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

时间:2019-05-14 17:1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

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标要求]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1)战况

①1941年9月底,德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局势紧张。

②1941年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2)意义

①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②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2.斯大林格勒战役(1)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2)战况

①防御:1942年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1943年2月德军惨败。(3)意义

①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是苏德战场局势的根本转折,对于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点拨] 苏德战争爆发前由于对法西斯侵略估计不足,苏联应战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战略失误,苏军在遭受到德军进攻的时候,暂时遇到了挫折,但是,经过整顿与喘息之后,苏军展开了反攻,德军就难以抵挡了。

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

(1)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东京、横滨的轰炸使日本举国震动。(2)日本为巩固并加强在太平洋上的优势,诱出美国舰队主力加以歼灭。(3)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

2.经过:1942年6月,美日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展开一场海空大战,日军惨败。3.影响: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误区警示] 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虽然战败,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的实力对比,但并未彻底消灭日本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太平洋海军仍有一定实力。

三、阿拉曼战役 1.概况

(1)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但因给养供应困难,攻势停顿。(2)1942年10月,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3)德意军队处于劣势,折损过半,被迫全线西撤。2.影响: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知识点拨] 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意义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2.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知识点拨]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实力对比、人心向背、战争性质,而法西斯国家在这几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因而逐渐失利以致失败都是难免的。

主题一 苏德战场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的重要意义

(1)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希特勒面临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两线作战。

(2)苏联人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英美也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认识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对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德军在会战中损失惨重,是德国自战争以来所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

(2)对法西斯集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2 打击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从此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3)对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这次战役后,苏军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并开始转入战略进攻。(4)对世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 „„苏军不断前进,占领了越来越多的飞机场,使戈林无法进行空运。德军这时已绝望地陷入困境。由于希特勒的固执,他们将忍受挨饿、受冻和患病的痛苦。1943年2月2日,终于出现了结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答案 失败原因:德军过高估计自己的军事实力,低估了对手的力量;兵力部署过于分散,无法形成重点进攻;防御的西翼兵力薄弱,给苏联的合围留下了空隙;后勤供应不足,武器装备受到较大影响;苏联军民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注意二战中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 主题二 太平洋和北非战场的转折 1.中途岛海战的意义

(1)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

(2)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2.北非战场出现转折的因素有哪些?(1)德意军队战线拉得太长,给养出现困难。(2)英军通过紧急补充,集中了优势兵力。(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鼓舞。(4)北非战场盟军力量相对占优势。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2)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材料

(1)有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述理由。答案 不正确。

理由:战争虽然起到了加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但是美国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以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等。

(2)中途岛战役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从美国方面分析其原因。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本作战计划;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伏 击日军取得重大成功。现代战争运用高科技手段,信息之争更为重要。

图示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闪电战成了时髦的事情,德军闪电战破产是在()A.莫斯科保卫战

B.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之战

解析 1941年9月德军以强大兵力进攻莫斯科,结果到12月初由于苏军的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被歼50余万人,成为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闪电战”宣告破产。答案 A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下列战场最早发生转折的是

A.中国战场 C.北非战场

()

B.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解析 在解答本题时,最容易错选D项,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就容易错误地认为它发生转折最早。实际上,早在1942年6月,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场就已经发生了转折。答案 B 3.《全球通史》记载:“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两支苏联军队„„以巨大的钳形包围了德军。”“这座城市”是

()

A.莫斯科

B.巴黎 C.斯大林格勒

D.阿拉曼

解析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短兵相接”“苏联军队„„钳形包围了德军”及所学知识,容易判断该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故答案为C。答案 C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B.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海战

解析 题干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的战役,而根据所学知识,只有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都使用了海空立体作战和航空母舰、战列舰、驱逐舰等新型武器。故答案为D。答案 D 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B.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取得转折性胜利的是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根本性转折出现的时间是1943年2月。答案 A

基础巩固

1.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6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 阅读图片信息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苏联人民爱国精神,故正确答案为B,A说法不准确,C体现的是具体战役,D不符合史实,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没开始。答案 B 2.在苏联某电影中,有这样几组场景:敌方第六集团军在猛烈炮火下突入市区,激烈的巷战开始;但敌方却始终不能占领全城,最终敌方将领保罗斯率残部投降。该电影反映的是哪一战役

()A.莫斯科战役

C.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D.阿拉曼战役

解析 从材料中的“第六集团军”“巷战”“保罗斯”等都可以看出。答案 B 3.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 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系在“最主要”三个字。很明显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所在,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答案 D 4.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是()A.不列颠战役

C.阿拉曼战役

B.莫斯科战役 D.柏林战役

解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大的作用就是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中与之具有相同作用的是阿拉曼战役。答案为C。答案 C 5.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于同一年 B.结束于同一年

C.盟军付出的代价都非常小 D.消灭了法西斯军队主力

解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于1943年而其他两场结束于1942年,并且苏军在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故排除B、C两项。这几场战役虽然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没有使其丧失主力,排除D项。三大战役都开始于1942年。答案 A 6.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解析 根据材料“阿拉曼战役前夕”,判断时间在1942年10月前,分析各选项的时间及含义,可以判断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1940年,排除,只有B项最有可能。答案 B

能力提升

7.“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

()

()A.莫斯科保卫战 C.阿拉曼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不列颠之战

解析 根据材料中“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一句分析,该战役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答案 B 8.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解析 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A;两次战役都不是美苏盟军所取得的胜利,排除B;蒙哥马利指挥的是阿拉曼战役,排除D;两次战役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故选C。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请回答: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转折点?

解析 第(1)问需先依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评价。第(2)问要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方面归纳其不同,原因方面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角度来考虑。

答案(1)评价: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反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学思之窗】(教材第71页)结合本课和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提示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作战,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71页)

一、本课测评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 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突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复杂且互相矛盾。

二、学习延伸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试说明为什么。提示 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提示 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第二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2)1、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2、读右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 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3、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声明:“(日本)执迷不悟……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声明发表的直接诱因是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B.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正式实现 C.太平洋战争爆发及美国参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4、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 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

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5、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 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

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

6、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300万卢布买下了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审判”就宣布副部长死刑,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是 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 7、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敦促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实施预谋已久的战略配合,但日本最终也未能对苏宣战,其原因是

①日本打算坐收渔翁之利

②日本认为当务之急是南洋战场的开辟

③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早已失败

④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力不从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同盟”指的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9、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1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 C.美苏英中是四大核心国家

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12.战争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型战例是 A.西西里岛登陆战 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海战

13.1941年,希特勒骄 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像。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 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 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下面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 《榜样》,对作者作这幅漫画时的背景描述不对的是 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 B.东南欧各国人民纷纷起义,打击德国侵略者 C.召开雅尔塔会议

D.召开波茨坦会议

15、结合二战相关知识,对右书所示战役(诺曼底战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战役是在雅尔塔会议决定的 ②该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 ③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6月,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④该战役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局面,加速其走向灭亡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各项条款中,属于雅尔塔会议内容的是 A.“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我们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D.“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17.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18.2011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下列关于二战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战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 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其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③不能出卖、牺牲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赴俄罗斯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在斯摩棱斯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飞机失事身亡。坠机事件的发生使人们把更多关注波兰在二战中的历史。下列事 件中与卡廷惨案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可能是 A.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

B.阿拉曼战役

C.莫斯科战役

D.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材料一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法案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通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对当时世界局势走向所造成的影响。(9分)

(2)《大西洋宪章》和“租借法案”都发表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夕,为什么不愿卷入战争的美国在道义和物质上不遗余力支援反法西斯国家?(6分)

【答案】(1)①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不仅有利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战后的和平重建; ②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失败;

③美国在反法西斯的过程中攫取的一系列权益,有利于美国战后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共9分)

(2)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②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在二战中必然选择站在民主国家的立场; ③美国在支援反法西斯国家过程中可乘机攫取国家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共6分)

第三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之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经过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才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和辩难,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兴趣,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2、本课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三、教学媒介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导入:

《课本前言》叙述的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尾声的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反映本课主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新课学习: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本框共有两个内容: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1、关于莫斯科战役:

首先通过世界地图反映二战的各大战场的具体位置增加感性认识,并回顾前面学习的有关欧洲战场的发展概况(1939年、1940年、1941年),按战争进程的时间顺序切入到本课要学习的第一框内容

出示材料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首先了解莫斯科战役的基本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莫斯科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以及该战役的历史意义。并对莫斯科战役的内容做简要的归纳》

2、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

通过地图讲解,德军虽然在莫斯科战役中失利,但仍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此后德军将重点放在了旨在夺取高加索地区的资源来补充自己并从南侧迂回包抄莫斯科的战略目的,而夺取斯大林格勒这个战略要地则是关键,由此引出本框的第二个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

通过让学生阅读本框相关内容并结合有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视频内容,思考并归纳: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概况?以及历史意义?

二、中途岛战役

首先回到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到太平洋战场的大体位置,并回顾前面学习的有关太平洋战场的基本史实(1940年、1941年),按时间顺序切入到本课的相关内容。

教师讲解并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中途岛战役的基本史实:美军为报复珍珠港事件,1942年4月用舰载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日本举国震惊,为消除美国舰队的威胁,日本决定进攻美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中途岛,歼灭美海军舰队主力,以确保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动权。结果,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舰队,从而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本框中含有本课难点问题“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还涉及到军事专业较强的内容,为方便学生理解作适当的补充,并组织学生从美日双方的角度探究中途岛战役双方成败的原因。

三、阿拉曼战役

首先还是回到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到北非战场的地理位置,并回顾前面学习的有关该地区战场的基本史实(1940年、1941年、),按时间顺序导入本框,关于战争过程的叙述较为简单,可作一般性讲解即可,但教材对阿拉曼战役之重大意义介绍的比较简单,可介绍关于阿拉曼战役意义的不同观点,组织讨论,使学生领悟该战役的重大战略意义。

四、小结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由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战役构成,而非某一战场的单一战役所构成的。是由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的军民在各大战场上共同完成的,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姓 名: 陈晓明

时 间:09年3月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同步精

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以及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3、运用:通过对二战的转折,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中各大战场如欧洲战场、亚太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剖析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的影响。

2、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献身精神。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商夏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这块牌挂得实在太高,几乎很难看清上面的字。

这件事要推溯到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1943年元月8曰,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保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元月26曰,德军第六集团司令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保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希特勒还把元帅肩章通过空投送到保卢斯被围的斯大林格勒近郊。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保卢斯及其部下9万人作了苏军的俘虏。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肩章送到元帅手中,所以他被俘时戴的是上将的肩章,当苏军按肩章叫他的军衔时,他连忙作了纠正。

那么,33万被围德军如何最后只剩下9万残兵败将?希特勒又是如何从一个战争狂走向坟墓的?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德军的战略意图:德军在“闪电战”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2)概况:1941.9~12 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德军:包克 战役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1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十天之内攻占它。德军投入的兵力有74个半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德军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苏军方面总共有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希特勒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他的法西斯军队。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到10中旬的两周之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另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在这三个包围圈作战中,德军共俘虏66.3万俄国人。面对这危急关头,苏军迅速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公里的莫日艾斯克组织了防线,阻止德军推进。10月10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大将为西方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以防守莫日艾斯克。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到10月底,德军被阻止在加里宁--土耳基诺沃--沃洛克拉姆斯克--多罗霍沃--纳罗--佛敏斯克--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以西一线。希特勒妄图在10月占领莫斯科的计划破产了。

1941年11月7日,苏军在英勇保卫莫斯科的同时,红场依然进行着阅兵式。斯大林向全国军民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1月1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11月23日,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特腊。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斯科军民誓死保卫首都,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夫第8近卫师),表现了苏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阻击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科的杜波塞科沃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为保卫莫斯科,英雄们全部壮烈牺牲。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万,坦克777辆,而莫斯科岿然不动。

12月初,莫斯科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一百五十万双军靴,一万零五百吨制靴皮革。随后又运去七百万双军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1 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100到350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83万多人。在冬季战局中,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3)影响:

①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合作探究】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苏军看: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③有利的自然环境(俄国的严寒); ④美英盟军的援助。

从德军看: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德军冻死8万人,冻伤15万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严寒的恶劣天气;其次是德军统帅部轻敌,认为冬天之前能拿下莫斯科,没有准备冬装。这和拿破仑兵败莫斯科是一样的,西欧的军队不能适应那种天气,即使再强大的军队和再厉害的指挥官,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德军的战略意图: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改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这里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到19世纪,这里已经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木材、盐、石油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商业和工业城市。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2、战略概况: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备课资料】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

平洋舰队的前哨基地和珍珠港的重要屏障,迫使美舰队为保卫中途岛应战,日军可凭借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聚歼美舰队,确保自己在太平洋上的有利地位。

2、战役概况:美军仅以微小代价重创日本舰队,抱珍珠港事件一剑之仇。

1942年6月初,日本联合舰队为歼灭美太平洋舰队,向中途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于是爆发了被称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在这次战役中,日本投入了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包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等200余艘舰艇,飞机约700架。而美军只能出动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3艘舰只,飞机陆基机121架,舰载机233架。虽然实力对比悬殊,可战役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日本遭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惨败,4艘航空母舰和1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受重伤,损失飞机332架。美国只付出1艘航空母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147架的代价。此战日本损失了一半的大型航空母舰和大半的优秀舰载机飞行员,对未来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役经过:日本为占领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并进一步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出战以消灭之,将舰队分为6个战术编队,分别于5月26日至29日从各基地出发。美太平洋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从珍珠港出发,6月2日到达中途岛东北地域待机。6月3日凌晨,日本北方编队对阿留申群岛发动空袭,用以吸引美军注意,但美军不予理睬。6月4日凌晨,为了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准备,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的第一机动部队的第一波舰载机对中途岛发动空袭。美军已经发现日本舰队,岛上飞机除战斗机迎战外,其他飞机都在空中躲避。日本未能达到歼灭岛上美军空军力量的目的,遂要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打击。本来南云为了以防万一,第二波飞机是用来攻击军舰的。当时未发现美国舰队并且连续遭到中途岛陆基飞机的攻击,南云遂决定将鱼雷改换为对陆攻击炸弹,用来攻击中途岛。不久,日本侦察机突然发回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同时第一波的飞机也返回。南云命令向北撤退,回收飞机,同时将炸弹再换回鱼雷,在准备好后再攻击美国舰队。美国特混舰队趁机派出所有飞机攻击南云舰队,鱼雷机先赶到战场,虽然攻击没能奏效,41架鱼雷机只返航了6架,但它们将日本护航战斗机吸引到了低空,为后来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条件。当日本航空母舰开始逆风直线行驶起飞攻击机时,美国俯冲轰炸机从云层中冲出,投弹命中了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号,炸弹在加好油装好弹的飞机中爆炸,引起连续诱爆,三舰立即失去战斗力,不久相继沉没。仅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对美军特混舰队发动了报复攻击,派出两批飞机重创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后此舰被日本潜艇击沉。美军又出动俯冲轰炸机炸沉了“飞龙”号。6月5日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承认失败,命令部队总退却,同时日本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至此,战役结束。

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① 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役发动前,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军的高层将领认为‘AF方位’便是中途岛,另外一些则认为是阿留申群岛。然而任凭联军解码科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上的食水供应站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不久后,美国海军情报局便截夺到一则JN-25信息,内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现缺水问题。结果‘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由于要从JN-25得到情报非常费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到了最后一刻才掌握了能够用来埋伏日本舰队的可靠情报。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舰企业号(CV-6 USS Enterprise)、大黄蜂号(CV-8 USS Hornet)以及因为参与珊瑚海海战而正在珍珠港进行重大维修的约克城号(CV-5 USS Yorktown)。任命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代替患病的哈尔西中将指挥

第16特混编队。尼米兹就准备以三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为主力,再加上约五十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来,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预定的侦察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② 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③ 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美国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

④ 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大炮巨舰”政策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日本海军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日本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情报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而且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

⑤ 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一个任务是6月5日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⑥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而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美国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阿拉曼战役:

1、时间:1942年10月~11月

2、对阵双方:蒙哥马利(英国第八集团军)←→隆美尔(德意非洲军团)

3、战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

4、影响:北非战场转折点,盟军掌握主动权。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拉锯战”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阿拉曼是埃及地中海沿岸一个偏僻的小镇,位于亚历山大以西105公里处。1942年10月23日夜,由蒙哥马利率领的同盟国军队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在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部约100公里的阿拉曼沙漠向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国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军队德意联军非洲军团防线发起反攻。当时参战的英军达23万人,德意军队有9万人。经过激烈的战斗,盟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制空权于11月2日攻破防线,对德意军队形成围歼之势。最后在11月4日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经12天激战,英军伤亡1.35万人,损失坦克500多辆;德意联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坦克300多辆,火炮1000多门。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温斯顿·丘吉尔在1942年11月10日发表了他对这场战役的著名评论:“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开始时期的结束,而可能是战争结束时期的开始。”这是蒙哥马利最光荣的成就,他被授予爵位时获得了“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的称号。

今天,战争遗患仍在殃及埃及。在意大利墓旁有两块标牌触目惊心:“前面是英国雷区!”、“前面是轴心国雷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双方军队在阿拉曼近1000平方公里的地带,布下了1000多万枚地雷等爆炸物。这些爆炸物范围广、密度大,而且种类繁多。英军撤走时,只留给埃及一些布雷简图,德国则销毁了全部的布雷资料。几十年来,埃及已清除了近一半的地雷,但也付出了上千人的生命代价。

【合作探究】阿拉曼战役中英军胜利德意军队失败的原因: 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 ②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

③英军破译了德意军的密码,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德军在北非失败的另一个较重要原因是,他们的通讯密码被英军破获。在这场决定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战役中,英国人利用这一密码机,破译并获悉了隆美尔的全部作战计划细节。胜利的天平再次倾向了英国。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亚太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与旧人教相比,新教材内容变动不大,个别内容只突出细节,如中途岛海战中提到了美军破译日军的作战密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构成的阶段。这些战役在规模、特点和作战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共同特征:其作用和意义都是独有的和至关重要的,是任何其他战役所不能代替的。这就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而不能只依靠某一战场的某一战役而单独实现。上完本课后,教师可作如下小结: 【小结一】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阿拉曼战役

【小结二】1943年, 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的根本变化:

①苏联红军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军转入反攻; ②1943年5月,美、英盟军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④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了主动权;

⑤1943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了严重困难的时期。★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结合本课和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答案提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本课测评: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学习延伸:

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答案提示: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答案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同步精

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的原因以及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的原因。

3、运用:通过对二战的转折,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二战中各大战场如欧洲战场、亚太战场和非洲战场的转折性战役,剖析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的影响。

2、问题探究:结合本课和前课内容,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开胜利之门的原因。

3、论从史出:引用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献身精神。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战场上完成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中途岛战役美军获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6月~1943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在各大战场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折,随着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本节教材叙述的即为战争转折阶段的重大战役。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伏尔加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商夏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道: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野战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这块牌挂得实在太高,几乎很难看清上面的字。

这件事要推溯到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第六集团军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1943年元月8曰,苏军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第6集团军劝降。保卢斯请示希特勒,被希特勒严词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元月26曰,德军第六集团司令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保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希特勒还把元帅肩章通过空投送到保卢斯被围的斯大林格勒近郊。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保卢斯及其部下9万人作了苏军的俘虏。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肩章送到元帅手中,所以他被俘时戴的是上将的肩章,当苏军按肩章叫他的军衔时,他连忙作了纠正。

那么,33万被围德军如何最后只剩下9万残兵败将?希特勒又是如何从一个战争狂走向坟墓的?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德军的战略意图:德军在“闪电战”计划破产后,被迫缩短战线,妄图集中力量,迅速攻占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2)概况:1941.9~12 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德军:包克 战役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1941年9月30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妄图在十天之内攻占它。德军投入的兵力有74个半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德军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苏军方面总共有9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希特勒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他的法西斯军队。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到10中旬的两周之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另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在这三个包围圈作战中,德军共俘虏66.3万俄国人。面对这危急关头,苏军迅速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公里的莫日艾斯克组织了防线,阻止德军推进。10月10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大将为西方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以防守莫日艾斯克。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有45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到10月底,德军被阻止在加里宁--土耳基诺沃--沃洛克拉姆斯克--多罗霍沃--纳罗--佛敏斯克--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以西一线。希特勒妄图在10月占领莫斯科的计划破产了。

1941年11月7日,苏军在英勇保卫莫斯科的同时,红场依然进行着阅兵式。斯大林向全国军民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1月15日,德军向莫斯科发动第二次疯狂进攻。11月23日,德军占领克林,27日,又占领了离莫斯科仅有二十四公里的伊斯特腊。莫斯科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德军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莫斯科军民誓死保卫首都,苏军第316步兵师(后改名为潘菲洛夫第8近卫师),表现了苏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阻击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科的杜波塞科沃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十八辆坦克,为保卫莫斯科,英雄们全部壮烈牺牲。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万,坦克777辆,而莫斯科岿然不动。

12月初,莫斯科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二十至三十度,德军没有棉衣,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光学窥镜失去作用。而苏军,他们习惯寒带生活,而且穿上了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仅英、美根据莫斯科议定书就给苏联运送了一百五十万双军靴,一万零五百吨制靴皮革。随后又运去七百万双军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1 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100到350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83万多人。在冬季战局中,德军军事法庭以临阵脱逃,擅自退却、违抗军令等罪名给6.2万名官兵判刑。35名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布劳希奇元帅、博克元帅、古德里安上将、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3)影响:

①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大大改善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赢得了美英盟军的支持和援助,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合作探究】苏联红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从苏军看: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

③有利的自然环境(俄国的严寒); ④美英盟军的援助。

从德军看: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

德军冻死8万人,冻伤15万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严寒的恶劣天气;其次是德军统帅部轻敌,认为冬天之前能拿下莫斯科,没有准备冬装。这和拿破仑兵败莫斯科是一样的,西欧的军队不能适应那种天气,即使再强大的军队和再厉害的指挥官,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德军的战略意图: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改名“斯大林格勒”,1961年因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这里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位于东欧平原的东南部,伏尔加河下游。其南部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相连,西南和西部与罗斯托夫州连接,西北与沃罗涅日州接壤,北连萨拉托夫州,东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连接阿斯特拉罕州。到19世纪,这里已经是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和商业中心:全俄罗斯第三大铁路枢纽,木材、盐、石油的集散地,伏尔加河下游最大的商业和工业城市。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要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才能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2、战略概况: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备课资料】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能相比。我们早晨攻占了20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国人又夺了回去。”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

始大反攻(代号“天王星行动”),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代号为“指环”行动)。德军开始全线崩溃。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希特勒对约德尔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让苏军大为惊喜并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而被俘的9万多人也大部分死于苏军战俘营,能活到战后的,不过几千人而已。由于苏联与1946年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了大面积农业减产,致使战俘食物不足,大量的日德战俘被饿死,相传当时的战俘营中,战俘和负责看管的红军战士的每日仅配给3个土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日德战俘受到严重的虐待导致大面积死亡。但是,据统计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故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德军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60万人,其中包括:30万德国军队,15万罗马尼亚军队,7万意大利军队,5万匈牙利军队和5万左右的苏联投降部队。德军伤亡人数中阵亡和俘获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974734人受伤.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60年代,苏联在城外的山丘马马耶夫岗,树起了高达52米的“俄罗斯母亲纪念碑”。塑像中就包括当时战斗时被炸毁的废墟。大谷物仓库和巴甫洛夫大楼等见证了非常激烈的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的参观。

3、意义: 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德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②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合作探究】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胜德败的原因: ⑴苏联: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有盟国的支持。

③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④苏军的兵力优势。

⑵德国: ①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②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③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

④德军制空权的丧失;

二、中途岛海战

1、日军战略意图:诱歼中途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保太平洋制海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大片地区。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1942年4月,从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6架B-25飞机轰炸了东京、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日本举国震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决定夺取中途岛这一美国太

平洋舰队的前哨基地和珍珠港的重要屏障,迫使美舰队为保卫中途岛应战,日军可凭借占绝对优势的兵力聚歼美舰队,确保自己在太平洋上的有利地位。

2、战役概况:美军仅以微小代价重创日本舰队,抱珍珠港事件一剑之仇。

1942年6月初,日本联合舰队为歼灭美太平洋舰队,向中途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于是爆发了被称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在这次战役中,日本投入了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包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等200余艘舰艇,飞机约700架。而美军只能出动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3艘舰只,飞机陆基机121架,舰载机233架。虽然实力对比悬殊,可战役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日本遭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惨败,4艘航空母舰和1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受重伤,损失飞机332架。美国只付出1艘航空母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飞机147架的代价。此战日本损失了一半的大型航空母舰和大半的优秀舰载机飞行员,对未来的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役经过:日本为占领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并进一步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出战以消灭之,将舰队分为6个战术编队,分别于5月26日至29日从各基地出发。美太平洋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从珍珠港出发,6月2日到达中途岛东北地域待机。6月3日凌晨,日本北方编队对阿留申群岛发动空袭,用以吸引美军注意,但美军不予理睬。6月4日凌晨,为了为登陆作战提供火力准备,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的第一机动部队的第一波舰载机对中途岛发动空袭。美军已经发现日本舰队,岛上飞机除战斗机迎战外,其他飞机都在空中躲避。日本未能达到歼灭岛上美军空军力量的目的,遂要求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打击。本来南云为了以防万一,第二波飞机是用来攻击军舰的。当时未发现美国舰队并且连续遭到中途岛陆基飞机的攻击,南云遂决定将鱼雷改换为对陆攻击炸弹,用来攻击中途岛。不久,日本侦察机突然发回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同时第一波的飞机也返回。南云命令向北撤退,回收飞机,同时将炸弹再换回鱼雷,在准备好后再攻击美国舰队。美国特混舰队趁机派出所有飞机攻击南云舰队,鱼雷机先赶到战场,虽然攻击没能奏效,41架鱼雷机只返航了6架,但它们将日本护航战斗机吸引到了低空,为后来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条件。当日本航空母舰开始逆风直线行驶起飞攻击机时,美国俯冲轰炸机从云层中冲出,投弹命中了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号,炸弹在加好油装好弹的飞机中爆炸,引起连续诱爆,三舰立即失去战斗力,不久相继沉没。仅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对美军特混舰队发动了报复攻击,派出两批飞机重创美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后此舰被日本潜艇击沉。美军又出动俯冲轰炸机炸沉了“飞龙”号。6月5日下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承认失败,命令部队总退却,同时日本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至此,战役结束。

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中途岛海战中美胜日败的原因: ① 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役发动前,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军的高层将领认为‘AF方位’便是中途岛,另外一些则认为是阿留申群岛。然而任凭联军解码科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上的食水供应站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不久后,美国海军情报局便截夺到一则JN-25信息,内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现缺水问题。结果‘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由于要从JN-25得到情报非常费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到了最后一刻才掌握了能够用来埋伏日本舰队的可靠情报。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舰企业号(CV-6 USS Enterprise)、大黄蜂号(CV-8 USS Hornet)以及因为参与珊瑚海海战而正在珍珠港进行重大维修的约克城号(CV-5 USS Yorktown)。任命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代替患病的哈尔西中将指挥

第16特混编队。尼米兹就准备以三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为主力,再加上约五十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来,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预定的侦察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② 美军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③ 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

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美国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

④ 日军战术陈旧,仍想通过古老的舰炮攻击的战术来消灭美军,而日本海军的精锐部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被置于诱敌的位置。

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大炮巨舰”政策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日本海军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日本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情报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而且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

⑤ 日本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既想攻占中途岛,又想同美国舰队作战,使其作战手段(即用炸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出现矛盾,装备的更换使日军错失战机。

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一个任务是6月5日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⑥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

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而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美国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阿拉曼战役:

1、时间:1942年10月~11月

2、对阵双方:蒙哥马利(英国第八集团军)←→隆美尔(德意非洲军团)

3、战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

4、影响:北非战场转折点,盟军掌握主动权。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拉锯战”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阿拉曼是埃及地中海沿岸一个偏僻的小镇,位于亚历山大以西105公里处。1942年10月23日夜,由蒙哥马利率领的同盟国军队英国第八集团军在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后,在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部约100公里的阿拉曼沙漠向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国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军队德意联军非洲军团防线发起反攻。当时参战的英军达23万人,德意军队有9万人。经过激烈的战斗,盟军凭借优势兵力和制空权于11月2日攻破防线,对德意军队形成围歼之势。最后在11月4日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经12天激战,英军伤亡1.35万人,损失坦克500多辆;德意联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3万多人,损失坦克300多辆,火炮1000多门。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温斯顿·丘吉尔在1942年11月10日发表了他对这场战役的著名评论:“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开始时期的结束,而可能是战争结束时期的开始。”这是蒙哥马利最光荣的成就,他被授予爵位时获得了“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的称号。

今天,战争遗患仍在殃及埃及。在意大利墓旁有两块标牌触目惊心:“前面是英国雷区!”、“前面是轴心国雷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双方军队在阿拉曼近1000平方公里的地带,布下了1000多万枚地雷等爆炸物。这些爆炸物范围广、密度大,而且种类繁多。英军撤走时,只留给埃及一些布雷简图,德国则销毁了全部的布雷资料。几十年来,埃及已清除了近一半的地雷,但也付出了上千人的生命代价。

【合作探究】阿拉曼战役中英军胜利德意军队失败的原因: 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 ②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

③英军破译了德意军的密码,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德军在北非失败的另一个较重要原因是,他们的通讯密码被英军破获。在这场决定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战役中,英国人利用这一密码机,破译并获悉了隆美尔的全部作战计划细节。胜利的天平再次倾向了英国。

★教学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内容:苏德战场上的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亚太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上的阿拉曼战役。与旧人教相比,新教材内容变动不大,个别内容只突出细节,如中途岛海战中提到了美军破译日军的作战密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性战役构成的阶段。这些战役在规模、特点和作战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共同特征:其作用和意义都是独有的和至关重要的,是任何其他战役所不能代替的。这就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是由各国军民在不同的战场上共同完成的,而不能只依靠某一战场的某一战役而单独实现。上完本课后,教师可作如下小结: 【小结一】二战的几个主要时间: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阿拉曼战役

【小结二】1943年, 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的根本变化:

①苏联红军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军转入反攻; ②1943年5月,美、英盟军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④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了主动权;

⑤1943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了严重困难的时期。★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结合本课和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答案提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本课测评: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学习延伸:

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答案提示: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答案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⑵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

    第二次世界大战 测试题

    第八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结构 一、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最高峰。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其他原因——经济危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观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大国的崛起实际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一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表现。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2)为改变旧的国际格局,德国在20世纪3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范文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慕尼黑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第......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新人教版选修3范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慕尼黑阴谋;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占西欧;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德军轰炸伦敦;......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军空袭东京;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理解: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获胜......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试卷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