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十条”助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绿起来 富起来 美起来
——“林业十条”助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回大地,江西大地上处处萌动着绿色生机,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正愈发清晰。
今年3月18日,江西省政府下发《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森林灾害防控、大力开展油茶精准扶贫、加快毛竹产业发展、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等10个方面,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连日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深入江西各地,时时处处感觉到,“林业十条”正在为江西实现绿色崛起不断释放新的动力。
“长”与“短”相统一,让大地山川绿起来
江西森林覆盖率高,但森林质量不高,如何补短板?“林业十条”提出,要在“良种良法”骨干示范基地、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古树名木保护和乡村风景林建设等方面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走进遂川县龙泉林场的苗圃地,只见一排排湿地松在绵绵春雨中吐露新芽,林场职工正在播种育苗。这个国有林场在去年改革成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后,立即着手建设了120多亩的省级保障性苗圃基地,引进杉木、湿地松、楠木和木荷等良种,通过轻基质育苗等技术进行育苗,每年可生产良种苗500余万株。场长助理焦学坪说:“我们利用技术优势繁育的良种壮苗,全部用于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带动周边地区造林良种使用率超过了90%。”
安福县明月山林场是首批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早在2012年,林场通过新造和改造,营造了1200亩国家储备林,以培育杉木大径材为主。目前,新植林木平均树高2.8米、胸径2.2厘米,成活率超过90%。到2015年,林场国家储备林造林面积达到了5000亩。
目前,江西省已划定国家储备林140多万亩、后备林18万多亩,涉及10个设区市38个县(区)的159个存储主体,其中绝大多数为国有林。
江西有12万余株古树名木,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贝?各地纷纷出招:上饶市对存档、推荐和网友“点赞”的古树名木开展了“十大树王”评选活动;吉安市对重点工程占压区的古树进行抢救性移植保护,统一收储、集中管理;鹰潭市在古树名木集中群落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小区,对分散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下一步,要做好古树名木的普查挂牌和养护复壮,建立电子档案,挖掘文化资源。”江西省绿委办专职副主任俞东波说。
在江西,有村就有风景林,它不仅是乡村的一道独特美景,也是提升森林质量、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亮点。走近上高县锦江镇的大塘村、垴上村和新华江家村,乡村风景林内层林叠翠、鸟鸣虫吟,村民们在这里享受着宁静的乡村生活。像这样的乡村风景林,在全省16.69万个自然村中保存完好的有3.15万个。
“林业十条”对提升森林质量的财力支持也明确,每年有2.5亿元用于低产低效林改造补助,3000万元用于良种繁育及良法推广补助,100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保护以及乡村风景林建设补助。
“多”与“少”相统一,让老区群众富起来
江西山多地少,农民致富的希望在山、精准脱贫的出路在林。“林业十条”提出在油茶精准扶贫、毛竹产业和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方面要“多予、少取”,让绿水青山变成林农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近年来火得很,村里83岁的老人雷本江更是成了“明星”。
一说起油茶,雷本江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原来村里也种油茶的,人种天养没有什么效益。现在我选育了8个优良无性系高产油茶品种,种在了自己的10亩林地里,经过精心管护,平均亩产茶油超过50公斤。”
在雷本江的带领下,全村的500亩高产油茶林全部进入了盛产期,油茶收入占到村民收入的80%以上。岗霞村成为省定点油茶采穗圃后,依靠雷本江传授的芽苗砧嫁接技术,年出圃油茶苗2000多万株,产值3000多万元。小小的岗霞村,把油茶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丰城市的丽村镇栽种了近2万亩高产油茶林,探索出了“五统一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种植、统一套种和分户收益。目前,“五统一分”经验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开来。
一望无际的毛竹林绿波荡漾,一根根鲜嫩的竹笋成了抢手货。遂川县大坑乡下长隆村毛竹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林吉生怎么也没想到,用合作社模式经营毛竹能带动这么多村民致富。这个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62户,经营毛竹面积1.13万亩,通过毛竹低改,每亩毛竹产量增加50根,社员人均增收300多元。
目前,江西省有7家单位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新余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林下养殖,已养殖野猪、梅花鹿等2.17万头,养蜂5800多箱;全南县发展厚朴等林下药材,林农人均年增收600元以上;金溪县对贫困户种植芳樟等进行财政补贴,新增香精香料林基地1万亩。贵溪市双圳林场的茶叶加工、香菇种植和生态旅游成了林下经济的“三驾马车”,副场长周光南告诉记者,职工在林下经济方面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占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无论是资金上还是规模上,“林业十条”全力扶持林业精准扶贫。在资金上,省财政安排8000万元发展油茶产业、6000万元发展毛竹产业、3000万元发展林下经济;在规模上,力争到2020年,新造油茶林300万亩、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低产竹林改造500万亩、竹产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林下经济种植规模超过500万亩、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参与农户达到55万户。
“点”与“面”相统一,让生活环境美起来
“林业十条”承载着江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畅想和希望。省财政对各地森林城市创建、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为美丽江西孕育更浓密的绿色。
继南昌、宜春、新余、抚州、吉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今年鹰潭和九江也加快了“创森”步伐。走进鹰潭市,只见森林围城、碧水穿城,一江两岸风景醉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2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5.91平方米。九江市围绕“山水文化城、森林新九江”,正在打造“人在森林城市中,城在青山绿水间”的美景。通过“创森”,让全省群众远离雾霾,生活在“森林”中,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绿在扩展,美在延伸,森林乡镇、森林村庄不断涌现。步入遂川县衙前镇茶盘洲,只见楠木参天、竹林幽幽。这个全国生态文化村,以其独特的绿色之美吸引着游客来这里休闲观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小山村。谈起变化,遂川县林业局局长肖卫前说:“原先这里看到的是一车又一车的木头运出去,现在看到的是一车又一车的游客走进来。”
“林业十条”首次明确将林地、湿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林业生态红线管控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和加强森林灾害防控。
新余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渝水区区长成为首个“生态审计”对象。这一举措促使当地领导干部不仅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
目前,全省纳入中央和省财政补偿范围的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已提高到每亩20.5元,补偿资金达10.2亿元,并全部实行了森林保险。
“林业十条”还鼓励林权抵押和林地流转,推动森林资源资本化,鼓励国有林场加快经济转型。
各地在深化集体林改中进行了探索。贵溪市采取出租、互换、转让和入股等形式,促进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武宁县出台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管理办法,规范发证程序和林地经营权流转。为打通林权交易“最后一公里”,江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林权流转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省、市、试点县、乡、村五级林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目前,全省已流转山林2056万亩,培育林业专业大户3364户,建立家庭林场1362个、民营林场644个、专业合作社2208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0家。
完成改革后的国有林场,正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赣州市整合国有林场资源上市融资,力争打造产值超过30亿元的大集团;永丰县官山林场开展楠木、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培育,成为全省首批国有林场后续发展示范林场;遂川县龙泉林场完成从砍树到看树的华丽转身后,计划用9.8万亩森林参与碳汇交易。林场场长王金生说:“以前我们是‘卖木头’,现在改为‘卖空气’,不用砍树还能赚钱。”
“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森林蓄积量达到5.5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这是‘林业十条’里明确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林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江西省林业厅厅长阎钢军说。
第二篇:如何打造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执政理念新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几天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代表们各抒己见。大家认为,美丽中国,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必须合力推进建设。
美丽中国是何模样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一听到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脑海中就浮现出我们海南椰风海韵的景象。未来,海南一定更加美丽!”谈及美丽中国的概念,海南大学教授罗素兰代表对家乡的美丽充满了骄傲。这个周末,北京海淀区居民厉江冒雨来到北京香山。“我们不是来游玩的,只是来这里静静心、呼吸新鲜空气,在大城市,这些东西太少了!”提起美丽中国,她说:“真希望我们的国家处处美丽。”
厉江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从我们的工作中,不难看出不科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
1面影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代表告诉记者,在最近几年的天气预报工作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何立富代表说。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代表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
“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赵树丛代表说。
美丽中国为了什么
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
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说,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赵树丛代表认为,长期以来,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代表说。
美丽中国何处着力
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
题,生态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
愿景美好,任务艰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布局谋篇正在展开。
迈向美丽中国的路径,首先离不开环境保护。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蒋益民代表说,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指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他深信,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执行将更加有力,投入将大幅增加,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山川秀美,对林业建设来说,必须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总攻方向,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赵树丛代表说。
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
贵阳的实践取得可喜成效。李军代表说,5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生态建设,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6.8%,森林覆盖率从34.7%提高到42.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生态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树立。同时,自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承认,从社会观念上讲,对财富的拥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评判幸福的主要标志„„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何立富代表说,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第三篇:十八大 --美丽中国
任者春:你我美丽了 中国才美丽——建设美丽中国对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召唤
中国的改革发展与“温饱”、“富裕”、“小康”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与这些提法相比,“美丽中国”无疑具有更高的哲学意蕴和生活品质。“美”的境地,令人神往。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后,大众的眼睛被点亮了,大众的心倍受鼓舞。那么,何为美丽中国?为何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对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有什么召唤?
美丽中国首先要有美丽的自然生态。虽然我国在自然生态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而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是30%;我国的沙化土地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这些和“美丽”还相距甚远。同时,美丽中国又不仅仅指的是美丽的自然生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美丽中国是一个“五位一体”的广义生态概念。所谓广义生态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的和谐共生状态。美丽中国要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集约高效的经济生态、公信开放的政治生态、人本包容的文化生态等。总之,建设美丽中国就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生态需求,最终达到全体国民的体面劳动、起居安适、美丽生活。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愿景和目标,也是重要的治国方略。一方面,把美丽中国作为发展的愿景、目标和方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个人情感的需要,也是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需要,追求美体现了人之为人的自豪感。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和美的人与人关系,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幸福安康的生活感受,这是大众内心的期盼。把大众对“美”的需要和期盼作为“努力”的目标,说明社会正朝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把美丽中国作为发展的愿景、目标和方略,体现了我国治国理念的新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治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是指政府致力于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和谐、平衡发展,引导人们走出狭隘的私利功利,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将使国家具有更强大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要认识到,是否热爱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优美了,社会公正了,心情舒畅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趋于和谐,人性本善的特点才得以显现。通过教育、文化、制度等来引导国民追求美的生存、美的生活是建设文明国家的必由之路。例如,犹太民族是流浪世界2000多年却离而不散的民族,是一个涌现出了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的民族,是一个向世界贡献出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市场经济学说的民族,还是一个掌握着财富秘诀的富有民族,这和犹太民族无比崇尚智慧美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季羡林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描写了德国人把花养在邻街的窗子前,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的情景,反映了德国人爱美之切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二战结束不久,有人在德国城市的一片废墟中看到了窗台上盛开的玫瑰花,从玫瑰花中看到了这个民族对美的追求。虽然战后德国一片废墟,但是人民充满希望。战后德国主动承认错误,担负责任,体现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伟大,也体现了德国人对美的追求。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戴季陶把“爱美”视为日本强盛的最基本力量之一。他感叹:“一个人如果不好美、不懂得审美,这一个人的一生,是最可怜的一生。一个民族如果把美的精神丢掉,一切文化,便只有一步一步向后退,而生存的能力,也只有逐渐消失……我希望中国青年猛醒啊!”
建设美丽中国召唤青年大学生,要具有担承新使命的自觉意识,形成与建设美丽中国相适应的美的思想意识和素质能力。首先,要具有审美的眼光。所谓审美眼光,就是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要有对功利与局限的超越,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自觉。把功利目的看得太重,急功近利,甚至把功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美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美的眼光,就是超越的眼光。有美的眼光才会处处发现美,发现身边人的可贵与美丽,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发现自己的可爱与成长,进而热爱生活和现实世界,积极乐观地去开创美好的明天。其次,以审美为原则,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成长。以科学研究为例,杨振宁说:“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科学中不但存在着美,而且审美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审美原则和审美意识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审美意识左右着研究探索的方向,影响着科学发现的思路,丰富着科学创造的方法。审美因素在科学创造和学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再次,追求心灵美、人生美,做一个“最美”的大学生。最近这几年,“最美”之词频见网络和报端,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人际美、心灵美的强烈渴望和呼唤。为素不相识的盲人领路的“最美女大学生”刘紫君,在照顾瘫痪父亲的同时刻苦求学的“最美女大学生”张小元……她们用身体力行诠释了美的深刻内涵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美好心灵。此外,“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老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他们用至善大爱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在默默地注解这样一个信念——你我美丽了,中国就美丽了,世界就美丽了。
美的时代,是用每个人的怀抱迎接出来的,是用每个人的美丽簇拥出来的。我们的中国,要永远以美为方向,要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基本国策;我们的企业,要永远把美学作为战略,为消费者生产美、供给美;我们每个人,要努力为生活创造美,把美作为生命的支撑和人生的归宿。
第四篇:助推江西绿色崛起
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潮,助力江西崛起,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做“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排头兵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做大总量 提升质量
围绕江西省委提出的“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调整产行业信贷政策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升级。仅今年上半年,农行江西省分行共新增贷款86亿元支持区域升级发展。在与7家设区市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与南昌、九江等5个设区市合作签约,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南昌、九江等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区域内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支持工业升级,支持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支持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汽车、水泥建材、装备制造、陶瓷、纺织、造纸、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修编、规划,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培育超千亿元产业和超百亿元企业计划。密切跟踪营销世界500强及全国200强在赣投资企业、上市公司、辖内重大建设项目、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推企业上市运作。
勇担责任 关注民生
民生是第一大事,没有民生的切实改善,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农行江西省分行自觉融入当地,加大对市政、交通、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行业和医疗、供水、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民生建设上倾尽全力。该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目前,已发放南昌市、吉安市等一批保障性住房贷款项目。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该行按照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在房地产开发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信用等级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支持。据了解,农行江西省分行已介入景德镇市老城区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变老城区脏、乱、旧的面貌。同时,在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上,已支持贷款金额近千万元。
该行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已制定《关于支持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类新型城镇化融资服务模式。同时,创新城镇化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土地开发、保障房建设等贷款管理办法,量
身打造服务城镇化的专属产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该行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扩大帮扶面,实施“输血、造血”工程,帮助三个定点帮扶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累计向扶贫点捐款350多万元,并发动企业捐赠640万元,帮助改善住宿、医疗、教育条件,提升农民生产致富能力,惠及当地861户家庭、群众3391人。
绿色信贷 低碳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近年来,农行江西省分行始终坚持“绿色信贷”导向,严把环保准入门槛,着力支持企业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着重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并在同业中率先开展了碳排放金融服务,为九江武宁县万岛湖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咨询服务。
为有力推动江西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建设秀美江西,该行将继续严格信贷项目准入,严格核查企业环保信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表现不合规的客户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限额管理,新增贷款确投向行业内优质客户。同时,加强与省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战略合作,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涉林贷款、生态农业贷款等投放力度,努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据统计,近年来,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1.42亿元,余额达66.18亿元,居系统内第5位,惠及18万个农户家庭。与29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65.78亿元,贷款余额达25.71亿元。该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支行资源配置、信贷授权、产品创新等分类指导力度,对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大企业、大项目、大型商品流通市场、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信贷扶持,将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比重不低于30%。江西编辑
第五篇:“美丽中国 秀美江西”主题征文活动
“美丽中国
秀美江西”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项
一、征文活动主题 美丽中国
秀美江西
二、征文事项
1、文稿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主题为“美丽中国,秀美江西”。文体不限,题目可以自拟,作品涉及学生学习心得,生活点滴,成长感悟等方面。作品字数400~1200字。
2、征文活动时间:2013年1月15日开始至2013年10月15日止,以邮戳时间为准。
3、征文格式必须包括题目、作者、正文、学校(年级、班级)、邮编、联系方式等,有指导教师请另注明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电话。
4、5、活动以学校为单位推选优秀稿件寄到《课程导报》社。来稿一律不退,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奖励
1、活动设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各组均设一等奖3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组奖60名。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将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2、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将挑选部分中小学作为《课程导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