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7:1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

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

一、复习旧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什么?

2、幼儿数概念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基数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4、幼儿园有哪些学习序数的游戏?

5、如何帮助幼儿认读数?

二、数的分合教育

(一)学生讨论关于数的分合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数的分合?

2.幼儿为什么要学习数的分合? 3.幼儿应掌握几以内数的分合?

(二)幼儿掌握数的分合的基本特点

教师结合案例“分解5个雪花片”讲解不同年龄班幼儿掌握数分合的特点。1.小班:完全不理解,胡乱分

2.中班:有可能理解,完成部分分合 3.大班:基本理解,熟练和有顺序

(三)数的分合教育目标 1.请个别学生来读目标 【大班】

①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②让幼儿知道一个数比它分成的两个数都大,分成的两个数都比原来的数小。

③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并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

2.教师分析目标中的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分合,懂得分成的两数之间的互换和互补关系。

(四)数的分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结合“5朵花的分解”、“6个水果的分解”案例来讲解数的分合的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2.师生一起来做“数的分合游戏” ①对数

“小朋友,小朋友,我来问问你,5可以分成4和几?” “李老师,李老师,我来告诉你,5可以分成4和1。” ②儿歌

老师:“一袋苹果一袋梨,苹果和梨共7个,6个苹果几个梨?” 幼儿:“6个苹果1个梨”。可以结合拍手动作进行。③举数卡

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老师也有一套。老师提要求:“我出一张卡片,你们找一张卡片,正好与老师找的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老师出示3,幼儿找5举起来„„ ④找朋友

每人10以内的数字卡一张,老师出示9,持数字卡4的幼儿去找一个持数字卡5的幼儿结为一组„„

三、数的加减教育

(一)学生讨论:

1.数的分合与数的加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幼儿应掌握多少以内的数的加减? 3.幼儿应该如何去学习数的加减?

(二)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 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3+2=5 5-3=2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5+2 2+5 5-1 5-4 3.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三)数的加减教育目标 1.请个别学生读目标 【大班】

①会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减的含义。

②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2.教师讲解目标中的重点:生活性、游戏性

(四)数的加减教育内容和方法 1.体验加减法含义

“桌子上有1个皮球,老师又拿来了2个皮球,那现在桌子上有几个皮球呢?” “请你把手里的2颗珠子放到盒子里1颗,看看你手里还有几颗珠子?” 加:“合拢”、“添上” 减:“分开”、“取走” 2.学习列加减算式

幼儿掌握了实物口头加减运算后就可以提出把运算过程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的问题,借此引入“加号”、“减号”、“等号”的表示方式,教幼儿用算式将活动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3.口编应用题

①边提问边引导幼儿解答。

“小明做了2朵花,又做了1朵花,小明一共做了几朵花?” ②引导幼儿分析:

“这道题讲了什么事情?” “题中告诉我们哪两个数?” “题中问了我们一个什么问题?”

四、观看有关数的分合与加减的教学视频

第二篇:业务培训讲稿: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培训主讲:宋丽娜

我们现在幼儿园的教材并没有把数学领域的内容做一个很好的归纳,特别是省编教材里面的数学内容很少,所以说为了开展好数学领域活动,让幼儿得到应该有的发展,同时也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幼儿园应该把数学科目做一个很好的整理,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些什么做一个归纳,以便数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涉及的六大块内容:(课件)

(一)感知集合

1、物体的分类:

◆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区别“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感知多“1”少“1”的关系。

(二)数概念 1、10以内的基数和幼儿的计数活动;◆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初步理解实际意义 ◆数的守恒

◆学习10以内相邻数

◆感知1—10的数列递增、递减的关系;

◆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含义 ◆学习目测数群;

◆学习10以内单、双数;,◆10以内数的倒数,接数和按群计数、环形数数和多种方法的数数; 2、10以内的序数

3、学习10以内的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4、加减运算

5、自编应用题,口头自编应用题。

6、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

(三)幼儿对量的认知

1、认识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

2、量的排序

3、量的守恒

4、自然测量

(四)对几何形体的认知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几何体):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五)空间方位的认知

1、以自身或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

2、空间运动方向: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六)时间的认知

1、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一星期七天的名称及其顺序;

2、认识时钟:时钟的长针和短针及其功用,认识整点和半点。

这就是幼儿园数学领域的六大块。那么这六大块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幼儿园之中,从孩子小班一入学,一直到他大班毕业,那么这些内容怎么让孩子在这六个学期来完成呢?针对此问题,我结合这次国培学习第五个专题中专家的理论经验来和大家重温一下。我先从小班说起,像小班上学期,最要接触的是下面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分类,分类就是像按物体的名称分类,如这是西红柿一类,这是胡萝卜一类,然后最后呢?这个分类可以上升到按物品的种类分类,像苹果属于水果类,像西红柿、芹菜属于蔬菜类,还有皮球,还有魔尺,它属于玩具类,这样来分类。

第二个就是要认识一和许多,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皮球,这是许多许多的皮球,这是一个小朋友,咱们班有许多许多的小朋友,第三方面的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你想刚刚入学的孩子,能够会1、2、3这样数出来,就是不简单。大家不要看这个很简单的点数,其实也是应该小班刚入学时很困难的一个阶段。曾经有一个家长说,你看我们的孩子,怎么上学了,给了他一堆苹果,问他这是几个?他1、2、3、4、5,几个?8个。这种现象我相信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是一个小班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一些简单的知识看似孩子已经会了,不用教了,在幼儿园就应该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他。

第四个内容应该是两个物体比较大小,像两种物品比较大小,红色的气球比较大小,像不同颜色的气球,这个红气球,跟这个篮气球比较大小,这个很简单的一个比较。

第五就是对形的一个认识,认识圆形和三角形,我们可以叫它图形宝宝、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等。第六个要完成的,就是5以内的数的点数。

第七个内容学习一一对应,一一对应好比说从简单的像一把勺子对着一个碗,一个小朋友对着一个小凳子,这样简单的来一一对应。

第八个内容应该就是配对的游戏,怎么配对呢?像一只手套找到另一只手套,一只袜子找到另一只袜子,或者是筷子去找碗等等。

第九就是空间的一个认识,就是认识上下,好比说我的上边是风扇,我的下边是什么?或者看着一个图上一个小凳子,凳子的上边是什么?凳子的下边是什么?

第十个内容应该知道一样多和不一样多,找出最多和最少的来。

第十一个就是认识并点数10以内的数,学会有序地进行点数的一个方法。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要认识并学会比较长短,知道最长和最短。像有三只铅笔,最长的是哪只,最短的是哪只,知道最长和最短就行了。

第十三个内容就是找相同与不同,学会有序的进行比较,那么小班下学期的内容,第一是学会1到10的顺数和接数,怎么叫顺数呢?就是孩子都会数的1、2、3、4、5、6、7、8、9、10,然后我会数到1、2、3,孩子会往下接着数4、5、6,他会接着数7、8、9、10这样的接数。

第二个内容,就是首先学习2、3的形成。第三个内容就是认识正方形。

第四就是认识正方形的前提下复习原来认识的圆形、三角形。第五是学习4的形成。

第六个内容就是复习比较长短,这个时候能够比较排列出四个物体的长短,能够在四个物体当中,比较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第七个内容是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的、最小的、并给它排序,由大到小的排序,由小到大的排序。第八个就是学习简单的按规律排序,像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往下接着排,像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桃子,这样往下排。

第九个内容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排序。

第十个就是按数量的多少来排序,最多的、最少的、最少的、最多的,按照多少来排序。第十一个是时间,像认识早晨和傍晚、白天和黑夜。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认识上下排列的序数,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最后是环形数数。

小班:

那么小班下学期的内容,第一是学会1到10的顺数和接数,怎么叫顺数呢?就是孩子都会数的1、2、3、4、5、6、7、8、9、10,然后我会数到1、2、3,孩子会往下接着数4、5、6,他会接着数7、8、9、10这样的接数。第二个内容,就是首先学习2、3的形成。第三个内容就是认识正方形。

第四就是认识正方形的前提下复习原来认识的圆形、三角形。第五是学习4的形成。

第六个内容就是复习比较长短,这个时候能够比较排列出四个物体的长短,能够在四个物体当中,比较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第七个内容是三个物体比较大小,最大的、最小的、并给它排序,由大到小的排序,由小到大的排序。第八个就是学习简单的按规律排序,像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往下接着排,像一个苹果、一个桃子、一个苹果、一个桃子,这样往下排。

第九个内容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排序。

第十个就是按数量的多少来排序,最多的、最少的、最少的、最多的,按照多少来排序。第十一个是时间,像认识早晨和傍晚、白天和黑夜。

第十二个内容就是认识上下排列的序数,第1个、第2个、第3个、第4个,最后是环形数数。中班:

下面再来说一说中班,到了中班可以说孩子学习数学的点比较多,像中班上学期:

第一要学习5的形成,将5以内数的不相等变为相等,形成就是添1和减1,大家都知道,4添上1是5,5减去1是4,好比说4个图形宝宝,和5个图形宝宝,变成相等的,可以拿上一个去,或者添上一个; 第二要学习二等分,二等分这一块,把一个物体平均的分为两半,第三,要学习认识长方形,当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它的特点和特征,我不多说,长方形相对于其他来讲,要多出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这个是比正方形要稍微困难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要认识梯形,这样就涉及到有一个学习图形分类,这个图形分类的时候,不受图形的大小、颜色、位置这些因素的干扰,能够正确的把图形分到它相应的位置去,就可以;

第四,要学习6、7的形成;

第五学习相邻数,相邻数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大家可以先学习2、3的相邻数,2、3、教给孩子之后,孩子们就会自己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后边的,有了这个规律,相邻数无非就是前边少1,后边多1,而且孩子有了这种点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学相邻数的时候很简单;

第六就是学习7以内数的守恒,守恒就是像不以物体的形状、大小、排列顺序为干扰,都能分出它都是7个,不受这些外在因素的干扰,能够数出来,好比说是一幅图上,叫他数有几只小兔子,这个小兔子有可能有的在蹦蹦跳跳的,有藏在草丛里面的,有藏在大树后面的,有的只露了一只尾巴的,有的只露一只耳朵的,就不受这种东西的影响,能把这几只小兔子给数出来,这就是学习数的守恒。

第七是学习单和双,单和双,并不是单数和双数,好比说一只鞋子和两只鞋子,一只鞋子是单,两只鞋子是双。一只筷子、两只筷子,手套、袜子这些方面来理解单和双,让孩子初步理解单就是一个的,不能配对的,双是都能配对的。当然不能教得孩子这么深,就是让孩子简单理解,什么是单,什么是双。第八就是趣味数数,可以学习有序的、有规律的点数这些东西,根据这些能力,去推算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数量,比如你可以给孩子一盘鸡蛋,这个鸡蛋是按照1、2、3、4、5、6的顺序排着的6个鸡蛋,那么把这其中两个鸡蛋,用一个东西盖起来的时候,把上一排盖起来一只,让孩子再数,一共有几个鸡蛋的时候,这时候孩子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推算出,这个纸下面是盖着一个鸡蛋的,是这样来推算生活中物体的数量,这样数数为以后小孩子简单的排序打下很好的基础,就是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孩子的推理、思考、逻辑性。

那么中班下学期的内容是对上学期内容的一个延伸,一个丰富。比如说中班上学期要学习6以内的相邻数,那么用原来掌握的方法,很容易的把10以内数的相邻数完成,这样就可以利用到生活中,比如说邻居的关系。再如图形守恒,原来上学期是完成了7的数的守恒,我们可以延伸到图形守恒,像是不管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孩子都会把图形找出来,这属于梯形,那是椭圆形,那是正方形,那是长方形,这个图形不受大小、位置,形状这些来影响图形守恒。然后时间上应该是认识今天是星期几,认识昨天、今天、明天,认识这些知识。大班 那么到了大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我觉得经过小班、中班这两学年的,四个学期的这种铺垫和了解之后,孩子的认知到了大班,是到了一个飞速的成长的一个阶段,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觉教大班的孩子之后,就会有填不满的一种感觉,你讲了孩子马上明白,就是孩子这种求知,学习是很飞速的状态。同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为小学做相应的铺垫,大班上学期要接触的,应该是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习数的组成,关于数的组成应该学到7或8的为好,再有学习不同层次的数数了,倒数,单数、双数的数。此外还要有立体图形的认知,首先要认知圆柱体和球体。到了大班下学期还要学习认识钱币,认识元和角,并知道简单的一个换算,好比一元钱等于10角这个简单的换算,还有的认识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再就是要区别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些东西,这都是在大班下学期所要接触的。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

下面我把我们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和大家一起重点学习一下: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教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发散性操作,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集体操作和个人操作。

操作方法可与分类、排序、比较、分合、计数、计量等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幼儿通过摸、画、剪、拼、排、贴、推、拉、投等操作材料活动,促进大脑积极思维,比如说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纽扣8粒,(课件)在幼儿在进行操作、摆弄中发现:有两个孔的红色圆纽扣4粒,四个孔的白色圆纽扣3粒,还有一粒最大的,正方形的,没有孔的绿的纽扣,通过一一排放成一行,就能数出纽扣的数目,并且感知纽扣的总数与纽扣排放的位置没有关系。还有,纽扣的排放方法很多,可以排成横行、竖行或者长方形、圆形等排列都可以,还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来排列„„从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分类、排序、计数、辩数等不同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皮亚杰说过“数学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阶段,而其最终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可见幼儿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整理数学表象,主动领会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数的概念。

二、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幼儿学习数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它能更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幼儿的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和谐。

那游戏法又分为:操作性数学游戏、情节性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运动性数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几种。当然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节教学活动都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像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比如在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中,我们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活动,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1个猫妈妈和许多的小猫,猫妈妈以游戏的口吻要求小猫们去抓老鼠,要求每只小猫爪一只,一只一只合并成许多„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着1和许多的数学概念。这类游戏一般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游戏,但是老师们在设计这类游戏时应注意情节的安排必须有助于幼儿更熟练地掌握数学初步知识,有利于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游戏过程不宜太新奇、规则不宜太复杂,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再如数学智力游戏,它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它能够极大的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有几个圆形、有几个正方形?(课件)两个图形相交,三角形中的都是红色的图形,正方形中的都是圆形,那么图外的红色圆形应该放在哪里呢?想一想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站在前面一味的枯燥的讲啊、教啊,可是孩子们呢?是不是感觉孩子们会的不是我们教的,不会的我们教也教不会,那我们为何不想一下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到该学的,我们也达到了教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适当的方法。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按照比较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简单的比较和复杂的比较。简单的比较是指对两个(组)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复杂的比较是指对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数或量的比较,复杂的比较是以简单的比较为基础的。按照比较的排列形式来分,也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两种。对应比较是把两个(组)物体一一对应加以比较。具体分为三种:(课件)

1、重叠式(如图)将一个物体重叠在另一个物体上,形成两个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进行比较数或量的不同

2、并放式(如图)把一组物体并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面,形成两组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数或量的比较。如将四颗红色心形 一一并放在四颗黄色心形下面比较。

3、连线式(如图)将图片上面画的物体和有关的物体、形状或数字等用线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非对应比较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课件)

1、单排比较(如图)将物体摆成一排或一行进行比较。

2、双排比较(如图)将物体摆成双排进行比较。

3、不同形式的比较(如图)将一组物体做不同形式的排列,进行数量比较。

第三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模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教案

教学班级:扬州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宿经贸高职办学点

主讲:陆广地 2012-9----2013-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绪论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 •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 学前儿童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

课程资源

参考书目: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李丹玲 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孙汀兰 网络资源:

学前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 浙江学前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上海学前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Age06.Web/

1、绪论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1.1.2社会的要求: 人才素质、幼小衔接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必要性: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

¡ª¡ª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思维的需要

¡ª¡ª抽象、逻辑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培养习惯的需要

¡ª¡ª任务和规则意识、兴趣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现实性: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果

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

始于动作、借助表象、丰富体验 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2.1目标制定的依据:人、社会、学科 1.2.2目标层次

(1)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2)培养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

(3)发展思维

1.2.3目标维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活动名称:感知8、9数量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小班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中班

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大班

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和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3.1内容选择的要求

符合目标要求

学科内容体现启蒙性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社会要求

1.3.2内容领域:集合、数、空间与形体、量 1.3.3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

小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颜色、大小、形状、长短)进行分类

2、学习比较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并对3以内物体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能在对应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感知多、少、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相似物体

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

9、在教师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中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⑴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粗细、厚薄、宽窄、轻重)进行分类和按量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 ⑵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形成数的概念

⑶学习对应比较法,初步具备数目守恒(不受外在影响正确判断数量)⑷认识相邻数,形成自然数列概念 ⑸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

⑹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具备初步图形守恒观念,初步感知图形间简单关系并进行图形建构

⑺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按指定方向运动 ⑻认识昨天、今天、明天

大班数学教育的内容

⑴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和自由分类,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⑵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体验序列传递、可逆、双重性

⑶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二、四等分),学习自然测量。⑷学习倒数、接数和按群计数。

⑸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互补与互换 ⑹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⑺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及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⑻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口头自编应用题,理解+-=。⑼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区分平面与立体图形 ⑽能区分左右方位,会向左、右运动

⑾认识时钟,知道整点和半点;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几和四季 ⑿认识人民币

集合

1、物体的分类

2、认识¡°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数 1、10以内基数 数的含义

相邻数

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数的守恒 2、10以内序数 3、10以内数的组成

4、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5、10以内的加减法(动作、表象、符号)

6、理解、创编口述应用题、算得数

空间与形体

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2、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3、空间方位(自我中心→客体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

4、空间运动方向: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1、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

2、量的正、逆排序

3、量的守恒

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5、自然测量

6、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认识星期几和四季

7、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

8、认识货币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途径,即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

2.1.1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教学、正式的数学活动)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

2.1.2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特征:

有目的、有计划 内容专门指向数学 面向全体 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系统和顺序性的保障

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

数学区角:好玩的贝壳

目的: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准备: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

玩法: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 2.按数序排列贝壳。

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

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5.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 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 塑料小陀螺 纸花瓣 长方形小积木 风车 球形插塑每组一份 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1.出示五种不同的物体,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吗 小陀螺会怎样(会转动)其他四种物体都会转动吗(不会 有的会 有的不会)2.幼儿预测结果

请把你们认为转动的或不转动的想法记录在表上的第一 行的格子里.(有的用0表示转动 用×表示不转动)3.幼儿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记录 4.讨论记录结果

谁来说说刚才玩的结果和原来开始认为的一样吗 5.找找生活中转动的物体

6.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现象.(延伸:制作风车 认识顺时逆时转动)

案例

有一位母亲要她5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家里经常是4个人吃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30甚至更多 开始:

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来回4趟

案例

当他5岁3个月16天时

第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续了6天

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平时多了一个盘子

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到有一个盘子空着时

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经放在盘子里的4条餐巾收起来,放回碗橱里,然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5次才完成任务

案例

第二天,没有客人了

他仍旧走了4次,这样做了5、6天

他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

十天后的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

他仍像往常一样分发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巾。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

解读

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

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成人往往隐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1)操作法(2)游戏法(3)比较法

(4)启发探索法(5)讲解演示法(6)讨论法

(1)操作法

操作法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经过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

分类:验证性、探索性 组织形式:集体操作、个体操作

注意:明确目标、创设条件(物质、时空)、细化规则、强化指导、及时评价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种方法。

分类:操作性、情节性、运动性、竞赛性、感统性(奇妙的口袋)、数学智力游戏

以上哪一个水果能使第3个天平平衡?

有A和B两个汽车站。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用8根火柴摆成小鱼的图形(如图1)。请你移动其中的3根火柴,使它进行180度转弯(如图2)。想想看,应该怎么移动?

(3)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引导幼儿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找出数、量、形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分类:简单和复杂(2以上)

对应(重叠、并放、连线)和非对应(单排、双排、不同排列形式)

注意:充分观察、亲自动手、启发引导

简单与复杂比较

对应与非对应

并列

连线

双排比较

不同排列形式比较

(4)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自然测量)

注意:侧重启发、配合操作、善于提问、独立探索、面向全体、个别对待

(5)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幼儿演示实物、教具,并配合口头讲解,将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教具科学

(6)讨论法

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引导儿童有目的、探讨性地主动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一种多边活动,涵盖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等。

分类:随机性和有计划

辨别性、修正性、交流性、归纳性(球与圆柱)注意:操作为基础、重过程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2.3.1 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系统性、科学性、互动性 2.3.2 活动方案的要素

活动名称、年龄段、活动领域、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

活动名称

在现有的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

1、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如《学习7的加减》、《认识序数》等从名称上即可以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

2、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给数字口袋送礼物》(其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盖印章》(其目标是让幼儿体验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知道数字1~5表示的实际意义),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

《送片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活动目标

依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教学实际

内容:学习内容的要求、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三维:认知、技能、情感 目标可操作 第一人称 例《复习5的组成》活动目标:

1、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如将5分成1、4,2、3,3、2,4、1)。

3、积极地参与评议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习经验、幼儿经验 情境准备:教具、学具、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环节: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 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

给予充分的自由时空

恰当的引导,系统化

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

3.1 集合的基本知识

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3.1 集合的基本知识

(1)集合的含义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集合里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互异、无序性。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情况,可把集合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合和空集。(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韦恩)、描述(3)集合的关系:包含、相等

(4)集合的运算:交、并、差、积

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辩数(能辨别出两堆不同数目物体的多少)认数(瞬时内凭直觉说出物体数目)点数(能逐一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2)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幼儿形成数概念(计数)的前提(手口一致)(3)渗透集合思想,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

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

3.3.1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特点 3岁前:泛化笼统的知觉

3岁后:感知有限集合(边界)4岁左右:感知集合元素

5岁以后: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1)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2)初步形成集合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进行比较(3)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小班:

(1)知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2)体验¡°1¡±与¡°许多¡±及其关系

(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或集合的子集(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

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

中班:

(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做集合和排列 大班:

(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3.4.1 区别¡°1¡±与¡°许多¡± 3.4.2 求同 3.4.3 分类 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 3.4.5 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

3.4.1 区别¡°1¡±与¡°许多¡±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与¡°许多¡±

(2)寻找生活中的¡°1¡±与¡°许多¡±

(3)¡°分¡±与¡°合¡±的操作

3.4.2 求同

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

(1)按标记求同

用某物体或其属性做样子,找出和它全等或有相同属性的东西(2)排除法求同

3.4.3 分类

¡°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1)按外部特征(2)按内部属性

(3)按数量和逻辑关系

(4)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5)层级分类(6)自由分类

层级分类

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

自由分类

分 类 后 的 形 式

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确定是否一样多(配对)(1)关系配对(2)做等价集合(3)等量配对(4)变成一样多

3.4.5 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

儿童思考讨论:边上的红三角形应放在哪?

1.第一阶梯: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

2.第二阶梯:形象表征认识维度,即表象水平3.第三阶梯: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

4、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4.2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4.1.1 有关数的概念

4.1.2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

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1.1 有关数的概念

1、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2、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

3、数的组成: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其实质就是总数与部分

¡¯数及部分数之间(即三个数群之间)的等量(B=A+A)、互补¡¯¡¯¡¯(B=(A-n)+(A+n))、互换(B=A+A=A+A)

4、计数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计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物体的数量。计数活动的实质: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集合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计数活动的结构(1)计数内容(2)计数动作

计数内容

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口头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

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一一对应。

说出总数是指按物点数后,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量。

计数动作

计数活动的动作主要有手和语言的动作。发展过程如下:

动作水平上的点数 有声的语言动作

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 无声的默数

4.1.2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1、一般过程:具体→抽象、感性→理性

基数→序数→数的组成

2、年龄特点:

(1)3岁前:数前准备阶段(感知集合元素与对应)(2)3¡ª4岁: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3)4¡ª5岁: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以上:数的运算初期

3、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

计数能力、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数的组成

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把握客体数量

① 对数量有笼统感知,不会区分不明显的差别 ② 会5以内点数,无法说出总数(即无数群概念)

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

1、点数后能说出总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计数能力(10以内)

2、能按数取物

3、出现数的守恒现象

4、逐步认识数间关系

数序观念(相邻数)、比较数目大小,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

5、开始简单的实物运算

数的运算初期 1、10以内数大多能保持守恒

2、表象运算→符号运算

3、基数、序数、运算能力进一步发展

本阶段是学前儿童数概念的飞跃期,教育对其有直接影响

数—— 小班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数—— 中班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认识1-10的数字 数—— 中班

(2)感知10以内的数序,在数量比较的基础上理解相邻数关系。数—— 中班

(3)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数—— 大班

(1)学习进位计数,并用多种方式计数和估数。数—— 大班

(2)认识单双数,理解自然数序中的数量关系,学习顺数和倒数。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P177)

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中班:

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ª10。大班:

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顺、倒着数的有关事例。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3、知道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

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3、数的组成

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

(1)计数

(2)相邻两个数的比较、转换和形成(3)按范例、数求同、分类

(4)数的守恒(与物体、颜色、形状、大小、摆放形式无关)(5)接数和倒数(实物、卡片、顺口溜、倒接数、接龙)(6)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复习、观察、比较、讲解、游戏巩固双重性

(7)序数及其与基数的关系

表示事物次序:物体(或事件)与数词进行¡°配对¡±

标记序数位置;明确起始点和方向 基数与序数相联系:用计数方法确定序数

学习相邻数活动 学习相邻数活动

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

(1)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认读数字

计数、出示数字符号、形象记忆、跟读、比较区别、练习

(2)建立数字外形与数量的联系

写字常规教育、示范讲解、书空、试写、书写指导、讲评)

3、数的组成

目标:数的分与合;数群关系 教法:

操作的基础上讲解演示(口头对数、儿歌、找数(举数卡、找位置、找朋友)、涂色)

引导幼儿探索互补与互换规律;

组成规律迁移运用到新组成的学习注意事项:

先感知数;分、合同时讲;语言准确

学习3的组成

4.2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4.2.1 有关数运算的概念

4.2.2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发展特点 4.2.3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教育要求

4.2.4 学前儿童数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2.2 学前儿童10以内数运算的发展特点

实物加减 口头应用题 逐一加减 加法 符号运算 式题 数群加减 减法

4岁以前: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但他们却能解答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

4岁-5岁: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的方法是逐一计数 5岁-5岁半:能将学到的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的运算中去,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6岁: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摆脱了逐一加减的水平,达到按数群运算的程度。

1.第一阶梯:动作水平

2.第二阶梯:表象水平3.第三阶梯:概念水平

数—— 大班

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2.4 学前儿童数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实物加减

2、列式加减

3、自编口头应用题

实物加减¡ª加

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头应用题

分析题意帮助儿童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讲出得数,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实物加减¡ª减

借助直观教具编出口头应用题

分析题意帮助儿童理解加减含义并确定运算方法 讲出得数,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列式加减¡ª认识加、减、等号

结合教具编出应用题引导儿童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分析题意:已知数、算出的答数 分析运算方法:加、减、等号

列式计算练习

列式加减¡ª零和得数为零的列式运算

0像鸭蛋 0表示没有

3、自编口头应用题

(1)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儿童分析应用题的结构

情节

口头应用题 已知条件

数量关系

未知条件 一件事,两个数,一个问题(2)儿童编题

模仿描述、模仿编题、独立编题 教具引导;看图编题;算式编题; 实物数字编题;数字编题;自由编题-4 = 7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需要爱演讲稿(定稿)

教育需要爱

大三班

(郝清海)教育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教育更是需要爱心和耐心,来温暖来呵护,每一颗颗童稚的心灵。

(共同)晨光中我们用微笑迎来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暮色里,我们将一天的疲惫隐藏,目送孩子们安全离去的背影。听惯了清晨声声的问候,看惯了傍晚灿烂的笑脸。是颗颗纯真的童心让我们时刻荡漾着母亲的温柔,是一个个调皮的行为让我时而露出严师的表情,深深的体会到了,做一名幼儿教师的不易和光荣。

(王丹)我做为刚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名老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刚开始可以学习老师的带班经验、区域创设、教学经验等,但是我觉的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孩子们相处,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爱他们,想让孩子爱我尊敬我,就要爱他们,尊敬他们。(张丽花)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地再学习。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瓶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有这一桶水,必然会有给光的时候,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口泉,泉涌不断而且清澈甘甜。而成为泉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读书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你可以“偷偷的学”学习的其他途径还有网络学习,杂志学习,教研学习,参观学习等等,自己注意平时的积累,随时总结和反思,不断的丰富自己头脑中的理论。(郝清海)幼儿教师最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除了想让他学到一定的知识,养好习惯,懂得道理以外,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孩子安安全全、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那么能否满足家长最大的愿望?就取决于我们幼儿教师有没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我们爱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成人心里,不自觉的会喜欢某一种孩子,但是做为老师我们要理性的爱每一位孩子,当孩子有坏习惯时老师要有原则,班级需要建立常规,班级常规培养好,可以减少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培养常规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且在孩子知道自己做错后也要抱抱孩子,让孩子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影响到心理健康。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就是这份激情感到无比神圣与自豪。因为-----我就从事着“绿叶的工作”

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想我会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这份执着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定。今天,、光明正大的学,面对面请教等等,除了向老师们请教,我站在这里

第五篇:《幼儿园科学教育》简易讲稿(范文模版)

幼儿科学教育讲稿一、四种类型的幼儿科学活动

观察认识型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型活动。

1、观察认识型活动

第一,分类:物体观察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第二,目标: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第三,指导要点:

利用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对观察对象的操作、摆弄,将观察和操作相结合,以全面地观察事物,并了解观察对象的变化。

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发现。

指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如;糖怎么不见了? 草长在哪里?

2、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一,目标:科学好奇心、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方式:演示——操作式;自由——引导式;猜想——验证式。第三,指导要点:

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

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

引导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注意实验材料在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实验中的发现。

组织幼儿就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开展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幼儿解释实验的结果。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如;物体怎样下落? 有趣的弹簧玩具;沉浮。

3、科学讨论型活动

目标:表达交流技能、科学知识与经验

设计思路三类: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指导要点:

避免把科学讨论活动变成灌输科学知识的课堂。

建立民主的课堂;

帮助幼儿利用多种手段特别是艺术的手段表达他们的科学认识,使科学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而不致成为知识的堆积。

可以利用视听媒体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眼界。如:我们需要干净的河水;茶叶是树叶吗?

4、技术操作型活动

目标:技术操作能力。

设计思路: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和工具;科技小制作活动。

指导要点:

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制作材料。

使幼儿明确科技制作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

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如:我让电筒亮起来、我们也会造纸。

二、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主题性的区角、日常性的区角、集体教学中的区角。

第一,特点:

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

以材料为中心组织学习目标和内容。

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

第二,价值:

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整体发展。

展现幼儿自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

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张扬幼儿的个性。

第三,设计要求:多样性、层次性、结构性。

三、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四、游戏中的科学教育

1、科学探索与科学游戏的区别:

前者:目的性较强,有任务,顺应为主,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

后者:好玩,没有要解决的问题和任务。同化为主,巩固对已有科学现象的认识。

2、价值;自由的心态中学习科学。玩中学科学。轻松的心态中学习科学。

3、指导原则: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游戏的活动性。

4、分类:A感官游戏:视觉游戏、听觉游戏、触摸觉游戏。

B操作游戏、C情景性游戏、D运动性游戏、E竞赛性游戏。

如科学玩具列举:

拖拉玩具、敲打玩具、发条玩具、惯性玩具、电动玩具、声控玩具、光控玩具、遥控玩具、电子玩具、建构玩具。

五、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1、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黄豆为什么蔫了?泡在水里的蚕豆怎么了/

2、种植和饲养活动。养兔趣事。

3、远足活动

4、偶发性科学活动。

——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下载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数学教育讲稿(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大全]

    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精选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浅析论文(范文大全)

    幼儿园数学教育浅析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 一、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幼儿园数学教育》读书笔记 很长时间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了,借着这个寒假有点时间,我静下心来,想好好读读这本《幼儿园数学教育》,也许是因为从小喜欢数学的原因,在幼儿......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是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目标的确立可以明示教育活动的方向,引导教育活动的设计,确立教育活动的评价依据等,因此,在数学教育中......

    幼儿园讲稿(★)

    纪录片《幼儿园》讲稿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分别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和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在片中,......

    教育讲稿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同学们加入这个新集体,我们带着对幼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全体师生心......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5篇材料)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