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7: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

第一篇: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7年3月12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一)08师德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在古代汉语中,“教”和“育”是分开的,所谓“教”指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则是指“养子使之作善也”。从义理上分析,“教”所强调的是技术、技艺的获得,所指向的物质世界,“育”所注重的是价值引导、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架构,所指向的是意义世界。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1、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

3、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案例: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李庚南,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致力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反对加重学生负担,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她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致力于“学生学力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学力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学生自主建构、发展、超越而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总和,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核心,是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李庚南老师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成功不仅来源于教学的成功与喜悦,更来自于塑造灵魂的成功。她从教50年,当班主任50年,有人说她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中学教师。为了做好一位名副其实的“人师”,她以一位母亲或奶奶的心态,从“假如我是学生”想起,从“最后一名”学生关心起,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进行情感教育,以人格魅力育人。她说:“我用执著的爱心和自身的示范,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引导学生奏响生命交响乐的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自我价值,享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我最大的享受就是我无数的学生成才了,成家立业了,成为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素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全面育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并培养、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的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充满个性活力,人格完善,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合格人才。

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具有丰富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人,关注并尊重每一名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一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授知识的“工具”,他是知识的传输者,是学生生活的导师,是学生道德的领路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案例:

湖南株洲二中语文教师尹建庭,在给学生上入学教育课时对学生说:“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尹建庭还把这些观点写进他的教学研究论文。

尹建庭还写过一本书,名为“人世老枪”,其中也是宣扬以上观点的。其中有一段文字是:“中国古代哲人讲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既然‘无我’,那人活着与死去有何差别?所以我说,最高境界应该是‘有我’。世界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天下最大的谎话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什么捡钱包啦,见义勇为抓小偷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啦„不用问,80%是假话谎话。”(选编自《扬子晚报》2001年8月1日)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谈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使其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尹建庭作为一位教师,他所宣扬的言论和观点不仅严重违背了师德的要求,而且可能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的未来发展,因为教师的手上握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世界的明天。正如卢梭曾经告诫教师的那样:“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2、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真实的火炬,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创新教育从本质的意义上讲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拓展未来生存空间创新能力。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在北京大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的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叶澜教授说过:“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讲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也就是说,创造力的培养要求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独创性的方法,这一切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有可能完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的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我国台湾学者毛连韫教授指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创造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的10个方面:提供民主的教学气氛;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暂缓批判;提出一些开放性、没有答案的问题;允许从事独立学习工作;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改进作业及评价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知识基础,活用原则,推陈出新;注重创造的伦理,辅导正向的发展等。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因此,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原有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原有教育经验的积累,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在提高自身知识传授能力的同时,着重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不仅接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方法

其次,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让具有不同基础和潜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探讨、标新立异的氛围和环境,既要提倡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又要公平竞争,激励进取和拔尖。教育劳动是一种创新性劳动,有定规而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拘泥教条,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机智灵活组织教育劳动,才能培养出既符合统一的教育目标,又有丰富个性的新人。因此,开拓创新是教师的重要品格。它要求教师不因循守旧,善于打破陈规旧习大胆改革;不主观教条,善于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盲目崇拜,善于学习先进为我所用;不故步自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攀登新的目标。教师只有具有这样的品格,才能承担起创造社会主义教育新时代,培养跨世纪新人的历史重任。

案例:

甘肃省静宁一中化学教师王好学,1986年以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察感知——探索释疑——归纳小结——练习巩固”四环节教学法,就是结合化学实验,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来启发学生学习。而后,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摸索、验证,提出了“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讨论探究设计方案——试验观察验证假说——师生辨析整理归纳”的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力求做到三个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转变。在王好学老师眼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他认为,作为化学教师,要注意以化学试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王好学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必须学会“少讲一点,多说一句”。讲课和旅行带行李一样,要少而精,要善于少讲一点。当然,舍弃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舍弃就要理出头绪,抓住重点,少而精,精而细。而“多说一句”,就是在教学中善于抓住那些值得发挥的可以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东西。这些内容,常常就是知识的来源,规律的发现,知识的活用,创造的顿悟,它的作用是深远的,学生可能会记忆一辈子,可能会举一反三,可能会领悟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

培训时间:2017年3月19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二)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精神成人

1、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都自在地作为目的本身存在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动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其他有理性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当作目的。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

2、教师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精神成人,即引导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诸如爱、希望、信心、善良、诚实、正直、幸福感等。给他们一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上发展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要引领学生精神成人,首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看作“不是俯首帖耳、百依百顺、准备苟同一切和盲从一切的人,而是有主见、有毅力、有反抗精神的人。”

其次,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从一位道德品质优秀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是负责、热爱、尊重、同情、诚实、守信、友好、平等;而从一位道德品质低劣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是冷漠、卑视、势力、散漫、虚伪、自私等。这些直接的道德经验,常常比纯粹的道德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影响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确立。

3、教师的爱促使学生精神成人。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放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潜移默化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人格受到感化,情操受到陶冶,不仅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泰戈尔有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

上海市尚文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黄静华。她曾经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她在北京开会,得知班上三个小男孩在逛超市时,顺手拿了三支他们喜欢的笔。尽管知道他们已知错、认错,但是黄老师还是急得寝食不安,因为这说明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真正入耳入心,没有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和行动。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她顾不得回家吃晚饭,匆匆赶去超市买了三支新型、精致的笔,分别送到了三个小男孩的家中。孩子们见了黄老师开始都很不安,低着头准备挨批评。她知道,如果此时我狠狠地批评他们,反而容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为犯了错误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宽容和信任,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黄老师把笔递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并告诉他们,以后需要什么,可以对爸爸、妈妈讲,也可以对老师讲,可千万千万不能再干这种糊涂事了。没有斥责,没有严厉的批评,三个孩子拿着老师给的笔,都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老师的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不久,其中两个孩子在路上捡到了一只装有现金和重要物品的塑料袋,他们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已搬迁至浦东的失主 ——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家激动不已,特地来到学校,一定要给他们每人 50 元酬金,以示感谢。可孩子们婉言谢绝了,他们说: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我目送两个孩子搀扶着老人走出校门时,心中感慨万千,有谁会想到,这两个孩子前不久还犯了错误呢。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培训时间:2017年3月26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一)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案例: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培训时间:2017年4月2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

(二)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案例:近日一段“珠海北大附中师生课堂抡凳互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视频显示,一女生频频打断老师讲课,老师恼怒之下踹了学生的课桌,随后女生拿板凳砸向老师,最后两人互殴起来。

课堂上发生师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造成师生互殴事件这就很不正常。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有责任和义务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但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学生的多次打断老师的讲课,教师应该先停下来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弄清楚学生为什么会打断自己的讲话,学生的话有道理吗?在心中三思,学生打断自己的讲话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若是善意的,就加以表扬鼓励,若是恶意的,就用说理教育法,耐心说服学生,即使面对学生的恶意,不能发怒,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在你发怒之前,想一想你发怒的原因,找出原因之后你的怒气可能早已消失了。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08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有的老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资本就摆资格,讲价钱,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例如,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削弱;有的教师热衷于炒股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增加“灰色收入”;少数班主任对教室内的座位实行有价安排,学生家长“感情投资”了,学生就被安排在好位置上,否则就是“后”、“边”、“角”了。有的教师公然当起商品的代言人,学习工具、教学用书、生活用品一律由其统一采购,变课堂为商场,变学校为市场。有个别教师甚至明目张胆向家长索贿,真是利欲熏心,有辱斯文,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公德,在社会及学生家长中产生了恶劣影响,污染了社会风气。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爱因斯坦说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他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还在于他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在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时尚的今天,为人民多作贡献,仍然是民族和国家的需要,仍然是一位教师奋发向上、为人师表的强大动力。

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为人师表蕴含着真善美,中国现代漫画大师、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

1.为人师表蕴含着真

教师的“真”就是表现为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正直诚实不只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应看到,教师为人师表,能够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新一代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接班人。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教师正直诚实还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以自己正直诚实的品格来影响学生。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为人师表蕴含着善

教师的“善”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当作自我职业人生的目的,并为之无私无悔的奉献,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善的内涵。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3、为人师表蕴含着美

教师在职业劳动中除了要具有美的仪容服饰外,还要有美的举止。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

一个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应当胸怀宽广,目光长远,不为私立所诱惑;应该情感平和浑厚,仁慈善良,深刻而敏感,不为私情所惑;应该精神正大深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不为外物所困。通向这条完美德性的道路没有既定的终点,只要生命尚在,这条道路就不会终止。同时,对这条道路的探寻也是一个魅力无穷、享受生命的过程。

培训时间:2017年4月9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一)8规范第六条终身学习中,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一、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崇尚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认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教师从事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就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办事。

教师崇尚科学精神,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1965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方针、政策或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自此,终身教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运动。

终身学习的涵义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20世纪最富有冲击力的教育思想,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指出,为适应21世纪的要求,教育体制不同于目前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1996年,德洛尔主持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认为:终身教育贯穿人们一生的学习,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要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位教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造就创新人才。

第二,针对少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与判断能力,因循守旧、习惯模仿、缺乏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和信息发展加上政治变迁,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个人潜能的变化是终身教育思潮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历史背景。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教育不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与垄断者,抱着学历证书、躺在功劳簿上而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人必将被淘汰,“逆水行舟,慢进则退,不进则亡。

第三,针对一些老师,很少读书,只求文凭、不求水平;只求学历、不求学力;只求职称、不求称职的现象。

资料:教师教育标准正酝酿出台 多数老师或不合格

今年六月,据法制晚报报道: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领衔起草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告诉法晚记者,该标准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要进行大改革,改革后的师范课程将着重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钟启泉教授说,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教师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所以新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学生),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钟启泉表示,按照他领衔起草的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

分析其原因,他认为,这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50年,现在使用的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论,尽管有过一些改革,但是目前仍然是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是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质量。

钟启泉教授特别强调:“我提到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合格并不是说这些不合格的老师要遭到淘汰,而是说大多数的老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事实上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

3、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面对东西方不同文化思维的碰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压力,他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疑惑,具有“一桶水”的教师再也难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方可担当人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教师的学习就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样,一天也不能缺少,否则,教师的职业生命将会逐渐枯萎,教师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育是需要以品德化育品德、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崇高事业,教师要终身加强道德修养,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才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是对教师学识水平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08师德规范要求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就明确说过: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的创造者,在创造中快乐地、充实地生活着。新时代的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创新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现代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

有学者认为:所谓创造型的教师是指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地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释,能够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报以重新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

日本学者恩田彰对创造型教师提出9点要求:(1)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动机并及时给予评价;(2)要善于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并发挥他们进行研究的主动性;(3)要善于创造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学习环境;(4)要善于提出适当的课题不使学生气馁;(5)要善于创造令人感到温暖的互相谅解和理解的气氛;(6)要善于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性;(7)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形成概念;(8)要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小组学习;(9)要善于建立与各类专家协作的体制,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学者认为,创造型教师要具备如下特点:(1)具有现代师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2)具有现代教育的目的观、人才观、德育观,致力于学生的身心发展;(3)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选自《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创造型的教师是指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否则,就不是一位好教师。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发展的过程。过去那种往往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受纳器”而单向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是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

创造型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教师自身教育习惯的一种超越,包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新的教学风格、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都可以看作是教育创新。同时,教师正是在这种创造中使自己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多么令人厌恶。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使学生亲和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

所以,当代教师绝不能作为一个把知识装入没有情感、没有个性的僵化的物器中的知识贩卖者,而更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心智能力得到开启,逐步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并学会探求知识的方法,获得一种生成性的学习工具。这样,他们也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翅膀。特别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素质后,这种素质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另外,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一种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培训时间:2017年4月16日 培训地点:民主小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主讲人 :蔡教铭

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二)三、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在学习化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将是终身学习者。

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尖锐的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 他还说:“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太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

教师应当学什么知识?

人类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谁在学?即学习的参与看。②学什么?即学习的内容。③在哪儿学?即学习的地点。④什么时间学?即学习的时间。⑤怎么学?即学习的途径和方法。⑤为什么学?即学习的目的。在这六个因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为什么学习”。无论学习的其它因素如何重要,都要围绕学习目的来运转。学习目的是第一位的。

过去,教师常常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科书是物化的知识体系,教育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确定化的知识传播、传授给学生。但现在,我们知道知识是不定型物,就是说,知识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化了的、明晰化了的、“真理”化了的东西,而内蕴着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在知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了,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与生命的丰富关系,享受学习知识的愉悦。

当前美国流行教师资格测验——“国家教师测验”(NTN),从掌握知识的角度对教师资格进行考察,把教师的知识分为:①教师的一般知识基础,即教师的一般文化背景,如语文、文学、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②教学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的原则和实践知识等;③学科知识,即教师对于所教学科具有的知识。

我国学者认为,一位称职的教师主要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的有效传授。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条件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决疑难问题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学经验的积累。

教师要学会学习,在以上知识观的前提下,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并不是只读书、读死书。教师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能等等。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学习途径可以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等等。还需要教师学习方式必须发生转变。第一,由被动、机械地学习向主动、探究地学习转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由依赖教才、教参向关注社会实践、经验和其它信息资源转变;第三,由盲从权威、迷信书本向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转变;第四,由过分关注单一应试知识向注重认知、兴趣、意志、毅力、信仰、科学精神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转变。

总之,学习是教师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当怎么学?

1、勤于读书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就曾建议青年教师们要每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无非是让教师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人一生当中最应该养成的一种重要习惯。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有了读书的习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会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走的更远!

案例:教师读书持续走低令人堪忧。2007年6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公布了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的一项教师阅读状况调查。“目前,有半数以上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七本。”

此次调查选取了小学、初中、高中80所不同类型学校、每校选12-14位教师共1011人(其中男教师167人,占16.5%,女教师为844人,占总人数的83.5%),她认为:调查结果不容乐观。统计表明,教师阅读时间明显不足。有53.5%的教师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教师每周能利用业余时间1进行小时阅读的占15.4%,每周阅读时间为2-3小时的教师占33%,每周阅读时间在4-5小时的教师占19.2%,每周阅读时间超过5小时的教师占27.3%,另有5.1%的教师几乎没有时间阅读。对于教师职业而言,这样的阅读时间是难以满足知识更新需要的。这种现状绝不仅仅是海淀区的特例,可以肯定的说在全国范围内是具有代表性的。

只有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上才会有创新,才会有灵感,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吴非教授说,教师读书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思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在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一个设立我过“读书节”,受到两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他倡导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他说: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的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看成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辽宁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魏书生。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靠自学和实践从一个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酷爱书,早年读过大量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中文专业方面的书籍,什么《哲学讲义》《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论共产主义》《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世界通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史》等等,举不胜举,这些书籍像一艘船把他载向智慧的彼岸。

他刚步人教育领域,就如饥似渴地读了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到近代的卢梭、赫尔巴特、杜威,到现代的凯洛夫、赞可夫、马卡连柯、巴班斯基、布鲁纳。从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理论,他都读过,还读了十几种国内外心理学著作。他酷爱读书,甚至人家给他介绍对象时,问他有什么条件,他说只要求“能让我看书就行”。

正因为魏书生酷爱读书,做到厚积薄发,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无论讲课、演讲,都没有一点说教的痕迹,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洋溢着无限的激情,他深谙古诗文,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人物传记、伟人名言信手拈来,嵌人自己的语言之中,形成形象意境,凝就语感之美,升华人生哲理,闪耀智慧之光。魏书生的语言常常把人带到高远辽阔的太空角度,看待宇宙,观察人生,分析教育,审视自己,给人以启迪,让人将万事万物的巨大联系看得更清晰。

2、乐于反思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门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应该学会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 “为什么”,理性的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的交流,并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做有思想的教师,要求教师经常反省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 反思 =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的成长公式。

什么是反思?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

3、积极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出现,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知识概念和知识观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1996年,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原理和规律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即关于做事情的技巧、诀窍等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即关于谁知道和谁知道做某些事的信息。这四种类型的知识按照个体素质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信息性知识,即事实性和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思想方法性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第三层,经验性知识,是亲身经历或体验到的经验性知识;第四层,是技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是能达到自动化程度的知识。由此可知,当今时代知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大的丰富和拓展了,传统的满足于事实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方法,满足于课堂和课本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样的途径,而实践能为教师学习知识提供背景和条件。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培养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能力。通过还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许多知识发生、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及条件,加深对间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自己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会学习无疑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

第二篇:师德专题培训讲稿

师德专题培训讲稿

府谷县第四幼儿园

有一首歌叫《没有鲜花的舞台》,它的歌词是这样的:没有鲜花的舞台,没有掌声的独白,却用那紧握着粉笔的手让每一种颜色盛开;不去想清贫的十几载,不去为早生的白发感慨,就在你不经意回头间已满山青松翠柏!有一首诗叫《老师颂》,它是任旭成老师的经典之作,里面有一句这样写道: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也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音乐家用他们优美的歌词赞美老师,诗人用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平仄分明的诗句赞美老师,是因为我们的才华?因为我们的长相?论才华我们并没有像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一样震惊世界,也没有像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一样让资本家的贪婪无处藏身;论长相,多少名模国色天香,倾城倾国。那么凭什么我们会成为文人学士笔下的庞儿?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师,也是因为我们有着别人所不能比拟的高尚道德情操。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应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幼儿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我们要让幼儿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就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老师,那就是师德,那师德的定义是什么呢?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每个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我们在在说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有多高的时候,也通常说一个人的修养有多高。“修养”它是道德的同义词,那么顾名思义,它肯定是一个名词,而一旦把它拆开后就成了“修”与“养”,则是两个动词,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好的修养,得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修”是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的过程,而“养”则是用自己学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即行为,从而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过程。

•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些什么呢?师德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 职业理想——师德的本质

• 职业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职业态度——积极主动 • 职业纪律——遵纪守法 • 职业技能——教育育人的本领

• 职业良心——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 职业作风——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 • 职业荣誉——社会的肯定和个人的尊严,自豪感

当我们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的时候是不是就足以做好一名老师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好多职业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 奉献性——劳动成果具有延滞性;

• 崇高性——教师的社会期望远低于其社会地位; • 典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深远性——深、广、远;

• 创造性——教育需要艺术,教育要求创新。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好些人伦道德却是没有跟随经济的发展而进步,在一群天使中出现了一些难以让人接受的败类,如幼儿教师虐童案、男教师猥亵、强奸幼童案。

这样的消息对于原本对教师有着深深敬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沉痛的打击,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竟然能干出如此这般禽兽不如的事情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正是这此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情,新时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是一个教师人格、能力、价值观三大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一个核心: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个维度:能力、人格、价值观。能力是基础,人格是动力,价值观是方向。以我们第四幼儿园为例:我园办园宗旨和办园理念办园宗旨:送真爱于孩子,让诚信于父母,造福祉于

社会。办园理念:育人为本,以爱为源,共同成长,和谐发展。这就提醒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何为师者,韩愈老师的《师说》曾经写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能者为师,贤者为师,智者为师!

实践须要理论的指导,但是离开了实践的理论是苍白的,正如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在写《共产党宣言》时候说的,理论指导实践且终究是要接受实践检验的。要接老师的荣光扬光大,我们就要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永远以全力以赴的心态对待工作;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永远以主动的心态创造性地工作;学会用智慧理智地工作。

最后我要送给老师们一句话,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本是人简单的一生,既然没有绝对的幸福和安稳,那就尊重内心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做一名老师,就请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第三篇:师德培训讲稿

师德培训讲稿

教师职业工作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支撑教师工作艺术的最有力基础是良好的师德。我们要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

教育过程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感召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的劳动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一头挑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与前途。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辛勤地工作,感受着爱与被爱的幸福,享受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与欢乐,也品尝着教师职业的艰辛滋味,承受着沉重的职业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怎样才能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怎样才能从工作中创造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教师的职业责任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劳动是自由的,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不应该受任何约束。诚然,教师的劳动自由是教师职业的特性和意义所在,也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保证。但这种自由与创造必须以承担教师的责任,履行教师的义务为前提。要当好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师的责任。

(一)教师的责任

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社会及其群体对教师个人职业角色的期望,教师对这种期望的认同与承担就是教师的责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概括地说,教师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书育人,对学生负责

教育要促进作为个体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还是充满幻想的中学生,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导。这意味着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意志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教育目标和方向发展,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具有创造的灵性和激情,具有丰富的德性和人格,内心涌动着无限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

2、指导家庭教育,对家长负责

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老师,是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育成才。因此,教师也要对家长负责。当然,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学生家长,也不能例外。其实,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有强烈的想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可就是苦于找不到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对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首先,教师应该

做好对家长指导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至少包括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对家长进行指导的时候要能说得出所以然,这样才能令家长信服;第二,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不同的指导,让家长掌握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教育的方法;第三,家庭教育一定要多元,教师除了指导家长督促并引导孩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外,还应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要指导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要注意针对个性培养孩子的特长。

3、团结协作,对教师集体负责。

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教师个人要服从教师集体,对教师集体负责,按照教师集体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具体要求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绝不允许教师各行其道,互相拆台,那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使我们的培养目标落空,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4、行为世范,对社会负责。

行为世范,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

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模范。对社会负责,归根到底是要求我们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责任的践行

1、恪守职责,让责任根植于广阔的教育天地中

2、尊重学生,让教育飘扬人性的旗帜

3、提升素质,让师生在创新中共同成长

二、教师的仁慈

(一)教师仁慈的含义

教师对学生仁慈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心态的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教师的仁慈表现为教师的耐心、冷静、诲人不倦,表现为教师的所有教育手段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仁慈主要表现为爱心与宽容。但是又不能止于抽象的爱心或宽容。从正面去理解,学生人格上的健康成长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他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只有学业发展上比较顺利,学生才能建立自己对未来的自信和对社会、他人的信心。帮助学生的学习成长实际上是对学生最具实质意义的关怀。从反面去看,不当的教育行为,不管有意或无意,都是对学生的伤害,因而与教育仁慈的原则背道而驰。

案例:

宽厚心田:生命快乐生长的地方

上午第三节课,学完课文,我安排了课堂作业。同学们专注练习,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地疾书,教室里寂静得让人兴奋。我在讲台上仔细欣赏着孩子们写字、思考的姿势,心里涌起由衷的欣慰。我明白,自己又在享受学生认真学习的快乐了。我轻快地穿梭在学生之间,情不自禁,一会儿轻抚这个的头,一会儿轻拍那个的臂,一会儿扶扶学生的笔。他们于是抬

起头冲我一笑,又埋入学习。每当这时,我觉得孩子们最可爱。但当我走到教室最后一排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却把好心情搅了。原来小符同学正一边写字一边偷偷从抽屉里拿东西吃。瞧,他的嘴还在蠕动!我的那个气哟„„他突然觉察到什么,抬头看我,一脸的尴尬,脸霎时沉下来,接着脸色由红转青。我走到他眼前,他更慌张了,双手胡乱地在抽屉里摸索,一脸的茫然。这小家伙,坏了我的情绪,上课竟然吃东西,何况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做题的当头,还是在我享受快乐的时候。真是大煞风景!我气顶脑门,思绪飞转:我该怎么办?罚站?没收他的东西?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这样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也会让小符失面子。看着他那恐惧的神情,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过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上了三节课,肚子一定饿了。这一想,则心里顿时释然。于是,我凑近他,在他耳边轻声问道:“饿了?好吃吗?”他点点头。“老师也饿了。”我说。他立刻从抽屉里抓出零食,原来是旺仔小馒头。他请我吃。我没接,让他放好:“老师在上课,不能吃东西,下课后你拿到办公室让老师尝尝,好吗?”他点点头,但此时脸上已挂满了笑容。一场看来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么静悄悄地结束了。他不再吃东西,而是更专心地做题,一直到下课。课后,他果真把他的小馒头带来给我吃。我们边吃边聊,分明,我听到心与心叩击的回声,这声音具有穿透一切的能量。从此,这位学生上课不再吃零食,有什么好吃的小玩意,总要在下课后给我一尝,我们幸福地分享那份彼此意会的快乐。

回放这个案例,让我深思两个问题:

1、教师在学生心里应该树立怎样的形象

在某些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母夜叉,是警察,是上帝。这是由于教师过严、过

激、过高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导致教师形象在学生心里的扭曲。于是,在学生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罚、罚、罚,教师的法;考、考、考,教师的宝。”教师严厉有加,微笑短缺。师生间于是有了心理鸿沟。有老师相信,靠呵斥、训斥,甚至体罚能树立起“威信”,能维持秩序,能填平这个鸿沟。但我觉得这种由暴力构造的“威信”,没有根植于心灵的沃土,缺乏良好情感的滋润,没有照耀学生灵魂苍穹的阳光,缺钙,无生命力。它不过是在学生恐惧和游散灵魂废墟上游荡的“淫威”,是飘摇于师生心理鸿沟间的云烟,是虚无的,甚至是有害的。这样的教师形象,于教育极其不利。

学会与学生友好共处,其实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和朋友,以智慧、包容、理解、鼓励、快乐心情为基本材料,建构宽厚仁慈之心,宽严有度,刚中有柔,肥沃心田,让生命根植,从而培育出学生旺盛的生命力。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状态的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

没有学习。”其实,我认为,爱和兴趣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说实话,有时面对调皮生、学困生我们当教师的也很无奈,也很烦恼。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学生调皮与学困,有时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因此,如果一定要面对,何不快乐地面对,有时,精彩出现在无奈的那一头。我主张,教师应该放大心眼,敞开胸怀,真诚接纳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这样,学生会受到感化,就会信服我们。试想,如果我们天天保持端正的坐姿,坐上6节课的时间,感受会怎样?有时我觉得我们的小学生够听话、够乖的了,任老师如何训斥,很少跟老师顶嘴,也不记老师的仇,一会儿就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可爱之处。调整心态,多

替孩子想一点,我们会收获孩子的真诚和真心,也会收获一份快乐“保健卡”。我想,同一件事,以不同的心态去对待,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面对学生,教师放大心眼,调整心态是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关键。

——来源:海口25小郑冬梅

(二)教师仁慈的意义

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自由感。

2、动机作用。

3、榜样作用。

4、心理健康功能。

(三)教师仁慈实现的主观条件

1、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2、拥有教育效能感——教育信心

3、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艺

4、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三、教师的公正

教师公正就是指教师把每个学生应该得到的合理需要、合理评价给予他。

(一)、教师公正的含义

教师对学生的公正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教师公正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等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二是实事求是,赏罚分明;三是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四是面向全体,点面结合。“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要义。

(二)教师公正的必要性

1、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2、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4、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5、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三)教师公正的特点

1、教师公正的教育性

2、教师公正实施的实质性

3、教师公正主体的自觉性

(四)如何实施教育公正

1、自觉进行人生修养

2、提高教育素养

3、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4、公正与仁慈相结合四、教师的心态

教师职业繁重的工作、有限的选择和过大的压力总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相

当的付出和投入,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问题的关键是:付出之后,是无奈、劳累、还是幸福、快乐,这是由我们的心态决定的。正确看待与评价我们的职业,营造丰润的精神生活,保证旺盛的生命生长力是我们应对职业压力,享受职业快乐的重要法宝。

(一)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1、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教师每天面对着

众多的学生,从事着繁重的劳动。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使教师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心理压力大的老师总是被苦闷所缠绕。这些烦恼如果长期积在内心深处不能缓解,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心态。当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不能及时调整时,就有可能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症”,具体表现如下:当学校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节奏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学生;教师神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教师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回避责任,对学生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2、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有职业倦怠倾向的老师会产生心理枯竭。

(二)教师心态的调整

1、分析职业吸引力,正确评价教师职业

2、找寻职业的乐趣,增强自我效能感

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不能形成积极的感受,长期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就会产生失败、无能、失望的感觉,从而产生消极心态,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心。为了避免这种消极的心态,就要设法增强自我效能感。我们可以定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不要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无谓的失败感。同时要学会正确地对比,不要与根本不具可比性的对象进行毫无意义的攀比。教师也要善于从生活中多方面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只要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充满信心,相信教师就会沉浸在鸟语花香、生机勃发的教育教学的春天里,从而远离职业倦怠。

3、丰富闲暇生活,创新工作和生活方式

工作上的压力,迫使广大教师多数时间都是过着简单而又枯燥的“教

室——办公室——家”的三点一线的生活,社会交往面不广,使教师的生活失去了许多色彩。我们教师要学会创造并享受生活的情趣,走出封闭,学会主动

打破这种封闭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积极地融入社区中去,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或下棋,或跳舞,或打牌,或逛街,或三五知己品茶喝咖啡,说说各自的工作与生活等,我们还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野外活动,在与好山好水的亲近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纯净与美丽,达到放松心情,强身健体,消除困顿,增添生活的情趣的目的。

五、教师的幸福

(一)教师幸福的意义

1、教师幸福是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需要

2、教师幸福可以使教师走向精业

3、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幸福的学生

(二)教师幸福的特点

1、教师幸福的精神性

2、教师幸福的关系性

3、教师幸福的集体性

4、教师幸福的无限性

(三)教师幸福的创造

1、把教育看作幸福的职业

2、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

3、与学生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

第四篇:师德培训讲稿

三塘镇川硐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时间:2017年9月11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周松

学习内容:爱心与责任 培训内容:

通过《 班主任工作艺术,主要在于“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班主任工作创新感悟: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等两篇文章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乐教敬业,甘于奉献,并为全体教师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通过此次师德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好当前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着力塑造我校教师的优良形象。

班主任工作艺术,主要在于“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上的讲座(摘要)一则:就是一条教育原则:爱与严。

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也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二感: 就是对于你的本职工作要有责任感,对教育事业要有使命感。

光有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行,教师还要有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是不是以中国融入世界了,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一个强手。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就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言:

第一言,对班主任工作,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我们的老师如果有这样一种理念的话,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把问题推卸给家长,把责任推卸给学生。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然后创造出教育的奇迹,这是对班主任工作。

第二言,对你的学科教学,要求自己做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有这种理念,在你的学科教学中,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培养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合你。

第三言,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主要的。一切身外之物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够正确评价自我的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哇。教师最大的追求,不能不提物质,但不能无休止地谈物质,人生,最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精神生活。教师一生无法比拟的精神财富就是你的学生,尤其是那成功的学生。四通:

第一通:通晓班主任工作。干一行通一行,你要对你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要通晓。第二通: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两者教书育人缺一不可。

第三通: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你都要有所了解。你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你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

第四通 :通晓教育科研。五心:

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

第二心:信心——信心+实干=成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

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心: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你半途而废了,你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最终就能有你可喜的成果了。

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六法:就是六个教育的技巧

第一个技巧——“优良环境的感召法”

所谓优良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优美的校园,和谐的班集体。人文环境就是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师与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朋友加同志式的,这样一种关系。生与生之间互助合作平等这样一种关系,那么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种环境就是优良的,就能够感召你的学生愿意到学校来,愿意到班级来,愿意参与你的教育教学。

第二个教育的技巧——“虚功实做的导行法” 虚是虚实的虚,功是功能的功。

第三个教育的技巧——“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法”

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能深深吸引住你的学生。第四个教育的技巧——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法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常常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个教育技巧——“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班主任老师能不能调动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力量,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教育,说起来难,做起来并不是很难的事。

最后的一个教育技巧——“自我教育的内驱法”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怎么让孩子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这是班主任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班主任工作创新感悟: 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

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营造一个有感情的班级集体,“放了春风收夏雨”,班主任工作要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宽容学生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细节必然唤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信赖、仰慕和敬佩。

“细节中做宽容,这是班主任工作创新的策略”

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行为问题多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就像蒙上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若教师对他们冷,他们就硬,只能用我们教师真诚的宽容之心才能够融化他们……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学生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我想如果说能够成为老师是一种荣幸的话,那么,能做班主任便是一种快乐,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堂,那是一种幸福。

1.宽容是班主任对待班级工作的一种积极、灵活、适应的教育态度

宽容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对待教育工作的积极态度,更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时代责任,是新时期教师形象集中而完美的体现。宽容是服务学生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标志.培养学生情商,教师应以“善”为根本,表现宽容的本质,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过失。教师“为善”的始终目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不同的心智在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展露。正如哈佛大学的例子,哈佛的魅力就在于“在哈佛的课堂,是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的”。答案尚且不求惟一,何况我们面对不同性情、不同阅历的学生!

2.宽容是班主任的一种心境、涵养、气质、崇高的工作境界

宽容,是当教师的一种心境,一种涵养,停留在我们脸上的笑意是宽容,永驻在我们教师心田的是爱意,这就是包容着博大、精深、深厚而永久的教师人格的宽容,这种宽容是教育的精湛艺术,这种宽容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文关怀和熏陶感染,这种宽容能触摸到学生灵魂的深处,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让他们对成长经历,对学习有最深刻的切肤之感。

3、宽容不是高压,宽容也不是纵容。

宽容是要用心去接近学生,是要用坚持不懈的毅力去感动学生。老师要敞开自己的胸怀,去承认、去接受、去容纳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带着您博大的爱去认识他们,去帮助他们,去转化他们。只要老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诚地面对每个学生,那么,教育的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我们经常说“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我认为老师应该去做“一条河”才是最恰当的选择──既有“量”又能“容”。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宜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为路灯、以清明的才智做护栏,惟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虹桥上面才会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对学习产生积极而热烈的情感体验。

最后一句话共勉:

“规范教育出严师,宽容教育出恩师。有付出总有回报,可贵的是那份执着和坚持!” 三塘镇川硐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时间:2017年10月16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周松

学习内容:师德的内涵与师德建设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又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自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二、社会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教师是一种社会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从业的特点,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社会上,人们特别是家长及教育行政的领导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其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有着本行业的特点,人们应尊重行业的特点,应尊重学校那样的育人圣地。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具有双层人格形象的群体,在学校是教师,他们这时具有教师的一面,他们应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出没于大街小巷、留连在集市、拥挤在公共汽车里等等时候,他们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必须允许他们做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第三,教育行业肩负着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责任,教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培养下一代的园丁,他们的从业行为理应受到社会的监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理应挑选社会的精英,对于无师德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当然要从本行业清除出去;对社会如此重要的行业理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待遇。

三、对师德的错误认识。

教师本身对师德的错误认识。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诩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独,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树立师德形象。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一般的人,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师德。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还有的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人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都应为教师认识戒。

社会对师德的错误认识。教师理应思想好、行为端、知书达礼、对人礼让三厢、谦和恭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是社会的表率和楷模。他们在与教师有争执时,他们可说粗鄙话但教师不行,他们动辄说:“还说是当老师的。”

四、教师、学校、社会共建师德。

1、就教师自身而言:人文关怀,努力学习,修炼人格,实现自我。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对待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

2、就学校、社会而言:理解、关怀、规范、监督。

加强师德建设时,我们对广大教师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要求教师怎样怎样,只关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重视他们人文精神和物质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长城,使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优越与光辉,让师德自立于教师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另外,学校、社会应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设立相应的条例、准则,进行一定的监督,建立起良好的师德环境,让环境熏陶教师,以社会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以及教师群体的力量框正教师的个人行为。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师德内涵,构建起树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

三塘镇川硐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时间:2017年11月13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周松

学习内容: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不管对老师的评价有多少,我觉得最关键的应该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因此“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应是每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的共同追求,也应是师德评价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那我们要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首先,我觉得应该真诚无私地热爱学生。“要把爱播洒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充满爱的阳光。”对学生的热爱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的品质。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偏远学校里,许多后进学生与其他孩子比起来,也许他们得到的老师的爱会少很多很多,但其实在内心,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和他人的关心和关注。我们更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其实爱学生也是爱自己。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最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应该是教师自己。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融洽和谐,怡然陶然,这是一种怎样幸福而快乐的教育境界。

其次,我觉得应该乐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要赢得学生的喜爱,还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为所有的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一贯主张“严”字当头,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认为对学生不严加管教就难以成人,更难以成材。主张采取强制管束、强行灌输等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和我们时代的主体教育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对我们的学生,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用乐观的态度,全面正确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尊重其个性特质,给他们以恰当、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而有了理解和宽容,才会有真正的沟通。真情的贴近,才是赢得学生的有效途径。

再次,我觉得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专门教育人的工作,其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感情和思想都十分活跃的青少年学生。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对于教师及其所教育的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无论他的实际年龄有多大,他也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具有年轻心态的教师,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情绪。教师只有保持热情开朗的性格、平静快乐的心境,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也才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也才会更受学生喜欢。

三塘镇川硐小学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时间:2017年12月11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持人:周松

学习内容: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的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五篇:教师师德培训讲稿

爱心与责任

――龙固镇中心小学师德培训讲稿

姚念刚

目标意义:

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师德意识及其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育人为本的观念,牢记教师的神圣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学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

培训内容:

通过《 班主任工作艺术,主要在于“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班主任工作创新感悟: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等两篇文章教育引导教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乐教敬业,甘于奉献,并为全体教师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通过此次师德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好当前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着力塑造我校教师的优良形象。

班主任工作艺术,主要在于“一则”、“二感”、“三言”、“四通”、“五心”、“六法”。

——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上的讲座(摘要)

一则:就是一条教育原则:爱与严。

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也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来表达。

二感: 就是对于你的本职工作要有责任感,对教育事业要有使命感。

光有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还不行,教师还要有使命感,所谓使命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教育是超前性的,你必须想到你今天的学生在未来能否用他的双手撑起中国头顶上这片蓝天。是不是以中国融入世界了,在交往过程中成为一个强手。在你今天的教育当中就注入一点未来。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就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言:

第一言,对班主任工作,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

我们的老师如果有这样一种理念的话,当班主任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把问题推卸给家长,把责任推卸给学生。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从自身的改变做起。然后创造出教育的奇迹,这是对班主任工作。

第二言,对你的学科教学,要求自己做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要有这种理念,在你的学科教学中,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培养出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合你。

第三言,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把能培养出值得我崇拜的学生当成我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最重要的是评价自我,别人怎么评价都不是主要的。一切身外之物都是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评价自己。如果你不能够正确评价自我的话,你就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难以守住你心灵的这块净土哇。教师最大的追求,不能不提物质,但不能无休止地谈物质,人生,最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精神生活。教师一生无法比拟的精神财富就是你的学

生,尤其是那成功的学生。

四通:

第一通:通晓班主任工作。干一行通一行,你要对你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要通晓。

第二通: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你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你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两者教书育人缺一不可。第三通: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你都要有所了解。你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你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

第四通 :通晓教育科研。

五心:

第一心: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爱心。

第二心:信心——信心+实干=成功。要想获得成功,你先要有信心,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你就成功了。

第三心: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心:恒心——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你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你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你半途而废了,你不要怨天尤人。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做你的这项工作,最终就能有你可喜的成果了。第五心:虚心——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六法:就是六个教育的技巧

第一个技巧——“优良环境的感召法”

所谓优良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就是指优美的校园,和谐的班集体。人文环境就是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师与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朋友加同志式的,这样一种关系。生与生之间互助合作平等这样一种关系,那么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种环境就是优良的,就能够感召你的学生愿意到学校来,愿意到班级来,愿意参与你的教育教学。

第二个教育的技巧——“虚功实做的导行法”

虚是虚实的虚,功是功能的功。

第三个教育的技巧——“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法”

善于捕捉学生兴奋点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能产生磁性,能深深吸引住你的学生。

第四个教育的技巧——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倍法

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老师,你的班主任工作常常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个教育技巧——“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班主任老师能不能调动起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力量,使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教育,说起来难,做起来并不是很难的事。

最后的一个教育技巧——“自我教育的内驱法”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怎么让孩子在学校完成由他律到自律这是班主任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班主任工作创新感悟:

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

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营造一个有感情的班级集体,“放了春风收夏雨”,班主任工作要细节中做宽容,宽容中做细节,宽容学生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细节必然唤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信赖、仰慕和敬佩。

“细节中做宽容,这是班主任工作创新的策略”

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行为问题多的学生,他们的心灵就像蒙上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若教师对他们冷,他们就硬,只能用我们教师真诚的宽容之心才能够融化他们??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学生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我想如果说能够成为老师是一种荣幸的话,那么,能做班主任便是一种快乐,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堂,那是一种幸福。1.宽容是班主任对待班级工作的一种积极、灵活、适应的教育态度 宽容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对待教育工作的积极态度,更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时代责任,是新时期教师形象集中而完美的体现。宽容是服务学生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标志.培养学生情商,教师应以“善”为根本,表现宽容的本质,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过失。教师“为善”的始终目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不同的心智在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展露。正如哈佛大学的例子,哈佛的魅力就在于“在哈佛的课堂,是没有惟一正确的答案的”。答案尚且不求惟一,何况我们面对不同性情、不同阅历的学生!2.宽容是班主任的一种心境、涵养、气质、崇高的工作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崔 培 训 材 料 安

禳 2013年8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材料

延长县教研室 崔安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和在坐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

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师职业?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教师的“德”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 “看这人德行”。

今天我们讲的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据有关部门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第十二位的;数中偏下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好的,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

教师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行业抹了黑。“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警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

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防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罚现象,还有时发生,个别还相当严重。

有的教师向学生宣传反动言论和不健康知识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侵犯学生隐私;

没收学生物品;

限制学生自由;

(上面几点,如果学校有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定,不能算不守法。)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不敬业

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着和尚还老想着能不能不撞钟!

二是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心太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再小也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再大也不干,见活就推,得空就蹓,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教学成绩一塌糊涂。

三是缺乏教学激情,倦怠心理严重。

四是课外辅导、因材施教,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成了过高的奢望。干起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

五是不爱岗,从事厌恶教育事业、厌恶学生。谈不上乐业、勤业、精业。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不关爱学生表现: 有的教师不把学生当人看,而是当成盛装“知识”“美德”的容器;篇三:教师师德培训讲稿

师德培训讲稿

培训人:贾宏飞 培训时间:2011年3月 17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然后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的师德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师劳动中,教师自身的道德是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经常起作用的教育因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品质是:经常谩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偏爱,不公正;上课拖课,上完课就不理学生;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教师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师道德能够调节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2)教师道德能激励和鼓舞教师终身献身人民教育事业;(3)教师道德对学生品德起培育作用;

(4)教师道德品质还能对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着重从师德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要求: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是献身教育的强大动力和基础,献身教育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一个有献身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教育的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感情,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教师的事业心是坚信自己所

从事的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教师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教师应成为教育艺术家。

在此,要求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主人翁精神。教师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做到爱校如家。工作上要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工作中消极、被动,缺乏朝气的工作态度。

2、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奉献精神。曲肃同志讲过:爱就是给予,就是奉献。热爱学校就要对学校奉献,为了学校的事业,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而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应该具备“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献身精神。

3、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能上好课。我认为教师上课,一方面要传授好知识。最起码要求教师上课要使学生听得到,听得清,这是做教师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管理好学生。课堂上学生在讲话,做小动作,或者在睡觉,教师也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对学生的管理,固然有一个客观原因,这就是普职、五年制学生的素质不是太高,给教师的管理增加难度,但是,如果对学生不管或管不好学生是不是还有教师自身的问题呢。对学生进行管理,主要进行思想,包括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必须管理学生,要善于管理,同时要讲究管理的方法。教师上课对学生要有一种吸引力(这就是上课的艺术魅力),同时要有一定的活力,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当然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备好课,做到备课要规范,上课要严格,批改作业要认真,要按照教务部门对这几方面提出的要求去做。热爱学校,也就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时刻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绝不随便浪费学校的财物,时刻关心学校的利益。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教师的心灵美主要应表现在爱生上。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热爱学生,既是一种教育力量,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师生感情融洽,才能搭起互敬互爱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更快进步。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全面关心每个学生,做他们的贴心人。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而不要歧视、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爱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4、热爱学生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教育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态度要和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使学生坐如春风,心情舒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特征,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这种影响终生留在学生身上。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为此要求青年教师做到:

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心灵美,塑造学生的心灵美、诚实、正直、谦虚、谨慎、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的重要品德。教师应该做到:说的和做的一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做到遵纪守法,首先要自 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如上下班制度,上课制度,自习课、早读课、晚自习辅导制度)。

2、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树立优良的教风,用优良的教风去培养优良的学风。教师应该做到一丝不苟,勤奋好学。

3、文明风度是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该做到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

总之,要求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师德培训讲稿

培训人:贾宏飞 培训时间:2011年3 月28 日 培训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德乃师之魂

——论教师的职业精神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和浑浑噩噩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教师的职业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要求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模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为先。赞科夫说得好:“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一个对学生嘘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如果作为教师你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了浓厚的职业情感,有了充分的职业信心,有了深刻的职业价值认同,有了强烈的职业责任,有了远大的职业理想,那么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职业精神;进而也就必然表现出优良的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并牵引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去。不能设想,一位对自己的职业,感情不深、信心不高、价值理解不全、责任意识不强、目标理想不明的教师,能有所成就有所进步。

综观历史,“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所以,中国的老师历来看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从孔子到朱子,到陶行知,无不以为人师表来时时事事处处篇四:教师师德培训讲稿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工程师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然后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的师德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师劳动中,教师自身的道德是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经常起作用的教育因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品质是:经常谩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偏爱,不公正;上课拖课,上完课就不理学生;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教师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教师道德能够调节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2)教师道德能激励和鼓舞教师终身献身人民教育事业;(3)教师道德对学生品德起培育作用;(4)教师道德品质还能对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着重从师德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要求: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是献身教育的强大动力和基础,献身教育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的集中表现和实际行动。一个有献身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必然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教育的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感情,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教师的事业心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而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教师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教师应成为教育艺术家。

在此,要求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主人翁精神。教师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做到爱校如家。工作上要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工作中消极、被动,缺乏朝气的工作态度。

2、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奉献精神。曲肃同志讲过:爱就是给予,就是奉献。热爱学校就要对学校奉献,为了学校的事业,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而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应该具备“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献身精神。

3、热爱教育,热爱学校,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工作中要尽职尽责。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能上好课。我认为教师上课,一方面要传授好知识。最起码要求教师上课要使学生听得到,听得清,这是做教师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管理好学生。课堂上学生在讲话,做小动作,或者在睡觉,教师也不管,这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对学生的管理,固然有一个客观原因,这就是普职、五年制学生的素质不是太高,给教师的管理增加难度,但是,如果对学生不管或管不好学生是不是还有教师自身的问题呢。对学生进行管理,主要进行思想,包括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必须管理学生,要善于管理,同时要讲究管理的方法。教师上课对学生要有一种吸引力(这就是上课的艺术魅力),同时要有一定的活力,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当然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备好课,做到备课要规范,上课要严格,批改作业要认真,要按照教务部门对这几方面提出的要求去做。

热爱学校,也就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时刻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绝不随便浪费学校的财物,时刻关心学校的利益。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

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情。教师的心灵美主要应表现在爱生上。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热爱学生,既是一种教育力量,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师生感情融洽,才能搭起互敬互爱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更快进步。教师热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最根本的就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全面关心每个学生,做他们的贴心人。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而不要歧视、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爱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4、热爱学生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而有情。教育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态度要和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使学生坐如春风,心情舒畅。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重要特征,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这种影响终生留在学生身上。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为此要求青年教师做到:

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心灵美,塑造学生的心灵美、诚实、正直、谦虚、谨慎、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的重要品德。教师应该做到:说的和做的一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教师一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做到遵纪守法,首先要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如上下班制度,上课制度,自习课、早读课、晚自习辅导制度)。

2、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树立优良的教风,用优良的教风去培养优良的学风。教师应该做到一丝不苟,勤奋好学。

3、文明风度是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教师应该做到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

总之,要求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一、教师

1、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师职业?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2、教师是一种特殊、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为什么?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2、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的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3、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滞后性,一些教育不当事在以后显现;

4、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学识、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

5、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人格性:是面对面得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权利但有魅力,人品决定产品。

6、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各个教室作用的有机总和,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二、师德

1、教师的“德”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鬼”,还有人们说的“看这人德行”。今天我们讲的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据有关部门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第十二位的;数中偏下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好的,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教师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行业抹了黑。“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三、师德的重要性

1、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1)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篇五:教师师德培训讲话稿

加强师德修养 关注学生安全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乡中小学教师师德、安全培训会上的动员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首先祝贺大家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向所有奋战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说一声“你们幸苦了!”。很荣幸能参加今天培训会,看到你们,我看到了**的希望,更坚信我乡一直以来追求的科教兴乡的美好愿望定会实现。

今天本来该是大家放假休息的日子,但我们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在这里组织师德、安全的专题培训,为此,教育局、中心校做了大量的准备,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安全意识,促进学校安全管理,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关于这次培训,我和大家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意见。

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深刻理解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格和精神风貌,是学校办学软件最重要的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最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强大的竞争力。教育系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教师的师德水平状况、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建设一支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教育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其次,要强化过程,注重实效,扎实深入地开展好师德教育后续活动。根据教育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中心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科学细致周密的安排,我们要严格按照要求在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基础上扎实深入地开展好这次教育活动,力争使每位教师在这次教育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再次,要严格律己,维护教师崇高职业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榜样,要做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的榜样,要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榜样,要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榜样。

最后,增强责任心,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原动力和起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集中的体现。热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人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教师对学生的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感情,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责任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我希望大家树立服务意识,甘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各位教师,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希望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师德修养;关心学生安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坚信,有你们,**的教育事业定会蒸蒸日上。

下载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师德培训讲稿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师德培训讲稿

    师德培训讲稿 培训人:贾宏飞 培训时间:2011年3月 17日培训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二要认真研究掌握教......

    师德师风培训讲稿

    师德师风培训讲稿 (2013年7月5日) 陈明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根据县教委的要求,今年暑假各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这里我主要讲师德师风问题,针对我校实际讲一些学习的体会,与大......

    师德师风培训讲稿

    师德师风小继教培训讲稿 刘园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根据市教委的要求,今年寒假各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这里我主要讲师德师风问题,针对我校实际讲一些学习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师德师风培训—讲稿大全

    察右后旗幼儿园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培训 雎威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很荣幸代表幼儿园党支部幼儿园工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

    师德师风培训课讲稿

    师德师风整顿暨培训会讲稿 授课人:陈沛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师德师风培训讲座讲稿

    师德师风培训讲稿(三) ——教师职业道德内涵解读与实践导行培训提纲培训时间:2014年3月13日 培训学时:第17—24学时 培训地点:洞水小学多功能教室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

    教师师德培训讲稿WORD

    师德培训讲稿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二要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培训讲座讲稿

    师德师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一位好老师不一定受孩子的喜爱,但是受孩子喜欢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那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