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李巧玲校长为孙吴二中设计的教育理念是“打造向善教育、培育善秀少年”。随着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善社团活动,把存善心、行善举、有善为的多项实践活动医落到实处。仅仅一年多,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次次的教师大会,李校长的讲话给予我们心灵的震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一生从善如流,那便是我们向善教育的最好归宿。我以向善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班级的学生开始了转变。
一、用向善文化来引领学生
我改变了从前的一些管理方法,用向善文化来引领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完善班级的文化建设,设立“图书角”,可以让学生书海漫游,后墙是班级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创优秀的班级”,南墙上的条幅“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我们永久的伙伴”。文化墙上张贴“让班级因我而骄傲”“下一张奖状由你我共同努力”“我爱我家”“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的约定”“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厚德载物”。这些浓浓的“善”的气息,如春风化雨般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彰显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加强对学生向善意识的培养
在班主任管理中我以向善教育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善言”“善行”“善心”为活动内容,加强对学生向善意识的培养。
善言――说文明话。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文明用语的使用,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我安排每天中午十分钟的演讲“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从开学至今一直坚持。结合一位学生演讲,多位学生讲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学生利用这十分钟既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又从故事中明白了道理,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滴水穿石,付出就会有收获,短暂三个月班级学生慢慢发生着改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了,原来说话不文明的个别学生也慢慢改正了自身的毛病。
善行――做文明事。我定期在班级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楼道安全教育、团结友爱教、助人为乐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为了鼓励学生的善行,我的班级有“善恶”本,学生在一面写着:勿以“善”小而不为,中间的“善”字写得大大的,是红色的,彩色画面很美,鼓励学生多做好事。另一面写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中间的“恶”字写得大大的,这面字的颜色是黑色,意在提醒学生不做不文明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已经成了我班学生的行动指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善行。
善心――感恩教育。(1)孝心。教育学生学会爱长辈,珍爱亲情。懂得人之老亦我之老的自然规律,学会孝敬,赞扬温暖纯真的亲情,学着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2)爱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老师的感情,明白老师的高尚与可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3)雄心。善良是一种能力,通过向善教育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为此我在班级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生命等主题班会。感恩节我给每位同学留了一个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句感恩的话,第二天我问同学们父母都是怎么说的,同学们把爸爸妈妈说的话说给了同学和老师听,他们感触最深的是:爸爸妈妈为我们那么辛苦地奔波,原来我们简单的一句感恩,他们竟然那么的知足,那么的开心。学生们说:“以后一定要按照班级文化‘爱的约定’里说的那样:感恩及时点,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次活动后,我班的班长把每节课下课起立后的“老师再见”后加了句“老师辛苦了”,表达了同学们的感恩之情。
三、具体落实班级向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我采用的是孙淑丽校长推出的“问题式课堂教学”。“问题式课堂教学”指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开端,但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交流质疑,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是“引”是点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为主线,采取各种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快乐课堂。以“善学”“善思”“善问”为活动内容,以小组活动为为载体,我根据学生层次不同把班级学生平均分为四个小组:
善学――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四组同学根据课上学习的表现,各科老师给予加分,鼓励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学习。
善思――独立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跟上老师的思路非常重要,不思考、溜号就会给小组扣分,小组中每位学生都相互监督、提醒共同提高。
善问――主动学习,不懂就问。能提出问题的同学说明他思考了,老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能主动去问老师问题的学生还给小组加分。
在向善德育文化的引领下,老师们将“问题式快乐课堂”运用于班级实践。班级分为有四组,只要表现好的学生都会为自己小组加分,每月一总结,优胜组设立不同的奖励,然后评出班级之星。我的班级现在不但星光灿烂,还形成了比、帮、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孙吴二中打造向善教育、培养善秀少年特色学校建设已踏上一条快车道,学校的面貌正在发生转变,校园文化也在不断丰富。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向善教育的引领下,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二篇:打造孝雅教育品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孝雅教育品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仙桃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彭中才
仙桃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体操之乡、孝雅之乡”的美誉,涌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五位奥运冠军。如今,在仙桃大地,一股孝雅新风正吹拂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孩子到家长,知孝行雅的花种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绽放着满园芳菲。
2006年省委、省政府在仙桃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市教育局“孝行雅行”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教育系统召开“孝行雅行”教育现场会;2008年春,我市承办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举办的全国“国学与高中德育”研讨会;2008年11月,市教育局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2009年,我市 “孝行雅行”教育经验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德育报》、《湖北教育》、湖北教育信息网等媒体报道,省内外前来考察学习人员达3万多人次。
仙桃孝雅教育如此引人注目,我们认为,它得益于学校的自主创新,得益于社会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仙桃市教育局的积极引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绘制“点、线、面”孝雅教育蓝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有识之士认为,青少年面对三个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最为复杂,必须通过人文教育来逐渐完善。而孝行雅行正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髓。于是,我们精心绘制“点、线、面”孝雅教育蓝图,弘扬孝雅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聚焦仙源学校,培植孝雅教育典型。
仙源学校是一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日制学校。校长武家舫十分注重人文教育。他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既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激情。武家舫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切入点”,汲取中外教育成果的“养份”,并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孝雅教育特色。围绕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孝雅教育,使学生具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需求,着手理论溯源、内容转换、目标定位、活动筹划、组织实施等实质性工作,不到一年,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受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前任市委书记马清明,现任市委书记周霁,分别进校考察指导,对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孝雅教育,逐步向社会展开;市教育局组织专班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模式和经验,成立孝雅教育研究课题组,聘请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为仙源学校孝雅教育课题研究顾问,加强孝雅教育工作的指导。
2、着力教育战线,推进孝雅教育实施。
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赞扬,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教育局分批组织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到仙源学校观摩学习;由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科院抽调力量,深入仙源学校挖掘孝雅教育内涵,编写孝雅教育地方教材,由市财政出资发行;市教育局发文规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普遍推行孝雅教育。由城区学校先行,向农村学校辐射,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高中学校全面拓展。市教育局分别在市大新路小学、市实验小学、仙桃二中、陈场一中等学校试点,并先后在仙源学校和大新路小学召开现场会,紧接着,市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仙桃市孝雅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将孝雅教育作为特色品牌来打造。
市教育局统一购买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书籍,分发给各中小学教师研读。2003年以来,市继续教育中心一直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作为对教师和校长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2005年秋,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会议,并以文件形式对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原则、内容、要求作了科学而具体的阐述,并确定城乡14所中小学为孝雅教育重点实验校。全市中小学孝雅教育由此全面展开。
为了深化全市中小学孝雅教育,市教育局于2003年—2005年先后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们到四川宜宾、河南新乡、山东曲阜、北京大兴、浙江金华等地考察学习外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成功经验。每次考察结束后,市教育局组织专门的研讨会,校长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谋划孝雅教育方略。2005年春我市被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正式吸纳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实验区之一,为我市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研究、学习、交流、创新的平台。
3、辐射“三大领域”,营造孝雅教育氛围。市委市政府发现仙源学校典型以后,认为孝雅教育不仅属于仙源学校的成功经验,而且属于全市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打造“孝雅城市”的战略高度,开展这项活动。为此,市委宣传部颁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孝行”、“雅行”教育活动的通知》,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孝雅教育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三大领域迅速展开。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转变机关作风、树立机关形象,提高执政水平为目标进行孝雅修炼;仙光日化作为民营企业以推行孝雅为已任,赞助市妇联组织“敬老好儿女”和“小孝星”评选活动;市人民医院制定《护士服务礼仪》、《医患沟通工作服务流程》等制度,将服务规范、用语文明作为医护人员行为准则;商城大厦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青年职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孝心、爱心、关心”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2006年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上省领导高度赞扬我市孝雅教育工作经验。
二、创新“学、行、传”孝雅教育模式 孝行成大德,雅行铸完美。为使孝雅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学、行、传”的教育模式。
1、学孝雅,力求把握精髓。
学孝,就是让学生知孝、懂孝,树立起孝的观念。我们要求小学思品课和初中政治课教师把教材中孝敬父母的内容作重点讲授,并将这些内容全部精选出来,作为学生必背的内容,期末测试时将成绩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要求学校利用每周主题班会的时间学习宣讲孝敬父母的内容,唱感恩之心的歌,跳感恩之心的舞,开办行孝“心灵之窗”;倡导学校在醒目处建造“新二十四孝园”,把我国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制成二十四孝图贴在校园内。我们还选辑了现代孝子的故事,供学生学习;开设了“孝行课程”,小学每周一个课时,中学每两周一个课时,以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孝行课教师,并把孝行课教师的备、改情况纳入常规考评中;还编印了《孝行读本》,作为校本教材引进课堂;在学校传统的“愉快周末”活动中,组织学孝专题的故事演讲,并将这些故事编集成册,供学生交流传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了解父母,对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工作单位、工作业绩以及为自己取名所包含的期盼和爱心等。
学雅规,我们明确要求学校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走路、上下楼梯、集合站队、大型活动、进餐、就寝、清洁卫生、回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雅行规范。我们还要求小学生把《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文作为必背的内容。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阐释雅行雅规的《雅行七言志》、《雅行规范四字经》。要求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写雅行日记,写雅行作文等。
2、行孝雅,力求贴近生活。中国传统的德育,是实践性的德育,这是从历史上开展孝雅教育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孝雅教育。我们主张孝雅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学校,贴近实际,让师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
我们开展了家庭“五个一”的行孝活动:即每天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每周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次假日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
我们制定了学生雅行的“五项修炼”,即炼心灵、炼行为、炼气质、炼脾气、炼个性。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心灵雅、行为雅、气质雅、脾气雅、个性雅。做到“七主动”,即主动在学习上提问,主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制止不良行为,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协助老师工作,主动为班级服务。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狠抓一日常规的雅行管理。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六个一”的活动,即每天捡一次垃圾,主动扫一次地,见面互问一声好,晚睡前互问一声晚安,每周反省一次自己的不雅举止,每月参加一次公益劳动。
3、传孝雅,力求融入社会。传孝,就是为了推崇传统的孝行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坚持要求学生写行孝日记,写颂孝文章,举行“孝行教育”征文比赛,将评选出的获奖文章刊登在《仙桃教育》杂志上;市教育局在各学校定期开展评选小孝星、编孝星谱、贴孝星榜活动,让小孝星的事迹成为师生的行孝楷模;我们编印了《孝行专集》,在“孝行节”里举办孝行演讲会、歌咏会,还聘请校外的“孝子”、“贤媳”到各校作孝行报告。
扬雅风,我们制定了雅行教育评估方案,定期开展“雅行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并把这些“大使”的事迹编成话剧、儿童剧,在学校组织的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中演出,让这些“雅行大使”成为全校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
为推动孝雅教育在全市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制度和述职考评制度,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学孝、行孝、传孝”、“学雅规、正雅态、扬雅风”的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孝行、雅行教育活动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孝雅教育网络。
三、实现“真、善、美”孝雅教育目标
中央文明办以《湖北仙桃市深入开展行孝讲雅传文明活动》为题,高度评价我市孝雅教育:“湖北省仙桃市坚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孝雅教育活动,着力增强他们的善良情感、责任情感、爱国情感,培养环境优雅、室内典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举止文雅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孝雅教育培养了学生真爱之心。
“两行”教育实施以来,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大为改观,他们比从前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把争做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回报父母的最好行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小孝星、雅行大使和文明使者。2005年5月,仙源学校的王登同学当选为全国第五届少代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9日上午,我市首届“仙源杯”文明使者表彰大会在仙源学校举行,钟宁、易丹等10名同学被评为我市首届“仙源杯”文明使者。这些文明使者在学校里是孝雅小学生,在家中是孝雅小主人,在社会上是孝雅小公民,是我市“两行”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模范。小孝星郑亚洁利用假日回家给80多岁的奶奶端水洗脚。当小亚洁用双手捧起奶奶那双散发着恶臭的小脚揩洗时,奶奶热泪盈眶,激动得浑身颤抖。小孝星肖楠在寒假期间,每天守候在生病住院的爷爷身边,给爷爷喂药,为爷爷揩去嘴边的白沫。当肖楠同学把医生端来的药先自己尝尝苦涩、滚烫,然后一勺一勺地送进爷爷嘴里时,爷爷哭了,在场的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病人也都哭了。这种感动,是孝行感化后的真情迸发,是心灵净化后的境界提升。
2、孝雅教育激发了社会友善之风。
关爱在传递中发扬光大,人间就会充满友善。孝雅在修炼中积淀内化,友善就会蔚然成风。
湖北师范学院优秀女大学毕业生陈敬道,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生病的养父,到仙桃市一所偏远农村中学支教。教育部办公厅通报称赞她“自强不息、知恩图报”。陈敬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赋予她的名字深刻的内涵:敬老尽孝道,敬业尽师道。
孝雅教育的全面推行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市民举止文明,谈吐优雅,行为规范;遵守交通规章,不违章不乱闯;路遇陌生问路人,热情指点;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乱放乱贴乱画。我们惊奇的发现,其实文明行为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3、孝雅教育彰显了城市文明之美。
仙桃市坚持正面导向,连续11年开展“敬老好儿女”评选活动,共评出市级敬老好儿女316名,镇级敬老好儿女2600多名,参与评选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为充分发挥敬老好儿女的典型示范作用,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的事迹报告团到各镇、村和社区巡回演讲,市电视台实况转播,将评选过程变成宣传典型的过程,变成弘扬美德的过程,变成道德教化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仙桃市还注重文化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为重点的春节舞龙舞狮和端午龙舟赛以及农村文艺调演,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每年百场以上的广场文化,被群众誉为“永不落幕的舞台”和“没有围墙的剧场”。这些活动的展开,促进了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德育工作必须尊重学校首创,创设德育载体必须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凝聚社会合力。这也正是孝雅教育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不断充实和丰富孝雅教育内涵,促进我市德育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三篇:“五心”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五心”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探索实践了以“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社会、把诚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了以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自强不息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
1、把忠心献给祖国,巩固爱国爱家情感。心中有祖国,赤胆献忠心,爱祖国是中华儿女一种自然而朴素的情感。“把忠心献给祖国”,就是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忠于祖国、忠于党和忠于人民统一起来,服从服务于和谐发展这个大局。
2、把孝心献给父母,倡导敬老敬亲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父母和长辈不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孝心献给父母”,就是以尊老爱幼为核心,弘扬高尚家庭美德,培养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让每一个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
3、把诚心献给他人,树立诚信道德意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把诚心献给他人”,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弘扬诚实做人、信誉待人的高尚情操,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个人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在广大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树立“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的观念。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的示范作用,动员和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及争创集体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积极评选“诚信商家”、“诚信青年团体”,增强青年群体的信用意识。我们还广泛开展“诚信商店”、“消费者信得过商店”创建活动,倡导“诚信经营”,构建“诚信市场”,让诚信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4、把爱心献给社会,形成助人为乐风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爱心献给社会”,就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弘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风尚,营造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树立热爱劳动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5、把信心留给自己,塑造能行能干信念。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把信心留给自己”,就是以自信自强为核心,在全社会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意识,突出我能我行的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未成年人中坚持树立“我能行”的目标,体验“我能行”的过程,坚定“我能行”的信念,感悟“我能行”的意境。开展“我能行”的主题班会和演讲比赛,让学生以饱满的信心面对每一天,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第四篇: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这一名言,深刻揭示了青少年之于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代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中学生头脑,从源头上扼杀影响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良社会因素,着力引导中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正因如此,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同时,他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育人前沿阵地的学校和课堂,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任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理应走在社会前列。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和综合素质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彻落实到育人教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创新思路,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着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理论的升华、历史经验的结晶和亿万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理论深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的阐述、讲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24个字讲清楚、讲明白,学生才能真正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及为什么和怎样践行核心价 值观,以真懂推动真信,从而激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决心,并逐渐沉淀为中学生的思想底色,为他们世界观的逐步形成注入先进的思想理论元素。首先要抓好政治、语文、历史学科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根主线贯串其中。这三门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极为密切,抓好这三门课的教学,对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政治课,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先进典型,尽量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鲜活、生动,使理论趣味化、生动化、通俗化,从而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语文、历史两门学科中,有些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历史课教学内容十分密切。有些内容是有间接关系的,我们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当然,语文和历史学科与政治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来反对把语文或历史课上成政治课,但抓住教材中的某些关键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做得到,而且也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要做到用好教材,画龙点睛。其次要注重在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各门学科教学中,坚持正确导向,有机结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思想。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认真备好课,选择好结合点,把握好结合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受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熏陶,以利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不断克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研究工作。要将这一课题摆上议事日程,投入力量,深入研究,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索新的路径,不断改革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回答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进一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中学生思想这一重大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推动“三进”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创新课外活动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应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创新课外实践活动,注重行为积累,抓好习惯养 成,在身体力行中促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首先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学习雷锋活动。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校要为学生学习雷锋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规范制度。要力避形式主义,克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现象。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让雷锋精神永驻,需要从点滴做起。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体现了于细小处见真情,于平凡中显伟大的真谛,中学生更易认同、更易践行。从点滴做起,切合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参与中养成,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可以开展评创“雷锋式小组”、“雷锋式班级”活动,不断把学习雷锋活动引向深入,将学习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中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其次要组织中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中学生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镇村创建活动,参加义务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 人、文明交通宣传,争当“社区小义工”、“文明小使者”,开展义卖募捐、资助灾区及困难家庭学生等社会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促进中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敬业友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养成,培养文明健康、勇于进取的良好行为习惯。再次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弘扬民主法治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刻苦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唱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精神世界
《易经》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功力在于化人、育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尚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的当属学校精神和校园风气。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涵养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建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化人”功效,精心建设校园文化,科学用好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要精心提炼或完善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它以简洁、明快、通俗的语言浓缩出具有校际特色、传承历史、笃学励志、面向未来,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一种高雅的学校文化符号。目前我校的校园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其核心价值在引领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的不俗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校园精神没有个性,缺乏意境,不受师生与社会认同。我们应深刻检视校园精神的语言概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组织力量,立足实际,力诫跟风,精心谋划,潜心研究,要有高远的立意、深刻的寓意,注重文化涵养,做到本校、独特、精彩。只有造好“句”,才能造好“势”,在表述的形式与内容上下功夫,提练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精神。要让校园精神象一首歌,久唱不衰,沁入学生心田,滋养学生勤奋笃学的动力;如一首诗,涵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念,引领学生务实诚信、求真创新、爱国立志;似一本书,为学生前进指路,激发起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发展自己的专 长,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同时,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始终把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态环保教育、生命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创建“文明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为内容、以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律动起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高尚师德情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端正办学思想,转变办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远大的教育理想,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创新管理文化,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校 管理和制度建设中都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在中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倡导民主文明新风,引导中学生做到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平等待人、礼貌待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形成育人合力。让中学生在科学管理的环境里勤奋学习、快乐生活、提升素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作好表率。要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当好营造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组织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古人云:“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自觉,发自内心,出自真情。不教之教胜于教,榜样力量更感人。有言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应加强师德修养,注重道德示范,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积极施行“不教之教”,以利进一步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到服人感人化人的引领作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创新德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记北正街小学关协
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关协认真贯彻“在职领导搭好台,老同志唱好戏”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关心下一代负责领导小组后,坚持定期召开关协工作会议,聘请以“五老”干部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建立了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社会教育为依托、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办好了“家长学校”“交通安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学校深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重要性,因此,狠抓师德师风的建设,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为创新工作方法,该校坚持“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开展了与“诚信同行”主题活动,发出了“做诚信校长、做诚信教师、当诚信学生、创诚信校园”的倡议,成立了“雷峰银行储蓄簿”专门记录同学们每天乐于助人,诚信守信的点滴进步。开展“爱自己、爱家人、爱学校、爱校园、爱祖国”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唱民族歌,颂民族情来体验“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精神。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学校还将“让每一块墙壁说话”作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校门口十几块宣传橱窗常换常新,“星级中队评比栏”、“北小之星宣传栏”、校歌、校训、校风,《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基本道德规章二十字的刊出,规范了学生的举止,约束了学生的言行。充分展现出北正街小学的师生们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武陵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江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