的东西。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现实性和艺术性,是它的主要特征。作为整个的演讲活动,索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沟通主客体的信息,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这四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离开任何一个条件,都构不成演讲活动。但是仅仅具备这四个条件,这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因为,任何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规律,揭示着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与其内容相一致的传达手段。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
一、有声语言(讲),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物质表达手段,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它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它以流动的声音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则是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要注意形式美和声音美。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二、态势语言(演),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它是流动着行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产生效应。
由于它是流动的,因此,它存在于一瞬间,转眼即逝,这就要求它准确、鲜明、自然、协调和优美,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在具备“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的听众心理引起美感,并得到启示。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然而,态势语言虽然加强着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着有声语言的不足,但如果它离开了有声语言,它就没有直接地、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意义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声语言也好,态势语言也好,它们既不同于其它现实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因为它们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也不同于舞台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态势语文,因为它们不是纯艺术。三、主体形象。
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这样,它就必然以整体形象,包括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好与差,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传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灵感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装饰美。而这装饰美,是以演讲本人为依托的现实的装饰美,这决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艺术化的装饰美。而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思想情感的前提下,注意装饰的朴素、自然、轻便、得体,注意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大方、优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有利于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第五篇:演讲的本质和作用
究竟什么是演讲,演讲的本质是什么?演讲的作用是什么?
演讲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定义: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为主和态势语言为辅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这就是演讲。演讲者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那么我们演讲时就要用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
演讲是要组成一个综合的、统一的完整的传达系统,达到演讲的目的。在这综合的传达系统中,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也够不成演讲活动。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效果而不作用与听众的视觉效果,就会缺少感人、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那就如同坐在收音机旁听广播一样。如果只有演没有讲,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就犹如在聋哑学校看着聋哑的手势一样,总是令人难以理解。所以,讲与演这两个演讲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和谐的、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演讲手段,并能圆满的完成演讲的任务。
演讲,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这就是演讲的本质。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演讲的本质,为什么演讲从古至今,绵延不衰,方兴未艾吗?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强烈而广泛的社会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从中到外,演讲无不被人们所重视、所利用,发挥着它独特的、巨大的作用。
演讲的作用包括对演讲者本身的作用和对听众的作用。对演讲者本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四是艺术美感作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艺术的综合直观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表达内容,也能给听众以美感愉悦。演讲艺术的表演性,有“以美娱人”的美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