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研究 开拓创新 为全市企业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深入研究
开拓创新
为全市企业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 XXX同志在全市企业改革学习班上的讲话
(20 年
月
日)
同志们:
在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培训会,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快速发展。下面,根据会议议程安排,我就劳动保障政策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劳动保障政策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企改革年”。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以职工安置、身份转变和社会保险为主要矛盾的劳动保障工作不仅量大面广,而且政策性强,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关乎改革成败和社会稳定。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国有集体企业固有体制的不顺,使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和暴露,致使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以职工安置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保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和明显,于是部分参与
改革的人员对劳动保障政策产生了一些疑虑和误解。主要表现在:一是唯劳动保障论。当下,一些参与改革的部门和个人有这样一种潜意识,认为只要一提到职工安置,一提到劳动保障政策,就认为这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让劳动保障部门来处理,与已无关;二是劳动保障无用论。这一点在改革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认为整个企业改革有无劳动保障部门觉得无关紧要;三是劳动保障弹性论。随着改革的步伐加快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推进企业改革而结合实情灵活运用劳动保障政策去体现一厂一策、一企一策的同时,又有人认为劳动保政策是“弹簧条”、“橡皮筋”。
透过上述现状,分析问题实质,主要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思想问题。对此,全市参与改制的部门、企业及个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认识和对待劳动保障政策: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理解政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是关乎我市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中,也是摆在我市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发挥聪明才干,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打好这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战,从而推动市域经济的跨跃
式发展。二是按照“三个有利”的原则去认识政策。即有利于建立新体制,激发新活力,有利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有利于职工安置,保持社会稳定,这三个有利于衡量我们改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改革是否完成的唯一准绳,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从这“三个有利”原则出发,积极稳妥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三是要按照深入理解、合理运用的原则去执行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反复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和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在改制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同时,又要因企制宜,根据各个企业现状,深入调查研究,不要生搬硬套、灵活合理运用,切实做到一企一策,确保全市改革顺利推进。
二、深入研究,突破难点,努力为国有集体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服务保障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是一项触及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系统工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不仅涉及政策法规多,几乎涵盖改革方方面面,而且政策性非常强,执行政策稍有不慎,都将会影改革的顺利进行,影响社会稳
定。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政策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突破,审慎合理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政策:
(一)关于企业职工安置问题
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涉及面很广,我主要就目前争论比较多的安置职工费用标准问题作一简要阐述。职工安置费用标准首先取决于企业有无净资产以及净资产的多少。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有净资产,净资产较多的企业,不能片面的认为所有资产为企业所有,大家分光吃尽,而要认识到资产是国家所有,不能把它当作“唐僧肉”。职工安置费用的标准无论是国家、省、市文件都有一个上限,我们此次改制依据的28号文件明确规定允许企业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根据自身资产情况按基本标准上浮下降,上浮最高不能超过50%。二是净资产少或无净资产的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按基本标准进行安置都紧张或不够的,就不能与净资产较多的企业的安置标准相比,而是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依据政策,量体裁衣。
(二)关于内退政策的问题
内退本是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规定,其原规定是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超
过5年的富余职工,由本人申请,企业同意而退出工作岗位休养,退养期间由企业和个人按社会保险规定继续缴纳社保费并由企业按不低于退养职工本人标准工资的75%,按月发给生活费,到达退休年龄时,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在这里,必须先明确一个认识:不是所有改制企业都能套用内退政策的。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讲:首先对于破产解散、撤消和整体出售撤消的改制企业。企业经过改制、都不复存在,那么职工往哪内退呢?有谁来承接内退职工呢?因此,在这类改制企业中去套用内退政策,显然是套不上的,是行不通的。其次是兼并、资产重组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改制企业,虽有承接内退职工的条件,可套用内退政策,但还应该注意到,实行内退,原企业要从企业净资产中一次性提足距法定退休年龄所需的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和内退期间的工资,留给承接企业,用于支付内退职工的各项费用。原企业没有净资产或净资产不够一次性提取的,拿什么留给承接企业支付内退职工的各项内退费用。第三,市委28号文件有关内退的政策规定,一是指符合搞内退安置条件的改制企业,可按内退政策规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超过5年的职工给予内退安置,二是针对距法定退休年龄6年以上不超过
10年或男职工工龄已满 30年女职工工龄已满 25年的职工,虽不符合省上规定的内退条件,但念其年龄偏大,工龄较长的实际,28号文件强调了本着企业与职工协调一政,可实行内退安置。即是说,这部分职工可按内部退养安置,其内部退养期间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的缴费标准,企业要根据资产等情况,在不高于省定标准的情况下与职工协商一致。若硬要在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交纳标准上等同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超过5年的标准,显然是违背了28号文件精神的。
(三)关于特殊工种和因病提前退休的问题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0年10月都分别下发劳部发[1999]8号《关于规范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陕劳社发(2000)76号《关于规范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都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坚决制止违反规定提前退休的行为,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的权限,规范退休审批程序健全审批制度,加强职工退休审批工作的管理。因此,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它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并要在该岗位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即特殊工种工作的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以及因病或非
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即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 50周岁,女年满 45周岁可提前退休。但是,两种提前退休的审批权限均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这就要求我们设立有特殊工种的企业,每年都要向市人劳局和市劳动部门报送特殊工种名录,实际用工人数及在特殊工种岗位工作的人员名册及从事特殊工种的时间,并要在职工人事档案中有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及年限的记载。有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职工的企业,要向市人劳部门提出申请,统一由市劳动部门指定的市级以上医院医疗诊断,并出具证明资料,再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然后再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分别审批。没有设特殊工种或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年限不够以及没有到龄,没有档案记载等资料;没有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及其资料,硬要让市上给你企业批准多少提前退休的人员,是行不通的。只有扎实地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按规定的程序向市上报批。
(四)关于给离退休人员一次性交纳10年养老、医疗保险的问题
养老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提供
按照陕政函(1999)215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XX地区城镇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的批复》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撤消、解散或其他原因终止的,依照《破产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必须清偿所欠的医疗保险费及利息,并为原在职职工缴足1年和为退休人员缴足10年所需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合并、兼并、分立转让、租赁、承包时,由约定单位缴纳欠缴的医疗保险费及利息,由接收单位或继续经营者为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退休职工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但要缴纳全年48元的大病保险。因此,各改制企业应严格按此规定解决好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
(五)关于改制企业职工档案托管、劳动事务代理问题
因企业改制,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原来的劳动关系被置换,不再具有原来的身份、故原来所有人事档案资料在企业改制时应按照陕发(2002)16号、陕劳社发(2003)76、77号和x发(2003)28号文件规定,全部移交人劳保障部门托管。人劳部门的档案托管机构应安排专人专柜妥善管理改制企业的职工人事档案资料。由于这些资料记载了改制企业职工在原国有企业的有关招录、学习、培训及职称考核,岗位工种、参加社
保诸多的经历,这些在今后的再就业、社保接续以及办理退休时,都有再利用、传递的价值。故档案托管机构除有整理收集查阅和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安全的责任外,还应有代为档案托管的职工申请办理技能培训、职称评审、社会各项保险续接和退休申报等劳动事务的责任。因此,改制企业应按陕计价(1994)353号文件规定,向档案托管机构一次交纳三年的档案托管费。三年后,由职工个人申请档案继续托管和劳动事务代理。
三、加强协作,通力配合,确保劳动保障政策在改革得到正确合理的贯彻落实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到经济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要搞好这项改革,正确合理地运用劳动保障政策显得非常重要,而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劳动保障政策,决非是一个劳动保障部门所能及的事,也不是纯粹的体改办或经贸等部门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聚集全体参与改制部门、企业及个人的力量,需要发挥每位参与改制的工作人员的聪明智慧,需要全市所有单位和部门一定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整体联动,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形成整体合
力,为改革提供政策服务,提供政策保障。
为此,劳动保障、体改、经贸、计划、财政、金融、税务、土管、法院、工商等重点单位和部门要从思想上认清在企业改革工作所应承担的重要职能和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深入研究国家及省市有关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挖掘政策潜力,同时,也要吸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作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企业改革提供最大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劳动保障、经贸、体改等部门要进一步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深入研究改制企业的具体实情,相互之间要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对清算组、改制组、改制企业和企业改制指导组提出的政策疑虑,要及时相互通气,及时上会研究,及时解释指导。尤其是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市政府的重要综合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改制组联系。讲清政策,宣传政策,努力为改革提供政策依据和服务,同时,体改、经贸等部门也要注意倾听改革企业和参与改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把一些对全市改革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市委、市政府,以利于我们改进工作,推动整个改制工作健康稳妥地发展。特别针对那些超出我市实际解决能力,但上级部门又有政策口子的实际问题时,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自我发展
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通过自身作用的发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最后,我相信,经过此次培训会后,各相关部门会进一步加强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劳动保障及改革相关政策,为我市企业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二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大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一定的安全习惯、安全行为、安全信念等,达到预防事故、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必须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之中,制定措施,整体推进。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点
1.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并且将目标分解成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安全职责清楚,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中会出现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和怎样预防。安全措施具体,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员工行为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程序运作,不因人而发生改变。整个企业是个高效运行的体系,指挥体系令行禁止,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2.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与员工的利益融为一体,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一致,每个员工都有归属感,都为能成为本企业的一员而自豪,员工主人翁意识强,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员工只要努力工作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员工只要工作能力强都有获得提升的机会。二是企业领导与员工只是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领导敢为下属承担责任,不仅关心下属的工作,而且还关心下属的生活、学习、身体。三是员工主动为领导分忧,创造性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在工作中遵章守纪,兢兢业业。员工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优美的工作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外在形象,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的同时,有责任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能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给人以舒畅的感觉,职工的工作创造性也会大大迸发。同时优美的环境能净化、美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
4.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企业建立了先进的安全文化,企业就成了一所学校。企业员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资源。主动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员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培训,一方面增强了自身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整体科技实力进步。学习创新已成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源泉。
二.如何建设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内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特有的安全文化景观(包括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有效的安全设施等)、高水平的全员安全素质和企业整体安全素质,能充分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宣传,增强职工安全文化意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为了发挥企业先进安全文化的巨大作用,当确定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后,就要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当前,要继续完善和扩大原有的安全教育网络,利用安全日活动和各种会议、员工手册、宣传栏、公司刊物、报纸、局域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年活动等,向员工灌输“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竞争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等安全观,树立“遵守规章就是珍惜生命”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
2.领导带头,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领导。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在实践中,领导要积极组织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步骤、企业安全文化的激励机制。领导能修正员工的观念,约束员工的行为,领导决定的激励方式能促使员工调整工作思路,进而改变行为方式。二是要制定好推行企业安全文化的计划与措施,修正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使之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各阶段,进行检查评比考核。三是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尽可能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倾斜。
第三篇: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李刚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2011.10.18
我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市委书记李刚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破除“轻视”、“片面”、“单一”观念,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我市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为实现巴中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作书面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市政协主席熊光林,省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洪流等出席会议。李刚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近年来,巴中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民办教育蓬勃兴起,学前教育有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藏区“9+3”免费教育有效实施,中职教育规模明显扩大,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进了国民素质提升、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凝结了老师们、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李刚指出,目前,全市教育总体上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但还存在重普教、轻职教,人口多、人才少,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弱,城镇超大班、农村超小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市教育升级转型必须闯过的难关。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一要破除“轻视”观念。目前,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发生了偏移,部分学生轻视读书,部分地方轻视教育投入。要深刻认识到,对巴中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才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教育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二要破除“片面”观念。要防止只注重人才教育,而忽视人格教育、人文教育。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既要注重人才教育,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励志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破除“单一”观念。一定要用世界的眼光、现代的思维,超越巴中现实来思谋教育问题。坚持把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与未来的需求相联系、与发展的需求相联系,注重与上级的规定相结合、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与家长的预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李刚要求,要着力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要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标准化。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舍设施、文体设施、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是办学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要按照现代化教育和学校标准化要求,抢抓发展机遇,切实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3年内全市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再上一个新台阶。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尤其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及时整改,坚决杜绝学校发生安全事故。
二要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坚持规模、速度、效益相统一,走内涵发展、全面提高的路子。义务教育要突出“均衡性”,学前教育要突出“公益性”,高等教育要突出“特色化”,解决好与地方发展互动问题。要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把教育重心由“增长知识”更多地转向“提升能力”,把考后就忘的“假知识”变为一生受用的“真素质”,把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能力。
三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巴中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改善,抓社会和谐。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突出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按照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思路,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加快把我市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
四要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建立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市教育局要抓好全市教育工作指导,把管理的触角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县(区)要把教学管理贯穿于抓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和实施业务指导,担负起管理学校的重要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完善内部各项管理机制。特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奋发向上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和浓厚学习氛围,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来熏陶、感化、培养孩子。
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第一要素。要认真解决教师队伍的结构问题,着力解决教师敬业精神问题,努力造就一大批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对教育有真感情的教师队伍。同时,要着力解决好传统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方法融合的问题、学校和社会融合的问题、教师和社会融合等问题。
六要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坚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注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要根据人口增长、新区建设等因素,优化学校布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规模效益,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突出矛盾。
李刚强调,发展教育、人人有责。要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工作局面,为跨越式推动巴中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领导,把教育纳入重要日程,经常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尤其要真正把对教育有感情、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育管理人才选拔出来,让真正懂教育、对教育充满感情的人来办教育。要加强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安全网络,维护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主管部门要放手用心履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教育发展规划和业务指导工作。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风气。要高度重视和推动教育人才培养、名师、名校长培养。加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和教师准入、流动、退出、考评、奖惩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敬业奉献,自觉加强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知识水平和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能力;要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严谨务实、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崇高师德风范。
李刚最后强调,教育事业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承载着巴中加快发展的希望,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崇高。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省委“四个特别”和市委“三个超常”的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全市教育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陈兴国作工作安排。副市长李树海主持会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总工会主席朱冬,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桂英,市政协副主席李茂群出席会议。
第四篇:优先保障浙商创业用地-政策支持
优先保障浙商创业用地
浙江省在用地指标、供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核心提示:12月7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用地指标倾斜、供地政策支持、用地报批服务等方面,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
12月7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用地指标倾斜、供地政策支持、用地报批服务等方面,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用地。
《意见》鼓励和保障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落地。一是保障浙商投资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经省政府确定、由浙商投资建设并列入省重点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省留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预留指标中统筹安排。二是对省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浙商回归重大项目,予以用地保障。
为了积极鼓励浙商企业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意见》提出,对浙商通过技术改造,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压缩超标的绿地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的,或通过厂房加层、利用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浙商企业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在不重新开发建设且不改变用地主体的前提下,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为了引导浙商企业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意见》强调,要鼓励引导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进入产业集聚区,对进入产业集聚区的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各地在用地指标上要给予优先保障。引导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鼓励通过依法兼并重组、土地转让、土地退出等措施,腾出用地空间,支持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落地。对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转用指标,优先用于保障浙商回归重大项目。
《意见》要求,开辟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用地报批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加快办理。实行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工作联系制度,采取提前介入、主动上门、跟踪服务等措施,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审核等工作。
第五篇:把握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新要求 为人民法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把握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新要求 为人民法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在于“两个关键”: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做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法院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刻把握人民法院改革发展对队伍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既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又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米易县人民法院队伍总体上是一支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能力较强,甘于奉献,廉洁司法能打硬仗的一支队伍。但我们应该看到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法院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思想方面。一些干警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不强,缺乏政治敏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上情认识不清。参加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总是以种种借口来敷衍各级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导致对中央、省市方针政策、重大工作不了解,把握国情、省市县情能力差,没有和中央、省市县委同频共振,理想信念弱化,党性观念淡薄;二是政治站位低。一些干警对司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承担 的新任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识不深、不全,统筹思考和全局把握的能力偏弱,大局意识不强,结合审判职能推出的重大创新性举措还不多,作用不明显,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等举措受惯性思维影响,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就案办案、简单办案,机械办案,缺乏从政治的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三是执行政策“打折扣”。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理解把握不全面,研判不足,应对不力,结合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谋划不深、工作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不足、贯彻落实不力,把“说了当成干了,把干了当成干好了”;四是党性观念不强。党性意识淡化,存在重业务轻队建的问题,对党建、队伍管理和纪律作风重视不够,忽视党员身份,参加政治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完成党组分配的任务,对党组的安排说三道四,不遵守组织原则办事,日常教育预防不到位、思想政治学习走形式,在纪律作风方面。一些干警责任心不强,司法作风不正,纪律散漫,缺乏担当。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遵守制度和规定。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自由散漫、“人岗分离”、上下班迟到早退,早上上班办公室吃饭,学习开会玩手机,着装不规范,重大工作不请示不汇报,收文上报材料不及时延误工作。二是遵守审判执行纪律和规定不严。不遵守法官行为规范,言不文明,行不知止,庭审活动和诉讼服务行为不 规范,庭审形象不正,开庭不准时,科技法庭使用失常,法律文书上网不及时,裁判文书、案件质量不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冷硬横推”作风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工作满足于保持现状。对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不在状态、不细心、精神不振,敷衍塞责、工作不细致,效率低下,内部管理不够严格,不敢大胆管理,缺乏一抓到底的恒心、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对上级的新政策新要求掌握不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创新性;个别领导表率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充分,有的班子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和率先垂范还不够,群众基础不好,影响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不明显。四是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注意在公共场所政法干警形象,操守不正、品行不端。
在能力方面。一些干警工作能力弱化,责任不清,工作质量差,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学。不求上进,工作得过且过,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业务能力低,工作吃力。二是不想学。满足于现有学识见解和能力,习惯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工作有时满足于保持现状,要求不严、标准不高,进取意识弱化,工作前瞻性和创造性不够,一些工作推动进程较为缓慢,思想观念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三是不会学。学习中有时存在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情况。应付性学习、功利性学习,只求学过、不求学深,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差。四是言传身教不落实。老的 不教,年轻人不问,任由马儿跑,你不听教我不愿说,年轻人成长滞后,“汗水型”干部多、“智慧型”干部少。五是因循守旧,创新不够。服务保障大局中的着力点、切入点还不准,创造性偏低,办案方法简单,不善于总结类型化办案经验,遇一些重大疑案件就缚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慢作为,不注重细节,案件久拖不决,导致法院公信力下降。
在执行力方面。一些部门和干警对上级、党组、院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在执行打折扣,不执行、慢执行,只讲困难、不按时间接点抓落实,“永远在路上”。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没有站在法院全局一盘棋的高度看问题,重业务轻其他工作的思想存在,认为是务虚的工作,完不完成、什么时间完XX无关要,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法院整体工作危害---党委政府对法院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和工作的认可度差、地方绩效考核扣分项多、最终干警利益受影响,各方面工作得不到党委政府的支持。二是履职落实不到位。未能很好履行一岗双责,任务下达后,不研究不安排不落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致于一些工作滞后,影响法院整体工作推进,害人害已。比如:落实干警思想动态分析和谈心提醒教育制度、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案件的统计上报制度等;三是监督追责不到位。重业务、轻监管的思想仍然存在,重安排部署、轻督促落实的现象还未完全消除,满足于提原则性要求,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干 部不敢批评、怕得罪人,上下不得罪,左右留余地。对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通报至部门,未点名至个人,对小问题、倾向性问题未一针见血的指出,未严格追责,没起到及时纠偏的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和要求
把握形势——理解“四个更高要求”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从严管理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颁布施行,一批新的党内法规即将出台,全面从严治党按照标本兼治原则向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力度,进一步拧紧从严管理监督的“螺丝钉”。
二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决战阶段,对抓改革落实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司法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新的司法体制“四梁八柱”初步确立。要按照中央、最高法院和省上对司法改革的统一部署要求,确保完成司法责任制改革任务。司法责任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导向,一以贯之抓落实,锲而不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实现改革任务目标。
三是人民法院执法办案、服务大局任务繁重,对提升队 伍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对司法的要求更高更迫切。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法院干警的担当精神、职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四是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复杂以及干警现实思想问题增多,对加强班子和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无孔不入,司法领域始终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有些人打着“维权”旗号炒作司法个案,否定党的领导、诋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鼓吹“宪政民主”“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都是司法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具体反映。同时,深化司法改革涉及利益格局调整,部分干警心态比较复杂、疑虑担忧增多,保持队伍思想稳定的任务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狠抓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和法治信仰,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厘清思路——认真领会“九个把握”
一是把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省市法院院长会议部署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把握工作主线:迎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三是把握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大局、是基础,“进”是目标、是追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队伍建设主业,突出抓好重点任务,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上,切实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确保队伍不出事、案件不出事、安全不出事,防止发生影响稳定、影响大局的问题。
四是把握“五个过硬”总要求:做到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纪律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
五是把握队伍建设“三化”方向:坚持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
六是把握工作重点: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从严监督管理,推进司法改革落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
七是把握工作措施:强化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全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
八是把握工作效果:不断提高干警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履职能力水平、纪律作风素养。
九是把握工作目标:为法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人才支持。
突出重点——落实“工作任务”
中央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政法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新形势 下加强和改进政法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措施。我要按照各级相关部署要求,扎实抓好各项任务措施的具体落实,努力开创法院队伍建设监督的新局面。
1、认真落实《准则》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纲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要紧紧抓住落实《准则》这个纲,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动管党治党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一是抓好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关键。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一要深入开展党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的政治纪律学习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打牢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基础。把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作为根本准则,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把推进司法改革落实上升到遵守政治纪律的高度来认识,对中央、省上出台的改革政策措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允许妄加议论、消极观望、走样变形,确保改革政策落地落实。三要从一言一行抓起,坚守底线令行禁止。《准则》就政治纪律提出5个方面的明确要求,《纪律处分条例》作出18条具体处分规定,划出了不容逾越的政治底线。坚决纠正和制止发表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论、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传播 政治谣言等错误做法,切实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责任。
二是抓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个基础。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一要用科学理论来引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要用正确导向来推动,准确把握党管干部原则。三要用组织熔炉来锤炼,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引导党员干警在严肃的组织生活中提升精神境界,净化队伍环境。
三是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个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一要准确把握基本内容。在学的方面,要把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必修课”,继续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突出抓好《准则》《条例》学习教育。在做的方面,要引导党员干警对照“四讲四有”标准和“四个合格”要求,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组织纪律、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紧紧抓住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建好建强党支部。三要严格落实基本制度。研究制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的实施细则,把各方面要求具体化,防止随意化、走过场。
2、深化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队伍从严管理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深入推进从严治党、从严 治院,不断强化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要细化压实管理监督责任。要结合实际,健全管党治党责任的具体任务,构建起全覆盖、边界清、可问责的管理监督责任体系。二要加强经常性管理监督。从严管理监督队伍,重在日常、贵在有恒。要定期召开队伍思想作风分析会,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三要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增强制度执行力。无论是中央管党治党制度,还是法院内部的制度规定,都必须严格落实、认真执行。从严管理,不是能力、方法问题,而是立场、态度问题。要认真落实《问责条例》,对失职失责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切实纠正不愿抓、不敢管的倾向,以强化问责传导压力,推进从严管理监督落实。
3、坚持重心下移,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基层基础工作关系法院事业的长远发展。加强法院队伍建设,要着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一是努力提升教育培训水平。今年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开始正式实行,这对法官司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司法责任制和队伍建设实际,立足各类人员培训需求,努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一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指令性培训。二要注重实施精准化培训。把 驾驭庭审、证据判断和事实认定、适用法律、制作裁判文书能力作为重点,确保入额法官适应司法责任制要求。继续抓好分岗位职责设置培训重点,提升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综合保障能力。三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发挥和运用网络学院的功能与作用,提升教育培训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培训的精细化。四要结合本院实际,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地自主培训,满足干警多元化培训需求。
二是深入推进法院文化建设。要站在提升法院“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重视法院文化建设,以项目化方式推动文化建设,让干警通过法院文化活动教育,进一步坚定法治信仰、坚守职业操守,激发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要大力推进“书香法院”建设,普遍开展法院干警全员读书活动,提升干警职业修养、文化品味和道德情操,让法院文化建设成为法院审判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强化自身——切实注重“四项修炼”
今年队伍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艰巨。“打铁还须自身硬”。越是任务繁重艰巨,越要加强队伍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培育绝对忠诚的政治文化。一要带头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二要提升看齐意识和执行能力;三要注重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选任贤能重公道,涵养胸怀家国的职业情怀。一要提高知事识人的能力和境界;二要坚守以身许党的定力和正气; 三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和情怀。
聚集主责业务精,锤炼专研本职的专业精神。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想长远;二要善于求是、精准、科学;三要善于调查研究。
崇严尚实作风好,树立模范过硬的良好形象。
一要严自律;二要有韧劲;三要讲艺术。当前全省法院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要以时不待我的工作精神,锐意进取的扎实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我院争创“两个一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