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肥城市边院镇过村初级中学
刘涛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初中物理教师应投入教学改革,手段和途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信息为材料,发散思维与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地学习,地思维,执着地去。,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者变成能地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的问题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教师的变成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子”概念时,使学生“物质是由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橡皮塞、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让学生猜想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都觉得物理有兴趣,这是物理知识、物理来源于生活,能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学生就会对教师自是很精彩的物理、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学生好奇的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个地抓进了不心敢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能时说:“我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者,而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以者和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的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变失败为,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性。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学生的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在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不等于就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知识之间的,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上,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对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观察右图,可哪些物理问题?又如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物理学家牛顿说过:“大胆的猜测,就的。”直觉猜测是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于的直觉。直觉新的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以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一只,的,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新的。想象能地改造旧表象,新表象,是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联想的习惯,使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已知联想,判断结果;②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实验设计;④知识比喻想象;⑤自由假想;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所学的知识。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假如世界上摩擦力,或者地球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精神生活、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了的智力营养及的情绪和环境。学生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新颖,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还可布置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的是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努力、勇于革新,把学习与、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起来,就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泗洪县第四中学陈娟
[摘要]: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
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四、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
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得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河北省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于长胜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方法 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来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
一、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人文环境,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以“严肃”、“威严”、“高不可攀”,显示老师“学识渊博”,学生始终仰望着老师。这种依附式的师生关系,急需被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所替代。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学生的主体,用准确、精炼、逻辑性强的讲解,幽默诙谐的课堂语言去感召学生。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更会欣赏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他们,设计出让他们都有自主选择权利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每一个成功中获得自信。中学生虽然处于心理转型期,在与别人的交往上有些难于接近,但他们同时也最义气和富有情感,“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
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对他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学生着想、替学生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想方设法消除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偏见,要坚信:“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因此,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从本质上认识学生,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师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成为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教然而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适时示弱,故意出错,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准确的答案时,兴奋不已,很有成就感。这种使学生挑战自己,超越老师的做法,逐渐形成了以学习上的能者为师。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他们同一条战壕里同甘共苦、同进同退的亲密战友,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都能出错,何必担心说错话做错题。更善于虚心向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是双向、互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
二、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叉得准。用一只较深的水槽养了几条小鱼,给学生一根钢针,看谁能叉到小鱼的眼睛,同学们都认为很简单,认为这很容易,可是同学们对准鱼的眼睛叉,就是叉不到。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对着看到的鱼眼叉,就叉不到鱼眼睛?”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又如:在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手劲好。故意找了一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上讲台掰手腕,同学们哄堂大笑,认为这不用比了,女同学肯定输了。然后,我拿出一只啤酒瓶,再让这两位同学比试一下,男同学握住瓶的颈部分,女同学握住瓶的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所以当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是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疑启发,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布疑、激疑、启发,可以使学生总是处在一种热切求知、兴趣盎然的激发状态。虽然物理知识的本身不是创新的,但对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的方法是新的,而且还表现为观点新颖、敢于质疑,不受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而提出与传统、与众人不同的见解和设计,独具卓识。比如在《物质的密度》课堂教学设计中,课的一开始可以向学生展示貌似相像的“水和煤油”,其实是实质不同的两种物质。在不允许用闻气味的方法情况下,你怎样区别他们?进而引出“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学生说出了好多的方法。并将装水的杯和装油的杯子分别置于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学生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这种方法可行,那么,你做出猜想的必须依哪些假设为前提。他们说出了以下的根据:
(1)同一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稳定不变的,即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或者说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
(2)不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所含质量是不同的。
2、类比启发,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验证猜想和假设:如果上述两种猜想与假设成立,那么,用测算某种物质质量体积之间比值的方法就可以识别物质。进而组织全班同学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这时可收取来水、铁、铝、铜四种不同物质作研究对象,要求探究每种物质均要有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收集所研究对象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之间比值的数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对收集的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全班同学测出的数据分析,避免了“物质质量越多密度越大”的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用事实证明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多少而变化”的结论。并运用密度的概念,寻找比较相同体积,用比较它们质量的方法来识别物质,这样他们对密度的概念就有了独特的理解方式。由此形成了思维的横向连动、纵向连动和逆向连动。
3、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从多角度设想,不按常规地寻找变异,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找各种可能的解答。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从而发现新知识新理论。
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这对于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却可以使学生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
质和量的众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比如教学中的一题多变,就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在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时,这个“变”,可以是答案的多变、求解条件的多变,也可以是求解目标的变化,还可以是题型的变化。
例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出示一个两灯泡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电路两灯均不亮,安培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为断路,但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电源可能接触不良或报废的,提出立即更新电池。基础好一些的同学提出用伏特表来判定是不是报废的电池。有的小组提出是安培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导线断了„„这么多答案究竟哪一种更正确呢?又怎么解决呢?接下来我因势利导要求各学习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并请同学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在分析灯的好坏时,不再局限于常规的知识,学生们不仅提出可用伏特表来检测灯的好坏,甚至提出别的方法来检测。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多出一些一题多答的题目,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1.5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方法一:已知铁球的质量和密度,可以计算出1.58kg铁的体积V1,根据V1是否是0.5dm3得出结论。
方法二:已知铁球的体积和铁的密度,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质量m,根据m是否等于1.58kg得出结论。
方法三: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则可以假设该球为实心的球,计算出其密度ρ,由ρ是否等于铁的密度得出结论。
在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
发散思维的好处不表现在当思维在一个方向上受阻后能流畅地转到另一个方向上去。
例如: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位同学测出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试求:液体的密度。
实验次数
液体的体积V/mL
容器和液体总质量m/g
由于不知道容器的质量,按照“质量/体积”显然无法计算密度。
方法一:此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容器的质量m0和液体的密度ρ,则可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结果,方程组如下:
m1-m0=ρV1 ① m2-m0=ρV2 ②
方法二:由第一次实验到第二次实验,只是液体的质量增加了而容器的质量不变,因此液体的密度可以由增加的这一部分液体求得,解法如下:ρ(V2–V1)=m2-m
1方法
三、根据密度不变建立等式:(m1-m0)/V1=(m2-m0)/V
2方法
四、根据容器质量不变建立等式: m1-ρV1=m2–ρV2 以上解法中,由于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熟悉,因此第一种方法容易掌握,方法二、三、四则不同,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变化量中把握不变量。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思维灵活流畅。
4、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四、充分利用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突出探索方法的培养,物理教学常用的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安排这两种方法加强训练。
例如,在总电阻教学中,就可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训练。
1、应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电阻串联。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接着,教师根据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到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
2、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实验验证法。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年1-12期
3、《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 高锦岳 吴承埙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4、《中外物理教育改革》 廖伯琴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一定真才实学的人才,就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下面谈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探索。
一、教师创造性的思想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如果教师拘泥于“—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以实现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
教学工作是受教学思想所制约的,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是工作的指南。在我国长期以来。—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未能把能力教育渗透在知织传授之今。因此便形成了从理论到理论、放书本到书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老师循循诱导。学生亦步亦趋;重视照文理解,轻视怀疑求新;重视逻辑推理,轻视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心理感受。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唯名人。概念推理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求异求新和求实的创造思维。要克服这些现象,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培养能力而传授知识。第二、无论在课堂设计上、内容选择上,还是在教学重点上、教学方法上和成绩考核上都要体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第二、教学过程应着重体现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方法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想。讲课时,应给学生自由联想的时间允分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和求索的精神。
2.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案
在物理教材中,科学的物理概念中定理、定律,是通过前人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得出的。中学物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探求物理的力法和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学习过程的“主人”。例如:设计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时,可以一反物理摄念──原理──规律的教学常规,采用先引导学生实验(1)石块和纸片同高同时释放下落。(2)小纸片和大纸片同高同时释放下落。(3)小纸团和石块同高同时释放下落。(4)提出问题思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使学生带着疑问观察教师做的牛顿管自由落体实验,并利用快速摄录方法记录下落过程,然后,利用慢镜重放使学生看清:铁块和羽毛同时下落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物理概念,规律,教师则指导学习重点、关键和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求索导学,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推理、判断、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教师要精心设计发散型的物理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学校是—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学过程是—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系列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发散型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向多角度多例面发展,在课余作业布置上教师应着重设计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练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教师应精心组织科技小组活动 科技小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在科技小组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安装、维修、收音机、电报机模型的组装、物理仪器的制作、无线电遥控小小的组装、物理实验的改进以及最新科技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最新科技影片等等。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从中
寻觅和探索物理的奥秘。
二、有效的思维激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健
创造性思维乃是多种思维形式高度结合的结果。它的主要思维形式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具有三种特性,即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而集中思维则是对发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比较并集中到某一可能性上。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人做法如下:
1.类比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类比启发是根据两个不同对象的部分属性相以进而比较启发。通过类比启发可以借助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生疏对象的某种理解和启发,起到由此及彼,触发联想使对陌生的知识很抉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作用。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导学生善于分析联想,思路开阔,能对问题流畅地作出思维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抓住知识系统中同类要素的联系,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从而获得扎实牢固的新知识和技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流畅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通过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变面,形成知识网络,例如:讲授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时,可对应重力势能、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做功比较找出知识相似性的特点。使学生在知识似曾相识中豁然开朗,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
2.一题多解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能善于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选择不同方法,对同—问题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狭隘的解题思路,突破单—的思维模式,诱导他们转换角度多方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进行—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鼓励求异,培养异思维的独创性
求异探索是—种富有创见性的辨异思维。它能够揭示客观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思维独创性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设想和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妙法,达到培养思维独创性的目的,例如:学生学习“磁场和磁感线”—节时,对磁感线概念的理解有疑难,为此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随后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课堂分组研讨:(1)磁感线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曲线?(2)任意二条磁感线能否相交?为什么?(3)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优越性在哪里?上述问题引起同学们思考探索再实验观察思考,各抒己见从而获得真知。通过争辨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创造。
三、培养实验能力是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的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下
面谈谈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1.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奥秘中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物理规律,他们不仅留给我们丰富的实验成果,更为重要的在于实验本身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以及科学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的物理原理去设计实验方案。例如:用单摆测量本地重力加速度G,要求学生围绕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已学知识范围内,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如绳子的长短粗细、摆球的大小,实心和空心铁球、胶球、木球等。在各种方案实验中比较出最佳的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在实验过程和实验分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实验不应只是为了得出规律结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研究物理规律过程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学生实验过程的科学操作和严格的实验步骤,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教会学生分析误差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
思维目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
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200810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河北省邯郸县第十二中学
邢长辉
邮编:05610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利用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在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实验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二、通过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1、改变课内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模式的演示实验一般只是教师操作,学生旁观,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大胆猜想,按自己的设想动手完成实验。如摩擦起电,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手头现有的材料进行。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本部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分组实验,教师把必备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可以提出来,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如初三物理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演示完大气压支持着管内水银柱以后,进一步演示:⑴使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⑵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⑶换用较细或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水银面高度差。⑷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紧,从开口端向管内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银面高度差并设疑:拔出塞子时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积极思维后再用实验验证。⑸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水上升?然后再实验验证。显然,在增做的演示实验中,可以激进学生对“大气压”问题的主动探索,为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测定”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大气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既要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等名方面的能力培养,既重视结论,更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河 北 省 邯 郸 县 第 十 二 中 学
邢
长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