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课依法治国复习学案
第十课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积极学习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2、通过巩固练习提高自己利用本课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识记知识图表巩固第十课基础知识。
复习过程 知识梳理与记忆
针对性练习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下列内容由宪法规定的是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这句话说明了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③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④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的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B、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
C、正确的,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错误的,因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4、2004年3月14日 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经过表决,赞成票超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宪法修正案获得了通过。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 ③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④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贯彻实施,这是因为宪法是
①我国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实的法律保障 ④规定国家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法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在当选为国家主席后,胡锦涛同志说:“我一定忠诚的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竭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在我国,国家主席也要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遵守宪法的规定,这说明()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国家主席不能行使国家权力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不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④任何人都要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内容知识框架简图
例题解析
1、“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大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任何团体组织的成员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一切团体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③ 无论干部群众只要违法都应受到追究 ④法律只对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看右图,在我国法律体系中()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B.宪法只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C.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
3、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前进的步伐,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为了配合今年的法制宣传,某校举办了手抄报比赛。八年级(2)班的同学设计了“走进法律”和“以案说法”两个栏目。
(1)在“走进法律”栏目中,有位同学提出的“12.4”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2)在“以案说法”栏目中,有这样一则案例:
某校学生张某因高考准考证被老师扣押而失去语文考试的机会,他一纸诉状将其所在的学校告上法庭。经调查取证,该县法院一审当庭宣判:该校扣证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该校赔偿原告高考报名费219元,精神抚慰金1.5万元。
法院依据宪法对该案的判决对你有哪些启示?(3)如果你来组织一次法制宣传活动,你准备用什么方式?
达标测试
1、近20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机构是()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2.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比较我国宪法和普通法律,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具体内容 B.法律效力 C.阶级本质 D.制定程序
4.我国法律有“母法”、“子法”之分。下列选项中的两部法律,是“母法”与“子法”关系的是()
A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B.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C.宪法,刑法 D.商标法,专利法
5、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章程,在他们的章程中都有“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的类似规定。这说明()
A、宪法是各级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B、各社会团体和组织没有自己的行为规则
C、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D、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6、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这说明()
A、宪法只对违反宪法的人和事有约束作用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只对全体公民起作用,在国家生活中不重要
D、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只有宪法
7、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不应该()
A、树立宪法观念,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
B、违反宪法,应该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C、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D、学习宪法,宣传宪法
8、宪法与普通法律有明显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
①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精神 ②自觉遵守宪法 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④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好公民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图一中A表示的国家机关是____________,图二中B表示的法律是 ____。
(2)图
一、图二分别说明什么道理?请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
第二篇: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见《学案》Px43)
二、考情分析:(1)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滞后、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把握如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科学发展观,经常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在高考中地位一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2.从试题类型上看: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多考查选择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科学发展观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含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并与企业经营、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结合起来。
四、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复习时,要把握一个关系,即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要求与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复习时要把握一个思想、四大战略,即从指导思想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战略看,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理解。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立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即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复习时,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理解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要把握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的方针;理解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与企业经营、国家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
3.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认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②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③结合当前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理解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及其举措。
五、名师点睛:(《学案》Px43)一个内涵:科学发展观;
三项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条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六、考点分析:
考点一:小康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了解即可)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总体小康的实现
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小康的目标:(Pk86)①总体目标: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具体表现:A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B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C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D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E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注意《学案》Px43的特别提示)三个方面的新要求(Pk86—8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的机会是平等的。
①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②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③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④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3、科学发展观(主题)(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每一点的要求需要背熟。Pk88)
【特别提示】常见的判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的方法: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协调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把握科学发展观具体内涵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材料主旨,特别注意自身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的选项要排除。(2)(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重要性
②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必要性
(我们的小康社会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②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是发展不够科学的表现。加之,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3)(怎么办)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Pk88—90)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注意:①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增加的发展。②“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好”在“快”前: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好”在“快”前::表明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 作为核心立场。
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思维拓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统筹各方利益关系,这是对统筹兼顾的深化和发展。
※ 怎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分主体整合)(1)从国家角度看: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 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从企业角度看:
①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③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让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思维拓展】
1、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2、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减免税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这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民生,调结构,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展延伸】衡量发展是否科学的标准
①衡量发展是否科学不能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而要看社会总福利增长; ②不能简单看人均数,而要关注不同阶层的公平;
③不能以富人为标准,而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众和多数人群。
考点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含义(是什么?):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性(为什么?):(Pk88)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措施:(怎么转?)(Pk89—90)和《学案》Px44(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为什么?怎么办?)【思维拓展】 正确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意义: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我国虽然是贸易大 国,但是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对外来技术依赖较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措施: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应该利用市场来配置研发资源。
②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
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要求:
A、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一个立足点、两个更多依靠)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四化”道路)
C.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一个战略)【思维拓展】:
1、新型工业化道路?
含义: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目标: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①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一条道路、坚持两个方针、形成两个关系)
【思维拓展】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②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减轻农民负担;
③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镇化水平。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时政热点】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或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
(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小结】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记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提示】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的措施类题目的解答方法与步骤: 遇到这类题目时,(1)要加上一个总的要求(指导思想),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
(2)要联系教材中关于这一知识的内容,即创新驱动、推进„„、推动„„、全面促进„„等四大举措。当然,要依据材料内容进行取舍,不可全盘照抄。
(3)还要适当扩展,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经建中心和改革开放)、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
(4)因为这类题目具有措施类题目的一般特征,所以回答时,应根据具体题意选择主体如国家、企业、个人等。当然,并不是所有题目都需要从多主体角度来组织答案,而是依据题意来具体分析。
【高考关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高考试题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常见设问角度
(1)怎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意义或措施。常用答题术语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时政热词:包容性增长:—— 协调、公平、共享、和谐
1、所谓包容性增长,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涉及公平的问题:是包容更多的人群和地区的增长;在包容性增长的指导下,经济增长所惠及的就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少数人。反映了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2、专家: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大家都能增长中获得利益。从国际讲,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3、政府:“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怎样实现包容性增长?(注意其他问法,例如: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人民共享经 济发展成果。
(2)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上的作用: 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②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3)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答题时注意不同的材料的个性)
七、典例赏析 例
1、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政治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四化”同步的推进,符合时代特征,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
请分析“新四化”是如何吻合了科学发展观的。(12分)
【答案】①“新四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3分)
②“新四化”提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3分)
③“新四化”同步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3分)
④“新四化”提出了城乡发展、工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3分)
(把“新四化”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几方面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例
2、科技发展决定中国的未来,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⑴材料一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10分)
答案:材料表明我国科研投入比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例3.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超过60%。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有所改善,但 形势仍然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12分)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海洋经济结构;
②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③大力开展海洋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
4、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 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 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1分)
答案:①运用先进科技改造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分)
②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道路。(3分)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搞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3分)④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2分)
例
5、材料一
2011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提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山东的奋斗目标,描绘出一幅鱼翔浅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好画面。生态山东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且旨在以此为着力点,倒逼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生态山东建设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7分)答案:①建设生态山东,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分)②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培育和发疑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分)
③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分)例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研究显示,大量的PM2.5主要来自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恶果。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应对PM2.5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公民来说都是压力和责任。
材料二:2012年 3月2日,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与现行的《标准》相比,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加强对PM2.5的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数据。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新《标准》为什么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并加强监测?(12分)
答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新《标准》加强对PM2.5的监测,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体现;(3分)
②新《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分); ③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④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2分)⑤有利于促使消费者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
第三篇: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导学案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
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解析】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很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逐步摆脱贫困、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
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课堂小结】
大会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当堂检测】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A.资产阶级自由化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姓资姓社的问题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 步走的战略部署。
4.邓小平南方讲话情调,特区姓不姓;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才是硬道理。这次讲话极大地解放人们的思想。
5.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做出了《》 的报告。
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篇:第十课导学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第12期导学案制作人:邱艳红试做:签批:班级:姓名:组号:恒威制作不得翻印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南巡话十四大、十五大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高自己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 自主学习
他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
走自己的路,建设。”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④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4、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5、“发展就是硬道理”是谁的提出来的?()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6、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7、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8、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9、2004年8月22日是一位老人百年诞辰,为此,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联合举
学习目标
1、掌握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材料2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
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
3、通过学习,激发自己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是什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2)根据材料回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3.董文华在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步走的战略部署。
4、---------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请你想一想,歌中的“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办、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春天的故事”文艺征文,你知道人们纪念的诗篇”指的是哪一件事情?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那位老人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叶剑英 D、周恩来10、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至此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应包括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 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年初到南方视察。6.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尤其是每年的2月19日,人们都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这位改革开了,确立了它在全党的。这次大会形成了以4每逢节日,放的总设计师。深圳人民对创始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是谁?为什么深圳人民对他如11.特区姓“社”不姓“资”是在()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在党的_________(会议上)确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二合作探究
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实现的第三步战略是()①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②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完全普及高等教育④人均国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此爱戴?人们为什么把他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三达标检测
1、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C.十四大上提出的D.十五大上提出的12.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署.13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A.十二大上B.十三大上C.十四大上D.十五大上 14.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①明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A.1982年的十二大上提出的B.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提出的
第五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学案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专题复习学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课程内容】
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判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三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依法治国的地位:_________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11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国家。P11
13.依法治国的领导:______________。P11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P131)
4.依法治国的主体:_____________。P111(在我国,________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P12
55.依法治国的标准和依据:___________。P141
(1)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_______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_________,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P106-107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P106-107
(3)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_______制定,靠__________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_______的特征。P1
54(3)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___________意志和利益的体现。P154
6.依法治国的客体:管理国家事务,管理______文化事业,管理_______事务。P11
17.依法治国的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__________,公民要严格___________。P111
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单项选择题】
1.(2013•青岛中考)2012年全市开展的“食安青岛”整治活动,共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000余起,全市立案侦办涉及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0余人。这说明
A.加大执法力度可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C.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我们党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
2.(2013•青岛中考)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中
1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会议突出强调了宪法的最高统帅地位,这是因为
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②我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③我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3年10月25日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审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的原则。这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落实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②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说明法律只对高级官员进行严厉制裁④说明我国坚决落实违法必究的治国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案例分析题】
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判决,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案整个庭审过程公开、透明、依法,经得起事实、证据和法律的检验。
请依据该案例并结合相关知识,自主设计2个问题。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民主政治角度: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_的基本要求。P11
13.市场经济角度: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客观需要。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P111
4.文化角度(或社会文明角度):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依法治国是社会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P111
5.社会和谐角度: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______、保持社会______,是人们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P11
16.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__________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P11
17.公民生活角度: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P55-56
8.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私有财产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监督权。
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法报告称:2013年各级法院审结传销、走私、洗钱、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内幕交易、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5万件,判处罪犯6.9万人。2014年要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严惩严重
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严惩破坏军事设施等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依据材料,运用依法治国方面的知识,谈谈人民法院采取上述举措的重要意义。(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加强法制建设P111-11
2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2)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___;
(3)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3)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
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P11
2(1)法律监督的主体: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_____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通过_________实现司法公正。
(3)法律监督的重要性:____________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_______的重要手段。
(4)在我国,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形式:提出批评建议、________、________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_______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___________,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_________和办事效率。
3.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1)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____________的时代里,就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格公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P111(2)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应有的贡献。(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要依法行使______,自觉履行_______。P55(4)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P5
5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青岛中考)2011年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12345)受理各类问题近40万件,按期回复率达98.6%,共为群众协调办理实事16万余件,大批市民意见建议被纳入政府工作决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②有利于政府加强廉政建设③有利于促进政府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④市民只能通过热线电话行使批评建议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②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④法律是由人民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反腐倡廉 法治中国
材料一: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违规行为,反映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及时公开曝光,加大震慑力度。
材料二:廉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在于: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材料一中,中央纪委监察部采取的举措便于公民行使哪一项重要权利?(1分)
2.依据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