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4 18: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六年级下册课外知识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2、《三亚落日》:三亚,海南岛,中国南海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出版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倪焕之》是新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散文集有《脚步集》。早期童话集《稻草人》,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鲁迅曾指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4、《卢沟桥烽火》:卢沟桥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937年7月7日在这里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

5、《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聂荣臻革命家、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日本人称他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十大元帅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6、《三打白骨精》:选自明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明代小说家。《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元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的神魔小说,人物有明察秋毫的孙悟空、慈眉善目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故事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美猴王出世。

《水浒传》明代施耐庵著,人物有急公好义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侠肝义胆的林冲。故事有:林冲雪夜上梁山、武松血溅鸳鸯楼、三打祝家庄。

《三国演义》明代罗贯中著,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人物有: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故事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关羽单刀赴会。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著,又名“石头记”。人物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超凡脱俗的贾宝玉、八面玲珑的王熙凤。故事有:黛玉葬花、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7、《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山东省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我们学过她的作品有《夏日绝句》等。

8、《渔歌子》:唐代词人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作品多描绘水乡风光、渔父生活,词风清新质朴,表露其淡泊情怀。

9、《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我还知道类似的寓言故事有《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等。

10、《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演讲也叫演说。演讲的内容一是要完整,即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二要层次清楚;三要灵活。

11、《最大的麦穗》文中的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临终前留下一句名言: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他的著名弟子有柏拉图等。

12、《夹竹桃》作者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学界泰斗”。2004年4月,93岁的季羡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13、《莫泊桑拜师》法国作者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篇,代表作是《羊脂球》,作品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14、《理想的风筝》作者苏叔阳,当代作家。作品有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电影文学《夕阳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

15、《孔子游春》:文中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他曾经整理过《诗》《书》《礼》等古籍,编写过《春秋》,孔子的言论收集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16、《石灰吟》明代作者于谦,有《于忠肃集》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还有 《墨梅》元朝作者王冕,靠自学成诗人。诗画皆负盛名,尤擅画梅。著有《竹斋集》。

六年级上册课外知识

1、《郑成功》:课文时一篇历史故事。郑成功,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飞

郑成功

林则徐

张自忠 戚继光

霍去病

史可法

刘仁轨。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代表作有圆舞曲、钢琴协奏曲、前奏曲、奏鸣曲等。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作者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的诗被推崇为“史诗”。爱国名篇《春望》《月夜》等。

《示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爱国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和库尔班节等。傣族,泼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蒙古族,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七八月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满族,满族饮食文化是“满汉全席”。朝鲜族,传统风味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

5、《最后的姿势》:谭千秋,汶川地震时为救四名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是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还有张米亚老师、袁文婷老师为就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6、《船长》:作者维克多 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喜剧。他的诗歌有《惩罚集》,长篇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7、《小草和大树》:

《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阶级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她的小说还有《谢利》《维莱特》等。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丽的的《呼啸山庄》、安恩的《艾格尼斯.格雷》同一年问世。

8、《轮椅上的霍金》:斯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宇宙之王”。撰写了《时间简史》。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9、《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者杨红樱,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了“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笑猫日记系列》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的反响巨大。《男生日记》中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被选进了中国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并荣获2003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图书馆必备书,她的作品深受中小学生喜爱,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海峡两岸童话一等奖”等十余个奖项。2010年,杨红樱以25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引起广泛关注。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鲁滨逊飘流记》讲述了遇险的航海商人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获救返回故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热情洋溢地赞颂了鲁滨逊不畏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他既是一个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家,又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实干家。鲁滨逊的故事颂扬了劳动,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勇于创造,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等。

10、《姥姥的剪纸》: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剪纸又称“刻纸”。贴在窗户上叫窗花。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

11、《牛郎织女》:民间故事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的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四大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12、《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起源于安塞一带的民间广场舞艺术,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朔州《踢鼓子秧歌》,胶州《秧歌》等。

13《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陈忠实,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信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背高原,关于一个人的回忆》获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14、《草原》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表现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奋斗与挣扎,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的《茶馆》为建国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主要作品还有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等,剧本《方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

15、《麋鹿》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等。

16《给家乡孩子的信》:作者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抗战三部曲);中篇小说《寒夜》,散文集《随想录》。一位诗人在《敬寿巴金百岁》中这样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情深意。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17、《钱学森》:钱学森,浙江杭州人。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人民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

18、《詹天佑》:詹天佑,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鞋匠的儿子》: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政治家,第16任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其总统任内,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期间签署了《宅地法》和《解放宣言》。但就在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不幸遇刺身亡。他是第一位遭到刺杀的美国总统,更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伟大总统。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最新版5美元纸币正面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林肯已成为世界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23课资料4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人与海鸥就像——(生接说)亲人一样。亲人,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

二、解决问题

1、师:然而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愿望: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清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一找相关的段落。

师: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指生读15,16,17段。

2、师:真是意想不到啊!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部分,15——19自然段,看一看哪里能体现出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关键词句,批注你的理解和体会,再与同桌交流。

3、交流汇报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预设①:从“突然飞来”感到海鸥以为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许多天没见老人,于是没等老人的呼唤它们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

②:“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描写了海鸥当时的状态,体会海鸥一定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非常惊恐、疑惑、悲伤。

(师: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这是一群令人震惊的海鸥。这是对海鸥的什么描写)

③:“大不一样”而不是不大一样,看出它们与以前的表现非常不一样,此时的鸣叫不再代表是喜悦而是哭泣,它们的翻飞不再是欢快而是悲伤。他们可能在呼唤老人“您怎么这样了,您怎么不动了呢?”一声一声呼唤老人。

(师:你读的真仔细。看出你已经被海鸥的举动感动了,读出你的感动来)

④:鸣叫是为亲人的离去而哭泣。

师指导朗读: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生读。

师:我分明看到了一只焦急热切而又悲伤的海鸥。同学们, 海鸥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亲人)啊。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生齐读)师: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亲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预设①:从“急速扇动翅膀中的急速”一词感到海鸥焦急、急切的心情。正是老人对他们无私的爱,才换来的啊!海鸥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焦急啊,他们多么想早一点来到老人的眼前啊!

②:“轮流飞到”感到有谁在指挥。(此时,你想到了什么?)电视上见到过的情景„„感到海鸥也有人一样的情感啊,可见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③:瞻仰,是恭敬的观看。此时感到海鸥们对老人那么尊敬。

④:从“亲属”一词感到海鸥完全把老人当做亲人。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你能读出这种焦急、这种尊敬吗?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指生读。评价:老师体会到你的焦急了。

师:老人与海鸥虽不是亲人,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①: 从“纷纷“一词,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所有的海鸥心情都是一样的,都是非常悲伤。

②: “站成了两排”“肃立不动”这是海鸥当时的一个动作描写。这让人太意想不到了。海鸥也像人一样,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也许知道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而对老人的遗像,他们知道似乎再说什么老人老人也听不到了。于是默默地肃立,那么安静。只有在心里表达对老人无尽的思念。

③: 海鸥完全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了,它们在为老人守灵啊。从中再次感受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你能读出海鸥的这份深情吗?

生:自己读一读——指生读。

师: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一读吧。

师: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同学们,我们再次体会一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深情吧。

师生对读:同学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老师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师:同学们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交流。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一段值得大家好好体会,谁有信心先读一读这段话。(一生读)预设:

①: 作者把海鸥当时的异常举动比作炸了营似的,描写的很形象。从中体会出海鸥当时是那么激动,他们很怕老人的遗像被拿走,他们是那么不舍得老人。海鸥的举动太让人吃惊了。

②: 从“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体会出海鸥们此时的悲伤心情,他们在大声的痛哭,他们用自己的翅膀挽留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念!对老人的离去他们是那么的不舍得啊!

③: “旋涡”的意思是液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行。“飞动的白色旋涡”感觉当时海鸥是那么多,飞的那么快。他们把老人的遗像围得那样紧,以致形成了旋涡,他们多么想再看老人一眼啊!多么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啊!体会出海鸥是那么焦急、不舍、伤痛。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能换成“飞吗?”(自己想一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看来,这两“扑”含义很深,情意更重,写作时,我们也要向作者学习,用词反复推敲,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这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生:自由读——指读——评价。

师:同学们, 几行文字中涌动着的是海鸥几多的真情啊!——齐读本段。

4想象说话

(课件)师:人鸥情深何忍别。海鸥们似乎知道它们再也看不到老人慈祥的面庞了,再也听不到老人亲呢的呼唤了,再也感受不到老人企盼的眼神了。面对即将被拿走的老人遗像,它们大声鸣叫着,这声声呼喊,如泣如诉。它们会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说话①亲人一路走好

②责怪。你怎么就这样就走了呢 ③回忆。

④亲人啊!为什么不理我„„

5省略号

师:我们收走了遗像,海鸥却久久不肯离去。文章18小节只有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它表示什么?

预设:作者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要写。海鸥对老人无限的眷恋„„

师:六个小小的圆点包含着作者太多的情意,太多的感慨,无法用语言去诉说。是作者未尽的语意。此时无声胜有声。

6结尾

师:我们真的愿意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海鸥的话老人一定听到了,海鸥的心老人一定明白了。

是的,老人的心里——(生齐读)一定是飞翔的鸥群。(课件)

7、感情升华朗读

师: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这份令人震撼的深情吧!生齐读15—18段

8、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呢?

师:正因为老人生前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所以才会有海鸥意想不到的举动。(板书)

三、归纳概括

1、师: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2、师:那么作者如何把这份深情写真实,写具体?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想好了,与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抓住老人的动作、外貌、语言描写,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引导结合具体句子谈谈。)

师: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正是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海鸥那异常举动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了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到自己习作中。

四、拓展应用

1、如今,在翠湖边,市民自发为这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修筑了一座铜像,以表达昆明人对他永远的纪念。此时,假如你就站在美丽的翠湖边,面对遗像中的老人,面对知恩图报的海鸥,面对围观的群众和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课件:我想对老人深情地说:

我想对海鸥深情地说:

我想对围观群众深情地说:

我想对地球上所有人与动物深情地说:

要求:写出你想说的四句话。同桌互说,选说交流

3、师: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老人与海鸥带给我们的震撼。只有人爱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爱人,我们这个地球才会永远充满爱,永远和谐。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小诗与大家共享。(出示小诗:永远在一起)大家推荐一个咱班朗读最好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生:配乐朗读。(后部分对读)

六、生成创新

1、师:到这里,课文学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预设:海鸥如今的生活状态?海鸥的具体相关资料„„

2、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一查有关海鸥的现状,写一份调查报告:今天的翠湖红嘴鸥。

(2)也可以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曾经发生在你和动物之间真实的感人故事。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思品资料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1

一、填空(26×2+2×3=58分)

1、克隆就是(复制)。

2、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和科技有关的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3、“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4、清朝末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5、北京原名(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义勇军进行曲 》。

6、“奥运会”全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它起源于(古希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共获得(51)块金牌,金牌总数排在世界第(1)位。

7、“月亮之国”是印度,“樱花之国”是(日本),“高山之国”是(尼泊尔),“岛屿之国”是(印度尼西亚)。

8、“四大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印度)、(中国)。

9、“西方文明的摇篮”是(希腊),“艺术之都”是(巴黎),“音乐之都”是(维也纳),“国际大都会”是(纽约)。

10、每年的8月9日被定为“国际土著人日”,每年2月21日是“世界母语日”。

二、连线(12×1=12分)

1842.08.29 南京大屠杀 林则徐 “神舟五号”

1860.10.18 《南京条约》 邓世昌 “虎门销烟”

1921.07.01 火烧圆明园 孙中山 “黄海海战”

1931.09.18 中国共产党成立 彭德怀 “辛亥革命”

1937.12.13 “九·一八”事变 邓小平“百团大战”

1949.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杨利伟 “改革开放”

三、简答(5×6=30分)

1、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请你谈谈自己身边的变化。

答:① 180年代买东西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等;

②往日人们穿的衣服色调、式样单一,如今衣服花色样式丰富多彩; ③过去几代同堂挤瓦屋,如今宽敞舒心住平房。

④健身器材水泥路,新农村建设在身旁。吃好穿好精神好,生活愉快多健康。

2、谈谈我们身边的文明和礼仪。

答: 身边的文明: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身边的礼仪:团结同学,尊敬长辈,遵守秩序,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

3、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

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时候,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电脑辐射,农药残留。

4、写出中国与邻国交往的事例(至少三件)。答: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东南亚;

③唐僧西天取经。(“西天”者,天竺也。即今印度。)④中日韩三国围棋擂台赛、锦标赛。

5、写出四个世界闻名的节日,并说说你对其中一个节日的了解。

答:日本的樱花节,美国的感恩节,穆斯林的开斋节,巴西的狂欢节,西方的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圣诞老人。)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2 一.填空题。

⒈假如你去储蓄所或乘飞机出行,在取款台前和安检入口处都有一道黄色的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米线”。⒉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冰毒等能够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危害有目共睹,打击种毒、贩毒、吸毒,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任务。

⒊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⒋写一写戒酒、戒烟、禁毒的宣传标语: 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⒌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在沈阳市的上空都会响起撕心裂肺的警笛声,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1931年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⒍列举三个为祖国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

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⒏奥运会上,许海峰首夺奥运会金牌,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⒐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的北京举行。

⒑卢浮宫有三件镇馆之宝,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像都是古希腊雕刻作品中的杰作,《蒙娜丽莎》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稀世名画。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B)

A 毛泽东 B 邓小平C 胡锦涛

⒉(C)是日本民族最珍爱的传统服装。A 西 服 B 唐 装 C 和 服 ⒊为了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交往,(C)七下西洋。

A 郑成功 B 张 骞 C 郑 和

⒋(A)是法国的首都。A 巴 黎 B 伦 敦 C 莫斯科 ⒌有着“音乐之都”之美称的是(B)

A 雅 典 B 维也纳 C 悉 尼

二、连线题(时间与事件连线)

1931年9月18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三元里抗英 1841年5月29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 1894年9月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 甲午战争 三.名词解释。⒈“五四“爱国运动

当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时,一群年轻人肩负起了救国屈辱的重任。1919年5月4日,他们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⒉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林则徐亲自指挥监督销毁鸦片。销毁鸦片的行动进行了二十多天。四.回答问题。⒈吸烟的危害是什么?

吸烟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影响,还可能导致脱发、听力下降、骨质疏松,导致多种癌症及心血管病,降低免疫力。

⒉爱国人士闻一多写的“七子之歌”里指脱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分别是哪几个地方?

爱国人士闻一多写的“七子之歌”里指脱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7单元备课资料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安排了《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和《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四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求知的过程、方法以及重要意义。

《古诗两首》,选取了我国南宋时期两位著名诗人陆游和朱熹教导世人读书的心路历程及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

《学与问》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两则故事分别讲述了在求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学好问,将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教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从小就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大自然的文字》则是一篇生动的说理文。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自然变幻无穷的历史进程。瑰丽神奇的大自然到处都是学问,人们只有对大自然有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才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更好地创造生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读报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报纸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报纸我们能获取丰富的知识。作者在文中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报,读报要注意什么问题?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方法及重要性,让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以灌溉其心灵,陶治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背诵《古诗两首》。2.学会本单元课文中的13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2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

5.通过语文与生活,让学生了解“煮书”的含义及“煮书”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6.诵读与积累:旨在让学生理解古今贤文的基础上,懂得读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7.在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自己喜欢的书,在推荐中学会表述自己的理由,学会推荐图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8.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三、教学重点:

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本单元教了许多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方法,更要把这些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主动地学习,勤学好问,爱读报,会读报,养成在自然中、生活中留心学习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达到自由写作,发表自己的感想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学与问》 2课时 《大自然的文字》 2课时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课时 《习作7 》 2课时 《练习7》 2课时

22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陆游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朱熹写的<观书有感>》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三、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经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e评价e再读。

(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投影片:

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质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

(4)练习背诵。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

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3、练习书写。

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

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

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

教学后记:

23学与问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指名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熟读课文

四、课后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问的?

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4、指导朗读。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6、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7、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自由读第四段,完成练习。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时期的沈括是个(),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2、交流上述问题。

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齐读

5、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 郑燮(xiè)(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五、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附 板书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 成为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教学后记:大自然的语言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告诉了自然界中的气候、气象的变化鱼鳞上的圈圈、“三叶虫”、“庐山漂砾”则可推算鱼儿的年龄,推知史前地质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宋生动而有情趣《大自然的语言》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一、教学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三、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聆听,去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初读诗歌。

读书要求:把每节诗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抽生接读课文,集体评议:是否正确流利,是否有节奏。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观察板书,问:同学们发现了吗,大自然的这些语言都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归类)

6、师叙述:瞧!大自然的语言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妙不可言,释词。)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师叙述:大自然这些特有的语言,到底“妙”在哪里呢?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类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求:①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②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让听的人体会到“妙”。

2、检查:抽生回答,朗读。(利用句式引导朗读)

3、出示句式,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由读文,体会。

4、大自然用这些语言和我们说话,它真的说了吗?(生答)但是,我们一看到这些东西,就知道它向我们表达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 —— 妙不可言。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语言呢?(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分男女读①⑨小节。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平时是不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生自由汇报)

2、师补充(课件出示)

3、能仿照诗歌再编一节吗?组成四人小组,编一编。

4、交流,汇报。

5、师小结:只要你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

五、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收集文中好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一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复习导入。

1、同桌合作,读一读你收集的文中好词。

2、交流创编的诗,收集成册,展贴于“学习园地”。

二、指导背诵。

1、师生接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如: 师:别以为人才说话,生:大自然也有语言。

2、自由练习,背诵诗歌。

3、个别展示,背诵诗歌

4、全班一齐背诵诗歌(不会背诵的同学可以看书)。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2)范写“逗、编、脉”。

搬:左中右结构(不要把“般”写成“船”。)雁:半包围结构,里边是“隹”,不写成“住” 砍: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圈:全包围结构。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

3、扩词积累。

四、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书写生字。

2、背诵诗歌。

3、收集喜欢的诗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妙不可言 仔细观察

教学后记: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一、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

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习作 7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里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把故事完整有顺序地记叙下来。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语文书吗?翻开印刷精美的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富有教益的课文,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典故,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读《半截蜡烛》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故事……要想找到它们,你就得多读书,再去查阅资料,相信你能从语文书中找到不少故事。你可以写写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写你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还可以写写你在找故事时发生的故事…… 请各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语文书,准备谈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2、师生交流,整体了解学生喜欢的课文。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要求:写出语文书的一个故事(1)写一个语文书里的故事。(2)把故事写完整。(3)要有顺序地写。(4)要有合理的想象。(5)不允许抄袭。

(6)也可以写一写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故事。

3、重点介绍一篇故事:《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4、谈这篇文章的改写方法。

三、确定故事,撰写草稿。

1、每个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故事。

2、谈构思和提纲。

3、撰写草稿,老师指导。

四、研究草稿。

1、研究草稿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指导。

2、学生修改。

3、誊写。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分号的用法。

4、修改一段话。

5、熟记六组成语。

6、读背名人名言。

7、搜集、讲述生肖故事。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3、了解分号的用法。

4、修改一段话。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3)教师示范书写。(4)学生自练。

3、反馈。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明确练习要求

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练习基本笔画,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通过用钢笔描红,了解行书特点,掌握运笔方法。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查字法,重点是部首查字法。(2)让学生判断“隅”、“鲜”二字的部首。(3)让学生数清“隅”、“鲜”二字的笔画数。

3、反馈。

明确练习要求

复习查字法,重点是部首查字法。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句,指名读。

(2)让学生上黑板把句子中的分号描粗,描大。

(3)教师用三色粉笔画出三个分句,让学生思考:这三部分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4)教师总结。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这一段话中常见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出示要修改的一段话。(3)提出修改要求。

3、练习。

明确练习要求。

修改错误的一段话。

通过修改一段话,认识各种语病。

作业布置

1、修改病句。(略)

2、查字典(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六组成语。

2、读背名人名言。

3、搜集、讲述生肖故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六组成语。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

(3)学生读,思考每组成语是什么意思。(4)讨论,理解意思。

3、归纳词义,练习背诵。

思考每组成语是什么意思 讨论,理解意思 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熟记六组成语,大致了解它们的意思。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三条名人名言。(2)指名试读。(3)教师范读。

(4)理解三条名人名言的意思。

一、许多人自以为机遇很多,不加珍惜,结果一无所获。

二、许多人有了机遇,却认识不到它的价值,以致白白错过。

三、机遇来得快,去得也快,要及时抓住。

2、练习。

3、反馈。

明确练习要求。

自由读三条名人名言。理解三条名人名言的意思。

读背名人名言,注重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以此激励自己

三、教学第七题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按十二生肖推算今年是什么年?(2)明确说话要求: 所讲故事与十二生生肖有关。看到、听到的故事都可以说。讲故事的同学要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说。声音要响亮、举止要自然。

3、练习:(1)请学生讲与今年生肖有关的故事。

(2)请同学讲与自己生肖有关的故事。明确练习要求。明确说话要求。讲与十二生生肖有关的故事。组织学生讲述生肖故事,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完成<<补充习题>> 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辩论会资料

反方的资料

说到谎言,我敢说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没说过谎的.是的,人人都说过谎,只是有的谎言是善意的,而有的谎言是恶意的!善意的谎言,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在撒谎的同时达到善意欺骗时,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谎言.一,善意的谎言是无碍于诚信的,先说说我们国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与前苏联发生争执,前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得我们的国家工业一度陷入瘫痪的境地,为了还清欠下前苏联的债务,毛主席当时号召国人大练钢铁,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当时中国老百姓没有人会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欠着别人的一屁股债,以为我们的国家解放了,就会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但是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担起了这副担子,那时国家领导对老百姓说的谎言是善意的,也是无碍于诚信的,当时中国老百姓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工作起来的干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个年代造就了铁人王进喜,而王进喜率着他的石油钻井队,打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口石油井„..二,在说说我们个人,我在这里举两个小例子: 看过一篇电视报道,说的是一个老妈妈得了肾病,如果不换肾的话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这时大儿子站了出来要求给妈妈捐肾,这可疼坏了老妈妈,老妈妈强烈反对,说要是这样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没办法只能等待各种条件都比较匹配的肾源,可是要等到这样的肾源真是很不容易,儿子怕耽误了母亲的病情,于是和家人商量后,骗过了母亲.把自己的一个年轻的肾脏捐给了母亲,手术成功后家人还是瞒着这位老妈妈的,最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和儿子住在隔壁病房,妈妈是不知道的,当妈妈想见大儿子时,家人只是骗她说儿子去出差了,看完这个报道我被感动的哭了,朋友们,难道这样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后心愿,医生和家长哪有不满足的理由呢?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女孩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20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还有女孩的家人组织的集体编造谎言的活动开始了,从上火车到改乘旅游公车,一路上,从报站到服务员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谈,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后来到了一个学校,在军乐队伴奏的国歌声中,双目失明的女孩以为真的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当看到她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这次由2000多人组织的集体说谎行动,你能说他们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还有,好多老人身体不舒服也不肯第一时间让子女知道,为的是怕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好多小孩子摔倒了疼了也说不疼,为的是让家长说他们勇敢!有很多成功人事背后默默奉献的女人累了,从来没有怨言,为的是让他们的丈夫能安心的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家少操一点心„.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这样的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里真是数不胜数,在此伊人不一一列

举, 事实胜于雄辩,综上所述,他们都在说谎,但他们的谎言都是善意的,是无碍于诚信的„„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之类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再以实情相告,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知真情而生气的。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当一个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军人的母亲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时候,多么希望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儿子是不能回来的,不能为老母亲尽一点孝心,照顾一下曾经为儿子操碎了心的母亲,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亲非常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能让他分心,要说病情已经稳定,让他安心为国尽忠。难道这样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自由辩论:上个世纪一架美国的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袭击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九名乘客和一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时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发现,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愤怒的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老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么?

大家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吧?故事差不多和我刚说的故事差不多,曹操在士兵们累到没力气赶路时突发奇想对士兵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它有时真的改变了我们生命的轨道,若不是沙漠中的“我是飞机设计师”和曹操的“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么乘客们渴望生存的意志就会灭亡,士兵们也会没有精神。换句话来说,因为善意的谎言,所以他们从谎言上建立了信心,鼓励自己往前走下去。请问正方辩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出了实情,他们会怎么样呢?

结论总结

善意的谎言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了善意的谎言,生活也许会变得枯燥吧。善意的谎言同谎言不同,它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所以有善意的谎言又无妨呢?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无忌是一种伤害,我选择谎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忧伤,有时候又善意的谎言又无妨呢?

谢谢大家!

下载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来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品社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反之就会被人们(唾弃)。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

    六年级学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重点词语解释: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前赴后继:赴,往、去。继,跟......

    六年级语文资料

    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

    六年级资料十三

    六年级资料十三 作文专题:一次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烧不坏的手帕 (一)习作要求:记一次实验,注意用词造句,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二)习作提示:  仔细观察......

    六年级六一资料范文大全

    六年级2014年六一儿童节表彰名单 优秀班干:杨婷 三好学生:杨顺雄尚剑锋杨江飞 优秀少先队员:陈杰王乾李青 六年级2014年六一儿童节获赠书包名单 左悦陈菊陈俊李勇张启尚卫东杨......

    六年级藏戏资料

    学远教育 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

    六年级美术资料

    六年级上册 《徐悲鸿与奔马》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知识要点 1、(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 我们的生活 )。 3、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是这......